2023年街道党建共同体经验交流材料.docx
2023年街道党建共同体经验交流材料目录一、组织集成“一体化”,实现“强基铸魂”1二、产业发展“一盘棋”,实现“兴企强村”2三、民生服务“一站式”,致力“惠民利民”4四、基层治理“一张网”,致力“精管善治”5近年来,*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堡垒”的要求,立足城乡结合部实际,按照“党建引领、城乡统筹、区域覆盖、共治共享”的基本思路,聚焦村庄之间产业发展不平衡、村企资源整合和联动优势不明显、基层民生服务不配套等问题,把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纳入进来,在率先打造全县首个党建共同体一-“南部新城党建共同体”的基础上,全域建成“党建共同体”,探索出了基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一、组织集成“一体化”,实现“强基铸魂”一是优化组织架构。*街道突破村级行政区划和党组织管理界限,根据辖区历史渊源、现实融合等情况,推动基层党组织“模块重组”“条块融合”,深化拓展跨地域、跨领域、跨专业“三跨”共建,成立党建共同体,党建共同体党委下设农村(社区)党支部、非公企业党支部、青年人才党支部、机关综合党支部等,实现对进驻机关干部和辖区村企党员全覆盖管理。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工作例会、轮班办公、议事决策、分工负责、协同联动、工作通报等“六项制度”,建立队伍联管、发展联抓、阵地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想、治理联动等“六联机制”,明确了宣传贯彻政策、指导组织建设、重大事项讨论、谋划发展规划、引领基层治理、引领民生等“六大职能”,实现“有场所、有人员、有规划、有制度、有经费、有考核”等“六有保障”,保障了党建共同体规范、高效运转,为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三是实现全域覆盖。*街道因地制宜探索组建产业抱团、村企共建、村社聚合等多种类型的7个党建共同体,覆盖全部行政村、城市社区和16个非公企业,打造“1+7+N”党建共同体模式(街道党工委领导,7个共同体党委协作,下设的N个党支部联动),构建起全区域统筹、全方位联动的新格局。二、产业发展“一盘棋”,实现“兴企强村”一是推进乡村振兴。共同体党委连片聚合共建村政策、资金、土地、项目等发展要素,在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上“组团作战”,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南部新城党建共同体聚焦土地流转助推“果业振兴”,以侯家官庄村为主阵地,联动范子峪、南刘庄等邻村建设智慧果园,不到40天的时间就完成4个村连片集中改造,建成1200余亩示范果园,全覆盖建成水肥一体化设施。通过党委搭台、村村联合,初步形成浇花泉芦笋产业基地、朱家庄益母草中药产业基地等九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拼出了“共同体”增收加速度,形成乡村振兴集群叠加效应。党建共同体成立后,*街道所有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13个,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服务力显著提高。二是合力助企攀登。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共同体+志愿者+企业”服务联动机制,从共建村企选聘18名志愿者对口联系服务1家企业,组建“*红”管家服务队,当好政策解读、安全环保、法律援助“服务员”,为共建企业落实惠企政策“大礼包”32项,为无支部企业孵化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3名,助企增收170余万元,实现信息共享、阵地共建、服务共惠。西部宜居新城和南部产业新城党建共同体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两驾马车”,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对46项市县重点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共同体党委一周一通报承接项目进展情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推进堵点卡点问题110余项,青啤产业园、华源节能材料产业园、鲁阳节能材料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快推进。三是推动村企互补。“共同体”立足区域优势产业,整合古泉、贾家庄等共建村土地,为天润、德联、恒盟等共建企业引进原材料、深加工、物流配送等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供需产业链条,通过积极出面与上游供应商对接,协助天润焊接化解了疫情期间原材料供应受限难题,由共同体牵头帮助企业引进共建村优秀青年、技能人才35名,极大缓解了用工困境。三、民生服务“一站式”,致力“惠民利民”一是做优党群服务圈。*街道统筹人社所、派出所、司法所、自然资源所等部门,在党建共同体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开设“智慧法庭”“码上办”等线上办理平台,79项业务直接下沉,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构建起强化党务、规范政务、优化服务、联动警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实现了服务村居企业全覆盖,办事不出“共同体”。便民服务大厅成立以来,日均办理政务服务事项40件以上,片区群众业务完结平均“减时间”比例超过85%。二是建设民生共同体。通过党建共同体引领民生综合体建设,打造集长者食堂、卫生室、便民澡堂、美家超市、矛调中心等于一体的“*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建立集宣传推广、志愿服务、公益课堂、移风易俗等于一体的“微载体”,组织开展非遗传承研习、“*红”基层理论宣讲等活动60余场次,促进文明乡风养成,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三是拓宽就业促增收。共同体党委积极策划组织共建企业到共建村开展“订单式”招聘,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密切村企联系,凝聚发展合力。成立“党建共同体”以来,16家共建企业累计吸收共建村劳动力90余名,特别是有20余户残疾特困家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四、基层治理“一张网”,致力“精管善治”一是做优联动攻坚。在共同体党委引领下,引导区域内村(居)、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每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片区内的重点任务和工作难点问题,共商共治,解决了原先很多跨村协调难啃的“硬骨头”,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违建整治中,刘庄责任区主干道沿路涉及3个村的违建、轻钢棚20余户,通过“共同体”“吹哨”,共建村“报道”的形式集中行动,用时仅7天全部完成拆违。二是做实“一网三联”。凝聚共建村合力,在自建房领域安全排查整治、城乡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通过“一网三联”网格员一体化开展工作,实现由村居各自为政到共建共治共享转变。其中,在付家庄、西下高庄等村征地拆迁和拆违过程中,一次性完成率达到100%o三是做细“三级调解”。建成共同体党委会、共建村理事会、村(居)委会组成的“三级调解网络“,共建村理事会由共建村企党组织书记以及推选的老党员、老干部共同组成,对辖区内的民生事项进行集体商议,并对区域内矛盾的苗头型问题早发现、早研究、早化解,实现村(居)内部事项村(居)委会调解、跨村(居)事项共建村理事会调解、攻坚事项共同体党委会研究解决,已累计协调解决农村矛盾纠纷18起,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其中,沂河之畔党建共同体的马王峪村缺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共同体党委成立后,通过共建村理事会集中商讨,征求村民意见,最终在邻村埠下村打井并实行两村共用,联动解决了两村用水问题;共同体党委还组织共建软弱涣散村重喜村与马王峪村连片发展露天樱桃近200余亩,解决了村集体经济长期薄弱的问题,真正彰显了共同体聚合互补的组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