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课件.ppt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婴幼儿依恋的发展,动物世界温馨的母子亲情,人类伟大的母爱母爱如水,滋润心田,上世纪感动一代人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同发展阶段的人际关系,亲子依恋,同伴关系,浪漫关系,婚姻关系,不同的发展阶段,依恋的发展,依恋是一种相互关系;日常同步性在婴儿与照料者的依恋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依恋的定义,依恋是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母亲与婴儿同步化的入睡,二、依恋建立的前提,识别记忆客体永久性与“人物永久性”,三、依恋的主要表现,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四、依恋的特点,1、在对象上,依恋具有选择性2、在行为表现上,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亲近3、在心理意义上,依恋者可以从中获得慰藉和安全感。4、在依恋遭到破坏后,产生分离焦虑和痛苦。,五、依恋的发展阶段,基本依恋的发展阶段(Schaffer)跨文化研究表明,依恋的发生时间有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但发展模式却基本一致。,06周,六、依恋的形成理论,习性学理论我可爱,故爱我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1969,1980)为代表的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劳伦兹的“印刻”反应,“印刻”现象:年幼者在出生早期的关键期里,天生就能学会跟随并依恋一个活动的目标(通常是母亲)。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幼禽不用教就会跟随;印刻只会在幼禽出生后的关键期内形成;印刻是不可逆转的,只要小鹅开始追随一个特定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它的母亲还是劳伦兹,它都会一直依恋下去。,精神分析理论你喂我,所以我爱你,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婴儿在与能够满足其生理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的能量“力比多”的重要性。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十分强调喂养的方式、大小便的舒适和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对依恋发展的影响。而在艾里克森看来,从出生到1.5岁,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的重要阶段。,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抚养者不仅给婴儿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刺激,这成为婴儿对抚养者产生依恋的基础。,认知理论我爱你,因为我熟悉你,认知理论认为,婴儿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婴儿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的人。婴儿必须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认知能力。,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安斯沃斯的陌生情景测验 儿童进行20分钟的游戏,并使照看者及陌生人进出房间,从而再现出大多数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熟人、陌生人情境变换。观察儿童行为的三个方面:探索行为;对陌生人和分离的反应;与照料者的重聚;测量结果:安全型、抗拒型、回避型、组织混乱型用于测量12岁儿童依恋,陌生情境测验的八个情境,七、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有母亲在时,这类婴儿会在以妈妈为中心进行独自探索,母亲是“安全基地”;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有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婴儿会跑上前,要拥抱等 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对待陌生人很随和大方,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不是“安全基地”;对母亲的情感联系和依赖较少;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很少表现出抑郁;显得很冷漠;当母亲返回时,也没有温暖的回应。对待陌生人有时很随和大方,有时又很冷漠。,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与母亲在一起时也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索的基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有点大惊小怪。显得很警惕,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出极度反抗。母亲回来后,表现的很矛盾:想亲近母亲,又对母亲的离去很生气,发脾气,从而抵抗母亲的温暖性安慰。对陌生人相当戒备。,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混合了回避型与抗拒型依恋的特征,对是接近还是回避照料者犹豫不决;他们可能在靠近母亲的过程中突然跑掉,也可能在母亲接触他的过程中突然情绪爆发;,八、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意义,1、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联结性;2、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安全感;3、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探索能力的发展;4、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的发展。,九、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母性敏感期”是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天。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特别是68个月后的分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注意孩子的行为,并给予一定的照顾。,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美国合格父母十条标准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2.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亲子交往,一、亲子交往的含义,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主要包括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二、亲子交往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关系,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强迫性。2.亲子关系具有不平等性.3.亲子关系具有情感无私性。,三、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儿童身心健康、认知能力、个性、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证。1.母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安全的依恋关系母亲的年龄,父亲对幼儿成长影响研究,2.父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父亲与母亲在与子女互动中是有明显差异的,母亲与婴幼儿互动时,大部分的时间是提供照顾,而父亲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与子女游玩,而且游玩的方式也与母亲不同,父亲会玩一些不同寻常,不可预测且有点粗暴的游戏,而母亲则是抱着婴幼儿、安抚他们、和他们说话、安静的和他们玩。,与较少照顾子女的父亲相比,常照顾子女、对教养子女有积极态度的父亲,更可能促进婴幼儿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建立,他们也更倾向于积极地评价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有能力的。,四、父母的教养类型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同伴交往,一、同伴交往的含义,同伴关系是指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最初的交往,二、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的阶段1、客体中心阶段 0-10个月单向的社交行为多把对方当玩具对待以物为中心,豆豆(9个月)爬到文文(8个月)的身边,抢走了他玩得叮叮当响的一串塑料钥匙;文文试图夺回钥匙,但是没有成功,他爬回妈妈的身边,小声哭了起来。,2、简单互动阶段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但多以自我为中心,甜甜(14个月)坐在地板上,苗苗(15个月)转过身看着他,对他挥手,叫着“嗒”,苗苗重复了多次才把甜甜逗笑。苗苗接着不停地叫,而甜甜不停地笑。这样的游戏一直重复了12次。,3、互补性互动阶段社会交往的复杂性提高主要体现在幼儿的游戏中,A:我是发射性机器人。我能从手指处发射导弹,还能从身体各部分,甚至从腿那儿发射!B(嘲笑说):不,你是笨蛋机器人。A(不服气地):不,我是发射性机器人。B:不,你就是笨蛋机器人。A(快哭了):不,不是这样!B(意识到A不高兴了):我是狗狗机器人。A(心情转好):我是老虎机器人。,4岁幼儿开始交友,5岁幼儿由母爱需要逐渐转向对同伴的需要。同伴关系开始冲破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逐步成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4-6岁是同伴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2)4岁左右,联合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三、影响同伴交往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儿童受/不受欢迎?,学习成绩优秀外表漂亮行为举止平静、出色、合作、助人热情、外向,学习成绩差或成就感低外表没有吸引力喜怒无常、吹牛、小气、攻击性强对人持批评态度,2社交技能,父母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1.直接影响入学前,父母帮助他们建立有益的同伴关系。父母也会通过提供如何对他人采取行动的指导来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技巧。2.间接影响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亲子游戏是提高幼儿 同伴交往技巧的有效手段。,四、同伴交往的类型(庞丽娟),受欢迎的幼儿这类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受到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喜爱,具有较高的影响力。,2被拒绝的幼儿,被忽视型幼儿,一般型的幼儿 在同伴交往中表现一般,既不是特别主动友好,也不是特别不主动、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欢他们,有的不喜欢他们,他们既不被同伴特别喜爱、接纳,不被特别地忽视拒绝,因此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五、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促进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2、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3、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4、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六、同伴接受性研究,同伴关系的测量直接观察儿童的行为;询问其他人:老师或家长;询问孩子(社会提名法);“你最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正提名“你最不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负提名每个小朋友 正提名得分 负提名得分,七、最初的友谊,幼儿的友谊多数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玩具的基础上。他们对友谊的看法还远远不成熟。他们的友谊不持久,不能经受住彼此信任的考验。早期的友谊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