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疾控中心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doc
-
资源ID:3030466
资源大小:13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林口县疾控中心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doc
林口县疾控中心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受林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委托,我单位承担“林口县疾控中心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向公众进行报告书简本信息发布。(一) 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林口县疾控中心扩建项目(2)建设性质:改扩建(3)建设单位:林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建设地点:林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内(5)建设规模:项目占地1000m2,总建筑面积4100m2,在现有疾控中心院内扩建业务用楼,占地面积不变,增加建筑面积1288 m2。(6)建设投资:工程总投资588万元(7)建设内容:项目内容包括:本项目拟在现有的林口县疾控中心院内扩建一处业务用楼。本项目增加建筑面积1288 m2,占地面积不变1000m2,总建筑面积4100m2,现有工程和扩建工程组成见表1、表4,现有工程主要实验设备、原辅料见表2、表3。 表1 现有工程内容一览表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主体工程1一层:预防接种门诊2二层:体检中心3三、四、五层:办公区,占1497平方米4六层:微生物实验室5七层:水质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原子吸收实验室、天平室6八层:HIV实验室公用工程1给水由市政自来水提供2排水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纳入院区污水管;实验废水经消毒处理、稀释排入化粪池处理后,纳入院区污水管。3供电市政供电4供热原有锅炉房采用1.4MW的燃煤锅炉,配备多管套陶瓷除尘器环保工程1污水处理化粪池2噪声处理风机等设备进行隔声、减噪处理3生活垃圾处理分类收集,定点设置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处理4医疗废物处理运至原有锅炉房焚烧处理现有工程主要实验设备见下表。表2 现有工程主要实验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使用/放置地点1分析天平BT224s17楼天平室2通风柜MD-001070137楼实验室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AA700117楼光谱分析实验室4气相色谱仪GC4000A17楼色谱分析实验室5紫外风光光度计T6、72127楼水质检测实验室6酶标仪Statfax260018楼HIV实验室7洗板机Statfax260018楼HIV实验室共计10表3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类别名称年耗量主要化学成分备注消毒剂含氯消毒粉、95%酒精等2kg/理化试剂盐酸2500mlHCI理化实验室硝酸3000 mlHNO3硫酸1000 mlH2SO4氯化铵2500mlNH4Cl水质检测商品化学剂4瓶/冰乙酸1000 mlCH3COOH三氯甲烷2500mlCHCl3微生物试剂牛肉膏500g/微生物实验室蛋白胨500g/琼脂1000g/表4 扩建工程内容一览表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主体工程扩建二层业务用楼,建筑面积1288平方米,用于日常接待会客、会议、办公等用途公用工程1给水依托原有,由市政自来水提供2排水扩建工程无实验废水排放,劳动定员不增加,生活废水量不变;依托原有排水系统,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院区下水管。3供电依托原有,由市政供电4供热采用城市集中供热环保工程污水处理消毒+化粪池噪声处理风机等设备进行隔声、减噪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依托原有,分类收集,定点设置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处理医疗废物处理设置暂存间,分类收集,定期运至林口县人民医院进行焚烧处理(二)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区空气环境质量较好,PM10、SO2、NO2有一定的环境容量。(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地表水体为类水体,现状水质中各项评价参数均在标准之内。(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地下水环境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4)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厂界昼间和夜间均达到2类标准。(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林口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物多样性较好,资源丰富。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和项目周围环境的敏感情况,确定本项目的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三级)以及工程周围地区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本项目环境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5km×5km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 地表水评价范围排放口上游500m,下游2000m。(3) 地下水评价范围不大于2km2。(4) 噪声评价范围厂界外1m至200m范围内。(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根据导则中对于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可能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因此,确定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主要为本项目施工范围以及施工场界外100米以内的区域。(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现有工程污染分析现有工程的污染物主要为各实验室和门诊所排放的医疗废水、医疗固体废物,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实验室做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医疗设备、风机等的噪声。(1)废水现有工程的废水来源于实验室和门诊所产生的医疗废水,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2)废气现有工程废气主要来源于锅炉房的锅炉烟气、实验室废气。 锅炉烟气现有工程锅炉房,用于院内供热。但由于本项目改为用城市集中供热,并且为了满足本项目建设需要,将原有的锅炉房拆除,在锅炉房的位置扩建二层业务用房。原锅炉房采用1.4MW的燃煤锅炉,配备多管陶瓷除尘器,除尘效率93%。燃煤量91.52t/a,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烟尘0.38t/a,SO20.47t/a,氮氧化物0.27t/a。 实验室废气现有工程6F-8F均有实验室,在实验与检测过程中将产生微量的实验废气,均为实验药品挥发气体。(3) 噪声现有工程的噪声源主要来自空调系统风机,及医疗和实验设备等。风机工作时的源强为80-85dB(A),医疗、实验设备基本上均是低噪声设备,噪声源强值比较低。(4)固废现有工程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等。其中医疗废物属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属一般废物。医疗废物现有工程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为实验室实验后的医疗废物,包括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具体见下表。现有工程产生的医疗废物共计0.4t/a。现有固体废物处置方式为放入院内原有锅炉中焚烧处理,医疗垃圾为危险废物,该处置方式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按0.7kg/(人·d)、以48人计,产生的生活垃圾约33.6kg/d(9.07t/a)。(5)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废水。现有工程生活废水和医疗废水未分开排放,共同排入化粪池进行处理,废水排放浓度未能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预处理标准”后排放的要求。固体废物。现有固体废物处置方式为放入院内原有锅炉中焚烧处理,医疗垃圾为危险废物,该处置方式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中相应要求。扩建工程污染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工程污染分析建设期主要污染有: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1)废气粉尘:是建设阶段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该项目建设期粉尘主要来自于土地平整过程、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搅拌混凝土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道路扬尘。尾气:施工机械与动力设备及施工车辆燃烧柴油和汽油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包括NOx和CO等)排放的废气。(2)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为低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NH3-N,根据施工人员来估算污水排放量,结果见下表。表5 施工期生活污水量预测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施工期高峰人数人502每天生活用水量m3/d2.5每人用水按0.05m3/d计3生活污水排放量m3/d2排污系数取80%运输车辆冲洗、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的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3)噪声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机械,包括挖土机、起重机及运输卡车等机械。这些机械运行时将会对项目建设地点及车辆途径沿线地区的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建设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源强如下表: 表6 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强 dB(A)施工阶段设备名称源强(5m处)声源特点土方挖掘机84流动推土机86流动装载机90流动打桩打桩机94固定结构混凝土搅拌机79固定振捣棒86固定全程载重汽车90流动卷扬机78固定结构装修升降机75固定(4)固体废物建设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挖出的土方、建筑垃圾、装修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约50人,工地生活垃圾按0.7kg/人·d计,产生量约为35kg/d。本项目运营期污染分析本项目在疾控中心院内,原有基础上,扩建一栋二层业务用房,扩建工程的污染物主要为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冲洗建筑用房(地面、厕所等)产生的生活污水,空调系统风机产生的噪声。(1) 废水扩建工程,不新增实验室,不新增工作人员,仅增加冲洗建筑用房(地面、厕所等)产生的生活污水,用水量按每天用50L/50m2计,则本项目增加的用水量1.81m3/d(488.7m3/a),扩建后总用水量为5.66 m3/d(1528.2m3/a)。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增加的排放量为1.45m3/d(391.5m3/a),总排水量为4.53m3/d(1223.1m3/a)。(2) 废气扩建后,本项目废气排放量削减。原有锅炉房拆除,改采用城市集中供热,故扩建后总废气排放量减少。本项目扩建后,总建筑面积为4100m2,由城市集中供热。(3) 噪声扩建工程运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空调系统风机。风机工作时的源强约为80-85dB(A)。(4) 固废扩建工程由于不新增实验室,不新增工作人员,故无医疗废物产生,无生活垃圾的增加。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量仍为现有工程产生。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本评价区域物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和社会关注区,因此本评价的主要环境污染防治目标为:(1)控制生活废水排放,确保生产循环水回用于工艺,不外排,保护呼兰河的水质。(2)控制烟气、粉尘外排,保护周围环境不受影响。(3)控制固体废物的排放,做到综合利用,保护周围环境不受影响。(4)控制企业场界噪声标准,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经过现场踏察,确定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见下表。表7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敏感目标名称方位与工程厂界距离或范围环境概况控制目标环境空气厂界二级标准居民楼SW0m居民区NW30m城东村NE2.44 km城北村NE1.77km友谊村SE0.72 km水环境地表水乌斯浑河NE42 km类水体地下水周边2km2类声环境厂界周边厂界外1m及200m内敏感点2类区标准3、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施工期:施工活动中存在污染环境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施工粉尘、扬尘、机械尾气、施工废水、弃土弃渣、施工生活垃圾和施工噪声。(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扬尘:施工工地内的TSP浓度最高,工地下风向的TSP浓度逐渐下降,工地上风向的TSP浓度较低。当敏感点处于项目下风向时TSP浓度可达到383.0502.0ug/m3,对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超标0.280.67倍;当敏感点处于建设项目上风向时TSP亦超标0.010.09倍。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应做好防尘措施,将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建设施工结束后,影响将消失。施工机械尾气:施工机械运转采用柴油、汽油和电,在机械设备运转状况良好,并分散作业区内,不是集中施工,日产生的氮氧化物、CO、THC量较低,不会给环境空气带来明显的影响,运输建筑原材料、施工设备及器材、建筑垃圾的施工车辆,也是间歇运行,并且这种影响是短期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结束后,施工机械设备尾气也将随着停止排放。(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施工废水主要来自基础施工地下渗出水、混凝土搅拌废水、骨料冲洗水、车辆冲洗、打桩泥浆水以及施工人员少量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应设沉淀池收集处理回用;施工生活污水排放利用医院现有设施,不会对水体造成影响。(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噪声扰民是施工工地最为严重的污染因素,施工噪声对50m范围内环境有影响,本项目施工阶段机械设备使用会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设和施工单位应采取严格的噪声治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音。(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在建筑施工中,开挖基础和工程扫尾阶段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加强管理,妥善处置。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得到100%的处置,对外环境影响不大运营期:(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现有工程由院内原有锅炉房供热,本次工程扩建后,将原有锅炉房拆除,建二层业务用房,采用城市集中供热,故城市集中供热的面积增加4100平方米,燃煤量为164t/a,本项目采用城市集中供热,新增大气污染物(分担量)为,烟尘:9.84t/a,SO2:0.84t/a,NOx:0.48t/a。(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工程扩建后,不新增实验室,不新增工作人员,本工程的废水排放,均依托现有工程,废水主要来自现有工程实验室及门诊产生的医疗废水以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本项目医疗废水主要为实验仪器、检验、及门诊产生的废水,由于属于筛查部门,医疗废水的浓度较低,水质简单,进入本项目化粪池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预处理排放限值,再排入城市下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纳入乌斯浑河。(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计算结果可知,主要噪声源到达厂界外均消减至55dB(A)以下。同时考虑本工程运营期设备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低噪声设备,设计时考虑减振、消音等措施,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建封闭间和消音等措施处理,噪声经过建筑物及绿化植物的屏敝、衰减及吸收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并且本次升级改造后厂界噪声没有较之前增加,噪声达标排放。(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工程扩建后,不新增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均依托现有工程。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等。其中医疗废物属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属一般废物。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得到100%的处置,对外环境影响不大。故可以确定固体废弃物经过妥善处理后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4、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施工现场用地的周边应设置围挡,以减轻扬尘扩散;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扬尘污染防治目标,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泄露遗撒污染环境的措施;施工现场场地进行必要的硬化处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作;保证运载弃土和建筑材料车厢的完好性,装载时不宜过满,保持正常的车速,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抛洒散落,所有运输物一律用蓬布遮盖;合理选择施工运输车辆走行的线路等。经过以上防护措施后,施工期环境空气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2)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统一组织工人餐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压尘。施工废水应作简单常规处理后(沉淀和隔油)再排入管网,严禁直排污染和周边环境。若施工时设置旱厕,应定期清运,废水不外排。经过以上防治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可以为环境所接受。(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噪声防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系列工程机械设备。合理布置高噪声的施工设备,大于80dB(A)的施工设备布置远离声环境敏感点。采用市电,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对较高噪声值的固定设备,应建设隔声间或声屏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作业,避免对附近居民的干扰。运输车辆出入施工场地要低速行驶,并要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经过以上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要求。(4)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在施工区内设置临时堆渣区,做好拦挡措施,堆渣应及时清运,防止产生水土流失。建议采取如下措施:项目施工产生的弃土应及时委托渣土清运单位清运,严禁随意堆放。施工车辆的物料运输应避开敏感点的交通高峰期,按指定路段行驶。车辆运输散体物和废弃物时,运输车辆必须做到装载适量,加盖遮布,出工地前做好外部清洗,沿途不漏泥土、不飞扬。对有扬尘的废物,采用围隔的堆放方法处置,项目的临时弃土场必须设置拦挡、遮盖等水土流失与大气污染防护设施。实施封闭型施工,尽可能使施工期间的污染和影响控制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活动产生的废弃建筑材料不应与弃土一道堆放,应分类集中收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经过以上措施,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对外环境影响很小,可以被周围环境所接受。(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场地范围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少占用场地,对道路的占用更应谨慎;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撤出占用场地,恢复原有状况。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弃土堆放点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体。按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理和处置,垃圾和弃土运输,避开市区主要居民区。垃圾的处置由市政管理部门统一指定,不得随意弃街。施工结束后,被材料堆放场、施工便道等临时性设施破坏的植被应按绿化规定进行补种补栽。城市绿化在施工范围内应严格按法规执行,临时占用绿地、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并及时恢复,不得随意修剪树木。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运营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扩建部分,为拆除原有锅炉房的基础上建立的,由原来的自主供热,改为城市集中供热,本项目扩建完成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仅为现有工程的实验室废气排放。本项目实验室均设置在现有工程综合楼内的6F-8F,在实验与检测过程中将产生微量的实验废气,均为实验药品挥发气体,通过加强自然通风以及设置通风橱进行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并对外环境的影响可被接受。(2)运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扩建不新增办公人员,不新增实验室,扩建完后总用水量不增加,仍为现有工程用水量。本项目扩建完成后,废水量约为3.078m³/d。医疗废水排入0.3m×0.5m的消毒池,经过二氧化氯发生器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预处理标准”后排放;生活污水通过楼内污水管道进入区域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再经过该区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乌斯浑河。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污水处理厂污水不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3)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噪声的治理拟采用以下措施: 在工艺设计中优先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低噪声设备。 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建封闭间和消音等措施处理。 对振动较大的设备,基础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采用上述措施降噪后,厂界噪声值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2008)2类区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噪声达标排放。(4)运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扩建后,不增加医疗废物量、生活垃圾量,仍为现有工程产生量。原医疗废物未得到妥善安置,扩建后,医疗废物临时暂存后,送至林口县人民医院进行焚烧处理。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按0.7kg/(人·d),以48人计,产生的生活垃圾约33.6kg/d(9.07t/a)。设置垃圾桶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并由后勤工作人员每天统一清运至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堆放处理,再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 医疗废物扩建完成后,医疗废物主要为实验室实验后的医疗废物,包括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本项目运营期医疗废物统一分类、收集、暂存后送至林口县人民医院进行处理处置。(四)环境风险分析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或其他的一些突发性事故会导致环境风险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甚至恶性循环化以及其他的环境毒性效应。该项目风险源有: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因此,本评价主要对疾控中心营运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及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的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本工程在下一步设计中应按照本报告中的要求、建议进一步完善其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并充分落实、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保证环境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可靠,使本工程的环境风险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则本工程建设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是可行的。(五)清洁生产分析本工程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均属国内先进水平,工艺流程合理,生产过程中各种污染物得到较好控制,能耗低、资源利用率提高,较升级改造前污染物大幅度消减,工程本身废物产生量较少,能够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六)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分析(1)在方案方面,原有锅炉房进行拆除,采用集中供热。从热负荷规模看,项目方案是合理的;(2)在技术方面,项目采用高效的主体设备和先进的环保设备,在满足供热基本需求的同时,能耗水平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3)在经济方面,本项目总投资为588万元,其中工程环保投资比例为5.8%,项目在经济方面是可行的。 通过以上对本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可知,在落实本评价所提出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要求,既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又通过环保投资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使污染物排放量在环境容量容许的范围内。本项目的建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七)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管理:针对本项目建设中及建成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所排污染物,提出了有效地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监督管理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定期监测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环保处理设施管理目标序号种类主要污染物环保措施管理目标1施工粉尘洒水防尘,清洁运输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噪声减震,降噪污水医院内管网排放2废水CDD、氨氮消毒、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放3固体废物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医疗垃圾监测计划:为了保证本项目各项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并进行科学管理,项目单位应定期监测各污染物的处理情况。环境监测应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法,监测本项目所排的各项污染物是否符合本报告书所提的排放标准,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本单位的环境污染情况。监测内容:(1)排水水质,监测项目为CODcr、氨氮、粪大肠菌群。(2)固废分类处置情况实施检查。各污染物监测地点和频率:(1)废水:项目单位污水排放口,CODcr和氨氮每月一次、粪大肠菌群数每两周一次。(2)固废:处置情况检查,每月一次。(八)总量控制指标本次工程投产后,外排污染物主要为废水和废气,其总量控制指标如下:COD0.367t/a,氨氮0.031t/a。大气污染物烟尘、SO2、氮氧化物排放量较技改前分别消减0.38t/a、0.47t/a、0.27 t/a。其总量由政府承诺,排放量通过排污交易方法解决。(九)公众参与(1)在被调查的公众中年龄在45岁以下、45岁及45岁以上的分别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48%、52%,其中男性公众占54%,女性占46%,高中(中专)及高中以下占38%,高中以上占62%,行业范围主要是包括项目区域附近居民区(防疫站家属楼)的从事工人、教师、公务员及个体户经营等职业的居民,以及林口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由此可见本次所调查的公众无论从年龄、男女比例、还是从知识结构、行业范围上都是比较合理的,能反映出项目所在地区的公众意见。(2)被调查公众对项目施工期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的影响”(40%),其次是“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影响”(36%),再其次是“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12%),“施工外来人员带来的问题”(8%)和“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4%)的关切度排在最后。这说明本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受公众的关注,所以建设单位在施工期生活废水应及时清理,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应尽量减少噪声、扬尘、随时清理杂物、垃圾、清运残土,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做到文明施工,保护好周围的环境。(3)被调查公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产生的固废对环境的影响”(54%),其次是“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影响”(36%)。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对本项目所涉及的环境问题提高认识,特别是固废的处理,要切实落实报告书对本项目所提的各项治理措施,把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4)在被调查的公众中,100%的公众同意本项目的建成,没有人持反对意见,说明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是持积极的态度,所以建设单位在建设时,一定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环境保护问题,现在公众的环保意识在加强,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这些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5)对选址的意见,在被调查中,100%的公众同意该项目在拟选场地合适,没有人持反对意见,说明公众认为拟选厂址有利该项目建设,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