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凤梧山现代草地畜牧业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创建申报书.doc
-
资源ID:3028853
资源大小:312.5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寻甸县凤梧山现代草地畜牧业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创建申报书.doc
目 录第一章 基本情况31.1畜牧园概况31.2畜牧园发展历程61.3畜牧园良种培育及推广应用情况71.4畜牧园所取得的成果81.5畜牧园生产经营现状9第二章 优势与特色112.1区域优势112.2规划情况132.3规模化生产情况152.4基础设施状况162.5科技推广情况172.6农业机械化情况172.7产业发展情况172.8产品质量与安全172.9体制机制创新情况182.10农民教育培训情况202.11目前生产效益情况21第三章 规划情况233.1总体思路233.2重点任务233.3具体目标243.4措施与步骤26第四章 餐饮旅游服务业开发思路284.1燕洞旅游资源及开发构想284.2园区观光农业发展潜力30第五章 加工业在园区创建中的作用32第六章 园区创建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346.1分项投资计划346.2总投资及资金筹措35第七章 园区创建后效益预测377.1核心示范园区效益预测377.2产业化发展区效益预测387.3加工增值预测397.4园区生产产值预测表39附件1、畜牧园区位图2、畜牧园总体规划图3、畜牧园办公生活区平面布置图4、土地使用证5、拟申报云南省现代畜牧园情况表6、荣誉称号及获奖证明7、图片资料第一章 基本情况1.1畜牧园概况1.1.1畜牧园名称寻甸县凤梧山现代草地畜牧业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1.1.2畜牧园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寻甸县凤梧山现代草地畜牧业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位于云南省寻甸县凤梧山,东经103°1124,北纬25°4044。核心示范园区为云南省种羊场绵羊队,土地总面积9005.24亩(寻甸县土地局颁发的土地证核定占地面积),目前利用土地面积2200亩,其中:人工草地2000亩、饲料地200亩;森林占地面积3500亩;目前未利用的天然草地及改良草地3300亩。土壤母质主要有石灰岩和玄武岩,土壤类型黄棕壤,表层pH值5.5-6.3。年均温11.0,降雨量1429.6mm。海拔2400-2800m,为高海拔山区山脉间缓坡地及陡坡地。产业化发展示范园区分属于寻甸县仁德镇、功山镇、河口乡3个乡镇的20个自然村,共有草地面积20万亩(其中人工草地3万亩)。20个自然村名称分别为白龙箐、上额秧、花木垭口、炉房沟、回子大箐、竹子箐、鲁撒格大箐、小黑沙地、黑沙地、旧桩、小横山、桃园、大坡沟、董家村、二道沟、横山、水沟、倪家村、小团山、羊毛冲。区域分布位置见图1-1、1-2、1-3、1-4。图1-1 横山、水沟、倪家村、小团山、羊毛冲所在园区位置图1-2 小横山、桃园、大坡沟、董家村、二道沟所在园区位置图1-3 白龙箐、小黑沙地、黑沙地、旧桩、鲁撒格大箐所在园区位置图1-4 上额秧、花木垭口、炉房沟、回子大箐、竹子箐所在园区位置1.1.3畜牧园人口及行政归属畜牧园区有常住人口2460人,其中云南省种羊场职工35人,农户565户。在565户农户中,养羊农户513户、人口2308人,其余农户主要为长期外出务工、家中只有留守老人及儿童的家庭。畜牧园隶申报单位为云南省种羊场,法人代表陈平,电话13608877203。20个自然村行政归属于寻甸县仁德镇、功山镇、河口乡3个乡镇。1.1.4生产经营方向畜牧园核心示范区(云南省种羊场绵羊队)目前以绵羊种羊培育、生产及推广为主营方向。园区所属20个自然村以绵羊养殖为主,兼营其它畜牧业及种植业。1.1.5科技示范、培训及服务内容目前畜牧园开展的科技示范、培训及服务内容主要有:种草养羊科技示范及培训,绵羊繁殖生产技术示范及培训,为大中专院校提供实习场所,为科研院所提供实验研究基地。畜牧园创建后,还将开展标准化绵羊肥羔生产技术示范与培训。1.2畜牧园发展历程寻甸县凤梧山现代草地畜牧业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核心示范区前身为云南省种羊场绵羊队,始建于1957年,是当时的地方国营寻甸种羊场(暨现今的云南省种羊场)开发的绵羊良种繁育养殖基地。通过54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的绵羊良种繁育及草地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绵羊种羊生产科研基地。而云南省种羊场的前身则是1942年成立的“西南绵羊改进所”,从事绵羊良种繁育及绵羊品种改良工作已有69年的历史。凤梧山畜牧园从建立至今一直专注于绵羊种羊培育生产、科技示范、技术推广及科学研究,在生产管理中已完全实现了良种化、科学化,并在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1.3畜牧园良种培育及推广应用情况凤梧山畜牧园现饲养着3个绵羊品种,分别为考摩型细毛羊、罗姆尼半细毛羊、云南半细毛羊。考摩型细毛羊为畜牧园自己培育的绵羊品系;罗姆尼半细毛羊为国外引种通过本土化培育后极具地方适应性的优良品种;云南半细毛羊为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委托园区代管的云南地方保护品种。1.3.1考摩型细毛羊凤梧山畜牧园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饲养考摩羊,与高加索羊、高代细毛羊、新疆羊、杂交细毛羊等杂交培育,后代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良好、稳定,适应性强,定名为考摩型细毛羊。考摩型细毛羊早期生长发育良好,有较高的断奶重和周岁重;体高、体长、胸围均高于国内其它细毛羊品种。1996年以后又用中国无角美利奴公羊与之改良,生产性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已向省内外提供种羊5571只。1.3.2罗姆尼半细毛羊1974-1978年间,凤梧山畜牧园3次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进罗姆尼羊,经长期驯化选育,已成为生产繁殖性能良好,适应性强,毛肉兼用的半细毛羊良种,并为云南省及其他省份提供了大量的种羊,为我国半细毛羊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已向省内外提供种羊4485只。1.3.3云南半细毛羊云南半细毛羊是云南省培育成功的我国第一个粗档半细毛羊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体型外貌一致,羊毛品质优良,遗传稳定,适应性强”等品种特征,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的各县区。2002年7月经国家农业部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云南半细毛羊”。由于在当地缺乏规范的良种培育及保种措施,该品种面临品种退化的严重威胁。因此,云南半细毛羊主要育种单位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依托云南省种羊场种羊培育及生产管理的技术优势,在凤梧山畜牧园区组建了云南半细毛羊核心保种群,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也成了第一个在凤梧山畜牧园区建立基地的单位。1.4畜牧园所取得的成果1.4.1科学研究及推广1、畜牧园是云南省最早开展种草养畜研究及推广的地区之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引进牧草人工种植,八十年代初开展大面积的人工种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推广人工种植牧草”荣获1986年度国家农业推广二等奖。2、在罗姆尼半细毛羊引种及培育上,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在云南省绵羊养殖区大量饲养,“罗姆尼半细毛羊的引种驯化及其选育”还荣获199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畜牧园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绵羊养殖技术培训及推广工作,鉴于此,“绵羊生产及技术推广项目”荣获1992年度云南省畜牧业科技推广三等奖。4、在绵羊疫病防治方面,畜牧园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绵羊梅迪-维斯纳病免疫诊断及防制技术的研究”荣获199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畜牧园1996-2000年间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研究”专题的子专题“人工草地绵羊系统优化研究”,在种草养羊综合配套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人工草地绵羊系统优化研究”荣获2001年度云南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1.4.2荣誉称号198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畜禽养殖企业,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1.5畜牧园生产经营现状凤梧山畜牧园核心示范区目前属于云南省种羊场绵羊队,事业单位编制,企业管理。现有职工人数35人,其中科技人员5人,牧工26人,工勤人员4人。当前,畜牧园核心示范区种羊仍然坚持面向全国各地销售,重点保障云南省高寒山区的绵羊养殖区种羊供给。2010年底绵羊存栏数2082只,其中能繁基础母羊1318只(考摩型细毛羊685只、罗姆尼半细毛羊528只、云南半细毛羊150只),全年推广销售种羊606只、羊毛7t。园区所属20个自然村2010年底绵羊存栏数26867只,其中能繁基础母羊18807只,全年生产销售肉用绵羊15986只、生产销售羊毛84t。第二章 优势与特色2.1区域优势2.1.1寻甸县概况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东临马龙、沾益、会泽,南接嵩明,西壤富民、禄劝,北与东川相连。距昆明91km、曲靖87km、东川86km,贵昆铁路,昆曲、嵩待高速公路从县内经过,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以县城仁德镇为中心的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县乡道路硬化率达100%,乡村通电率达100%,交通十分便捷,是滇东北之要冲。寻甸县属云南省优先扶持的25个边境县、47个革命老区(市、区)及38个革命老区乡镇、31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之一,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14个乡(镇),173个村委会,总人口50.5万,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万人、占21.8%。2.1.2寻甸县2010年畜牧业生产情况2010年寻甸县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尤其在草食畜牧业上发展迅猛,全县牛羊存栏在全省排名第二、出栏排名第三,草食畜牧业已成为寻甸县名副其实的优势产业。畜牧业产值达到9.4亿元。详细情况见表2-1。表2-1 寻甸县2010年畜牧业生产情况类别数额备注一、存栏数量(头、匹、只)其中:能繁母畜1、大牲畜22645565357牛17362254152 黄牛12319738346 乳牛1229843 水牛4919614963肉牛18020黄牛及水牛育肥生产 马3713711180 驴23525 骡15461 2、羊247188103199 山羊19853682905 绵羊4865220294 3、生猪44122673550二、出栏数量(头、匹、只)产量(t) 1、大牲畜11682012393.5 肉牛11580312323.3 黄牛922529803.5 水牛235512519.8 马91359.8 驴101骡949.42、羊 肉羊2021973329.9山羊1628762695.3绵羊39321634.6 3、生猪69639065108.9三、畜产品产量(t) 1、牛奶180.2 2、羊毛136.9四、经济指标完成额(亿元) 1、畜牧业产值9.42、总收入5.792.1.3草地资源全县国土面积3598km2,境内有大小山峰90多座,属梁王山系,最高海拔3294m,最低海拔1480m,气候温和,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全县共有天然草场20.1万hm2,近20年来由于开荒种地,封山育林等因素,现保留面积约19.192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7.33万hm2,约2.33万hm2天然草场以各种形式承包到户。天然草地分布较广,面积零星,连片且规模大的不多,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有少量高山草甸,天然草场类型有灌丛草场、草丛草场、疏林草场、地间隙草丛草场。面积较大的成片草场主要分布在河口、功山、金源、金所、联合等乡镇。天然草场野生牧草种类繁多,可供饲用的植物560余种,主要饲用的达200余种,其中适口性好、品质优良的达90余种。2.1.4绵羊养殖基础寻甸县是全省16个商品羊生产基地县之一,绵羊是寻甸县重点发展的畜牧产业之一,尤其是在高寒贫困山区更是大力鼓励发展绵羊养殖业。由于云南省种羊场在寻甸县,对寻甸县的绵羊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寻甸县绵羊改良工作起步较早,羊毛品质高,现在本地绵羊品种基本没有,都是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或是改良羊。全县2010年底绵羊存栏48652只,羊毛产量136.9t,是全省绵羊养殖大县之一,绵羊养殖基础较好。2.2规划情况“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畜牧业发展的规划,其中对创建寻甸县凤梧山现代草地畜牧业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指导意义最大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2.2.1昆明市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5年)1、肉牛、肉羊产业布局:“布局在有资源条件的寻甸、禄劝、东川3县(区)山区和部分坝区”。该畜牧园创建后将绵羊肥羔生产作为园区支柱产业,绵羊肥羔生产作为肉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昆明市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的区域布局。2、标准化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布局:“建设寻甸、禄劝、石林、东川4个标准化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大力开展牛冷冻精液改良和肉羊杂交改良,通过养殖和加工资源的整合,构建昆明市现代肉牛、肉羊生产体系,促进牛羊生产由初级向高级终端产品转变”。园区创建对昆明市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3、肉牛、肉羊示范区布局:“在寻甸、禄劝、石林、东川等县(区)条件好的乡镇建设5个标准化肉牛、肉羊养殖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扶持发展60个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小区),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小区)20个,年出栏300只以上肉羊养殖场(户、小区)40个”。畜牧园将联合加工企业扶持规模养殖户。4、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布局:“依托省种羊场和石林圭山山羊、努比山羊种羊生产企业等单位的优质种畜资源,肉羊良种繁育体系重点扶持石林县圭山山羊保种场、努比山羊种羊场建设,提高供种能力,满足优质肉羊改良需要”。可见云南省种羊场是昆明市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该畜牧园创建的技术依托。2.2.2寻甸县2008-2013年畜牧业发展规划在寻甸县2008-2013年畜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了东片区主要发展肉牛、肉羊、奶牛和禽类,中片区主要发展肉牛羊育肥及生猪养殖,西片主要突出仔猪、肉牛羊、禽的畜牧业总体规划布局。把提高肉牛、肉羊、生猪为主导品种的畜牧生产产品质量作为发展重点,并强调把奶水牛养殖这一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从发展规划可以看出,寻甸以工业发展理念指导和谋划畜牧业,正是采取了以养殖业园区、小区发展模式为主,大力扶持规模化养殖,以此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在这个发展模式下,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靠打造名牌产品促进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对接。该畜牧园创建符合寻甸县2008-2013年畜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2.2.3寻甸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中的寻甸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将牛羊养殖业作为畜牧业中的优势产业来发展,提出要加快养殖小区和养殖园区建设。该畜牧园创建正属于寻甸县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3规模化生产情况目前畜牧园核心示范区绵羊出栏(含种羊)约1000只左右,是云南省绵羊养殖规模化程度最高的养殖场。20个自然村养羊农户年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78户。2.4基础设施状况畜牧园通过54年的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善。2.4.1水、电、道路、通讯、闭路电视目前畜牧园有一条全长沙石路从易天公路云南省种羊场起一直联通核心示范区及20个自然村,最后接通位于功山镇政府所在地的213国道。50千伏安的高压电架通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自来水直通每户家庭、羊舍,部分人工草地中还设立了绵羊饮水槽。无线通讯覆盖全区域,计算机可连接英特网进行数据传输。园区居民均已安装了闭路电视。2.4.2绵羊养殖基础设施核心示范区现有砖混结构厩舍1578m2,运动场1578m2,饲料储备仓库200m2;设有饮水槽440m,料槽192m;草架288m,分羊栏200m2,100m2自动药浴喷洗池2套。300m3青贮窖1个。设有20m2的配种室2间、20m2的兽医室2间。养羊农户厩舍及配套设施基本齐备,能够满足目前规模养殖的需要。2.4.3人工草地设施核心示范区人工草地全部建有刺铁丝水泥桩围栏,可以实施划区轮牧。农户人工草地有部分围栏,还不能进行划区轮牧。2.5科技推广情况54年来,园区已累积推广种羊10056只,种羊在云南省各绵羊养殖区安家落户,成为云南省绵羊主导品种,种草养羊技术已在全省各地广泛推广应用。2.6农业机械化情况园区机械化程度较高,牧草种植、收储、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同时在机械剪羊毛,自动药浴喷洗等方面在云南省处于领先地位。2.7产业发展情况畜牧园主导产业绵羊种羊生产已发展了54年,而进行绵羊良种繁育及绵羊品种改良工作已有69年的历史,并为农业部重点种畜禽场。通过园区创建,将使这个具有69年历史的老种畜生产基地焕发生机。2.8产品质量与安全畜牧园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种羊,种羊严格按照“云南省种羊场绵羊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及“云南省种羊场绵羊卫生防疫及免疫程序”进行生产管理。云南省种羊场依据1983年农业部颁发的全国绵羊鉴定标准并结合生产单位对引进绵羊品种的本土化培育成果,制定了云南省种羊场考摩型细毛羊品种选育鉴定标准(试行)及云南省种羊场罗姆尼半细毛羊品种选育鉴定标准(试行),只有符合该标准的种羊才能销售给养殖户。根据动物防疫法制定了“云南省种羊场绵羊卫生防疫及免疫程序”,及时进行种羊的检疫、免疫及常见病的防治,凡是出场的种羊必须经过检疫和免疫后才允许出场。因此,园区销售的种羊质量上乘,同时可以保证不携带国家规定的传染病,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农户饲养的绵羊以放牧为主,只补饲少量玉米等精饲料,不含有任何饲料添加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出栏时均通过县畜牧部门的检疫,不带有任何疫病。畜牧园肥羔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尚在筹划中,疫病防治参照种羊标准执行,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条例,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及食品质量安全。2.9体制机制创新情况寻甸县凤梧山现代草地畜牧业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核心示范区原为云南省种羊场下属的绵羊队,在管理体制上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77年之前为“大锅饭”,之后便出现了多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2.9.1生产指标承包制源于“联产承包责任制”,1977年开始探索,1979年趋于成熟,1982年得到完善并形成模式。主要管理方式为:场、队、组3级管理2级承包;各项生产技术措施由场职能部门制定,场向队下达生产指标、队向组下达生产指标;生产成本由场核定,原材料固定价格由场供给;产品由场鉴定分级、按级核定价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统一由场负责;职工按月由场预支工资(档案工资),一年一结算,年终根据产品产量和质量按合同价核定收入,根据盈亏情况场、队、组按比例分成或赔偿。此管理模式是1982-1992年间绵羊队的管理形式。2.9.2经济指标承包制为1993-2000年的管理方式,其主要管理模式为:绵羊队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云南省种羊场与绵羊队核定一个经济指标、队与组核定一个经济指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2.9.3当前管理体制目前绵羊队在管理上主要按照“分工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进行管理。2.9.4畜牧园创建后管理体制构想畜牧园创建后,计划对园区资产资源进行整合,引进新的项目及资金,形成绵羊生产的全产业化营运模式。主要体制机制创新方案如下:1、对云南省种羊场绵羊队现有职工及产业进行整合,整合为园区的一个部门,既种羊繁育核心示范区。仍按现在的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管理,主要负责良种培育及科研、技术培训等工作。2、对20个自然村的养殖户采用合作社管理模式。3、新建肥羔生产示范区:引资合作开发,按“公司+农户”管理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4、餐饮旅游服务业:引资合作开发,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2.10农民教育培训情况凤梧山绵羊养殖基地自1957年建立以来,一直注重对农户的科技培训。54年来累计培训农户1000余户,最为集中的一次培训为1990年8月开展的“云南省种草养羊综示区实用配套技术培训”,培训期1周,参加培训的人数200余人。在技术推广示范工作方面,先后在寻甸县范围内建立示范户300余户,主要分布在百大营、撒米落、清水沟、黑沙地、小多谷等村寨。开展农民培训的主要场所为园区内于70年代修建的一个大饭厅,可以容纳100余人。园区除具备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技术培训所需设备外,主要为绵羊养殖所需的设备及器具,包括人工受精设备、卫生防疫设备等可供参加培训的农户实际操作训练。2.11目前生产效益情况2.11.1核心示范园区生产效益情况当前畜牧园核心示范区仍保持着以社会服务为主的经营方针,将经济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目前核心区经济收入以种羊收入为主,2010年销售种羊606只,销售收入54.54万元,销售商品羊304只,销售收入18.24万元,销售羊毛5947kg,销售收入14.87万元,合计总收入87.65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50万元。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来看,畜牧园核心示范区目前实际利用土地面积2200亩,年平均饲养1400个羊单位,折合为1.57亩饲养1个羊单位,平均亩产值398.41元。2.11.2绵羊产业化发展区生产效益情况园区进行绵羊产业化发展的20个自然村2010年底绵羊存栏数26867只,其中能繁基础母羊18807只。全年生产销售肉用绵羊15986只、销售收入1119万元,生产销售羊毛84t、销售收入210万元,绵羊产业合计收入1329万元。按园区养羊农户513户、人口2308人进行统计,在园区513户养羊农户中,非养羊收入692万元(包括务工收入、种植业收入、其它养殖业收入等),合计总产值2021万元、人均生产总值8756元。养羊农户养羊纯收入531万元、其它经营纯收入207万元,合计纯收入738万元(养羊纯收入占总纯收入的71.95%),人均纯收入3198元、是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497元的91.45%,在寻甸县高寒山区中属于收入较高的地区。2.11.3比较效益分析在云南省草地畜牧业中,人工草地饲养绵羊平均水平约为4亩草地饲养1个绵羊单位,产值约为商品羊销售约450元、羊毛销售约50元,合计500元,平均亩产值125元;而园区(核心示范区)草地承载家畜能力(载畜量)是全省的2.55倍,亩产值是全省的3.19倍。云南省具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山草坡,在绵羊饲养区平均约为15亩土地饲养1个羊单位,亩产值30-40元,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在全省绵羊适宜生产区推广人工草地绵羊养殖技术,将能使云南绵羊养殖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提高高寒山区土地产出能力,带领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第三章 规划情况3.1总体思路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内引外联,拉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将寻甸县凤梧山现代草地畜牧业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打造为我国南方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绵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同时开辟出一条良种培育及生产、肥羔生产、绵羊产品开发利用(羊毛加工、羊肉加工、餐饮)、观光农业、饲草饲料生产及加工为一体的绵羊全产业链发展模式。3.2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畜牧园重点任务为:1、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搭建产业发展平台;3、引进肥羔生产企业及餐饮旅游服务企业进入园区发展;4、种羊扩群;5、与加工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3.3具体目标3.3.1总体规划该项工作由云南省种羊场组织实施。核心示范园区按养殖类别规划为3个区,即良种繁殖生产区、种羊培育区、肥羔生产区。核心示范园区产业规划为3块,即种羊生产、肥羔生产、餐饮旅游。产业化发展区(20个自然村)全部实施标准化、规模化肥羔生产。3.3.2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为:1、园区道路:3km,6m宽水泥路面;2、专家接待室:900m2(3幢);3、职工宿舍:720m2(1幢);4、草地监测塔:1座,占地50m2。3.3.3种羊扩群为了满足园区肥羔生产及其他地区农户对种羊的需求,计划能繁基础母羊扩大到4000只。3.3.4肥羔生产示范园计划引进1家养殖企业在核心示范区建立肥羔生产示范园。在核心示范区专门规划出一片土地作为肥羔生产区,面积3300亩,云南省种羊场提供土地及技术,企业投资建设;规划年出栏肥羔5000只。3.3.5餐饮旅游服务业开发畜牧园区计划引进1家旅游开发企业到园区发展。将燕洞61.2亩土地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并在畜牧园办公生活区规划出适量土地作为企业建造餐饮接待设施之用。3.3.6与羊毛产品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的外联合作畜牧园计划寻找1家羊毛加工企业和1家肉食品加工企业为畜牧园合作伙伴。以羊毛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扶持带动农户发展绵羊养殖业,而畜牧园作为农户学习绵羊养殖技术的基地及为农户培育提供良种,加工企业则回收农户所生产的羊毛原毛及肉羊。羊毛产品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在产品利用上各取所需,在农户扶持上实施联合扶持。3.3.7与饲料加工企业的外联合作为了使绵羊养殖业达到高效益,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精饲料补给,尤其在肥羔生产中更是这样。因此,畜牧园将寻求一家饲料企业研发肥羔生产饲料配方并为园区及农户提供饲料。3.3.8产业化发展规划园区20个自然村由云南省种羊场、羊毛产品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3家联合扶持进行绵羊产业化发展,将513户养羊农户全部发展为规模养殖专业户,户均饲养基础母羊200只,基础母羊总数突破10万只。年生产肥羔9.5万只、产羊毛400t。3.4措施与步骤“十二五”期间凤梧山绵羊养殖科技示范园创建及实施步骤如下:3.4.1园区总体规划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单位对核心示范区进行总体规划,2011年完成。3.4.2基础设施建设1、园区道路:3km,2012年6月完成;2、专家接待室:900m2,2012年12月完成;3、职工宿舍:720m2,2012年12月完成;4、草地监测塔:1座,2012年6月完成。3.4.3种羊扩群园区现有能繁基础母羊1168只,为了满足园区肥羔生产及各地农户对种羊的需求,计划能繁基础母羊扩大到4000只,即需增加2832只;2015年12月完成。3.4.4产业引进及产业合作实施措施主要通过网络宣传、户外广告及与当地企业接触洽谈等方式引进产业及资本;2012年12月完成。3.4.5产业资本引进1、肥羔生产企业: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投产,2015年达到产能设计规模。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450万元,包括新建人工草地3000亩、投资120万元(含围栏、牧道等设施),厩舍7500m2、投资300万元,其它配套工程投资30万元。2、餐饮旅游服务企业: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投入营运。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450万元,其中:燕洞区旅游设施建设投资300万元,餐饮接待设施建设投资150万元。第四章 餐饮旅游服务业开发思路凤梧山是寻甸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但由于它是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云南省种羊场的绵羊良种繁育基地,所以一直未能开发利用。在“十二五”期间,凤梧山畜牧园计划引进餐饮旅游服务企业,以凤梧山燕洞作为旅游开发核心区,园区草地、绵羊、森林等资源作为旅游业的大背景,发展观光农业,使旅游业拉动园区畜牧业的发展,同时用旅游业所取得的收益反哺畜牧业。4.1燕洞旅游资源及开发构想凤梧山燕洞位于双坟燕洞脑包东北偶,是典型的西南山区喀斯特地形地貌在地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溶洞;目前人迹可至的洞穴所需游览时间约2-3小时,春暖花开之际有成群的燕子出入,故名“燕洞”。燕洞脑包总面积61.2亩,全部为森林覆盖;东北面为一峡谷,谷低有一天然山泉水源,海拔2450m,燕洞口海拔2486m,洞口与谷低水平距离不足10m,垂直距离36m,有峭壁悬崖,奇花异草,是攀岩探险的好去处;西南面地势平缓,可轻松到达洞口;西北面临公路、住宿区,有竹林、松林、灌木林,林木较稀,是野营露宿的好地方;东南面灌从茂密,难于涉足。云 南 省 种 羊 场 羊 一 队 简 图图4-1 燕洞在园区位置示意图凤梧山燕洞溶洞盘旋迂回,有许多岔洞和无数迷人的钟乳石。由于洞穴险峻,人迹罕至,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在溶洞钟乳石群中,有的宛如古树垂根,有的又如瀑布飞泻,有的象骏马腾空,有的似群象出游,有的刀辟斧削,有的顶天立地,有些地方洞穴狭小,行人须侧身而过,有的地方又豁然开朗;有的地方是悬崖峭壁,有的地方又如一马平川;在洞穴底部可听见潺潺的流水声,看到从不知深浅的洞底升起的白雾,丢下一块石头可倾听那久远而悠扬的叮咚声,将人们的思绪带入那遥远而又深邃的永远也只能是想象的无底之洞。燕洞口由一巨石搭成一座天桥,将洞口分成大洞口和小洞口。目前游人可心惊胆战的从小洞口蹲扶着进入洞穴。天桥下面是一片平地,可建成一个休息娱乐场所,在天阴下雨之际又可遮风避雨。从天桥下面再下一个石级即进入天井,也即大洞口底部。大洞口底部到洞口深5-6m,完全是峭壁,游人不能直接上下;为一面积较大的平地,也可开发为休息娱乐场所;游人坐在里面抬头,可以在树影婆娑之中看到鸟儿或白云在碗口大的湛蓝的天空上掠过。若建造一个自助力行走的吊蓝,游人也可以直接从大洞口出入。由于燕洞脑包面积较大,旅游资源又极其丰富,因此除溶洞开发外尚有多种可供开发的项目。此处例举4点:攀岩、搭云梯:在燕洞口东北面,由于地势险峻,可从谷底攀岩到达洞口,也可以架设扶梯攀崖而上,让游客体会到山崖的险峻。野营帐篷:在燕洞口西北面,林荫之中可以搭设帐篷野营露宿。餐饮住宿:畜牧园办公居住区紧靠燕洞,土地宽阔平坦,水电交通齐全,是开发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最佳地点。歌舞娱乐厅:在燕洞口西南面,地势平缓,面积大,在林荫之中开设歌舞娱乐厅,伴以山鸡的鸣叫、野兽的穿梭,那将是别有一番风味的。4.2园区观光农业发展潜力1、城市居民厌腻了都市的喧嚣和嘈杂,喜欢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和观看明亮的天空;果园、牧场等已成为都市居民最喜爱的而且是最实惠的出游方式。凤梧山有万亩草场,有数千只绵羊,人们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宽广与空旷,大自然的美与凄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是洁白的羊群”等美妙的图景在到达燕洞之前就将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心旷神怡,深深的吸引着游人继续观赏美景。2、观光农业的另一特点是能让游人吃到他们看到的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凤梧山除羊之外,还有远近闻名的洋芋、萝卜等纯天然食品,没有任何污染的纯天然矿泉水。第五章 加工业在园区创建中的作用羊肉生产是目前我省绵羊生产的主要方向,肉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直接拉动肉羊的生产。羊毛是绵羊养殖业的主要产品,羊毛的有效加工利用直接影响着绵羊养殖业的发展。种羊生产、肉羊及羊毛生产、肉食品加工及羊毛加工将形成绵羊生产较完整的产业链。畜牧园规划将种羊生产、肉羊生产、羊毛生产、肉食品加工、羊毛加工5者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做大做强绵羊产业。以羊毛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扶持带动农户发展绵羊养殖业,而种羊场作为农户学习绵羊养殖技术的基地及为农户培育提供良种,加工企业则回收农户所生产的羊毛原毛及肉羊。羊毛产品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在产品利用上各取所需,在农户扶持上实施联合扶持。加工企业可通过与园区种羊生产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直接用种羊扶持农户;这样,园区降低了种羊款回收风险,而企业则开辟了用种羊直接扶持农户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的道路。由于农户对种羊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园区种羊的生产及种羊生产的经济效益;由于建立了稳固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减轻了加工企业因原材料供应不足或是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加工企业与畜牧园、农户产业链联结图如图5-1。养殖农户种羊场加工企业为原材料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撑种羊推销购买产品(种羊)技术培训、示范、指导提供加工原材料(羊毛、活羊)资金扶持,种羊扶持图5-1 加工企业、种羊场、农户产业链联接示意图第六章 园区创建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6.1分项投资计划6.1.1畜牧园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平台搭建投资1、园区总体规划:投资20.0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1年,申请财政补助资金20.00万元。2、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99.4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280.00万元,云南省种羊场自筹资金19.40万元。(1)园区道路:3km,9万元/km,投资27.0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2年1-6月;(2)专家接待室:900m2,2000元/m2,投资180.0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2年1-12月;(3)职工宿舍:720m2,1200元/m2,投资86.4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2年1-12月;(4)草地监测塔:1座,投资6.0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2年1-6月。3、种羊扩群:园区现有能繁基础母羊1168只,为了满足园区肥羔生产及各地农户对种羊的需求,计划能繁基础母羊扩大到4000只,即需增加2832只,1500元/只,投资424.8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1年6月-2015年12月,云南省种羊场自筹资金解决。4、产业引进及产业合作业务费:主要通过网络宣传、户外广告及与当地企业接触洽谈等方式引进产业及资本。投资30.8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1年6月-2012年12月,云南省种羊场自筹资金解决。6.1.2产业资本引进1、肥羔生产企业:新建人工草地3000亩、400元/亩,投资120.00万元(含围栏、牧道等设施);厩舍7500m2、400元/m2,投资300.00万元;其它配套工程投资30.00万元;合计总投资45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3年1-12月。2、餐饮旅游服务企业:燕洞区旅游设施建设投资300.00万元,餐饮接待设施建设投资150.00万元,合计总投资450万元,资金使用时间2013年1-12月。6.1.3合作社启动经费将20个自然村的513户养羊农户组织为专业的绵羊养殖合作社社员,合作社成立需启动经费25万元,由社员筹资解决。6.1.4园区外合作企业的引进与畜牧园合作的3家企业无固定资产在园区投入。6.2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园区创建总投资1700.0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300.00万元,云南省种羊场自筹资金475.00万元,合作社社员筹资25.00万元,肥羔生产企业投资450.00万元,餐饮旅游服务企业投资450.00万元。投资计划表如表6-1。表6-1 畜牧园创建投资计划表单位:万元序号投资名目投资额投资年度资金来源财政资金园区自筹引资1园区总体规划20.0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