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 资源ID:3028199       资源大小:1.30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环评证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3232号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委托单位:犍为县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二零一三年十月第一章 前言目前,犍为县境内仅靠一座国道213线上的犍为岷江大桥跨越岷江两岸,该桥承担着岷江两岸居民往来、物资运输的重任。犍为岷江大桥1991年建成通车,随着犍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道213线车流量的不断增加,犍为岷江大桥昼夜车流量已达24958辆/日,其中汽车14780辆/日,大货车及特大货车2006辆/日;该桥检修换索等维护时,摩托车及行人只能靠渡船过河,车辆只能绕道通行,给岷江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再者,2011年11月乐山市公路局委托西南交大对岷江大桥检测,结论为四类桥,在大量超载车辆运行情况下,该大桥前景堪忧。因此,修建一座新的岷江大桥已迫在眉睫。拟建的犍为岷江二桥是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工程中的一座重要大桥、是犍为县境内跨越岷江的第二座大桥。该桥的建设一方面缓解了上游国道213老岷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节约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为岷江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又使一江之隔的规划工业园区与新城区联系得更加紧密,最终为犍为县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拟建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项目起点位于岷江东岸下渡乡文碧村(虎吼坝)多晶硅厂附近,自东向西跨越岷江后,在岷江西岸玉津镇铜高村(朱石滩)接回现有国道213线,见附图二。项目主桥长420m,引桥长1516m,引道长1164m,平面交叉2处,项目路段全长3.1km。引道路基宽21m,主桥和引桥宽26.5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等级为一级,设计时速为60km/h,项目投资额度40137.6万元,建设单位为犍为县交通运输局。项目主桥跨越的岷江犍为县河段不属于国家受保护水生生物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桥位下游10公里内无饮用水取水口;引桥和引道经过区域为浅丘地貌,属于一般城郊农村环境。因此,项目实施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本项目建设主要环境问题为施工期对地表水体污染影响和营运期环境风险问题以及噪声影响问题。本项目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年2月16日)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第2款“国省干线改造升级”之规定,同时,本项目建设在犍为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已列为县域交通路网规划目标之一的“十二五”国道公路改造项目,并已纳入犍为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也与犍为县交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符合。2012年10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受犍为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编制完成了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编制工作。2012年12月,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对预可报告进行了评估。项目组根据评估意见,对预可报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2013年3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预可报告进行了批复。2013年4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受犍为县交通局的委托于编制完成了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编制工作。2013年5月,四川联合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2013年3月至9月,乐山市犍为县收费路桥管理所委托四川联合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获得四川省水利厅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5月,犍为县交通局委托西南交通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成立了环评项目组,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在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评价单位制定了环评实施计划,确定报告书的评价重点、评价等级、监测方案等编制内容。随后开展了全面的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监测和资料收集工作。于2013年9月完成本报告书的编制,提交四川省环保厅进行评审。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地理位置项目位于四川省犍为县下渡乡和玉津镇境内,路线位于东经103°5856 103°5726,北纬29°102429°0949,项目距离现有岷江大桥约9km。项目起点连接下孝路,终点连接现有213国道。2.2推荐方案走向本项目起点设于岷江东岸上渡乡文碧村虎吼坝规划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永祥多晶硅厂附近,自东向西跨越岷江,最后在岷江西岸的朱石滩处接回现有国道213线,全长3.1km。2.3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项目主桥长420m,引桥长1516m,引道长1164m,平面交叉2处,项目路段全长3.1km。引道路基宽21m,主桥和引桥宽26.5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等级为一级,设计时速为60km/h,项目投资额度40137.6万元,建设单位为犍为县交通运输局。2.4 主要工程量2.4.1 工程占地拟建工程永久占地9.66hm2(其中占用耕地3.44 hm2),永久性占地包括主体工程区(引道、引桥、主桥等)占地。2.4.2 路基工程1. 路基宽度本项目路基路段位于桥梁两端,第一段桩号为K0+000K0+704,第二段桩号为K2+640K3+100,引道路线长度为1164m,路基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基宽21m,其组成为:4×3.50米(行车道)+2×2.00米(硬路肩)+ 2×0.50米(土路肩)+2×0.50米(路缘带)+1.00米(中间带)。2. 路基边坡根据本项目地形特点,其路基填土高度一般小于10m。填方路基采用碎石土填筑时采用1级边坡,坡比1:1.5,高度小于10m,为控制公路用地,部分路段用路肩墙、护肩等有效措施予以收坡。3. 桥头路基桥梁地基覆盖层厚度H4m的桥头路基,桥台台背采用砂卵砾石或碎砾石回填的方式处理。桥头路基高度H4m、桥台地基覆盖层厚度H4m路段的桥头路基,桥台台背采用砂卵砾石或碎砾石回填,同时,为防止台背填料沉降导致桥头跳车现象,在桥台台背底部设置一层高强土工格室、顶部设置两层高强土工格室进行处理。2.4.3 路面工程本项目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中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基 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4.5%5.0%);底基层:30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3%4%);垫层:15cm 级配碎石;总厚度:81cm。2.4.4 桥梁工程1. 设计标准(1) 桥面宽度:2.25 m(人行道及栏杆)2.5m(非机动车道)+2×3.5m(行车道)+3.0m(中间带)+2×3.5m(行车道)2.5m(非机动车道)2.25 m(人行道及栏杆)=26.5 m(桥梁总宽)(2) 设计荷载:车辆荷载:公路级,人群:3.0KN/m2(3) 设计洪水频率:1/300(4) 通航等级:3(5) 工程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6)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2. 推荐桥梁方案概况桥梁全长1936m,桥跨布置为(27×30m预应力砼简支T梁) +( 110m+200m +11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3×30m预应力砼简支T梁),桥面连续,起止点桥台均采用U型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横向布置为分幅式结构。为减少在运营中由于温度、收缩徐变等因素产生次内力,大桥主墩采用双薄壁墩身,过渡墩处设置竖向支座。桥跨布置以主桥桥孔为通航孔。2.4.5 土石方工程工程全线路基土石方填方188242立方米,挖方69982立方米。本项目引道、桩基础、墩基、桥台等施工挖方总量1.76万m3,填方总量为7.46万m3。所需填方7.46万m3中,除利用方1.5万m3(剥离表层土1.28万m3,本桩利用0.22万m3)外,尚差5.96万m3由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改建工程借方补充。无弃方。2.4.6 工期安排本项目施工期为:2013年10月2016年4月,施工期30个月。2.4.7 投资估算估算投资总金额为40137.60万元,全线平均每公里造价12947.61万元。计划资金筹措方式为以下两种:(1) 申请国家补助;(2) 地方政府自筹,其中贷款金额占总造价的70%。2.5 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营运期。施工期主要是工程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围堰、栈桥和桥墩等水工建筑物的设置在不同程度上对岷江鱼类栖息水域和活动场所有所影响。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沿线声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泄漏对水体及水生生物的影响。第三章 公路沿线环境概况3.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1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和林地。3.1.2水土流失现状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占地类型主要为经济林地、荒草地、梯坪地、坡耕地、交通用地,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34t/km2a,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分类分级标准,区域水土流失判定为轻度侵蚀。3.1.3植物犍为县境内植被属盆地长江上游丘陵低山植被小区。境内原生植被破损严重,现有植被多为人工造林形成,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较为齐全。据统计常见树种有60多科200多种,竹类20多种,古老珍稀植物有数十种。主要乔木树种有桢楠、润楠、香樟、桤木、合欢、马尾松、杉木、柏木、青冈、桉树、麻柳、女贞、杨槐、榕树等。经济林以柑橘、茶叶、桐树、夜合、五倍子等为主。林下灌木树种有映山红、黄荆、马桑、爆丫等。竹类以茨竹为主,次为楠竹、斑竹、硬头黄、杂交竹等。项目区域无天然珍稀野生植物的分布。本项目沿线人类活动频繁,但受地形影响,栽培植物分布范围受到限制,土地垦殖指数较低,耕地多见于海拔较低的低山以及河谷平坝地区。作物中以玉米、水稻、小麦、红苕、油菜为主,旱地耕地占耕地面积的大部分,水田面积较少。3.1.4动物区域上现有动物已不多,哺乳动物有水獭、猚子(果子狸)、土猪、貂、黄鼠狼(鼬)、野兔、野猫、蝙蝠等;鸟类有杜鹃、野鸡(雉)、白鹭、白鹤、鹊、鸠、乌鸦、燕子、麻雀、竹鸡、啄木鸟、鸳鸯、翠鸟、鹰、鹞子、鹌鹑、黄莺、猫头鹰、水鸭子(凫)、画眉、白头翁等。爬行类有蛇、蜈蚣、四脚蛇(蜥蜴)、爬壁虎(守宫)、龟、鳖等。两栖类有蛙类、癞蛤蟆(蟾蜍)、娃娃鱼(大鲵)。在评价范围内,动物的种类和区域动物情况基本相同,但由于评价范围较小,所调查到的动物物种数量较区域分布较少。3.2鱼类现状调查及评价工程评价范围属于长江上游流域岷江水系,区域内主要水系为岷江一级支流。调查江段分布130种鱼类,分别隶属于鲟形目、鲤形目、鲇形目、鱂形目、鲈形目和合鳃鱼目等6目17科79属,其中长江水系特有属3个:异鳔鳅鮀属 Xenophysogobio Chen et Tsao、泉水鱼属Pseudogyrinocheilus Fang、间吸鳅属Hemimyzon Regan。据鱼获物调查,常见有33种鱼类,隶属3目7科29属,包括鲤、黄颡鱼、鲫、长薄鳅、长鳍吻鮈、吻鮈、大鳍鳠、中华金沙鳅、铜鱼、草鱼、长吻鮠、中华沙鳅、鲢鱼、翘嘴鲌、粗唇鮠、白甲鱼、岩原鲤、宜宾鲴、拟尖头鲌、南方鲇、瓦氏黄颡鱼、拟缘鱼央、白缘鱼中华倒刺鲃、墨头鱼、鳜、切尾拟鲿、短尾拟鲿、马口鱼、棒花鱼、花鱼骨、华鲮等鱼类。 (1) 项目涉及的岷江犍为段不在国家级、省级、县级鱼类自然保护区,也不在国家级、省级、县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影响范围内未见国家级保护鱼类和四川省保护鱼类产卵场,越冬场。(2) 达氏鲟、胭脂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在工程河段偶有误捕现象,均为放流个体。评价范围内水域水质良好,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比较丰富,受水域环境的变迁、捕捞等原因,影响水域内国家级保护鱼类、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经济鱼类在该水域锐减,有的种类有较长时间在渔获物中未见,有的仅有少量,有的仅是代表种。特有鱼类和主要经济鱼类并不突出单一的存在为其重要特点(3) 岷江二桥工程所在江段附近有产卵场2处,多为鲤、鲫、鲇鱼的产卵场,工程直接影响水域有越冬场1处,越冬鱼类主要为鲤、鲫、泉水鱼、长薄鳅、长鳍吻鮈、鲇类等。鱼类大多数在流水中进行繁殖,少数在缓流水、砾石较多的“滩”和“沱”繁殖。多数鱼类繁殖要求的水温为1618。大多数种类是在46月间繁殖。境内的鱼类以定居性种类(如鲤、鲫)为主,也有洄游性的种类(如铜鱼和长薄鳅等产漂流性卵的种类)。3.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拟建项目所经区域噪声污染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敏感点昼夜间等效声级值均未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值,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4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中,岷江犍为段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要求,可见当地河流水质情况良好。3.5地下水现状调查及评价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中,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类水域标准,说明沿线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3.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监测点的TSP、SO2和NO2小时均值及日均值污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第四章 评价结论4.1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拟建的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的建设一方面缓解了G213线过境交通压力、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节约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分流城区和过境车流,完善岷江两岸环线交通区域路网建设,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为犍为县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交通支撑,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本项目系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第2款“国省干线改造升级”之规定,同时本项目建设不属于国土资源部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所列入的项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川发改基础【2013】342号文予以立项批复,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4.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4.2.1占用土地1. 占用土地影响工程永久占用耕地将给沿线局部地区居民的粮食供应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对沿线土地利用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不会改变。2. 缓解措施(1) 占补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按时按数缴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青苗补偿费。根据地方土地管理部门规定,需要缴纳耕地开垦费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以保证农田的数量不会减少。(2) 临时占地限制措施项目应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范围,尽量减少临时占地面积。 施工营地和施工工场等临时工程的设置尽量利用路线两侧的现有房屋和场地。另外,应尽可能考虑在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占地作为施工临时占地,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施工组织已确定将剥离表土临时堆放于沿线工程占地范围内的绿化区,减少临时占地0.43hm2,不能随意更改。 优先考虑弃渣回用,一方面做到对资源综合利用,一方面减少弃渣场设置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项目施工组织已确定将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改建工程5.96万m3工程弃渣用于墩基工程回填土。 在施工结束后,大临工程场所拆除临时构筑物,清理平整后及时移交政府和原土地业主,进行土地功能新的利用。4.2.2 植物 1. 对植物影响拟建项目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时对征地范围内树木、花草的砍伐、铲除、掩埋和践踏等,可以通过公路的绿化来弥补。拟建项目对沿线野生动物影响很小且较短暂。2植被保护措施 施工时应尽量收集和妥善保存剥离的表层熟土,施工结束后及时将种植土进行工程区内绿化用途,也可将熟土覆盖到弃渣场渣体顶面和坡面,保持原有的土地肥力,恢复种植条件,进行复耕或种草、植树。 外来物种入侵防护措施工程区内临时堆放的表土土堆、临时弃渣场植草防护以及施工后期桥下、路基边坡以及绿化带植物种植绿化以选择本地植物为主,防止外来种入侵。 灌木种选择根据区域植被分布,线路经过区域内灌木种很多。其中杜鹃、多花木蓝、迎春花等灌丛绿化性和观赏性好,可进行选择。 草种选择可选择当地适生的麦冬、黑麦草、狗牙根等优良级草种籽;适生的藤本植物有爬山虎。此外,施工过程中,对外来物种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境外带入的水果、种子、花卉等进行严格检测,确认是否带有一些检疫性的病虫草害,方能进入工程区;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机会,对有果实的植物要现场焚烧,以防种子扩散。 环评要求综合施工场办公生活区燃料应以煤或液化气为主,禁止施工队伍砍征地范围之外的林木作为燃料。工期严格管理可能引起林火的施工作业,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山林防火期内,禁止在山区野外用火。 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中临时占地绿化方案,尽快恢复占地植被。4.2.3 动物1. 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生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施工机械噪声对动物的干扰;水中桥墩施工对岷江水生生物及两栖类动物生境有一定的干扰破坏等。施工期间,对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施工噪声与施工人员活动会影响项目周边爬行动物的活动,因而原分布在评价区的一些爬行动物如蛇类将远离施工区。但它们会迁移到非施工区,对其生存不会造成威胁。且由于项目区爬行类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因此对其影响较小。施工期岷江二桥施工作业会导致跨越江河水体水质的变化及水域附近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引起两栖类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造成两栖类物种数量的减少,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施工活动结束后,两栖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渐得到恢复。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占用少量动物栖息觅食地,施工噪声及人为活动等也将暂时驱赶动物离开施工区域,但同上所述,评价区兽类可以顺利迁移,在施工结束后回来。鸟类多善飞翔,公路施工占地对其基本没有影响,但施工期间,人为活动的增加以及路基的开挖、开山放炮的震动、巨响、施工机械噪声会惊吓、干扰某些鸟类,使之暂时迁移离开施工区域。综上所述,项目区公路施工对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的两栖及爬行动物有一定的干扰,但是对其生存及种群数量、种类影响很小。更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营运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排放的废气、噪声、振动及路面径流污染物等对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降低了动物生存环境的质量,迫使动物寻找其他的活动和栖息场所。营运期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的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动物的交配和产卵。2动物保护措施(1) 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 公路沿线野生动物虽然较少,但施工时,仍有可能出现对陆生动物的围捕现象,为此各施工单位需在施工人员中开展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对区内的珍稀动物的保护,杜绝施工人员捕捉工区内蛙类、蛇类、鸟类以及珍稀动物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关于保护珍稀动物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2) 合理选定工程施工时段和工艺,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时段爆破施工。 (3) 加强施工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机械修理及工作时跑冒滴漏产生的含油污水等收集和处置,避免沿线局部水域水体污染或发生富营养化,造成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度发生变化。 (4) 加强桥梁建设点和施工场地的管理,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桥位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设挡墙等,防止污水径流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导致水生物生境改变。 (5) 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做好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4.2.4 水土流失1预测结果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坡面开挖、路基填筑、施工临时设施、施工便道等工程单元的人为施工活动,在未防护的情况下,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其中项目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为11.07hm2;损坏和占压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为8.46hm2。由于本项目的建设扰动,其中自然背景流失量288t,工程建设新增流失量为6745t。 项目建设期主体工程占地区平均侵蚀模数18450t/km2·a,弃渣场区侵蚀模数37500t/km2·a,施工便道21600 t/km2·a,综合施工场19200t/km2·a,在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水土侵蚀分级标准” 中为剧烈度侵蚀。自然恢复期弃渣场占地区侵蚀模数2000 t/km·a,施工便道和综合施工场侵蚀模数1500t/km·a,在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水土侵蚀分级标准” 中为中度侵蚀,高于区内平均水土流失背景值现状。 主体工程设计中对路基开挖填筑部分采取的浆砌石排水沟、路堤护坡采用圆弧拱形骨架护坡、路堑边坡采用挂铁丝网喷播植草防护等形式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对水土流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项目按照已批准的水保方案,在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前提下,根据工程不同施工区域特点和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将路基占地、桥涵占地、弃渣场等区域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通过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纳入水土保持总体布局中,按水土保持要求对主体工程施工提出补充和完善措施,可达到减小水土流失的目的,可确保将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影响降至最低。2. 水保方案拟建公路项目建设区面积共计约11.07hm2,项目直接影响区面积共计约8.54hm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总计约为19.61hm2。根据桥梁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依据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重建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1) 主体工程防治区该防治区包括路基、桥涵等部分,其工程防护措施和部分植物防护措施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均已包含,在水保方案中补充现设计阶段未考虑的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及路基、桥梁等工程区的施工管理措施。(2) 弃渣场防治区主体设计中选定了弃渣场的位置,未考虑弃渣场防护措施,水保方案中应增设弃渣场的排水设施、弃渣拦挡设计、植物防护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和施工管理。(3) 施工便道防治区水保方案中补充施工便道的防护及排水措施、植被恢复措施以及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4) 综合施工场防治区水保方案中补充施工工场、拌和场的防护及排水措施、场地平整措施、植被恢复措施以及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5) 拆迁安置区本项目拆迁采用货币化补偿,拆迁由地方政府负责。拆迁安置区的水土保持费用包含在拆迁安置费内,由当地政府组织相关人员或单位负责实施。4.3项目对鱼类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4.3.1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1围堰基坑废水的影响桥梁下部涉水墩基施工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由于水位较低,围堰引起的流速变化甚微。且对桥位上下游的影响距离十分有限,不会触及到桥位上下游最近的斗碛子产卵场、熊家桥越冬场和学堂湾产卵场。2. 桥墩阻流作用影响分析水文预测结果表明:除桥墩附近水域的流线在建桥前后有一定的改变外,其余水域的流线在建桥前后基本没有变化,其流速分布、形态基本一致,不存在建桥后引起主槽易位和摆动等河势改变的水流动力条件,且建桥后桥轴线附近流速虽有一定的增加,但增加值横向分布并不连续,建桥后流速的增加在纵向和横向上均有明显的局部性。由此可见,建桥后流场的改变仅局限在桥墩附近的较小范围内。建桥后除桥墩周围以外,各断面的流速分布、主流线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流场变化主要集中在桥梁右主墩附近较小的范围,其上游流速增值大于0.12m/s的范围小于258m。从影响水域的流速增加值和变化范围来看,不会涉及到学堂湾产卵场、熊家桥越冬场和斗碛子产卵场,不会对鱼类的生境和洄游等行为产生明显影响。而对水面透射后经过水底反射的噪声耦合方式在浅水区比较明显,同时,直接入射耦合的声波可产生水底反射耦合,因此13°的全反射角区域外水域这类噪声能量传导仍然存在。第三种水面横向流体动力学耦合的传导方式不受全反射角的限制,在13°全反射角区域外同样可以产生水下噪声的传导。这种耦合方式受声波频率影响比较大。与前三种空气/水耦合方式相比,由波浪引起的粗糙水面造成的声波氧而导致生物死亡,悬浮物有害物质二次污染造成生物死亡等。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悬浮物浓度的忍受限度不同,一般说来,仔幼体对悬浮物浓度的忍受限度比成鱼低得多,水体悬浮泥沙含量增大主要会影响鱼卵和仔鱼发育。参考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 -89)人为增加悬浮物浓度不大于10mg/L要求,可考虑其为对淡水鱼类可忍受悬浮物的最安全下限;据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罗辉等人的研究,水中悬浮物浓度小于40mg/L时,对鱼类的影响甚微。根据预测结果,基坑废水悬浮物浓度在桥位下游400m时已小于10mg/L;在400m距离范围内,SS增量最大可达到35mg/L。因此,桥梁墩基施工悬浮物排放对珍稀、特有鱼类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桥位上下游附近斗碛子白甲、鲤产卵场(桥位上游3km)、学堂湾鲇、鲤、鲫产卵场(桥下游2.6km)和熊家桥越冬场(桥上游1.8km)不在桥位下游受悬浮物影响的400m范围江段内,但工程施工区域江段为鱼类洄游通道。为保护鱼类生境不被破坏,环评要求优化围堰施工方式,加强基坑防渗防漏,减少基坑废水排放。在严格管理措施的条件下,施工处下游100m范围外SS增量将不超过20mg/L,对下游100m范围外水域水质不产生污染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不复存在。2. 桥梁上部结构作业的影响分析桥梁桥墩立柱、系梁、盖梁、桥面等上部结构施工,会产生建筑垃圾和粉尘不可避免掉入沿线水体,造成水质污染。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严禁乱撒乱抛废弃物,建筑垃圾要集中存放并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河流水质造成的污染。3. 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作业噪声,其中以打桩噪声为最大。水域中某些生物对噪声较敏感,可能因高强度噪声产生的震动能量而受到较大影响甚至死亡。但由于打桩在钢护筒内进行,打桩噪声传入水域的能量很有限,不会造成水生生物的直接危害。4. 施工期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弃碴、油污等对水域生态的影响(1) 施工期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主要是两岸工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包括就餐、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污水,含有动植物油类、食物残渣、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其随意排放流入附近水体,将会对周围水体造成明显污染,而影响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施工场地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如化粪池,集中收集沉淀,用作农肥。(2) 基础施工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是弃渣,大桥施工出渣若随意排放将造成施工下游河道的淤塞及水质降低。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交通部有关规定办事,将弃渣运出河区存放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本次工程桥墩挖基弃渣运往指定临时堆碴场堆放,然后由当地建设部门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进行综合利用,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或就近的垃圾转运站处理,严禁弃入河道,也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影响。(3) 桥梁建设在基础施工和桥面吊装阶段需动用大量施工机械,施工机械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电动机跑冒滴漏,数量较少,只要加强维护管理,施工含油污水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均很小。水生生物对油类污染具有一定敏感性。若发生大量油类泄露入江,会对浮游物、底栖、游泳生物以及江岸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和破坏,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大量油类入江污染水域环境。 营运期的影响1运载化学危险品车辆事故泄漏的影响从区域内汽车运输货物类别构成分析,主要有化学危险品(主要为矿建材料、石化产品、农药化肥)。石化产品、矿建材料、化工产品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如果泄漏到地表水体,会引发污染水体、鱼类中毒死亡等事件。通过设置径流收集系统,对桥面含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收集,避免直接进入河流。2夜间照明对鱼类的影响光照节律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亲鱼内分泌、性成熟度和产卵活动,突然的光照改变也会导致鱼类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此外,孵出的仔鱼对光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项目运营期的夜间照明会改变临近水域的光强度和光节律,进而对包括仔鱼在内的水生生物产生一定影响。3车辆运行噪声和通过桥梁传导的振动等对鱼类影响结合相关类比资料分析岷江二桥工程运行期等对水生生态和渔业资源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由于空气、水介质声阻抗的巨大差异,总体上空气/水界面的声波耦合效率是很低的,和空气中相比,桥面交通造成的水下噪声声压级较低。 桥面交通噪声中只有小部分能量可以通过直接透射、横向流体动力学耦合及散射等方式传导入水下形成水下噪声。根据预测模型及类比分析,在桥面交通噪声耦合到水下的过程中,大桥的封闭桥面使得直接透射至距桥梁中心线约20m范围内的直接透射影响区域水下的噪声强度降低了10dB以上。在此区域外,空气噪声主要通过横向流体动力学耦合方式传导至水下,由于距离较远,所造成的水下辐射噪声处于较低水平。 考虑到交通噪声是由空气中耦合入水后从上向下传播,从桥梁附近向远端传输,由于声波在水下的传输特点,在同一垂直测量断面,随着深度的增加,水下噪声级急剧下降。在同一水平测量断面(直接透射影响区域外),随着与桥梁距离的增加,水下噪声级下降;在同一水平测量断面(直接透射影响区域内),随着与桥梁距离的减小,水下噪声级下降。 相关研究表明:营运期由于汽车运行所产生的水下噪声值增加约2030dB(f=2kHz),但该江段水下总的噪声级较低,随着距离和深度的增加,噪声强度逐渐衰减,因此不会对桥附近水域渔业资源带明显的影响。 类比各公路大桥边常有的垂钓活动或其它渔业活动就很生动的表明,路桥交通噪声对水域生态的影响很小。由此可以预计,岷江二桥工程等建成后交通噪声和振动对水域生态不会有明显的累积影响。综上所述,岷江二桥工程营运期中交通水下噪声对鱼类的影响非常有限,对渔业资源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4.3.2 水文情势改变的影响1围堰设置影响分析施工期围堰设置对河道面积的侵占导致桥位附近流速加快,对以鲤、鲫、鲇为主的非激流物种的生境条件形成破坏,多数鱼类会逃避该河段。由于该地段是鱼类的洄游通道,该通道受到干扰后,其在短期内对鱼类觅食、活动和繁殖造成影响。桥梁下部涉水墩基施工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由于水位较低,围堰引起的流速变化甚微。且对桥位上下游的影响距离十分有限,不会触及到桥位上下游最近的斗碛子产卵场、熊家桥越冬场和学堂湾产卵场。在桥位施工河段,针对上下游存在鱼类“三场”分布具体情况,为尽量保持该河段鱼类洄游通道的畅通,采取把桥梁下部结构涉水桥墩的施工安排在枯水期进行应是首选的环保措施。2. 桥墩阻流作用影响分析水文预测结果表明:除桥墩附近水域的流线在建桥前后有一定的改变外,其余水域的流线在建桥前后基本没有变化,其流速分布、形态基本一致,不存在建桥后引起主槽易位和摆动等河势改变的水流动力条件,且建桥后桥轴线附近流速虽有一定的增加,但增加值横向分布并不连续,建桥后流速的增加在纵向和横向上均有明显的局部性。由此可见,建桥后流场的改变仅局限在桥墩附近的较小范围内。建桥后除桥墩周围以外,各断面的流速分布、主流线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流场变化主要集中在桥梁右主墩附近较小的范围,其上游流速增值大于0.12m/s的范围小于258m。从影响水域的流速增加值和变化范围来看,不会涉及到学堂湾产卵场、熊家桥越冬场和斗碛子产卵场,不会对鱼类的生境和洄游等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由此可见,该项目的修建对河道行洪断面面积、水文泥沙条件影响较小,不会发生较大的河床再造现象。因而,评价河段的河道不会因项目建设而产生明显的河床演变及河流改道现象。因此,此工程项目建好以后对河势稳定影响不大,不会因河道冲淤变化影响原河道的鱼类栖息生境。为了保护好桥位上下游鱼类的越冬场合产卵场,营运期应对桥位上下游河滩严加管理,严禁人为挖沙破坏河床;桥墩阻水引起的流向改变可能对桥位上游左边河滩(盐锅滩)形成冲刷作用,在必要时进行丁坝工程措施,对水流方向进行纠正。4.3.3 项目运营期对保护的正效应分析 岷江二桥竣工营运后,在岷江犍为段江面上的汽渡将完成其自身的使命,其功能将仅限于部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分流和大桥维护,从而大大降低在毗邻桥位诸多渡口处横渡岷江的渡轮的来往艘次。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汽渡对日益繁忙的岷江航运的干扰,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横向来往船舶对鱼类的影响和威胁。据调查,在2006年犍为岷江大桥维修时,在毗邻的沙嘴渡口、下渡渡口和新民渡口,平均每渡口每天来往渡轮艘次为100艘/d,运送车辆过江总数3000辆/d。而在平时,平均每渡口每天来往渡轮艘次为10艘/d。由上述资料可知,如不修建岷江二桥,日益繁忙的横向汽渡运输对穿越本江段的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一定影响,且这种威胁是日益增加的。岷江二桥建成后,经过犍为县的交通量绝大部分将由它来承担,即使岷江大桥进行维护或重建时,也不会出现渡轮艘次急剧增加的情况,因渡轮对经过此江段的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受到来往船舶的负面影响可以大大减少。因此,从水生野生的保护角度来讲,岷江二桥工程本身就是对岷江鱼类的保护措施。项目评价范围内的水域无鱼类“三场”分布,也未见珍稀鱼类分布,因此,公路施工对鱼类等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4.3.4 鱼类保护措施 污染影响缓解措施1悬浮物、石油类对鱼类影响的防治措施(1) 进入水体的悬浮物是整个施工期,项目涉水墩基采取围堰施工排放基坑废水907200m3,向水体排入9072 t悬浮物质,其为对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施工水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要求,环评要求对围堰施工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强化防渗防漏,减少基坑废水产生量。钢围堰施工过程中,做好围堰清基,保证围堰均匀平稳着床,做好混凝土封底工序,严防河水和地下水由围堰底部渗入基坑;对围堰壁采取先在围堰钢板内外两侧放置一层内外隔水模板,在内外隔水模板之间填充防水物质的强化防渗设置。同时,围堰施工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做好泥浆船、泥罐车等围堰废水运输工具的调度工作,并对运输工具定期检查,严防出现“漏、溢、冒”的情况发生。(2) 施工前做好陆域用地地表的清理工作,清理的各种垃圾禁止排入河流;在施工场地建临时导流沟,将暴雨径流引至专用雨水管网排放,避免雨水横流现象;要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加强水上作业的监管力度,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严禁向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建材废料和建筑垃圾;采用小型隔油池对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废水进

    注意事项

    本文(国道213线犍为县城区过境段岷江二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