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第一到濒临破产——安彩集团的过度投资行为研究.doc
从世界第一到濒临破产安彩集团的过度投资行为研究 本论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70232020)、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编号AS0601)、南开大学社科基金资助。摘要:本文从公司外部治理和公司内部治理两个视角,以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安彩集团过度投资行为的分析,探讨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途径。本文认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企业与政府、企业与行业,企业与银行之间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信息获取的不平衡导致政府审批制度失灵,行业进入壁垒失效,国有企业产能博弈以及银行放贷行为偏离理智;公司治理结构设置的不合理或实际应用中的无效执行导致公司内部投资决策监督机制的缺失,这些都会引发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通过对安彩集团过度投资行为的分析,将更加深刻的揭示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安彩集团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的结论,本文给出了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途径,希望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决策有所启发。关键词:安彩集团,过度投资行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一、 引言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增速超过20%,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率已达44%,产能过剩问题在2005年开始显现。2005年底,商务部发布的5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商品市场部分行业库存增加,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国内600种消费品中,86.9%的商品供大于求。其中,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家用电器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经过2002年以来的产能积蓄,2007年经济运行调查情况表明经济过热的迹象显著,产能过剩的压力在进一步加大,如果不抓紧解决,任其发展,将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来说,造成产业内产品供过于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于投资推动导致产能的急剧扩张超出市场的需求,这是投资推动型供过于求;一种是由于原有产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造成目前现有产能过剩,这是需求萎缩型供过于求。目前造成我国产能突出问题主要为第一种原因。同时我们看到,上述供大于求的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拥有政策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利润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甚至出现亏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不足,制约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尤其是上文所提到的部分行业,由于这些行业投资规模比较大,政策门槛比较高,同时部分产业又是国家垄断的行业,一般的民营企业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研究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探讨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过度投资的定义,国内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潘敏、金岩(2002)认为从投资决策效率化的角度来看,把资金投资于各种效益并非理想的新投资项目,以扩大投资规模,甚至将资金投入到一些企业原本并不熟悉,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领域,这类投资行为均属于过度投资行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2005)指出,投资效率的下降,尤其是投资收益低于投资成本,表明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投资。显而易见的是,过度投资会产生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治理过度投资是提高社会运作效率的重要一环,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的是:过度投资,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从安彩集团的过度投资行为入手,分析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公司外部政府、行业、银行行为的偏离;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企业投资决策、监督机制缺失(如图1所示)。最后结合国有企业过度投资产生的原因和由安彩案例得到的启示,探讨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途径。 图1:安彩集团过度投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二、安彩集团过度投资情况简介河南安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彩集团”)是在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全国500家最大国有企业之一,也是国家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截止2005年底,安彩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342亿元,创造利税51亿元,出口创汇7.3亿美元。已经成为国内电子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技术装备最先进的玻壳生产企业。 安彩集团的成长,是在国家投入资金缺乏,所在地经济实力不强、科技不发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的条件下取得的。目前安彩集团在面临产品升级换代、世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挑战下却陷入了巨额亏损的境地。安彩集团的发展历程和投资之路,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呢?表1列示了安彩集团的重大投资项目情况,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彩集团在创业期、成长期以及扩张期的前期,企业的投资是非常成功的。其间,安彩集团通过艰苦努力,在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导下,不仅自主掌握了玻壳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确立了国内行业领先的地位,而且初步具备了与国外生产巨头抗衡的能力。表1 安彩集团投资情况时间项目简介效果创业期1987年1月安彩一期工程安阳玻壳厂从NEG公司及美国IO公司引进技术、设备完成安彩成长史上第一笔重大的采购,开始形成彩色玻壳的生产能力。成长期1994年11月安彩二期工程自我技术承包,进口必要的设备;实际产能超过1000万套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彩显玻壳生产基地;国内唯一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和初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1997年2月安彩三期工程产品主要用于出口,29寸玻壳生产线5条,年产250万只结束了29寸以上大屏幕玻壳进口的历史,初步具备同国际玻壳生产巨头抗衡的能力,提升了我国彩电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扩张期前期2000年5月安彩四期工程主要生产29寸以上的超大屏幕玻壳,年生400万套产品品种覆盖率达到95%,巩固了安彩集团在国内玻壳市场的龙头地位。2000年6月2001年4月兼并成都红光经过一系列收购,成立安成公司,红光成为安彩全资子公司实现了国内玻壳产业重组联合和组织资本、核心技术、企业文化的输出2000年9月组建安津公司年生产中小屏幕玻壳300万套安彩集团首次将生产工厂布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11月成立合资安飞公司主要生产2936寸彩色玻壳,年设计生产300万套安彩集团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首次的合作,提升了安彩集团的形象2000年11月信益一期组建多元化产权公司,产权投资多元化的一次尝试生产规模上升到3000万套,居世界第三位,成为国际最具竞争力的玻壳生产企业扩张期后期2003年8月信益二期收购美国康宁公司9条停产的生产线,整体搬迁到国内建设预算严重超支,总投资追加到20亿人民币,已投产的3条生产线由于设备陈旧不能正常生产,06年项目全部停产,实际投资近13亿人民币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在这些投资过程中,安彩集团以总成本领先战略为指导,这一指导思想符合当时国内外的市场情况。在扩张性投资之后,国企实施战略重组的大背景下,安彩集团于2000年成立了安阳信益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开始了集团产权投资多元化的尝试。2003年在安彩集团在国内取得明显的规模优势后,极大鼓舞了安彩人的民族自尊心,提出“打造世界第一、为民族工业争光”,决定收购美国康宁公司9条停产的生产线,整体搬迁到国内,建设信益二期工程,实现安彩集团玻壳产能世界第一的梦想。但是,当时全球CRT电视销售量明显下降,以液晶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平板电视机发展迅速,对CRT电视的替代趋势非常显著,同时世界玻壳市场由于中国产能的迅速提升开始出现严重过胜。由表2可以看出,未来的电视机市场主流将是LCD电视。在这种背景下,信益二期注定很难成功。该项目于2004年开始建设,计划投资10亿人民币,建设9条玻壳生产线。由于2005年国内玻壳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产品价格相比2004年同期平均下降了40%。导致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影响了资金的到位。同时由于建设预算严重超支,总投资追加到20亿人民币,造成建设资金出现巨大缺口,已经建设投产的3条生产线由于设备陈旧迟迟不能正常生产,2006年该项目全部停产,实际投入资金近13亿人民币。表2 全球LCD电视需求量及发展趋势年度全球电视需求量LCD电视比例LCD电视的销售量增长率2002年168001.60%269302.00%2003年17472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20%559108.00%2004年183465.50%100980.47%2005年187138.20%153452.07%2006年1908712.80%244359.22%2007年1946820.30%395261.77%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信益二期工程对安彩集团造成的巨大的影响:1、信益二期工程部分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加剧了原本失衡的供求关系,加速了价格下滑,对安彩集团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安彩集团规模最大,价格下降对安彩集团利润影响也最大,2005年安彩集团玻壳产业亏损达4.7亿人民币,严重影响了安彩集团盈利能力。2、信益二期的建设严重透支了安彩集团的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对安彩集团后来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信益二期工程共新增银行贷款8亿人民币,由于信益公司的严重亏损,公司所有银行贷款全部逾期,恶化了与各家银行的关系,严重影响了安彩集团的贷款信誉。同时,该工程拖欠大量工程款和原材料货款,恶化了与供应商的关系,使原本正常的业务合作关系变得困难。3、信益二期使安彩集团错过了战略调整的最好时机。彩色显像管玻壳经过50年的发展, 已经进入成熟期。LCD等新型显示器件体积小、重量轻、显示面积大,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开发,技术逐步成熟,价格大幅下降,对CRT的替代趋势非常明显。安彩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玻壳生产企业,应该在巩固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进入新型显示器件领域,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但是信益二期的建设,占用了集团大量资金,使新产品研究开发投入不足,错过了集团战略调整的最好时机,对集团发展造成致命打击。三、安彩集团过度投资行为成因分析 公司治理分为公司外部治理和公司内部治理两部分,公司外部治理是将公司治理作为公司各契约方共同参与和形成的制衡体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公司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合约形成的一个联结体,并按照合约形成不同利益主体所拥有的不同权利。在这一思想下,公司治理将涉及所有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公司内部治理则侧重于在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一)从公司外部治理角度分析安彩集团的过度投资行为1、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探讨中,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信息在相互关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现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在市场交易中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对任何市场主体都是适用的,只要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掌握信息多的市场参加者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的市场参加者称为委托人。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的行为,只能观测到相关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它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委托人不能使用“强制”合同来迫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激励兼容约束是起作用的。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和激励兼容约束的激励合同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当信息不对称时,最优分担原则应满足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条约,这是由莫里斯提出,由霍姆斯特姆进一步解释的。代理人的收入随似然率的变化而变化。似然率度量了代理人选择偷懒时,特定可观测变量发生的概率与给定代理人选择勤奋工作时,此观测变量发生的概率的比率,它告诉我们,对于一确定观测变量,有多大程度是由于偷懒导致。较高的似然率意味着产出有较大的可能性来自偷懒的行为;相反,较低的似然率告诉我们产出更有可能来自努力的行动。分配原则对似然率是单调的,因此,使用此原则的前提是似然率对产出是单调的,这就是统计中著名的概念:单调似然率。莫里斯和霍姆斯特姆引入了“一阶条件方法”来证明了代理人行为是一个一维连续变量时,信息非对称时的最优合同,其结论与非连续变量情况相似。由于一阶条件方法存在不能保证最优解的唯一性的问题,格鲁斯曼和哈特和罗杰森导出了保证一阶条件有效的条件:分布函数满足MLRP和凸性条件。 在随后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逐渐把基本的模型扩展到动态的模型中去,(1)在静态模型中,委托人为了激励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必须根据可观测的结果来奖惩代理人。这样的激励机制成为“显性激励机制”(explicit incentive mechanism)。现在的问题是:多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否能在没有显性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用“时间”本身无成本地解决代理问题。(2)把动态分析引入基本模型是否可以得出关于委托代理理论更多的结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重复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最早研究委托代理动态模型的是伦德纳(Radner,1981)和罗宾斯泰英(Rubbinstein, 1979)。他们使用重复博弈模型证明,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保持长期的关系,贴现因子足够大(双方有足够的信心),那么,帕累托一阶最优风险分担和激励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长期的关系中,其一,由于大数定理,外生不确定可以剔除,委托人可以相对准确地从观测到的变量中推断代理人的努力水平,代理人不可能用偷懒的办法提高自己的福利。其二,长期合同部分上向代理人提供了“个人保险”,委托人可以免除代理人的风险。即使合同不具法律上的可执行性,出于声誉的考虑,合同双方都会各尽义务。在他们的研究中,以及后来罗杰森(Rogerson,1985)和Lambert(1983)以及Roberts(1982)和Townsend(1982)的研究中,都想说明长期的关系可以更有效的处理激励问题,最优长期合同与一系列的短期合同不同。但是,弗得伯格(Fudenberg)等(1990)年证明,如果代理人可以在与委托人同样的利率条件下进入资本市场,长期合同可以被一系列的短期合同所取代。然而,对委托代理人长期的关系的关注和研究,启发人们从其它的角度来分析长期委托代理关系的优势。 2、公司外部治理安彩集团投资行为外部约束的缺失(1)政府行为因素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入壁垒机制健全,潜在企业进入市场主要由市场筛选,而不是通过政府对投资者进行选择与控制,政府只是通过一般法规影响社会生产的集中度。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市场不成熟,因而经济壁垒失效的情况下,政府会运用投资审批的行政方式对潜在企业进行筛选,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建立的初衷就是期望通过投资项目审批达到控制投资的作用。但是,对于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社会服务而不是创造经济效益,因此政府不可能向企业一样关心市场动态,了解市场走势。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地方政府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地方GDP增长率、税收增长率、就业安置率等,这些指标除了依靠企业通过技术更新、管理创新提高生产率外,最重要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通过固定资产的投资来实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上我国长期政企不分,政绩目标与经济目标混为一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家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不可能深入了解所有地方的经济、社会运行,而只能靠一些可以度量的显性指标衡量,因此,地方政府必然追求一种“眼球经济”,将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作为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政府不是盈利机构,不可能像私有企业经营者那样关心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及资金安全回收,所以,政府不可能真正承担其投资审批的责任,进而政府投资审批制度不可能真正具有筛选潜在企业以控制过度进入的功能。一旦国有企业投资行为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之后,等同于获得了国家的认可,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就无须为项目的成功与否承担责任,造成国有企业投资的风险承担损失,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在安彩集团信益二期工程的论证阶段,虽然当时的市场形势和行业状况为多数人所知,但是集团管理层出现集体失语,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内部原因,但是政府对该项目的大力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介入的影响依然非常有力。(2)行业因素根据博弈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在一个供求均衡的市场体系中,两家企业按照各自的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如果企业A试图通过扩大产能实现更大的规模效益,对企业B,将面临两种选择:(一)维持或减少自己的产量;(二)为了获得与对方相同的成本优势,扩大产能。B选择(一)的后果将会使A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取得对于B的规模和成本优势,独占市场。B选择(二)的后果会降低双方的盈利能力,但避免了对A的竞争中处于边缘化甚至被兼并的危险。因此对于B而言,(二)方案将成为最好的选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严峻、投资扩张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的生存,必然会不断加大投资规模。对安彩集团来说,面临国内玻壳市场其它厂商纷纷扩张产能,国外玻壳企业大举兼并国内企业的情况下,为了继续成为中国玻壳行业的旗帜,并实现世界第一的梦想,扩大投资规模似乎是最便捷的道路。但是,安彩集团在扩大产量,企图以总成本领先行业的时候,却忽视了行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特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进入壁垒在我国的失效。 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特定市场所存在的障碍。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企业的优势。在施蒂格勒和克拉克森等经济学家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生产成本。进入壁垒对潜在企业进入市场的阻碍作用,是通过进入主体的理性预期而发生作用的。影响进入主体理性预期的主要因素有:预算约束硬度、比较经济利益、进入目标、进入动力等等。而这一切因素又是与特定的产权结构、经济体制、市场模式密切相关。产业进入壁垒的存在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必须存在着垄断,因为只有规模性的大集团企业的经济优势才能形成阻碍潜在企业进入的壁垒;其次是产业的进入壁垒对产权清晰的潜在企业才能构成多承担成本的压力,这是因为产权清晰的企业受权、责、利对称而内生投资约束,面对原有企业的经济优势能够审慎投资或不进入;再次是不存在政府行政权力对经济领域过度的干预,进而投资主体的预算是硬约束,较少存在投资冲动的行为。构成进入壁垒的后两个条件,实质是以潜在企业是承担投资责任与风险的投资主体为前提的。若潜在企业产权不清晰,就不存在投资责任的具体承担者,由原有企业优势所形成的进入不利因素就不会对潜在企业构成进入威胁;若潜在企业受到政府保护,其预算就是软约束,就不会将产业进入后所要多承担的生产成本作为是否进入的重要条件予以考虑。我国国有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使其预算约束往往是软约束,较多存在投资冲动的行为,这也是导致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发生概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在安彩集团的投资决策中,虽然国内的CRT玻壳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是各地依然不断有新的生产线上马,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各地政府的保护下,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很难起到作用,即使安彩集团已经占到全国市场分额的一半左右,也很难形成有力的行业壁垒,阻止其他企业的进入。此时安彩集团应该转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形成领先之势,在平板显示器件的生产领域构建新的行业壁垒,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但安彩恰恰错过了这个时机。(3)银行行为因素国有企业作为承担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的载体而受到政府保护,进而预算软约束内生投资扩张偏好。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在储蓄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庞大的储蓄额寻找贷款出路而放贷动机不断增强,由于银行对企业信息的获取不完全,银行往往倾向于向政府保护下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放贷对象。因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保护为银行收回贷款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隐性的保证。所以银行不断地向无效率和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注入信贷资金,而置国有企业的效率、预期回报、竞争力、资产负债于不顾。政府管制下的长期银行低息信贷及优惠的贷款条件,对缺乏硬预算约束又可以享受信贷优惠和优先的国有企业来说,资金价格无“敏感性”可言,利率不会成为投资的主要约束条件,也即国有企业并不将廉价信贷作为是否投资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由于国有企业不以市场准则看待资金价格,即使在高负债的情况下,仍可不考虑负债的成本,依然争项目、争投资。当资金价格失去了市场配给功能,国有企业的资金成本意识弱化,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增大。在安彩集团的投资行为中,如果银行能够在放贷前进行充分的尽责调查,当时CRT玻壳市场的严峻形势和康宁公司部分生产线老化,整体技术落后的情况是不难了解的,但是,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将放贷重点过多放在国有企业这一点上,致使安彩集团信益二期工程的资金亏损达到13亿元,在企业损失严重的的同时银行也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二)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分析安彩集团的过度投资行为1、公司内部治理相关理论英国牛津大学柯林·梅耶(Myer)在他的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一文中,把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他的投资者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经理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随着公司制成为现代各国广泛采用的企业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实现公司内部治理提供了相互制衡的组织机构。但是,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合约的不完备等问题所引起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司治理成本与风险不可能通过合约解决。如何有效地设计契约关系,使得治理成本与风险达到最小?现代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三个有效的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与决策机制。即通过这三种机制促使代理人经营者努力工作,降低代理成本,避免偷懒、机会主义行为等道德风险。其中,监督是建立一种控制实施的行为方式。所谓监督机制是指公司的利害相关者,针对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结果、行为或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检查与监督的行动;公司决策机制关注的是决策权在公司内部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分配格局。它表明什么样的决策由谁做出,它实质上是由决策权力机构及其对应的决策权力内容组成。其理论基础是决策活动分工与层级制决策。李维安等学者认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主要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和制约,及他们之间权力的相互制衡与监督实现。公司内部治理的权力系统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因此,公司决策机制主要以此形成的相应的决策分工形式和决策权分配格局。董事会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是联系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桥梁,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战略性指导,同时对公司经营目标、重大方针、管理原则、高管聘任等拥有决策权,二是对公司战略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以出资人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力,其监督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监事会具有完全独立性。监事会一经股东大会授权,就完全独立地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构的干预。董事、经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二是监事个人行使监督职权具有平等性。监事会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以董事会和总经理为监督对象,在监督过程中,随时要求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纠正违反公司章程的越权行为。监事会向股东大会报告监督情况,为股东大会行使重大决策权提供必要的信息。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国有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政府控制投资到企业自主选择投资的过程。但是,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企业的重大事项,需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现实中企业的决策监督机构主要有上级主管部门,董事会,监事会构成。但是,上级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组织,是无法承担对企业的有效监督的职责的。2、公司内部治理安彩集团投资行为的结构性约束的缺失安彩集团作为省属国有企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职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董事会行使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决策的计划。安彩集团对外投资的一切权力归于董事会,并通过股权关系控制下属一系列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的任命和改选。因此,只要控制集团公司的董事会,就控制整个安彩集团包括成员企业的对外投资权力。同时,安彩集团董事会、监事会的形成和董事人员、监事人员的任命存在重大问题。(1) 董事会权力集中于一人作为在安彩集团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安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李留恩同志,对安彩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彩集团在1990年发展初期,产品严重积压,员工涣散,机构重叠,企业面临破产的边缘,作为当时副指挥长的李留恩获得了全面管理企业的授权,形成了省委只管一人即总经理,由总经理选聘任命其他副总经理的格局,建立了其对安彩集团全面的控制权。随着企业发展的壮大,效益的突飞猛进、职工收入大幅度提升,对外投资一再成功,李留恩在企业里树起了绝对的权威,强化了“省委省政府只管一人”的委托代理的权力格局,董事会其他4名成员由其任命报省委备案,并且这4名董事全部来自企业内部。董事长通过控制董事会人员的构成以及行政隶属关系最终完全控制了董事会。因此,董事会的决策变成了一人决策,缺少应有的监督。个人的意志转化为公司的意志,个人的投资偏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偏好。图2 安彩集团应有投资体制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安彩集团投资决策程序原本是:由企划部门提出投资方案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投资小组(临时)公司董事会(见图2)。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安彩集团的投资过程变为上向下传导得模式:董事长提出项目企划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如果不可行修改编制条件使之可行)董事长董事会(见图3)。在这个过程中企划部由方案的提出者变成了执行者;另外投资决策小组的参谋职能被弱化,所有的投资过程是先有决策,再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投资成功与好坏依赖于主要领导人的投资直觉。图3 安彩集团实际投资决策程序资料来源:作者整理(2) 投资监督体制缺失安彩集团的投资监督体制主要由外部监督机构河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内部监督机构集团公司监事会构成。河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代表河南省政府行使出资人的角色,将隶属省纪委、经贸委、财政厅、人事厅等职能整合起来,资产管理与人员管理、重大事项管理相结合。国资委职能更多的体现在对国有领导人的考核,通过激励和约束规范领导人的投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事后的监督功能。在安彩集团进行信益二期工程投资时,省国资委刚刚成立,对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管模式。从监事会角度看,安彩集团监事会成员主要由3名成员构成,成员均来自集团内部,在集团公司内部担任比较高的行政领导职务。但是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监视会更多的表现为对各种法律程序的完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四、从安彩集团看我国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治理的途径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政府控制投资到企业自主选择投资的过程,国有企业已逐步成为投资主体。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我国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机构配置更加合理,并且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这些都为保证国有企业投资的合理性,约束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提供了可能。但是,透过曾作为CRT玻壳产量世界第一的安彩集团的兴衰,我们可以看出,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还亟待加强。通过上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1、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行为的介入虽然我国的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由于历史及习惯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仍然比较多,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行政性保护往往演变成一种“超经济性”的行政垄断现象。但是这种“保护”只会妨碍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升和技术革新进步。国有企业想要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全球竞争市场取得长期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而不是依靠行政性的保护。同时,由于国企在历史上曾长期担负着超越企业责任的政治、社会责任,国企目前仍然是一些地方政府创造政绩的常用工具,而忽视了企业生存发展最根本的要素效益。不可否认,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必然承担着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合理利用资源创造财富、提供税收、就业机会等社会责任,但是这些责任的实现应该是经过企业行为,在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上自主完成,而不应该由政府行为来完成。2、推进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建设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西方国家的大公司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取得长期的成长,是离不开良好的资本市场的。因此,我国应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投融资决策,绝不能用政府行为搞人为的“拉郎配”,也不能搞所谓的“超国民待遇”,做政绩工程。要进一步健全交易、信息披露、并购重组等制度,强化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监管;消除影响市场机制有效发挥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推动解决市场结构性问题,逐步形成市场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竞聘机制,健全职业经理人的信用制度。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能通过社会对经理人员绩效的事后评价和经理人市场约束,促使公司管理层有效控制代理成本,能使董事会聘请到更具能力和责任心的职业经理人取代现有低效能的经理层,以防止出现决策失误,产生过度投资行为,从而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利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方面,应扩大选择范围,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竞争上岗政策,将经营企业职业化,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选聘对象考核方面,应制定职业经理人信誉管理系统,建立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制订职业经理人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资料记入人才库,形成对职业经理人的声誉约束。3、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由于国有企业主要是由国家出资兴建的企业,因此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对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改进董事会人员结构。应该考虑董事会成员结构多元化,应包括国家权益的代表者,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部分的利益相关者等。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国有银行应该参与和掌握企业重大的投资运营活动,监督企业的投资活动。同时上述董事会成员的比例要形成一定的制衡,约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2)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董事会的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董事会应实行在严格议事规则下的个人负责制和个人责任追究制度,对议定事项实行表决、签字;监督机制董事会对董事、经理层和出资人之间的分歧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经理层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激励机制要切实代表股东的利益,董事又要能够分享利益。同时要加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经理人员的行为与公司的目标一致。(3)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分开,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同时,两职分设应保持二者在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二者相互协调的作用,明确界定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的职责,避免个人因素的过大影响。4、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建立理性、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和透明、规范的决策程序是现阶段治理我国国有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蔓延的一个便捷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途径。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本质就是对个人决策者非理性决策理念和因素的制度性约束和消除。包括:(1)完善决策机构人员的组成结构,从制衡的决策成员和优化的决策主体保证投资活动一开始就不严重偏离。(2)建立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投资决策模式,严格遵循问题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审核决策决策形成与执行循环反馈的过程。合理利用数据仓库等信息技术以及专家咨询型决策模式。(3)摒弃决策过程中的主观色彩,依据市场运行内在规律,充分搜集相关信息,加大决策者之间和决策执行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减少因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造成投资决策的外部性和机会主义倾向。(4),决策中必须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影响企业实现决策目标的动态环境因素的各种假设变化进行无遗漏的演绎,确定相应的绝对策略和措施,提高决策操作执行过程的可控性。(5)在投资决策时必须经过决策所需的论证程序,不仅进行“可行性分析”,而且进行“不可性分析”。这样即便可行的投资项目的决策中的失误也能够被发现和纠正,并能找出实施过程中最具妨碍性的关键因素和障碍,一旦市场运行逻辑出现了否定性反应因素,企业决策者能够实施危机管理,反应到位,以避免决策失误。5、国有企业领导人轮换制度 根据领导人的生命周期理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的管理生命也不例外,国有企业应当就其权利和个人意志构建制度性约束,在努力为领导人设置一个理性决策环境和好的决策参谋机制的同时,应当就主要领导人撤换预先做出制度性安排和准备。每个人都存在一个基本认知行为模式,它是在长期生长历程中形成的,优秀经理人员几乎都有自己的一套很有特色的认知模式,他们之所以被挑选任命,是因为这套模式得到认可,为企业当时所需要。但是由于存在对现有认知模式的眷恋、模式的社会公开性产生难以忍受的改变成本、由模式成功所带来的惯性思维以及主要领导人信息源宽度受限日趋单调同一化和信息质量趋势性下降,主要领导人的认知模式会逐渐刚化,直接决定了管理能力下降的普遍趋势。因此应当就主要领导人权利和个人意志构建制度性约束,为其营造一个理性决策环境和设置一个好的决策参谋机制以警惕防止认知模型僵化和信息源质量下降,并就领导人撤换预先做出制度性安排和准备,一旦其管理生命出现“拐点”,经营决策能力不再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就应该让适合的后备经理人员予以替换。在这一替换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领导人轮换时经营绩效的评价与经营管理的交接问题,避免以后的工作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的现象;二是应当在经济利益和名誉两方面给被取代者一个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当被取代者是对企业创业和成长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代经营者时更须如此。Overinvestment Behavior Research of Ancai Group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of som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rough Ancai groups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based 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client-agency, and corporation governance theory from outside and inside two views. The paper figures out tha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results the client-ag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and banks.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leads 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