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诗经·大雅》周部族史诗的研究.doc

    • 资源ID:3026113       资源大小:125.5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经·大雅》周部族史诗的研究.doc

    诗经·大雅周部族史诗的研究 学 号:2007020412 姓 名:杨 秀 丽 : Email:00yangxiuli163 所在学院:文学院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7020412 分 类 号 I207.22 研究生类别 全日制硕士硕士学位论文论 文 题 目 诗经?大雅周部族史诗研究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古代文 学 申 请人姓 名 杨 秀 丽 指 导 教 师周远斌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0 年04 月 20 日独 创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学 位 论 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0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0年 月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1 第一章 历代对周部族史诗的阐释?3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部族史诗阐释3 第二节 汉唐时期对周部族史诗的阐释 11 第三节 诗集传对周部族史诗的阐释15 第四节 近代学者对周部族史诗的阐释 17 第二章 周部族史诗的主题解读? 20 第一节:生民:歌颂周族始祖后稷的降生及贡献 20 第二节 公刘:歌颂领袖公刘的迁移贡献? 22第三节 绵:歌颂领袖古公?父的迁居贡献23 第四节 皇矣:歌颂太王、太伯、王季及文王的贡献25 第五节 大明:歌颂文王奠基、武王灭商的过程? 27 第三章 周部族史诗的历史解读? 29 第一节 邰地史诗?周部族起源史 29 第二节 豳地史诗?周部族迁徙史 30 第三节 岐周史诗?周部族的二次迁徙史 32 第四节 西周开国史诗?西周史? 34 第四章 周部族史诗的文化解读? 36 第一节 农业文明的折射36 第二节 宗教文化的结晶39 第三节 周部族史诗中蕴含的民族精神42 第五章 周部族史诗的文学解读? 46 第一节 周部族史诗的叙事特点46 第二节 周部族史诗的语言特点49 第三节 周部族史诗的结构特点51 第六章 周部族史诗的影响 55 第一节 周部族史诗对后来神话作品的影响 55I 第二节周部族史诗对史记的影响 56 结语60 注释61 参考文献 67 致谢6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0 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诗经?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这五首构成了周部族史诗,这五首史诗记录了周部族发展史的几次重要的部族大事,再现了周部族发展史,并且这五首诗歌中也蕴涵了周部族所特有的部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结语部分主要分析周部族史诗这一称谓的出现以及周部族首领的世系。正文由六章组成。 绪论 历来中国的史诗就不太发达,尤其是汉民族的史诗更是鲜见,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作,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五首诗歌记载了中华民族之周部族的发展状况,自五四以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这五首史诗是记录周部族的发展史诗。 这五首周部族史诗虽然仅仅记载了周部族的五位首领,且周部族的世次顺序历来争议颇大,疑点重重,无奈时代久远,资料缺失,无法找到周部族发展的完整脉络,但却为后世研究周部族史诗,留下了相当丰富的资料。 第一章 主要从历代阐释周部族史诗的发展历程,从中分析历代对周部族史诗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从西汉的毛诗诂训传到东汉郑玄的毛诗传笺到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再到宋代朱熹的诗集传,诗经的研究经历三次高峰期,而对周部族史诗的研究也逐步加深。历代的研究积累加之近现代多种诗经研究角度的展开,进一步促进了周部族史诗的多方位的研究。 第二章 逐篇解读周部族史诗的主题,以全新的视角解释五首史诗。生民篇正是通过描述后稷神的出生传说和从事农业生产,获取五谷丰收,在有邰建邦立业,祭神求福,一直造福后世的故事,歌颂了周人祖先后稷对周部族的杰出贡献。公刘篇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周部族历史上的首次大迁徙,主要描述部族领袖公刘忠诚厚道、受族人尊敬,族人在他的带领下从邰地迁移到豳地并在此建立群落,使部族发扬光大、百姓安居乐业。绵诗歌颂周太王古公?父率领族人再次迁移由豳地迁居岐地之南的事迹,周太王是继公刘之后,为周部族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领袖。大明全诗共八章,主要歌颂文王为周朝的建立奠定的坚实的基础以及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的杰出贡献。这五首周部族史诗详细记载了周部族从起源到不断壮大的发展脉络,分别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这六位对周部族的开国作出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大贡献的英雄祖先。 第三章 注重分析诗歌中所蕴涵的周部族的历史事件。周部族史诗以周部族的发展历史为轴心,以几次大规模的迁移和几次具有转折性质的战争为重点事件,比较详细的记录了周部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立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历史过程,并记载了当时周部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为我们研究周部族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第四章 诗经?大雅中保存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五首周民族史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了周部族特有的农业文明,展现了周部族宗教文化的演变,再现了周族人乐观向上、不断开拓进取的部族精神风貌。本章着重分析周部族史诗中所蕴涵的浓厚的文化因素。 第五章着重从艺术成就方面对五首周部族史诗进行研究。首先, 生民等五首周部族史诗再现了周部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写实的纪实之笔较为详尽地记叙了西周建国之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叙事成为周部族史诗的艺术精华部分之一。史诗以直叙纪实的手法,再现了周部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叙述虽见简略,却也不乏情感的抒发,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现了一幅周部族的起源创业图。其次,是语五首周部族史诗运用语言的技巧是十分纯熟的。大量运用赋体语言进行铺叙,气势宏大,同时史诗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第六章着重研究周部族史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几乎渗透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正如闻一多所指出的:“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代就定型了。这五首史诗作为诗经的一部分也在后世文学呈现她特有的影响力。 结语 总结本篇论文。 生民等五首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歌,也是展现周部族发展脉络的宏伟史诗,本文从主体、历史、文化、文学和影响这五个方面的研究,从整体对周部族史诗进行了大略的、粗糙的研究,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周部族史诗的发展,取得更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关键词:周部族史诗 主题考解 历史解读 文化解读 文学解读 分类号:I207.22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SHENGMIN,GONGLIU,MIAN,HUANGAI,DAMING in SHIJING?DAYA consist of the epic of Zhou tribe, and the five epics record the several important incidents during Zhou tribe development, which shows Zhou tribe phylogeny. At the same time the five epics contain the Zhou tribes own culture, and have unique literary value, which deeply influence future literatureThe full text consist of preface, text and epilogue. The main parts of epilogue analyse the name of Zhou tribe epic and the descent of Zhou tribes chieftainText includes six chaptersChinese epic is not well developed, especially for Han ethnic group. SHIJING is the source of Chinese poems, and the five poems, SHENGMIN, LIUGONG, MIAN, HUANGAI, DAMING, record one of Chinese nations, Zhou tribe development history, which ge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cademe sinc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gree the five poems record Zhou tribe development historyAlthough the five poems only record the five chieftains of Zhou tribe, at the same time much dispute about descent sequence, and the whole list for Zhou tribe development cant be found due to long history and lack of information, they remains plenty of information for futuritys research about Zhou tribeChapter 1 main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Zhou tribe epic from different dynasties, from which analyse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methods of different dynasties. From MAOSHIGUXUNZHUAN of Xihan dynasty to MAOSHIZHUANJIAN of Donghan dynasty, then to MAOSHIZHENGYI of Tang dynasty, at last to SHIJIZHUAN of Song dynasty, three peaks for SHIJING research has experienced, and the research for Zhou tribe epic is deep gradually. The research by many dynasties plus the research from various angles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which boost theresearch for Zhou tribe epic from different anglesChapter 2 explains the epic topic canto by canto, which explains the five epics from brand new angles. Shengmin describes a story for the birth legend of millet deity, who did agricultural product for good harvest, and foundedI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country and prayed for the happiness, and praised the forefather of Zhou tribe for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Zhou tribe. GongLiu records Zhou tribes first migration with poem form, and mainly describes the tribe chief, Gong Liu, were honest and respected, and took the people from Tai to Bin area, and founded the country, and made the people live there happily. Mian praised Zhou king for taking the people to migrate Qi area from Bin area. Zhou king was another important chief after Gong Liu wh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Zhou tribe. Daming consists of eight chapters, and praised that Wen Wang made the foundation for Zhou dynasty and Wu Wang overthrew Shang dynasty and founded Zhou dynasty. The five epics detail the history from origin to development, and praise the six hero ancestors, Hou Ji, Gong Liu, Tai Wang, Wang Ji, Wen Wang and Wu Wang, for the contribution of Zhou tribe Chapter 3 analyses the historical events in epics. Zhou tribe epics detail the process of Zhou tribes foundation, development and uniting the nation after overthrowing Shang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Zhou tribe is as the axes, and several migrations and several turning wars are as important events, which provides us the valuable documentations for the researchChapter 4 The five epics, ShengMin, GongLiu, Mian, HuangAi, DaMing in Shijing Daya, contain abundant cultural meanings, and reflect Zhou tribe own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show the religious evolution of Zhou tribe, and reappear the Zhou tribe spirit of optimism and pioneering spirit. This chapter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 in Zhou tribe epicsChapter 5 emphasize the research from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the five zhou tribal epicFirst of all, the five tribal epics depic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ribe, and detail the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before Western Zhou dynasty founded with on the spot record method, and the narrative part becomes one of the best parts in Zhou tribal epics. The epic reappears the major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tribe, though the description is a little brief, there is no lack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figure sculpture, reappear one picture of the origin of tribal. Secondly, the language of the five epics is very mature. Extensive use of body language for IV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narration, while the epic also use a lot of figures of speech, vivid imagesChapter 6 emphasize the influence to future literary. Shijings influence for Chinese literary arts almost permeate every field of Chinese literary arts“three hundred cantos age” is absolute a great age, and our culture has already fixed the form since the beginning. As Yiduo Wen said. The five epics as one part of Shijing have their own influence for the future literatureConclusion conclude the thesis. Shengmin et. the five epics are the excellent poem of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reat epic for showing Zhou tribe development. The thesis researches the epic from five aspects, main body, history, culture, literature and influence. And do the research for Zhou tribe epic generally and roughly, and hope more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zhou tribe epic, and get higher level Key word: Zhou tribe epic;explain the topic ;unscramble history ;unscramble culture ;unscramble literatureClassification code: I207.22V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史诗”一词出自于古希腊,原文是 EPOS,义为平话或故事,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为文学作品分类时最先提出的。近代黑格尔将诗歌分为三大类: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史诗居于首位,足见西方艺术理论对于史诗的重视。 黑格尔本人并未给史诗作过明确的定义,他认为荷马史诗是正式史诗,在东方各民族中,只有印度和波斯才有一些粗枝大叶的史诗,并提出:“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关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式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式安排的井井有序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合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1是一个大障碍。” 受其影响,我国的许多学者也认为中国没有史诗。不过,五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诗经中有史诗,尤其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构成了周部族史诗。赵洪林在中国古代史诗考察一文中认为生民等五首诗歌符合马克思论述希腊神话时提出的史诗“三要素”:1.生民诸诗产生于野蛮和文明交替时期,是艺术发展尚不发达阶段的产物。2.生民诸诗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和一定的故事情节。3.生民诸诗具备了马克思提出的史诗的三个必要条件:神话、歌谣和历史传2说。 很多学者也发表文章研究生民等五首周民族史诗,并对诗经的篇目作出了新的分类,将生民等五篇归于周民族史诗,如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诗史、陈子展的诗经直解、夏传才思无邪斋论稿、张松如周族史诗研究和周人五篇开国史诗和古诗问题等等专著与论文,在此不予一一赘述。 生民等五首诗歌以较短的篇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周部族的发展历程,在本质上与荷马史诗是相同的,同是运用歌谣的形式记述了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所以说,生民等五首诗歌为周部族史诗是当之无愧的。 生民等五首周部族史诗记载了从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史诗中仅仅涉及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和武王这六位部族首领,那么从周部族起源到西周建立,到底经历了多少年代,又前后更替了多少位部族首领呢? 史记?周本纪记载了周族的世次:后稷?不?公刘?庆节?皇朴?差弗?毁?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公?父?王季?文王,凡十五世。但对于司马迁的说法,后人多有质疑。如史记?索隐云: “按国语云:世后稷以服事虞夏,3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数也。 若不?亲弃之子,至文王千余岁,唯十四代,亦不合事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情。” 毛诗正义中孔颖达也提出了异议: “周本纪亦以稷至文王为十五世,计虞及夏、殷、周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许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4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而推,实难据信。” 孙作云先生在诗经研究书中指出:“国语?周语祭公谋父曰: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按夏衰在孔甲之世,去夏虞时代约三四百年,假若后稷是夏禹时代的人,不?又是其子,焉有父子两代共占5三四百年之久!从这里可见:被遗漏的世次就在这后稷以后,不?之前。” 显然,在后稷之后,不?之前,周部族的“世系”及相关史实均失传。 此外,按周本纪记载公刘之后,中间经过庆节?皇朴?差弗?毁?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八世,至古公?父(太王),而公刘迁豳地的史实在大雅?公刘中得以详细的记录,古公?父迁岐地的史实也在大雅?绵中有记载,而中间八世只有世次记载而无史实,在史书上又形成了一个“缺环”。孙作云先生指出: “公刘迁豳之时,约在夏桀之世,而太王迁岐之时,约在商王武乙之世。后汉书?西羌6传曰: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周古公?梁山而避于岐下。” 是公?父当商王武乙之世。又西羌传注引竹书纪年曰: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7二十翟王也。 王季是公?父之子,文王之父,则说公?父之世相当于商王武乙,是可信的。武乙的统治,约在公元前 12 世纪,夏桀在公元前 16 世纪。由此可见,周部8族从商代初年至商代末年约 500 年间,历史故事失传。” 周部族的历史上形成了两个“缺环”,一个是后稷之后,不?之前,周部族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中间又有几位首领呢?无从可知。另一个就是公刘至公?父之间的 500 多年的历史,只有周部族的首领名字,却没有历史事件。这里我同意孙作云先生的解释他指出:“从后稷以后到公刘以前,根本无世次可言,原始社会的酋长是选举的,不是世袭,在这里如何会有9世次呢?” 而后 500 年的缺环,缺乏实证,无可稽考;公刘与古公?父的史实得以流传,也许是因为他们曾对部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更大,毕竟,都曾进行过大规模的迁徙,所以,留下了记载,也不无可能,但事实又是怎样,有待新的出土文物的问世,或许能解释这一疑团。 下文将从主题、历史、文化、文学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诗经?大雅中的生民、 公刘、 绵、 皇矣和大明这五首周部族史诗进行解读,力求从整体上多方位的阐释周部族史诗,使其研究更加系统化。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历代对周 部族史 诗的阐释 在诗经形成的漫长时期里,受到了无数文人和政治家的重视,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开设学堂讲授诗经, 论语中就保存了许多孔子关于诗经的观点;在其他诸子更是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政治主张,客观上促进了诗经的传播。汉代时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研究诗经的有四家,毛亨、毛苌的诗经得以流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诗经,汉代时期四家诗的流传,重视了对诗经诗意的解读,也促进了诗经的传播。自此,文人学者在毛诗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了对其诗意的解释,出现诗经研究上的几个高峰,东汉郑玄的郑笺、唐孔颖达的正义、朱熹的诗集传等,使得诗经的研究更上一层楼。近代以后,诗经的研究走出了自古以来只注重解释的老路,从史料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就较为突出的莫过于郭沫若先生和闻一多的先生,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之下,诗经的研究大放光彩,取得非凡的研究成果。第一节 春秋战国 时期的周部族史诗阐释10“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 诗经是先秦时期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春秋中期以前,和易经、尚书等书一样,被作为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材,在贵族阶级广为流传。孔子以它作为教材,教育更广泛阶层的士子,扩大了诗经的影响力,并且孔子也对其进行整理和深入的研究,诗经才逐渐在整个社会上流传开来。借此诗经?大雅中周部族史诗也得以大展光彩。在诗经的流传过程中,人们就意识到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自觉地对诗经进行研究。春秋前的研究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也不系统,主要是左传、国语等书所记人物言论中的一些零碎的评论,虽不乏断章取义之嫌,但对周部族史诗的流传来说却也弥足珍贵。进入春秋以后,许多对诗、书等前代典籍很熟悉的政治人物,在总结国家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的同时,他们往往借这些典籍为理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观点的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诗、书重要性的认识。 西周初年开始,周公旦等一些政治家在殷商及周部族开创以来的政治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创造了一套相对完善地礼仪制度,并把这些礼仪制度化。与这一礼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仪制度相应,就是周人的文化精神,就是亲亲、尊尊、仁爱、尚德等内容,这些礼仪制度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较为先进的思想理论,对刚建立起来的西周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这种文化精神以诗、 书等典籍为载体传递给了后人。当时的统治者也注意用这些文献作教材来培养子弟的文化修养和优良的品德,这也促进了人们对诗、 书的理解。春秋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对诗、书等文献的认识逐渐趋于理论化。特别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提高了对社会活动主体人的政治能力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在更加复杂的关系中,恰当的应用这些文献典籍作理论依据处理事务。因此整个社会上层统治者很注重诗、书的学习。 早期对诗经的认识,是伴随着诗经的应用而产生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对诗经的系统论述,如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观乐对诗经的评论,左传人物引诗评论,论语记载的孔子对诗经的评论,都是对诗经的理论性的认识,都推动了周部族史诗的发展,这些认识对后代诗经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 论语对周 部族史诗的阐释 孔子与诗经可谓关系不浅,仅孔子删诗一说历来学者就争论不休。上博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面世,诗经文本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证实了孔子不曾删诗。不管孔子是否删诗,但孔子用诗经作教材教育学生,也会对其进行整理,在对其整理教学过程中必然将自己的思想贯穿其中。正是“孔子为诗之继承者,为诗之传授者,为诗之整理者,为诗之引用者,为诗之解读者,更为重要的是孔子诗之思想者,11是中国诗学体系奠基者。” 孔子的诗学理论,主要载于其门人弟子之所记,首为论语。 论语中直接引诗或论诗就有20章句, 学而,1章句; 为政,5章句; 泰伯,3 章句; 子罕,2章句;先进 ,1章句;子路,1章句;卫灵公,1章句;季氏,2章句;阳货,4章句。这其中包含了孔子对周部族史诗的研究观点。此外, 论语中非引诗处也蕴含了诗经中周部族所流传的精神。 论语是记载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其中记述了孔子教授诗经,以此向弟子们传递周部族发展中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即积极进取、敬天重民等思想。因此论语用诗重在其功用。 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政治上,他主张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克己爱人,以严格的道德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天下,以仁治天下,“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 ?子曰:导 之以政,齐之以德,民 免而无耻。导之以德,12齐 之 以 礼 , 有 耻 且 格 。” 这与周部族的德政不谋而合。无奈春秋时期周代礼乐制度濒临崩溃,孔子哀叹礼制的破坏,“ 孔 子 谓 季 氏 : 八 佾 舞 于 庭 , 是 可 忍 也 , 孰 不 可 忍 也 ! 三13家者以雍彻。 子曰: 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不满当时的社会变动,希望通过诗经以宣扬周礼,恢复周代初期的礼乐政治,“ 子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14 文哉,吾从周。 ”论语记载了孔子大量关于仁政的观点,有的是在教育弟子如何实施仁政,有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有的是直接向统治者进言仁政的主张,如: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 恶,斯可 以从政矣。?子张曰:? 何谓五美?曰:?君 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 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 又谁怨?欲仁得仁, 又焉贪?君子无众寡、 无小大 、无敢慢, 斯不亦泰而不 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 俨然人望而 畏之, 斯不 亦 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 虐,不戒视成谓之暴,15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 宽16 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 盖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 五世 希不失矣。 陪臣执国命, 三世希不失矣 。17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 ?俎豆之 事, 则尝闻之矣。 军旅 之事, 未之 学也。18 19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20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贡曰:?如有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21 仁之方也已。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仁政的政治思想,也正是诗经周部族史诗中所体现的周部族德政的政治思想,周部族史诗的先王从后稷开始就勤劳爱民,教民稼穑,摆脱饥困,此后的王季尤其是文王更是以德服众。周部族的德政思想藉由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的不断完善发扬所形成儒家的仁政思想而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论语中还展现了孔子的天道观,孔子本人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更加注重人的主观努力,也这与周部族的天命观想吻合。周部族信天命,但更加强调统治者的主观努力,统治者若残暴无德,则必然会失去上天庇佑,百姓拥护,必然灭国正如夏商一样。孔子的天命观较之周部族的天命观更加客观,更加理性。 随着大量古代文献的发现,孔子的诗学理论也渐趋丰富。20世纪末。上海博物馆得到一批战国时期楚地的竹简,经专家整理分析,其中有孔子门徒学习诗经的竹书,定名为孔子诗论。竹书中有大量的“孔子曰”一语,可见也是记录孔子与弟子论学的内容,其中也包含了孔子的诗学思想。“诗也,文王受命矣!颂,旁德

    注意事项

    本文(《诗经·大雅》周部族史诗的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