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旧唐书》书名小考.doc

    • 资源ID:3026080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旧唐书》书名小考.doc

    旧唐书书名小考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关于旧唐书书名问题,最近见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总402期(2004年第8期)刊登学者评书读旧唐书辨证,说旧唐书辨证的作者“从当时的诏令与奏文看,并非逢唐必改,而奏文中更有直称唐书者,是旧唐书原名唐书并无疑问。”随后,读到旧唐书辨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一书,在旧唐书编纂考略部分,引用了后晋天福六年四月监修国史赵莹所上一段奏文,并提到册府元龟所载天福六年二月诏,以此“为证”证明“言涉唐朝而不必讳也。既不必讳,而沿用历代正史命名之惯例称唐书,又何其相宜也。”由此认为,“不宜否定唐书为其原名”。然而,在当时的文献中却没有所谓“沿用历代正史命名之惯例称唐书”的“证据”,何来“不宜否定唐书为其原名”呢?先来看五代时的修书诏和奏文。天福六年二月的修书敕:“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纪传未分,书志咸阕。今耳目相接,尚可询求。若岁月浸(更)深,何由寻访。宜令户部侍郎张昭、起居郎贾纬、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先(光)等,修撰唐史。仍令宰臣赵莹监修。”(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册府元龟卷554选任)请注意:修史敕说的是“修撰唐史”,不是“修撰唐书”。同年四月,“监修国史赵莹奉敕同撰唐史,起居郎贾纬丁忧,请以令与张昭等修唐史”。同年四月,监修国史赵莹奏:“自李朝丧乱,迨五十年。四海沸腾,两都沦覆。臣与张昭等(共议)所撰唐史,只叙本纪,”(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册府元龟卷557采撰三)同样,赵莹亦只说“撰唐史”,而没有说“撰唐书”。不论册府元龟,还是五代会要,凡涉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者,均未用过“唐书”之名,何以认定“唐书为其原名”呢?相反,确凿的证据倒是当时曾经对其书有过正式命名,这就是旧唐书辨证也未否定的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的记录:“开运二年六月,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纪志传共二百二十卷并目录一卷,都计二十帙。”这是迄今关于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命名的最早也是最原始的记载。册府元龟卷554恩奖作“一云开运二年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卷557采撰三作“晋少帝开运二年史官上新修李氏书纪志列传共二百一十三卷并目录一卷,都计二十帙。”这是北宋依据五代实录保留下来的一手。这三条最早、最原始的记载说明,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进书时使用的书名是李氏书(或前朝李氏书),而非“唐书”。旧唐书辨证指出,旧五代史卷84晋少帝纪四开运二年六月“监修国史刘昫、史官张昭远等以新修唐书纪志列传并目录二百三卷上之”。请不要忽略旧五代史修成于北宋初,已融入北宋初的观念。更何况,现今所存旧五代史是清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已是几经转手的二手材料了。然而,就在同一卷书中,即晋少帝纪四中,开运二年九月庚子,也还有这样的记录:“吏部侍郎张昭远加阶爵,酬修唐史之劳也。”说的是“唐史”而不是“唐书”。旧五代史中,关于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事,总共有8处,除上述晋少帝纪四2处外,另有6处,晋高祖纪五2处、赵莹、吕琦、赵熙、贾纬传各1处,分别列举如下:卷79晋高祖纪五天福六年二月“诏户部侍郎张昭远、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光等同修唐史,仍以宰臣赵莹监修。”夏四月辛丑,宰臣监修国史赵莹奏:“奉诏差张昭远等五人同修唐史,”这与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册府元龟卷554选任记载一致,说的是“唐史”,而不是“唐书”。卷89赵莹传,“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回避“唐书”二字。卷92吕琦传,“天福中,预修唐书”,这是旧五代史中第二处说“唐书”,与少帝纪四同。卷93赵熙传,“天福中,承诏与张昭远等修唐史,竟集其功。”说的是“唐史”,不是“唐书”。卷131贾纬传,“明年春,敕修唐史,纬在籍中。”综合起来,旧五代史中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事8处,使用“唐史”5处,使用“唐书”2处,回避书名1处。由此可见,即便转手的二手材料旧五代史,与第一手材料同称“唐史”者也是绝大多数,怎么可以说其书“原名唐书并无疑问”呢!五代会要、册府元龟说“开运二年六月,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新修前朝李氏书”七字,断句可以有两种断法,一是将“前朝李氏书”五字作为书名,即“新修前朝李氏书”,一是将“李氏书”作为书名,“前朝”作为书名的定语,即“新修前朝李氏书”。笔者倾向于后者,以其书名为李氏书。为什么进书时会使用李氏书这样一个书名?一是为了区别唐代已修成的国史唐书,赵莹奏中提到“今据史馆所阙唐书、实录,请下敕命购求”;二是为避石敬瑭名讳。关于避讳,对于已经存在过的朝代名,与姓氏一样无需避讳,但要为人、地、物新起名时,避讳就是官员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大问题了。赵莹、刘昫等若为其儿孙们起名字,那一个敢不避讳!同样,对于新书命名岂能不考虑避讳?显然,旧唐书辨证与读旧唐书辨证的作者,都没有仔细区分这一点。此外,赵莹奏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处,即开头第一句不称唐朝,而是说“自李朝丧乱,迨五十年”,这多少可以找到一点命名李氏书的根据。是否因为避讳而取书名李氏书还可以商榷,但要认定五代后晋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唐书为其原名”,总得拿出确凿的证据来。不能先有“沿用历代正史命名之惯例称唐书”的假想,找出一点所谓“涉唐朝而不必讳”的“证据”,就说“原名唐书并无疑问”吧。仅凭“两条”辗转的二手材料就试图轻易否定“三条”一手材料,更何况二手材料中还有“五条”材料与一手材料相同,这在史料运用上不存在粗疏吗?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原名唐书”肯定有疑问,绝非“并无疑问”!实际情况是,旧唐书书名形成有一个过程:修成进上之前称“唐史”,非正式书名。修成进上时,必须有一个正式书名。根据五代会要、册府元龟等一手材料记载,李氏书(或前朝李氏书)是进书时使用的书名,亦即正式认定的书名。到了北宋初,不再称李氏书(或前朝李氏书),以唐书取而代之。欧阳修、宋祁新修唐书完成后,逐渐以五代所修称刘昫唐书、旧唐书,而以欧阳修、宋祁新修称唐书或新唐书。

    注意事项

    本文(《旧唐书》书名小考.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