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doc]人类绝顶超低声,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寺院中的“左盖” .doc
人类绝顶超低声,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寺院中的“左盖”I童人类绝顶超低声,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寺院中的”左盖”格桑曲杰内容摘要:本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对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寺院音乐中的特殊声调”左盖”的发声特点与练习,格鲁派大寺院中产生”左盖”声的缘由,”左盖”声的诵唱形式与在集会诵经中的运用以及对”左盖”的曲调,结构等音乐形态进行了初步分析,阐述.关键词:格鲁派大寺院;左盖;功用;曲调藏传佛教音乐中创造了许多人类音乐之最,如:最长的乐曲,最丰富的乐谱,最灵活的乐曲演奏方式等等,其中器乐的”铜钦”(大号)是人类所能创造的吹管乐器中体积最大,声音最低的超低音乐器.类似铜钦发声效果的在寺院诵经调音乐中有接近人类嗓音低音发声极限的超低声”左盖”(.)声.左盖声既是一种诵经调音调,也是一种诵唱经文时使用的特殊的声音,并且左盖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独一无二的超低声音上.左盖的”左”字在藏文中具有绝顶,圆满之意,”盖”的意思是声音,”左”与”盖”合起就是指一种绝顶,圆满的声音,即左盖声.左盖声是格鲁派拉萨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全寺措钦和扎仓的领经师(措钦钦莫或翁泽,扎仓翁泽)及上密院(小昭寺),下密院(居麦寺)在全寺性和扎仓的集会西藏艺术研究?2o1o?3第4页仪式上领诵集体诵经时唱诵的一种专门的声调.左盖声仅在格鲁派的大寺院中才有使用,而其他教派的寺院不使用左盖声领诵经文.其他教派寺院的翁泽在领诵经文时使用的是自然的声音,一般称作”嚷盖”(.)(自然之声).这种嚷盖声虽然有时也非常低沉洪亮,但那是领经师天生具备的好嗓音所发出的声音,并非左盖声,左盖声是后天训练出来的特殊的声音.一,左盖的发声特点与练习左盖声非常低沉,洪亮,极具震撼力和穿透力,是人声所能发出的最低的超低之音.也是西藏佛教寺院音乐的一项惊人的创造.好的左盖声,声音非常低沉,能传送得非常远,据曾参加过拉萨传召法会(祈愿法会)的僧人讲,有些发左盖声发得很好的领经师,在拉萨大昭寺正门座满僧众的围廊中发左盖声,声音穿过回廊和墙壁,清楚地传到几百公尺远的大昭寺东北面的色拉夏,而一般声音再好也无法做到这一点.不同于嚷盖的自然发声,左盖声并非天生形成,而是要进行专门的练习才能获得.学习左盖的僧人,首先要有好的嗓音作为必须具备的天生条件,发声需要低沉和缓慢松弛;其次需要健康的胃,胃功能差或有胃病是练不出左盖声的;再者就是正确的方法和刻苦勤奋的练习.据哲蚌寺和色拉寺的领经师降贝旺杰等大师讲解,左盖声是从喉咙深处发出来的,因此在有些寺院又把左盖声称作”殴盖”(喉部之声),而他们认为嚷盖声是从口腔中发出的声音.左盖声发声时肺部气息的运动量特别的大,对胃部形成很大的冲击力,一般认为不宜空腹练习.左盖声练习一般都在水边进行,开始时水声大过人声,通过不断的练习,人声能逐渐盖过水声,音量越来越大.左盖声的练习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而且不能反复,要一直练到发出最好的左盖声.若中途练出了毛病,一般再也练不好左盖声.而有些人始终也练不出左盖声.由童f何分配时间等,都由领经师来掌握.领经师的这些意图和构想要通过领经师发出的特殊而十分低沉响亮的传播力相当强的左盖声调来向众僧传达.如果用一般的嚷盖声来领诵则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还会使领诵经文声变得索然无味.更何况,每年一度在拉萨举行的为期一个月的门郎钦莫(传召大法会或祈愿大法会),集中了由拉萨三大寺及附近各教派寺院赶来参加的僧人共约3万多之众在一起诵经,在光绪十二年清黄沛翘就写到”盂春下旬,达赖喇嘛下山赴大昭住锡,齐集远近大小喇嘛于大昭各经堂诵经,约三万之众.”在120多年前的拉萨传召大法会就有三万多人参加,可见其长期以来规模之大,一般再好的声音也无法胜任领诵全体3万多名僧众一起诵经的任务.只有左盖声才能担此殊荣.三,左盖声的诵唱形式与在集会诵经二,格鲁派大寺院中产生左盖的缘中的运用左盖声是格鲁派大寺院和寺院佛事仪轨活动规模迅速扩大,住寺僧人急剧增长的必然产物.1959年以前,哲蚌寺四个扎仓的僧人总数已达到万人以上,其中最大的洛塞林扎仓的僧人就有近万人.在万人以上的集体诵经场合,必然需要一种洪亮无比的声音来领诵,由此左盖声在格鲁派拉萨大寺院中应运而生.在经常举行的寺院措钦和扎仓的全体僧众参加的集会仪式上,领经师要由始至终掌握仪式进行的全过程,当天的仪式集会上需要诵读哪些经文,哪些诵经调音乐的经文要用诵经调诵唱,哪些采用直接诵读或念诵,根据经文的重要程度和时间情况大致如左盖声不仅是一种用特殊的发声方法发出来的超低人声,而且还有一种领诵前诵唱的特殊曲调.领经师在领唱经文时并非一开始就用左盖声诵唱诵经调或领诵经文,而是首先将手臂抬起,把手背对着口腔平行置于约10厘米左右的前方,用左盖声唱颂一段特殊的与经文的唱诵调不一样的曲调,有时还夹杂着用嚷盖声发出的一个很高的音(这种唱法称为”朗改”).这段曲调的唱诵称为”果归”(f=l意为开始的引唱音乐),唱完果归曲调才正式转入领诵经文或诵唱诵经调音乐.在过去,拉萨传召大法会,三大寺和上下密院全寺集会诵经时,领经师的领诵除领经师本人以外,还需要配备两种人辅佐领经师领诵:一种人叫”吨桑”(f:l好诵读1请黄沛翘:西藏图考之八,西招图考?西藏图考,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9页.西藏艺术研究?2010?3第5页圈I音乐论丛.J.一者),协助领经师念诵经文词句;另一种僧人叫“盖桑”(好嗓音者),他们协助领经师一同发出左盖声.两拨僧人各有好几个人,围坐在领经师周围.左盖声在传召大法会,三大寺全寺措钦集会上领诵经文时使用之外,三大寺各扎仓集会上使用的情况就有所区别,有些扎仓的领经师用左盖声领诵经文,而有些扎仓的领经师则不用左盖声领经,如哲蚌寺果芒扎仓集会诵经就不用左盖声调领诵经文.一般认为是甘丹寺的密宗扎仓的拉萨一tz下密院中,下密院一般不用左盖声,而上密院的左盖声则享有盛誉.拉萨传召大法会由格鲁派创立者宗喀巴创建,于1409年正月第一次在拉萨大昭寺举行,并延续至今.参加大法会的僧人除三大寺僧众之外,还有拉萨市内各寺院和近郊的寺院僧众.最初的传召大法会在藏历正月一至十五13举行,一世达赖喇嘛根顿珠巴时期会期改为正月初三二十四13,并且增加了对三大寺僧人中经考试选拔的拉攘巴格西(格鲁派最高显宗学位)进行最后考核通过并授予学位的仪式.传召大法会结束时举行驱鬼仪式(门郎朵加).传召大法会期间,每天要召开六次诵经集会,早上的集会有”晓措”(早集会),”索强”两次,中午的集会称为”嘎木措”,”嘎木”的词义是”干”,因为中午的集会在大昭寺南面的”诵曲热”(讲经场)露天广场举行,中午的集会上不供应酥油茶,因而称为”干集会”.接着是下午的三次集会,”恭措”(下午的集会),”门朗”(祈愿),”恭甲”(晚集会).拉萨传召大法会全体僧众诵经时,领诵经文的领经师由哲蚌寺的领经师来担任.传召大法会期间,拉萨市的所有政事,治安等也都由哲蚌寺的僧人来主持.谱例中的色拉寺”道次第之节”“果归”领西藏艺术研究?2t3”t0?3第6页经调与正式诵经调的曲调有较明显的区别,从领经调开始至到标记”众僧合”为止由领经师“琪莫拉”(意为大领经师)用左盖声领诵,从标记”众僧合”至标记为”诵经调”为止,由众僧齐诵,这一长段都是领经调”果归”曲调,不仅曲调比较长,而且比较缓慢,悠扬,低沉,半音间上下滑音处理细腻,而且用特低音左盖声来诵唱,显得难度很高,曲调不仅韵味十足,而且意味深长.正式的诵经曲调是从标有”诵经调”的地方开始,曲调虽然依然保持着较缓慢,悠扬,低沉,但与领经调果归的曲调相比较已经比较规整,而且有一定的旋律性,结构也比较清晰,由上下两乐句构成一段,一段段不断反复,其间根据经文词格律的需要,某些音型常有小的变化,直至整段经文诵唱完毕.领经调”果归”与正式诵经调音乐相比较,似乎果归曲调是在诵经调基本曲调骨架的基础上引申,扩充,展开而形成,领经调基本保持了诵经调的调性,但是从结构,音调等方面都得到了丰富和变化扩充,以音阶为例:诵经调音阶为:降E,F,G,A,降B,降D等音构成,而领经调的音阶为:降E,还原E,F,升F,G,升G,A,降B,还原B,C,降D.明显,领经调的用音,旋律要复杂和丰富于诵经调.有些领经调的曲调也较短,甚至比诵经调短很多,但曲调则比较特殊,给人以很深的印象.领经调依靠这种手法除了营造仪式氛围和引入特定的意境以外,音乐上制造特殊的强烈的效果,使众僧听到领经曲调就立即能警醒到要诵什么经文和用什么诵经曲调.据领经师讲,这段经文和诵经调是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诵讲,这段领经调和诵经调整体与宗喀巴所阐述的修道次第的完整,复杂,系统性以及崇拜的情绪俨然一体,到了仪式经文所要达到的最佳音声效应.谱例.r4J约色拉寺闰因q.道次第之节较童lI(领经调”果归”,用左盖声诵唱)自由(聋).罄.,.因习1?()作者格桑曲杰系本所副所长,文学博士,研究员(责编:拉巴卓玛)西藏艺术研究?2010?3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