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WST 491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doc

    • 资源ID:3025792       资源大小:14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WST 491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912016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Guideline of test method of non-specific antibodies fortreponemal pallidum infection2016-07-07 发布2016-12-15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 次!" II 細i2规范性引用文件12 术语和定义13 01, 15检测原理15.1 臓15.2 67 26仪器耗材26.1 微量移液器26.2 水平旋转仪26.3样品采集器36.4 样品H器 36.5 反应板36.6专用抗原滴针37 样品采集和P存37.1 采集处理37.2 样品检查47.3保存48 试验操作步骤48.1 48.2 RPR/TRUST-定性试验58.3 RPR/TRUST-半定量试验58.4 VDRL 试验59 结果描述和表示79.1 定性试验79.2 半定量试验79.3 报告格式710质量控制710.1 基本要求710.2 对照品810.3 质控品8104反应板810.5 专用滴针910.6 结果判定910.7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9II 临床意义9111辅助诊断911.2 疗效监测912 艮& 1012.1 鍵1012.2假阳性反应1012.3 假阴性反应1012.4 前带现象1012.5 血清固定1012.6 血浆样品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抗干扰性能初步评估11附录B (规范性附录)抗干扰性能评估验证厂家声明12 13U刖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起草人:顾伟鸣、杨阳、王庆忠、郭玮、尹跃平、吴磊、薛以乐。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方法、试验操作步骤、结果描述与表示、质量控制等。本标准适用于开展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各类实验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JG 6462006 移液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血清固定 sero犪st少数患者经过足量驱梅治疗,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维持在相对恒定的低滴度状态。注1:判断血清固定,应具备3个要素:流行病学病史和临床表现排除复发、重新感染;连续2个随访周期(>6月) 血清抗体维持在±1滴度范围之内的低滴度水平(一般<1:8),即变化趋势方向不明;无实验室的技术性和方法学误差。注2:个别患者可终生存在血清固定现象。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SF:脑脊液(cerebrospinal :Quid)RCF:相对离心力(relativecentrifugal force)RPR:快速血楽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plasmareagin circlecardtest)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test)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5检测原理 5.1原理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被损害的宿主细胞及梅毒螺旋体本身释放的类脂质物质,引起宿主产生IgA、 IgM和IgG抗类脂质抗体,这种抗体在体外与人工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含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抗 原溶液发生作用,产生絮状凝集现象,不同反应强度的凝集现象与抗体浓度成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梅毒感染的活动状态。5.2方法5.2.1 VDRL商品化VDRL试剂盒包含VDRL抗原、VDRL缓冲液和说明书。VDRL抗原是含有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无水乙醇溶液。VDRL缓冲液含氯化钠、40%甲醛 水溶液(中性)溶液、磷酸氢二钠(无水)和磷酸二氢钾的磷酸盐溶液,pH6.0±0.1。用缓冲液配置的 VDRL抗原工作液与样品中的抗体发生反应,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絮状凝集。5.2.2 RPR商品化试剂盒包含抗原、阴阳性反应对照、滴针、反应板和说明书。是一种改良的VDRL试验,将VDRL抗原结合到作为示踪物质的炭颗粒上,当抗原与样品中的抗 体发生凝集反应,肉眼可以观察到黑色的凝集颗粒。RPR抗原溶液中,添加氯化胆碱起到化学灭活效 果,添加EDTA起到稳定试剂性能的作用。5.2.3 TRUST商品化试剂盒包含抗原、阴阳性反应对照、滴针、反应板和说明书。TRUST的检测原理同RPR,将VDRL抗原结合到作为示踪物质的甲苯胺红染色粒子上,当抗原 与样品中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肉眼可以观察到红色的凝集颗粒。TRUST抗原溶液中,含有氯化胆碱 和EDTA的作用同RPR。6仪器耗材6.1微量移液器6.1.1 基本要求6.1.1.1宜使用50 yL固定式的微量移液器,吸取血清、血浆和CSF样品以及半定量试验中的无菌生 理盐水。6.1.1.2宜使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和滴加抗原,滴加抗原量应符合6.6.2和(或)6.6.3的技术要求。6.1.2维护校准6.1.2.1应定期对微量移液器进行保养和校准,保存相应记录。6.1.2.2可由生产厂商对微量移液器进行校准,并出具报告。6.1.2.3可自行制定标准化文件对微量移液器进行比对,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JJG 6462006。6.2水平旋转仪6.2.1 基本要求6.2.1. 1 水平状态转速符合 100 r/min±2 r/min、或 180 r/min±2 r/min 的要求。6.2.1.2时间控制精度符合±1s/min的要求。6.2.1.3数字化电子控制部件可预设RPR/TRUST和VDRL试验的固定反应程序。6.2.14水平样品托盘附有夹槽用于固定反应板,避免在旋转时反应板滑出水平旋转仪。6.2.1.5不应使用旋钮式调节装置的水平旋转仪。6.2.2 维护和校准6.2.2.1应定期对水平旋转仪进行保养和校准,保存相应记录。6.2.2.2可由生产厂商对水平旋转仪的转速和时间控制进行校准,并出具报告。6.2.2.3可自行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文件,进行日常维护。6.3样品采集器6.3.1采集血液样品时,宜使用无添加剂或内壁经硅化处理的真空采集器。6.3.2含有添加剂(促凝剂、抗凝剂)的真空采集器,使用前应进行抗干扰性能评估(见附录A和附录 B)。6.4样品容器6.4.1宜采用密闭、无菌容器。6.4.2 CSF以及分离的血清和血浆样品,可使用玻璃试管、塑料试管、离心管存放。6.4.3新鲜全血样品不应直接注人普通塑料试管收集,否则将导致血块收缩不良。6.5反应板6.5.1 VDRL反应板6.5.1.1宜使用专用VDRL反应板进行试验,替代反应板应符合6.5.1.2和6.5.1.3的反应圆圈直径和 防溢要求。6.5.1.2用于血清样品检测的反应板上有直径14 mm的反应圆圈,沿圆圈边缘的胶漆或陶瓷防溢环可 防止旋转时液体溢出,反应孔中间透明,便于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6.5.1.3用于CSF样品检测的反应板上有直径16 mm的反应圆圈,反应孔中间为深度1.75 mm凹面, 防止旋转时液体溢出。6.5.2 RPR/TRUST 反应板6.5.2.1商品化试剂盒中的反应板上有若干个直径18 mm的反应圆圈。6.5.2.2沿反应圆圈内侧边缘可呈凹面,防止旋转时液体溢出。6.6专用抗原滴针6.6.1专用抗原滴针的内外壁宜经硅涂层处理。6.6.2用于血清和血浆样品检测时,专用抗原滴针每次滴出的抗原量是17 yL,或符合59滴/mL士 1滴/mL的技术要求。6.6.3用于CSF样品检测时,专用抗原滴针每次滴出的抗原量是10 yL,或符合100滴/mL±2滴/mL 的技术要求。7样品采集和保存7.1采集处理 7.1.1血清血清样品适用于RPR、TRUST、VDRL的定性试验和半定量试验。采集步骤如下:a) 用真空采集器(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mL5mL静脉血液;b) 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RCF 1 200 g1 700 g离心15min;c) 吸出上层血清,置于合适的容器中保存备用。7.1.2血浆血浆样品适用于RPR、TRUST的定性试验。仅限特殊情况下应用(详见12.6)。采集步骤如下:a) 用含抗凝剂的真空采集器,抽取3mL5mL静脉血液;b) 当血液升至标示刻度时,立刻轻轻颠倒混勻8次10次,保证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没有血 液凝块;c) 静置片刻后,RCF 1 200 g1 700 g离心15min;d) 吸出上层血浆,置于合适的容器中保存备用。7.1.3 CSFCSF样品适用于VDRL的试验。抽取CSF应由具有专业资质人员操作。采集步骤如下:a) 受检者侧卧于硬质床,两手抱膝紧贴腹部,头向前胸屈曲,使躯干呈弓形,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 正中线的交点为穿刺点,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b) 消毒处理后,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c)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缓刺人,针尖稍斜向头部,成人进 针深度约4 cm6 cm,儿童约2 cm4 cm;d)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e)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CSF流出,分别收集3mL5mL于无菌的容器中;f) 应使用第1管CSF做微生物培养,第2管CSF做免疫学和生化检测,第3管CSF做一般性状 和显微镜检查。7.2样品检查原则上不合格样品应予以退回。如属于特殊病例的标本,在与临床医师和护师充分沟通的情况下, 可对样品进行初步检测,报告中应注明“样品可能污染,结果仅供参考”。以下样品可干扰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a) 严重溶血和脂血或被其他物品污染的血清、血浆样品;b) CSF样品中含有肉眼可见的颗粒物质;c) CSF样品肉眼观察呈现粉红色,提示有可能是采集过程中被血液污染(相当于每1mLCSF含 有>3 yL血液,或含有4X109/L12X109/L红细胞)。7.3保存7.3.1血浆或血清样品在4h内检测,可置室温存放;5个连续工作日内检测,分离样品可置2°C8°C 存放;否则应置一20°C或更低温度保存。7.3.2 CSF样品在4h内检测,可置室温存放;5个连续工作日内进行检测,样品可置2C8C保存, 不可冻存。8试验操作步骤8.1 总述如使用商品化试剂盒,应遵照试剂盒说明书结合所在实验室实际情况编写标准操作程序(SOP),并 经性能验证有效。检测时严格按SOP进行操作。48.2 RPR/TRUST-定性试验RPR/TRUST定性试验用于筛查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操作步骤如下:a) 吸取50 yL待检血清或血浆样品、对照品、质控品,每个样品置于反应板上的一个圆圈中;b) 将样品涂布充满整个反应圆圈;c) 滴加抗原前,试剂瓶沿水平方向旋转,将抗原混勻,用滴针轻缓地反复吹吸数次,直至抗原充分 悬浮,吸人滴管;d) 弃去针管中第1滴抗原,从第2滴开始向每个样品圈中滴加1滴抗原;e) 滴加抗原后,立刻拿起反应板,倾斜30°左右旋转数次,让抗原和样品尽快混合;f) 将卡片置于水平旋转仪上,启动仪器的反应程序(100r/mm,8mm);g) 当仪器停止工作后,3 mm之内用肉眼观察结果;h) 按照9.1给出的定性试验反应结果的描述作出判断。注1:涂布样品时移液头与卡片的夹角接近30°避免移液头划破反应板表面防水涂层。注2:本案以专用抗原滴针为例(下同)。混匀抗原悬液时不可剧烈吹吸。保持垂直状态、以自由落体方式滴加抗 原。不可使用最后一滴抗原滴加到样品中。针管中的抗原将用尽时,按8.2c)、8.2d)给出的描述重复操作。注3: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样品,应将样品连续的倍比稀释后,进行半定量试验。8.3 RPR/TRUST-半定量试验RPR/TRUST半定量试验用于判定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相对浓度、和(或)排除前带现象。操作步骤 如下:a) 吸取50 yL生理盐水,分别加至反应板上数个连续的圆圈中;b) 吸取50 yL待检血清样品(或对照品、或质控品),与反应板上第1个圆圈的生理盐水充分混 合,稀释过程中,样品与生理盐水应反复吹吸>6次,避免气泡,不可将样品吹出反应圆圈;c) 吸取第1个圆圈中倍比稀释的样品50 yL,与反应板上第二个圆圈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d) 重复吸取前一个圆圈的50 yL稀释样品与后一个圆圈中生理盐水混合的操作,至最后一个生 理盐水的圆圈充分混合后,吸出50 yL的稀释样品,弃用;e) 从最高稀释度开始往低稀释度方向,逐一将稀释样品均勻地涂满整个圈;f) 按8.2c)、8.2d)给出的描述和步骤滴加抗原;g) 按8.2e)和8.2f)给出的描述和步骤启动反应程序的操作;h) 当仪器停止工作后,3 mm之内用肉眼观察最高稀释度出现9.1.3或9.1.4反应结果的描述作 出判断,以+或士表示检测结果;1)半定量试验应做到最终稀释度。8.4 VDRL 试验8.4.1抗原工作液配制在试验前应配制VDRL抗原的工作液。新鲜配制的抗原工作液检测血清时8h内有效,检测CSF 时2h内有效。操作步骤如下:a) 吸取VDRL抗原稀释液0.4mL,加人容量为30mL的带盖、底部直径35 mm的平底玻璃瓶, 缓慢倾斜小瓶使VDRL抗原缓冲液覆盖整个瓶底;b) 吸取VDRL抗原0.5mL,一边平缓地沿水平方向转动玻璃瓶(以3r/s的速度绕5 cm的圆周 直径旋转),一边在位于玻璃瓶的上1/3处,在6 s内连续地将0.5mLVDRL抗原逐滴地流人 到抗原缓冲液中;c) 最后一滴抗原滴出后,再持续转动玻璃瓶ls;d) 吸取抗原稀释液4.lmL,沿瓶壁加人(不可直接滴至抗原中);e) 盖上瓶盖,ls内上下颠倒30次,抗原呈均勻悬浮后,即为抗原工作液;f) 每次试验时平缓地旋转含抗原工作液的小瓶,让抗原均勻悬浮。8.4.2 VDRL定性试验-血清样品VDRL定性试验用于筛查血清中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少数境外患者在初诊时采用VDRL试验,人 境后进行疗效随访时宜采用VDRL进行血清样品的试验。操作步骤如下:a) 血清样品应灭活处理(56°C,30mm),灭活后的血清样品超过4h检测,应在试验前重新快速 灭活处理(56°C,l0min);b) 吸取50 yL血清,在专用反应板上均勻地涂满整个反应圆圈;c) 按8.2c)、8.2d)给出的描述和步骤滴加抗原;d) 将反应板固定在水平旋转仪上,启动仪器的反应程序(180 r/min,4min);e) 当仪器停止工作后,5 mm内在显微镜下观察凝集状态(10倍目镜,10倍物镜);f) 按照9.1给出的定性试验反应结果的描述作出判断。8.4.3 VDRL半定量试验-血清样品半定量试验用于判定血清中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相对浓度、和(或)排除前带现象。操作步骤如下:a) 按8.4.2a)处理血清样品;b) 按照8.3a)、8.3b)、8.3c)、8.3d)和8.3e)给出的步骤稀释样品;c) 按8.2c)、8.2d)给出的描述和步骤滴加抗原;d) 将反应板固定在水平旋转仪上,启动仪器的反应程序(180 r/min,4min);e) 当仪器停止工作后,5mn之内在显微镜下观察最高稀释度出现9.1.3或9.1.4反应结果的描 述作出判断,以+或士表示检测结果。8.4.4 VDRL定性试验-CSF样品VDRL定性试验用于筛查CSF中梅毒非特异性抗体。CSF样品不需灭活处理。操作步骤如下:a) 吸取50 yLCSF,注人专用反应板(CSF)上的反应圆圈;b) 按8.2c)、8.2d)给出的描述和步骤滴加抗原;c) 将反应板固定在水平旋转仪上,启动仪器的反应程序(180 r/min,8min);d) 当仪器停止工作后,5mn内在显微镜下观察凝集状态(10倍目镜,10倍物镜);e) 按照9.1给出的定性试验反应结果的描述作出判断。8.4.5 VDRL半定量试验-CSF样品半定量试验用于判定CSF中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相对浓度、和/或排除前带现象。操作步骤如下:a) 按8.3a)、8.3b)、8.3c)、8.3d)和8.3e)给出的步骤稀释样品;b) 按8.2c)、8.2d)给出的描述和步骤滴加抗原;c) 将反应板固定在水平旋转仪上,启动仪器的反应程序(180 r/min,8min);d) 当仪器停止工作后,5mn之内在显微镜下观察最高稀释度出现9.1.3或9.1.4反应结果的描 述作出判断,以+或士表示检测结果。9结果描述和表示 9.1定性试验9.1.1强阳性反应:RPR/TRUST肉眼(VDRL镜下)显见团块状的絮状凝集物,悬液背景清亮。以“ + +”或“+ + +”格式表a;9.1.2阳性反应:RPR/TRUST肉眼(VDRL镜下)显见比较小的絮状凝集物,悬液背景较清亮。以“ + +”格式表a;9.1.3弱阳性反应:RPR/TRUST肉眼(VDRL镜下)可辨细小散在的絮状凝集物,悬液背景浑浊。以 “+”格式表a;9.1.4临界阳性反应:RPR/TRUST肉眼(VDRL镜下)可辨较粗糙的抗原颗粒,悬液背景浑浊。以 “士”格式表a;9.1.5阴性反应:RPR/TRUST肉眼(VDRL镜下)抗原颗粒均勻分布。以“一”或“阴性”格式表示。9.2半定量试验呈现弱阳性反应或临界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倍数,为半定量试验的滴度。以1: X+或1: X士格 式表示(其中X为稀释倍数值)。9.3报告格式9.3.1阴性反应的检测报告应有“试验方法”(如RPR或TRUST或VDRL)和“结果表示”两部分组成。示例:VDRL-(阴性)注:原始样品定性试验符合9.1.5给出的细节。提示:阴性反应。9.3.2阳性反应的检测报告除了试验方法外,还应有“定性”原倍)和“半定量”滴度)结果共3个部分组成。示例 1 : RPR+ + + +,:64 +示例 2: TRUST,1 :256 +注1 :原始样品定性试验符合9.1.1给出的细节;半定量试验中,经过连续稀释至1:128符合9.1.5给出的细节,而 1:64符合9.1.3给出的细节。提示:定性试验强阳性反应,无前带现象,呈高滴度状态,半定量试验已经至最 终稀释度。注2:原始样品定性试验符合9.1.5给出的细节;半定量试验中,经过连续稀释至1:512符合9.1.5给出的细节,而 1:256符合9.1.3给出的细节。提示:定性试验有前带现象,呈高滴度状态,半定量试验已经至最终稀释度。10质量控制10.1 基本要求10.1.1 试验温度10.1.1.1 试验区域温度宜在18°C29°C之间。10.1.1.2所有从低温环境下取出的标本、试剂、对照品、质控品等,应放置在室温至少30 mm才可以进行试验。10.1.1.3过低的环境温度可增加假阳性。10.1.2生物安全本文件涉及传染性生物样品,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10.1.3 隐私保护本文件涉及性传播感染,应保护患者信息和试验结果等个人隐私。10.1.4技术人员10.1.4.1技术人员应有医学检验专业教育背景,上岗前应获得性病实验技术的培训资格证,在岗期间 应定期参加专业知识的复训。10.1.4.2在岗人员应定期进行能力测试。10.1.4.3对缺乏经验的技术人员,可将高滴度的样品进行连续稀释,观察每个反应圆圈中的抗原抗体 凝集状态,根据9.1给出的细节,掌握辨别弱阳性结果的能力。10.2对照品10.2.1对照品应随试剂盒保存,不可冻存。10.2.2不同试剂盒中的对照品不可混用。10.2.3对照品不可作为监测检测质量稳定性的质控品。10.2.4应记录每次对照品的检测结果,并保存记录。10.2.5每一次试验时,应随待检样品同步检测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的2种对照品。10.2.6对照品检测符合预期结果,说明本次检测有效。10.2.7对照品检测不符合预期结果,说明本次检测无效,应进行重复检测。10.2.8如重复检测仍然不符合预期结果,提示该试剂盒失效,应更换新试剂盒。10.3质控品10.3.1质控品为已知阳性反应的血清制品。有适当敏感度、明确的指定值(半定量试验时滴度通常为 1:8)。性状的稳定期应>1年。10.3.2每一个批次的质控品,至少可满足一年的检测用量,应置于螺口带密封胶圈的冻存管中一20°C 或更低温度保存。每一支分装保存体积>500 pL。10.3.3连续5个工作日内使用的质控品,应置于2C8C保存,避免反复冻融。10.3.4应记录每次实验时质控品的指定值、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当日检测结果,并保存记录。 10.3.5每个工作日至少一次,随待检样品、对照品同步检测质控品。10.3.6质控品的检测符合预期结果,表明检测系统受控,检测有效。可发送临床样品检测报告。10.3.7质控品的检测不符合预期结果,本次检测失控。不可发送临床样品检测报告。查找整个检测 系统的试剂、技术和管理等的失控原因。纠正失控后,可发送报告。10.4反应板10.4.1 VDRL专用反应板重复使用前应洁净处理。10.4.2反应板正面是样品的反应区,避免直接接触和污染。10.4.3 RPR/TRUST试剂盒打开后,纸质反应板应保存在干燥的室温下,不可置于冰箱保存。10.4.4纸质反应板表面覆盖塑料涂层有适当的表面张力。即液体在反应圆圈内既不会自由流动,也 不会呈荷叶上露滴状。如发生不能均勻地涂布样品到整个圆圈,应更换反应板。10.4.5反应板应整体平坦,储藏和检测时不会凸起或凹陷。10.5专用滴针10.5.1初次使用的专用滴针,应检查是否符合6.6.2和6.6.3给出的要求。保存检查记录。10.5.2当日检测完成后,宜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针管。不要擦拭针头,这样会磨损硅涂层,可能 影响滴加抗原的准确性。10.5.3每6个月更换专用滴针。10.6结果判定10.6.1使用纸质反应板替代玻璃片进行VDRL试验时,反应结束后吸取反应液置载玻片上,覆上盖玻 片,在显微镜下观察。10.6.2应在明亮的光线下,肉眼观察RPR/TRUS了结果。不可使用显微镜观察。10.6.3少数样品在检测后发现反应圆圈的周边均勻悬浮着细小颗粒凝集,而中心部位呈现阴性反应。 可手持反应板倾斜30°,轻轻地转动数次,可帮助识别临界阳性反应的结果。10.6.4临床诊断提示早期梅毒/或疑似早期梅毒病例的样品,即使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也应将样品 稀释到1:16进行半定量试验。通过半定量试验来排除前带现象。10.6.5当判断为前带现象时,应进一步稀释样品进行检测,报告最终滴度。有前带现象的患者,免疫 应答系统机制更容易发生贾-赫氏反应(Jamch-Herxhernierreacturn),检测报告中应包含前带现象的信 息(按9.3.2给出的规定),有利于临床医生采取适当措施来降低诊疗风险。10.6.6当无前带现象时,报告中应注明已经过1:16稀释,呈阴性反应。10.7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10.7.1应开展梅毒血清学的室内质控。10.7.2应每年至少2次参加由专业管理机构组织的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10.7.3定性试验的检测结果与预期值一致,为合格。半定量试验的检测结果<±1滴度预期值的范 围,为合格。11临床意义 11.1辅助诊断11.1.1梅毒螺旋体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类脂质物质的抗体。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与 活动性梅毒有关,是判断“现症感染”的指标。应结合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可确诊梅毒。11.1.2超过10%的静脉药瘾者的滴度>1:8,部分早期梅毒和潜伏梅毒的滴度<1:8。低滴度值不 可用于排除假阳性反应。11.1.3 VDRL是唯一诊断神经梅毒的标准方法,对CSF有较高的特异性。呈阳性反应的患者,可结合 流行病资料和临床表现诊断神经梅毒。11.1.4 VDRL/RPR/TRUST有如下结果,可作为判断先天梅毒的参考依据:新生儿的血清、CSF中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同期母亲2个滴度;新生儿CSF-VDRL呈阳性反应;出生后3个月内,与初期的血清、CSF中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水平增加2个滴度。11.2疗效监测11.2.1对监测治疗效果的病例,应采用与初次检测相同的方法和试剂。11.2.2应掌握初诊时患者的定性和半定量试验的基础数据,将每次随访的定性和半定量试验结果,分 别与前一次和/或初诊时的滴度水平进行动态的比较,给予临床最佳解释。11.2.3在连续的疗效监测过程中,抗体滴度水平和变化趋势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抗体下降>2个滴度(例:从1:64下降至1:16,4倍),判断治疗有效。抗体下降>2个滴度,并且连续2个监测周期的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判断治愈。抗体滴度下降<2个稀释度,或上升<2个稀释度,在排除重新感染和实验室技术性误差的情 况下,继续随访监测。抗体上升>2个滴度(例:从1:16上升至1:64,4倍),或定性试验从阴性反应转变成阳性反 应,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体征,可判断复发、或再感染、或治疗失败。12局限性 12.1概述虽然VDRL、RPR、TRUST的检测原理基本相同,但因采用的抗原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各种方 法和试剂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范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系统性差异。任何2种方法的定性和半定量结 果,相互间不可直接比较。当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作梅毒筛查用途时,应选择敏感性高的方法或 试剂。12.2假阳性反应12.2.1个别品牌真空采血管中含有的添加剂成分,可干扰检测结果引起假阳性反应。12.2.2与梅毒感染无关的其他因素,如急性和慢性疾病、自然组织损伤等,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也 可呈阳性反应。常见的疾病因素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麻风病、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 炎、肿瘤、其他螺旋体疾病等可引起假阳性反应。常见的生理性因素有孕妇、老年人群可发生假阳性反应。12.3假阴性反应12.3.1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免疫应答需要一定过程,抗类脂质的抗体浓度尚处于实验方法的检测 限之下,称为窗口期。可发生假阴性反应。12.3.2少数早期梅毒和神经梅毒以及部分晚期梅毒,可发生定性试验假阴性反应。12.4前带现象部分早期梅毒(1%2%二期梅毒、0.5%1%期梅毒)的样品可出现前带现象。12.5血清固定部分晚期潜伏梅毒、少数其他病程的样品可发生血清固定现象。12.6血浆样品12.6.1血浆中的抗体浓度显著高于血清,同一个患者血清与血浆的检测结果不可直接比较。12.6.2用血浆进行检测时,应在样品类型中注明“血浆”。12.6.3血浆样品不可做VDRL试验。12.6.4仅在特殊情况下,用RPR/TRUST检测血浆样品。如:血库、无离心机的实验室、无法获得血 清样品的状况。附录 A(规范性附录)抗干扰性能初步评估A.1干扰物质可能来自内源或外源物质。常见的异常标本(例如溶血、黄疸及脂血)、标本处理过程中 的添加物(例如抗凝剂、促凝剂)、采集及处理过程中接触标本的物质(例如标本收集容器及塞子)。A.2向真空采集器生产商,了解添加剂的成分及其对检验项目的抗干扰性能。主要添加剂成分不明确 的真空采集器,应谨慎选择。A.3向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试剂盒生产商,了解对常见干扰物质的抗干扰性能。A.4从国家和地区质量控制管理部门,获得试剂盒、真空采集器抗干扰试验的质量评估信息。附录犅(规范性附录)抗干扰性能评估一-一验证厂家声明B. 1 基本要求B.1.1应使用新鲜样品进行抗干扰性能评估。B. 1.2应选择具有溯源性的干扰物质标准物质,进行抗干扰性能评估。包括:游离型胆红素(BU.F)、结 合型胆红素(Bil.C)、溶血素(Hb)和乳糜微粒(CM)。B.2验证真空采集器的抗干扰能力B.2.1选择10例健康人和10例不同病程的梅毒病例。梅毒病例应包含3份临界水平、3份低滴度、 4份高滴度的样品。B.2.2使用1种无添加剂的洁净玻璃管作对照。B.2.3拟选真空采集器和对照管同时采集一个受检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或血浆。B.2.4分别进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定性和半定量试验。B.2.5比较检测结果差异情况,判断真空采集器的抗干扰能力。B.3验证试剂的抗干扰能力B.3.1选择被评估试剂。B.3.2样品选择符合B.2.1规定。B.3.3静脉抽血,分离血清或者血浆备用。B.3.4干扰物质的标准物质复溶后,按照最高生理浓度水平,与待检的血清或血浆样品混合。B.3.5对添加干扰物质前后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分别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试验。B.3.6比较同一个受检者,添加干扰物质前后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差异情况。B.3.7综合判断该试剂抗干扰物质的能力。B.4 判断标准B.4.1以对照管的检测结果为标准,含添加剂的真空采集器的样品,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定性试验无 相反的结果;半定量试验的结果<±1滴度。判断真空采集器具有抗干扰能力。B.4.2以不加干扰物质的原始样品的结果为标准,含干扰物质的血清或血浆的样品,梅毒非特异性抗 体的定性试验无相反的结果;半定量试验的结果<±1滴度。判断该试剂具有抗干扰能力。参考文献I 顾伟鸣,杨阳,吴磊,等.梅毒血清学试剂性能评估方案的优化及应用.医学检验,2014 29(11): 1169-1174杨阳,吴磊,顾伟鸣,等.梅毒非特异性类脂质反应素抗体试验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及应用评 价.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5)336-338杨阳,顾伟鸣,金月兰,等.上海市梅毒血清学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检验医学,2009,24(12): 922-926顾伟鸣,杨阳,金月兰,等.梅毒血清学检测质量亟需提高.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5):50-51王治国,王薇,李飯,等.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40-348顾伟鸣,赵根明,杨阳,等.先天梅毒患儿的血清学随访.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2): 117-119尹跃平.性传播疾病实验室诊断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8王千秋,张国成.性传播疾病临床诊断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6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10 Gu Wei-Ming, Yang Yang,Wu Lei,et al.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SF-TRUSTandCSF-VDRL for Syphil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BMJOpen.2013.3(2) :1-5II Gu Wei-Ming,Yang Yang,Qinzhong Wang,et al. Comparing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non-treponemal tests on syphilis and non-syphilis serum samp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 AIDS.2013,24(12) :919-2512 Alexander S. H., Khalll G.G.The performa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treponemal-specfic antibody tests in neurosyphilis: A systematic review.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2012,39 ( 4):291-29713 Tom Wong,editor.Section 3-laboratory diagnosi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canadian guidelines on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Revised: January 2010, syphilis14 WorkowskiK.A.,BauerH.,BachmanL.,etal. Sexuallytransmitted diseasestreatmentguidelines,2010.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2010,59(RR- 12):1-11015 Castro R.,PrietoE.S.,da Luz Martins Pereira R.Nontreponemal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An evaluation of the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and the Rapid Plasma Reagin(RPR)Tests.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2008,22(4) :257-26116 PatrickR.M,Ellen J.B.,JamesH.J.,Marie L.L.,Michael A.P.editors.Chapter: Treponema and Other Human Hos-Associated Spirochetes.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9th edition,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2007 : 987-100317 Larsen S . A., Steiner B. M.,Rudolph A . H.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ests for Syphilis.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1995,8(1) :1-2118 Geusau A.,Kittler H.,Hein U .,et al.Biologi

    注意事项

    本文(WST 491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