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现象的观测课件.ppt
第七章 天气现象的观测,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内容: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随时进行观测和记录。天气现象所造成的灾害,应及时进行调查记载。,第一节 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一、降水现象(1)雨: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2)阵雨: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3)毛毛雨: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4)雪“”: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5)阵雪“”:开始和停止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6)雨夹雪“”: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7)阵性雨夹雪“”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8)霰“”: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9)米雪“”: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着硬地不反跳。,(10)冰粒“”: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mm。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11)冰雹“”: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厘米,常伴随雷暴出现。,最大直径15毫米,最小直径3毫米。,霰,米雪,冰雹,降水现象的特征和区别:,二、地面凝结现象(1)露“”: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2)霜“”: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3)雨凇“”: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4)雾凇“”: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露,霜,雨凇,雾凇,雾凇,三、视程障碍现象(1)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高纬度地区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并加记冰针。根据能见度分为三个等级:雾能见度0.5km小于 1.0km浓雾能见度0.05km小于0.5km强浓雾能见度小于0.05km(2)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3)吹雪“”: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现象。(4)雪暴“”: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km。,雾,能见度500米,(5)烟幕“”:大量的烟存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城市、工矿区上空的烟幕呈黑色、灰色或褐色,浓时可以闻到烟味。(6)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7)沙尘暴“”: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根据能见度沙尘暴分为三个等级:沙尘暴能见度0.5km小于1.0km强沙尘暴能见度0.05km小于0.5k特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0.05km,(8)扬沙“”: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9)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霾顶显得很平整,上部呈红色。它是由于比较稀少的悬浮尘粒散射而成的。,在高山上观测到的霾层,它是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极细微尘粒,均匀浮游在空中,由于逆温作用,使尘粒堆积成暗黑色霾层。,视程障碍现象的特征和区别表:,四、雷电现象(1)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2)闪电“”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3)极光“”: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孤或光幕。亮度一般像满月夜间的云。光孤常呈向上射出活动的光带,光带往往为白色稍带绿色或翠绿色,下边带淡红色;有时只有光带而无光孤;有时也呈振动很快的光带或光幕。,闪电,五、其它现象(1)大风“”: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自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级)的风。(2)飑“”: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3)龙卷“”: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4)尘卷风“”:因地面局部强烈增热,而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小旋风,尘沙及其他细小物体随风卷起,形成尘柱。很小的尘卷风,直径在2m以内,高度在 10m以下的不记录。(5)冰针“”: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他晕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6)积雪“”:雪(包括巅、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7)结冰“”: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龙卷风,龙卷风,尘卷风,在南极地区高层大气中出现的极光。,北极光,第二节 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一、观测注意事项(1)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内的全部天气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2)为正确判断某一现象,有的时候还要参照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其他天气现象综合进行判断。(3)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均以有效水平能见度为准,并在能见度观测地点观测判断天气现象。,二、记录规定(1)天气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的天气现象: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凇、雾凇、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风。例如:10,1605 20(2)飑只记开始时间。凡规定记起止时间的现象,当其出现时间不足分钟即已终止时,则只记开始时间,不记终止时间。例如:1302 1515,(3)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冰针、轻雾、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闪电。(4)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如正好终止在20时,则应记在当日天气现象栏。,(5)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栏划分“夜间(2008时)”和“白天(0820时)两栏。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记入“夜间”栏,只记符号,一律不记起止时间;白天出现的天气现象则按上述规定在“白天”栏内记录。如现象正好出现在08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白天”栏;如正好终止在时,则记在“夜间”栏;如现象由夜间持续至08时以后,则按规定分别记入两栏。,(6)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第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次起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再重记该现象符号。(7)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歇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例如:某日大风实际出现时间是:13021304 1306 1307 1322 1325 13411342 13441345,则应记为:1302 1325 1341 1345,(8)最小能见度的记录规定最小能见度:视程障碍或降水现象在一次出现过程中的最小有效能见度,以米为单位,取整数。三个等级的雾或沙尘暴连续变化时应连记。当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吹雪、烟幕、霾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 1.0km时,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记录加方括号。每一现象出现时,每天只记录一个最小能见度。例如:10 15 11 25 50 13 05 13 50 6 13 7 20200 800 11 14 13 22 16 10 17 31 700,(9)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起止方向。起止时间的记法: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开始时间,最后一次闻雷时间为终止时间。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如两次间隔时间超过15分钟。须另记起止时间。如仅闻雷一声,只记开始时间。方向的记法:按八方位记载。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开始方向,最后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终止方向。若雷暴始终在一个方位,只记开始方向;若雷暴经过天顶,要记天顶符号“”;若起止方向之间达到 180或以上时,须按雷暴的行径,在起止方向间加记一个中间方向;当起止方向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判别系统时,则不记方向。,例如:1647WS1720W 1736W1758 1318Z 1350 E 1440 1511 W-Z-SE 12 12 13 05 WS,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1)记雾时,不记最小能见度。(2)当云笼罩测站,能见度小于1.0km,应作为雾记录。(3)如雾的浓度变化快,能见度时而小于1.0km,时而等于、大于 1.0km时,仍可记为雾,但以点线连接。例如:“”710930(4)当孤立的云块迅速掠过测站,使能见度变化很快,可不作雾记录。(5)当积雨云笼罩测站时,可能同时出现雷暴、阵雨(阵雪)、毛毛雨、雾、冰雹等多种现象,应照实记录。,第三节 天气现象电码为了迅速、准确的传递和交换天气现象的资料,各站采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92个现在天气现象电码,进行天气现象报告。现在天气现象:指“观测时”或“观测前一小时”或“过去一小时”的天气现象。根据天气现象的性质、强度(及其变化)、出现时间和地点等,选用最合适的电码编报。观测时:指定时观测的十五分钟。以08时为例,即0745一0800(包括08:00,不包括07:45;以下类同);,观测前一小时:指定时观测前的四十五分钟。以08时为例,即07:00一07:45;(不含7:00)过去一小时:包括“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在内的六十分钟。以08时为例,即0700一0800。(不含7:00)电码0049:观测时,测站没有降水。电码5099:观测时测站有降水。,57,57,57,59,59,1.如果现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报时,一般应选择其中最大的码编报。但电码17、18、19应比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例l:观测前一小时内测站有阵雨,观测时闻雷,已无降水,ww应编报电码17,而不编报电码25。例2:观测前一小时内有龙卷在测站附近移过,站上兼有雷阵雨、大风,观测时已没有雷阵雨,ww应编报电码19,而不编报电码29。例3:观测前一小时内测站有雾,观测时测站近处有雾,有效能见度已大于1000米,ww应编报电码28,而不编报电码40。,2.观测时15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算是“观测时的现象”。当观测时l 5分钟内先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时,尽量合并选码,不能合并选码的,则按选大码的原则编报。合并选码:是考虑到有些伴见天气现象常间断出现,为便于编报而作的特殊规定。但必须注意,毛毛雨夹雨(雪)、雨夹雪(包括阵性)、雨(毛毛雨、雾)并有雨(雾)凇结成等,必须是两种现象同时出现,才能选报有关电码。,3.有些天气现象编报时需区分强度。强度分为小(轻)、中常、大(浓、强)三级。根据观测时降水情况或有效能见度参照下表进行判定:(1)毛毛雨并有雨凇结成(56、57)、雨并有雨淞结成(66、67)的强度,分别按毛毛雨或雨的强度判定。(2)毛毛雨夹雨(58、59)、毛毛雨夹雪或雨夹雪(68、69、83、84)的强度,按其中主要现象的强度判定。(3)当毛毛雨、雪与雾同时存在时,可由观测员灵活处理,一般不必区分毛毛雨、雪单独对能见度的影响,可用实际有效能见度确定毛毛雨、雪的强度;如明显为雾中零星小雪或轻毛毛雨时,可编报为70、71或50、51。,59,4.只有当测站有效能见度1000米时看到的雾才能编报ww电码40或4l。5.当雾与烟,霾等现象同时存在时,不必区分各自对能见度的影响。只要测站有效能见度1000米,ww即可选择4249中的适当电码编报。6.霰下降时一般都是带阵性的,应作为阵性降水编报。如果确实观测到非阵性的霰,则按米雪编报,ww编报电码77或22。,第四节 纪要栏的记载(1)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等。(2)气象站附近的江、河、湖、海的泛滥、封冻、解冻情况。(3)气象站附近的铁路、公路及主要道路因雨凇、沙阻、雪阻或泥泞、翻浆、水淹等影响中断交通时,应进行调查记载。(4)气象站视区内高山积雪的简要描述:山名、雪线高度、起止日期(本月内)等。,(5)降雹时应测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取整数。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10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以克(g)为单位,取整数,均记入纪要栏。(6)测量方法是:选拣几个最大和较大的冰雹,用秤直接称出重量,除以冰雹数目即得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或者将所拣冰雹放入量杯中,待冰雹融化后,算出水的重量,除以冰雹数目就是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7)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增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以上内容应详细记载,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1.连续性,间歇性和阵性降水,应按哪些特点进行判别?连续性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降水强度变化不大;间歇性降水的降水强度较弱,并常有一定长时间的断续现象。阵性降水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大.2.当雨很小时如何与毛毛雨区分毛毛雨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雨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3.雨夹雪包括哪些情况?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复习 思考题,4.霰与米雪有何异同处霰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米雪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着硬地不反跳。5.怎样区别冰雹与冰粒?冰雹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厘米。常伴随雷暴出现。冰粒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mm。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6.雾淞、雨淞常在什么天气条件下出现?外形特征是什么?常附着于什么物体?雾淞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雨淞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7.如何区别吹雪和雪暴?吹雪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现象。雪暴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km。,8.浮尘与霾;霾与轻雾;浮尘、扬沙和沙尘暴间的区别。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扬沙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沙尘暴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根据能见度沙尘暴分为三个等级:沙尘暴能见度0.5km小于1.0km强沙尘暴能见度0.05km小于0.5km特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0.05km,9.试区别大风、飑、尘卷风、龙卷四种现象之不同点。大风 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自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级)的风。飑 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龙卷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尘卷风 因地面局部强烈增热,而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小旋风,尘沙及其他细小物体随风卷起,形成尘柱。很小的尘卷风,直径在2m以内,高度在 10m以下的不记录。,10.能见度1.0千米以内,10.0千米以内各可能产生哪些天气现象?1.0千米以内雾、雪暴、沙尘暴10.0千米以内轻雾、吹雪、烟幕、霾、扬沙、浮尘11.试比较虹霓、晕、华的不同点。虹霓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在水滴上所发生的折射、分光、内反射、再折射等造成的大气光象。晕当天空中有由冰晶组成的薄的卷云或卷层云时,在日、月周围会出现一些以日月为中心的彩色光环和圆孤。华天空有薄云时,透过云 层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看到的彩色光环。12.伴随积雨云可能出现哪些天气现象?阵雨、阵雪、阵性雨夹雪、霰、雷暴、闪电、龙卷、冰雹、飑、大风、沙尘暴。,13.记录下列天气现象:(1)某夜2256出现灰白稀薄雾幕,能见度5.0 千米,2319 起薄幕增浓,能见度 1.0千米,2336时能见度 0.8千米,123能见度 0.4千米,320变薄能见度1.0千米,直至809雾幕消失。1422自浓积云降雨数滴,1455又降,1507止。1622又降,1740止。,2336320 400;1422,14551507,16221740。(2)11月27日2105起有露,510露水冰结成冰珠,至917消失。1420高层云降间歇性雨,1748止,1851又下,1923降水在天空为雪片,但降至地面即溶化成水滴;1940蒸发器内水结冰;20时转为雪,2218地面积雪过半,2343雪止。28日:14201748,18511923;192320,。29日:;202343,。,(3)某日下午积雨云移来,1614 狂风突起,风力达8级,风向,气压、气温等有急剧变化,且地面沙土尘吹起能见度3.0千米,1616 降至0.8千米,1618 风力减至8级以下,1620 降雨数滴,1622 能见度1.0 千米。1625 西北方有雷声,1634(N)、1638(N)、1648(NE)、1656(E)、1712(SE)、1727(SE)有雷声,但始终不见闪电。16141618,1614,1614 1616,16161622800 1620,16251656,17121727。WE SE,(4)8月6日1328 西北闻雷,1332 开始有阵雨,雷声频繁(间隔15分内),1352至天顶,夹降冰雹,1355 至1359 间纯为冰雹,以后又是阵雨冰雹夹降,1406 冰雹止,1407 雷声移至东方,1420 仍于东方消失,阵雨维持到1522,1928 又降阵雨,1944 西南方闻雷,1955 西方闻雷,2008 移至西北方,于2021 在北方消失,阵雨于2311 转为间歇性降水,340 终止。6日:13281420 194420 13321355 13591522 192820,WZE sww 13521406 7日:202021,202311,2311340。WN,(5)某日242 观测到有毛毛雨,315 地面上逐渐积起光滑坚硬的冰层,电线、树枝上也有冰层积聚,628 毛毛雨止,7 29 雾向测站移来,风力加大,能见度为0.4千米,833 观测到在树枝电线的迎风面上又有明显的粒状松脆起伏不平的冰层在原有的冰层上积聚,1001 雾变薄,能见度增至1.0千米,这些冰层一直持续到1408 才消失。242628,3151408,7291001 400,8331408,14.纪要栏记载哪些项目?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等。15.某次量取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拣取冰雹12个,用314(厘米)2 的专用量杯,量得水量为0.9毫米,求算平均重量为多少克?3140.912=23.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