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7.北苑社区独居老人关怀问题初探毕业论文.doc
南京邮电大学毕 业 论 文题 目: 北苑社区独居老人关怀问题初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日期:2008 年 3 月 16 日至 2008 年 6 月22 日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全球范围的普遍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独居老人的关怀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照顾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式。社区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在这样条件下,社区服务在独居老人关怀问题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很多学者在对独居老人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养老保险的研究,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保障方面。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独居老人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对健康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的增多,鉴于此,本文选择了对独居老人的关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首先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并分析独居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从独居老人的需求和北苑社区为老服务的具体工作入手,找出了在关怀独居老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再次,介绍了国外社区在独居老人服务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建议和对策,即构建一个以社区照顾为主,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协作的独居老人服务体系。为其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和这个时代和谐共处。关键词:北苑社区;独居老人;社区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藉;ABSTRACTSince the 1970s, aging popul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becoming a widespread trend in the world. Along with the worsening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has become the main concern of China's social life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However, due to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family care is unable to meet our current form.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becomes the supporter and carrier of various services. Under such conditions, community service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aring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At present, many scholars mainly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pension insurance in the issue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that is, the protection of material life of the elderly people. However,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addition to material needs,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have an increased demand in health an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aspect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ose a primary research in caring of elderly living alon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ndenc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eople, and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there living alone people exists. Then, the writer works out those problems exist in caring of elderly living alone. Through the needs of elderly living Alone and the specific work which Beiyuan community has done for those people. Last but not least, the writ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mmunity in the service of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and proposes suggestion according to our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 namely to build a servic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that is community care as the main body and government, social and family working alone, to provide them support in economic support, life care and spiritual solace, so that they can adjust themselves to this era. Key words:Beiyuan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community service;life care;spiritual solace;目 录第一章 人口老龄化及独居老人问题的出现 11.1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 11.2独居老人问题的出现 1第二章 独居老人需求和社区服务体系的形成 32.1独居老人需求分析 32.2北苑社区服务独居老人的工作 32.3北苑社区服务独居老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第三章 英国、日本两个国家服务独居老人工作中的经验 7 3.1英国社区照顾 7 3.2日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7第四章 对策和建议 9 4.1构建政府、社区、家庭相互协调配合的独居老人服务体系9 4.2 关注独居老人精神慰藉11 4.3 建立一支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12结束语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南京邮电大学2008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一章 人口老龄化及独居老人问题的出现1.1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老龄化的标准很多,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即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按2005年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在这个老龄化社会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快。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三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在人口老龄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老年人的关怀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独居老人的关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1.2独居老人问题的出现独居老人的大量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具体分析有如下原因:第一,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使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在传统社会,生育实质上是一种投资,它以反哺的形式维持着家庭的养老功能,“养儿防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急剧下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但是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对子女的经济供养能力提出了挑战。1子女数量的减少使得家庭照料老人的人力资源减少,而老人的寿命的延长,需要照料的时间和程度却增加。历史上男娶女嫁习俗造成的仅是纯女户的空巢家庭,现代婚嫁观的改变,使男方到女家落户也成为可能,部分有子家庭也可能形成空巢。 第二,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给子女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很大困难。子女忙于外出求学、就业,不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使得老人难以指望得到他们周密的生活照顾。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正在逐渐被打破,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发展,经常随工作跨地域迁徙,而老人对原来生活的社区有深厚的感情,不愿离开久居的环境,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另外,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房条件的改善,许多子女结婚后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观念的转变。许多老年人不愿给子女当“保姆” 带小孩、做家务等, 喜欢单独居住。老人自己希望过独立的生活,在晚年得到更多的自主和自由。这样的老人他们大多是经济上能够自立、精神生活较为丰富,身体状况较好的低龄老人。有些老人虽然希望与子代孙辈住一起,但与他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2调查中也发现有这样的子女,他们虽具备所需的物质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却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居。第二章 独居老人需求和社区服务体系的形成2.1独居老人需求分析2.1.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2.1.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具体分析独居老人的需求对独居老人的需求认识原来只是集中在经济赡养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概括出了“五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西方在老年人需求方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医疗需求。西方学者概括为三个“M”,第一个“M”是Money,就是物质需求,或者叫经济保障。第二个“M”是Medicare,即医疗保障,也叫做医疗保险。第三个“M”是Mental即精神需求,包括精神关怀、心理满足等。无论是西方的三“M”还是我国的“五个老有”有其共同之处,就是独居老人都有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的需求。由此可见充分了解独居老人的需求,对于服务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们做出了重要贡献。满足独居老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让老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2.2北苑社区服务独居老人的工作2.2.1南京市玄武区红杉街道北苑社区独居老人概况南京市玄武区红杉街道北苑社区是一个90年代建成的老社区,占地1.14平方公里。住居民多是企业职工及失地农民,失业困难家庭多。社区分一村、二村、三村、北苑之星四部分。一村有老人236人;二村老人67人;三村老人50人;北苑之星有2位老人(新区),合计355位老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36人;90以上老人有2人;独居老人19人。老人受教育程度:大学28人;初、高中155人;小学74人;文盲98人。2.2.2北苑社区关怀独居老人的具体工作目前,北苑社区主要对独居老人提供医疗健康、生活照顾、慈善救助和老人权益维护等服务内容。另外,社区建立了“手拉手”互助社,开展结对活动,建立了专门的结对帮扶人员名册,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和失地老人提供长期服务。社区成立的老年人协会有专门为老服务的志愿者名单。(一)社区党员与独居老人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优待证。对低保及低保边缘的独居老人重点优抚。开展“一帮一”长期结对服务,建立社区老人志愿服务队,开展为高龄独居老人求助服务,指定专人为高龄独居老人服务,社区居委会定期走访看望。北苑一村居住着一为84岁的独居老人冯林兴,社区为冯老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还为老人向政府申请到居家养老护理员,照料老人生活。独居老人由于长期单独居住,脱离社会人群,往往很容易导致产生孤独感。通过结对子活动使独居老人走出了孤独、寂寞的空间。帮扶对子通过与独居老人沟通思想、聊天座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步解除了独具老人思想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克服了独居的失落感,使独居老人们感觉有组织可依,有朋友可靠,有话有地方诉说,有想不开的事有人开导。独居老人有急事、难事时只需给帮扶对子打个电话,帮扶对子即可上门服务,帮助独居老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遇到帮扶对子解决不了的事情,帮扶对子及时向居委会反映,居委会通过其他渠道帮助解决。(二)开展老年健康服务。建立了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联系街道卫生院医生,每周不少于一天到社区免费为老人进行一次医疗咨询、测量血压等服务,指导用药。独居老人最害怕生病,因为一生病,除了肉体上的痛苦外,怕没钱医治或者得不到及时医治,再有就是生病没人照顾,因此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及其迫切。建立独具老人健康档案,不仅保障老人能就近看病,看好病;另外,生病期间还要保障有护理人员。(三)提供老人权益维护。社区与律师事务所保持联系,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独居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例如组织社区老人到江宁景区踏青游玩、节日观看广场文艺演出等。鼓励独居老人走出住所,参加各中文化娱乐活动,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2.3社区服务独居老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和发展的空间。当前, 加快社区建设的步伐, 让社区更好更多地担负起社会职能, 构建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发展社区服务, 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础, 发展健全完善的社区服务, 就能较好地解决度独居老人问题。但社会服务毕竟是一项新生的事物, 很多地方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机制。尤其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后, 产生出来新问题、新矛盾还未解决好,使社区服务独居老人中的不足愈加凸现出来。第一,社区服务对象不够广泛, 服务内容单调,服务方式落后, 远不能满足社区独居老人的需求。社区服务的兴起适应了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普遍需求,但是由于社区为老服务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受到经费、场所和组织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仍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家庭规模、结构及功能的弱化,独居老人的关怀问题的出现,对社区为老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社区服务能力不足主要是由资金、设施不足和工作机构不健全造成的。社区独居老人服务工作尚未形成系统,不能覆盖整个独居老人群体。对60岁以上低保及低保边缘的独居老人进行重点优抚,采用手段是“一帮一”长期结对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由于资金、社区工作人员的不足,目前社区独居老人服务工作仅仅针对低保及低保边缘的独居老人,不能覆盖到整个独居老人群体。服务内容往往只是在物质支持,缺乏对独居老人的精神关怀。一般逢年过节会去看望老人,为他们送去慰问品,这种形式的关怀是不稳定的、间断的,而且往往只是实物形式的馈赠,忽视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关怀。虽然有些居委会通过努力逐步完善,但因为我们的服务机制和方式未能适应独居老人的实际需求, 而未能得到认同。另一方面, 长期以来城市居委会与城市居民的利益还没有直接挂钩, 由此导致了社区居委工作能力的有限性, 同时我们的宣传工作又没及时跟上, 致使很多社区独居老人还不知道社区能提供何种内容的服务以及怎样接受服务, 即服务与被服务之间尚未找到有效的沟通渠道。第二,专职社区工作者素质较低, 志愿者队伍尚未形成。至2003 年上半年止, 以南京市为例, 全部居委会都按有关规定重新调整、划分组成新的社区居委会, 其专职人员也通过直选和居民代表大会选举而产生。但就目前状况而言, 绝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及其兼职人员都是从原居委会中脱胎而成,在一定时期很难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个功能。一方面,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社会工作的专业背景,对所从事的工作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在照顾独居老人的工作中不能有针对性的提供专业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有限,工作的覆盖面不足,不能照顾到整个独居老人群体。近年来,北苑社区利用靠近高校的优势,成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几所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但是,这种初步形成的志愿者队伍,存在缺乏专业服务能力和不稳定性的问题。与社区在职工作人员相比,他们初步掌握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此外,志愿者对社区独居老人的服务,一般在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阶段,实践结束后一般不会和社区有联系了。有也存在凑人数、应付检查的情况, 谈不上实际工作中的运作。第三,社区服务的阵地和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公共设施不足,公共设施并没有随时代发展有所更新和发展,只是简单的由中国体彩捐赠的体育设施,根本不能满足老年人健身的需要。社区资金、场地、设备的供应渠道一直以来都十分狭窄单一, 绝大部分来自政府。目前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 还是欠发达地区, 区级财政在社区建设投入资金上, 都显得不足。没有建立起政府投入和社区资助相结合, 并逐渐转化为以社会资助为主体的机制。在资源整合问题上,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整合手段和方法, 没有让社区成员单位真正树立起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意识。第三章 英国、日本两个国家服务独居老人工作中的经验3.1英国社区照顾英国的社区照顾是当代西方国家社区服务的一个范例。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明确指出,要对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供养,以便使他们尽可能过上独立的生活。其目标是在他们自己的家或者“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3社区照顾实际上包含社区内的照顾和社区照顾两个概念。社区内的照顾就是运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内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照顾。如利用社区中的服务设施,对独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开放式的照顾。社区照顾就是由家人、朋友、邻居及社区志愿者提供的照顾。(1)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四种形式。第二,物质支持(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身之道等)。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2)社区照顾的服务体系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体系主要由经理人、主要工作人员和照顾人员组成。经理人为某一个社区照顾的总负责人,主要掌管资金的分配、人员的聘用及工作监督。主要工作人员负责照顾社区内一定数量的老年人,为他们发放养老金,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及解决一些重要问题,照顾人员是受雇直接从事老年人生活服务的人,多为老年人的亲人和邻居,政府给予他们一定的服务补贴。(3)社区照顾的特点第一,政策引导。英国政府既制定社区照顾这一社会福利政策,又订立具体的措施,以便社区切实承担这一职能。第二,政府出资。英国的社区照顾在财政出资上完全体现了政府为主的特点,很多设施都是由政府出资的,社区、家庭、个人的支出不多。第三,依靠社区。英国的社区照顾主要是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以社区为依托,各种服务设施都是建立在社区中,并且社区照顾的方式尽量与老年人的生活相融合。第四,体系完整。各种社区照顾的机构既有政府出资的非赢利性机构,也有私营的、商业的服务机构。提高服务的人员既有政府雇员,又有民间的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务人员,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以满足不同情况的老年人的需求。3.2日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以上人口达到并超过总人口比例的7%。按此标准,20 世纪70 年代初,日本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老龄化状况越来越严重,很快进入高龄化阶段。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针对老年人口比例如此之高的社会现状,日本政府及民间组织结合日本社会传统文化和习惯,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老龄问题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出版了不少老龄化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与中国一样,日本老人大部分愿意住家里,因此,社区老人服务中心一直是提高养老照顾的主要渠道。首先,政府的重视和法律制度的健全。日本老年福利体系的完善,可以说是在健全的法律对老年人利益保护下才得以实现。一系列老年福利相关法律,是在明确“少子老龄化”国情和老年福利相关理论的同时,为了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安定、谋求老人的福利而产生的。正是因为有这些法律的保护,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从制度层面得到基本保障。其次,全社会共同参与,人性化的社会服务。在老年福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老人的意见、选择和习惯,使政策更具人性化。面对老龄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高龄老人增多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各个方面对老人问题的高度重视,考虑问题周到细致,护理体贴入微,相关配套服务完善。除政府重视,提供政策、法律和资金的保障;企业参与,开发老人用品设施;更有“第三部门”民间组织,组织起大量志愿者、“义工”,为老人提供具体日常和琐碎的服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再次,老年福利设施健全。老人有选择的余地,各种老年福利用的设计、生产和租借的种类多,可供选择。这一方面得益于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一方面更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开发“银发市场”的结果。日本的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派遣家庭服务员,其任务三 护送老人看病、料理家务、购物、护养委托、电话咨询以及家庭护理等。当代日本社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顾服务,提供活动场所,开展咨询、劝导服务,定期开展保健和防疫检查,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赠送礼品等。最后,重视老年福利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很多大学都开设老年福利专业。老人护理教育也自成体系,培养了大量各个层次的专业护理人才,使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护理。4老人护理形式多样化,专业化。护理的种类包括家庭护理、家庭访问护理、社会专业护理。西方国家较早进入老年社会,发达国家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发达国家昨天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在服务独居老人的探索,对于我国的独居老人服务工作的开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第四章 对策和建议4.1构建政府、社区、家庭相互协调配合的独居老人服务体系李岚清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党政军群领导要把老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扎扎实实为老年人办几件实事、好事。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优抚对象抚恤金的按时发放, 提供方便的医疗保健服务要做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 健全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要重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鼓励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健全老年党员的组织生活引导广大老年人以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有效缓解老龄化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具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但决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解决好独居老人问题, 既要坚持政府在制定政策、投入资金、建立机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借助和发挥社会、社区、家庭的力量, 努力构筑一个既各自发挥作用, 又相互协调配合的为独居老人服务的网络。一是政府方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这些地方老年人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同时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全面实行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依法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和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 合理增加基本养老金使离退休人员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作好准备。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通过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 多渠道筹集资金, 对特殊困难的老人实行临时性救助, 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二是社区方面。老龄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在基层, 要把老龄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社区是社会与家庭的纽带, 应发挥其在为独居老人服务方面的独特作用。社区可以为居住在社区的独居老人提供及时、周到、多样化的服务,是一种成本低、高效率的服务方式。依托社区紧密互动的人际网络,能动用更多的社区资源提供对独居老人的照料,包括社区内各个机构和个人的援助。这些社区内部资源不仅包括经济资源,也包括社区成员的劳务。(1)集体兴办敬老院,满足老年人长期的生活和心理习惯。这是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生理和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素来具有“叶落归根” 的意识,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年人都不大愿意离开原有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度过晚年。八十年代以前,除了孤寡老人,有子女的老年人很少进福利机构养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不断更新。既能享受天伦之乐,又能解决生活照顾的社区福利机构被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所接受。这类敬老院一般规模较小,地点就设在本社区。但是这些福利机构的规模、提供的服务、收费情况、使用程度各不相同。原则上,独居老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家人的不同需求,选择进入某个社会福利机构。(2)设立社区老年购物中心和家政服务中心。使老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能够方便地买到合适的食品、衣物及各种日用品,保证老年人的晚年基本的生活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不愿为买菜做饭、料理家务、打扫卫生花费很多时间,希望能有适合老年特点的食堂、餐馆;能在家政服务中心请到家政服务人员帮自己料理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日常生活。(3)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为方便老年人就诊和康复保健的需要,应本着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的原则,在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保健中心或兴建老人医院、老年康复保健站等,以减轻独居老人在病中挤车、排队、耽误治疗和日常健康保健无人指导的压力,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从调查结果可知,这也是独居老人非常关注的一项服务。三是社会方面。做好老龄工作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应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新风, 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 通过各种方式参加到为老服务的行列中。应树立“今天我为人人, 明天人人为我”的观念,倡导人人为老龄事业做贡献,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广泛开展老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爱护和帮助老年人, 推动尊老爱幼、老少共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成立老年人互助组织, 积极为独居老人服务。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前文中提到的日本、英国的社区在为老服务中的经验,利用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来解决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四是家庭方面。老年人家庭照顾主要是指来自家庭成员对老人的照顾,家庭成员包括了老伴、子女、子女的配偶、孙子女和老年人的兄弟姐妹等亲属,而照顾内容包括了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疏导和患病情况下的护理等。此外,老年人家庭照顾还指这种照顾多发生在老年人的家庭里面,但有时候也发生在家庭外的一些其他场所,如在医院中的家属陪伴。老年人家庭照顾在内容上包括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这已经是理论和实践中的共识(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1991 ) 。作者在本文中所分析的对患病或年迈老人的家庭照顾,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照料,常包含专业医护知识的运用和一些特殊的照顾内容。大量研究证明,家庭照顾依旧是目前中国城乡老年人照顾的主体,特别是当老年人因病或年迈而需要照顾的时候。这一现象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不断沉积并产生影响的结果。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一直以极大力度支持着这种内含血缘联系、地缘联系、经济联系和其他联系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近些年城市化出现了跃进式的发展,中青年子女们的职业竞争不断加剧,跨地域的职业流动也在加速,子女与老年父母的传统联系模式不断受到挑战。在城市中核心庭的比例和绝对数量大增,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离开子女而独自生活。老年父母们本身也逐步受到生活自主性精神的影响,比过去更多地主动选择与子女彼此分开的居住方式。其结果出现了如何照顾那些独居且年迈父母的问题。子女数量方面的变化也加剧了对子女与老年父母之间联系模式的挑战。城镇中出现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加和老年人口比例增大的情况,使照顾老年人的子女数量与被照顾老年人数量之间失去了传统形式上的平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感觉到,一旦老年人患病,承担照顾责任的子女数量就不够了。但是,家庭最具亲情和温暖, 在解决独居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不论何时都应该强化家庭人员的责任。老年人的子女应该尽自己赌养和孝顺老人的义务, 不但要在经济上赌养老人, 更要在生活上照顾老人, 在精神上慰藉老人, 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家庭温暖和天伦之乐, 避免产生被冷落和遗弃的感觉。4.2 关注独居老人精神慰藉作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精神健康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范畴,还涵盖了人精神生活的状态。和谐社会中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足,豁达的心态、乐观的精神所代表的精神健康状态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不仅对个体造成肉体和精神的损害,而且严重危及整个家庭成员的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尤其对于那些独自生活的老人来说,在疾病、贫困、孤独等问题的困扰下,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等消极现象。作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代表,国内关于城市独居老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富有见地的成果,但是最多的关于独居老人养老体制方面的,却很少涉及精神健康领域。如何使老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是保证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对老人的精神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上文中谈到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从物质上保障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同时对于独居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精神上的关怀更为重要。日常生活失去自主性回影响老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自我生存价值。家庭生活中离婚或者丧偶后感情上的打击,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生活,孤独、缺乏照料会使老人产生忧虑情绪,损害精神健康。石来彬等人认为主要有四大因素影响独居老人的精神健康:(1)城市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子女与老人分居两地,老年人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家庭气氛冷淡,容易产生孤独感;(2)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加快使年轻人无暇照看年老的父母,代际之间的交流匮乏;(3)老年人退出就业领域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由于自身的精神、心理等原因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