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doc

    • 资源ID:3019137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doc

    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花是大自然中至精至美的化身。千娇百媚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玉兰、雍荣华贵的牡丹花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康乃馨象征母爱;向日葵象征光明;红月季象征真挚纯洁的爱;天堂鸟象征自由和幸福;马蹄莲象征永结同心;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人们爱生命,于是爱花,爱花至深,想着把它留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便有了插花。人们通过插花,来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六朝时期,北周诗人庾信作杏花诗云:“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可见当时民间已有采折花枝入盘待客会友的习俗。以插花的特征为纲,中国插花艺术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先秦时期)、初级发展阶段(汉魏南北朝时期)、兴盛发展阶段(隋、唐、五代时期)、繁荣昌盛阶段(宋、元时期)、鼎盛阶段(明至清末)、衰微阶段(清代以后的近百年)。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制)出现。若按照这样计算,中国的插花艺术就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这从屈原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 ,这是描述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的情景。此时期折枝花得到广泛应用,每逢节庆之日,或者是踏青戏游之时,再比如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的时侯,先民们将折枝花或是插在头上,或是佩带胸前,或是系于腰间、或是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是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有用花祭祀,或者用来美化环境,抑或借花传情,寄托心曲。此时期先民们已经有了原始插花制作的意念,并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秉花、佩花、花束等。虽然这些表现形式无艺术造型,无章法和技巧,但是极具实用性和浪漫情趣,以花传情,借花抒怀,将自然美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而且也充满了浪漫神奇的文化内涵,这为以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若按狭义概念(仅指容器中插制)计算也已经有近2000年历史。据考古发现,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一座东汉古墓的壁画上,画有一件陶质卷沿盆,内插等长、等距、同形的6 枝红花枝,酷似人为插作而成。说明早在1900 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经有了原始插花的意念和雏形。公元5世纪的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年七岁时,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是已知历史遗存中关于容器插花水养的最早文字记载。到了东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插花便成为佛事活动中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文化艺术思想突破了汉代的束缚,表现出超脱食宿,陶冶于自然美的境地。出现了手持秉花,佩带襟花,发髻插花等多种日常装饰形式,插花也开始追求造型上的艺术美。魏蜀吴(三国)至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因受战事频繁,政局动荡之影响,文人雅士们为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或虔诚于宗教,或隐居于山野,其文艺思想表现出超脱世俗,追求怡然自得的境界,以山水花草为友,吟诗作画,痴迷于花事活动,插花成为他们的最大趣事,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插花诗和画。中国传统插花,因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和品味,为形成独具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作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的插花艺术有了初步的发展,插花形式除秉花、佩花、花束外,出现了用盘盛果或花的形式,还有用器皿盛水养花的记载,花枝插置也略有安排,所用花材也很广泛。花文化兼具了教化、伦理的功能。隋唐时代(581-907年),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插花艺术也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插花也从佛前供花发展到宫廷和民间,并在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五代时,插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花材更为广泛,花器更加考究,技术和风格都有所突破。隋唐时期,爱花之风盛极一时,人们竞相买花,赏花成为时尚。举国上下普遍出现了以花为友、寄情花木,陶冶情操的盛况。无论民间、寺庙或宫廷,皆盛行插花,尤为寺庙供养插花为盛,每次插千余枝,十分壮观。白居易在其买花中描述:帝城春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浅浅五束素。家家习为常,人人迷不悟。这一时期插花形式不仅有瓶插、盘插,还有吊挂插花以及专门供插花朵硕大的牡丹、芍药等花卉的缸插。并且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插花的著作,如花九锡。宋代是中国又一次从封建割据到统一的时期,赏花插花的习俗虽仍沿袭唐代,但不像唐代那样富丽堂皇。宋人多喜爱梅花,讲求高雅韵致,以清雅素淡为美,从而使插花艺术进入精雅期,走上更高的台阶。 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理念花即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此一时期,花材多以松、柏、竹、兰、梅、桂等素雅为主,结构较为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元代则出现“心象花”和“自由花”形式。心象花即不以花材的品格理念为内容,而从个人的感性出发,追求借花传情,表达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这一时期除宫廷、寺院、民间盛行插花用以陈设外,就连公共场所的饭店、花馆、酒楼,甚至在游船上,都有插花布置,并以此招引食客和游人。每年春末,各大城市如抗州、开封、扬州、洛阳等,还举办不同规模的万花会。用花10 万余枝。由此可见,我国当时插花艺术的普及、规模及其发展盛况,绝不亚于当今世界盛行插花艺术国家的现状。对于插花技艺的研究,当时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崇尚理学,注重内涵,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用以表达人生抱负、理想为主题。不同的花材和花型,用于不同的场合,如构图直立对称、花枝或紧密繁茂常用于宫廷、家庭厅堂中插花,而清疏素雅、简洁明快就常用于寺院及斋房中的插花。宋代时插花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擦花艺术也从花材选择,色彩,构图造型,内涵意境,理论与技艺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准。元代时由于受到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多以表达个人心中的冥想,所以出现了“心象花”和“自由花”,表现出自由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飘逸的风格。自明至清代中期时插花日趋成熟和完善的鼎盛阶段。在这个时期,插花技艺、花型创新及风格、艺术理论等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成就。花型多变而新颖,有理念花、院体花、新理念花、心象花、写景花等等。插花著作十分丰富,有一般著作,及专门论述插花的专著,如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等,标志着这个时期插花技艺的成熟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这个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瓶花成为时代的主流,极为兴盛。注重瓶花于环境的配合,并有厅堂花与书斋花之分,花型与花器各有所别,风格也截然不同。2)构图严谨,注重比例,讲究美学法则,花枝布局也讲究章法。3)提倡“茗赏”,格调高雅。艺术品味升华,更专注于插花本身的风韵纯真。 4)插花著作多,论述全面,为历代之冠。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文震亨的长物志.清斋位置,何仙郎的花案,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中国插花事业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举办的各类花卉博览会、插花花艺大赛、插花艺术交流展等花事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中国的悠悠历史岁月中,插花艺术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广大民众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