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doc

    • 资源ID:3017418       资源大小:7.82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doc

    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第一节 枕头的起源、传承和演变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的卧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目前的实物资料看,枕头的起源大约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那时的古人类只是无意识地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枕头成为人们就寝和卧而休息时的必需用具。在我国的古代,先秦文献中已有枕头的记载,考古资料证明战国时期出现了枕头的实物,并有了早期的造型和简单的装饰。汉代及以后时期,枕头的造型在继承战国遗风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并逐渐民间化和大众化。一、枕头的起源枕头的最大功能就是供人们就寝或卧而休息时的一种用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性。在原始时期,古人类可以就近随便拣一块石头、一根木头、一束柴草、一张兽皮,或者用自己的手臂弯曲而垫于首下,作为睡觉时的头枕物,这大概就是最初的枕头雏形。论语·述而第七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1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82页。说的就是用手臂荐首的现象。古人类从无意识的使用枕头到有意识的使用枕头,这一过程也为追求最简单的舒适感觉。我国古代医书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和舒适而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医学水平的进步,才知枕头是为了保持身体颈椎和脊椎的正常弯曲,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损。图1-1-1 石枕,埃及古王国时期,萨卡拉出土,第三至第六王朝,公元前26862181年。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约距今3020万年前)就懂得以石为枕的道理。法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居住的一处山洞遗址,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头枕在一块燧石上。燧石枕虽然不是有意识的制作,只是随便拣来垫枕,但是已具有了枕头的功能,说明原始人类已经使用枕头而就寝。埃及古王国第三至第六王朝时期(公元前26862181年)出土有软质枕、木枕、石枕(图1-1-1 )。2 金寿福著: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100页。在我国原始文化遗址中,还未见有枕头的实物资料。在北方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墓葬中,常见一种石板墓,在墓圹的四周竖立石板,有的墓底也铺石板,把死者放在上面,这种石板也具有了头枕的功能。我国的商朝时期,成型的枕头已经出现。东晋王嘉的拾遗记说:咸熙二年,宫中夜異獸,白色光潔,繞宫而行。閹宦見之,以聞於帝。帝曰:“宮闈幽密,若有異獸,皆非祥也。”使宦者伺之。果見一白虎子遍房而走。候者以戈投之,即中其左目。比往取視,惟見血在地,不復見虎。捜檢宮內及諸池,並不見有物。次檢寶庫中,得一玉虎頭枕,眼皆有傷,血痕尚濕。帝該古博聞,云:“漢誅粱冀,得一玉虎頭枕,云單池國所獻。檢其頜下,有篆書字,云是帝辛之枕,嘗與妲己同枕之,是殷時遺寶也。”按:五帝本記云:帝辛,殷代之末。至咸熙多历年所,代代相傳。凡珍寶久則生精靈,必神物凴之也。1 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年,第1042册,第347页。拾遗记是神异故事小说,记载东晋以前各代传说神异故事。三国魏元帝咸熙年间(公元264265年),宫中夜晚出现怪异现象,一只白虎绕房而走。元帝命侍卫搜捕,埋伏者用戈刺中白虎眼睛,但不见白虎身影。后在宝库中发现一个玉虎头枕,眼睛还在流血,才知道是这个“玉虎头枕”作怪。这个玉虎头枕是汉代诛灭梁冀时得到的,枕上虎额下有篆书“帝辛”二字。帝辛是商纣王,从而断定是“帝辛之枕”,由此断定是纣王和妲己同枕的“殷时遗宝”。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卷7引用此事时,断定“则商纣之时,已有其制矣。” 2 (宋)高承撰:事物纪原,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11册。枕头起源的时间已很久远,“名枕”做为宝物被收藏流传。枕是一种生活必备的寝具,礼记·内则中说:“鸡鸣,咸盥漱,敛枕簟。” 3 (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七0,服饰部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217页。这里的枕头没有说明其形状,只是说早晨鸡叫后,人们都洗脸漱口,收拾枕头和竹席。历史上,很早就有一种比较有名的“角枕”。诗经·唐风·葛生有诗:“角枕粲兮,锦衣烂兮。”4 (宋)朱熹集注: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73页。周礼记载:“王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大丧则供角枕。” 5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七0七,服用部九,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149页。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新易闲居招杨郎中兄弟诗中写道: “纱巾角枕病眼翁,忙少闲多谁与同。”6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3册,第5040页。白居易还有苦热中寄舒员外诗: “藤床铺晚雪,角枕截寒玉。”1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3册,第4997页。先秦典籍中有关枕的记载屡见不鲜,诗经·陈风·泽陂曰:“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2 (宋)朱熹集注: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84页。这几句诗是说有位肥胖的美人,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在枕头上翻来覆去。国语上记载:楚灵王败于乾谷,“王亲独行,屏營彷徨于山林之中,三日乃见其涓人畴。王呼之曰:余不食三日矣。畴趋而进,王枕其股以寝于地,王寐,畴枕以墣而去之。” 3 上海师法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98页。楚灵王兵败落难,遇见楚之涓人(宫中主洒扫清洁的人,也是近侍)畴,枕在畴的大腿上睡着了。王熟睡后,畴在他的头下垫上土块当枕头。以上文献记载都说明了先秦时期,枕是人们离不开的一种生活必需品。西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枕:“枕,卧所荐首者。从木,冘声。”4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图1-1-2 木枕 从字形字义分析,最早的枕头应该是木制的。本人收藏一件合理利用木材制作的枕头,从其形状看它巧妙地利用了木材的原形,无须构建主体结构极其简易(图1-1-2)。但从考古资料看,最早的枕头是石块,但未经加工,完全是天然石块。湖北省江陵市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木枕3 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84页。,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枕头实物,从而印证了“枕”的本义。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九座汉代墓葬出土三件木枕6 临邑市博物馆:山东临邑金雀山九座汉代墓葬,北京:文物1989年1期,第21-26页。,形状与战国时期的相同。河北省定县43号东汉墓出土一件大理石石枕7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1973年11期,第8-16页。,定县北庄东汉墓出土的玉枕1 河北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北京:考古学报1964年2期,第127-194页。,都为比较早的枕头实物。以上都是硬质枕头。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一件素绢珍珠囊枕2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55-156页。,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一件绢枕3 湖南省博物馆等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图84。,属于软质枕头。可见,我国早期的枕头已经有了硬、软之分。二、枕头的传承和演变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实物看,我国的枕头从质地上可分为石、玉、木、竹、漆、皮、铜、丝织、陶、瓷、银等,又有硬质和软质之分,其中,石、木的硬质枕头为最早。从造型上分为角枕、六面体长方枕、椭圆枕、梯形枕、动物形枕、植物形枕、人物形枕等。长方枕是最常见的造型,唐朝时出现了六面体长方枕的变体六面体正方枕,并导致椭圆枕和圆枕的产生。同时,增加了呈倒立的等腰梯形枕。动物形枕有虎头枕、虎形枕、鸡鸣枕、双狮枕、盘龙枕、立象枕、奔兔枕、双翼兽枕等,植物枕主要是佛枕中的莲花枕,人物枕则为孩儿枕、女人体枕。在用途上都为卧具,为了就寝时的身体舒适,西汉时出现了药枕,具有保健的功能。枕头的类型和造型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可以反映一个地域或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文献记载中,相传商朝时就有玉石制作的虎头枕,这大概是最早的枕头一种造型。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在遗址中或器物上堆塑和刻划虎的形象,夏商时期的虎造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内蒙古敖汉旗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晚期虎面纹彩绘陶器,湖南省安化县出土的商代虎食人青铜卣,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代司母戊方鼎上的虎形钮,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的各式虎形玉雕饰,都可说明当时器物上的虎形象比较常见,人们把虎作为氏族图腾或保护神,有祛邪避魔的作用。从枕头的发展历史看,商朝纣王的玉石虎形枕头应该是存在的,而且以普遍流行装饰的虎作为其造型,来满足纣王心理上的安全感。诗经、周礼、长庆集中都记载了角枕,那么这种角枕的造型又无法用实物来印证。从“角”的字义上推断应该有三种类型。其一,文献中记载的角枕都是上层贵族的卧具,他们有条件用兽角制作,或者在枕上装饰兽角,因为制作角枕的兽角应是大型动物的角,普通百姓没有这种能力。其二,制作的六面体长方形枕头三线交汇成一角,即角形枕头。其三,用象牙制作的枕头,以象牙的形状命名。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从战国时期至汉朝开始,软质枕头和硬质枕头成为卧具的两个主要类型,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并行发展及演变。软质枕头包括丝织、兽皮、树皮等,硬质枕头包括木、竹、漆、石、玉、铜、陶、瓷、银等。其中,古代软质枕头不易保存,发现的数量不多,现在看到的多为近现代的布枕。硬质枕头中有一部分在墓葬尸骨的头下枕垫,应为专门给死者用的枕具;但多数的硬质枕头在墓葬中与其它器物一块随葬,或者在窖藏中发现,应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枕具。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就发现有丝织品实物,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马家浜文化遗址4 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北京:文物资料丛刊3。出土了用葛纤维织成的纬起花纹罗残片。战国时期的丝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为软质枕头的制作提供了质材,从而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丝织枕头实物,但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软质枕头皮枕头。从形状上看,早期的软质枕头多为长方形或长条形,也有动物形,北方游牧民族则以桦树皮和兽皮为枕,无形状而言。唐宋时期出现方形的绸绣枕顶,说明已有长方形枕头的变体长柱形枕头,这种形状一直传承到现代。新疆鄯善三个桥战国墓葬出土一件皮枕1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鄯善三个桥墓葬发掘简报,北京:文物2002年6期,第46-56页。,呈长条状,两长侧平直,两端为弧形,内填毛皮碎块,枕面红色,画斜线纹,用黑色画方格纹,有红色皮革加边。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一件丝织枕头,用信期绣香色绢、香色红茱萸纹锦和起毛锦三种纺织品制作,形状呈长方形,枕面与枕底有四个用线缕组成的“十”字形穿心结,两侧的枕顶也有“十”字形穿心结,起束缚枕芯的作用,枕内装佩兰叶(图1-1-3)2 湖南省博物馆等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图版84。 图1-1-3 丝织枕 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3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55-156页。出土一件素绢珍珠囊枕,形状为长方形,丝囊,枕芯为珍珠,具有保健功能。新疆民丰北大沙漠1号东汉墓出土一件用绣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制作的枕头,造型为雄鸡形,腹部宽厚,枕面平凹,两端成犄角式上扬,一端为鸡头,另一端为鸡尾,头、尾的接缝处装饰锯齿形白色丝绢牙边(图1-1-4)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丰县北大沙漠中古遗址墓葬区东汉合葬墓清理简报,北京:文物1960年6期,第9-12页。图1-1-4 鸡鸣枕 新疆民丰北大沙漠1号墓(东汉)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东汉墓出土一件鸡鸣枕,面料为淡黄色对禽对兽兽面纹绮,两端下垂,各缝缀四瓣形花叶状红色绢饰,每片叶端饰一缕丝线,各套串一粒珍珠;以锁绣法在枕面上满绣四方连续的蔓草纹,绣线颜色有深蓝、褐、草绿、米黄、淡蓝、灰、棕红等;枕面两侧缝有绢带(图1-1-5)1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1999年1期,第4-16页。图1-1-5 鸡鸣枕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东汉)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拉布达林东汉鲜卑墓2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额尔古纳右旗拉布达林鲜卑墓群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396页。中,发现有头枕桦树皮的现象。内蒙古察右后旗三道湾东汉鲜卑墓3 乌兰察布博物馆:察右后旗三道湾墓地,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407430页。中,发现尸骨头下垫枕皮革。鲜卑为游牧民族,其拓跋部从大兴安岭北端南迁的过程中,处于原始部落制向奴隶制转变时期,没有专门的卧具,就地取材把桦树皮或兽皮当作枕头,反映了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新疆吐鲁番市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夫人彭氏墓4 吐鲁番地区文物保管所:吐鲁番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夫人彭氏墓,北京:文物1994年9期,第75-81页。出土一件丝织鸡鸣枕,两端做成翘起的尖状,一端如鸡头,一端似鸡尾。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306号唐墓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北京:文物1960年6期,第1321页。出土三件丝织枕头,呈长方形,内装丝锦,枕上裹白绢枕巾。新疆鄯善三个桥唐墓6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鄯善三个桥墓葬发掘简报,北京:文物2002年6期,第46-56页。出土一件麻布枕,呈长方形,内充麦草。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丝织品展览,展品中有一件绸绣枕头顶,出土于山西省的南宋墓葬7 陈娟娟:故宫博物院织绣馆,北京:文物1960年1期,第3840页。,这大概是年代比较早的枕顶绣实物。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说:“那薛嫂见钱眼开,说道:好姐夫你铺子当了人家两付扣花枕顶,将有一年来,本利该八钱银子,你寻与我罢。”说明丝织枕与瓷枕在宋代已作为商品进入社会流通而普遍存在。元朝、明朝时期,虽然没有见到丝织枕头,但从软质枕头的发展脉络来看,仍然是主要的枕头类型。清朝晚期始,多见保留存世的丝织和布质枕顶绣。上海申报在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年末,刊登上海道宪制定的惜字章程:“绣货京货店所售枕顶、手帕、肚兜、扇套、纱袋,各件草虫花鸟尽足娱目,何必刺绣诗句。况枕顶置之卧所,肚兜、手帕系妇女所用,以及束腰带、裤带等件,一经绣字秽亵尤甚。嗣后务须一律改用花样,如敢再绣字迹,定干提究。”1 上海申报,大清同治癸酉十一月十二日,1837年。第2页。由此消息看出近现代软质枕顶作为普通商品在民间大量流行。说明软质枕头是中国传统的枕头类型之一。硬质枕头与软质枕头一样,在战国时期就有实物出土。长方形枕头的数量较多,是早期通用的一种造型。湖北省江陵市马山1号楚墓2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84页。出土一件木枕,枕面用竹条制作,呈长方形,残存黄色绢,周围残存内外两圈锦缘,可能是枕套;枕中部和底部有两个凹槽,枕顶为马蹄形木块,其上部有两个圆孔,用两根平行的圆木套接。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九座汉代墓3 临邑市博物馆:山东临邑金雀山九座汉代墓葬,北京:文物1989年1期,第21-26页。出土的木枕,用竹木制作,形制与楚墓出土的木枕相同,应为战国至汉代通行的样式。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4 苏天钧主编:琉璃河燕国墓地北京大葆台汉墓,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330页,图版41。出土一件龙首铜枕,呈长方形,枕顶为鎏金铜龙首,作张嘴吐舌蹲踞状,用圆水晶作眼睛,青玉作牙、舌和双角。河北省定县北庄东汉墓5 河北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北京:考古学报1964年2期,第127-194页。出土一件灰绿色玉枕,平面呈长方形,枕面两端略弧起,中间稍凹,枕体表面浅刻变形云纹。河北省定县43号东汉墓6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1973年11期,第8-16页。出土一件大理石石枕,形状为长方形,底部呈“凹”字形,枕面稍外弧,素面。河北省望都2号东汉墓出土两件彩绘石枕,平面呈长方形,枕面突起,枕中间石板和枕顶为六边形;枕面绘彩画,先以墨笔画单线轮廓,再填朱色和贴金,内容有云气、鸟兽、四神和神话故事。中间石板边缘绘黑色轮廓和锯齿纹,上部一面绘东王公,一面绘西王母,均盘膝而坐,两旁并列或站或跪的侍从;下部绘三匹马拉一辆轩车,车上乘坐一人,御者手持六辔,在云气中行驶;一面车前绘奔跑的小兔,一面车前绘三个骑士,各骑马、鹿,身披氅衣,左手执辔,右手扬鞭,在云气中奔驰(图1-1-6)7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队:望都二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年,第11-12页。图1-1-6 彩绘石枕 河北望都二号墓(东汉)枕顶的边缘绘黑色轮廓和锯齿纹,外区绘双凤衔仙草纹,凤首相对,展翅翘尾;内区绘四神,上为朱雀,下为玄武,左右青龙相对,白虎居中,神情姿态各异(图1-1-7)1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队:望都二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年,第11-12页。这些长方形枕头,都有两侧的枕顶,多素面。大葆台汉墓的枕顶为龙首造型,望都汉墓的枕顶绘有彩色图案和贴金,未发现刺绣和贴花工艺,但也是枕顶图案的最初形式。图1-1-7 彩绘石枕顶 河北望都二号墓(东汉)从目前已发表的考古学资料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枕头发现的数量比较少,造型仍继承了汉代的风格。安徽省亳县董园村三国时期2号墓2 安徽省亳县博物馆:亳县曹操宗族墓葬,北京:文物1978年8期,第32-45页。出土一件玉枕,呈长方形,枕面圆弧,枕底平滑,用金属线把玉片穿缀而成,与金缕玉衣相配。辽宁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3 黎瑶勃:辽宁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北京:文物1973年3期,第14页。出土一件白灰枕,呈长圆形,两端略弧突,素面。从唐朝开始,由于陶瓷工艺的兴起,硬质枕头中的陶瓷枕成为陶瓷业发达地区的主要卧具种类之一。唐朝的枕头造型仍多为长方形,制作非常规整,呈平行六面体,其中长方枕的变体正方枕比较常见。同时,还出现了两种枕头类型,一为凹面枕,一为倒梯形枕,使枕头的长宽差距增大。在设计上,枕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枕面宽大而舒适,装饰具有诗情画意的图案,下部枕底平稳,给人以感觉和视觉上的明快。唐朝晚期,方形枕的造型发生重大变化,将六面体的棱角磨圆,枕面的弧度加大,从而导致圆形枕的产生,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突破。此外,动物形枕的比例增多,常见以兽为座的圆形枕面枕,如三彩犀牛陶枕、三彩卧狮枕等。唐朝的陶枕,基本上属于三彩和绞胎类。三彩是在白胎上印花,以宝相花、忍冬、缠枝花、蔓草等植物纹为主,还有鸳鸯、鸟兽及几何纹,施绿、黄、蓝色釉,蓝中带紫,或蓝中带赭红色,斑点淋漓,釉色参差鲜艳。收藏家杨永德的藏品(现已捐献给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中,有很多唐代的三彩枕,保存完好。三彩划花牡丹纹枕,呈长方形,枕面稍凹,灰白胎;枕面和枕体上部施黄、绿、白、红釉;枕面划牡丹团花纹,周围为蔓草纹,枕体的前后面上部划一半七宝纹,枕顶划花叶纹;枕底平坦,局部有白色的化装粉,前面左端有一透气孔(图1-1-8)。三彩刻花牡丹纹枕,呈倒梯形,枕面内凹,红褐色胎;枕面施黄、绿釉,枕体施绿釉;枕面刻一花叶状开光,内刻盛开的牡丹,枕顶刻花格纹;枕底平坦,施白色化装粉,右侧枕顶中央有一透气孔1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编:杨永德收藏中国陶枕,日本大阪:1984年,第215216页,图版118、115。绞胎就是把白色和褐色瓷土揉和在一起,拉胚成型,胎上有类似木质的纹理,施三彩釉和黄釉。江苏省扬州市出土一件三彩绞胎枕2 蒋华:江苏扬州出土的唐代陶瓷,北京:文物1987年9期,第27页。,呈长方形,枕身四边稍圆弧,枕面内凹,施黄、 图1-1-8 三彩划花牡丹纹陶瓷枕(唐代)绿、酱三彩釉,绘梅花纹。在绞胎瓷枕中,有一种枕面上绞出三组圆形团花,成等边三角形排列,构成一幅装饰性很强的图案,好似模仿漆器的工艺3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213-214页。其实,绞胎只是呈白、褐的层次,绝对不能绞出团花和规整的排列,应该把绞成的色泥切成薄片“团花”,然后贴在枕面上,但其工艺确实有漆器的风格。在唐代陶枕的制作中,应用了中国传统的圆雕技法,形成各种动物形枕头,有虎、狮、象、牛、兽等。浙江省宁波市出土一件褐釉绞胎伏虎座枕4 林士民:浙江宁波市出土一批唐代瓷器,北京:文物1976年7期,第60-61页。,长方形底座,座上塑一圆雕的伏虎,枕面内凹,施褐釉,一边平直,另三边呈菱花形。在湖南省长沙市铜官窑址5 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唐代长沙铜官窑址调查,北京:考古学报1980年1期,第67-95页。、福建省福州市东湖宾馆遗址6 郑国珍:福州出土唐代青瓷虎枕,北京:文物1983年12期,第47页。中,也发现了虎座陶枕。可见,唐代的虎形枕比较流行。唐代晚期,在长方枕占主流的情况下,演变出圆形枕,使枕面处理圆浑柔和,高度逐渐增大,更符合人的睡卧功能。在制作上,先敷一层白色化装土,再施白釉、淡黄釉、青釉、黑釉等,有时在釉下用绿彩、褐彩或绿褐二彩绘鸟、兽、花、几何、圆点纹。这种釉下彩的做法一直流传下去,金代时出现釉上彩的工艺。五代、宋、辽、金、元时期,陶瓷枕头继续流行,并扩大烧制的范围,北方的磁州窑、定窑、耀州窑、临汝窑、钧窑,南方的铜官窑、越窑、景德镇窑、吉州窑都烧制枕头,使枕头的大小、造型出现多样化的结果。种类有长方形、正方形、锐角形、扁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如意头形、银锭形、动物形、人物形等,还有双面枕。枕上的装饰技法和纹样变化多端,多见先在胎上敷化妆土、再施透明釉的白瓷枕,还有绿釉、褐釉、青釉、黑釉瓷枕,绿釉和三彩釉的陶枕仍然存在。纹饰装饰手法多样,在釉下白胎上彩绘、模印、刺轧、刻划、剔花等,工艺非常精细。纹饰以植物为主,多为牡丹、莲花、花卉、折枝花、忍冬,也有人物、鸟兽、鱼、鱼藻纹,联珠纹、珍珠纹、雷纹、几何纹作为辅助性的地纹,诗文枕、书画枕、镂空枕是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征。五代时期,长方枕继续占主要地位,并从中衍生出银锭形、圆梳形的枕头。在杨永德的收藏品中,有一件绿釉绞胎枕,呈倒梯形,淡红褐色胎;枕面内凹,施绿釉,绘五瓣花纹。枕体施绿釉,前面中部有一透气孔;枕底平坦,有流釉现象。1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杨永德收藏中国陶枕,日本大阪:19884年,第158页,图版1。宋代的陶瓷枕无论是造型、工艺,还是图案、装饰,都达到了一个兴盛时期。其造型除传统的长方形、倒梯形外,还有扇面形、多角形、椭圆形、如意头形、动物形、人物形、建筑形等,各种雕刻和彩画技法交叉纵横使用。施釉色彩较多,有绿釉、白釉、黄釉、褐釉、三彩等。纹饰以复杂的花卉纹、几何纹和写实的人物纹、鸟兽纹为主,文人画、诗文画、故事画、戏剧画增多。在河北的宋代磁州窑遗址和墓葬中,发现有很多的陶瓷枕头,造型与图案装饰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主要风格2 张子英编著:磁州窑瓷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35、37、38页,图版1、3、4。白地黑花婴戏枕,呈长方形,灰白胎,施化妆土和透明釉,枕体背面有透气孔;枕面内凹,四角绘折枝牡丹,中央的如意形开光内绘一身背荷叶的童子,引鸭前行,枕顶绘荷花;枕底印莲叶、荷花和“张家造”戳记(图1-1-9)。八角形白釉剔花兔纹枕,呈八角形,灰褐胎,施化妆土和透明釉,背面有透气孔;枕面内凹,边缘刻双线框,内侧剔卷草纹,开光内剔刻前肢腾空的白兔,前后各有一簇小草,枕体周壁饰卷叶纹和几何花叶纹(图1-1-10)。绿釉黑花喜鹊登梅纹枕,呈圆形,黄白胎,施深绿釉,底部有透气孔;枕面内凹,绘喜鹊闹梅纹,花叶繁茂,上右下左各绘一只蝴蝶(图1-1-11)。图1-1-11 绿釉黑花喜鹊登梅纹陶枕(宋代)图1-1-9 白地黑花婴戏纹瓷枕(宋代) 图1-1-10 八角形白釉剔花兔纹枕(宋代)宋代的孩儿枕颇具特色,造型分为两种。一种为孩儿抱臂伏卧状,背部作枕面。杨永德收藏的黄釉孩儿枕就属于这种类型,整体造型为一个小孩伏卧抱臂,侧面,双目圆睁,表情严肃;灰白胎,孩身施黄釉;孩儿背部为枕面,内凹,施化妆土,绘褐色花草纹,枕侧面绘褐色花草纹;枕底中间有一透气孔(图1-1-12)1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杨永德收藏中国陶枕,日本大阪:1984年,第200页,图版86。图1-1-12 黄釉孩儿瓷枕(宋代)另一类为孩儿持荷侧卧状,荷叶作枕面。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影青孩儿持荷叶枕2 肖梦龙:镇江市博物馆藏宋影青瓷枕,北京:文物1978年11期,第92-93页。,通体施影青釉,底座为长方形塌状,四壁雕刻缠枝花纹,下附六个如意头形足;孩儿侧身抱臂躺卧在塌上,双手持叶茎,荷叶中部内凹作枕面,两边下卷;孩儿头戴软巾小帽,双目微闭,小嘴拢合,作睡熟状,神态天真可爱,身穿交领长袍,内穿圆领紧身短衣,腰间系带,齐脚长裤,脚登尖头靴,左腿卷曲,右腿上翘。这种孩儿枕采用了圆雕的技法,塑造天真、烂漫、可爱的小孩形象,给人以一种情感和生活的写实景象。到金代和元代时,孩儿枕仍很盛行,但在造型上多变为女孩或少女形象,通过笔墨的素描来刻画人物的五官及衣饰,突出她们特有的天性和宁静美。图1-1-13 白釉镂雕殿宇人物瓷枕(宋代)镂雕技法在宋代的陶瓷枕头上使用娴熟,把这一传统的雕刻工艺应用在枕头上,增加了枕头造型的立体效果。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白釉镂雕殿宇人物瓷枕3 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藏宝录,上海、香港:上海文艺出版社、三联书店联合出版。,通体施白釉,枕面为如意形,内凹,两 边下卷;枕体为殿堂人物,殿堂有垂花帷帐、结彩门柱、镂雕栏板,两侧有灵透的门扇,殿内有香炉、家具、器物,共有18个人物,神态表情各异,反映出仕宦家族的奢侈生活场面(图1-1-13)。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收藏的影青镂花加彩瓷枕1 肖梦龙:镇江市博物馆藏宋影青瓷枕,北京:文物1978年11期,第92-93页。,呈银锭形,枕面内凹,边缘饰四道划线,用酱褐色釉点饰,边线内刻14朵褐彩圆点组成的花朵;枕体四面镂雕对称的花卉,底边的划线内镂雕羽状卷叶纹;胎质细腻,釉色晶莹,镂刻精致,使整体造型显得轻盈美观。 图1-1-14 白釉珍珠地划花诗文瓷枕(宋代)在枕头上作诗文和书画是从北宋开始的,通过枕头这一载体抒发当时人们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陶瓷枕头上题字,既有前人的名诗妙句,又有民间流传的俚言曲子,短者一二字,长者上百字,目前发现的文字最长的瓷枕是杨永德收藏的白釉黑花瓷枕,达258个字。在其收藏品中有一件白釉珍珠地划花诗文瓷枕,呈半圆形,灰白胎,通体施透明釉;枕面内凹,边缘绘一周雷纹,中间为菱花形开光,外绘珍珠地的花叶纹,内题竖写四行诗文,即“扫地为惜落花牖,爱观明月漱胡窗”;枕体周壁饰卷草纹(图1-1-14) 2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杨永德收藏中国陶枕,日本大阪:1984年,第169页,图版23。这种诗文枕头被清代以后的民间所继承,丝织枕顶上常见对仗的诗文。宋代的陶瓷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枕上刻烧制作坊主的押印款和由制作者记入的年号。河北省磁州窑系的产品中,有“张家造”、“刘家造”、“王家造”、“赵家造”、“李家造”、“陈家造”等铭款。在不少的陶瓷枕上刻有“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嘉宁四年(公元1071年)”、“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等北宋和南宋的年号,从而为准确的断代提供了实物资料。宋代除陶瓷枕头外,还有木枕。四川省蒲江县宋代墓葬出土一件折叠木枕3 陈增弼:一件工巧的宋代折迭木枕,北京:文物1990年7期,第89-90页。,通体髹黑漆,用两块木板交叉组合,相交部分镂空,能张合自如,张开后两木板形成向内凹的倾斜面,正好作枕面。有人认为是书架,也有人认为是胡床,从民族学的调查资料看,与清代傣族的木枕4 宋兆麟:十件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北京:文物天地1987年3期,第18-21页。形制相同,故为枕头。辽代的枕头继承了唐宋的风格,从质地上分陶瓷、木、银枕,木枕、银枕多为随葬品。内蒙古赤峰市出土的一件三彩陶枕5 项春松:赤峰古代艺术,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95页。,呈倒立梯形,通体施黄、绿、白三彩釉;枕面内凹,枕体浮雕牡丹纹。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出土一件木枕6 根据2003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直播所获。,呈倒立梯形,枕面为长方形,内凹,面上贴牡丹纹金箔饰。内蒙古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两件鎏金錾花银枕7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陈国公主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0页,彩版9。,形制相同,纹样与大小略有差异;枕面呈如意头形,卷边,稍内凹,錾刻对凤戏珠纹,凤首有羽冠;公主枕上的凤长尾上翘,火焰宝珠下部饰如意形云纹;驸马枕上的凤长尾下垂,周围饰流云纹;枕座为箕状,焊接于枕面之下(图1-1-15)。这里特别要说一下辽代的佛枕,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1 德新、张汉君、韩仁信:内蒙古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发现辽代佛教文物,北京:文物1994年12期,第4-33页。出土四件汉白玉释迦牟尼涅槃像,头枕圆柱形石枕,两侧雕莲花纹。在辽代的石窟中,也能看到头枕莲花石枕的涅槃佛像。这是枕头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图1-1-15 鎏金錾花银枕(辽代) 金、元时期,陶瓷枕头基本上继承了宋代风格。在造型上,仍然以长方形枕头为主,还有多角形、如意头形、圆形、倒梯形、动物形、人物形等,复杂的器形变少,有的造型制作僵化,缺乏生气。动物中的圆雕技法浑厚有力,多在动物背上增加一个枕面,而动物呈睡卧或爬卧状,并用褐彩或黑彩画出动物的五官和骨骼肌理。人物多表现文静的女孩或少女,呈睡卧状,采用圆雕的手法,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情。在装饰上,诗文、景画、戏剧等题材增多,但其它纹样走向简化。图1-1-16 八角形白釉黑花婴戏风筝纹瓷枕(宋代)在磁州窑系2 张子英编著:磁州窑瓷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94、47、51、52页,图版44、13、17、18。中,枕头是一个较大的陶瓷品种,类型较多,装饰题材丰富。白釉黑花山水人物故事纹枕,呈长方形,灰白胎,施化妆土和透明釉,背面有气孔;枕面稍内凹,边缘画长方框和水波纹,中间开光内画山水人物,一男子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跪在河岸边祈祷;枕前面开光内画折枝花,后面开光内墨书诗文:“寒食少天色,春风多柳花。倚楼心绪乱,不觉见栖鸭。”枕面、枕体前面、后面的两侧画牡丹纹,枕底印单栏竖式“张家造”戳记。八角形白釉黑花婴戏风筝纹枕,呈八角形,灰白胎,施化妆土和透明釉,背面上部有气孔;枕面内凹,边缘画黑色八角框,内有一童子戏耍风筝,枕体周壁绘黑色卷草纹(图1-1-16)。如意形绿釉牡丹纹枕,灰白胎,泛红,施绿釉和透明釉;枕面微内凹,边缘刻划三条线为框,内刻缠枝牡丹纹(图1-1-17)。以上为金代的陶瓷枕。金代的虎形枕尽力塑造虎的静态形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凶猛的特性,使睡卧者在心理上感到平安。山西省长治市1 崔利民:长治出土金代纪年三彩虎枕,北京:文物2003年6期,第94-95页。出土一件三彩莲石鸳鸯纹虎枕,黄色胎,施黄、白、黑三色釉;枕为卧虎形,白耳,粗眉,圆目,鼻有双孔兼作气孔,张口,犬齿外露,身上有黑色斑纹,尾盘于腹部;枕面稍内凹,施白釉,开光内绘山石、莲枝、芦苇和鸳鸯嬉戏纹;底平无釉,中部墨书“贞元三年六月五日王造”。该地出土的另一件彩釉花鸟纹虎枕,与此件虎枕的形制相同,只是枕面上的花纹有较大区别,为喜鹊登枝纹(图1-1-18)。图1-1-17 如意形绿釉牡丹纹陶枕(金代) 图1-1-18 彩釉花鸟纹虎枕(金代) 元代陶瓷枕的造型、装饰题材和工艺与金代的大致相同,诗文、人物故事枕仍很盛行,多见白釉黑花瓷枕,纹饰采用画花、划花、剔花等工艺。杨永德的陶瓷枕藏品2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杨永德收藏中国陶枕,日本大阪:1984年,第193-195页,图版72、74、76。中,元代陶瓷枕的风格非常浓厚。白釉黑花诗文枕,呈长方形,灰白胎,施化妆土和透明釉,背部中央有一气孔;枕面内凹,边缘绘长方形框和水波纹,开光内绘篆书诗文,共110字;枕体前面的开光内绘竹叶纹,背面开光内绘牡丹纹,枕顶绘花卉纹;枕面、枕体前面、后面的两侧绘缠枝牡丹纹(图1-1-19)。图1-1-19 白釉黑花诗文瓷枕(元代)白釉黑花人物纹枕,呈长方形,灰白胎,施化妆土和透明釉,背面中央偏上有一气孔;枕面稍内凹,边缘绘长方形框和水波纹,中间开光内绘二人手指云龙纹;枕体前面开光内绘竹叶纹,背面开光内绘牡丹纹,枕顶绘花卉纹;枕面、枕体前面、后面两侧绘缠枝牡丹纹。八角形白釉铁彩划花狮纹枕,呈八角形,黄褐胎,施化妆土和透明釉,前面右侧有一气孔;枕面稍内凹,施黑釉,中间刻划狮纹,两侧刻花叶纹(图1-1-20)。宋、金、元的诗文枕、花鸟枕、人物故事枕等,对后世民间枕顶绣的图案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图1-1-20 八角形白釉铁彩划花狮纹瓷枕(元代)明、清及以后时期,陶瓷枕虽然仍有前代的遗风,但总体上走向衰落,多见丝织枕和布枕。国家博物馆收藏一件明代河间张制沙河窑黄釉花蝶枕1 刘家琳:金明瓷枕两例,北京:文物1987年9期,第27页。,通体施黄釉,呈长方形桌状,枕面内凹,两侧上卷,四角刻如意云纹,中间刻双蝶戏梅图;枕体两腿之间有栏板,栏板下和腿两侧饰卷云纹,腿上刻印古钱纹和六瓣花纹;栏板左右个刻两朵花卉,中间自左向右分别有“河间张制”长方图记、“德顺成记”方形图记、花叶状“沙河窑”长方图记。河北省磁县博物馆收藏一件清末美人枕,灰白胎,施化妆土和蓝色、黄褐色透明釉;美女呈侧卧状,其背部为枕面,卧于塌上;美女头上昂,细眉杏眼,面部丰润,双臂抱于胸前,身穿蓝色上衣,裤子为黄褐色带墨点花,缠足(图1-1-21)2 张子英编著:磁州窑瓷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55页,图版21。图1-1-21 美人瓷枕(清代末期)枕头自原始时期出现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卧具,其造型、工艺和装饰纹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在时代的进程中形成各个阶段的特征。战国至南北朝,枕头的质地种类繁多,工艺简单,装饰趋于简化。隋朝至元朝,随着陶瓷枕头的出现,这种外形美观、制作精致的枕头成为卧具的主要种类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