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模板) .doc

    • 资源ID:3012876       资源大小:19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模板) .doc

    2013年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规性评价报告 一、评价概述为了评审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项活动遵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确保体系运行及各项作业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依据Q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人员进行合规性评价,并最终形成合规性评价报告。评价程序按照是ISO9001:2008、ISO14001:2004、ISO18001:2011标准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要求执行,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合规性评价记录等资料。二、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是对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关办公室及基层单位相关作业活动过程中法律法规的执行遵守情况作出符合性评价: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和基层单位工作及作业活动中所识别的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业公司机关办公室和基层单位现场控制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措施是否符合法规规定的条款。三、执行情况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基层单位工作和作业活动中对于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基本能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作业风险和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一定的限度。(具体评审结果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附件四)。四、评价结论 1、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和基层单位各职能部门对于所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基本能满足国家、地方等相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相符合。2、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和基层单位各职能部门对于车间识别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基本满足国家、地方等相关安全法规要求。五、评审人员:具体评审人员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附件四。附件一、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关办公室环境因素控制的合规性评价评价日期/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价结论记录人确认2013年07月07日办公室孙福宝 卢明海 原飞 姜国圣 赵国才 李克军 卢海涛 李传德 陈庆健 韩晓蕾 于洋 刘桂娟 徐晓东 胡晓东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按照ISO9001:2000、ISO14001:2004、OHSAS18001:2011三个标准的要求对工厂QHSE活动中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符合性的评价,海利尔工厂基本遵循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标准执行。贺军龙姜国圣序号环境因素适用法律法规(直接)相关法律条款控制现状结果判定备注1. 1废墨盒、废硒鼓、废电池、废灯管处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六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由安环科收集、登记、储存,不定期交送有资质单位处理符合第十七条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安环科设置定点存放地点,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第三十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制定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健全管理责任制度,对危险废弃物进行管理2.纸张消耗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制定程序文件能源控制措施加强日常节能管理(打印纸双面使用;废纸统一收集处理)。符合3.办公室用电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制定程序文件能源控制措施日常管理(下班关闭电器设备;电脑不用时让其处于待机状态);工厂制作节约用电的宣传、提示图片,提高员工节电意识;作业公司行政管理部不定期对办公室用电情况进行检查。符合4.办公人员用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制定程序文件能源控制措施张贴节水提示标识;加强技能宣传;提倡节约用水符合5.生活垃圾排放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实施监督管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倾倒垃圾、粪便。督促各办公室人员施行垃圾分类,将垃圾收集后放指定地点,逐步实行垃圾分类。符合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应当按规定时间投放在指定的收集场所。督促各办公室人员施行垃圾分类,将垃圾收集后放指定地点,逐步实行垃圾分类6.污水排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九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办公室的废水排放由安环科负责请有资质单位监测进行达标排放, 符合7.废弃的电器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七条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针对报废的电子设备,进行统一处理符合附件二、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关办公室危险源控制的合规性评价评价日期/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价结论记录人确认2013年07月07日办公室孙福宝 卢明海 原飞 姜国圣 赵国才 李克军 卢海涛 李传德 陈庆健 韩晓蕾 于洋 刘桂娟 徐晓东 胡晓东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按照ISO9001:2000、ISO14001:2004、OHSAS18001:2011三个标准的要求对工厂QHSE活动中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符合性的评价,海利尔工厂基本遵循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标准执行。贺军龙姜国圣序号危险源适用法律法规(直接)相关法律条款控制现状结果判定备注1.违章驾驶车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安环科审核车辆租用单位的驾驶人员资质;对提供车辆服务的相关方施加影响,督促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符合2.长时间采用不正确工作姿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制定职业健康控制程序规范管理职业健康工作;加强对办公室员工的职业病防治的宣传;符合3.不合理的接线不当使用电器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三十二条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制定办公室定置管理规定规范管理;安环科定期检查,整改不合理接线等行为。符合4.办公区室吸烟厂区外设立定点吸烟区域;提倡戒烟符合5.不当使用饮水机饮水机张贴警示标识符合6.不当使用电暖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三十二条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发送相关安全提示,电暖器与其他办公用品保持安全距离符合7.传染病患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加强宣贯,一旦确诊传染病,视情况按事业部传染病应急处置方案执行,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或医疗机构报告。符合附件三、环境因素控制的合规性评价 首页( 1 / 12 )评价日期/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价结论记录人确认2013年07月07日办公室孙福宝 卢明海 原飞 姜国圣 赵国才 李克军 卢海涛 李传德 陈庆健 韩晓蕾 于洋 刘桂娟 徐晓东 胡晓东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按照ISO9001:2000、ISO14001:2004、OHSAS18001:2011三个标准的要求对公司QHSE活动中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符合性的评价,公司基本遵循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标准执行。贺军龙姜国圣序号环境因素适用法律法规(直接)相关法律条款控制现状结果判定备注1生产活动中的:1、能源消耗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制定能源资源控制程序,各单位制定措施开展节能工作。符合    第二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将节能纳入作业公司管理目标指标并考核。符合    第二十六条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公司及各车间开展节能培训及宣传,提高全体员工节能意识。符合    第二十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建立了车间生产节能减排和节能节水统计报告管理办法,每月公司及车间上报用能统计数据,每季度编写节能工作报告,年终编写节能工作总结,报作业公司作业安环科。符合2、各项生产活动中产生有害固体垃圾、沾药抹布及手套等,沾药纸箱外袋等垃圾、废药和废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六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平台工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装箱,运回陆地交有关单位处理,符合海洋石油勘探开放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制标准5.6对固体垃圾排放要求的规定。符合第十七条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基层单位采用专用的带有顶盖的固废料箱,防漏、防扬散。符合第二十一条 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收集、转运固废的料箱定期送检,相应的吊索每年检验。符合第三十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制定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并纳入体系程序文件,规范了对危废的管理。符合第三十二条 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各生产车间填写危废台帐,并报安环科备案。符合第五十二条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在储存危险废弃物的垃圾库上有危险废弃物识别标识,在存放危险废弃物垃圾库的周围设置明显的危险废弃物识别标志。符合第五十三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规定了对危险废弃物收集、存放的要求。安环科提供处理危险废弃物的相关单据的复印件,各生产车间保存记录。符合第五十五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各生产车间产生的危险固废、液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符合第五十七条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海利尔工厂委托新天地有限公司处理危废符合2危险品使用时危险品泄漏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制定了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从管理上控制储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作业公司制定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应急处置方案,定期组织演练。符合第五十一条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根据应急方案启动应急,采取措施降低泄漏带来的人员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符合污水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pH 6.5-9.5悬浮物 400化学需氧量 500总磷 8氨氮 45五日生化需氧量 350制定了污水处理排放管理办法,从管理上控制污水的排放,并定期检测污水处理达标情况,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废水检测结果pH 8.32悬浮物 63化学需氧 257 总磷 0.96氨氮 27.8五日生化需氧量 79符合噪声排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噪声标准 60制定了噪声处理排放管理办法,从管理上控制噪声的排放,并定期检测噪声处理达标情况,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噪声检测结果52.151.952.055.8符合3办公活动产生废墨盒、硒鼓、电池、废灯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六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作业公司机关的废墨盒、硒鼓、电池、等,由行政管理部统一收集登记,统一收集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废灯管由中海实业公司更换完毕后处理。平台的此类废墨盒硒鼓等收集分类存放,并交有资质单位处理。符合附件四、危险源控制的合规性评价评价日期/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价结论记录人确认2013年07月07日办公室孙福宝 卢明海 原飞 姜国圣 赵国才 李克军 卢海涛 李传德 陈庆健 韩晓蕾 于洋 刘桂娟 徐晓东 胡晓东 公司各项活动基本符合法规的要求贺军龙姜国圣序号危险源适用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条款控制现状结果判定备注1压力容器、叉车、起升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5-1)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1. 对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阀由资质单位进行检验发证;压力容器在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2. 维修人员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运行;3. 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章操作。具体参见:设备设施控制程序;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定;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作业场所整理办法符合符合2在拆卸、搬运或使用高压气瓶时,高压气体忽然释放,导致人员伤亡。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03-4-3)第四十三条 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气瓶的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气瓶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气瓶安全工作,定期对气瓶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人员进行气瓶安全技术教育。第四十四条 充气气瓶的运输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戴好气瓶瓶帽(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和防震圈(集装气瓶除外)。1. 对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阀由资质单位进行检验发证;压力容器在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2. 在拆卸压力容器时要将压力释放至安全压力范围,搬运气瓶时,使用专用工具正确搬运,并做好检查确保安全。具体参见: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定作业场所整理办法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3-15)第四条 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制定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1、 各单位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列出本单位危险化学品清单,确定本单位的管理范围。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配备相应的安全环保设备和设施,指派专人管理、维护和保养;2、 在对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相关承包活动中,应在合同中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基本安全管理要求及双方责任,并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告知相关方;3、 危险化学品采购按照COSL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4、 严格记录危险化学品的来源和去向,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进行统计登记,编制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统计表;5、 在钻井平台或生产设施上储存危险化学品,应按指定地点存放,并设有警示标识,应有专人负责,应建立出入库管理制度,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台帐,定期进行检查;6、 危险化学品委托承运方包装和运输时,作业公司相关单位须与承运方说明危险货物的品名、数量、危害等情况;并向承运方施加影响,要求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7、 使用危险化学品按安全技术说明书或操作说明执行,各单位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在储存和使用场所配备足够的应急器材以及必要的急救用品。8、 各单位应建立危险化学品废弃信息登记档案,废弃处置具体按COSL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执行;9、 作业安全环保部不定期对基层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管理进行检查;10、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应急的具体要求应按作业公司应急手册的规定执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按照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及应急手册的规定实施应急,并按照事故、事件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符合第十五条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31) 在维修易燃、可燃物管线或容器时,由于在管线或容器上进行动火作业、或附近有动火作业或其它火源,导致爆炸和火灾导致人员伤亡;危化品安全管理细则(2009-12-1)第十九条设施的作业者或者承包者应当建立动火、电工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和舷(岛)外作业等审批制度。从事前款规定的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当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作业的性质、地点、期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等,经设施负责人批准签发作业通知单后,方可进行作业。作业通知单应当包含作业内容、有关检测报告、作业要求、安全程序、个体防护用品、安全设备和作业通知单有效期限等内容。作业单位接到作业通知单后,应当按通知单的要求采取有关措施,并制定详细的检查和作业程序。作业期间,如果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暂停施工并立即报告设施负责人,得到准予施工的指令后方可继续施工。作业完成后,作业负责人应当在作业通知单上填写完成时间、工作质量和安全情况,并交付设施负责人保存。作业通知单的保存期限至少1年。1. 制定热工作业规程,在车间实施热工作业时,必须申报并获取工作许可证,工作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和风险分析;2. 热工作业前,清除明火部位及附近区域的可燃性气体、油漆、稀释剂、棉纱、木料等易燃易爆物品,对附近的油气管线、容器采取有效的隔离和保护措施。3. 在危险区域热工作业前,应在不同的地点检测可燃性气体含量,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1%以下时,才能动火作业。4. 大罐、溶剂桶、原药桶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药品容器的焊接,事先清洗、置换、通风达到安全要求后方能进行焊接。5. 凡需焊接输油气管线,事先彻底清除管内油气,若无法确定管内油气是否清除干净,须将管线卸开后清洗或置换,必要时移至安全地点,并经检查确认后,才能进行动火。6. 在带有压力的容器或管线表面进行焊接等热工作业时,应先卸压,并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作业,同时人员做好监护。具体参见:热工作业规程;封闭空间作业规程;火灾爆炸应急处置方案。符合4覆膜机使用不当而引起火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5月1日实施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2011年1月5日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合格、无安全保障的特种设备。1. 甲方控制;车间协助做好相关工作;2. 测试前对平台的消防设施、喷淋系统、救生设施、防污设施、通讯设施和警报系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工作正常。3. 试油前进行井喷、消防、弃船综合演习;4. 做好作业前风险分析、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5. 对作业做好监督检查,必要时进行无线电静默,6. 平台停止热工作业、除锈作业以及可能产生火星、火花的作业,柴油机排烟口采取防火花措施等。具体参见:测试作业规程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作业风险分析(JSA)实施办法;符合5检修设备时没有隔离,人员手指被卷入旋转设备的滚筒或滑轮等上造成伤害。农药生产安全管理细则(2009-12-1)第二十一条(二)对裸露且危及人身安全的运转部分要安装防护罩或者其他安全保护装置;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2. 禁止对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检修;3. 检修设备时,设备人员在被检修设备的开关及按钮处挂上“修理停用”等警告牌,并遵循“谁挂谁取,谁关谁开”的原则,他人不得乱动。4. 对检修的旋转设备外部进行有效防护,设防护罩;5. 工作人员穿戴的劳保要符合作业要求,禁止穿宽大的衣服或将衣服系在身上在有旋转部件的设备前作业;具体参见:设备检修作业规程;特种作业管理办法;人员伤病应急处置方案。符合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 8196-87)(1988-5-1)2.3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其安全距离和网眼的开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2.3.1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 2.3.2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 2.3.3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 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 2.4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优先采用联锁式防护罩,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开启式或可调式防护罩。6维修电气设备时,由于隔离不当或没有完全释放残余电能等原因,导致电击伤人。危化品安全管理细则(2009-12-1)第四十八条设施应当制定电气设备检修前后的安全检查、日常运行检查、安全技术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等制度,建立健全电气设备的维修操作、电焊操作和手持电动工具操作等安全规程,并严格执行。建立电气作业规程,其中4.4条明确规定了维修电气设备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符合第四十九条电气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和使用电工安全用具,并按规定定期检查和校验;电气作业规程其中4.2一般安全规定中明确,作业公司也制定了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明确规定作业公司物资装备部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并让有资质单位定期校验。(二)遇停电、送电、倒闸、带电作业和临时用电等情况,按照有关作业许可制度进行审批。临时用电作业结束后,立即拆除增加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电气作业规程4.2.2明确规定了需取得工作许可证的电气作业;4.9明确规定了临时用电的要求。三)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颜色和图形,对电气设备和线路作出明显、准确的标识;电气作业规程4.1.6明确规定相关要求。(四)电气设备作业期间,至少有1名电气作业经验丰富的监护人进行实时监护;车间目前在电气设备作业时,均有作业实施人员及监护人员。五)电气设备按照铭牌上规定的额定参数(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运行,安装必要的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校验。金属外壳(安全电压除外)有可靠的接地装置;电气作业规程4.2.19明确规定相关要求。(六)在触电危险性较大的场所,手提灯、便携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设备工具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确实无法使用安全电压的,经设施负责人批准,并采用有效的防触电措施;车间配备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便携式电气设备以便于在触电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七)安装在不同等级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符合该等级的防爆类型。防爆电气设备上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必须保持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电气作业规程4.8.1明确规定相关要求;(八)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等绝缘性能进行测定。长期停用的电气设备,在重新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确认具备安全运行条件后方可使用;电气作业规程4.2.19明确规定相关要求(九)在带电体与人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足够的安全距离;电气作业规程4.2.17明确规定相关要求符合7食物中毒造成人员受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10-5)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一)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三)应当有相应的流水线、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四)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八)食品生产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九)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十)使用的洗涤剂、流水线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1. 食堂取得政府卫生部门颁发的有效卫生许可证,配餐工作人员经过相关培训,持有有效的健康体检合格证。2. 每周对肉库、菜库和干品库等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在有效期内;3. 食品运抵食堂后,综合办人员及时验收,验收合格后的食品由厨师长负责分类、分批入库上架;4. 对员工进行防中毒常识教育,提高预防食物中毒的意识和能力;5. 对餐厅餐具、灶具、厨具进行清洗、消毒,对生活区进行清洁、消毒、通风;6. 根据食堂实际情况,控制饮用水和食品提供,确保饮食安全;做好食品留样的管理工作,防止食品相互污染;7. 当食堂出现人员被疑似食物中毒现象时,启动人员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医生应根据中毒人员病情和急救护理情况,立即进行救治,并向办公室主任详细报告,办公室主任应及时向公司值班室报告,请求援助;8. 选择最有效的交通工具撤离伤病员,以便伤病员得到及时抢救。具体参见:生活区、食品管理规定;人员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符合8流行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12-1)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对于流行性传染病,工厂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 对员工进行流行性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提高员工预防意识和能力;2. 工厂上出现流行性传染病医生根据伤病员病情和急救护理情况,立即进行抢救,并向厂长详细报告;3. 对患流行传染性疾病的病员,立即采取隔离和控制传染扩散措施,并限制非抢救人员进入厂区;4. 若发生大面积的流行性传染病或人员中毒,医疗器械和药品不足,厂长立即向当地医院或医疗机构报告,请求增派医生和运送抢救所需的药品及医疗器械上工厂;5. 当伤病员病情严重或病情有恶化趋势,工厂医疗条件无法满足救助要求,需及时将伤病员送回陆地医院治疗时,立即与作业公司应急小组报告,请求援助;6. 选择最有效的交通工具撤离伤病员,以便伤病员得到及时抢救;7. 定期对工厂生活区消毒。具体参见:人员伤病应急处置方案符合9室外高温作业人员中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三)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制定员工健康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控制程序:1. 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员工防中暑的技能和意识;2. 车间员工在夏季车间生产过程中为避免高温伤害发放给员工的防暑费用;3. 安排员工合理休息,尽量避免高温期;4. 合理搭配饮食,为员工提供充足的饮料和水;5. 仓库配备齐全充足的防中暑药物,当一旦发生中暑时,可以及时进行医疗救护;具体参见:员工健康管理办法;人员伤病应急处置方案。符合10接触粉尘导致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1)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员工健康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控制程序:1、 公司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日常监控、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告知、提供劳动保护用品、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规等措施以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水平;2、 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3、 各生产车间在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结果;4、 各生产车间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员工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5、 各车间向车间员工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入作业场所以及作业期间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否则不得进入作业场所作业,各车间主任定期检查员工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又拒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劳动者进行批评、教育;6、 产生有毒有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采用密封、通风、吸尘、净化等防护措施,各车间应落实各项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7、 各车间建立健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定期检修保养制度,确定负责检修保养的部门和人员,制定检修保养周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应

    注意事项

    本文(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模板) .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