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思想品德八级下册第1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3011166
资源大小:9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级下册第1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学设计.doc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1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讲的是“与法同行”,是在前面第四单元“分清是非”基础上的深入和提高。分清是非是守法用法的基础,增强法制观念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清是非,着重说明人的一生与法律密切相关。从认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展开学习。本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课时,从三个角度解释了法律的特殊性。学好本课有助于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规范自己的行为。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各方面的成熟时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涉及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问题。要遵守规则就要了解规则,特别是法律规范的特征和作用。认识法律规范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尊重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本课知识点条理清晰,但理论性较强,有关法律的专业性术语较多,对八年级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困难,学生听课比较被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利用典型材料,分析典型案例、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刻认识和理解法律规范的特征,从而树立提高法律意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知道法律最主要的特征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难点: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课题分析:例举我们身边的法律(根据八年级学生知识水平,应该能举出七年级学习过的法律,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灋”字释义(多媒体显示)【讲授新课】一.日常生活中用来约束、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哪些?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预习过本节课的同学能在教材P39小字发现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笔记)二.1.【学生活动1】判断下列行为主要受哪些规范的制约?(多媒体显示) (1)拾金不昧。 (道德、法律) (2)红灯停,绿灯行。 (法律、道德) (3)八年级学生刘某,热爱学习,尊敬师长, 勤于劳动,关心同学。 (道德、中学生守则)(4)xxx厂规定机器操作女工留短发。(规章制度) (5)xxx区长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死刑。(法律、道德) (6)过年了,吃饺子,吃团圆饭,亲朋好友互 相走动拜年。(风俗习惯)(设计意图:例举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判断、理解:人们的行为受哪些社会规范的约束,从而自律。)2.思考: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有什么区别?(即法律为什么是一种能够特殊的行为规范?)3.多媒体出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的知识点(1)为什么我国的法律称之为“国法”?(2)法律是怎样产生的?(3)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4)法律对谁具有约束力?(5)什么是国家强制力?(6)法律体现谁的意志?我国法律维护谁的利益?(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三、怎样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法律的特殊性之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1.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1)国家制定法律 (2)国家认可法律1)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如,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2)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对于社会上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2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法律是国家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所以,人们将法律称之为“国法”。3. 【学生活动2】判断下列法律条文是以什么方式创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国家认可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政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国家制定法律(设计意图:有利于教师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二)法律的特殊性之二: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1.出示一组图片,同时思考相关规范是对谁提出的要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中学生,青少年(特定范围人群)宪法 全体社会成员2. 【学生活动3】案例分析:(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2)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3)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结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犯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应该从关注时事做起,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鲜活的违法案例。从中得到启发,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过渡: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法律后,是不是所有人都自觉遵守呢?他们不遵守怎么办?(三)法律的特殊性之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1. 案例分析(p42) 思考: 1)陈建明为什么不愿意遵守协议并抗拒执行? 2)针对陈建明的行为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为什么要采取强制措施?国家强制力包括哪些?结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2. 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展示图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看守所3.国家强制力的作用:保证法律实施,维护国家利益,迫使全体社会成员毫无例外地遵守法律。(引用教材P42列宁的话说明国家强制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4.思考:P39婚姻法的修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说明了什么?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课堂小结】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课题苏人版八年级第14课第2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作者金坛市第二中学 季长冰设计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教材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第二框题。这一框,从相同、区别、联系三个方面分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阐述了这一关系对个人修身及国家建设的要求。法律和道德是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理清这两者关系,对学生学习很多内容有直接的影响。这一框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教育比较集中的一课,在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整体上看这一框也是对以前所学的很多知识的升华,以及对后续学习作铺垫的一框。本框的基本逻辑架构是从认识到觉悟的提高从再到国家治国方略的理解。学好本框题内容对于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在本课的第一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法律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道德也有一知半 解的认识:认为道德是个人的修养,是一种品德。并不清楚道德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更不知道道德与法律之间有哪些联系。八年级学生,仍然以直观的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法律与道德的把握仅停留在感性的案例上,难以从理论去把握这两个概念,对两者关系更难以接受。初中学生还只注视自己身边的事,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些国家的政策方略认识较少,所以教学这框内容,就应该力求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事情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入门。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能力目标:1. 提高发现 通过学习,学生能自主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异同,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法律或是道德的问题,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战略。(三):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掌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掌握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并能说出两者关系对我们个人修身、对治理国家有什么重要启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及启示。因为这一知识贯穿在初中思想品德很多内容的学习中。教学难点:对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的理解。由于讲解三个区别时,涉及到多个抽象的概念和术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传授新课: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小结: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布置作业: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和运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行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新课所用的两则材料呈现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讨论: 材料一:梁丽“女许霆”材料二:被告的山杠爷 思考并讨论:1、梁丽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她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吗? 2、山杠爷申张正义,维护公道却为什么被逮捕?3、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告诉我们什么结论。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2.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新课教学1、道德的内涵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感悟道德的内涵。 思考:(1)小华批评小明的依据是什么?(2)是什么的力量让小明最终没有偷走小华的钢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思考,拓展思维,形成对道德内涵及作用的认识。2、律与道德的相同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3页最上面的一节小字。 自主探究:法律与道德的相同之处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列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书本上找出两者的区别,教学适当讲解:表现形式、实现方式、调整范围、不成文等几个概念并用一大一小两个圆来表示两都调整的范围的不同。并向学生说明这是两者的范围,并不是表现法律本身被道德包含。讨论、探究: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三点区别?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全体学生认识水平。新课教学3、法律与道德的联系通过分析谢文江老人的案例,使学生明白法律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引导学生分析P44页下面两个自然段,进一步懂得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要求学生自己阅读P45页中间一节大字课文和下面的一节小字材料,试着分析结论从P44两个自然段中,得出结论: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促进的从P45页的两段文字中得出结论:法律与道德是相互补充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启示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法律和道德哪个更重要?从讨论结果中得出什么结论、给我们什么启示?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实现思想的升华。把知识目标上升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小结法与德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两大行为规范,作为新时代的社会成员必须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同时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布置作业完成相应框题的练习板书设计二、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道德的内涵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相同点:2区别:3联系:教学反思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略)存在的不足之外(略)课题苏有版八年级第14课第3框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作者金坛市第二中学 季长冰设计思想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教材分析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是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第三框题。这一框概括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违法与犯罪等概念,对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框内容量大,头绪多,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学情分析学生对法律的作用,应该有个肤浅的认识片面的认识,或许只认为法律是用来制裁违法犯罪的,认识不到法律对广大群众的保护作用。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对本课所述内容,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各自的性质及三者的关系难以理解。但是学生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跟法律有关的案例有很强的兴趣,所以教学中尽可能用生动的感性材料来教学。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对法律产生敬畏之情,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敢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同时要不断增强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二)能力目标:1. 提高发现 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违法行为。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三):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公、检、法的性质及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教学难点:公、检、法的性质及关系。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行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呈现情景材料:旅客冲入跑道逼停飞机 思考:如何看待这一行为? 1.用新闻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对是非的讨论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3.引出公共秩序、公共安全这一重要的概念讲授新课1、法律维护公共秩序引导学生分析国安球迷闹事一案从而认识妨害公共秩序的行为及危害结合上述案例,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的球迷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恶果?(2)你认为有关部门可能依据哪些法律对主要闹事人员给予拘留的处罚?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掌握知识,增强守法意识。讲解公共秩序包括的内容,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法律;并告诉学生日常的一些妨害公共秩序的行为,如:拨打110,谎报险情等结合生活实际与老师合作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师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认识水平提高。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习书本,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讲授新课2、法律维护公共安全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相声演员刘惠醉驾案板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引出公共安全这一话题,有明星作为背景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公共安全的含义、意义、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说出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的区别之处加深学生对公共安全这一知识点的认识讲授新课 3、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引导学生分析:深圳警方开展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行动讨论相关问题:并积极发言 引出法律维护经济秩序这一话题用最近的新闻,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解经济秩序需要法律维护的原因、相关法律及其规定的经济活动中的三原则阅读教材,与老师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加深对法律维护经济秩序相关知识的理解4、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看相应的课本内容,并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知识的传授过程,变成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过程;将抽象的知识更形象地显示出来课堂小结由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谈)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框题的练习板书设计第14课第三框 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1、法律维护公共秩序2、法律维护公共安全3、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4、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教学反思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略)存在的不足之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