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专《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doc

    • 资源ID:3008926       资源大小:7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专《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doc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指导一、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期末考试共有五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各题型分值比例分别是20%、10%、20%、30%、20%。二、复习要求及重点内容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在上篇“社会政策与法规基本理论”中,重点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联系与6个区别。国际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3个经典模式:欧盟模式、东亚模式、瑞典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我国社会政策法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4个阶段组成的一个完整周期,其中重点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原则、目标与过程;社会政策法规执行的原则和实施的阶段;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原理、标准及评估过程;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方式与作用。如何提高社会政策法规系统的能力。除这些内容外,还需重点了解社会政策法规的信息预测、确定型与非确定型预测、逻辑与非逻辑预测等预测方法;专家决策、德尔斐法等决策方法的内容及特。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行状况、机制及其改进措施。在下篇“社会政策与法规实务”中,重点了解的内容有: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4个特征,6个制定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社会保障的5种规范形式。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四大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政策与法规的特点,城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相关内容及特点。我国社会救济政策与法规的特点,城乡救助政策与法规灾害救助政策与法规的相关内容。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特点、对象及相关内容。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特点。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联系和区别?联系:法规依据政策而制定;法律指导政策的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制定的主体不同;制定程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适用范围不同;稳定程度不同;灵活性不同。第二章:1、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的标志:1891年德国人瓦格纳在其著作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来论述“如何用政策与法规手段去解决社会公平分配”问题。2、国际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三大经典模式:瑞典模式、欧盟模式、东亚模式。第三章: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功能?1、引导功能:明确目标、指导行动、统一思想。 2、调控功能。3、促进功能:创造条件,破旧促新,提供保护。第四章:1、社会政策问题的特征:公共性、相关性、主客观统一性。2、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的议程。第五章: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制定程序:问题界定,目标确立:目标的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具体性,方案设计, 后果预测,方案抉择:抉择标准,合法化。第六章:一、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执行的特点:1.现实性: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执行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2.综合性; 3.具体性;4.灵活性。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有3大效益:理论、经济、社会效益三、执行中的监督对偏离政策法规行为的矫正监督;对政策法规失误的矫正监督: (1)预防性作用;(2)保证性作用;(3)补救性作用;(4)评价性作用。四、执行中的控制步骤:“标准对照纠偏” 。方式:(1)预先控制;(2)事后控制;(3)动态控制,又称现场控制; (4)目标控制,也叫目标管理。第七章:一、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评估类型(方式):根据评估组织活动形式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根据评估机构的地位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根据在政策法规过程所处的阶段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直接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附带效果:副产品;意外效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种豆得瓜; 潜在效果 ;象征性效果。三、评估标准生产力标准:根本标准; 效益标准:达到目标的程度;效率标准: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公正标准:有关社会资源利益成本五年公平分配的程度;社会政策法规回应度: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四、推进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途径提高对评估工作及其意义的认识;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制度化;建立评估工作制度、建立评估基金、重视评估结果; 建立独立的评估组织; 明确社会政策法规目标、精选评估对象; 建立社会政策法规评估信息系统。第八章:一、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原因:政策法规的使命完成,失误政策法规的废止。二、终结的作用:1.政策法规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法规资源;2.政策法规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法规绩效;3.政策法规终结可以避免政策法规僵化;4.政策法规终结可以促进政策法规优化。三、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系统如何改进提高确认社会政策法规问题的能力;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提高社会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提高社会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第九章:一、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预测的分类:1.按照预测时间划分,可以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2.按其性质与方式划分,可分为目标性预测和探索性预测。 3. 按其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宏观政策法规预测,中观政策法规预测,微观政策法规预测。二、社会政策与法规信息预测方法:1. 信息透视预测法:“于无声处听惊雷”; 2. 信息类比决策法;3. 信息分析综合法; 4.  信息推导决策法第十章:一、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决策方法 1.专家决策法 专家决策法定义:也叫专家评优法,是借助于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来探索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型决策方法。2.德尔斐法 在专家会议决策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通过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等无法量化的且带有一定模糊性的信息,运用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逐步取得一致意见。由此对决策对象的前景作出良好估计,达到决策目的。第十一章:社会政策与法规分析方法1.系统分析法:最基本的法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法3.价值(定性)分析法: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采用回溯式研究,此“价值”与日常用语中的价值颇有相似之处。第十二章: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自身运行规律: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规律。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一项政策法规付诸实施后的对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实际效力,属于客观效力,区别于主观预期效力,不同于法律上效力的范围。三、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本来对社会系统起促进作用的正效力转化为阻碍社会进步的负效力。正负效力转化的原因在于政策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和客观事物的变易性。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不可预防的。 四、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运行机制状况(不够健全): 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013春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 社会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三阶段是( )。A目标确立 B问题界定C方案设计和预测 D方案抉择2. 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性,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这体现了( )。A利益原则 B系统原则C可行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3. 通过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 )。A补救性作用 B评价性作用C保证性作用 D预防性作用4. 社会政策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 A. 事前评估 B. 外部评估 C. 非正式评估 D. 执行评估5. 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参加社会保险。 A. 必须 B. 可以 C. 自愿 D. 可以不6. 通过协调和调控一定经济价值要素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使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更趋合理。这是社会政策法规的( )。 A. 理论效益 B. 经济效益 C. 社会效益 D. 公平效益7. 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策法规( )。 A. 有潜在效果 B. 有附带效果 C. 没有效果 D. 有象征性效果8. 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社会福利基金由政府财政支出 B. 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 C. 福利对象无须履行缴费义务 D. 福利给付无须进行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的调查9. 不属于当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的有( )。 A. 退伍义务兵 B.退役志愿兵 C. 现役军人家属 D.军队离退休干部10. 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 A. 调节性政策 B. 分配性政策 C. 再分配政策 D. 自我调节性政策11. 社会政策与法规由( )来制定和实施。 A. 企事业集团 B. 国家 C. 社会组织 D. 政治组织12.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 )。 A. 目标确立 B. 问题界定C. 方案设计和预测 D. 方案抉择13. 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通过的( )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会保障国际宪章。A. 第102号公约B. 国际劳工组织宪章C. 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D. 第118号公约14. 根据我国现行政策法规,社会救济基金( )。A. 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辅之以政府财政开支B. 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C. 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D. 救济对象与社会捐助和募集共同承担15. 不属于当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的有( )。A. 退伍义务兵 B. 退役志愿兵 C. 军队离退休干部 D. 现役军人家属16. 当前我国政策与法规要求社区经济管理贯彻( )的原则。A. 政事分开B. 政企结合C. 由街道办事处兴办社区企业 D. 由社区企业提供街道管理经费17. 对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的可行性分析,属于(      )。 A. 政治可行性分析     B. 行政可行性分析      C. 法律可行性分析       D. 经济可行性分析18. 制定社会保险政策与法规,应当遵循(      )的原则。 A. 权利与义务相对等         B. 权利与义务对应          C. 义务大于权利         D. 权利大于义务19. 社会保险最早产生于(      )。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20. 救灾政策法规必须适用于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单位和任何个人,这体现了救灾政策法规的(       )。A.保证灾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B.原则性原则 C.普遍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21. 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 )关系。A.对等 B.相关C.对应 D.非相关22. 社会救济的对象( )任何缴费义务。 A. 没有 B. 有部分 C. 视情况有 D. 有时有23.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 )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A. 等同于 B.大概等同于 C. 不同于 D. 相似于24.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种( )活动。 A. 认识 B. 实践 C. 思想 D. 观念25. 社会政策与法规以( )为理念依据。 A. 解决社会问题 B. 增进社会福利 C. 保障公共利益 D. 社会公正26. 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 )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 A. 经济实力 B. 强制力 C. 武装力量 D. 政权27. 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是( )。A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B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C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28. 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这体现了预测的( )。 A. 类比性原理 B. 连续性原理 C. 反馈性原理 D.系统性的原理2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 A. 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C. 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发出 D. “九五计划”30.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属于( )。 A. 方面政策 B.元政策 C.具体政策 D. 基本政策31. 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性,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这体现了( )。A. 利益原则B. 系统原则C. 可行性原则D. 连续性原则32. 要政策法规对象认为满足了自己的利益,焕发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来促使社会进步,这就可以说政策法规的回应度()。A. 高      B. 不高 C. 低       D. 合适33. 1985年9月()第一次明确使用“社会保障”概念,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制度统一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A.东北条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34. 根据我国现行政策与法规,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A.6个月         B.12个月C.18个月         D.24个月35. 下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救济的对象是确定的B.救济基金是以社会捐助和募集为主C.救济对象有缴费的义务D.救济给付通常以个人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条件36.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其配套的地方法规形成了()的社会优抚机制。A.国家实施保障B.社会优待帮助C.国家保障为主,社会优待帮助为辅 D. 社会优待帮助为主,国家实施保障为辅37. 在社区服务的多个层次中,最综合、最高层次的是()。A.社区工作         B.社区发展   C 社区救助         D.社区组织38. 执行政策法规要及时果断、雷厉风行,解决问题不能拖拉,不能积压,不能欠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满地实现政策法规目标,同时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这一要求体现社会政策法规执行的(      )原则。 A. 目标与手段相统一       B.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C. 抓住时机与实现效益相统一    D. 领导与群众相统一39. 1980 年6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的( )统一了烈士条件、范围和审批手续,打破了以往批烈条件仅限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和参战民兵民工的界线,扩大到了全体人民。 A.军人抚恤优待条例B.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C.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D.革命烈士褒扬条例40. 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对其实施情况的评估,称为( )。A. 执行评估 B. 事前评估C. 事后评估D. 正式评估二 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 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 E. 事前评估2. 工伤保险基金由( )构成。 A.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B. 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C.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D. 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的利息 E. 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的利息3. 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A.自愿性    B.福利性 C.强制性   D.公平性 E. 补偿性4社会政策与法规基本的分析方法是( )。 A. 定量分析法 B. 价值分析法 C. 系统分析法 D. 利益分析法 E. 信息综合分析法5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辅之以政府财政开支 B. 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C. 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D. 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 E. 政府承担大部分,救济对象承担小部分6. 对社会政策与法规进行评估时,选择评估对象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    )。A.地域性         B.行业性 C.可行性         D. 有效性 E. 代表性7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包括(     )。A.对违反政策法规活动的矫正监督   B.对偏离政策法规行为的矫正监督C.对政策法规失误的矫正监督    D.对政策法规执行活动的偏差的矫正监督E.对政策法规执行者活动的矫正监督8.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有( )。A. 促进功能 B. 强制功能 C. 平衡功能 D. 调控功能 E. 引导功能9. 关于社会政策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原因在于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B. 其原因在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内在规定性 C. 转变不可预防 D. 转变可以预防 E.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10. 社会政策与法规自身运行规律包括( )。 A. 社会发展规律 B. 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 C. 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规律 D. 社会政策与法规效益规律 E. 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规律1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引导功能主要体现为(      )。 A.明确目标        B.创造条件 C. 破旧促新       D.指导行动 E. 统一思想12. 社会政策与法规是有区别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制定的组织不同          B. 表现的形式接近          C.实施的方式不同 D. 法规调整范围比政策大          E. 政策比法规稳定13. 国际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 )。 A. 瑞典模式 B. 欧盟模式 C. 东亚模式 D. 北欧模式 E. 中国模式14.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 A. 一切生活风险 B. 纯粹的生活风险 C. 偶然的生活风险 D. 普遍存在的生活风险 E. 投机产生的生活风险15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有( )。 A. 应征服兵役 B. 移居境外C.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D. 被判刑收监或者被劳动教养E. 重新就业16. 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 )。 A. 理论价值 B. 经济价值 C. 社会价值 D. 教育价值 E. 文化价值三、 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 )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2.( )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德国。3.( )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小于法律。 4.( ) 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5.(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社会优抚方面。6.( )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附带效果。7.( )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8.( )社会政策与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效力明显减弱,需要改变时,应该先立后破。 9.( )已影响到群众生活,即使政府未注意到的公共问题也属政策问题。10.( )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11. ( )保证弱势人群最低条件的生活水平,是违反"效率优选、兼顾公平"的原则的。12. ( )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体现了社会利益关系的经济措施。13. ( )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即政策法规回应度。 14. ( )贝弗里奇报告书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走向了社会福利化阶段。15. ( )德尔斐法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对社会政策与法规进行决策。 16. ( )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必须参加社会保险,这一规定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点。17. ( )199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8. ( )社会福利基金主要由企业上缴费用支出,属于转移支付部分。19( )劳保条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保障立法史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的专门法规。20. ( )我国主要的特殊福利政策与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均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和实施。21. ( )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没有效果。22. ( )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优劣的主要判断标准是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前后承接顺畅与否。23. ( )定量分析方法不可以取代效用分析方法。24. (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社会优抚政策法规。 25. ( )救灾政策法规必须保障灾民在吃、穿、住、治四个方面得到基本保障,这体现的是救灾政策法规的普遍性原则。26. (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是平行的关系。 27. (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灵感顿悟。 28. ( )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29. ( )社会保障立法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标志是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30.(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31. (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方案包含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和方案抉择等四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阶段或环节。32. ( )一项社会政策法规的推行没有引起相关问题发生预期的变化,但此项社会政策法规可以具有某些象征性的意义。33. ( )社会保险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等关系。 34. ( )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优劣的主要判断标准是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前后承接顺畅与否。35. ( )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事前评估。 36. (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37. ( )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社区服务。38. ( )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附带效果。39( )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四、 简答题1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2. 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3.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4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5.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特征有哪些?6. 什么是社会政策问题? 7. 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何种效益?8.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五 论述题1. 为什么社会保障水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 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3. 简要论述专家会议决策法的特点及弊端。四、 简答题1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公共性。社会政策问题的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3分)。(2)相关性。社会政策的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他的连锁反应的影响。(3分)。(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他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4分)。2. 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政策法规终结的内容可分为4类:(1) 功能的终结。即终止由政策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法规终结的所有内容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2分)。(2) 机构的终结。即伴随着政策法规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机构终结的困难也比较大,因为它关系到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施时难免遭到有关人员的强烈抵制,使得机构终结无法顺利进行。(3分)(3) 政策法规本身的终结。与前两种终结相比,政策法规本身的终结所遇到的阻力较小(2分)。(4) 计划的终结,即执行政策法规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内容中,计划的终结是最容易达成的(3分)。3.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政策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政治可行性指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这是方案论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2分)(2) 经济可行性指执行方案所需要的一般性资源(财力)和特殊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等)的获取和支持程度。(2分)(3)行政可行性指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力的大小和效能高低。(2分)(4)法律可行性指方案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2分)(5)技术可行性指方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2分)4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生产力标准,是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生产力的影响程度,既是评价一个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的根本标准,也是评估每一项政策法规的根本标准,是政策与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2分)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这个标准关注政策与法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有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2分)效率标准。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2分)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指在政策法规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2分)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确定这一目标,目的是要从整体上衡量政策与法规对社会的宏观影响。(2分)5.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特征有哪些?(1)明显的强制性,它是由党和国家通过决策和立法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强制性干预。(2.5分)(2)具有给付性,社会保障的目标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給付才能实现。(2.5分)(3)广泛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享受对象的普遍性上,还表现为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2.5分)(4)时间性和地域性,表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都有相应的调整和不同。(2.5分)6. 什么是社会政策问题? 参考答案:(1)社会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5分)。(2)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公共问题,但有些公共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或全社会的注意,有些则没有引起注意。只有那些引起政府及全社会注意的问题,政府才能制定相应得社会政策进行解决(5分)。7. 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何种效益?答:任何一项社会政策法规都有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价值实现,产生理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分)(1)理论效益是指通过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为深化政策法规研究和新政策法规的出台打下基础。(3分)(2)经济效益是指通过一定经济价值要素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使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更趋合理。(3分)(3)社会效益是指政策法规都是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制定的,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促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执行政策法规一定要讲效益,并且一定要讲综合效益。(3分)8.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通过其执行实现实际的效益(3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2分)。(2)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政策与法规的预期目的和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5分)五 论述题1. 为什么社会保障水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本题答案呈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得分。下为参考答案要点:社会保障属于分配的范畴,它实质上是在不同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和各年龄阶段之间以及代际之间的一种再分配,本身并不产生国民收入 (2分)。一方面,社会保障的水平不能超前,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水准,必定使社会保障发挥其稳定机制的作用,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经济稳步增长;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必定挤压经济发展资金,影响必要的社会资本积累,减弱社会成员的勤劳意欲,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过高的保障水准一旦由于陷入危机而降下来,将会受到社会成员心理和行动上的抵抗,对社会安定产生影响 (8分)。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制也不能滞后,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成员产生不满,造成社会动荡,从而削弱社会保障的稳定机制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社会保障立法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准,并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保障水准,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做法,都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后果(8分)。这意味着制定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分)2. 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1)提高确认政策法规问题的能力。确认政策法规问题是整个政策法规过程的首要环节。确认政策法规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而且对整个政策法规能力都有重要影响。(4分)(2)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政策法规作为人们利益关系的具体体现,政策法规的利益整合能力就必然成为政策法规能力最重要的内容之一。(4分)(3)提高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是政策法规能力的主要方面。(4分)(4)提高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是制约政策法规的效益与效率,并进而影响政策法规整体能力的一

    注意事项

    本文(大专《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