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占先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课件.ppt

    • 资源ID:3001593       资源大小:2.04M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占先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课件.ppt

    第1章 有机化学概论,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3 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1.4 两类控制反应1.5 有机化合物酸碱的概念1.6 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1.1 有机化合物1.1.2 有机化学1.1.3 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1.1.1 有机化合物 1.概念,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又称为烃。碳氢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替代后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或者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含C、H、O、N、P、S等元素。,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液体化合物的挥发性大。2)固体化合物的熔点低,很少超过400。3)通常不溶于水。4)容易燃烧,CO2和H2O是主要燃烧产物。5)转化速率慢,副产物多,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很少达到100%。6)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一般以共价键相连。,3.为什么叫“有机”化合物?这与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过程有关。在历史上,最早从动植物中提取得到染料、药物和香料等,因此人们认为只有有生命力的动植物能合成这类化合物,其性质又明显不同于当时已知的无机物,就称为有机化合物。尽管后来可以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但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仍沿用至今。,1.1.2 有机化学 1.定义,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即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科学。,2.有机化学发展历史 有机化学的发展大体上分如下几个阶段:,建立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19世纪60年代),建立立体化学(19世纪70年代),各分支学科的形成(19世纪以后),分析天然有机化合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工合成有机物(19世纪初),利用天然有机化合物(18世纪前),分离天然有机化合物(18世纪末),有机化学学科已经形成多种分支学科,3.有机化学展望,1.1.3 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勤记忆、认真做习题(作业)、善于归纳总结、动手做实验、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有机化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要做有机化学实验外,还需要到化工厂参观、实践,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备、利用有机化合物。建议学生在有机化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到就近的化工厂参观实践。,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2.1 共价键的形成1.2.2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1.2.3 共振论1.2.4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法1.2.5 键的极性在链上的传递诱导效应,1.2.1 共价键的形成,1.关于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形成的两种理论 价键理论 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只处于形成共价键两原子之间的定域观点出发,解决分子中原子间互相连接(成键)问题的理论是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是它的发展,这种方法处理的结果,对分子的空间形象描述得直观、清楚、容易理解,是常用的方法。,分子轨道理论 以“形成共价键的电子是分布在整个分子之中”的离域观点为基础处理分子中原子相互连接问题的方法称为分子轨道理论。这种方法对电子离域体系描述得更为确切。多用于处理具有明显离域现象的有机分子结构,如芳环、1,3-丁二烯等共轭体系。,2.分子轨道(1)键分子轨道 两个碳原子的2p轨道波函数yc 进行线性组合得到y1 和y2 y2=yc1-yc2 较高能量分子轨道 反键轨道p*y1=yc1+yc2 较低能量分子轨道 成键轨道p 用图表示:,分子轨道法处理乙烯中的p 键的结果 y1 称作成键p轨道,用p 表示;y2 称作反键p轨道,用p*表示,两原子间有节点。,(2)共轭 p 键分子轨道 1,3-丁二烯(CH2=CH-CH=CH2)四个碳原子的四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四个能量不等的p轨道:y1、y2、y3、y4。,y1、y2是成键分子轨道,y3、y4 是反键分子轨道四个成键电子离域分布在四个碳原子的周围。,3.用杂化轨道法处理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基本思路:在形成化学键时,原子的能级相近的价轨道进行“混合”,即“杂化”,形成新的价轨道,价电子的排布也随之改变,利用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轨道的“杂化”、“成键”等过程是同时完成的。sp3杂化:C的电子组态:1s2 2s2 2px1 2py12pz,其中2s2 2px1 2py1 2pz为价轨道,其中的电子为价电子。,C在形成化学键时,2s轨道与三个2p轨道杂化形成四个能级相等、形状相同的sp3杂化轨道,每个轨道中一个电子。,sp3杂化轨道形状,杂化轨道能量处于2s和2p轨道能量之间,四个sp3轨道互成109.5的角,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角。,C的四个sp3轨道,氢原子沿sp3轨道的对称轴方向接近C,H的1s轨道与sp3轨道的电子云能最大限度的重叠,形成四个稳定的、彼此夹角为109.5的CH键,即为甲烷CH4分子。,甲烷的CH键,杂化与成键同时完成,这是C能形成碳链和碳环的化学键的基础,C的sp3轨道与另一个C的sp3轨道沿着各自的对称轴成键,就形成CC键:,因此氯甲烷的分子形状应与甲烷形状相似。同样C的sp3轨道还可以与O、N等原子的杂化轨道形成CO、CN等键。,C的sp3轨道也可以与卤原子X的p轨道重叠,形成CX键:,键的特点:成键两原子可以绕键轴旋转,旋转的结果改变了连在两成键原子上的原子空间排列。,同样,C的sp3轨道还可以与O、N等原子的杂化轨道形成CO、CN等键。,sp2杂化碳原子的2s轨道与二个2p轨道杂化,形成三个能量相等、形状相同的sp2轨道:,三个sp2轨道互成120,在一个平面上,与未杂化的2pz轨道垂直。,碳的sp2和pz轨道:,CC键的形成:两个sp2杂化的C原子沿着各自sp2轨道轴接近形成CC的键的同时两个2pz轨道也接近,从p轨道的侧面互相重叠,形成CC键,即C=C重键同时形成。,pzpz轨道:,乙烯分子的形成:剩下的sp2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四个CH键,即乙烯分子。,键的特征:键强度小,是面对称;键的对称面垂直于CC和四个CH键所在的平面;键不能绕CC旋转;键易流动。,sp杂化:碳原子的2s轨道与一个2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能量相等、形状相同的sp轨道。,两个sp杂化轨道互成180,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sp轨道与未杂化的2py、2pz轨道所在的平面垂直。,碳的sp、2py、2pz轨道,C-C三重键的形成:两个sp杂化的C原子沿着各自sp轨道轴接近,形成CC键的同时,两个2py和两个2pz轨道也互相接近,从p轨道的侧面重叠,形成两个CC键,即CC三重键同时形成。,乙炔分子的形成:两个sp轨道与两个H的1s轨道形成两个C-H键,即乙炔分子形成。,在乙炔分子的CC三重键中,一个键,两个互相垂直的键,电子形成筒状分布。,乙炔三重键电子云:,乙炔的键,sp3、sp2、sp轨道的比较:sp3、sp2、sp轨道的形状相似,都是轴对称。sp3、sp2、sp轨道可以自身和相互间形成 C-C 键,形成饱和的、不饱和的碳链或碳环如:sp3 sp2 sp2 sp sp 也都能与其它原子轨道形成CX、CO、CN 等 键。,不等性杂化 sp3、sp2、sp杂化同一组杂化轨道中的s和p的成分相同,轨道的夹角也相等,称为等性杂化。在形成某种分子如环丙烷时,2s与三个2p轨道杂化,得到的一组杂化轨道,每个轨道中的s和p的成分不是相等的,轨道的能级、夹角也不完全相等,这一组轨道称为不等性杂化轨道。这组轨道与相同原子形成的 键强度不全相等。,4.其它原子的杂化,不仅仅碳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发生轨道杂化,在有机化合物中,其它原子(杂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也能发生sp3、sp2、sp杂化。如:在 H3COCH3 中,O为sp3 杂化。在 CO 中,C是sp2 杂化,O也是sp2杂化。在CN 中,C、N都是sp杂化。,1.2.2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1.共价键性质的重要性 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主要是共价键连接的,共价键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因此要研究共价键的性质。共价键的基本性质包括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的极性。,2.键长,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称为键长。,d:a、b两原子的键长r1:b原子的范德华半径r2:b原子的共价半径r3:a原子的共价半径r4:a原子的范德华半径,影响键长的因素:,不同原子成键,键长与原子半径有关。相同原子成键键长:单键 双键 三键。,常见共价键的键长,无论CC还是CH,键长都与C的杂化状态有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分子中其它键对键长的影响,3.键角,一个原子至少与两个原子成键时,这个原子的键与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键角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特别是成键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状态有关,也受分子中的其它原子的影响。,4.键能,概念 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该键的键能。后者又称键的解离能。键能的单位:kJ/mol。例1.H2(g)2H 吸收436.0kJ/mol能量,即 HH 键的键能,也称为HH的解离能(Ed=436.0 kJ/mol表示)。,例2.甲烷分子中有四个CH键,其解离能如下:,每一种C-H键的解离能Ed不相等。在甲烷中CH键的键能是各CH键解离能的平均值:(423+439+448+347)/4=414kJ/mol 化合物的键能数据可从手册中查到。,常见共价键的键能(单位:kJ/mol,25oC,气相),键能的用途 可用键能数据估计化学反应的焓变,例1估算甲烷氯化生成二氯甲烷的反应焓:CH4+2Cl2CH2Cl2+2HCl生成新键放热:2个CCl 2339=678kJ/mol 2个HCl 2432=864kJ/mol断裂旧键吸热:2个CH 2414=828kJ/mol 2个ClCl 2243=486kJ/molHm=(678+864)-(828+486)=228kJ/mol即:每生成1 mol的CH2Cl2,放出228 kJ/mol能量。,例2估计乙烯加氢生成乙烷的反应焓,即:每生成1 mol的乙烷,放出128 kJ/mol的热。,注意:键能与键解离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键能是分子中同种键解离能的平均值。手册中给的键能多数是标准态(25,气相)值。在热力学计算时,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正值;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为负值。,5.键的极性和极化性,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两个电负性不同的原子形成共价键,成键的两电子的电子云非均匀分布在两原子的周围,电负性大的原子周围有较多的电子云,电负性小的原子周围有较少的电子云,即键的两端出现微小正、负电荷,常用+和-表示,这种现象称为键的极性,这种键称为极性共价键。,例如:,如果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电负性相同,成键电子均匀分布在两原子周围,这种键无极性,称为非极性共价键。例:HH,ClCl,CH3CH3等。,键极性的度量 定性的相对比较:键的极性大小主要取于成键两原子的电负性值之差。例如,HO键极性大于HN 键的极性。,碳、氮元素在不同杂化状态下的电负性值:,定量的度量:由键偶极矩=qd(又称键矩)来度量。:键偶极矩 单位:Cm q:正电荷或负电荷中心电荷量 单位:C d:正负电荷中心间距离 单位:m,常见共价键的偶极矩:,极性键的表示:偶极矩是向量,用一箭头表示指向键的负电荷端。如:,键的极化性 键的极化性 在外电场作用下,共价键的极性发生变化称做键的极化性。带电荷的试剂(分子、离子等)都可以看作外电场。例如在极性溶剂中,CX键的极性变大,就是碳卤键的极化性。,用极化度来度量键的极化性 极化度反映成键两原子核电荷对共价键的电子对约束的相对程度,极化度不仅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电负性、键的种类有关,还与外电场强度有关。碳卤键的极化度顺序:CICBrCClCF;C=C的极化度比C-C的大;外电场越强(带电荷多)键的极化度越大。成键电子和原子核都在运动中,也能使非极性键在瞬间产生极性。,分子的极性由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极性决定的。分子的极性大小用分子的偶极矩度量。分子的偶极矩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偶极矩的和。例:,CH4的偶极矩为零非极性分子,CH3Cl的偶极矩为6.2410-30 Cm极性分子,6.极性分子,一些常见化合物气态时的偶极矩:,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都有共价键,共价键的键长、键能反映键的强度,分子的热稳定性;键角反映分子的空间形象;键偶极矩或键的极性反映分子化学反应活性和影响分子的物理性质。,1.2.3 共振论简介,1.共振论概念 离域体系:所有原子共平面,电子分散在有关原子上的体系,分子、离子、自由基都可成为离域体系。1933年鲍林提出共振论(resonance theory)共振论价键理论的延伸和发展,共振论:(1)离域体系的分子、离子或自由基不能用一个经典结构式表示,需用几个可能的原子核位置不变,只有电子对排布变化的经典结构式表示。,:,:,-,-,共振杂化体,共振结构(1),共振结构(2),共振,(2)共振结构的贡献:稳定的共振结构对共振杂化体贡献大;相等的共振结构对共振杂化体贡献相等。(3)共振能(离域能):最稳定结构与杂化体的能量差。,2.写共振结构的规则 用“”“”分别表示电子对、单电子偏移方向。(1)原子核位置不动,键、非键电子对移动。(2)所有共振结构式符合价键理论,是路易斯结构式。(3)保持相等的单电子数目,3.共振结构稳定性的估计(1)共价键数目多的稳定(2)所有原子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稳定(3)电荷分离不稳定,越远越不稳定,稳定,稳定,稳定,1.2.4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法 1.概念,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的顺序叫分子的构造。,构造式,表示分子构造的化学式叫构造式。,分子的构造,2.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构造须用构造式表示,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碳与本身或H、O、N、P、S、X等原子以四个共价键相连。可形成碳链、碳环,也可与杂原子(除碳以外原子)形成杂链或杂环。碳原子可以单键、双键、三键方式与自身或其它原子相连。因此分子式已不能表示唯一的化合物,必须用构造式表示。,路易斯构造式:也称电子构造式。用两个圆点表示形成共价键的两个电子,放到成键两原子之间。这种表示优点是各原子的成键关系、价电子数清楚。,构造式的书写方法:,短线构造式:用一短线表示一个共价键,放在成键两原子间。其缺点是书写麻烦,占篇幅。,缩简构造式:把成键的两原子放在一起,必要 时再用短线表示共价键,这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书写方法。,键线式构造式:只表示出碳链或碳环(统称碳架或分子骨架)和除碳氢原子以外的原子或基团与碳原子连接关系,在链或环的端点、折角处表示一个碳原 子,这种方法简便,表示清楚,被普遍接受。,各种表示方法如下表:,(2),1.2.5 键的极性在链上传递诱导效应,1.卤代羧酸的酸性 取代酸的酸性 羧酸的酸性大小可用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平衡常数表示:,酸性变化的规律:酸中的氢被卤原子取代,酸性增强;被烷基取代,酸性变弱。在烃基的同一位置引入的卤原子数多,酸性增加得多;引入烷基多,酸性变弱得多。引进的卤原子离羧基近,酸性大。引进卤原子形成的碳卤键极性大,酸性增加。,诱导效应 卤原子取代氢原子后形成X-C极性键,使成键电子偏向卤原子XC,与这个X-C键相接的共价键的成键电子对受极性键的影响产生极化,如此影响下去,到羟基的O-H时,使O-H的成键电子对也偏向氧原子,H原子以质子H+的形式离开的趋势增大,酸性变大。诱导效应:由极性键诱导作用产生的沿价键链传递的电子对偏移效应称为诱导效应,又称为I效应。,诱导效应作用的范围 诱导效应沿价键链传递随着价键链的增长而衰减,一般传递三个化学键后,诱导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计算含氯的碳链上原子静电荷分布情况为:,2.取代基的推电子效应和拉电子效应,以醋酸的H为标准判断取代基的电子性能 以取代基 X取代H原子以后,XCH2COOH的pKa变小,X产生吸电子的诱导效应(-I效应)称X为吸电子基,吸电子基又称拉电子基。取代基Y取代H原子后,YCH2COOH 的pKa变大,产生推电子的诱导效应(+I效应)称Y为推电子基,又称给电子基或供电子基。,把取代酸的基按pKa由小到大排列顺序,即取代基吸电子能力从大到小顺序:,排在H前面的取代基是吸电子取代基;排在H后面的取代基是推电子取代基。具有+I效应的取代基还有少数负离子,如:O-,COO-。,取代基推、拉电子性能的相对性 上面的取代基推、拉电子性能的顺序是近似的,是由测定取代醋酸的pKa值得到的,有相对性。当这些取代基连接到其它化合物上,会使上述取代基的诱导效应有所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动态诱导效应的影响要比静态诱导效应的影响大。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动态诱导效应的影响比静态诱导效应大得多。,3.动态诱导效应 上面讨论的由极性键引起的诱导效应称为静态诱导效应。在外电场(试剂、催化剂、溶剂等)存在时,由外电场的影响会产生键的极化作用,极化键产生的诱导作用称为动态诱导效应。,1.3 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1.3.1 有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 1.3.2 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1.3.3 试剂的分类,1.3.1 有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X:Y X.+Y.共价键断裂时形成共价键的两个电子平均分到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或基团上的断裂方式称共价键的均裂。共价键均裂的反应称为均裂反应,也称为自由基型反应。,1共价键的均裂,产生均裂反应的条件:共价键本身多数为非极性共价键如C-C,C-H键;光照、受热(高温)、电磁辐射等外部条件影响;自由基引发剂的引发,2共价键的异裂,X:Y X:-+Y+X:Y X+Y:-共价键断裂时,形成共价键的两个电子非均匀地分在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或基团上,形成带有一对电子的负离子和未带电子的正离子,这种断裂方式称为共价键的异裂。共价键异裂的反应称为异裂反应,也称为离子型反应。,产生异裂反应的条件:共价键本身多数为极性共价键,极性越强,越容易异裂 催化剂的作用 多数是极性试剂作用的结果 溶剂是极性的,3.有机反应的类型,自由基型反应离子型反应协同反应(周环反应),自由基型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离子型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1.3.2 有机化学反应中间体的概念,1.反应中间体 多数有机化学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经过几步反应完成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中间体。这些中间体是高度活泼的物种,很难分离出来,故又称为活性中间体,但用现代仪器可以测定出来。中间体来自共价键的均裂和异裂,如碳自由基、碳正离子,碳负离子。,2.碳正离子碳正离子是平面形结构,带正电荷的碳原子是sp2杂化状态,(CH3)3C+的结构,3.碳负离子,多数碳负离子是四面体结构,带负电荷的碳原子是sp3杂化状态,H3C-的结构,4.碳自由基,大多数碳自由基是平面结构,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碳原子是sp2杂化状态。随着这个碳原子连接的原子或基团不同,碳原子由sp2杂化逐步转成sp3杂化,碳自由基由平面结构,经过扁平的四面体结构变成正四面体结构。,CH3的结构,此外,还有碳烯、氮烯、苯炔等中间体。,1.3.3 试剂的分类,1.自由基试剂 在光或热作用下,能发生均裂形成自由基引起反应的试剂为自由基试剂,卤素是自由基试剂。,自由基试剂中还有一类试剂,称为自由基引发剂,在反应中加入少量自由基引发剂,反应就能引发并继续下去,这类试剂有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等:ROOR RN=NR,2.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称为亲电试剂。如:亲电试剂多数是正离子或缺电子物种。,有机化合物与亲电试剂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如:,3.亲核试剂,在反应中,如果试剂把电子对给予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称为亲核试剂。如:,-OH,-NH2,-CN,H3C-,H2O,NH3,亲核试剂多数是负离子或有孤对电子物种。有机化合物与亲核试剂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如:,4.试剂的相对性 有些试剂,如H2O可以是亲核试剂,也可以是亲电试剂,取决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有些试剂,如Cl2,高温或光照下是自由基试剂,而在极性介质中是亲电试剂。又如HBr在有过氧化物时是自由基试剂,而在极性条件下是亲电试剂。,1.4 两类控制反应,1.4.1 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1.4.2 广义的动力学控制,多数有机反应是复杂反应;有机化合物与一个试剂反应,往往有多种反应途径(机理),形成多种产物,需要研究反应机理、研究控制问题。,1.4.1 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反应 CH2=CHCH=CH2+HBr CH3CHBrCH=CH2(1)CH2=CHCH=CH2+HBr CH3CH=CHCH2Br(2)反应(1)称1,3-丁二烯的1,2-亲电加成;反应(2)称1,3-丁二烯的1,4-亲电加成。(1)与(2)是竞争反应,(3),(4),反应(3)是萘的-H被亲电取代;反应(4)是萘的-H被亲电取代;反应(3)与(4)是竞争反应。,1,2-加成反应活化能小,低温下反应速率决定产物组成,是动力学控制反应;,1,4-加成反应活化能大,反应速率慢,但1-溴-2-丁烯稳定,高温下,反应达到平衡,1-溴-2-丁烯是主要产物,是热力学控制反应。萘的-亲电取代反应是动力学控制为主的反应;萘的-亲电取代反应是热力学控制为主的反应。一个平衡反应,反应远离平衡时是动力学控制,达到平衡时是热力学控制。,1.4.2 广义的动力学控制,CH3CH2CH2CH2Br+NaOH CH3CH2CH2CH2OH+NaBr(5)CH3CH2CH2CH2Br+NaOH CH3CH2CH=CH2+H2O+NaBr(6),(5)与(6)是竞争反应,却是非平衡反应,都是动力学控制反应。改变反应介质,催化剂等能改变反应速率,控制反应。水溶液中反应,主要生成醇;醇溶液中反应,主要生成烯。高温一有利于烯烃生成,低温有利于醇生成。,1.5 有机化合物酸碱的概念,1.5.1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酸碱的重要性1.5.2 质子酸碱理论1.5.3 电子酸碱理论1.5.4 质子酸碱与电子酸碱的比较,1.5.1 在有机化学中酸碱的重要性,很多有机化合物是酸或碱。许多有机化学反应是酸碱反应。有些有机化学反应是酸或碱催化的反应。常用酸、碱概念来说明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反应机理,选择试剂、溶剂和催化剂。有机化学中常用的是质子酸碱和电子酸碱。,1.5.2 质子酸碱理论,质子酸碱理论是布朗斯特提出来的,又称布朗斯特酸碱。,酸:能提供质子的物种为酸。如:HCl,CH3COOH,CH3COCH2COCH3,H2O,HSO3-,NH4+等,碱:能接受质子的物种为碱。如:Cl-,CH3COO-,-OH,SO42-,NH3等,共轭酸碱对 酸给出质子后剩下的物种是它的共轭碱;碱接受质子后生成的物种是它的共轭酸。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是强酸,其共轭碱是弱碱;接受质子力强的碱是强碱,其共轭酸是弱酸。利用互为共轭酸碱的强度关系,可以判断碱或酸的相对强度。例如:判断OH-,RCH2O-和RCOO-碱性相对强度,可用它们共轭酸H2O,RCH2OH和RCOOH的强度判断。例 H2O的pKa=15.7,RCH2OH的pKa=18,RCOOH的pKa=46。因此,酸的强度顺序为:RCOOHH2OROH;共轭碱的强度:RCH2O-HO-RCOO-。,质子酸碱的相对性,一个给定物种,它表现出的酸碱性与介质有关系。例如:乙酸在酸性比它弱的H2O中有酸性,表现为酸,H2O是碱:,乙酸在酸性比它强的H2SO4中有碱性,表现为碱,H2SO4是酸:,酸碱反应的本质是质子转移。,1.5.3 电子酸碱理论,电子酸碱理论是路易斯提出来的,又称路易斯酸碱。,酸: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种是酸 如:BF3,AlCl3,H+,Ag+等 酸结构上的特点:有空的价电子轨道,碱:能够提供电子对的物种是碱 如:NH3、H2O、ROH、RNH2、ROR、CH2=CHR、冠醚和某些芳香化合物等。碱结构上的特点:有含电子对的元素 酸碱反应生成酸碱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反应常用H+、BF3、AlCl3、ZnCl2、FeBr3等路易斯酸作催化剂。,例如:,1.5.4 质子酸碱与电子酸碱比较,1.质子酸碱与电子酸碱的范围是不一致的。2.路易斯酸的范围比质子酸的范围大。3.路易斯酸碱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因此路易斯酸碱又称为广义酸碱。,1.6 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1.6.1 溶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6.2 溶剂的分类1.6.3 溶剂化作用1.6.4 试剂与酸碱、溶剂关系,1.6.1 溶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不同类型反应需要不同溶剂,自由基型反应 需要非极性溶剂,离子型反应需要极性溶剂。,溶剂能改变离子型反应的反应速率,还可能改变反应机理。,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是影响离子型反应的两个重要因素。,1.6.2 溶剂的分类,1按溶剂的极性分类,溶剂的极性通常与溶剂的介电常数/(Fm-1)联系起来,用介电常数划分溶剂的类型。15 Fm-1称为极性溶剂 15Fm-1称为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是相对的,溶剂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2.按溶剂的结构分类,按溶剂的结构分为质子溶剂和非质子溶剂。质子溶剂:分子中含有可作为氢键给体的OH键或NH键的溶剂称为质子溶剂。非质子溶剂:分子中没有氢键给体的溶剂称为非质子溶剂。,质子溶剂既是氢键给体,又是氢键受体,如:H2O、ROH、RNH2等。非质子溶剂不是氢键给体,有些是氢键受体,如CH3COCH3、HCON(CH3)2等;有些也不是氢键的受体,如C6H6、n-C7H16等。,1.6.3 溶剂化作用,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例如:氯化钠在溶液中,结构单元就是水化了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即氯化钠被水溶剂化。,1溶剂化,2.溶剂化的本质,一个极性溶剂分子有带部分正电荷的正端和带部分负电荷的负端,如R-O-H。正离子与溶剂的负端,负离子与溶剂的正端互相吸引,称为离子偶极作用,也称为离子偶极键。离子偶极作用是溶剂化的本质。一个离子可形成多个离子偶极键,结果离子被溶剂化,被溶剂分子包围。,d+,d-,质子溶剂的溶剂化作用除了离子偶极键作用 外,往往还有氢键的作用。,3 溶剂化的结果,稳定了离子,降低了离子的化学反应活性。例如:质子溶剂不仅稳定负离子,还急剧地降低 了负离子的反应活性,因为负离子的碱性及亲核 性是一致的。,1.6.4 试剂与酸碱、溶剂关系,试剂与酸碱,路易斯碱是亲核试剂,路易斯酸是亲电试剂,两者是一致的。质子碱的碱性强度是指与质子结合的能力,而亲核试剂的强度是指与碳反应的能力,它与亲核试剂中心原子的电子的可极化性、空间位阻等因素有关。,相对亲核性与相对碱性,在负离子系列中,如果亲核试剂的亲核中心是相同原子时,负离子的亲核性平行于其碱性。例如:氧为亲核中心的亲核试剂,亲核性相对强度顺序为:RO-HO-RCO2-,与它们的碱性强度RO-HO-RCO2-是一致的。,亲核中心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原子时,亲核性平行于其碱性。例如:R3C-R2N-RO-F-,是负离子的亲核性顺序也是负离子碱性的顺序。,亲核性与溶剂的关系,反应使用的溶剂对试剂的亲核性有重要影响,在质子溶剂中,亲核中心原子半径大的亲核试剂亲核性大,如S的亲核性大于O的亲核性。而碱性OS,这是因为质子溶剂能与负离子形成氢键的原因,负离子越小,溶剂化作用越强,这个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去反应越困难。在质子溶剂中,一些负离子的亲核性相对强度顺序为:SH-CN-I-OH-N3-Br-CH3COO-Cl-F-。,在不能与负离子形成氢键的极性有机溶剂(如 DNF或DMSO)中,负离子的亲核性变化比较接近其碱性变化规律。例如:在DMSO中,卤离子的亲核性强度F-Cl-Br-I-,这与其碱性顺序一致。,

    注意事项

    本文(高占先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