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课件.ppt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ESC、Acc2010年、2011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心力衰竭(CHF)经规范性治疗2周以上,心衰不见好转甚至有恶化倾向者。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积极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常有心源性恶液质,且须反复长期住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05年ACC/AHA慢性心衰诊断指南及临床意义:将心衰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4个级别,对临床防治心衰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临床常用的NYHA分级仅仅是以临床症状为依据,受多个因素影响,与心衰病情、预后及治疗关系仅有参考价值,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05年 ACC/AHA慢性心衰诊断指南及临床意义:4个阶段:A期:心衰高危人群,无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B期: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异常,无心衰症状及体征;C期:器质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和体征;D期:严重心脏结构异常,即使充分治疗,休息时仍明显心衰症状和体征,需特殊干预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05年 ACCAHA慢性心衰诊断指南4个级别A级患者:有发展为心力衰竭风险,心脏无结构性病变,无心力衰竭症状。针对病因等治疗及预防,对适宜患者可用ACE抑制剂和受体阻断剂。有心脏结构性病变,但无心力衰竭症状。治疗常规使用ACE抑制剂和受体阻断剂。,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05年 ACCAHA慢性心衰诊断指南C级患者:心脏结构改变,先前或目前有心衰症状。应指导患者限钠和液体的摄入,保持理想体重,戒烟。应该用ACE抑制剂、阝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D级患者:积极内科治疗,静息状态心力衰竭症状仍在。患者反复入院,生活质量差。治疗应除缓解症状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外,加辅助循环、超滤透析、起搏器和心脏移植等非药物治疗,流行病学心力衰竭在美国的流行病学顽固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死率居高不下院内死亡率5.9%(住院6天内)出院后再住院率30天内20%6个月内50%平均再住院间隔2.5月NYHA级1年死亡率50%ADHERE Benchmark Report Dec 2004,流行病学心力衰竭在中国的流行病学过去的40年内,心衰导致死亡增加了6倍。我国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0.9%,35-74岁成年人约有400万心衰患者。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因心衰为主要症状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20%,死亡率却占40%。NYHA心功能IV级的心衰患者,1年存活率约50%心衰的病因第一是冠心病占55.7%,第二是高血压占13.9%,DCM是第三,占9.9%1胡大一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20062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1:37,流行病学慢性心衰死亡率=恶性肿瘤死亡率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各年段心衰死亡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住院的死亡率。心衰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顽固性心衰)(59%)、猝死(26%)恶性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和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最差,而心衰的预后仅次于黑色素瘤和小细胞肺癌,比其他的癌症预后更差。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推广项目20082008,流行病学心力衰竭心脏疾病最后的大战场E Braunwald ACC 2003心力衰竭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我国心衰治疗现状不乐观1、治疗心衰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分别为554%、43.2%48.2%,洋地黄使用率较1980年段下降;2、B受体阻滞剂和ACE使用上升,分别由1980年段的85%14.0%升至2008年段的290%和40.4%。3、住院期间3年龄段(60岁)死亡率明显递增为6.2%、12.3%15.4%;4、因心衰死亡占心血管病总死亡率没有改变,心衰死亡原因依次为:衰竭59%、猝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