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基本知识学习课件.ppt
第六节 维生素 一.概述,1.维生素: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大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大都以本体或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2.功能:酶的辅酶及辅基成分,3.分类,(1)脂溶性:A、D、E、K,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易在体内储存过量引起中毒;常测定血浆或血清浓度以及相关酶的活性来评价体内营养状况(2)水溶性:B、C,溶于水,易排出易缺乏,常以尿负荷试验来评价体内营养状况,二.脂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1.特性及表示单位 2.生理功能:与正常生长、生殖、视觉及抗感染有关(1)视觉:暗适应(2)上皮生长与分化(3)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4)其他:影响生殖;防化学致癌物,3.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 A.血清VitA 水平 B.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暗适应功能测定 D.其他:VitA耐量;生理盲点,(2)缺乏症,A.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Bitot斑 B.粘膜、上皮改变 C.生长发育受阻 D.其他:味觉、嗅觉,食欲,4.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2)供给量:800 ugRE(3)中毒:A.成人 B.孕妇在妊娠早期每日大剂量摄入娩出畸形儿的危险性增加,二.维生素D:具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1.特性与生理功能(1)特性-D源(2)人类获得VitD的两大途径-食物摄入-D源形成(皮肤阳光照射)(3)代谢*1,25-(OH)2-D3为活性物质,(4)生理功能:调节Ca、P代谢;骨骼与牙齿代谢;与血中的氨基酸含量有关,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A.血浆1,25-(OH)2-D3或 25-(OH)-D3测定B.血中CaPC.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2)缺乏:婴幼儿-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软骨症,3.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两个途径(2)供给量:天然食物中含量低,海鱼、动物肝、蛋黄、奶油相对较多RDA:5ug/d(3)中毒:长期每日摄入2000IU/d(或50ug/d)即可中毒,(三)维生素E(生育酚)1.特性与生理功能,(1)特性:多种活性形式、和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生育酚生物活性最强(2)功能 A.维持红细胞完整性 B.抗氧化作用,a.防止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维持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并避免自由基的损害b.防止VitA、VitC的氧化,保证它们在体内的营养功能c.抑制含硒蛋白、含铁蛋白等的氧化,保护脱氢酶中的巯基不被氧化,或不与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作用,C.参与体内重要物质的合成:DNA、辅酶Q、血红蛋白、精子,D.其他:抗衰老;抗癌 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 A.血浆-生育酚浓度 B.红细胞溶血试验:H2O2+RBC,溶血说明VitE缺乏,(2)缺乏症:较少见,3.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2)供给量:因年龄和生理状况不同略有差别,并随膳食成分而改变;一般每摄入1g多不饱和脂肪酸应摄入0.4mg VitE;但过量不宜,三.水溶性维生素共性:,A.水溶性,常共同发生作用,混合缺乏 B.烹调影响大 C.储备少,需经常补充 D.尿负荷试验进行测定,(一)维生素B1(硫胺素/抗神经炎因子/抗脚气病因子),1.特性与生理功能(1)特性:TPP(80%)、TTP(10%)和TMP(10%)(2)功能 A.羧化酶和转羟乙醛酶的辅酶 B.与食欲、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关,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 A.尿负荷试验 B.硫胺素与肌酐的比值 C.RBC转酮酶活力与TPP效应(2)缺乏症: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或吸收障碍,典型症状,A.干性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 B.湿性脚气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 C.混合性 D.婴儿脚气病:2-5月,见于缺乏VitB1的乳母所喂养的婴儿 E.先天性脚气病:孕期缺乏VitB1所致,及时补充可缓解,3.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谷类是我国人民V itB1的主要来源;一些食物中含抗V itB1因子;烹调加碱也会破坏(2)供给量:常按所需能量确定(0.5-0.6mg/1000kcal),(二)维生素B2(核黄素),1.特性与生理功能(1)特性:对光敏感,在食物中多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黄素蛋白)(2)功能 A.FAD、FMN的辅酶,参与电子传递 B.激活V itB6,参与色氨酸转变为尼克酸 C.参与叶酸转化成各种辅酶,间接对细胞增殖及人体生长起作用 D.参与一些生化作用,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 A.尿排出量活负荷试验 B.红细胞谷胱苷肽还原酶活力系数(EGRAC)AC=加FAD后谷胱苷肽还原酶活力 不加FAD后谷胱苷肽还原酶活力 C.红细胞V itB2含量测定,(2)缺乏症,A.口腔症状:口角炎、唇炎、舌炎(地图舌)B.皮肤炎症:脂溢性皮炎;生殖器皮肤炎症 C.眼部症状*“口腔-生殖综合征”D.影响生长发育 E.贫血,3.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动植物食品中(2)供给量:需要量与能量代谢、蛋白质有关,(四)维生素B6,1.特性与生理功能(1)特性:三种活性形式-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2)功能:在体内被磷酸化为辅酶形式,参与酶系代谢 A.参与氨基酸的代谢 B.参与糖原和脂肪酸代谢 C.其他,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 A.血或尿中吡哆醛和吡哆酸的含量测定 B.色氨酸负荷试验 C.红细胞转氨酶活力测定,(2)缺乏,A.脂溢性皮炎 B.唇裂、舌炎及口腔炎症 C.神经精神症状(婴幼儿或个别成年人)D.婴儿在出生前几个月脑发育时期缺乏会引起永久性的损伤,3.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普遍存在于动植物食物(2)供给量:受膳食中蛋白质水平、肠道菌合成量以及人体利用程度、生理状况、服药等的影响,(五)尼克酸(烟酸/维生素PP),1.特性与生理功能(1)特性:活性形式-烟酰胺(2)功能:转化为辅酶(NAD)、辅酶(NADP)发挥作用 A.参与 糖、脂类和氨基酸的代谢 B.涉及某些激素的代谢 C.对维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 A.尿中N1-甲基尼克酰胺(N1-MN)排出量测定 B.尿中N1-MN/肌酐比值(2)缺乏:癞皮病*“3D”症状:“皮炎、腹泻和痴呆”,3.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动物性以尼克酰胺、植物性以尼克酸为主(2)供给量:与热量消耗有关,(六)维生素B12(钴胺素):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1.特性与生理功能(1)特性:活性形式5-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基钴胺素;在体内必须与“内因子”(IF)结合才会被吸收,(2)功能:,A.促进生长,维持神经组织正常功能及红细胞生成 B.以辅酶形式参与甲基丙二酰胺CoA异构酶与甲基转移酶两个系统的作用,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和提高叶酸的利用率,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 A.血浆中含量测定 B.血象检查以及氰钴胺素吸收试(2)缺乏:一般较少见,严重者可见巨成红细胞贫血和进行性神经病,3.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动植物食物(2)供给量:我国目前尚无标准,(七)维生素C(抗坏血酸),1.特性与生理功能(1)特性(2)功能 A.氧化还原活性,.促进铁的吸收、转移、储存和利用,.促使双硫键(-S-S-)还原为巯基(-SH),与体内其他抗氧化剂共同清除自由基.参与四氢叶酸的一碳单位的转移和防止V itA、V itE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阻止体内的氧化损伤过程,B.羟化作用,.激活羟化酶,使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形成胶原蛋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C.其他:-抗癌-解毒-提高体液免疫功能,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1)评价 A.血浆V itC含量 B.白细胞V itC含量 C.负荷试验(2)缺乏:坏血病,3.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新鲜蔬菜和水果(2)供给量:60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