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我国的银企关系.doc

    • 资源ID:2997006       资源大小:4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我国的银企关系.doc

    目 录摘要1关键词1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特征1(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1(二)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1(三)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2(四)财务控制薄弱2二、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因素分析3(一)支持要素3(二)企业内部管理要素3(三)财务内部组织要素3(四)会计核算、监控要素4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4(一)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5(二)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资金管理5(三)加强中小企业投资管理6四、结束语7参考文献7致谢7论我国的银企关系作 者:XXXX指导老师:XXXX(,长沙410128)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管理的相关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控制银行与企业市场经济中两个独立、平等的经济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两者的行为方式及其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特别是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时期,银企关系受传统的资金调拨供给制的影响,银企关系被扭曲。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又将使银行和企业的改革迫民眉捷。本文在通过对银企业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阐述了我国银企关系的发展变迁的背景下,分析了当下转型阶段我国银企关系新形态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的措施与对策。一、银企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一)银企关系的市场理论分析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并由市场机制组织和调节整个社会经济的经济形式。在这种经济形式下,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市场机制运作为基础和主导。市场经济承认和强调市场主体利益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元性,市场机制正是与社会利益的差异性相联系的经济机制,其运作的基本前提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而进行自主交易和相互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都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具有独立产权的市场主体,是能够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它们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相互间的市场交易按照等价的原则公平进行,其行为关系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法律规范的约束,在相互交易中按照市场规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遵循公平、自主、互利的原则,不能采取任何非经济手段把风险和亏损转嫁给对方。可见,银行与企业之间,不存在任何非经济性的隶属和依附关系,是完全平等、彼此独立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是银行与企业依存关系得以确立、存续的前提与基础。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依存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是银行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银行是基于社会分工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的,银行的各项业务都与企业密切相关,企业的规模以及发展速度影响和决定着银行的业务范围、发展规模及其创新速度;银行在为企业提供的各项业务、主要是存贷款业务活动中,获取各种费用、主要是利差收入,实现自身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企业的运作与发展同样离不开银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对企业具有愈益重要的影响、乃至决定作用,企业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中,需要银行提供货币支付、资金结算以及资金管理等服务,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规模扩张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企业只有借助于银行信用支持和服务,才能实现商品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维持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并获取盈利。(二)银企关系的信用理论分析银企关系是一种契约式的债权关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信用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市场交易关系,银行作为授信者,转移资产但拥有收回资产与获取报酬的权利,企业作为接受资产的受信者,必须履行与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银企间的信用关系客观上要求交易双方要有一种法律的纽带和利益判断的共同准则,以保证资金交易双方的对等与互利,这种法律的纽带就是资金商品等价交换的契约借贷关系,这种借贷关系表明,双方是资金所有权的暂时让渡的买卖关系,它对于银行与企业都是一种硬约束,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使用权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这对银行是硬约束;那么,银行让渡其使用权也必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因此,企业必须按时偿还贷款和利息,这对企业也是硬约束。这种权利与义务关系只有通过严密的契约形式固定下来并受到法律的保障,才能维系下去。(三)银企关系的信息理论分析不对称信息在银企关系中的表现主要是作为借方的企业比作为贷方的银行在投资成败或还款概率等方面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企业更清楚贷款的投资方向是什么,投资风险有多大,预期的收益有多高以及拖欠贷款的可能性有多大等;而作为资金的发放者,银行在贷款能力、期限结构以及与其有业务联系的其他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等方面拥有信息优势。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既不利于银行,也有损于企业,使社会资本存在着损失浪费的风险,损害双方的利益关系,如果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机会主义行为蔓延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就会造成整体经济的波动,引发信用危机和金融风险。信息经济学认为,银行具有生产信息的功能:为了保证信贷资产的效益性和安全性,银行倾向于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交易关系,以便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考察和监督企业,获取与积累企业的比较完整和真实的信息,如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以及偿还贷款的能力等等,以减少经营上的不确定性,避免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银行生产企业的信息需要投入成本,其收益也只有在与企业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中获得。而企业为了获取稳定的银行信用服务与贷款支持,并使自身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少外流,以维护商业秘密,一般也希望只与少数银行保持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可见,基于稳定发展、规避风险的需要,较之其他经济主体之间,银企之间的交易关系更具长期性和稳定性。二、银企关系在我国的发展变迁中国银企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这一阶段,中国不存在商业银行,银行只是国家计划分配资金的一个政府部门。在计划体制下,政府财政部门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社会资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国人民银行独家办理着一切银行事物。实际上,由于企业和银行都属于国家,企业经营以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为中心,收入全部归国家,亏损由国家补贴,其投资则全部由国家依靠企业经营指标,通过财政由银行转账划拨,80%以上的流动资金以划拨的方式流入企业,只有很少的流动资金来自银行。就是说,企业大部分资金采取银行转账划拨的形式。这一时期的银行和企业之间没有真正的商业关系。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83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银行和企业基本上仍然处在计划经济的控制之下,但企业经历“放权让利”和第一次“利改税”,拥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在国家严格控制的前提下,企业掌握了部分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超定额流动资金,有能力偿还贷款的企业可以通过申请银行贷款进行项目的投资,扩大生产和经营。另外,从1979年8月开始,国务院在个别地区试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拨改贷”方式,当年贷款余额为8000万元,1980年增加到加个亿。不过,整个经济并没有脱离计划,企业经营仍以计划指标为主,大部分资金仍由财政无偿划拨。第三阶段,从1984年到1996年。这一时期,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有了很大发展,市场经济成分迅速增加,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国有企业经历了第二次“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产权改革,国有企业经营全面走向市场。与此同时,中央银行从商业活动中分离出来,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国有银行为中心的专业银行体系,专门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这样,一个完整的银行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对企业影响深远的是融资方式的变化。国家规定,从1983年起,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应由银行统一供应和管理,原来由财政拨给企业的流动资金,留给企业作为“自有流动资金”,不再增拨,企业经营不足的部分由银行以贷款的形式供应。“拨改贷”使银行贷款迅速增加,银行贷款在预算资金和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例由1978年的39%上升到1991年的73%。19811991年间,国内银行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贷款从13%增加到20%,流动资金贷款达到80%。这表明,企业融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由财政划拨转为银行贷款,形成了银行和企业之间广泛的信贷交易,有力地推动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企业经过第二次“拨改贷”后,融资与财政资金无偿划拨完全脱钩。1991年企业产权改革逐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经过19871992年的股份制改造的试点后,从1992年开始在企业中全面推行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始实行股票的自由交易,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但直接融资受政府限制较大,发展有限,因而没有改变企业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这一时期,非国有经济成分迅速发展,并在产值和利税上超过了国有企业,企业经营的市场竞争体制确立。企业的市场化经营带动了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使银行贷款开始大幅度扩张。第四阶段,从1997年至今。经过第三阶段的改革,国有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化经营,专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也步入轨道,政府逐渐退出对银行和企业的直接干预,改由市场调节。从银企交易内容来看,这一时期,银企信贷交易经历了一个萎缩阶段。1997年银行信贷首次未能完成信贷指标,各季度信贷增长率均低于往年。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较19%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狭义的货币供应量下降了2.4个百分点,两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下降的势头一直持续到1998年初。尽管从1996年开始,国家实行了放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息,并放松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管制。1997年底,中央银行宣布从1998年1月1日起,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体制改为指导性体制,取消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但1998年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长缓慢甚至萎缩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围绕着解决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巨额不良债务问题作为尝试,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推动部分银行和企业间建立主办银行制度、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期通过银行“债转股”,实施金融不良资产的剥离,使银行和企业间关系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相对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哪一个发展阶段,中国银企关系的内容都显得相对简单,它仅限于银行和企业间的资金联系及其发生的方式。尤其是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银企之间一方面进行着交易,另一方面银行和企业间并未就由此而形成银行资金风险的制度性约束,从而使银行资金在银企市场型交易中承受了巨大的风险。三、我国当前银企关系演变中的新形态银企关系特点是各个阶段的经济、金融体制综合力量作用的结果,银企关系与经济、金融体制是一种彼此相互对应的关系,并契合经济、金融转型的历史轨迹,是一个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的动态的过程。当前,在激烈的金融竞争市场中银企关系变化有了新的特点。(一)供不应求仍是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将面临的资金市场特征银行间资金面供求市场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银企关系,资金的供给与被供给关系是银企之间最基本、最传统的关系。在一定的宏观货币政策条件下,资金市场的非均衡是常态,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是一个资金供不应求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下的相关产业发展同样需要资金投入,供不应求仍是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将面临的资金市场特征,也不排除中国银企之间紧张关系的出现。但中国银企之间的战略性、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二)双方个体差异决定了不同的银企关系形态首先,银行在企业规模、运行质量、地域覆盖、社会信用等方面存在先天或后天差异,致使银行在市场定位、客户选择、银企合作与同业竞争者有明显的区别。规模大、覆盖广、信誉好的商业银行具有选择优质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银企双方谈判中处于强势议价地位;反之往往受到企业的排斥。其次,即使是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群体在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市场空间、社会形象上也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产品技术含量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份额高的企业往往是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对象,比处于劣势竞争地位的企业更有议价权;而经营状况一般、深陷资金困境的中小企业很难与银行实现融资对接。四、我国现阶段银企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标志就在于其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特征,在金融方面的集中表现是社会资产总量的快速扩张,由于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时期的影响,使得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或者资本的形成、流动与配置失去严格的预算约束和债权债务约束;我国银企关系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重新构建的尝试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银行和企业能够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银企之间主要以信贷交易为主。与此同时,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方式,两种体制交织在一起,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银企之间的交易本身的一部分是市场性的,另一部分则受到行政干预,表现出非市场性。由于改革的渐进性,银企间出现一些重大问题,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化银企关系的建立。 (一)银企之间非对称性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方面表现为银行债务的硬约束,另一方面表现为国有企业债务的软约束。银行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在各项存款中,由于储蓄主体由政府向居民的转移,因而银行的负债绝大部分来源于居民储蓄。居民储蓄的债权具有十分强硬的约束力。国有银行的贷款绝大部分都贷给国有企业,由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具有产权的同质性,使得银企双方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实质区别变得模糊,相互间的金融交易不能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出现企业对银行资产的财政性占用和长期拖欠,使银行债权对企业的约束力软化。上述两方面使得银行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不仅增大了银行的融资风险,而且也增大了间接融资的社会成本。同时,这种非对称性,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加重了经济运行的风险。(二)通货紧缩背景下,银企关系恶化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一直呈下降状态,消费品价格指数虽然在2000年和2001年出现过微弱的上升,但是自2001年9月开始再次出现下降,到2003年底为止,除2001年10月和2002年2月因节日因素价格有所上升外,其余各月均表现为下降,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通货紧缩趋势。那么,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银行惜贷、企业缺贷现象严重,银企关系恶化。在排除了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政策和直接融资对通货紧缩的直接影响后,商业银行作为对商品交易货币进行结算的主渠道及企业获取信贷资源的主要途径,其信贷政策应该是解决通货紧缩的关键。1994年以后,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几乎都是存差,如1999年6月底存贷差额达1.2万亿元。虽然银行贷款的谨慎行为有效地控制了风险的加大,但这么大的存差却也不能掩饰银行惜贷的成分。一般来说,信贷紧缩是指商业银行提高贷款标准,以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贷款,甚至不愿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增长下降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银行“惜贷”。产生银行普遍“惜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不断上升,从而银企关系出现信用危机,即银企关系恶化。而普遍“惜贷”的结果是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供应不足、日常经营困难,诱发银企信用危机加深,从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又会导致商业银行系统更深的悲观情绪、过强的风险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贷款标准,减少贷款供应,形成恶性循环。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之下,持续存在的银企信用危机、信贷紧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就会导致经济衰退,从而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危害。(三)国有银行存在大量不良债权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是指贷款不能按契约规定的期限与要求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那部分债权。1999年以前是指“一逾两呆”: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1999年后,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分类,按风险程度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其中后三类和称为不良债权。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地位,使其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当大,而且,绝大部分贷款都贷给了国有企业。根据大多数专家学者按“一逾两呆”的口径估算,不良债权在国有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约为25%。另据银行研究机构的非正式估计,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029%。若按20%计算,1991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为3529亿元,1994年增至6488亿元,到1998年为13688.4亿元。官方公布的1998年银行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分别为5%和2.9%,合计为7.9%。虽然数字上有一些出入,但从银行资本金的角度来看,银行核销贷款损失的能力已经极其低下。大量不良债权的存在是阻碍银企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国有企业过于信赖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两者间又难以彻底消除预算软约束的问题,银企间的债务关系因长期积累而变得日益深重。不良资产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社会信用关系遭到极大的破坏,社会经济金融秩序混乱,经营出现危机,企业负担沉重,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五、我国银企关系优化对策与措施中国目前处于复杂的经济转轨时期。所以,中国银企关系的优化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承接历史,采取必要的政策性措施,使银行与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市场主体,由银行和企业自主协商选择适当的方式,彻底解决银企不良债权债务;第二步,培育和发展完善的资本市场,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和银行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在市场体系完善的条件下,银行和企业将在利益的驱动下,自主选择,形成市场性银企关系。(一)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体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职能,监督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而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独立于财政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家专职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机关(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对地方管辖的国有资产依法实行行政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各行业主管部门为依据,组建行业性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实质上是一种新体制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它既是代表国家经营国有资产的特殊机构,同时也是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国有资产产权。通过建立这样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一方面有助于消除政府干预,以经济授权方式构建企业法人产权主体,将国有企业逐步改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另一方面,在当前便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灵活规范地处理国有企业所承担的债务。(二)加快国有专业银行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我国目前的条件,国有专业银行只能采取全资国有形式,即国有独资公司形式。这就需要建立国有金融产权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行使最终所有权的职能。银行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实行国家最终所有权与企业法人产权严格分开,内部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加快国有专业银行产权管理体制改革,为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创造条件。(三)发挥银行的监督和调节作用国有企业效益的提高,偿债能力的增强,从长远看是改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银行自身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因此银行应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改善经营管理。一是强化银行监督功能,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自我消化债务。二是银行应当与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密切配合,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处理历史债务,为国有企业转制创造条件。清产核资后,按有关规定对资不抵债企业果断破产,经专业行、总行批准,由银行核销无法归还的贷款。对于一批应当归还,但企业因目前效益差,暂时无力归还的贷款,银行应当本着搞活企业的原则,予以适当变通。有的允许挂帐计息缓交,有的允许挂帐停息,有的将信用贷款转为抵押贷款,重新协商还款期限和利率。对国有企业“拨改贷”形成的债务,一大部分可将借款改为拨款,转增企业的国家资本金,一部分实际已成呆帐的经银行审批可作呆帐损失核销。另外对于企业由于政策性亏损造成的呆帐损失,可经同级政府批准由财政拨款弥补或核减企业的国家资本金。(四)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机制、政策和程序 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服务,使更多中小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贷款支持银行对企业融资的管理办法应区别不同情况,不能一刀切,认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评估时间长手续多财产抵押值低贷款周期短等问题,真正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机会,使其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五)提高使用现代金融产品的意识加快和完善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业务的发展,满足企业投融资需要通过同业合作和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可以合力开发出业务交叉捆绑销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把证券 衍生工具外汇产品互惠基金单位及信托投资基金存款证及其他银行业产品货币市场产品公司可转换权益等金融新产品作为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金监管和为企业服务的技术和能力,满足未来企业的发展需求。(六)构建健全的银企关系规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已逐步走向市场,这必然引起资金、业务运作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从而带动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关系的变革。如何重塑新形势下的银企关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我国银企关系的构建,应该合理吸收发达国家银企关系模式中的成功之处,实行“先内后外,内外结合,滚动推进”的策略。即:近期,主要从密切银企在经营机制、产权关系等方面的内部合作入手,形成利益与共的机制,使银企双方即使暂时还不能通过明晰产权边界构建信用关系,也可以从追求共同利益中获得制度创新的动力,从而矫正种种破坏银企法人之间信用契约关系的扭曲行为;长期,着力构建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微观基础,使银行和企业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扩大银企相互选择竞争关系的自由度,建立界定和维护银企各自权益的外部法制环境,以此规范银企往来关系。从目前来看,理顺产权关系,必须解决好四个方面的实质性问题。即: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权不清的问题;银行对信贷资产的处置权虚设的问题;企业作为独立运作主体的资金运行机制问题;避免资产风险和损失问题。因此处理好银企产权关系在于:一是要积极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用法律的形式确定银行和企业的权力范围,使流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分配权明晰化。二是要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融资机制,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银行在保证信贷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减少信用放款,弱化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要大力发展票据业务,完善资本市场,扩大证券交易范围,建立起以市场调节和融通为主的资金配置机制,真正把企业带上市场。三是银企双方要建立等价交换、双向选择的买卖关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是资金商品交换的供给方,工商企业则是资金商品交换的需求方,价值规律的供求法则成了银企双方维护联系的纽带和信条。银行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分配关系。改善银行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利率政策,发挥利率杠杆对企业收益分配的调节作用。一是放宽利率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二是建立银企双向制约的收息机制,减少企业大量拖欠利息的现象发生,使银企双方建立在利益共享的平等基础之上。同时,要理顺银行和企业的责任关系。一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银行不再管理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行政性的经济管理事务,重建银企之间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伙伴关系。二是实行流动资金承包制,将流动资金管理指标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将流动资金占用水平作为考核经理业绩的重要标准,建立提取企业经营风险金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程序化、法律化的信贷质量管理机制,不断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的法律约束,规范贷款的法律程序,明确银行和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破除门第观念,只要有利于生产发展,符合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原则的,银行都应支持,要注意培植稳定的基本客户群体,实现银行与企业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五、结束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银企关系模式的取向必然是市场性银企关系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直接建立市场性银企关系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国有银企之间巨额不良债权债务的存在,这是中国建立市场性银企关系模式的主要障碍。为此只有循序渐进,在分析好银企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上,发现转轨时期中银企关系的新特点、新形态,总结出相关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做出比较到位的优化政策与措施,方能使得我国的银企关系走向健康、健全的发展之路。我的大学爱情观目录:一、 大学概念二、 分析爱情健康观三、 爱情观要三思四、 大学需要对爱情要认识和理解五、 总结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注意事项

    本文(论我国的银企关系.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