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爆炸案件的勘查.doc

    • 资源ID:2996400       资源大小:35.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爆炸案件的勘查.doc

    目 录独创性声明.1摘要.2关键词.3一. 爆炸案件现场的特点.爆炸案件特点.3(二)爆炸案件现场的特点.3二爆炸案件现场勘察的内容.5(一),查明爆炸发生的时间.5(二)确定和勘查爆炸点.51,炸点的确定.52,炸点的勘查.6三,对爆炸抛出物及炸药残留物的勘查.6(一)爆炸抛出物的发现和提取.7(二)爆炸残留物的发现和提取.7四 对爆炸伤的勘查.7(一)人体爆炸伤的特点.8(二)炸碎伤的检验要点.8(三)炸裂伤的检验要点.8(四)烧灼伤的检验要点.9(五)弹片切入伤的检验要点.9(六)冲击波伤的检验要点.9(七)抛坠伤的检验要点.9参考文献.10论文评定.11试论爆炸案件的现场勘查宋愿强【摘要】爆炸案件是最严重的暴力犯罪,社会危害大,关注度高,爆炸不仅造成极大的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更给国家和社会稳定带来难以估量的潜在性危机。本文通过对查明发生爆炸的时间,确定和勘查爆炸点,对爆炸抛出物及炸药残留物的勘查,对爆炸伤的勘查,对震动破坏环境的勘查等方面。来研究爆炸案件的现场勘查【关键词】爆炸案件:现场:特点:勘查一 爆炸案件现场的特点(一)爆炸案件的特点爆炸案件是指,是指犯罪行为人故意使用爆炸的方法,使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案件。1.犯罪动机明显爆炸案件中犯罪行为人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为了发泄私愤而采用爆炸的方式杀人毁物;二是出于党和政府及社会的不满而实施爆炸;三是以爆炸为手段,满足个人私欲,获得非法利益,如勒索财物、排解婚恋纠葛、隐瞒罪行等实施爆炸。犯罪行为人的动机通过其选择的爆炸目标、爆炸时间、地点以及爆炸手段等表现出来。在侦查工作中,可据此分析爆炸案件的性质,进而侦查方向和范围。2,犯罪预谋过程复杂,周密爆炸的破坏性极强,实施爆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要求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因而在实施爆炸之前犯罪行为人都要进行周密复杂的策划,准备。首先,犯罪行为人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炸药,导火索,雷管等爆炸物品,有的还要自行研制复杂的起爆系统。其次,要选择爆炸的时间和地点,决定爆炸方式。另外,有的在爆炸前,还要进行爆炸试验,以经验爆炸装置的性能和威力。针对这一特点,应加强对预谋爆炸犯罪活动的侦查和控制。3犯罪行为人具有爆炸知识和获取爆炸物品的条件爆炸物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爆炸装置结构复杂,安装需要一定技巧。犯罪行为人通过实验爆炸来达到其犯罪的目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爆炸知识。爆炸物品如炸药,导火索,雷管等属于危险物品,其生产,使用,销售,保管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犯罪行为人只有利用工作中接触这些物品的便利或者通过特殊渠道,才能获取爆炸物品。在侦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具备爆炸知识和有条件获取爆炸物品的人,发现犯罪嫌疑人。4,爆炸案件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与其他犯罪案件相比,爆炸发生的过程更短,一旦发生就没有措施控制它,而且爆炸对人所造成的伤害和冲击波影响范围更大,损失更严重,因此对爆炸事故的早期预防显得有为重要。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按照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可将爆炸分为三类。(1)物理爆炸:通常是指气瓶,锅炉,压力容器等的气体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引起容器破裂所形成的爆炸。只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在物理爆炸案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发生改变。(2)化学爆炸:他是由物质发生高速放热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而引起的爆炸现象。化学反应的高速,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是化学爆炸的三个基本要素。(3)原子爆炸: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原子爆炸可形成数百万到数千万度的高温,在爆炸中心区造成数百万大气压的高压,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热辐射和强烈的光以及对人类生存有害的能够长时间存在的放射性粒子,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二)爆炸案件现场的特点爆炸案件现场是指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导致某种物质爆炸而造成的建筑物和其他公私财物毁坏及人,畜伤亡的地点,场所。1爆炸案件多发在公共场所,私人住宅和火车,汽车上,现场破坏严重。由于炸药爆炸反应速度快,并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和产生高压气体,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对周围介质能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爆炸现场具有范围大,遭受破坏程度严重的特点。现场遭受破坏有三次含义:一是指爆炸对现场物体的破坏严重; 二是指爆炸也严重破坏了犯罪嫌疑人实施爆炸行为时遗留在现场上的痕迹、物品; 三是指爆炸发生后,由于急救人命、扑灭火险及排除险情等,也严重变动了现场的原始状态。2、从爆炸现场所处的环境、地点、爆炸伤亡的对象和爆炸发生的时间,可以反应案件性质。3、现场上有起爆点以及爆炸残留物和抛出物。爆炸现场虽然破坏严重,但是现场往往遗留有因爆炸所致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坑洞或缺口,及起爆点。爆炸残留物是指炸药爆炸后,遗留在空间、地面、物体上含有炸药成分的灰尘、气味和残存的起爆材料等。爆炸抛出物是指在起爆点及其周围原有的物体。爆炸抛出物散落面积的大小以及被抛出距离的远近跟炸药的威力和数量有关,因此可以推断出炸药的种类和数量。4现场及其周围留有爆炸破坏痕迹。爆炸破坏痕迹是指炸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对起爆点及其周围物质产生的机械破坏而遗留的痕迹。例如,墙壁或房屋倒塌,物体被击碎形成燃烧等。距离起爆点越近的物体,破坏的越严重,破坏痕迹就越明显。5、现场上留有痕迹和燃烧痕迹。炸药爆炸后,由于爆炸产生物和暴热的作用,在起爆点、抛出物的表面,会留下颜色不同、深浅不均的烟痕;起爆点及周围的火燃物会引起燃烧。根据现场上的痕迹分布、颜色的不同和深浅程度的变化,以及燃烧痕迹的轻重程度等,可以推断炸药的种类与数量。例如,TNT炸药,烟痕为灰黑色,有苦味;硝铵炸药,烟痕为灰色,有涩味;黑火药,烟痕为黑色且有白点,有硫化氢味。6、犯罪现场破坏严重,范围较大。由于爆炸的威力强大,给现场的建筑物、其他物体及人体造成严重破坏和损伤,使之发生破碎、分离、形变、移位等,使现场与案发前相比面目全非。犯罪行为人进去现场,安防、引爆爆炸物和实施其他犯罪行为时留下的痕迹、物证,随着爆炸的发生而被破坏或者被覆盖,这使得现场上绝大部分的痕迹、物证较难发现。并且,爆炸后,在急救伤员、扑灭火灾、排除险情等过程中,还会给现场的原始状态造成破坏。尽管如此,爆炸现象(指炸声、火光、烟雾、气味)会被现场周围群众所感知。另一方面,爆炸过程中,爆炸装置周围的物体被强大的作用力炸碎,向四周呈辐射状抛出,碎块分布较广,有的甚至及于地下、周围的建筑物、植被及其他处所,因此,爆炸现场还具有更突出的立体性的特点。(7)爆炸案件现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与其他犯罪现场相比,爆炸案件现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首先,现场上可能存在还未引爆的爆炸物品,随时可能发生再次爆炸。有的犯罪行为人故意在现场上的爆炸物品中设置反拆弹装置,一旦处理不当,立即发生爆炸。其次爆炸现场的建筑物随时可能发生坍塌,建筑物內断裂的煤气管道、电线都有可能伤人。因此,在勘查此类现场时,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以防发生侦查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伤亡。三、爆炸案件现场勘查的内容(一)查明发生爆炸的时间爆炸的时间就是犯罪嫌疑人安放炸药或投扑掷爆炸物品后,炸药或爆炸物发生爆炸的时间。查明爆炸时间,应重点询问受伤的被害人和现场周围的群众,向他们了解发生爆炸时,看到火光、听到响声、感觉到震动的时间,以及响声的次数及间隔的时间等。但是,有的犯罪嫌疑人利用特殊的方法(如定时爆炸、遥控爆炸、预制爆炸物等)进行爆炸。所以,准确的推断爆炸时间还需要进行勘查,分析作案手段和爆炸方法。(二)确定和勘查炸点(1)炸点的确定爆炸点即爆炸的中心部位。一般有炸药爆炸产生的气体和冲击波造成介质破碎、变形和缺损形成的炸坑或者其他集中的破坏痕迹,就是放置炸药的地方,通常称炸点,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炸点的形状、大小、深浅、烟痕等,能够反映出炸药的种类、数量、装药形状等,因而是勘查的重点。由于爆炸物的装药方式、投放位置和被炸介质不同,所以造成的破坏情况有所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炸点,较常见的有炸坑、穿孔炸点、短截炸点、粉碎炸点、和悬空炸点等几种类型。而确定炸点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根据地面和靠近地面物体上的炸坑来确定。2、根据现场上那些物体和那一部分物体被破坏的严重程度来确定。3、根据爆炸物形成的爆炸半径来确定。爆炸物发生爆炸后,其破坏力以冲击波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4、根据现场物体的破坏程度和人体受伤部位及其伤势轻重来确定。(三)炸点的勘查炸点的勘验应包括下列具体工作内容:1.查明炸点周围介质的种类、特征,如爆炸装置是在地面爆炸的,就要查明是什么结构的地面上发生爆炸,是水泥地还是土地,如是水泥地,要查清水泥地面厚度,水泥层下的材料,如是泥土地则要查清是什么土质,是松软的沙质土还是较硬的干粘土。2、查明炸点的形状、类型,就是要观察分析炸点的形态,如锥形、球缺形、洞形、截断形、粉碎分离形、不规则形等。3、查明炸点范围内的各种爆炸痕迹特征,如爆炸产物起始作用痕迹、爆炸抛掷作用痕迹、炸坑周围破坏介质堆积痕迹以及爆炸造成的周围介质松动和震动痕迹等。4、测量记录炸点的大小,如炸坑的直径或半径、炸坑中爆炸起始作用痕迹的直径或半径及深度、炸坑的真实深度和爆炸物埋人的深度、炸坑周围堆积物的高度等。5、查明炸点范围内的其他爆炸痕迹、物证,如炸坑中的高温作用痕迹、烟痕的颜色及形态分布、炸点中爆炸气体的气味、炸药残留物及爆炸抛出物等。四、对爆炸物抛出物及炸药残留物的勘查(一)爆炸抛出物的发现与提取爆炸抛出物是指爆炸装置及其周围介质等在爆炸时,由于受到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并顺着作用力方向被抛掷到炸点外围的某一地点物体。主要包括三类:1、介质抛出物,是指爆炸时爆炸物周围的介质被击碎后抛出的物体,如被炸碎的各种金属碎块、砖石碎块、人体组织碎块等。2、爆炸遗留物。3.炸药残留物,是指爆炸装置中被炸碎并被抛掷出去的部分,如爆炸装置的外层包装物、起爆装置、导火索等。爆炸抛出物被抛出的距离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炸药量的大小,炸药量越大被抛得越远;二是物质介质距炸点的距离,距离越近被抛得越远。同时,抛出物的抛出方向与所受爆炸作用力方向一致,并呈辐射状,并且在同一爆炸案件中,与炸点等距的物体、中等重量的物体被抛掷的较远。在寻找爆炸抛出物时,一定要遵循以上规律,或者从炸点开始,向外围推进,或者分片段进行,以免遗漏。在公共场所发生的爆炸案件中,由于炸点周围有较多的人体和物质介质,因此会有较多的衣服碎片、人体组织、介质的碎片等因距炸点较近而被射入炸坑深处或被抛掷到距炸点较远的地方,现场勘验人员应对炸点周围较大范围进行搜寻。在有的案件中,由于爆炸装置中的装药量大,也会使抛出物抛掷距离增加,因此现场勘验人员应对炸点周围建筑物及树木上进行全面仔细的搜素。在现场勘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利用磁铁、地雷探测器、金属探测器等进行寻找。现场勘验人员在发现抛出物后,应仔细记录抛掷物的抛掷方向、所在的具体位置以及与炸点的距离。记录时,以炸点为中心原点,以东西、南北自然方向为横、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详细记录抛掷物在现场的具体位置及相互之间的 (二)爆炸残留物的发现与提取在爆炸案件现场上,爆炸装置中的炸药发生爆炸后,总会有极为少量的炸药原形物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这些极为细微的颗粒会混杂在现场内的泥土或粉尘中,或粘附在各种介质上,这些炸药残留物由于极为微小,因此用肉眼一般无法观察到,需用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察,并通过色谱分析仪、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仪等进行鉴定,为了查明爆炸案件有关情况提供线索和证据。在炸药爆炸时,未分解的少量炸药残留物也被抛出爆炸中心区而飞向炸点外围,随着空气冲击波逐渐减弱和重力的作用,降落在地面上或建筑物表面。残留下来的炸药原形物分解产物呈极小的微粒,与现场的粉粒尘土等混在一起,现场勘验人员必须通过收集现场含有炸药残留物的尘土,并经过提纯、集中,才能捡出残留的炸药成分,确定炸药种类。在现场提取炸药尘土时,现场勘验人员要根据爆炸现场的具体情况,决定提取爆炸尘土的重点部位和大致范围。在提取爆炸尘土时要注意三点:1、必须迅速及时,尽量在现场未受破坏之前进行,即便现场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也要选择在没有发生变动的部位提取。 2、提取爆炸尘土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都从炸点外围开始向爆炸中心依次提取,提取的间隔距离为,距炸点5米范围内,没0.5米提取一次,距炸点5米到20米的范围内,每1米提起一次,每份尘土的数量一般为0.5公斤。 3.在爆炸残留物的密集区,要做重点采取,在距炸点较远没有遗留爆炸残留物的区域要提取空白尘土,以备进行对比检验。五、对爆炸伤的勘查爆炸现场常常有人员伤亡,人体爆炸伤的法医学检验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通过爆炸伤的法医学检验,可为查明爆炸发生的原因提供线索和证据,并为查明爆炸得有关情况、爆炸物类型和推断炸药量等提供依据。如爆炸现场尸体的方位、姿势、衣着、与炸点的距离以及伤痕等,可以作为推断炸药数量及炸点的依据。对爆炸现场尸体的检验与一般现场的尸体检验不同,其重点不在于查明死者的死因,而在于观察、研究爆炸、伤痕的性质、形状、伤口的受力大小、角度以及伤口上粘附的爆炸残留物的成分等。有的爆炸现场由于伤亡人员较多,尸体检验工作量很大,因此就要调集一定数量的法医,组成一个专门的尸体检验班子,以保证尸检工作与其他勘验工作齐头并进。(一)人体爆炸伤的特点人体爆炸损伤由燃烧气体、弹片、包装物和其他抛出物的作用而形成,主要包括炸碎伤、炸裂伤、烧灼伤、弹片伤、冲击波伤,抛坠伤等。人体上的爆炸伤特点包括:1、紧贴炸点的人体会形成大面积的组织缺损。在同一现场中,距离炸点越近,人体组织面积缺损越大,有时甚至导致肌肤残缺不全。2、炸药爆炸时产生高温气体,能使人体产生灼烧伤,如皮肤出现红肿或大小不得等的点片出血区,出现带状水泡,甚至出现坏死。3、人体上的灼烧伤的创面及其周围可发现有炸药残留物。4、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作用于人体,可造成人体的炸碎伤或炸裂伤,如人的肢体断离、肢体分离、肌体组织粉碎缺损、肌体组织撕裂等。5、有的尸体虽然表面没有开放性的损伤,但由于受到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的冲击波而发生肌体障碍死亡,入脑震荡、内脏器官破裂等。6、爆炸产生的抛掷物的碎片作用于人体,会在人体上形成各种弹片伤。(二)炸碎伤的检验要点首先要观察和测量被炸碎人体组织的范围,如人体的中间部分被炸碎,则应先推断死者的身高,然后将其头、脚分别放于身高线两端,再对粉碎和缺损部分进行测量。另外,在测量炸伤范围的同时,还要注意分析推断离伤的炸人口和炸出口。(三)炸裂伤的检验要点由于炸裂伤的范围通常较为明显,对炸裂伤的测量一般与测量炸碎伤同时进行。但是现场勘验人员对炸裂伤的检验不仅仅停留在测量这一环节上,因为通过对炸裂伤的分析,可以对爆炸作用力方向、角度和作用高度进行推断。(四)烧灼伤那个的检验要点首先要注意观察、测量衣服烧焦和粉碎穿孔的范围,以有助于判断爆炸产物的极限作用范围。另外,要注意根据烧伤的部位、面积和烧伤程度推断爆炸物的种类、被烧伤人员与炸点的距离、烧灼伤是生前还是死后伤。(五)弹片射入伤的检验要点对于弹片射入伤的检验,应着重于人体身上的伤痕、创孔方向、形状、面积和深度,并据此推断弹片射入的方向和角度,判明人体当时的姿势、与炸点的距离。另外,要对弹片的性质、结构、形状进行仔细检验、记录,为判断爆炸装置的类型、结构提供有力的依据。(六)冲击波伤的检验要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于人体能使衣服撕裂或全部剥光,并且在人体皮肤上造成大面积表皮剥脱或挫裂伤。有时,由于冲击波作用力大的原因,会使人体内脏、骨骼受到严重损伤,如造成肺水肿、肺破裂、耳鼓膜破裂、骨折、脑震荡等。在现场勘验过程中,要注意推断是否存在爆炸冲击波所致的人体损伤,查明、记录冲击波伤的部位、伤情,人体受伤时与炸点的距离及具体位置等。(七)抛坠伤的检验要点抛坠伤的人体在受到爆炸作用力的作用后,被抛至空中后坠落地面所造成的广泛性人体损伤。一般人体上出现抛坠伤的都是距离炸点较近的人员,因为只有这类人才会受到较大的爆炸作用力而发生抛掷现象,而且人体上出现抛坠伤的都会伴有炸碎伤、炸裂伤和冲击波伤。在对抛坠伤进行勘验时,首先要检验人体由于从高处坠落而造成的人体骨骼的骨折、内脏的破损,另外,还要检验人体上的炸裂伤、炸碎伤、冲击波伤,并且根据抛掷的方向、炸伤的特征,分析推断人体原来所处的位置及与爆炸物的关系。【参考文献】【1】孟宪文。刑事侦查学【M】.中国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2】高春新。菀军辉。邹容合。犯罪现场勘查【M】。中国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3】李玉玺。刑事案件侦查【M】中国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4】解衡。刑事犯罪现场勘查【M】中国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5】赵永深。刑事侦查学案例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

    注意事项

    本文(爆炸案件的勘查.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