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doc

    • 资源ID:2994198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doc

    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 作 者】程家明/周振国【作者简介】程家明、周振国,汕头大学社会科学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广东汕头414063【内容提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来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就会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丰富的内涵: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形成逻辑起点,按历史辩证法展开逻辑图景,循人民主体论得出逻辑结论,并在坚持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摘 要 题】哲学思想【关 键 词】三个代表/社会基本矛盾/历史唯物主义【 正 文】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这一理论是贯穿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一条红线。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来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会使我们理解得更加准确和深刻。一、以生产力最终动力论形成逻辑起点生产力最终动因论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出发点和结论。在标志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起点。他们指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19页。)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的政治经济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把生产力看作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出发点和结论,并把生产力不仅当作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动因,而且当成观察由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而引起的社会形态变更的客观尺度。他说,人们在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生产关系,并以生产关系为基础建立的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2卷,第32-33页。)可以这样说,生产力最终动因论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唯物主义立场的集中表现,也是将其作为方法论应用首先要坚持的观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逻辑起点就是在运用这一观点的过程中形成的。首先,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说明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变革的必然性。通观人类历史和改革进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完善和发展。都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以江泽民同志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这一力量的决定下,才有了这样必然性:“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其次,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说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的内涵。既然社会形态的更替和改革进程的发展,最终原因是生产力,那么,作为肩负当代历史使命和领导改革的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就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先进性。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根据生产力最终动因论,进行了科学的阐述,那就是要“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说明了我们党的历史合理性的客观尺度。我们党的产生是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我们党在革命中发展壮大,是因为顺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以便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用生产力作为客观尺度,对我们党的历史合理性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第四,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说明了全党同志树立改革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的客观依据,进而提出了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根据生产力最终动因论,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就在于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为此,就需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以便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并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生产力是具体的、历史的,而具体的历史的生产力是一个由先进取代落后的历史进程。站在21世纪的基点上的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必然是先进的生产力。因此,江泽民同志要求,体现先进性和时代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第五,在运用生产力最终动因论的过程中,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阐述了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问题。运用生产力最终动因论,是为了说明如何发展生产力。对此,江泽民同志作出了系统的阐述。首先,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道理。接着,对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一是提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提出“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三是提出了对我国仍然存在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简单化地加以排斥,也不能采取安于现状、保护落后的态度,而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它们向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转变。”最后,提出了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等体制环境建设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论述,是站在人类历史的21世纪起点上,展望新的世纪发展前景作出的,同时,也是基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国内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其中的道理就是:先进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是任何社会制度优越性的最权威的客观尺度,也是任何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我国改革20多年的一条最深刻的经验。如果说社会制度和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大树,那先进生产力便是根基。有了这个根基,社会制度才得以存在和发展,政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够获得和巩固。否则,历史就要进行选择或重新选择,人民将在这种选择或重新选择中发挥出历史创造者的作用。二、按历史辩证法展开逻辑图景在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形成逻辑起点的基础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展开了自己的逻辑图景,强调了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强调了作为社会意识的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并且在论述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的利益时,渗透着深刻的“重点论”原则和”过程论”思想。这种逻辑图景,从思想方法论的角度去透视,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辩证法。首先渗透着反作用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之所以与旧唯物论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的揭示,其中包括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对生产力和社会存在反作用的揭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娴熟地运用了这种反作用的思想。第一,运用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原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生产力作为逻辑起点并将其置于起决定作用地位的,但是,并不是孤立地讲要“代表先进生产力”或“生产力的发展”,而是说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什么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那就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以及基本理论、基本纳领、基本路线、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些要求必须要适应并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运用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之所以要有这样一个重要内容,是因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这是一种对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全方位的视野。这一视野是对历史辩证法中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原理的具体运用。其次,运用了“重点论”原则。辩证法的一条主要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在“两点论”基础上坚持“重点论”,即在复杂事物的矛盾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处体现了这一原则。在讲生产力时,突出先进生产力,因为在生产力这一复杂事物中,先进生产力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在讲文化时,突出了先进的文化,因为在文化这一复杂事物中,先进文化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在讲中国人民的利益时,突出了根本利益,因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现实和未来之统一的社会利益之中,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最终实现的主导因素。这种抓住重点的思路,导致了我们党永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的主导原则。先进性的主导原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先进的东西,让它们引导整体,代表未来,主导事物的发展。局部的东西、现实的东西,要向先进看齐,向先进靠拢,跟着先进前进。这些先进的东西一是高科技含量的、节约资源、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产力;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三是先进阶级的利益要求。如何让这些先进的东西成为主导因素呢?就必须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深入加强和改造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素质,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代表时代要求,顺应世界潮流,在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其三,蕴含着“过程论”思想。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事物的发展是以过程而存在的。作为过程,事物是向前推进的,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在同质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质特征是不会变化的,而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丧失,就是过程的结束,也就是事物的灭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蕴含着这一辩证法的重要思想。第一,用与时俱进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事物总是向前推进的思想的具体体现。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掘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根据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正确分析了改革20多年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解决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问题。其次,要求全党在做“三个代表”时,要做到“始终”。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定事物过程特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个为最广大的中国人民谋福利,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任何路段上,我们党的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的性质不会变化。因此,江泽民同志认为,我们党当好“三个代表”要一以贯之,慎终如初,不能稍有松懈。第三,要求全党要有忧患意识,用“三个代表”的要求,解决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是过程本质的丧失就是事物灭亡的思想的具体运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给人们启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如果我们党有一天没有当好“三个代表”,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党丧失了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和国家就会出现危机,人民就有权重新进行选择。这在国际上和历史上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江泽民同志从“始终代表”的高度,要求全党同志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要“坚持党的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要使干部具有“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要“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三、遵循人民主体论得出逻辑结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结论。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这一逻辑结论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的人民主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得出来的。第一,确定党的执政的力量之源的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这一矛盾运动中,其人格化的主体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也就是作为社会成员大多数的、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这些人们用人民群众的概念加以界定。顺着生产力最终动因论的思路,便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这一原理要求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唯有如此,才能在革命中获得胜利,在改革和建设中取得成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逻辑结论,遵循的就是这一原理。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第二,确定我们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依据是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创造者和享有者统一的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这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就是根据这一内容确定的。所以,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并要求“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三,确定党的共和的最高标准的依据是群众、个人、政党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人民群众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在阶级社会又分为阶级:在现代社会里,阶级的利益是由政党来代表并为之奋斗的。作为先进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这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观点,是这一重要原则的具体运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为此,他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握好权、用好权,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四、在坚持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从历史观的高度,探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依据,使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科学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江泽民同志在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作为方法论运用的过程中,又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从动态思维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理论。首先,将生产力看作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就使我们对生产力的理解采取了发展的眼光。在这一眼光里,作为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的生产力,是一个不断由先进取代落后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解,中国共产党所要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必然要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在夺取政权之前,凡是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劳动者,都是我们党要代表的对象;反之,则是我们党要率领人民反对、打倒和改造的对象。这样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行为。因此,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然而,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今天,生产力的先进性随着其动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这里所说的发达生产力,就与夺取政权前的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夺取政权前的先进生产力,是相对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而言的,更相对于阻碍生产力的各种因素而言的。相对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社会化的大生产是先进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中的无产阶级是其主体,所以,中国共产党是以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而落后的小生产及其主体农民,是同盟者。由于这些同盟者不仅是压迫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对立面,同时又在社会中占大多数,所以,这些同盟者就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由于生产力的动态性质,现在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发达的生产力不仅是与小生产相比较的大生产,而且是在横向比较中处于先进水平的生产力。处于先进水平的生产力的劳动者,固然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但是,他们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主体,要求却不同的。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努力将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再也不是对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的那种传统的理解了:只要是劳动者,那就是当然的社会发展的先进因素,其利益就是必须要被满足和代表。用这种动态思维的视角看待生产力,就使得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生产力的理解获得了新的认识:第一,明确了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职责,即除了要努力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外,还要努力去履行自己的“第一要务”,即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二,破除了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先进属性的“预成论”观念。也就是说,在动态思维的视角里,劳动者的先进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因为社会地位决定的,而是有一个客观形成过程和主观努力过程。如果一个处于劳动者社会角色的人,他的素质不高,没有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他就不能以先进的生产力的人格化的一份子自居,其利益尽管应该得到适当的关照,但不能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人格化的一份子的利益来维护。这就给了作为处于劳动者这一社会角色的人以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这是符合人的能动性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尤其是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第三,由以上两点所决定,使我们对社会分层的认识有了新的看法,这使得我们在处理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关系时,视野能更加开阔。在这种开阔的视野里,既然作为生产力的因素的劳动者的先进属性不是“预成”的,那么,非劳动者的属性也不是“预成”的;一切取决于人们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顺着这一思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只要他们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好,财富得来和使用有益和合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贡献,就应该将他们视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中的先进分子还可以发展入党,这就扩大化了我们党的社会基础。其次,将生产力的先进性置于世界范围和面向未来的参照系上,这就使我们对生产力的理解采取了全方位的眼光。在世界性的参照系上,我们党所要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为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在面向未来的参照系上,我们党所要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是面向未来的,“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发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就使我们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对生产力的理解。第三,对现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采取了实事求是态度。代表先进生产力,逻辑地就包括了如何对待落后的生产力问题。对此,“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即“既不能脱离实际简单化的加以排斥,也不能采取安于现状、保护落后的态度,而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它们向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转变。”这是结合中国现阶段实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二)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功能的发挥确定了直接了当、更趋完善的途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承认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进而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承认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情况下,这种反作用功能发挥的途径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总结了我们党的改革经验,对此作出了回答。其内容就是对这种反作用功能的发挥确定了直接了当、更趋完善的途径。一是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提出了我们党必须要履行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即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才能的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负有第一的要务责任。二是提出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我们党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的思想,即把发展科学技术当作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执政党的重要职责。这就使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功能发挥的途径具体化了。三是提出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运用上层建筑调整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前景。这就使反作用功能的发挥途径更趋完善。(三)通过对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回答,具体地丰富了上层建筑功能完善的理论。上层建筑功能的完善,决定性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问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此作出了系统而又科学的回答,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首先,要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要处理好党的先进性和扩大社会影响的关系问题。为此,既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又要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在变化了的社会阶层的情况下,确定我们党的阶级政策。第三,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这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发挥自己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制度保证。第四,要按“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这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发挥自己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组织保证。第五,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克服党内的淌极腐败现象。这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发挥自己上层建筑反作用的一种居安思危的表现,以此来保证这种反作用的正确性和长期性。总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发展远不止这些。在这里,我们仅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来予以探讨。通过这种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的,从而使我们对其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论文关键字:

    注意事项

    本文(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