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课件WORD版).doc
-
资源ID:2994009
资源大小:293.50KB
全文页数:1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课件WORD版).doc
第一章 风险概论与公司治理主要内容n 一、风险概论n 二、公司治理n 三、内部控制一、风险概论n 银行风险n 操作风险n 银行案件风险n 风险管理是银行最重要的职能,也是现代银行科学管理的核心内容n 风险定义。风险一般是指未来的消极结果或损失的潜在可能。一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二是损失的可能性n 风险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件与风险结果n 风险与损失。风险是损失的条件,损失是风险的结果,但风险不必然导致损失n 风险管理。利用各种手段识别、分析、计量、管理、控制和化解风险的决策与行动过程n 银行风险n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其损失或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性n 银行风险管理。银行通过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控制或缓释等方法,预防、回避、分散、转移或承受中的风险,在追逐利益的同时,维护银行安全的行为n 银行风险的特征。客观性、隐蔽性、扩散性、加速性、可控性n 银行风险的种类n 信用风险。银行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按照协议条款偿还债务的可能性n 市场风险。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动导致损失n 操作风险。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及外部事情导致的风险n 流动性风险。银行无力为增加资产和偿还到期债务提供融资或变现资产而造成损失或资不抵债的风险n 国家风险。因别国经济政治社会变动而导致的风险n 声誉风险。由自身原因或外部事件导致的负面评价n 法律风险。银行因违反法律或法律不完善所导致n 战略风险。因不适当战略或条件改革导致损失n 全面风险管理n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n 全面风险管理是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和资产组织,由管理这些风险的各个层级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然后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n 全面风险管理过程n 风险识别。财务报表分析法等n 风险评估。分析可能性与损失程度。缺口分析法等n 风险评价与决策。研究风险性质、分析风险影响、寻求风险对策n 风险处理。采取相应措施使风险损失对银行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n 风险学习。总结风险,形成规范案例及技术方法n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n 采取统一授信管理、资产组合管理、资产证券化以及信用衍生产品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防范与化解风险。建立全员风险管理文化n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组织体系、岗位职责体系、业务和管理流程体系、工具体系与风险考评奖罚体系n 操作风险n 三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n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以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巴塞尔委员会)n 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与声誉风险(中国银监会)n 操作风险主要特征n 内生性。内部因素引起n 具体性。具有各自具体特性n 多样性。原因表现多样n 不对称性。风险与收益无必然联系n 分散性。范围广泛n 操作风险分类n 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性风险、客户产品和业务操作风险、实体资产的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n 人员风险、流程风险、IT系统及技术风险、外部事件风险(中国规定)n 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则n 营造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了解风险所在、确保有效监督、高管负责执行风险管理系统n 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识别风险及评估,预警系统,制定措施,制订应急与连续营业方案n 监管者的作用:所有银行都制定有效制度,定期与不定期独立评估n 信息披露的作用:足够信息披露以及允许市场参与者评估n 操作风险管理n 在建立清晰完善组织架构基础上,合理运用量化工具,识别评估所有产品、活动、流程和系统中的操作风险,计算应对这些操作风险所需提取的资本准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进行充分识别、计量、监测、预警、事件发生后以资本准备结合各种手段及时控制、处理风险,避免更大损失n 风险识别。既是起点,也是基础。风险类型、影响因素、发生频率、可能损失n 风险计量。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许多银行主要根据经验予以判断和推测,以及硬性手段准备n 风险评估。自我评估法、损失事件数据法和流程图等n 风险控制/缓释。根据不同性质风险采取相应办法n 风险监测与报告。定期监测并报告操作风险状况与重大损失情况n 银行案件风险n 案件与操作风险的关系n 金融犯罪。37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n 银行业案件定义。两类案件。一是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二是外部诈骗、盗窃、抢窃等n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n 银行案件风险n 银行案件风险成因n 思想认识不充分,对案防重视不够n 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监督约束缺失n 制度流程不健全,执行力不足n 监督检查不深入,不能有效揭示风险n 责任追究不到位,惩戒警示作用不足n 教育培训不重视,部分员工行为失范n 经营思想不端正,内部管理弱化n 选人机制不科学,重要岗位用人失察n 银行案件风险防控措施n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n 建立健全案件防控责任制度n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n 下大力气狠抓执行力建设n 增强稽核和业务检查的有效性n 建立案件责任追究制度n 强化科技系统技防功能n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n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n 加强对案防工作的监管第二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n 公司治理的定义n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n 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n 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问题n 公司治理的定义n 公司治理又称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n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n 明确规定公司各个参与者的责任与权力分布n 银行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银行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是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根本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n 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实现银行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而构建的董(理)事会、高级管理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n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n 完善的公司治理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制度性保证n 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管理政策、激励问责我、监督评价机制等,都是公司治理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n 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与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相一致制衡与效率n 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n 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n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原则保护股东权利,确保公平对待所有股东,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及时准确披露信息,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与监督n 巴塞尔委员会的银行公司治理原则董事会成员应称职,董事会核准银行战略目标,董事会应制定责任制与问责制,董事会应确保高级管理层按照董事会政策实施适当监督,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有效的薪酬政策,公司治理透明,了解银行运营加构n 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践n 规范股东(社员)行为,防止股东(社员)操纵经营管理损害存款人利益。增加资本充足率;加强对控股股东制约;股东(社员)借款余额不得超过其持有的经审计的上一年度股权净值n 强化董(理)事会的独立性。优化董(理)事会的组织结构,改善董(理)事会的人员结构n 明确行长(主任)职责,董(理)事会与高级管理层、董(理)事长与行长(主任)之间分清职权,各司其职,相互尊重,反对权力集中职位分设,明确职权,集体决策n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防止银行内部人控制强化监事会职权,建立外部监事制度,完善监事会组织机构,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监事会意见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n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银行活力完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约束机制n 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问题n 三会一层:股东(社会)大会、董(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n 股权结构不合理扭曲经营行为n 产权主体缺位造成的内部人控制n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三、内部控制n 内部控制的含义n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n 内部控制的要素n 内部控制的执行与保障n 内部控制的含义n 内部控制指组织内部各个岗位、各项职能间或流程中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机制,是管理层为实现预期目标而采用的管理办法、措施n 明确划分权利、责任和利益而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n 为遵守既定政策和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n 保证任务实施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制度与程序n 及时防范、发现和动态调整管理风险的机制n 内部管制的目标与原则n 目标: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n 原则:渗透各个环节覆盖所有部门岗位,体现内控优先,高度权威性,监督评价部门独立于建设执行部门n 良好内部控制机制的一般特征:有关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独立性n 内部控制的要素n 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n 内部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n 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指管理层对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项风险因素、性质进行准确辩认和及时判断,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 风险计量方法,对风险的程度、等级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n 内部控制措施指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实施控制的方式、方法和过程,即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的防范、控制和化解的必要手段,以及保证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得以实现而制定的政策、程序。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与中枢。n 四眼原则,至少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一笔业务的职责分离原则n 信息交流与反馈指银行对内外部信息进行识别、捕捉、传递、交流与反馈n 监督评价与纠正指对上述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和、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四要素的有效性、充分性与合规性进行检查和评价n 内部控制的执行与保障n 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流程。“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开办一项业务、出台一项制度、建立一项流程”。覆盖所有机构、全部业务的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n 加强稽核监督。内部稽核监督体系直接决定规章制度落实执行的程度与效果n 强化科技系统技防功能。评估IT与监控系统,增强信息系统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功能,严格事权划分和业务授权n 唯吾知足n “唯吾知足。”四个字各有一个口,口居中间,四周的四个字借中间的口成为这四个字。顺读是唯吾知足,转过来是吾唯知足。喻人不可太贪,要知道满足,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否则就会被欲望的大口吞没第三章 合规文化建设合规文化与合规管理开 篇 语 对银行而言,违规经营、道德风险是长期困扰和制约银行业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究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合规一直不是银行关注的风险领域,银行未将合规视为风险管理的一项活动,更没有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2005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提出了银行合规管理与合规部门建设的10项指导原则,才为国际银行业开展合规风险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巴林银行里森案(1995年)1995年2月,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巴林银行派驻新加坡的交易员尼克·利森“未经授权”大量购买走势看好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的期货,但没想到一场阪神大地震使日经指数不升反跌,导致巴林银行亏损14亿美元,一下陷入破产境地。当时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荷兰国际集团最终以1英镑价格收购巴林银行。广东开平支行案(2001年)2001年10月中行广东开平支行许超凡、许国俊、余振东等3任行长,9年里监守自盗4.83亿美元。2004年4月16日17时10分,中国银行开平案主犯之一、原中行广东省开平支行行长余振东被美国警方押送回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国警方在机场对其实施逮捕。哈尔滨河松街支行高山案(2005年)2005年1月3日,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全家离境去了加拿大,并且卷走了6亿多元储蓄资金。高山卷走的这些资金中,一笔是东北高速的存款3.23亿元,另一笔是黑龙江辰能投资有限公司的存款3.06亿元。辰能投资有限公司的存款3.06亿元。高山的作案方式主要是开具假存单。在最后的作案时间里,他在中行其他支行提现1亿多元被卷走资金的辰能投资公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在知道这件事的当天晚上和几个好友吃完晚饭后,回到家里跳楼自杀。农行邯郸分行金库被盗案(2006年)认为任晓峰、马向景行为已构成贪污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对两人做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2007年9月19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裁定,驳回任晓峰、马向景、赵学楠的上诉,对邯郸银行金库盗窃案维持一审原判。对任晓峰、马向景维持死刑判决的裁定,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代 价“毁誉”声誉风险“破财”财务损失“分心”整改成本合规风险的影响声誉风险在监管者面前失去信誉引起监管的连锁反应 在公众面前失去信誉媒体的放大效应在市场投资者面前失去信誉投资评级的下降 各种声誉风险相互关联造成的放大效应从监管处罚的公开 到媒体的反应,到市场反应、诉讼导致的声誉风险具有持续性财务损失金融监管部门的罚款;各种诉讼赔偿;律师费用、独立的第三方调查费用、公关费用;失去准入资格,丧失巨大的业务机会;股价下跌,融资成本增加;其他的间接财务损失。整改成本正常的战略实施步骤将被打乱与监管者的沟通和修复关系避免连锁监管反应回复客户信心监督实施整改计划应对媒体负面报道第一部分 合规基础知识一:合规 合规最早来自于英文,其原意是遵守、服从。但在国际银行业监管立法和银行法人治理实践中,它是指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监管当局制定的规则和标准的总称。 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修订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明确指出:银行的活动必须与所适用的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相一致。 2006年10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其第三条指出“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二、合规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合规风险的界定,银行的合规风险是指未能遵循所有适用法律、监管要求、行为准则和良好做法的标准而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三条“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所以,银行面临的合规风险外延很宽泛,除应遵循的法律、规则和准则外,还应包括未遵守适当的市场行为准则,不能公平合理的协调好与相关方的利益冲突,未能公平对待消费者,银行与客户有关的单据设计不合理,甚至客户从事违法或不当交易,银行若事先知晓并参与的情况等,都将会带给银行重大的合规风险,从而给银行造成资金和声誉上的巨大风险和损失。三、合规管理 合规管理是指银行以风险控制理念为指导,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组织形式,有效识别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和适当的惩戒措施,持续修订相关制度流程和详尽描述具体做法的岗位手册,以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确保银行合规稳健运行的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合规管理是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理(董)事会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负最终责任。合规风险应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综合考虑,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四、合规文化 合规文化是指银行机构为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种普遍意识、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以从思想上确保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符合法律法规、自律组织的约定以及内部规章的要求。合规文化的内涵,包括诚实、守信、正直等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以及银行对社会负责、银行对员工负责、员工对银行负责 、员工对其它员工负责等价值观念和取向。五、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是职业行为规范的总称。职业行为是指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履行特定岗位职责的行为。 2007年2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了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这个指导性文件对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明确提出了良好职业操守的要求。具体内容为: 1.诚实信用;2.守法合规;3.专业胜任;4.勤勉尽职5.保守秘密;6.公平竞争;7.抵制违规。第二部分 合规管理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指出“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制定和执行合规政策; 2.构建合规管理组织体系; 3.倡导和培育合规文化;4.建立合规“三项制度”(合规绩效考核、违规问责和诚信报告 ); 5.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机制; 6.监测、识别和评估合规风险; 7.建立明确的合规报告路线。 合规管理的重点环节: 1.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合规管理本身并不能直接为银行增加利润,但却能通过系列的合规活动,避免业务活动受到限制和减少管理成本及机会成本,增加业务发展和赢利空间或机会,提升银行声誉和品牌价值,使得银行在业务拓展和融资成本降低上获得好处,从而创造价值。 2.合规从高层做起。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银行业高层领导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将积极主动践行合规文化作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带动和影响员工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另一层意思是银行业高层领导一定要重视合规管理,在银行内部设定鼓励合规的基调,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合规文化培育,积极倡导并推行诚信正直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努力培育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3.合规人人有责。合规是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银行员工都应当以依法合规经营为基本准则,掌握与其执业行为相关的合规规则,要把合规当作其行为准则,切实承担起与其工作岗位相对应的合规职责,自觉有效地履行合规职责,积极主动地识别和化解其执业行为的合规风险。 4.主动合规。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银行经营机构要主动发现、暴露其经营管理中的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主动改进相应的业务政策和操作流程,主动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并积极主动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另一层意思是银行员工应将合规融入和贯穿于其理念中、行为上,落实到具体业务活动中,切实承担起与其工作岗位相对应的合规职责,积极主动地识别和化解其执业行为的合规风险,主动报告违反规章制度和职业操守的可疑行为,不隐瞒不报发现的合规风险。 5.制定较强执行力的内部规章制度。合规管理需要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具体化、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支撑,只有通过制定覆盖业务经营管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部位的合规手册与岗位手册,清晰界定各业务与岗位的合规要求与责任,形成事事都有明确合规守法的工作标准、处处都有严格的合规经营纪律约束 ,才能真正将合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成为员工业务操作的规范,合规才最为有效。 6.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纳入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经营单位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建立诚信举报制度,畅通员工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的渠道和途径,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如实举报违规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奖励举报人;三是建立违规问责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及时惩处违规事件,提高违规成本。对于合规问题隐瞒不报的,一旦被发现或查实,要严肃追究责任,绝不能姑息迁就。 7.建立有效互动机制。银行经营机构应通过合规意识的培养和问责制的有效落实来逐步培养和建立银行内部上下级、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经营单位与外部监管者之间的有效互动,解决和纠正过去 “猫鼠游戏”的认识,齐抓共管、良性互动,促使合规真正成为经营机构的自觉行动,才能保障银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 总之,合规经营始终是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关键所在,只有合规经营才能使银行风险始终处于可承受和控制的范围之内,而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是银行合规经营的根源,也是银行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只有培育了良好的合规文化,银行的合规经营才能实现由被动管制到自觉管制的转变,合规才能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银行的健康稳健发展。合规文化培育是合规管理的核心需要不断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第三部分 培育合规文化的方法与渠道 一、倡导依法合规经营理念 1.严格落实合规管理责任; 2.坚持稳健经营理念; 3.规范各项决策管理; 4.加强高管人员监督管理。 二、营造合规守纪氛围1.大力开展思想教育; 2.加强员工的自我学习; 3.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三、加强员工行为管理 1.坚持从严治行; 2.加强对员工行为的关注; 3.加强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管理。合规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合规职责法律 规则 准则 内部规章制度 业务操作流程 营业网点业务岗位第四章 案件治理与风险防控l 案件治理与风险防控工作、l 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l 案件责任追究、l 突发事件和案件的应急处置。第一节 案件治理与风险防控工作这一节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概述、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状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年案件防控治理目标与规划。一、 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概述既然是银监局考我们各位高管,当然应该记住监管部门为治理案件所作的工作。(一)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 :重点:要记住银监会为案件治理活动,召开了几次会议,每次会议提出了那些新的内容。从2005年开始,中国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银监会分2005年年初至2006年,银监会先后组织召开了10次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在历次会议上针对不同机构、不同时期案件特点和形式,分别提出了案件治理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但书上只重点讲了5次会议,要重点记住。1.2005年2月,第一次会议,会议传达和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会后出台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提出了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意见”。 2.2005年4月第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大案要案下降、案件堵截成功率上升、努力挽回银行业信誉损失”的银行案件专项治理目标。3.2005年4月第五次会议,提出了建立案件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十项措施”:4.2006年3月,第八次会议,总结银行业第一年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成果,部署深化治理措施,进一步明确强化内部控制,要求重点整治银行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重要岗位等案件多发的六个环节。5.2006年8月,第九次会议,提出了强化内控管理制度的“十个联动建设”:以上是针对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历时两年时间,从2007年开始转入操作风险的常态化日常监管。(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重点: 2006年至2008年,各级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目标,全面排查,深挖陈案,严控新案,强化内控,严格问责,着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1.主要措施。这七项措施,每一项都可以做成一道题,各位要熟记:(1)统一安排,全面部署。2006年至2008年,中国银监会党委先后四次召开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案件专项治理工作。2006年重点治标治乱,充分暴露陈案,全面开展案件排查;2007年实施分类治理,坚持标本兼职,全面暴露陈案高发势头;2008年组织案件治理“回头看”,巩固和扩大成果,启动长效机制建设。各级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立了案件专项治理领导组织,形成了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分工抓、案件管理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大检查、主要风险点排查、案件治理“回头看”活动,坚持案防工作与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案件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2)大力排查,消除隐患。按照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持续开展案件排查,揭露出一批潜藏多年的陈案。一是重点排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二是重点排查风险隐患和近年来案件多发机构;三是重点排查借冒名贷款、大额贷款、存款、票据、结算、重要凭证等业务;四是重点排查“黄赌毒”、经商、炒股、不正常交易等重点人员;五是重点开展案件治理“回头看”深度排查,清扫案件风险“死角”。(3)落实责任,加大处罚。对新发案件和重大责任案件实行“双向问责”、“上追两级”和“一案四问责”制度,在处理案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严肃追究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制约人、知情人以及相关负责人的责任。(4)完善制度,强化考核。(5)差别管理,重点整治。(6)以人为本,坚强教育。(7)通力合作,协调联动。2.主要成效。(1)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案件治理高压态势全面形成。(3)案件防控主动性明显增强。(4)案件查处协调联动机制初步建立。(5)案件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扎实起步。这是监管部门的工作成绩,大家要记住。二、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状况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案防工作依然严峻。(一)案件防控工作形式依然严峻 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一直高居银行业首位。2.涉案金额和平均案值较大。3.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4.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主要面向县以下的地区,服务于零散的客户,且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监管链条过长,案件风险也不可忽视。(二)防控案件风险难度加大(三)内控制度基础薄弱和制度执行力仍然不足。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年案件防控治理目标与规划银监会党委决定,从2009年起再用三年时间持续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治理工作。(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治理工作的目标2009年至2011年,经过三年努力,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管理意识普遍增强,制度流程基本完善,内控管理明显进步,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案件防控长效机制有效建立,主要案件防控指标力争达到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案件数量和百万元以上案件数量逐年下降。(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规划;通过深入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全面落实案件专项治理和“回头看”中制定的各项整改措施,大力构建制度流程、内部治理、风险控制、责任追究、协调联动、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力求根本解决案件风险问题。规划提出了分阶段三步走的目标:1.规范。2009年主要是完成风险深度排查,落实责任,严格实施问责、落实整改。实现陈案充分暴露,有效控制大案要案。2.强化.2010年主要是全面强化2009年实施的各项基础工作,构建制度流程体系和内部治理等长效机制,实现案件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3.提升。2011提升制度流程体系和案件防控机制建设层次,实现案件防控机制的自我更新、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主要案件防控指标力达到国内银行也平均水平,最终实现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目标。第二节 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本节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概述;二、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的内容第一句话要记住:经过案件专项治理和持续开展的案件防控治理,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重心逐步从治标转向治本,要做到案件防控持之以恒,需要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工作。一、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概述 长效机制概念:是指工作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项工作之间长效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三个特点:一是规范性。二是稳定性。 三是长期性。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治理长效机制概念:是指以现代商业银行内控目标为标杆,以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科学的信息技术和完善的安全设施,构建合规文化和风险管理框架,在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建立起“治理完善、制度健全、内控严密、执行有力、持续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建立起“查、防、堵、惩、教”相结合的案件防控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小金融机构健康有序运营。二、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的内容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既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良好外部环境的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应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督、人员管理、技术防范、责任追究 、应急处理、信息披露、协调联动等九个方面着手,提升案件防控水平。(一)公司治理机制方面1.规范公司治理机制。2.完善风险管理构架。3.强化业务流程管理。4.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二)内部控制机制方面1.完善内控制度建设。2.强化岗位流程制约。3.加强重点环节控制。4.持续内控制度评价(三)内部监督机制方面1.实施会计委派。2.完善稽核体系。3.加大检查整改。(四)用人管理机制方面1.完善劳动用工制度。2.提升全员素质。3.加大人员管控力度。4.科学制定薪酬分配制度。(五)技防安全设施方面1.加快电子化建设。2.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六)责任追究制度方面1.加大违规处罚力度。2.严格按按键责任追究。(七)应急处置机制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提高案件查处效率。(八)信息披露机制方面(九)协调联动机制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应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提请当地人民政府协调公安、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共同建立案件查处联席会议制度。第三节 案件责任追究一、案件责任追究原则 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原则:必须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案件责任追究基本要求:(一)教育惩罚相结合。(二)依据要充分。(三)处理公平。对案件责任行为,不管涉及谁,都应毫无例外地追究其责任。一是集体失职的共同责任行为,不能搞法不责众。要分清当事人的责任大小,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罚。二是不允许存在担任职务、行驶职权的人员不承担责任的现象。三是不允许出了问题推卸责任或强加责任、包揽责任或代负责任。(四)处理轻重要适度。二、案件责任追究政策 (一)案件责任追究政策概述 为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责任意识,规范案件责任追究工作,有效遏制各类案件发生,于2009年4月印发农村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明确了案件责任追究的指导政策,对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1.纳入案件责任追究的案件范围。包括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实施或因未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所引发的,以金融机构或其客户的资金、财产、权益为侵犯对象的侵占、挪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一类案件)以及诈骗、盗窃、抢劫等,应移送司法机关或经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二类案件)。2.纳入案件责任追究的责任人员。对案件造成的风险或者不良后果负间接责任的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具体可划分为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其他间接责任人。(二)案件责任追究方式纪律处分、经济处理、其他处罚(三)案件责任追究的有关要求1.一案四问责。2.双线问责。3.上追两级。(四)案件责任追究的特别规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责任追究政策:对案件责任追究中的一些特别情形作了明确规定。即按照“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原则,实行鼓励自查、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政策。1.从轻、减轻条款2.从重、加重条款第四节 突发事件和案件的应急处置按照国家及银监会的要求,金融机构对突发事件和案件要制定应急预案,当发生突发事件及案件时,采取果断的措施,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恰当处置。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和范围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事件。(二)突发事件的范围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5年印发的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规定的报送标准,银行业重大突发事件应包括以下事项:1.金融挤兑事件2.聚众到银监会系统或银行业金融机构上防、请愿、静坐、示威、甚至冲击、围攻的事件。3.抢劫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30万元以上的案件,诈骗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其他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4.银监会系统人员、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1人以上(含1人)、银行业金融机构3人以上(含3人)被绑架或被限制人身自由,叛逃、失踪或非正常死亡的事件。5.造成银监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自然灾害。6.造成银监会系统及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数据、账册、重要空白凭证严重损害、丢失、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系统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3小时以上,在涉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6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事件。7.盗窃、出卖、泄露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8.其他可能引发辖内、系统内系统性银行业风险或严重影响金融和社会稳定以及银监会认为事关重大,要求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及时报送的事件。二、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突发性 (二)公共性 (三)危害的严重性 (四)变化发展的不稳定性 (五)处置的紧迫性三、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 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依法规范、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系统联动、资源整合,快速反应、合理应对”的原则。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一)总则 。(二)组织体系。(三)突发事件报告。(四)运行机制。(五)应急保障。(六)监督监管。(七)附则。五、突发事件和案件应急处置 (一)预警信息(二)先期处置(三)信息报告(四)应急响应 1.事态控制。2.处置准备。3.案件调查。 现场调查主要查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突发事件(案件)事实。(2)当事人及相关责任人的基本情况。(3)要注意搜集证据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