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doc

    • 资源ID:2993890       资源大小:162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doc

    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第一章:绪论案例:“社会保障”蝉联两会调查榜首折射啥?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联合人民网如期推出“2012 两会调查”。网友积极参与,围绕自 己关注的话题,谈想法,表观点。截至 2 月 28 日 17 时,网友留言超过 3.6 万条。在“两会” 十大热点候选项中,“社会保障”以 245211 票连续第三次蝉联热度排行榜榜首。完善社保乃民心所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在评价一个社会、一种制度是否具 有优越性、先进性,群众最有发言权。而群众幸福不幸福,关键还是看是否享受到社会保障, 是否真正实现了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生活得安心,是否感觉到社会的进步和暖度。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近年越来越为全国百姓所关注和期待。尽管国家连续多年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 标准,但比起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来说,差距仍然巨大。民众关于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的呼声 在今年地方两会上依然高涨。另外,在医疗保险转移、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弹 性退休制度等方面,老百姓也越来越关注。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实现“五险合一”,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建立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完备制度,成了全国人民的热点呼吁 和殷切期盼。分好蛋糕是政府之责。经济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一蛋糕,是党和政府的职责。而如何 公平科学合理地分配好蛋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又是一个考验政府公信力 和执行力的大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更是政府的良知,还是社会稳定的“试金石”。从整个社会来讲,中低收入的占大多数。我们国家低收入的大约两亿七千万,困难群体大约 有一个亿,这些都是应该我们关注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从根本上关注困难群体。 关注了困难群体,也就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反之,极易造成分配上的不平衡、不稳定、 不公平,也失去了一个党委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自然也就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有很 大的危险性。必须牢牢把好公平分配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社会保障民生为大。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社会保障体系事关千家万户的 切身利益,老百姓很关注,也很期盼,同时在物价上涨等其他因素的制约下,老百姓也有着 很多的担心和忧虑。继续实行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稳步提高社保待 遇标准,缩小双轨制养老金差距,加快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 福利和灾民生活救助体系等,这些做法,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完备了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维护了、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生为大,以民为先”的思想和理念。(资料来源:人民网时间:2012-03-02)【思考题】(1)社会保障包括那些内容?(2)“社会保障”蝉联两会调查榜首现象反映了什么?【参考答案】:(1)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2)健全完备社会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社会保障增进国民福利,使得人们 的后顾之忧得到了解除,安全感的提升必然带来生活信心的提升,是民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案例 1: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保障发展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无论是社会保障思想还是社会保障实践,均源远流长。2000 多年前中国孔子的大同社会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和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佛教基督教教义 等,其实构成了当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渊源。在社会保障实践方面,追溯早期历史,在西 方有救苦济难的宗教慈善,中国则有历代王朝的救灾济贫措施。进入资本主义初期,由于要 求劳工自由流动、自由聘用及土地买卖所导致的流民,承担并规范相应的救济行为便成了社 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英国 1601 年颁布 5 济贫法 6 为标志,以及此后多个欧洲国家仿效建 立相应的济贫制度,成了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可忽略的措施。不过,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的起源,则是在 18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代替了 手工劳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逐步壮大起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起源于19 世纪 80 年代的德国,并因其显著地化解了劳资冲突、造就了德国的强大,迅速被其他资 本主义国家仿效。此后,又经历 1935 年美国颁布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1948 年英国率先宣布建成福利国 家、1955 年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他国家 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 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发展纵向角度考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当一个国家处在低 收入国家行列时,社会保障通常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补救国民生计的工具,它虽然在一定程度 上调节着收入分配,但调节的范围与程度却十分有限;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 障便不再是雪中送炭式的补救性制度安排,而是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收 入分配调节功能,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很自然地成为国家发展的追求目标;当进入 高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的核心使命则升华到促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让人民享有 平等、自由和尊严的生活。从国际横向比较角度考察,也可以发现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凡是追求社会公平并想 获得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 全、完备的国家,通常都是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反之,凡是不重视社会保障或 者社会保障制度残缺的国家,通常也是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排斥与社会对抗相对严重的 国家。尽管也有个别国家例外,但上述现象确实在发达国家与新型工业化国家中具有普遍性,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日益呈现出这种普遍性。(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思考题】(1)综述上述现象,揭示了哪些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客观发展规律?(2)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对我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答:上述现象的普遍性,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发展规律。主要 包括:一是社会保障理念与时俱进,必然经历从慈悲到正义的升华。二是社会保障目标从低 到高,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超前或滞后均将导致不良后果。三是社会保障功能 持续扩张,从消灾化险式的被动防范走向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积极进取。四是社会保障体系 阶梯式膨胀,以适应国民需求的刚性增长。五是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各异,多样化发展,但又 殊途同归。社会保障理念的升华必然带来社会保障目标的升级,进而促使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规模扩大、水平提升,最终将人民引入安全、平等、自由、尊严的福利社会。因此,社会保障作为各国重要的基本制度安排,由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的工具转变为维护公平正义、实现 合理共享的财富分配机制,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发展规律。(2)答: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既要立足本国的具体 国情,更要遵循这一制度的客观发展规律,任何脱离国情的制度安排都将注定不会被民众所 接受,任何违背这一制度客观发展规律的变革都将扭曲其职能并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在尊重这一制度客观发展规律并兼顾发展变化的国情条件下,努力 实现科学发展。案例 2:福利国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有何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国家论开始在西方国家广为传播,进一步由资产阶级经济 学家的思想主张变为政府的行动计划,由少数资产阶级社会改良派的主张变为几乎所有资产 阶级政党都赞同的主张,并且逐步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策。1941 年英国牛津大学威廉.贝弗里奇接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起草有关战后福利制度重 建的基本框架报告,并于 1942 年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即有关服务的报告,即英国 社会保障史上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Beverige report)。1945 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 以后,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改良主义者和工会领导人一致声称,英国的“社会主义”目 标就是“维持充分就业”、“扩大社会福利”和“实现收入均等化”,国家必须负担其保障 公民福利的职责。于是,工党政府采纳了贝弗里奇的计划,二战一结束,立即颁布和实施了 社会保障、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等社会福利法案。1948 年 7 月,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已建 成了“福利国家”。从此,“福利国家”风靡西方。英国的福利制度经过了一定的波动,20 世纪初适应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需要,政府对 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建立福利国家,到 20 世纪 80 年代又感到福利过了头,进行反思和改革。曲折的发展进程表明,人们对福利国家制度持续 性关注的不够。二战以后,公众态度和政治家都倾向于建立福利国家,而五六十年代的经济 繁荣亦给福利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当时的人口年龄结构较 轻,为福利国家提供资源的劳动年龄人口较多,而消耗资源的老年人比重较小,使福利制度 较容易实现。20 世纪 70 年代后,由于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福利制度受到 冲击,资金平衡难度很大,因此不得不实行“市场化”改革。福利思想倡导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 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 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 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福利政策也是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 的必要措施。他们不相信传统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会自发地实现正常的经济秩 序的神话,反对把国家仅仅看作保护自由竞争的消极工具,主张国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实现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充分就业,缩小贫富差别,保障下层群众起码的生活条件,为全社会 提供福利服务。福利国家思想的影响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 统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但也带来一系列弊端,如通货膨胀、政府机构庞大、生产率低下等。 如今很多福利国家针对福利国家的思想所带来的问题都开始着手进行相应的改革。【思考题】 1.福利国家最近几年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什么启示? 2.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你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能否选择福利国 家的道路?【参考答案】:1、答:(一)、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 (1)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造成政府财政的巨额赤字,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2)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 (3)国民福利依赖情绪的普遍滋生 (4)行政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作风盛行(二)启示:(1)建立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范 围、内容、规模必须严格控制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2)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支出总量巨大,资金来源更需要社会化。在推进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建设的同时, 继续发挥并巩固成效居民的家庭保障,鼓励有条件的起因建立补充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养老、 医疗保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慈善公益团体的替代功能,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 保障体系。(3)要把实现劳动者就业作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4)处理社会保 障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关系。 2、答: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能选择福利国家的道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既是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求。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符合 中国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社会保障政策,发挥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器“安全网”和经济增 长“稳定器”的作用。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案例 1: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归结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扩大再生产基金积累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国基社会后备基金金民收国家管理基金入消费文教卫生基金基社会保障基金金以上支出均含该部门工作者的劳动报酬基金资料来源:社会保障学,许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思考题】试根据上图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产品再分配的基本原理【参考答案】: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再分配的基本原理,明确了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国民 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来建立。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归结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两大部分。社会保障基金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占一定的比重,就其主要部分 来看,属于社会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消费基金中包含社会保障基金。 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保障最低生活需要,缩小贫富 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马克思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 中,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基本理论成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案例 2:如何界定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来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时候,人们要求国家通过行政权 的运用广泛的干预社会,为国民提供就业、培训、住房、医疗机构、养老金的背景,来源于 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来源于社会保障制度对政府作用的需求。那么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究竟是什么呢?其合理界限在哪里?大致上讲,政府介入 社会保障可以分为三种“理想模型”:包办、主导和不干预。包办是指政府实施全面干预,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目前世界上主要是以英国、瑞典 为代表的传统福利国家。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公平,以维持“平等社会”为制度目标,把“平 等”的价值观渗透到制度设计与安排中,建立低水平的平均分配计划,实现所谓的“人人平 等”;各级政府分工明确,有一整套完整的政府管理的机制;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财政负担较重。不干预是指政府没有直接出面建立起系统化、正规化的制度体系,政府不愿或无力担 负起社会保障中的责任,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其特点是:政府提供很低的经营管理、财政支 持及担保;强调效率,根据劳动者对产业和社会的贡献程度考虑其保障;以私人保险为主, 制度结构分散,不同的收益群体确立不同的保险制度。主导型简单来说就是介于包办和不干预之间的一种方式,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坚持“有 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例如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和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其特点是: 政府干预适度,注重自治,社会和家庭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立法和制度先行,任何的政策 都具有法律的依据;权力义务相对均衡。就中国目前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的承担状况来说,中国目前是出于一种正 在向主导型过渡的“包办+不干预”的形式。这主要体现在:在城镇中,过于强调政府的责 任,把过去分散在企业、单位的保障责任转向政府,出现了企业依赖政府的现象;而在农村, 政府虽然已开始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的探索工作,但改革的力度、深度及收效甚微。中国要真 正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保障模式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一是责任划分的问题,具体包括财政投 入中政府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政府在不同保险项目中进行的合理的角色调整;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划分问题。二是如何统一政府在城镇与农村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问题。 【思考题】请分析政府在社会保障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什么也需要市场的介入?【参考答案】:政府的作用主要应体现在:(1)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整体规划;(2)为社会保障提供完备的法律框架;(3)维社会保障提供财政支持;(4)有效参与调控和规范市场运行。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会克服各种市场缺陷,协调公平与效率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会造成财政负担过重,缺乏运行效率,政府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管理费用提前比例日益提高,但效率日益下降,市场刚好能弥补政府失灵的问题,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的效率,满足民众不同层次的需要。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结合点。政府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下,重视市场作用,培养社会组织,重视市场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发展中的作用。第四章:社会保障水平案例 1: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如何确定与评价?在西方经济快速增长的 20 世纪 50、60 年代,主要西方国家都迅速扩大了社会保障开 支,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但由于各主要西方国家的国情和对社会保障的政策不同,它们的 社会保障水平也有高低之别。各国国民经济规模有大小之分,人口有多寡之别,即使各国用于社会保障的国民经济 资源的比重相同,每个居民平均获得的社会保障金额也会不一样。所以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更 能反映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情况。1983 年主要西方国家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从 高到低依次是法国 2411 美元、德国 2369 美元、加拿大 1912 美元、美国 1856 美元、英国1387 美元、日本 1068 美元。 从以上各项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和法国属于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属于中层次的水平,日本属于低层次的水平。 加拿大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加拿大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所至。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每年有大量移民入境,但另一方面,加拿大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气候寒冷,地广 人稀。这样平均每年有 5 万人迁出加拿大。照此速度,若没有移民入境,加拿大人口会越来 越少。所以加拿大试图以社会保障的方式为加拿大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来吸引移民入境。 因此加拿大不得不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来维持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它的国民生产总值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就超过了英国、法国 和意大利。1987 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上述三国之和。同年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 超过美国,而它的社会保障水平不仅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最低,在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是最 低的。日本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一直很低,是因为较其它主要西方国家相比,日本较迟进入 老龄化社会,这必然使养老金支出较少。日本的失业率历来没有其它主要西方国家高,失业 方面的支出也就少,而这两项的支出在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中占的比重都较高。因此 日本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也就不足为怪了。由此可见,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与该国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的联系。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均较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社会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具有地区之间水平 不均衡、城乡之间水平差别大、所有制企业行业之间水平差别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沿海 地区和大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覆盖面分别高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小城市;城市居民人均社会 保障费用是农民的 20 倍以上,大约占总人口 1/8 的城市居民享有 90%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 等等。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思考题】 1.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2.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如何?发展趋势怎样?【参考答案】: 1、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有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社会结构;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和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重要 指标。2、社会保障水平的程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理论家存在很大争论。目 前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 们的差距还很大,然而从我国的实际经济水平来看,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但从绝对水平来看,我们社会水平覆盖率有待提高,在扩大享受对象的同时,谨慎提高社会 保障的程度和水平。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发展趋势有总体支出水平呈上 升趋势和社会保障支出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的趋势。案例 2:深圳质疑社保水平排名倒数第一中国青年报深圳 2006 年 10 月 19 日电 (记者李桂茹) “深圳社会保障基本水平在全国 是最高的。”今天,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袁建勇称,最近公布的“2006 年中国 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中的一项排名让他们很震惊。这项对 287 个城市的排名把深圳社会保障 水平排在最后。据了解,“2006 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是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我 们专门派人到研究院了解了一下情况,他们的答复是这个社会保障水平的排名依据就是一个 社保投入系数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补贴支出、对社会福利救济和抚恤的财政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袁建勇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报告说,深圳 2005 年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是 386.2873 亿元, 政府的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只有 3.6152 亿元,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 2.8287 亿元。深圳用于社 会保障的支出仅占财政预算支出的 1.68%。这个系数为全国最低。“我们认为用社保投入系数来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显然是不妥的。”袁建勇在今天的新 闻发布会上说,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是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救济和抚恤的水平,也就是 说需要救助的人是否得到了救助,救助的金额有多高,这是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一个基本因 素。袁建勇说,在社会保障水平因素中应包含三项主要因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失 业员工失业救济金的水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水平。这是最基本的三条保障线。他解释说,深圳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目前的水平是 2000 多元,全国企业退休人员 平均养老金是 735 元;深圳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是 648 元,全国平均水平只有 300 多元;深 圳月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救济水平是人均月 344 元,全国平均最低生活保障线是 130 元左右。 “三个数据都说明深圳社会保障基本水平在全国是最高的。”袁建勇认为,深圳社保投入系数比较低的原因是,深圳社会保险参保率高,基金收支 能够平衡,不需要财政对社会保险进行补贴,社保基金能够自求平衡。深圳把许多原来的农 村居民及城镇化人员全部纳入城镇社保体系,这些人中间相当一部分过去要领最低生活保障 金,现在改领养老金,政府支出就减少了。此外,深圳残疾人保障金收支能够平衡,能够对 残疾人进行有效的保障,这就不需要政府财政再支出一部分来进行这方面的社会救济。这些 因素都减少了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但并不是说这些人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这一点恰恰证明,在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较高,需要救助的低收入人群得到的 救助水平较高、范围较广的前提下,财政社保投入系数越低,这个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工作 做得越好、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袁建勇说。【思考题】通过对于深圳社会保障水平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指标才能反映深圳真实的社 会保障水平?【参考答案】:由于深圳属于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其财政总支出也当然比较高,尽管社保投 入比例小,几项社保指标都仍旧在全国领先,但由于较高的的物价和生活成本,社会保障水 平不一定高。所有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不应当片面的看诸如退休金、失业金、最低生活 保障水平等具体数据,或者社保投入系数,而应该引入一个中介变量:“工资等收入总额”, 它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农民收入、社会保障收入等。社会保障水平应该考虑:“社会保障支 出” 占“工资等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乘以“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系数。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案例 1:中外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比较尽管学术界对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类型有多种划分和描述,但其作为划 分和描述基础的基本要素几乎是相同的。国外学者曾提炼出 10 块“砖”,5 种搭建模式。 我国有学者将其增加到 16 块“砖”,8 种搭建模式。笔者认为,如果以挑选最基本、最本 质、最核心的构成要素为着眼点,实际上只需要明确 4 块“砖”即可,那就是“现收现付”“完全积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因为前一对“砖”反映的是融资方式,后一对“砖”反映的是账户形式,而融资方式和账户形式是任何一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都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由此分析,世界各国出现过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I 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统筹账户模式 第一种模式的全称应当是“以现收现付为基础的统筹账户模式”(简称为模式 I)。此模式通常被简称为“现收现付制”,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现收现付”的实质是一种融 资方式,它可以是筹资模式的基础,但不能等同于筹资模式本身;另外,以现收现付为基础 的筹资模式不止一种,各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有的相当大。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选择的融 资方式是现收现付;选择的账户形式是统筹账户;社会成员之间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 共济作用;在同一统筹账户内适于人员流动,在不同统筹账户内人员流动有困难。该模式由德国 19 世纪 80 年代末首创,明显受到社会民主主义学术传统的影响,二战 后迅速普及到世界各国。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以该模式为主体的各国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渐 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出现因老龄化而产生的支付危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实际退休年龄不 增反减;享受待遇的条件过于宽松等。为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危机,也为了在保护老 年人基本生活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对该模式进行改革。多数国家选择提高缴 费率、推迟退休年龄等调整性改革,新加坡、智利等国则另起炉灶,对该模式实施彻底改革。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改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国际趋势。然而,该模 式迄今为止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选择。根据美国社会保障署的统计,到 1999 年初,共有 167 个国家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其中有 134 个国家实行模式 I,占总量的 82%以上。 模式 II 建立在完全积累基础上的个人账户模式 第二种模式的全称应当是“以完全积累制为基础的个人账户模式”(简称为模式 II)。此模式通常被简称为“完全积累制”“预先积累制”“积累制”“基金制”“个人账户制” 等。笔者认为,前三种简称虽然不够精确,但还不至于出现歧义;“基金制”的简称有无视“统筹基金”客观存在的缺陷;最不宜使用的是“个人账户制”的简称,因为个人账户既可 以像智利一样建立在完全积累基础上,也可以像瑞典一样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将两种基 础的筹资模式混为一谈,显然是不妥的。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1)选择的融资方式是完全积累制,即个人的养老金完全来自其 个人账户的积累;(2)选择的账户形式是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资产属于个人,职工还可自 愿缴纳一定数量的超过法定比例的资金;(3)个人账户的资金享有利息,利息率与投资回 报率挂钩;(4)透明度高;(5)提供最低养老金保证。该模式又可以根据个人账户管理是“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不同分为两类:前者由新加坡于 1955 年首创,其个人账户完全由政府管理,且个人账户资金的利率由政府决 定,被称之为“中央公积金制度”;后者由智利政府于 1980 年首创,与新加坡的区别是建 立了多家独立的私营养老金管理公司,职工可选择一家来管理和运营自己的个人账户基金, 被称之为“智利模式”。由于智利模式表现出对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 的促进作用,近年受到世界银行等具有新自由主义学术传统的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的青睐,被广泛推荐。然而到目前为止,实行该模式的国家并不多,继智利之后,只有一些拉美国家, 如阿根廷、巴西等,对模式 II 进行了探索。模式 III 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个人账户模式 第三种模式的全称应当是“以现收现付为基础的个人账户模式”,通常被称为“名义账户模式”(简称为模式 III)。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1)选择的融资方式是现收现付, 即个人的养老金完全来自其个人账户的积累;(2)选择的账户形式是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 资产属于个人,职工还可自愿缴纳一定数量的超过法定比例的资金;虽然账户是个人的,但个人并没有直接的产权,而只拥有对未来养老金的索取权。在瑞典,名义账户模式是替代了 原有的模式作为第一支柱发挥作用。(3)个人账户的资金享有利息,一般由政府根据工资 增长率和其他因素确定一个名义利率,个人账户根据名义利率进行名义上的积累。(4)该模式中的个人账户是空的。这种模式与模式 II 的区别在于个人账户的作用不同:模式 II中的个人账户是实的,账户资金用于投资运营;该模式中的个人账户是空的,名义上的,真正的账户资金被用于发放当前退休者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作用仅仅是计发待遇的手段。(5)透明度高,预期较为明确。例如在瑞典,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每年公布收益预测,人们可以 了解到平均寿命的长度和收益情况,并且每年都会被告之他们账户的发展情况,根据现在的 寿命情况可以计算得出补助的情况和经济增长的预测等。关于这种模式的渊源与理论基础,学术界主要存在四种看法:一是二战后法国流行的“积分制”;二是美国兴起的“现金余额制”;三是布坎南的“社会保障券设想”;四是“个人保险账户模型”。依笔者之见:这四种看法从不同角度观察都是有道理的,因为该模式成 型后都含有各自提及的要素,但相比较而言,第四种看法的涵盖面更大一些,“个人保险账 户”的提出对该模式的形成贡献最大。另外,该模式的理论基础仍贯穿着社会民主主义的学 术传统,选定的筹资模式基础是现收现付制,最重要的突破是在现收现付制基础之上引入个 人账户形式,从而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筹资模式。自 1995 年以来,瑞典、意大利、波兰、拉脱维亚、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等欧亚六国先 后对这种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模式 III 运行状况良好,受到国际学 术界的广泛关注,俄国和捷克等一些国家跃跃欲试,甚至欧盟委员会为其成员国设计了向其 转型的三个过渡方案。实行这种变革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一些国家将这种模式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 基本部分(即第一支柱),目的在于通过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挂钩(规定缴费 型),鼓励职工努力工作,鼓励职工主动要求延长工作年限、推迟退休(如瑞典、拉脱维亚、 立陶宛、波兰);二是本来希望建立完全积累式第二支柱,但由于难以筹集转轨过程中巨额 历史债务的补偿资金,不得不采取这种暂时无需偿还历史债务的名义个人账户模式作为过渡(如意大利)。模式 IV 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结合模式 第四种模式的全称应当是“以现收现付为基础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结合模式”(简称为模式 IV)。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1)以现收现付融资方式为基础。(2)保留了社 会统筹账户,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济性可以通过该账户发挥作用。(3)引入了个人账户。个 人账户的资产属于个人,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可以继承;其储蓄额的多少,取决 于个人缴费额和个人账户基金收益。(3)个人账户的资金享有利息,一般由政府根据工资 增长率和其他因素确定一个名义利率,个人账户根据名义利率进行名义上的积累。(4)该模式中的个人账户是空的、名义上的,真正的账户资金被用于发放当前退休者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作用仅仅是计发待遇的手段。(5)该模式从整体上替代了原有的模式作为第一支 柱发挥作用。该模式由中国于 1993 年首创,是根据特有国情在对模式 I 进行改革时的实践。囿于具体的国情,中国既没有像新加坡、智利一样将筹资模式的基础由现收现付转为完全积累,也没有像瑞典一样在引入个人账户的同时取消统筹账户,而是在世界上独创了这样一种模式。(资料来源:中国社会保障2012 年第 5 期)【思考题】上述各种中外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各有哪些利弊?【参考答案】:发挥社会互济作用。模式 II 处于劣势,而其他三种模式有优势。其原因在于,以现收现付融资方式为基础的模式在分配养老金时可以向低收入者倾斜,从而体现社会公平。而以完全积累融资方式为基础的模式对低收入者无法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调动缴费积极性。模式 I 处于劣势,而其他三种模式有优势。这是因为模式 II、模式III 和模式 IV 虽然用于构建模式基础的融资方式不同,但是它们都设置了个人账户,而个人账户的缴费与待遇挂钩程度紧密、透明度高等特点,有利于提高雇员缴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激励雇员对雇主的缴费进行监督,模式 I 下的欠费、逃费、提前退休等问题会得到有效的遏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模式 I 处于劣势,而其他三种模式有优势。设置了个人账户的模式 II、模式 III 和模式 IV,由于内含自动的收支平衡机制或可以保持对财务危机的较为准确的度量,因而有能力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促进经济发展。模式 II 有优势,而其他三种模式处于劣势。保有资金积累是模式 II的主要特点,通过个人账户积累的大量资金可以用于长期投资而促进经济发展。证职工流动性。模式 II、模式 III 有优势,模式 I 在统筹级次为全国范围时也有优势,否则处于劣势。相较之下,模式 IV 介于两者之间,保证职工流动性方面的优势不如模式 II和模式 III,但在职工跨统筹范围流动时,起码个人账户可以随同转移,因而略强于模式 I。案例 2:国情对社会保障模式选择有多大影响?世界各国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投保资助模 式、储蓄保险模式和福利国家模式,这三种社会保障模式是在什么样的国家经济政治背景支 持下实施的?是否能够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呢?国情到底对社会保障模式选择有多大影 响?下面我们将几个德国、新加坡等几个国家的国情作个概括的介绍。1德国 德国国土面积约 36 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中部,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约 8119 万人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29 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居民主要是德意志人, 有少数丹麦人和吉普赛人。其中,外籍人 750 万,占人口总数的 9%。德国于 10 世纪形成封建国家,1871 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当时其工业化才开始起 步,经济发展比英、法两国慢了将近一百年。德国首相俾斯麦为了巩固帝国专制政权,一方 面镇压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和社会民主党,另一方面于 1883 年开始颁布社会保险各种政策, 将社会保障纳入立法轨道、增加工人福利,以缓和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尖锐矛盾。也 因此成为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二战后,德国开始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限制市场力量的过分积累,主张市 场有序竞争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通过提高消费者机会、刺激技术进 步和创新、按劳分配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来使市场中的各种力量自由发挥作用,对于复苏发挥 了巨大作用。德国目前已成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仅次 于美国和日本,为第三大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第二大贸易国。2001 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20630 亿欧元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