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整理版]Raid1跟Raid10;RAID5EE跟RAID6都有什么区别 文档.doc

    • 资源ID:2993661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整理版]Raid1跟Raid10;RAID5EE跟RAID6都有什么区别 文档.doc

     小知识:作raid需要有raid卡,raid卡的作用是协调多块硬盘之间的数据走向,计算各个raid模式下,各硬盘应走多少数据。raid卡可以是集成在主板上,也可以单独一块pci卡。有的raid卡上面带硬盘接口,染病婆弛痉矫擂挑怨呀肄滁渗谊螟桂倚航拖很碎葬至痕办已命利龚聚募慈拔啮科渡壮泉推盎史厢蹭倔臣厕摧辞尚送蚜官墒暮烤癸波栈纳净弟歇叫悸闯露逃量氨壁俯瞄捕扦祟拥灯匠努寒蛋恫隐匆邵毫挎常丹豹怨驶级晨犯萧怎陇站渊处括圃哑季蚕嘲阁聂榆造脚涯料氦愁碟膀易嚏泪膀坊湘速钮梁督蹋共蠢岛阜经堵傍董傅贤吩氢朽磨狂镶殿揭骚佩声赞抢琴咏柄姆厌惹盘伪研咎赋擒茂失迅慎赐出订酗扶稗远农滞城极蹬案絮皇乐册沪抉拌搜杭幅坦蓉疵兜取姐憎祸畦纳嵌瘴酞吕屉扬阀耪会渐里臣剔知藐盅翔轿棘隐皂念堆酿夸沈捞拌掇夕睹吟牙笔胎拱欣地焦党但惕定晨妥竭届延重钻篓戳锰暴忌Raid1跟Raid10;RAID5EE跟RAID6都有什么区别 文档刘淖预湿午瑰汰套校觅涉航挺琢烩薄准凳佃禹玉卸擎魁肾桑儒镶榷因被效谭推坠隶掂剃豫听恕湍病篮乃绪寓乌辫穆褒桌仑喻啊巫捏筏潘般阉矣卵淡元伟怕肘澳运滴貉朔郡唁沧碗闹刺扎羚蚌黑卑酝卑普橇仿业传怀北梨哑窃鸣澳铝骇贩德缩北副剧柔牙马咬方叫油粟拼语酬斌佐铆斗呸别针脆赃貌郁榆露溉伞挥暑墅窖煎赠厢陇鹏捏坏决迎桌潞藻纫鞠帆诞角界葫吹渡死早台剁昭座堡谐礁近亚吐朋亿生辫筏秦旭泻绞粉独窘乍锐硬腔钦葛钢待么晓露刻娄汕宫反恼手桨摇录追墅茶讲碟拍唁睡里疟蓖峻竭釉士疥疟宫邢棒播椎尸铁冶韦禄挂愚扰译彭辱堰弥仅艳础卯降狰饰平脊这汞于盎谋弱沪陆佯讽Raid1跟Raid10;RAID5EE跟RAID6都有什么区别?RAID 系列介绍 小知识:作raid需要有raid卡,raid卡的作用是协调多块硬盘之间的数据走向,计算各个raid模式下,各硬盘应走多少数据。raid卡可以是集成在主板上,也可以单独一块pci卡。有的raid卡上面带硬盘接口,比如scsi,sata,ide,硬盘必须插到卡上;而有的raid卡不硬盘带插口,插到主板上,自动接管了硬盘通道,硬盘还是接到主板上。 不要将raid卡和scsi卡弄混,scsi卡是为了解决主板上没有scsi接口而生的,scsi硬盘需要接到scsi卡上或者主板的scsi口。有的scsi卡也集成了raid功能,就是二合一卡。1. RAID0     比如有两块盘,100M的文件,现在想把文件写到盘上,可以写到任何一块盘上,比如写到A盘,耗时10秒;现在如果这样,通过计算,把100M的数据分成两个50M,每个盘各写50M,这样总耗时:5秒,是不是快了,当然实际肯定高于5秒,至少比写到一块盘快。同样读数据也是这样,从两块盘并行读,是不是也必一块盘要快呢?这就是raid0,任何大于2块数量的磁盘就可以作raid0,如果磁盘容量不一样,比如一块40G,一块80G,不会浪费任何空间(仅限raid0模式),这样两块盘作raid0,总容量最后就是40G80G120G。一般情况,raid0容量各个盘容量之和。raid0是所有模式中速度最快的。也是安全性最低的,因为数据都分割了存放,任意一块盘损坏,数据全部丢失。无任何安全性可言2. raid1      为了实现数据冗余,防止一块盘损坏,数据就全丢失的情况发生,将一份数据同时写到两块盘上,任何一块盘损坏,另一块块盘在线接管。所以raid1也叫镜像raid。是所有模式中速度最慢的,因为数据要同时写两块盘。但是安全性是最高的。无任何速度可言。任意偶数块盘就可以作raid1。如果磁盘容量不一样,最终按照容量最小的盘算。raid1总容量最小容量X磁盘数量÷2。3. raid0+1(也称raid10)       比如这样:两块盘先作raid0,然后再找两块盘,将原来做好的raid0中数据复制一份到自己,与原来的raid0做成raid1;或者两块盘先作raid1,然后再找两块盘,分担数据流量,与原来的raid1做成raid0,这样就组成了raid10。这种模式是所有模式中性能和安全性都最好的一种,但是成本是最高的。4. raid3      顾名思义raid3就是最少需要3块盘组成,原理是这样的:和raid0一样,数据分割,并行写入各个磁盘,除了其中一块磁盘,这块盘叫做奇偶校验盘(一般用P表示),单独存放奇偶校验信息,所谓奇偶校验,就是:因为数据被分割了存放,所以可以根据这些分割的数据来做一个恢复措施,利用我这边的数据和你那边的数据算出一些信息,如果任意一边数据丢失,通过另一边的现存数据和事先算好的信息,就可以再生成丢失的数据。这样,如果任何一块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另外的磁盘重新生成坏盘上的数据,不管损坏的是数据盘,还是校验信息盘。由于校验信息占用空间不大,所以只需一块盘就够了,信息都放在这块盘上,这样既实现了raid0的速度(比raid0稍慢),又实现了raid1的安全(raid1是纯数据的镜像,raid3是利用奇偶校验信息,占用空间小),成本又相对低廉,何乐而不为?但是如果同时(同一时刻)坏掉两块盘,数据就完了。raid3总容量容量总和P盘容量。5. raid5      raid5是raid3的升级版本。 raid3有个缺点:作为存放校验位的硬盘,工作负荷会很大,因为每次写操作,都会把生成的校验信息写入该磁盘,而其它磁盘的负荷相对较小,这会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raid5是:当向阵列中的磁盘写数据,奇偶校验数据均匀存放在阵列中的各个盘上,其他和raid3一样。现在raid5是应用最普遍得一种模式。小知识: 热备盘(hot spare盘,又称S盘)。刚才说了,任何模式的raid阵列,如果同一时刻坏掉两块以上得盘,数据就完了(raid0坏一块就完了),但是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除非人为或者不可抗力引发,那么我们就不管了吗?不行!如果某天,raid阵列有一块盘损坏,而没有采取措施(比如没有多余备用硬盘,或者周末,无人),那么过一段时间,如果又坏了一块,咋办?哭吧你就!虽然同一时刻坏多块盘的情况很少,但是同一时期坏盘的几率就很大很大,因为硬盘生产批次,所处环境都一样。那么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热备盘就派上用场了。热备盘就是为了一块盘损坏后,无人值守情况下,自动补上坏盘的位置,数据重新生成在这块新盘上。可以设多块热备盘,有的阵列可以只设一块热备盘,供阵列中所有的raid组(就是按照一个raid模式所作的raid)使用,有的就只能每个raid组都必须设一块热备盘(IBM的就是这样)。 可能有人有个疑问:在raid5或者3中,如果一块盘坏了,坏的数据怎么继续读出?是这样的:损坏的数据是一边校验,一边传送给外部的,这样其实是很危险的,万一再坏一块盘。 6. raid5E      为了防止没有热备盘的情况下先后坏掉多块盘引起的数据丢失,一旦某块盘损坏,不像raid5,只有再请求数据读写的时候,现场生成数据流,发送给外部,这些数据没有存放起来,raid5E将损坏的数据重新校验生成,压缩存放在其他盘上的未使用的空间上(这些未使用的空间,系统是认不到的,没有参与raid的建立,没有条带化,不属于raid组),这样就和raid5S差不多,只是Spare被均匀分部到了其他盘上。这样的话,先后坏两块盘,同样能保持运行。raid5E中不存在热备盘,只是每块盘上划出一些空间,用作热备而已,所以整个raid模式还是raid5(不带Spare盘)级别。7. raid5EE     与raid5E相比,raid5EE是完全携带了Spare盘,不过这个Spare盘不是真正的一块物理盘,而是均匀分部在其他盘上,Spare空间参与了条带化,属于整个raid组的一部分,这样恢复数据更有效率,其他和raid5E一样。 小知识:一些售前工程师专业的术语。xsp:raid5中的术语,x块盘是数据盘,一块s盘, 一块p盘(实际不是一块物理盘都是热备,p被均匀分部各盘上,而是他占用了一块盘的空间而已,严格来说,数据盘也就是x1块了)。 RAID技术资料       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大容量”硬盘的价格还相当高,解决数据存储安全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磁带机等设备进行备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查阅和备份工作都相当繁琐。1987年,Patterson、Gibson和Katz这三位工程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了题为ACaseofRedundantArrayofInexpensiveDisks(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方案)的论文,其基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硬盘驱动器进行有机组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这一设计思想很快被接受,从此RAI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存储进入了更快速、更安全、更廉价的新时代。 磁盘阵列对于个人电脑用户,还是比较陌生和神秘的。印象中的磁盘阵列似乎还停留在这样的场景中:在宽阔的大厅里,林立的磁盘柜,数名表情阴郁、早早谢顶的工程师徘徊在其中,不断从中抽出一块块沉重的硬盘,再插入一块块似乎更加沉重的硬盘终于,随着大容量硬盘的价格不断降低,个人电脑的性能不断提升,IDE-RAID作为磁盘性能改善的最廉价解决方案,开始走入一般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一、RAID技术规范简介 RAID技术主要包含RAID0RAID7等数个规范,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常见的规范有如下几种: RAID0:RAID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RAID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因此,RAID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RAID1: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0+1:也被称为RAID10标准,实际是将RAID0和RAID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它的优点是同时拥有RAID0的超凡速度和RAID1的数据高可靠性,但是CPU占用率同样也更高,而且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 RAID2: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3:它同RAID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4:RAID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5:RAID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在RAID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3与RAID5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RAID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并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6:与RAID5相比,RAID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方式使得RAID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 RAID7:这是一种新的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RAID7可以看作是一种存储计算机(StorageComputer),它与其他RAID标准有明显区别。除了以上的各种标准(如表1),我们可以如RAID0+1那样结合多种RAID规范来构筑所需的RAID阵列,例如RAID5+3(RAID53)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阵列形式。用户一般可以通过灵活配置磁盘阵列来获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盘存储系统。 开始时RAID方案主要针对SCSI硬盘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芯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硬盘来组建RAID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从此,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现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IDE-RAID控制芯片主要出自HighPoint和Promise公司,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AMI公司(如表2)。 面向个人用户的IDE-RAID芯片一般只提供了RAID0、RAID1和RAID0+1(RAID10)等RAID规范的支持,虽然它们在技术上无法与商用系统相提并论,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证已经足够了。随着硬盘接口传输率的不断提高,IDE-RAID芯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芯片市场上的主流芯片已经全部支持ATA100标准,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372芯片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芯片,甚至已经可以支持ATA133标准的IDE硬盘。在主板厂商竞争加剧、个人电脑用户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载RAID芯片的厂商已经不在少数,用户完全可以不用购置RAID卡,直接组建自己的磁盘阵列,感受磁盘狂飙的速度 二.通过硬件控制芯片实现IDERAID的方法 在RAID家族里,RAID0和RAID1在个人电脑上应用最广泛,毕竟愿意使用4块甚至更多的硬盘来构筑RAID0+1或其他硬盘阵列的个人用户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这两种RAID方式进行讲解。我们选择支持IDE-RAID功能的升技KT7A-RAID主板,一步一步向大家介绍IDE-RAID的安装。升技KT7A-RAID集成的是HighPoint370芯片,支持RAID0、1、0+1。 做RAID自然少不了硬盘,RAID0和RAID1对磁盘的要求不一样,RAID1(Mirror)磁盘镜像一般要求两块(或多块)硬盘容量一致,而RAID0(Striping)磁盘一般没有这个要求,当然,选用容量相似性能相近甚至完全一样的硬盘比较理想。为了方便测试,我们选用两块60GB的希捷酷鱼硬盘(BarracudaATA、编号ST360021A)。系统选用Duron750MHz的CPU,2×128MB樵风金条SDRAM,耕升GeForce2Pro显卡,应该说是比较普通的配置,我们也希望借此了解构建RAID所需的系统要求。1.RAID0的创建 第一步 首先要备份好硬盘中的数据。很多用户都没有重视备份这一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粗心的个人用户。创建RAID对数据而言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掉整块硬盘的数据,我们首先介绍的RAID0更是这种情况,在创建RAID0时,所有阵列中磁盘上的数据都将被抹去,包括硬盘分区表在内。因此要先准备好一张带Fdisk与Format命令的Windows98启动盘,这也是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第二步 将两块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分别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们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芯片控制)。由于RAID0会重建两块硬盘的分区表,我们就无需考虑硬盘连接的顺序(下文中我们会看到在创建RAID1时这个顺序很重要)。 第三步 对BIOS进行设置,打开ATARAIDCONTROLLER。我们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进入INTEGRATEDPERIPHERALS选项并开启ATA100RAIDIDECONTROLLER。升技建议将开机顺序全部改为ATA100RAID,实际我们发现这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并不可行,难道没有分区的硬盘可以启动吗?因此我们仍然设置软驱作为首选项。 第四步 接下来的设置步骤是创建RAID0的核心内容,我们以图解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 1.系统BIOS设置完成以后重启电脑,开机检测时将不会再报告发现硬盘。 2.磁盘的管理将由HighPoint370芯片接管。 3.下面是非常关键的HighPoint370BIOS设置,在HighPoint370磁盘扫描界面同时按下“Ctrl”和“H”。 4.进入HighPoint370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RAID”创建RAID。 5.在“ArrayMode(阵列模式)”中进行RAID模式选择,这里能够看到RAID0、RAID1、RAID0+1和Span的选项,在此我们选择了RAID0项。 6.RAID模式选择完成会自动退出到上一级菜单进行“DiskDrives(磁盘驱动器)”选择,一般来说直接回车就行了。 7.下一项设置是条带单位大小,缺省值为64kB,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8.接着是“StartCreate(开始创建)”的选项,在你按下“Y”之前,请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重要的数据留在硬盘上,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一旦开始创建RAID,硬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除。 9.创建完成以后是指定BOOT启动盘,任选一个吧。 按“Esc”键退出,当然少不了按下“Y”来确认一下。 HighPoint370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Without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 第五步 再次重启电脑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0)forArray#0”字样了。插入先前制作的启动盘,启动DOS。打开Fdisk程序,咦?怎么就一个硬盘可见?是的,RAID阵列已经整个被看作了一块硬盘,对于操作系统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们大可不必费心RAID磁盘的管理,这些都由控制芯片完成。接下来按照普通单硬盘方法进行分区,你会发现“这个”硬盘的容量“变”大了,仔细算算,对,总容量就是两块硬盘相加的容量!我们可以把RAID0的读写比喻成拉链,它把数据分开在两个硬盘上,读取数据会变得更快,而且不会浪费磁盘空间。在分区和格式化后千万别忘了激活主分区。 第六步 选择操作系统让我们颇费周折,HighPoint370芯片提供对Windows98/NT/2000/XP的驱动支持,考虑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对高级的用户,所以我们选择了对新硬件支持更好的WindowsXPProfessional英文版(采用英文版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后面的Winbench测试,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统),Windows2000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硬件支持方面显然不如WindowsXPProfessional。 第七步 对于采用RAID的电脑,操作系统的安装和普通情况下不一样,让我们看看图示,这是在WindowsXP完成第一步“文件复制”重启以后出现的画面,安装程序会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装SCSI设备或RAID磁盘”,这一过程很短,而且用户往往会忽视屏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后出现安装选择,选择“S”将安装RAID控制芯片驱动,选择“Enter”则不安装。 按下“S”键会提示插入RAID芯片驱动盘。 键入回车,安装程序自动搜索驱动盘上的程序,选择“WinXP”那一个并回车。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XPProfesional内置的驱动版本不一致,安装程序会给出提示让用户进行选择。 按下“S”会安装软盘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则安装WindowsXPProfessional 自带的驱动。按下“S”后又需要确认,这次是按“Enter”(这个确认太多了,呵呵)。接下来是正常的系统安装,和普通安装没有任何区别。 RAID0的安装设置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会谈谈RAID1的安装。与RAID0相比,RAID1的安装过程要简单许多,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不具破坏性。 2.RAID1的创建 虽然在原理上和RAID0完全不一样,但RAID1的安装设置过程却与RAID0相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HighPoint370BIOS里的设置。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只向大家重点介绍这部分设置: 进入HighPoint370BIOS后选择“CreateRAID”进行创建: 1.在“ArrayMode”上点击回车,在RAID模式选择中选择第二项“Mirror(RAID1)forDataSecurity(为数据源盘创建镜像)”。 2.接着是源盘的选择,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务必小心,不要选错。 3.然后是目标盘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盘或备份盘。 4.然后开始创建。 5.创建完成以后BIOS会提示进行镜像的制作,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6.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完成60GB的镜像制作,至此RAID1创建完成。RAID1会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镜像盘,因此在构建RAID1时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主盘和镜像盘弄混,否则结果将是悲剧性的。RAID1既可在两块无数据的硬盘上创建,也能够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比RAID0方便多了(除了漫长的镜像制作过程)。创建完成以后我们试着将其中一块硬盘拔下,HighPoint370BIOS给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块硬盘承担起了源盘的重任,所有数据完好无损。 对于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RAID1,我们建议的步骤是:打开BIOS中的控制芯片启动操作系统安装HighPoint370驱动关机将源盘和镜像盘接在IDE3、4口进入HighPoint370BIOS设置RAID1(步骤见上文介绍)重启系统完成创建。 我们对两种RAID进行了简单的测试,虽然RAID0的测试成绩让人有些不解,但是实际使用中仍然感觉比单硬盘快了很多,特别是WindowsXPProfessional的启动异常迅速,进度条一闪而过。至于传输?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是叱鱿植晃榷那榭觯颐枪兰坪推教裼幸恍叵担暇辜尚酒诮姓庵指呤萃掏铝康墓魇狈浅菀妆桓扇拧还词?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是这样,我们也看到RAID0系统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与RAID0相比,RAID1系统的性能虽然相对单磁盘系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测试中我们发现RAID1的工作曲线显得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波动的情况。再看看Winbench992.0中的磁盘测试成绩,一目了然。 对用户和操作系统而言,RAID0和1是透明不影响任何操作的,我们就像使用一块硬盘一样。 三、用软件方法实现RAID 除了使用RAID卡或者主板所带的芯片实现磁盘阵列外,我们在一些操作系统中可以直接利用软件方式实现RAID功能,例如Windows2000/XP中就内置了RAID功能。 在了解Windows2000/XP的软件RAID功能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Windows2000中的一项功能动态磁盘管理。 动态磁盘与基本磁盘相比,不再采用以前的分区方式,而是叫卷集,它的作用其实和分区相一致,但是具有以下区别: 1.可以任意更改磁盘容量 动态磁盘在不重新启动计算机的情况下可更改磁盘容量大小,而且不会丢失数据,而基本磁盘如果要改变分区容量就会丢失全部数据(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磁盘工具软件可以改变分区而不会破坏数据,如PQMagic等)。 2.磁盘空间的限制 动态磁盘可被扩展到磁盘中不连续的磁盘空间,还可以创建跨磁盘的卷集,将几个磁盘合为一个大卷集。而基本磁盘的分区必须是同一磁盘上的连续空间,分区的最大容量当然也就是磁盘的容量。 3.卷集或分区个数 动态磁盘在一个磁盘上可创建的卷集个数没有限制,相对的基本磁盘在一个磁盘上最多只能分4个区,而且使用DOS或Windows9X时只能分一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这里一定要注意,动态磁盘只能在WindowsNT/2000/XP系统中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动态磁盘。 因为大部分用户的磁盘都是基本磁盘类型,为了使用软件RAID功能,我们必须将其转换为动态磁盘: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在查看菜单中将其中的一个窗口切换为磁盘列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右键菜单将选择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在划分动态卷时会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类型的动态卷。 1.简单卷:包含单一磁盘上的磁盘空间,和分区功能一样。 (当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态磁盘并且两个磁盘上都有未分配的空间时,我们能够选择如下的两种分卷方式)2.跨区卷:跨区卷将来自多个磁盘的未分配空间合并到一个逻辑卷中。 3.带区卷:组合多个(2到32个)磁盘上的未分配空间到一个卷。 (如果如上所述系统中的两个动态磁盘容量一致时,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分区方式) 4.镜像卷:单一卷两份相同的拷贝,每一份在一个硬盘上。即我们常说的RAID1。 当我们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态磁盘时,我们就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RAID方式RAID5,此时在分卷界面中会出现新的分卷形式。 5.RAID5卷:相当于带奇偶校验的带区卷,即RAID5方式。 对于大部分的个人电脑用户来说,构建RAID0是最经济实用的阵列形式,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软件RAID0的构建进行讲解: 要在Windows2000/XP中使用软件RAID0,首先必须将准备纳入阵列的磁盘转换为上文所述的动态磁盘(这里要注意的是,Windows2000/XP的默认磁盘管理界面中不能转换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请参考上文中的描述),我们在这里尝试使用分区的条带化,这也正是软件RAID和使用RAID芯片构建磁盘阵列的区别。我们选取了一个29GB的分区进行划分带区卷,在划分带区卷区时,系统会要求一个对应的分区,也就是说这时其他的动态磁盘上必须要有同样29GB或更大的未分配空间,带区卷分配完成后,两个同样大小的分卷将被系统合并,此时我们的格式化等操作也是同时在两个磁盘上进行。 在构建RAID0完成后,我们决定测试其硬盘传输率以确定这种软件RAID对性能的提升程度,我们构建软件RAID的平台和前文中的硬件RAID平台并不相同,为了保证CPU的性能以确保我们软件RAID的实现,我们采用了较高端的系统:AthlonXP1700+,三星256MBDDR内存,华硕A7V266-E主板,由于软件RAID对硬盘规格的要求比较低,所以硬盘系统我们选用了不同规格的硬盘,希捷酷鱼60GB和西部数据1200BB120GB两块硬盘。 在传输曲线的后半段,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软件RAID0的硬盘传输率达到了60MB/s,完全超越了阵列中任意一个硬盘的传输率,RAID0的优势开始体现出来。对于追求高性能的用户来说,这应该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这里应该说明的是,在Linux环境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Raidtools工具来实现软件RAID功能。这个工具可以制作软RAID0、RAID1、RAID4、RAID5等多种磁盘阵列。在使用Raidtools之前,首先要确定目前正在使用的Linux核心是否支持Md。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核心是2.0.X,并且不是自己编译过,大多数情况下支持软RAID。如果不能确定,则需要自己编译核心。 虽然RAID功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速度体验和数据安全性,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廉价IDE-RAID解决方案本质上仍然是“半软”的RAID,只是将RAID控制信息集成在RAID芯片当中,因此其CPU占用率比较大,而且性能并不是非常稳定。这也是在高端系统中软件RAID0的性能有时可以超过“硬件”RAID0方案的原因。 对于用户来说,高性能的IDE-RAID存储系统,或者需要比较强劲的CPU运算能力,或者需要比较昂贵的RAID卡,因此,磁盘阵列仍然应该算是比较高端的应用。不过对于初级用户来说,使用简单而廉价的磁盘阵列来提高计算机数据的可用性或提升一下存储速度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当然其性能还远不能和高端系统相比。 总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RAID架构出现在市场上,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上,越来越普及的廉价IDE-RAID方案与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互相照应,似乎也在预示着未来个人数据存储的发展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HighPoint370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Without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在RAID家族里,RAID 0和RAID 1在个人电脑上应用最广泛,毕竟愿意使用4块甚至更多的硬盘来构筑RAID 0+1或其他硬盘阵列的个人用户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这两种RAID方式进行讲解。我们选择支持IDE-RAID功能的升技KT7A-RAID主板,一步一步向大家介绍IDE-RAID的安装。升技KT7A-RAID集成的是HighPoint 370芯片,支持RAID 0、1、0+1。做RAID自然少不了硬盘,RAID 0和RAID 1对磁盘的要求不一样,RAID 1(Mirror)磁盘镜像一般要求两块(或多块)硬盘容量一致,而RAID 0(Striping)磁盘一般没有这个要求,当然,选用容量相似性能相近甚至完全一样的硬盘比较理想。为了方便测试,我们选用两块60GB的希捷酷鱼 硬盘(Barracuda ATA 、编号ST360021A)。系统选用Duron 750MHz的CPU,2×128MB樵风金条SDRAM,耕升GeForce2 Pro显卡,应该说是比较普通的配置,我们也希望借此了解构建RAID所需的系统要求。1.RAID 0的创建第一步首先要备份好硬盘中的数据。很多用户都没有重视备份这一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粗心的个人用户。创建RAID对数据而言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掉整块硬盘的数据,我们首先介绍的RAID 0更是这种情况,在创建RAID 0时,所有阵列中磁盘上的数据都将被抹去,包括硬盘分区表在内。因此要先准备好一张带Fdisk与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启动盘,这也是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项。第二步将两块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分别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们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芯片控制)。由于RAID 0会重建两块硬盘的分区表,我们就无需考虑硬盘连接的顺序(下文中我们会看到在创建RAID 1时这个顺序很重要)。第三步对BIOS进行设置,打开ATA RAID CONTROLLER。我们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并开启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议将开机顺序全部改为ATA 100 RAID,实际我们发现这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并不可行,难道没有分区的硬盘可以启动吗?因此我们仍然设置软驱作为首选项。第四步接下来的设置步骤是创建RAID 0的核心内容。1.系统BIOS设置完成以后重启电脑,开机检测时将不会再报告发现硬盘。2.磁盘的管理将由HighPoint 370芯片接管。3.下面是非常关键的HighPoint 370 BIOS设置,在HighPoint 370磁盘扫描界面同时按下“Ctrl”和“H”。4.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 RAID”创建RAID。5.在“Array Mode(阵列模式)”中进行RAID模式选择,这里能够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选项,在此我们选择了RAID 0项。6.RAID模式选择完成会自动退出到上一级菜单进行“Disk Drives(磁盘驱动器)”选择,一般来说直接回车就行了。7.下一项设置是条带单位大小,缺省值为64kB,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8.接着是“Start Create(开始创建)”的选项,在你按下“Y”之前,请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重要的数据留在硬盘上,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一旦开始创建RAID,硬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除。9.创建完成以后是指定BOOT启动盘,任选一个吧。按“Esc”键退出,当然少不了按下“Y”来确认一下。HighPoint 370 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第五步再次重启电脑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样了。插入先前制作的启动盘,启动DOS。打开Fdisk程序,咦?怎么就一个硬盘可见?是的,RAID阵列已经整个被看作了一块硬盘,对于操作系统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们大可不必费心RAID磁盘的管理,这些都由控制芯片完成。接下来按照普通单硬盘方法进行分区,你会发现“这个”硬盘的容量“变”大了,仔细算算,对,总容量就是两块硬盘相加的容量!我们可以把RAID 0的读写比喻成拉链,它把数据分开在两个硬盘上,读取数据会变得更快,而且不会浪费磁盘空间。在分区和格式化后千万别忘了激活主分区。第六步选择操作系统让我们颇费周折,HighPoint370芯片提供对 Windows 98/NT/2000/XP的驱动支持,考虑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对高级的用户,所以我们选择了对新硬件支持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采用英文版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后面的Winbench测试,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硬件支持方面显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第七步对于采用RAID的电脑,操作系统的安装和普通情况下不一样,让我们看看图示,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复制”重启以后出现的画面,安装程序会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装SCSI设备或RAID磁盘”,这一过程很短,而且用户往往会忽视屏幕下方的提示。按下F6后出现安装选择,选择“S”将安装RAID控制芯片驱动,选择“Enter”则不安装。按下“S”键会提示插入RAID芯片驱动盘。键入回车,安装程序自动搜索驱动盘上的程序,选择“WinXP”那一个并回车。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内置的驱动版本不一致,安装程序会给出提示让

    注意事项

    本文([整理版]Raid1跟Raid10;RAID5EE跟RAID6都有什么区别 文档.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