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网络游戏与青少暴力犯罪.doc

    • 资源ID:2993124       资源大小:69.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网络游戏与青少暴力犯罪.doc

    论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导言(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犯罪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犯罪态势。而其中,以网络游戏诱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最为严重。伴随着科技化手段的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和新兴产业脱颖而出,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占领了市场,在我们看到网络游戏这一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网络游戏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网络游戏所诱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不仅严重影响和危害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进而提出有前瞻性、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对于分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而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青少年实施暴力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起到很好的作用;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对于国家制定法律法规,进而规范网络游戏市场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对于制定对策,使青少年摆脱“网瘾”,进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以至于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二) 现有文献综述笔者通过查询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料,发现关于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资料文献比较少,只有少量关于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文献,例如寿步、陈跃飞: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在华东政法大学电子阅览室中,通过查询,中国学术期刊上含有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资料,然而,这些文献并未将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相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笔者结合这些文献资料提供的数据和案例以及研究方法思维,完成了这篇论文。(三) 研究方法描述1比较研究的方法本文对传统游戏与当今网络游戏的对比探讨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2历史分析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对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青少年暴力犯罪由从前到现在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来更好的研究论题中二者的关系。3刑事政策学的方法刑事政策是刑罚的指路灯,本文在对刑事政策的研究上探讨刑事司法制度问题,力求做到深刻、全面。4规范阐释的方法本文对现行法进行一定的阐述和解释,分析利弊,提出建议。一 、网络游戏概述(一)网络游戏的定义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对网络游戏的定义,网络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Internet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 杨明智,网络游戏产业成功因素分析,大众科技,2006年第4期网络游戏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常人易于理解的分法主要是按照内容架构进行划分,按照这种分法,网络游戏可以分为:角色扮演类、策略类或战略类、模拟类、棋牌休闲类、运动类游戏等。在这些种类的游戏中,以角色扮演类游戏最为常见,这类游戏正是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罪魁祸首。笔者认为角色扮演类可再次进行细分分为可持续性角色类和非可持续性角色类两大类。例如我们熟知的CS就是典型的非可持续性角色类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担当警察或者土匪的角色,在游戏中进行厮杀,达到战胜对手赢得游戏的目的。游戏是以其中的一方胜利而结束的,当某一方胜利后,就宣告了游戏的结束,然后重新开始。这类游戏周期较短,重复频率高,玩家主要靠多次的锻炼达到熟练的境界以战胜对手。同时,这类游戏的血腥程度是最大的,胜利都是通过厮杀取得的,前几个月,根据CS改编问世的CS生化模式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可持续性角色类游戏以魔兽世界为典型代表,整个游戏拥有自己的体系,有自己的生存准则,玩家在游戏中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表现为级别的提高、装备的加强、朋友的结识、帮派的组建甚至游戏还提供了配偶系统。这类游戏往往更加耗费玩家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玩这类游戏的玩家产生暴力犯罪也是游戏持续性作用的过程。暴力犯罪一旦爆发,产生的危害更加巨大。(二)网络游戏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网络游戏(MMORPG),英文原文Ma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直译就是”庞大的线上角色扮演游戏”。对于网络游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网络游戏是由文字MUD图形化而来,第二种说法是网络游戏是RPG游戏的升华,是RPG游戏的网络化。不管哪种说法正确,我们都能发现这些说法其实反映的是网络游戏的特点,即网络游戏是一种直观看得见图形,又能多人同时参与的角色扮演游戏。由于网络游戏种种的特点,使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短短的数年来,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根据IDC统计,早在2001年,全球游戏市场就超过了电影业的市场收入。2002年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大约在10亿人民币左右,2003年增长了45.8%,达到了25.5亿元人民币 杨明智,网络游戏产业成功因素分析,大众科技,2006年第4期。现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多媒体新技术的诞生,网络游戏市场更是如鱼得水。(三)网络游戏的特征网络游戏具有很多特征,如网络依赖性、互动性等等。在此笔者主要针对几个能够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征进行阐述。1 网络游戏具有盈利性一个产业的发展,靠的就是利润,网络游戏产业更是如此。网络游戏产业的赢利模式多种多样,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种:与电信和ISP分成、网络广告、销售会员卡和游戏点卡、交易虚拟财产、技术转让和产品销售、举办网络游戏竞赛。从这些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有些网络游戏即使打者免费的旗号,那也只是省了游戏点卡的费用,况且虽然能免费地进行游戏,但不购买其中的道具,就很容易被压制,于是玩家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购买装备等物品,免费的网络游戏也因此实际上比收费的网络游戏玩起来成本更高。由于网络游戏盈利性这一特征,加上上网也需要费用,往往使得青少年这一无收入群体经济上难以承担。意志力不强的容易出现偷盗行为以获得资金,满足他们的需求。假以时日,随着需求的扩大,单纯的偷盗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演变为如抢劫、敲诈、勒索等暴力犯罪。2 网络游戏具有虚拟性“网络游戏,是以互联网和局域网为载体,游戏的参与者通过控制角色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经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情节,以虚拟世界来模拟人类真实世界的各种情感体验 徐娜,张桂芝,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与网络游戏的监管,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年10月第20卷第5期”网络游戏的玩家是真实存在的,但在网络游戏中人物的身份,社会关系确是虚拟的,在游戏的客户端,它们只是硬盘上的数据。在游戏中,一个玩家可以任意地砍杀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以自由的成立帮派联盟,可以结婚生子。由于当前的网络游戏越做越逼真,导致青少年沉溺其中而无法辨别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加之青少年尚未形成人生价值观,法律知识淡薄,他们试图用在虚拟世界里处理问题的方法处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而虚拟世界中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暴力解决问题,因此造成了青少年暴力犯罪。3 网络游戏具有成瘾性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的成长期,相对于成人,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机能更不成熟,网络游戏设计者赋予了网络游戏一些对青少年来说极具诱惑力的特性,如超酷迷离的立体声音、鲜艳动感的3D动画、搞笑夸张的表情、疯狂刺激的游戏模式、个性张扬的游戏设置、Q版可爱的人物造型、异想天开的武器装备、温柔绵绵的爱情社区等。这些刺激使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依赖性。通俗地来说就是上瘾。玩网络游戏上瘾和赌博上瘾等行为一样,都是导致暴力类犯罪的内在原因。4 网络游戏的消费群体呈现“三高”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游戏的消费群体逐渐呈现“三高”的特点,“三高”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大学生自从摆脱了高中学习的压力,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进行娱乐活动;高收入人群由于经济压力相对较轻,因此有更多的金钱投入到网络游戏消费中;玩网络游戏成为一种时尚,倍受型男靓女的追捧,网络游戏消费群体中自然不乏他们的身影。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就要认真研究网络游戏消费群体的特点,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二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青少年所实施的抢劫、抢夺、伤害、强奸、杀人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青少年由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情绪情感富于冲动,做事往往是任意放纵,不计后果,加上社会环境对于含有暴力的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管制,青少年很容易受其影响,进行模仿从而产生了暴力犯罪的事件。公安部通报2005年上半年社会治安情况材料表明:在暴力性犯罪中青少年的案件竟占七成以上,有8.51%的16至于7岁和92.5%的小于14岁的未成年罪犯涉及了盗窃,抢劫,抢夺和伤害四项罪行。转引自李义军,我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及现状,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2月第8卷第1期各个地方的统计更是令人震惊。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上海警方曾在一些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发现,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80%以上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中,网络游戏是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 参考网站: http:/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点1 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网络游戏的普及就伴随着由其引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数量的增加,近年来,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根据吕娜等人的针对河北省少管所所做的网络与犯罪调查,因”受暴力游戏的影响”而导致犯罪的青少年占到29.6%,和因”上网费用不够”而犯罪的青少年比例相同,并列第一。 吕娜,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河北法学,2008年4月第26卷第4期2 涉及罪名十分广泛当前,网络游戏引发了一系列青少年暴力犯罪。在这些罪犯之中,有的因为没钱上网而去盗窃甚至抢劫,有的因为玩游戏结识了不良网友而导致性侵害, 还有的因为在游戏中发生冲突而导致现实社会中打架斗殴造成故意伤害甚至杀人。如此繁多的罪名不得不让人惊叹网络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 犯罪动机比较单纯15岁的周小雨因不满继外祖母的管教,竟邀约3个长期玩网络“杀人游戏”的网络同伴,一起将继外祖母杀死。 参考网站:http:/在这起案件中,作案人周小雨仅仅是因为不满继外祖母的管教就动起了杀机,其犯罪动机显而易见。在大部分由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之中,犯罪动机都是很单纯的,有的是因为缺乏上网的费用产生了盗窃抢劫的念头,有的是因为游戏中发生了口角引发了现实中的打架斗殴,有的是出于好奇而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事实上,只要这些青少年有点理智,考虑问题能够更长远一些,就很容易避免犯罪。4 犯罪形式多为团伙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接近和相似,人与人之间很容易相互吸引,结成各种亲密关系。具体而言,表现在人的个性特征方面,如年龄、态度、个人社会背景、居住地区等相似,人们若能意识到彼此间存在的相似性或接近性,便很容易交往,产生亲密感,形成小群体。 汪家,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成因,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4月第13卷第2期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就是典型的这样一个群体,居住在一个地区的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差不多,年龄也相仿,因此思维的方式就很相近,同时如果他们都玩网络游戏的话尤其是玩同一种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他们拥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于是不管是在游戏里还是游戏外,他们都是很容易结成一个个的小群体,游戏中的帮派等功能更是促进了这些群体的发展。由于青少年经验少,能力差,他们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因此结伙作案在这些案件中更为多见。5 犯罪主体低龄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 李义军,我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和现状,2008年2月第8卷第1期在这其中,由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更是符合这一规律。从频繁接受不良文化这一方面看,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不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网络,玩网络游戏就必须频繁地接触网络,目前的网络游戏所宣扬的都是一些血腥暴力的文化,青少年玩网络游戏自然深受其害。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的也将越来越早,网络游戏引发的犯罪中少年犯的年龄也将越来越小。6 犯罪手段更加残忍2006年3月的一天,15岁花季少年李建(化名)与张保国发生争执,后又听大人们闲聊时说张保国曾经强奸邻居哑女未遂,便决定效仿网络暴力杀人游戏和武侠小说替天行道,惩治这个“无恶不作”的坏蛋。2006年5月13日晚饭后,李建的父母又开始吵架,心烦意乱的他将一把菜刀悄悄放进上衣内,直奔张保国住处,并在门前随手捡了半块砖头。进了院子里,李建忽然决定放弃杀张保国,便将砖头背在身后站起来准备离开。这时张保国看到李建背着手往门外走,以为他偷拿了东西,就上来拉李建。李建非常愤怒,用砖头很砸张保国头部后,又用菜刀向张保果的脖子、头上猛砍,直到张保国一动也不动他才住手。 参考网页:青少年心理发育尚不健全,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在接触了大量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后,难以辨别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不自觉地把虚拟世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带到现实生活中来,造成一次次血的教训。在这些犯罪手段极度残忍的案件中,充斥着网络游戏中的影子,因为这些手段很大程度上是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情节。班都拉和瓦拉格(Bandura,M.与Walters,R.H.)认为模仿学习在社会行为中的塑造和个人人格的发展上起重要作用。在社会情境中,人们不一定先通过活动作出反应来塑造行为,而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塑造新的行为。 徐娜,张桂芝,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与网络游戏的监管,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年10月第20卷第5期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减少他的社会活动,通过观察网络游戏便会塑造出和网络游戏中相似的行为最终造成犯罪。(二)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1 网络游戏方面的原因网络游戏的设计贯彻了“蔑视现实社会规则”的机制;网络游戏的设计贯彻了“投入就有回报”的机制;网络游戏的设计贯彻了“连续不断升级”的机制;网络游戏的设计确立了“失败无需承担”的机制。 刘涛,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加剧及对策,青少年保护,2006年3月第2期正是这些机制为青少年暴力犯罪埋下了祸根。“蔑视现实社会规则”是造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根本原因。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叛逆期,对于具有束缚性的社会规则具有逆反的心理,而在网络游戏中,是没有任何束缚的,玩家可以放任自己,任意杀人,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游戏世界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完美主义世界,他们前仆后继涌入其中也就不难理解了。“投入就有回报”机制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间接诱因。在现实社会中,人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或许努力了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被大家所忽视、所嘲笑。而在虚拟世界,任何努力都是会得到回报的,并且这些回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人总是对看得见的效果产生认同的心理,例如一个人承诺今天给你100元或是几年后给你500元,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就是这样,青少年更愿意承认虚拟世界中的公平,并且在这种公平的机制下努力付出。网络游戏“连续不断升级的机制”是造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最直接原因。正是在不升级就要落后、就要挨打被杀的驱使下,青少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游戏上,网络游戏就象一个无底洞一样,游戏的设计者为了能更多的获取利益,是不会让玩家看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除非玩家某一天自己“看破红尘”告别游戏。在游戏里的时间多了,就会和现实世界产生隔阂,造成青少年原本发育就不健全的人生观、处世的态度无法得到健康发展,造成与他人交际的能力缺失,最终造成人格障碍,引发暴力犯罪。“失败无需承担责任”机制是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又一诱因,青少年处于发展的阶段,各方面能力还不足,初次接触社会会产生惧怕的心理,害怕失败;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方式十分不当,对待失败的态度往往是斥责,打骂,这样就更进一步导致青少年不敢在现实社会中表现自己,而只能在网络游戏这个无需承担责任的虚拟世界里尽情表现。2 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从生理因素进行分析,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的成长期,相对于成人,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机能更不成熟,更容易发生神经系统的损害。网络游戏机具诱惑力的特性使得青少年十分容易上瘾,一旦上瘾,就很难摆脱;处于成长的青少年的行为还没完全塑造,他们的行为习惯大部分是靠模仿他人的行为,一旦进入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提供的是一种暴力解决一切的行为模式,青少年习得这种的习惯就在现实生活中不难产生暴力犯罪;青少年辨别能力差,且易冲动,过多沉溺于网络游戏,回归到现实社会后,他们的心还可能停留在网络游戏上,如果遇到问题,一冲动,就难以区分虚拟和现实,产生一些虚拟世界使用的行为。3 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我国正处在网络起步的阶段,上一辈的家长自己对电脑都不是很懂,在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时,要不就是放任不管,要不就是绝对的反对,不能对青少年加以正确的引导,导致青少年迷失在网络游戏中。我国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把青少年“逼入”网络游戏,学校的老师都是单凭学生的学习成绩论人,不能从德智体各方面综合评价,使得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被遗忘在角落里,并受到排斥,无奈的他们只能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社会管理的失职导致网吧只顾利益不顾责任,允许未成年人任意出入,同时,网络游戏的监管也不到位,各种暴力、色情游戏充斥网络,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预防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对策(一)对网络游戏以及网吧的监管进行彻底1 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可以从法律和技术两个角度进行规制。法律方面,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作出了许多细致的规定。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相关法律对网络游戏的暴力程度进行分级管理、暴力性网络游戏对玩家登陆采取实名制以及限制玩家每日游戏时长等方面予以细化规定,那么将为防控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参考网页:因此,我国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启用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这一系统的设立是为了防止青少年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错的效果。然而这一系统也存在不足之处。网络游戏只要在注册时填入身份证号和姓名就不会被纳入系统,也就是依旧能长时间地进行游戏,不少的青少年为了能够每天多玩点时间,而采取盗用家长的身份证信息注册游戏,这是防沉迷系统不得不考虑的情况。另外,青少年所玩的网络游戏不止一两个,他们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游戏,当一个游戏到了防沉迷系统所规定的时间,他们可以改玩另一个游戏。种种的实际情况都对于技术规制造成难题。因此,技术方面还得从网络游戏本身进行规制,对网络游戏进行改良,在网络游戏的制作上,不管是画面还是内容,应该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GM角色的作用不能被忽视。GM意为Game Master即游戏管理员,在游戏中,他以玩家的身份在游戏中起到联系所有玩家的作用,当玩家遇到问题时,可以找GM解决。当前,我国的GM的素质普遍不高,应当加强GM素质的培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游戏中积极调解玩家之间的矛盾,宣扬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言论,做好青少年的引导工作。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青少年暴力犯罪。2 对网吧的监管当前网吧的监管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从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理以来,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等多个部门还多次联合下发了文件来遏止网吧违法行为和黑网吧蔓延。然而,效果微乎其微。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网吧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对网吧担负监管之责的行政机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网吧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只有通过提高业主的素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行政机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原因主要是有“三怕”:一怕严格执法得罪当地文广新局领导和地方领导。据反映,早几年开设的网吧多与当地领导或文化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有一定关系,可谓“没领导支持网吧不能开”;二怕得罪业主,认为“网吧背后没有领导便有黑(社会)”,怕被网吧业主勾结黑社会性质团伙进行报复;三怕依法严管重罚影响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刘林松,网吧监管缘何遭遇尴尬,人民之声,2007-12因此,要解决好行政机构的监管问题就一定要狠抓监管队伍的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各部门要相互联合起来,形成一种长期的检查机制,对网吧做到按时检查,决不姑息。(二)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生活质量1 传统的娱乐项目不能遗弃当前,网络游戏占领了大部分的游戏市场,这使得很多的传统娱乐项目被遗弃。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传统娱乐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的。例如在没电脑的时候,许多家庭都习惯于坐在一起看电视以达到消遣的目的,这个时候,全家人都聚集在一起,他们可以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加深家人间的相互理解,但是现在一些青少年晚饭过后便埋头于网络游戏之中,久而久之,家人之间就很容易产生隔阂最终导致恶果。因此,我们要经常性的提醒自己,在网络面前我们依旧要保持一些好的传统的娱乐项目,促进青少年身心的成长。2 新兴的娱乐项目正确发展网络游戏作为新兴娱乐项目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的方向决定着青少年未来的成长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认真把握这一新兴娱乐项目的发展。当前的网络游戏走的是一条不太健康的路线,在游戏中,我们体验到的大都是血腥暴力,是青少年所不应当接触到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完全有条件把一些健康的传统的娱乐作为网络游戏的制作题材,使青少年在进行游戏时不但能得到放松,同时能学到一些有益于他们发展的知识。(三)充分正确发挥社会环境的作用1 家庭教育任重道远家庭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对待青少年玩网络游戏,作为家长,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绝对的反对,而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应该加强家长网络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家长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并且和子女拥有共同的语言,可以增进理解,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和子女共同进行网络游戏,在游戏中,以朋友的身份对子女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引导。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虽然付诸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今天的80后不久也将成为家长,也是玩过网络游戏的家长。2 学校教育不容忽视应试教育是我国各种教育问题的根源,要减少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也要从这一根源着眼。学校的教育不应当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对待网络游戏,学校不能回避,并且要主动出击,开设一些与网络的相关课程,对学生讲解网络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网络不再具有神秘感,并且在网络上能够做到不迷失自己,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等等。3 社会文化传播得体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文化在传播社会暴力文化的时候往往也是宣扬暴力文化的过程。不少的媒体在涉及网络游戏这方面时传播方式不够恰当,不仅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还引发了更多的青少年陷入期中。从青少年的角度看,他们看新闻时如果看到新闻上播放网络游戏危害的新闻时,估计大部分都是只关注游戏而不关注新闻所传播的游戏的危害。因此,社会文化的传播方式一定要注意恰当。(四)借鉴网络游戏良性玩家的经验笔者认为,网络游戏玩家虽然众多,但其中不乏一些能够正确处理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的良性玩家,从他们身上寻找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对策是一条理想的途径。本人在大学期间也玩了几年网络游戏,发现处理好几个问题对于预防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大有裨益。首先是对于网络游戏的选择,如果说网络游戏是不可抗拒的,那么在游戏时就要选好游戏,选好游戏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有影响的:玩竞技类游戏比玩升级类游戏好,因为竞技类游戏周期短,互动性强,能够加强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且很快能够结束,而升级类游戏却象无底洞一样,玩家在游戏时体验更多的是现实周围同学的离弃,导致性格孤僻暴躁。在游戏中一定要找对朋友。网络游戏中可谓鱼龙混杂,各种人都是存在的,在游戏中结交了不良的好友可能就会受其恶习影响,继而把这种恶习带到现实生活;结交到真心朋友的话,能够使玩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游戏中的朋友也是朋友,他会教会你如何帮助他人,如何报答他人,甚至对你的现实生活关心。不要过分重视游戏,我们要始终认清网络游戏只是我们娱乐的一种形式,任何娱乐只是为了让我们的现实生活过得更加愉快。本末倒置只会造成更多的痛苦。结 语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短时间内我们还不能找出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笔者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结合大家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必能得到遏止。参考文献(一)著作及译著类1.寿步、陈跃飞: 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张春良:网络游戏忧思录,中央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3.雷蒙.佛雷纳理(RaymondB.Flannery)著,史锡蓉译:防范青少年暴力犯罪,新苗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二)期刊报纸类1.杨明智:网络游戏产业成功因素分析, 大众科技,2006年第4期。2.刘涛: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加剧及对策,青少年保护,2006年第2期。3.崔成有: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诱发作用及对策分析,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4.叶士舟:青少年网络游戏瘾症成因及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2期。5.张宇润:美国控制有害于未成年人的网上信息对我们的启示,域外借鉴,2002年第5期。(三)外文论著类1. Farrington, David (1992) “The deveiopment of Offending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gress on rethinking Deliquency, University of Minho, Braga, Portugal, July.2. Greene, M. B.(1998). Youth violence in the city:The role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25,175-193.(四)网络资源1. http:/192.168.98.3/kns50/single_index.aspx(中国学术期刊网)2. (中国知网)谢 辞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作者联系方式 姓 名:范超 地 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江大学城五期16#6015 邮 编: 201620 电 话:13816150397 Email: fanchao008

    注意事项

    本文(论网络游戏与青少暴力犯罪.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