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天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doc
对今天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对今天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综上,可以看出法家的这种“法治”实质是“人治”,所谓的法律是围绕君主专制而制定的,我们可以看到法家以法为本的理论思想,与现代意义法治实质价值上有着差异甚至根本的不同,但是法家“以法为本”的法治理论及其实践模式,都是社会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应该起的作用,放眼整个中国法学史,是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总之,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看待法家的“以法为本”的“法治”理念,既要认识到其具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更要看到其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和所体现出的现代法治的启蒙火花。对于今天的“法治国家”来说,“以法为本”也不能说是一个过了时的口号。“以法为本”来源于“法与时转而治”的历史观,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对待历史 ; 它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 , 强调法律的公开,使之能具体指引人们的行为 ,使法律有了可预测性;它主张“信赏必罚” ,使法律取信于民 ; 它重视法律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全面性 ,实行“事统上法” ;它在形式上也要求君主和各级官吏守法 ,“不以私害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 等等这些思想,从某种角度上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不但在当时 , 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有积极作用。所以 ,“以法为本”在其产生的时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今日不断化作昨日,现在不断化作历史。我国早已抛弃了两千多年前的标榜着“以法为本”的人治,在当今的历史转型时期,又不失时机的提出了“依法治国”,把“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作为主民法制改革的目标。这一举措,无疑又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历史就是在否定中肯定,在前进中思索,在曲折中发展的。我们看到了法家“以法为本”和当今“法治国家”的不同 ,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看到了永不停息的发展的历史。我们现在的法治思想依托民主制度,民主与法治思想正在逐步地深入人心,依法治国的目标已经确立,我们正在探索适合于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分析法家的以法为本与今天的法治 ,为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供一个新的坐标,并从分析中深化对以法为本理论的认识,获得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价值的理论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坚持以法治国的方针下,以法为本是重要的基础,正确的理解它的内涵,吸取过去理论的精华,去其糟粕,使得现代意义的法治思想有着更深邃的内涵和更坚实的社会基础。结论综上所述,法家“以法为本”法治理论是适应当时的,从某种角度上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理论上对中国法学是有一定影响的,从本质上来看法家“以法为本”和当今“法治国家”的不同,本文从各方面进行分析,正确的理解它的内涵,从分析中深化对以法为本理论的认识,获得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价值的法理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坚持以法治国的方针下,以法为本是重要的基础,正确的理解它的内涵,吸取过去理论的精华,去其糟粕,使得现代意义的法治思想有着更深邃的内涵和更坚实的社会基础。参考文献1 何勤华.法家法治理论评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1 2李贵连.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汤 诤.此“法治”非彼“法治”——浅析“以法为本”和“法治国家”J.理论月刊2000,4.4黄卓龄.解读法家法治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2.5吴建军.先秦法家法治思想浅析J.信阳师范学院院报2006,4.6刘广安.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说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2.7 戴隆芸. 略论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9杨焱婷,陈富怡. 论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现代借鉴意义J.前沿2005,7.10 李君.浅析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11杨鸿烈. 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2丁凌华.中国法律思想史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3 马 珺 . 法家法律观和“法治”理论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14 马小红.法家法治迥异于现代法治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15周炽成.法家的道理之论从管子到韩非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