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doc
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 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众多问题,如何降低和消除旅游业对遗产资源的负面影响成为当今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解说,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说能够通过影响游客的知识重组和行为意图,帮助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双赢目标。关键词解说;遗产保护;游客管理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80047061中国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中国的遗产保护研究最早可追溯至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工作,梁先生不仅关注利用新的营造技术保护历史建筑,同时强调应用保护策略保护与管理历史城镇和区域。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遗产保护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遗产地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资源转化来的产品和吸引物而成为重要的大众旅游目的地。遗产资源有不可再生和高度集中的特征,随着旅游影响范围、层次、规模与深度的日益增强,如何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成长和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成为一项相当紧迫的任务。截至2008年8月,中国已经有世界遗产地41处,遗产地凭借“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使当地的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例如,2006年云南丽江实现旅游总收入46.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5.98。黄山市2006年的旅游总收入为75.6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36。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旅游发展给遗产所在地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亦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以丽江古城为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原住居民大量外迁,外来商人大量涌入,人口置换的产生使古城的居住机理及社会空间发生了变化。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当地社会阶层的分化,传统文化的延续面临挑战。世界遗产的称号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声誉,但超负荷的旅游发展也使遗产地不堪重负。世界文化遗产地故宫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每日接待游客73.7万人次,5月2号故宫接待游客量为114.8万人次。平遥古城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每日接待游客5.3万人,是古城游客容量的2倍多。自然遗产地面临的环境压力更为突出。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每天垃圾总量约6.5吨,在旺季,每百米游道日产垃圾5080公斤,景区垃圾的运输与处理成为张家界市相当重要的一项市政任务。总之,片面追求数量增长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使遗产地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受到严重威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投入与基本依托,资源的有效保护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保护的角度分析,资源过度使用的结果意味着自然人文环境退化和资源破坏,世界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受到挑战,遗产地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2遗产保护的现状文化遗产的保护脱胎于文物建筑的保护,但其后的演变已远远超越了建筑的范畴。不仅保护对象不断扩展,而且保护对策也变得更为多样与成熟。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政府制定发展策略中考虑的重要因素和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价值取向。保护也由建筑与规划的边缘地位上升成为一门形理兼备、有着相当独特性和综合性的、日益科学化的学科分支,并被纳入国际和国家立法、教育、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各个政策体系中。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国际上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集中于国家公园体系法治的确立和自然保护区的确立,并制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湿地公约和威尼斯宪章等国际性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世界自然保护区也经历了保存、保护、管理和综合管理的演化。保护理念正由隔离保护走向兼顾资源可持续利用,兼顾周边社区发展的综合管理,通过综合管理来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众多问题,如何降低和消除旅游业对遗产资源的负面影响成为当今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管理和引导游客是现有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如何在规划策略与管理方式上开展针对性的工作成为亟需探讨的领域。目前普遍采用的管理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硬性管理措施和软性管理措施。硬性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游客进行分流疏导、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游客人数、关闭部分景区等措施,实现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从而达到对遗产地进行保护的目的。软性管理措施包括解说、游客守则、旅游信息服务等措施,对游客进行积极的引导,培育理性的游客群体,达到遗产旅游的文化与精神目的。软性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管理。解说,直接面对游客,通过有效的解说形式和丰富生动的解说内容,不仅使旅游者增强对世界遗产景观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游客的遗产保护意识,最终对旅游者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威廉姆(William)曾经在历史遗产地解说:纵览中指出,解说和遗产保护的关系就像鸡和蛋的关系,不能说哪一个是第一位的或哪一个更重要。当人们理解了在历史遗产地所发生的一切的时候,遗产保护就变得更加容易了。解说和遗产保护的不可分割性使解说成为遗产保护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规划与管理策略,解说在国外国家公园体系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3解说是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31解说的历史与研究源起解说的历史可能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但关于解说的研究却只是近50年以来的事情。作为一种职业,解说和导游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460年。在哈利加诺思的希罗多德(Herodotus ofHalicarnozsm)一书中就有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导游辛勤工作的记载。然而,金字塔并非是拥有导游的唯一古迹。到公元2世纪,罗马人到霍默世界(theworld of Homer)旅行,就发现每个地方都有解说者。除了解说者,人们还可以通过文献和旅游书籍来获得指导。到16世纪60年代,贵族家庭中的年轻人把旅行作为他们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只有15岁到17岁,所以他们由一位老师或者解说人员陪同。到19世纪80年代,导游和解说有了更加先进的形式。北美地区不仅提供解说和导游的指导,而且涌现了大批很受欢迎的知名解说者。“解说”一词早期只是偶尔被使用,称谓虽然发生改变,但功能几乎一致。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公园中通常把解说者称为“演讲者”(lectulrs),他们大部分是来自大学的科学家。直到1920年,米尔斯(Mills)在他的著作一个自然导游的探险中,首次运用了解说(interpret)一词描述了他在洛基山 中的导游讲解工作,这也是第一个用“解说”来描述自然导游(nature guiding)活动的人。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公园开始雇佣自然导游(nature guides);在接下来的10年中,他们把自然导游称为自然主义者(naturalist),致使解说员和自然主义者成为同义词。到了20世纪30年代晚期,随着自然主义者和历史学家一起参与到国家公园的服务工作中,解说内容拓展到历史与文化领域,自然导游这个提法逐渐被解说所代替。1957年被誉为“解说之父”的泰登(Tilden)的著作解说我们的遗产出版,丰富了解说在历史、艺术、心理以及自然等各方面的内涵,标志着早期所有解说者在解说职业生涯中迎来了现代的第一个里程碑。1961年成立的解说自然主义者协会与西部解说员协会使解说得到了专业认可。从20世纪60 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年代至今,解说研究经历了形成期(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寻找最佳媒介期(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探求正当性阶段(80年代延伸到最近10年),到90年代初期初步走向成熟。目前,解说研究借助更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及应用社会科学,如营销、消费行为、应用行为分析、表现一重要程度分析法及教育分析方法等,通过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规范焦点理论、阐述可能性模式、基模理论、防御动机理论以及其他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得到理论架构,并逐渐走向成熟。32解说的概念及内涵作为旅游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认识解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学者对解说形成了不同的理解。一个被人们广泛采用的定义来自泰登(Tilden),“解说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项通过原真事物、亲身体验以及展示媒体来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的教育活动”,“真正的解说者不应该停留在任何字典的解释上”,“解说是对事实陈述背后更大的真相的揭示”。他认为,解说的定义应包括以下3个要素:解说是一种教育导向的活动;解说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含义和关系,而非现象的描述;这些事实的信息需要中介或媒体来展示。吴忠宏认为解说的定义通常有4个共通性:解说是一种服务,并不是单纯的教育过程与信息传递;解说员应提供更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以提升听众的游憩体验;解说试图帮助人们了解造访地的文化和特性,培养欣赏的能力,进而激励人们产生对遗产保存、资源保育及环境保护的承诺;解说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游憩或资源管理策略。综上所述,解说指的是广泛意义上的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现象的“翻译”,以便于观众(如:游客、参与者、任何接触到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享受。解说的定义具有3个共同的环节要素:提供解说者(sender)、被解说的对象(Message)和接受解说者(Receiver)。皮特和伍兹(PeartWoods)提出“传递者信息接收者”模式(The S-M-R Model)。33解说在遗产保护中的功能及应用331解说在遗产保护中的功能解说首先具有娱乐和教育作用。展示和解说令有形遗产(Build Heritage)更有意义,并为人们创造了理解、欣赏和享受这些自然、文化和精神资源的机遇。旅游者不懂或误解艺术,会导致不尊重它,甚至破坏它,导游通过解说可以正确引导游客。大卫(David)在遗产、旅游和社会一书中认为解说对纠正游客的误解、偏见很重要”。解说是一种有效的游客管理策略,它鼓励游客采取更加恰当的行为,以达到旅游的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解说能够帮助达到管理目标的研究越来越多。遗产的展示和解说对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对遗产的长期保护、保存和持续利用非常重要。解说在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说减少了故意破坏行为。解说使得当地的野生动物免于被偷猎,有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解说可以宣传历史文化。只为了迎合娱乐和市场扩张的解说很难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效果。解说和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着正的相关性,好的解说可以使游客产生保护遗产的意识。解说能够提升旅游体验。解说是游客体验的主要组成部分。麦吉娜(Gianna)假设解说是保证旅游体验质量的关键因素,并认为成功的解说是管理和保护有形遗产的有效手段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她引入“专心(mindfulness)”的概念设计有形遗产有效解说模型,认为“专心”综合的概念,可以用于提高游客体验和促进有形遗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332解说在实际中的应用解说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保护与管理工具在规划与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外已经把解说运用到国家公园体系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以美国为例,美国从1970年开始盛行原野地的户外游憩活动,由于这些原野地生态比较脆弱,之前很少经受过频繁的人类活动,因此,经营者试图采取新的适当方法进行管理。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并确认解说是一个有效的资源保护与管理方法。例如,詹姆斯(James)和吉姆(Jim)发现,通过解说劝导原野地的游客采用最低环境影响的行为方式来从事原野地的游憩活动,比直接管制和限制游客使用方式易于得到游客的支持,且游客配合保育原野地的效果亦较好。苏珊(susan)等的分析显示,在游客进入森林露营地之前,经营者如果提供如何减少对环境影响的资料并加以解释,会使该区受到的环境冲击情形显著减半。随着在原野地自然遗产资源管理保护中的广泛应用,解说亦被推广到国家公园体系中的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保护规划策略中来。美国国家公园署在其经营政策中提到“国家公园有引导大众欣赏与了解国家公园内自然人文资源及其价值的责任。为实现这个目标,各管理单位应详细地规划与实施游客解说服务,其解说计划应视为整体经营管理的规划之一。”由此可见,解说在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的重要性,它的概念及应用在美国正处于逐渐深化的阶段。解说的重要性同样在澳大利亚、中国台湾、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得以认同。中国台湾公园法第22条规定:“国家公园管理处为发挥国家公园教育功效,应视实际需要设置专业人员解释天然景物及历史遗迹等,并且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以澳大利亚昆士兰的文化遗产地为例,解说和社区参与是很有效的遗产保护策略与管理工具。333解说系统成功应用的实例英国巴斯罗马浴场巴斯是英格兰西南部的一座古老小城,距离伦敦约100英里,被誉为英格兰最美的城市,亦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罗马浴场在巴斯城中心,它是巴斯最著名的景点,也是为众人所熟知的博物馆。罗马浴场环绕温泉而建。这个温泉从3000米深的地下每天喷出127万立方米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46.5,既可饮用,又可治病。18世纪,人们偶然发现米涅尔瓦女神的镀金头像,早已湮没不闻的古罗 马浴场得以重新现身。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掘表明,罗马浴场设有好几个浴池,还有游泳池和暖气加温的房间。浴池周围布有雕塑、栏杆,浴池上方原来覆盖着巨大的弧形拱,现仅存一些柱子,但浴池周围还能找到拱的残片。巴斯浴场解说系统的费用都已包含在普通入场门票中。它包括语音解说系统、精美完善的解说标识系统与图册解说导览。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语音解说系统,共有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普通话和西班牙语8种语言。此外,浴场还提供富有罗马特色并录制有罗马故事的儿童语音导览设备。在儿童语音导览之旅中,孩子们可以认识比莱特(Belator)一个讨厌清理锅炉的凯尔特男孩,还有阿普莉娅(Apulia)一个来自意大利并能把女主人的头发编出漂亮发型的女奴;还能听算命先生从用于祭祀的动物身上读出他们的未来无论游客来自何方,都能借助这些解说系统领略和理解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魅力与文化意义。4结论与讨论解说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已得到国外广大学者的关注与认同,解说的作用也正在受到国外遗产地管理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大陆地区关于解说的研究总体状况是:学者关注少,学科参与少,理论研究极度匮乏。在国内研究中,已有文献多是从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角度进行案例研究。吴必虎对北京与香港的旅游解说系统做了比较,并对北京市的旅游解说系统进行了分类,为提高城市总体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一定操作依据。张润峰等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设计了智能分区解说系统。于德珍等分析了森林公园的向导式旅游解说和自导式旅游解说,为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沈宝辉认为解说牌是解说服务中 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最基本、应用最广的一类设施。应重视解说牌的设置,建立完善的解说系统,可方便游客了解公园的情况,获得相关的旅游指引等,从而提高公园管理水平。罗芬等在解说方程与解说交流过程模式的共性中分析出环境解说的SMRM模式,它包括3个关键成分,分别为受众、资源和解说技术,并就此提出了若干SMRM模式在环境解说中的应用方法。钱小梅等对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应该从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方面进行规划,并对各解说要素的具体规划进行了阐述。张立明提出通过构建科学的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完善其旅游服务体系的观点。唐鸣镝试图勾勒旅游解说体系的大致轮廓,期望通过对其整体把握,更好地认识、规划、建设旅游景区。还有少部分综述研究工作,对国内外解说研究做了简要介绍。近几年以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为案例的解说系统的规划及研究也正在开展起来,以中文期刊搜索到的文章为例,20062008年平均每年都有五六篇关于旅游地解说系统规划的案例。台湾在解说和环境教育方面有较多研究和实践工作,但总体来看,对环境教育、生态保育关注较多,而对环境解说关注较少;对实践的指导性较强,理论研究较少。从已有关于解说和环境教育的104篇硕士、博士论文和33项专题研究(截至2004年6月)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关于户外教育、乡土教育、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生态保育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其中环境解说类的硕士、博士(截至2002年10月)论文一共约有43篇,其研究对象可以分为接受解说服务者与提供解说服务者两类,仅有黄美雯一篇同时对解说员与游客进行研究;其研究区域包括国家公园、森林游乐区、风景区、古迹及遗址公园、动植物园海洋、博物馆美术馆及其他7类;其研究领域大致涵盖解说评估、解说需求、解说规划、解说志工、解说员专业技能等5大范畴。中国大陆在解说用于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目前还都处于起步阶段。解说在中国遗产地的应用与研究亟待深化。在本文的基础上,可以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遗产地解说和游客管理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遗产地解说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估量化研究,不同类型遗产地的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差异研究,遗产地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针对特殊游客群体如儿童、老年人、国外旅游者的遗产地解说规划研究等。解说,作为遗产地一项重要的保护与管理策略,应给予长期的关注与贯彻。责任编辑:宋志伟;责任校对:廉月娟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