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毕业设计.doc

    • 资源ID:2983903       资源大小:1.34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毕业设计.doc

    摘要 首先介绍了液压系统的组成,从液压系统的优缺点介绍了液压系统,接着详细介绍了每个液压元件的功能和元件出现故障与排除方法,最后从压力.方向和速度介绍了液压系统和液压系统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最终联合液压元件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举出案例进行分析。【Abstract】 first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of hydraulic system is introduced, then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and components of each hydraulic component failure and troubleshooting, finally from the pressure. The direction and speed of the common trouble analysis and removal of hydraulic system and hydraulic system. Analysis and exclusion and exclusion and hydraulic system failure eventually combined hydraulic component failure, cite the case analysisJ1VMC400立式加工中心液压系统的分析与故障维修首先介绍了机床液压系统的组成,然后从J1VMC400立式加工中心的液压系统故障,包括液压元件等进行说明。最后分析J1VMC400立式加工中心液压系统故障的维修方法。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概述根据自己题目定概述内容1.1 液压系统的组成1.2 液压系统的特点第二章 某型号数控机床液压系统的分析2.1 某型号液压系统的组成2.2 某型号液压系统的特点2.3 液压系统的分析第三章 某型号数控机床液压系统的故障3.1 液压系统故障概述3.2 液压元件故障3.3 液压回路故障第四章 某型号数控机床液压系统的维修4.1 液压系统维修概述4.2 液压元件维修4.3 液压回路维修第五章 总结致谢参考文献最少列写五篇。目 录第一章:概述.41.1液压系统的组成41.2液压系统的特点41.2.1液压系统的优点.41.2.2液压系统的缺点.51.3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51.4液压故障处理的步骤与特点6第二章液压元件的故障与分析.61液压泵的故障排除.6 2.1叶片泵.62.2齿轮泵.72.2.1齿轮泵的优点92.2.2齿轮泵的缺点9.2.2.3齿轮泵常见的故障与排除.102.3轴向柱塞泵的故障与排除102.4液压马达112.4.1轴向柱塞马达的故障与排除122.4.2径向柱塞马达的故障与排除.122.5控制阀的故障与排除132.5.1溢流阀的故障与排除.132.2.5减压阀的故障与排除.152.5.3顺序阀的故障与排除.162.6压力继电器的故障与排除172.7流量控制的故障与分析192.8单向阀的故障与排除.212.9换向阀的故障与排除.212.10电液换向阀的电磁先导阀的故障与排除.232.11液压缸的故障与排除.242.12液压辅助元件的故障与分析.24.2.12.1蓄能器的故障与排除.242.12.2滤油器的故障与排除.252.12.3密封件的故障与排除.262.12.4液压转向器的故障与排除.26第三章液压控制元件的故障与排除.273.1压力控制回路中的故障与排除273.1.1调压不正常的原因与排除方法.283.1.2减压不稳定的故障与排除283.1.3压力调定值不匹配的原因与排除.293.1.4控制油路无压力的故障与排除293.2速度控制回路的故障与排除方法303.2.1速度控制回路的故障与分析 .303.2.2调速阀的调速前冲现象原因与排除方法303.2.3调速阀的前后压差过小的原因与排除方法.303.3方向控制回路的故障与排除313.3.1换向阀选用不当313.3.2换向无缓冲引起的液压冲击的故障与排除313.4一些常见的故障检测31第四章实例分析324.1XK5040-1型数控机床故障维修324.1.1主轴变速系统原理.324.1.2故障原理分析与排除.334.2数控机床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分析.344.2.1故障机理.344.2.2故障规律35第一章概述按照传动件的不同,传动分为机械传动.电气传动.流体传动(液体传动和气压传动)及复合传动等类型,液体传动包括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液力传动是以动能进行工作的液体传动,液压传动则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并以压力能进行动力的传递,转换与控制的液体传动。1.1液压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能够正常工作的液压系统应该由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辅助装置.液压油组成。组成部分功能作用能源装置(液压泵)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把原动机所提供的机械能转变成油液的压力能,输处高压油液执行装置(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摆动马达把油液的压力能转变成机械能去驱动负载做功,实往复直线运动,连续摆动和转动控制调节装置(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控制从液压泵到执行元件的油液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力,速度和方向辅助装置(液压辅助元件)油箱盛放液压油,向液压泵供液压油,回收来自执行元件的完成能量传递任务之后的低压油液管路输送油液过滤器滤除油液中的杂质,保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油液清洁度密封在固定连接或运动连接处防止油液泄漏,以保证工作压力的建立储能器储存高压油液,并在需要时释放热交换器控制油液温度液压油是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1.2液压系统的特点1)能够产生很大的力,而且容易控制。用液压泵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具有很高压力(2030MPa)的液压油,把此压力油送入液压缸后即可产生很大的力。2)安全性高,很容易防止过载。机械设备如果承受许多界限以上的负载是很危险的。液压系统中通过使用安全阀(溢流阀)可以很容易地防止过载。即使在工程机械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负载变动的场合,也可以确保安全。3)尺寸小出力大,安装位置可以自由选择。无论把控制装置.执行装置装在什么位置,只要把管子或软管接过去就行,所以设计上自由度很大。1.2.1液压系统的优点1由于液压传动是油管连接,所以借助油管的连接可以灵活方便地布置传动机构。2液压传动装置质量轻.结构紧凑.惯性小3液压传动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4液压传动均匀平稳,负载变化时速度较平稳5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过载保护6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自动化 7液压元件已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1.2.2液压系统的缺点1液压系统中的漏油等因素,影响了运动的平稳性,使得液压转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比2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3为了减少泄漏满足性能的要求,配和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加工工艺复杂4液压传动要求有单独的能源,不像电源一样使用方便5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后不易检查和排除1.3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1)故障的多样性 液压设备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几个故障同时出现,同一故障引起的原因可能有多个,而且这些原因常常是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的液压系统中往往是同一原因,但因其程度不同,系统结构不同,以及与其他配和机械结构的不同,所引起的故障现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2)故障的复杂性 液压系统压力达不到要求 经常和动作故障联系在一起,甚至机械.电器部分的弊病也会与液压系统的故障交织在一起,使得故障变的复杂,新设备的调试更是如此3)故障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偶然发生的情况不是经常发生的也没有一定的规律,故障必然发生的情况是指那些持续不断经常发生.并具有一定规律的原因引起的故障4)故障的分析判断难度性 由于液压系统故障存在上述特点,所以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一定马上就可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产生故障的原因。如果这方面的专业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高.熟练掌握所在液压设备的情况等,就有能力对故障进行认真检查.分析.判断并很快找出故障的部位及产生的原因。检查故障的方法一般采用肉眼观察.探听(用耳朵听).手摸.鼻闻.仪器检测等1)肉眼观察 观察外表的不正常现象,漏油.沾污.油箱油量及油液污浊情况;观察油中的气泡情况,可以判断出系统的进气程度,进而排除与系统进气有关的故障;观察系统总回油管的回油情况,可以判断出液压泵工作是否正常,为排除系统故障提供忠言参考。2)探听 听设备工作时的振动.噪声.不正常的响动或抖动。通过对各个部件进行探听,可直接找出噪声产生的部位。3)手摸 温度不正常和振动故障,通过用手摸的办法即可找出故障部位。对于液压泵和管道局部过热鼓掌采用手摸的方法更为有效。4)鼻闻 闻一闻油液是否有异味变质。油液严重变质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润滑,必需换油5)浇油法 可采用浇油法找出进气部位。找进气部位时,可用油浇淋怀疑部位,如果油浇到某处时,故障现象消失,证明找到了故障根源。浇油法对查找液压泵和系统吸油部位进气造成的故障特别有效6)检验实验法 对压力故障和动作故障,可采用分段检查试验法。分段检查应首先检查系统外的各种因素,外部因素排除后在对系统本身进行检查。对系统进行检查,一般应按照机电联轴器液压泵的顺序,依次对每个关节进行检查。1.3.1故障处理的步骤与方法1)初步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时首先应注意到外界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在查明确实不足外界原因引起故障的情况下,在集中注意力在系统内部查找原因。其次是,分析判断时,一定要把机械.电气.液压3各方面联系在一起考虑,不能单纯考虑液压系统,要分清故障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必然发生。2)根据了解.询问.核实.检查所得到的资料列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表。此时应牢记:一个故障现象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造成的3)核实以上的现象并进行检查 通过观察仪表读数.工作速度.监听声响.检查油液.注意执行元件是否有误动作等手段来进一步核实,然后按系统内液流流程从邮箱或液压泵依次沿回路仔细查找,按时记录下观察结果。在检查时要仔细下检查油箱的油液,确定是否有污垢进入系统,影响系统各个元件的正常工作;用手摸来检查进油管有无脆化.软化.泄漏.破损.检查阀,元件的各个接头以及壳体的安装螺钉有无松动,最后检查轴及液压缸的活塞杆4)找出结论 根据故障所列原因表,先选择经简单检查核实或修理即可使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项目,即采取先一后难的原则,排除检查顺序,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检查任务5)验证结论 一旦通过以上步骤,找出了液压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就开始着手故障的排除对故障处理完毕后,应认真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总结,从而提高处理故障的能力,防止以后同类故障再次发生第二章液压元件的故障分析1液压泵的故障排除2.1叶片泵定义:通过叶轮的旋转,将动力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水能(势能、动能、压能)的水力机械。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液压泵是液压转动系统中的主要元件之一,也是发生故障最多的原件叶片泵具有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声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但抗污染能力差.加工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价格也较高。叶片泵的故障产生原因排除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液压泵吸不上油或无压力1原动机与液压泵转向不一致2液压泵传动件脱落3进出油口接反4油箱内油液过低,吸入管口露出液面5转速太低吸力不足6油粘度过高叶片活动不灵活7油温过低,使粘性过高8系统油液过滤精度低导致叶片在槽内卡住9吸入管道或过滤装置堵塞造成吸油不流畅10吸入口过滤器过滤精度过高造成吸油不畅11吸入管道漏气12小排量液压泵吸力不足1纠正原动机旋向2从新安装传动件3按说明书选用正确接法4补充油液至最低油标线以上5提高转速达到液压泵最低转速以上6选用推荐粘度的工作油7加温至推荐正常工作油温8拆洗.修磨液压泵内脏件,仔细重装.并更换油液9清洗管道或过滤装置,除去堵塞物,更换或过滤油箱内油液10按说明书正确选用过滤去11检查管道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12向泵内注满油流量不足达到额定值1转速未达到额定转速2系统中有泄漏3由于泵长时间工作.振动.使泵盖螺钉松动4吸入管道漏气5吸油不充分1)油箱内油液过低2)入口滤油器堵塞或流量过小3)吸入管道堵塞 或通经小4)油液粘度过高或过低变量泵流量调节不当1按说明书制定转速选用电动机转速2检查系统,修补泄漏点3拧紧螺钉4检查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5补充油液至最低油标线以上1)清洗过滤器或选用同流量为泵流量2倍以上的滤油器2)清洗管道,选用不小于泵入口通经的吸入管3)选用推荐粘度工作油4)重新调节至所需流量压 力升不上去1)泵不上油或流量不足2)溢流阀调整压力太低或出现故障3)系统中有泄漏4)由于泵长时间工作.振动.使泵盖螺钉松动5)吸入管道漏油6)吸油不充分7)变量泵压力调节不当2)重新调试溢流阀压力或修复溢流阀3)检查系统,修补泄漏点4)拧紧螺钉5)检查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7)重新调节之所需压力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噪声过大1)吸入管道漏气2)吸油不充分3)泵轴和原动机轴不同心4)油种有气泡5)泵转速过高6)泵压力过高7)轴密封处漏气8)油液过滤精度过低导致叶片在槽内卡住9)变量泵止动螺钉误调失当1)检查管道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3)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精度要求4)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口浸入油面以下5)选用推荐转速范围6)降压至额定压力一下7)更换油封8)拆洗修磨泵内脏件并仔细重新安装,并更换油液9)适当调整螺钉至噪声达到最小过度发热1)油温过高2)油粘度太低,内泄漏过大3)工作压力过高4)回油口直接接到泵入口1)改善油箱散热条件或增设冷却器使油温控制在推荐正常工作油温范围内2)推荐粘度工作油3)降压至额定压力一下4)同回油口接至油箱液面以下振动过大1)泵轴与电动机轴不同心2)安装螺钉松动3)转速或压力过高4)有液过滤精度低,导致叶片在槽内卡住5)吸入管道漏气6)吸油不充分7)油液中有气泡1)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精度要求2)拧紧螺钉3)调整至许用范围内4)拆洗泵磨内脏件,并仔细重新安装,并更换油液或重新过滤油箱内有液5)检查管道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7)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口浸入油面以下外渗漏1)密封老化或损伤2)进出油口连接部位松动3)密封面磕碰4)外壳体砂眼1)更换密封2)紧固螺钉或管接头3)修磨密封面4)更换外壳体2.2齿轮泵齿轮泵一般用于工作环境不清洁的工程机械和精度不高的机床定义:依靠密封在一个壳体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齿轮,在相互啮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空间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泵。 齿轮泵的分类: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是容积泵的一种,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测的空间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除腔是靠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处阻力的大小。1、起动: (1)启动前检查全部管路法兰,接头的密封性。 (2)盘动联轴器,无摩擦及碰撞声音。 (3)首次启动应向泵内注入输送液体。 (4)启动前应全开吸入和排出管路中的阀门,严禁闭阀启动。 (5)验证电机转动方向后,启动电机。 2、停车: (1)关闭电动机。 (2)关闭泵的进、出口阀门。2.2.1齿轮泵的优点1.结构简单,工艺性好,成本低2 . 与同样流量的其他泵相比,结构紧凑,体积小3. 自吸性好。无论在高低转速甚至在手动情况下都能可靠地实现自吸。4. 转速范围大。因泵的转动部分以及齿轮基本上都是平衡的,在高转速下不会产生较大的惯性力5. 油液中污物对其工作影响不大,不易咬死2.2.2齿轮泵的缺点1. 工作压力低。齿轮泵的齿轮,轴及轴承上受的压力不平衡,径向负载大,限制了它压力的提高。2. 容积效力较低。这是由于齿轮泵的端面泄漏量大。3. 流动脉动大,引起压力脉动大使管道.阀门产生振动,噪声大2.2.3齿轮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排除方法不打油或输出油量不足及鸭梨提升不高1 电动机的转向错误2吸入管道或滤油器堵塞3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过大4 各连接处泄漏而引起的空气进入5油液粘度太大或油液温升太高纠正电动机转向疏通管道,清洗滤油器去赌物,更换新油修理更换相关原件紧固连接处螺钉,避免泄漏严防空气混入油液应根据温升变化选用噪声严重及压力波动厉害1吸油管及滤油器部分被堵塞或入口滤油器容量小2从吸入管或轴密封处吸入空气,或者有种有气泡3 泵与联轴器不同心或擦伤4齿轮本身精度不高5 CB 型齿轮油泵骨架式油封损坏或装轴时骨架油封内弹簧脱落除去赃物,使吸油管通畅,或改用容量合适的滤油器在连接部位或密封处加点油,如果噪声减小,可拧紧接头处或更换密封圈回油管口应在油面以下,与吸油管要有一定距离调整同心,排除擦上更换齿轮或对研修整检查骨架油封,损坏时更换以免吸入空气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液压泵旋转不灵活或咬死1轴向间隙及径向间隙过小2 装配不良CB型盖板,与轴的同心度不好长轴的弹簧紧脚太长,滚针套质量太差3 泵和电动机的联轴器同轴度不好4 油液中的杂质詖吸入泵体内修配相关零件根据要求从新进行装配调整使不同轴度不超过0.2mm严防周围灰沙.铁屑及冷却水等物进入油池,保持油液洁净2.3轴向柱塞泵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流量不够1 油箱油面过低,油管及滤油器堵塞或阻力太大以及漏气等2泵壳内预先没有充好油,留有空气3液压泵中心弹簧折断,使柱塞回程不够或者不能回程4 配油盘及缸体或柱塞与缸体之间磨损5 对于变量泵有两种可能,如为低压可能是油泵内摩擦等原因,使变量机构不能达到极限位置造城偏角小所致;如为高压,可能是调整误差所致6 油温太高或太低1检查储油量,把油加至油标规定线,排除油管堵塞,清洗滤油器,紧固各连接处螺钉,排出漏气2排除泵内空气3更换中心弹簧4磨平配油盘与缸体的接触面单缸研配,更换柱塞5低压时使变量或塞及变量头活动自如,高压时纠正调整错误6根据油升选择合适的油液压力脉动1 配油盘与缸体或柱塞与缸体之间磨损,内泄或外漏过大2 对于变量泵可能由于变量机构的偏角太小,使流量过小,内漏相对增大,因此不能连接对外供油3 伺服活塞与变量活塞运动不协调,出行偶尔或经常性的脉动4 进油管堵塞,阻力大及漏气1磨平配油盘与缸体的接触面单缸研配,更换柱塞,紧固各连接处螺钉,排出漏损2适当加大变量机构的偏角,排除内部漏损3偶尔脉动多因油脏,可更换新油,经常脉动可能是配合件研伤或憋劲,应拆下修研4疏通进油管及清洗进口滤油器,紧固进油管段的连接螺钉噪声1泵体内留有空气2 油箱油面过低,吸油管堵塞及阻力大,以及漏气等3 泵和电动机不同心,是泵和转动轴受径向力1排除泵内空气2安规定加足油液,疏通进油管,清洗滤油器,紧固进油段连接螺钉3重新调整,使电动机与轴同心故障现象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发热1 内部漏损过大2 运动件磨损1修研各密封配合面2修复或更换磨损件漏损1 轴承回转密封圈损坏2各接合处O型密封圈损坏3 配油盘和缸体或柱塞与缸体之间磨损(会引起回油管外漏增大,也会引起高低腔之间内漏)4 变量活塞或伺服活塞磨损1检查各密封圈及各密封环节,排除内漏2更换O型密封圈3磨平接触面,配研缸体,单配柱塞4严重时更换 变量机构失灵1 控制油管上的单向阀弹簧折断2 变量头与变量壳体磨损3 伺服活塞,变量活塞与弹簧芯轴卡死4 个别通油道堵死1更换弹簧2配研两者的圆弧配合面3机械卡死时,用研磨的方法是个运4动件灵活,油脏时,更换油液泵不能转动(卡死)1 柱塞与油缸卡死(可能是油脏或油温变化引起的)2滑靴落脱(可能是柱塞卡死,或有负载引起的)3 柱塞球头折断1油脏时更换新油,油温太低时,更2换粘度较小的机械油3更换或重新装配滑靴4更换零件2.4液压马达2.4.1轴向柱塞液压马达的故障与排除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转速低转矩小液压泵供油量不足1电动机转速过低2吸油口的滤油器被污物堵塞,油箱中的油液不足,油管孔径小等原因,造成吸油不畅3系统密封不严,有泄漏,空气侵入4油液黏度太大5液压泵径向.轴向间隙过大容积效率降低液压泵输入的油压不足1系统管道长,通道小2有温升高,黏度降低内部泄漏增大液压马达各联接面严重泄漏液压马达内部零件磨损,内泄漏严重核实后调换电动机清洗滤油器,加足油液;清洗滤油器,加足油液,适当加大油管孔径使吸油通畅紧固各连接处,防止泄漏和空气进入使用润滑油修复油泵尽量缩短管道,减小弯曲和折断,适当增加弯道截面积,更换黏度较大的油液紧固各接合面螺钉修配或更换磨损件故障现象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噪声严重1液压泵进油处的滤油器被污物堵塞2密封不严大量空气进入3油液不清洁4 联轴器碰擦或不同心5油液黏度过大6马达活塞的径向尺寸严重磨损7外界振动的影响清洗滤油器紧固各联接处更换清洁的油液校正同心并避免摩擦更换油液黏度较小的油液研磨转子内孔单配活塞隔绝外界振动外部泄漏1传动轴端的密封圈损坏2各接合面及管接头的螺钉或螺母未拧紧3管塞未拧紧更换密封圈拧紧各接合面的螺钉及管接头处的螺母选进管塞内部泄漏1弹簧疲劳,转子和配油盘端面磨损使轴向间隙过大2柱塞外圆与转子孔磨损更换弹簧修磨转子和配油盘端面研磨转子孔,单配柱塞2.4.2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故障与排除故障特征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液压系统的压力较低时,输出轴的转动不均匀1液压系统内有空气2液压泵供给的工作液体流量不均匀排除进入液压系统的空气消除工作液体流量不均匀的原因液压系统的压力有很大的波动,输出轴的转动不均匀1配油器的安装不正确2柱塞被卡住转动配油器至清除轴转动不均匀的现象拆开液压马达修理液压马达中发出激烈的撞击声。每转的冲击次数等于液压马达的作用次数柱塞被卡紧拆开液压马达修理液压马达中有时发生撞击声1配流器错位2凸轮环工作表面磨损3滚轮的轴承损坏正确安装配流器拆开液压马达修理更换在额定的流量下,液压马达的转速不能达到给定值1集油器漏油2配流器的间隙太大3柱塞和柱塞缸的间隙太大拆开液压马达修理 故障特征 故障原因 排除方法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达不到要求1进入液压马达的液体压力低于额定压力2柱塞被卡紧拆开液压马达修理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不转动1配流器被卡紧2滚轮的轴承损坏3主轴或其他零件损坏拆开液压马达修理油通过壳体或轴密封处漏油1紧固螺栓松动2密封件损坏拧紧螺栓更换密封件 2.5控制阀的故障排除2.5.1溢流阀的故障与排除溢流阀主要作用是对液压系统定压或进行安全保护,其性能好坏对整个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有很大影响。常用溢流阀按其结构形式和基本动作方式可归结为直动式和先导式。如下图所示为直动式溢流阀。其工作原理是:P是进油口,T是回油口,进油口的压力油经阀芯中间的阻尼孔作用在阀芯的底部端面上,进油口的压力较小时阀芯在弹簧作用下保持不变,将P和T隔开,当进油口的压力增大时,在阀芯下端所产生的作用力超过弹簧的作用力时,阀芯上升,阀口被打开,将多余的油液排回油箱。 溢流阀的故障与排除表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 压力波动不稳定1 弹簧弯曲或太软2 锥阀与阀座的接触不良或磨损3 钢球不圆钢球与阀座密合不良4 滑阀变形或拉毛5 油不清洁,阻尼空堵塞更换弹簧锥阀磨损或有毛病就更换,如锥阀是新的即卸下调整螺母,将导杆推几下使其接触良好更换钢球,研磨阀座更换或修研滑阀更换清洁油液,疏通阻尼孔调整无效1 弹簧断裂或漏装2 阻尼孔堵塞3 滑阀卡住4 进出油口接反5 锥阀漏装检查.更换或补装弹簧疏通阻尼空拆出.检查.修整检查油源方向并纠正检查.补装故障现象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显著泄漏1 锥阀或钢球与阀座的接触不良2 滑阀与阀体配合间隙过大3 管接头没拧紧4接合面纸垫冲破或铜垫失效锥阀或钢球磨损或者有毛病时则更换新的锥阀或钢球更换滑阀,重配间隙拧紧连接螺更换纸垫或铜垫显著噪声及振动1 螺母松动2 弹簧变形不复原3滑阀配和过紧4 主滑阀动作不良5 锥阀磨损6 出口油路中有空气7流量超过允许值8 和其他阀产生共振拧紧螺母检查并更换弹簧修研滑阀,使其灵活检查滑阀与壳体是否同心更换锥阀放出空气调换流量大的阀略改变阀的额定压力值2.5.2减压阀的故障与排除先导式减压阀减压阀的作用是降低液压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压力,并使其保持稳定值。减压阀分为直动式和先导式。先导式减压阀的工作原理:高压油经P1进入腔内,经阀口P2流出,接减压回路。经阻尼孔到达阀芯上腔。并作用于锥阀a1,当出口压力低于调定压力时,锥阀关闭,主阀芯上下腔油压相等弹簧使主阀芯处于最下端,阀口全开,不起减压作用。当阀的出口压力达到调定压力值时,锥阀打开,油液经泄油口L流回油箱。当主阀的上下腔压差大于主阀芯上弹簧的作用力时,阀芯上移阀口关小,控制出口压力为调定值。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压力不稳定,有波动1 油液中混入空气2 阻尼孔有时堵塞3 滑阀与滑体内孔圆度打不到规定使阀体卡住4 弹簧变形或在滑阀中卡住,使滑阀移动困难或锥阀安装不正确5 钢球不圆,钢球与阀座配合不好或锥阀安装不正确排除油中空气疏通阻尼孔及换油修研阀孔,修配滑阀更换弹簧更换钢球或拆开锥阀调整输出压力低升不高1 顶盖处泄漏2 钢球或锥阀与阀座密合不良拧紧螺钉或更换纸垫更换钢球或锥阀不起减压作用1 回油孔的油塞未拧紧,使油闷住2 顶盖方向装错,使出油孔与回油孔接通3 阻尼孔被堵住4 滑阀被卡死将油塞拧紧,并接上回油管检查顶盖上的孔位置是否装错用直径为1mm的针清理小孔并换油清理和研配滑阀2.5.3顺序阀的故障与排除先导顺序阀的工作原理:油液从P1口流进经阻尼孔到达进入阀的上腔,当压力小于调定压力时,锥阀关闭,主阀芯不动,当压力达到调定压力时,锥阀打开,主阀芯移动主阀芯的阻尼孔有油液流动,产生压差,主阀开启,油液进入二次油路。顺序阀的故障与排除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始终出油因而顺序不起作用1 阀芯再打开位置上卡死(如几何精度差,间隙太小;弹簧弯曲,断裂;油液太脏)2 单位阀在打开位置上卡死(如几何精度差,间隙太小;弹簧弯曲,断裂;油液太脏)3 单位阀密封不良(如几何精度差)4 调压弹簧断裂5 调压弹簧漏装6 未装锥阀或钢球7 锥阀或钢球碎裂修理,使配合间隙达到要求,并使阀芯移动灵活;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新油液;更换弹簧修理使配合间隙达到要求并使阀芯移动灵活;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新油液;更换弹簧修理,使单向阀密封良好更换弹簧修补弹簧补装更换不出油因而不起顺序作用 1 阀芯在关闭位置上卡死(如几何精度低;弹簧弯曲;油液脏)2 锥阀芯在关闭位置卡死3 控制油液流量不通畅(如阻尼孔堵死,或遥控管道被压扁堵死)4 遥控压力不足,或下端盖结合处漏油严重5 通向调压阀油路上的阻尼孔被堵死6 泄漏口管道中背压太高,使滑阀不能移动7 调节弹簧太硬,或压力调的太高1修理,使滑阀移动灵活更换弹簧,过滤或更换油液2修理,使滑阀移动灵活;过滤或更换油液3清洗或更换管道,过滤或更换油液4提高控制压力,拧紧螺钉并使之受力均匀5清洗6泄漏口管道不能接在排油管道上一起回路,应单独排回油箱7更换弹簧,适当调整压力调整压力值不符合要求1 调压弹簧调整不当2 调压弹簧变形,最高压力调不上去3 滑阀卡死,移动困难1重新调整所需压力2更换弹簧3检查滑阀的配合间隙,修配使滑阀移动灵活,过滤或更换油液振动与噪声1 回油阻力(背压)太高2 油温过高1降低回油阻力2控制油温在规定范围内2.6压力继电器的故障与排除压力继电器是一种将液压油的背压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电液控制元件。当油液压力达到压力继电器的调定压力时,即发出电信号,以控制电磁铁.电磁离合器.继电气等原件动作.使油路卸压.转向.执行元件实行顺序动作.或关闭电动机,使系统停止工作,起安全保护作用等。压力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从下端进油口进入的油液压力达到调定压力值时,推动柱塞上移,此位移通过顶杆触动微动开关动作。改变调定螺母即可调节压力继电器的动作压力。压力继电器的故障与排除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输出量不合要求或无输出1 微动开关损坏2 电气线路故障3 阀芯卡死或阻尼孔堵塞4 进油管道弯曲,变形,使油液流动不通畅5 调节弹簧太硬或压力调的太高6 管接头处漏油7 与微动开关相接处的触头未调整好8 弹簧和杠杆装配不良有卡滞现象1更换微动开关2检查原因排出故障3清洗,修配达到要求4更换管子使油液流通畅通5更换适宜的弹簧或按要求调节压力值6拧紧接头,消除漏由7精心调整,是接触点接触良好8重新装配,使动作灵敏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灵敏度太差1 杠杆柱销处摩擦力太大,或钢球与柱塞接触处摩擦力过大2 装配不良,动作不灵活“憨劲”3 微动开关接触行程太长4 接触螺钉. 杠杆调节不当5 钢球不圆6 阀芯移动不灵活7 安装不妥,如水

    注意事项

    本文(液压系统故障分析毕业设计.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