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机务维修人才培养 助力我国通用航空发展.doc
-
资源ID:2979736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探索机务维修人才培养 助力我国通用航空发展.doc
探索机务维修人才培养 助力我国通用航空发展 摘要:本文展望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前景,分析当前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特色,提出民航院校在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方面的几点建议,助力我国通用航空发展。 关键词:民航;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23-03 一、通用航空喜迎春天,人才短缺渐成发展瓶颈 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并称为民航的“双翼”。作为民航业完整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航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航业强弱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国家“十二五”规划将通用航空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2012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加之2010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其它一系列实质性的配套支持政策,都表现出国家层面对发展我国通用航空的强烈信号。自2011年以来,民间资本大量涌入通用航空领域,多地政府相继建立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我国通用航空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截至2012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146家,适航在册的航空器总数达到1320架。2然而,类比美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状况,我国通用航空在机队规模、作业时间、飞行和机务维修专业人员数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预期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如图1所示。3 然而,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要持续蓬勃发展,除了依靠政策和资本,更应把通用航空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战略基础加以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与产业相关的飞行、机务、空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资质证照培训和专项技能短训,为行业储备专业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输航空的发展举世瞩目,但通用航空基础仍十分薄弱,发展格局极不均衡。据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通用航空从业人员13100余人,其中飞行人员近2000人,约占15.3%;机务维修人员近3300人,约占25.2%;管理人员近2900人,约占22.1%;其它人员4900,约占37.4%。就机务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如图2、图3所示,我国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在学历层次、知识水平、人员结构、事业发展、培训机会、薪资福利等方面与运输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12年民航直属院校4000余名机务维修专业毕业生中,90%以上进入到了运输航空公司和相关维修企业,特别是综合素质优秀的毕业生,更愿意到航空公司发展,而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这种“招之不易、留之亦难”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多年,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主要瓶颈,科学规划和实施我国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已相当紧迫。 二、我国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的主要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通用航空“不均衡、不系统、不景气、不入流”的发展局面,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11年被认为是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新元年,健全落实相关适航规章,科学规划和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构建高效的持续安全保障体系是助力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内容。就通用航空维修系统而言,机务维修人员和维修保障体系对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和持续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然而,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现状在许多方面与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1.长期以来,我国运输航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民航机务维修人员持续旺盛的需求,这对民航院校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基于学生就业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考虑,民航院校专门针对通用航空机务维修养成学生的人才培养较为薄弱和滞后,学科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尚处于摸索阶段,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通用航空企业基于成本考虑,除了局方规章要求和自身运行必须的维修人员证照等刚性培训外,往往对其他培训重视不够,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培训、持续安全理念与规章培训、班组团队管理培训、新技术专项培训等。2013年上半年我国通用航空连续发生多起严重不安全事件,通用航空企业的持续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和人员的持续安全教育培训是保障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通用航空企业应积极做好员工的职业规划,重视机务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切实提升机务维修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 3.与现代运输航空器相比,通用航空器的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系统原理与结构都较为简单、维修技术的宽度和深度有限,这容易使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员产生“一招鲜吃遍天”的技术自满情节;而且通用航空的作业时间相对运输航空更加灵活,没有航班准点压力,平衡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运行管理流程也较之松散,这种状况除了可能给维修系统带来安全监管漏洞以外,还可能导致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对持续培训和新技术学习的懈怠,对适航法规的习惯性违章,对安全管理体系等新理念在思想上不能完全同步,从而影响整个通用航空的持续安全与产业发展。 4.民航院校或培训机构专门针对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员的培训能力不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缺乏通用航空培训的硬件资源,如系统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飞机和相关零部件实物等;二,缺乏具有丰富的实际通用航空维护经验、且拥有局方授权的相关证照的培训教员;三,缺乏能够根据实际的通用航空维修需求开发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课程和评估体系的综合能力。 5.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机务维修人才培养基本情况。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输送复合型人才。作为民航高校,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民航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为“民航强国梦”助力。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自1956年建校以来,以培养民航飞行员为核心,坚持多学科综合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世界知名”的蓝天大学。2001年,学校正式确立了“以飞为主,综合发展”的办学思路,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民航核心专业发展迅猛。事实上,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机务维修人才培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校之初的1956年和上世纪80年代中叶。2005年5月,学校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正式设立航空工程学院,将培养应用型民航机务维修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核心目标,按照“全素质、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学历+技能+英语”的特色培养模式,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绩斐然,行业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学院现已开设有六个本科专业,两个专科专业,和一个“民用航空器维修理论与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了民航飞机维修领域的全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5%以上,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民航机务维修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院校。 三、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民航机务维修系统资源分析报告(2009)显示,目前我国机务维修系统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工程能力和核心维修能力严重缺乏。作为维修系统核心要素的机务维修人员,对通用航空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航空器事故链的系统性分析能力、适航指令与服务通告等技术文件评估处置能力、维修数据分析与维修方案优化能力和航空器深度维修技术研发能力等4项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民航院校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我院在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软硬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1.学校目前运行有各型飞机230余架,执管着我国最大的通用航空机队;2.学校建立有一整套完善的从航线到大修的通用航空技术和维修保障体系;3.学校拥有近600名成熟的通用航空机务维修技术人员队伍;4.我院拥有长期坚持安排理论教师到学校机务维修一线实习锻炼的优良传统。如何充分发挥好如此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做好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体系建设和实施规划,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通用航空机务维修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师资培养。继续加强“学历+技能+英语”的特色培养模式,突出通用航空维修基本技能培训和民航专业英语教学。研究通用航空“基础类、固定翼类和旋翼类”教材和课程群建设,为学生建立较为完整和动态的通用航空机务维修知识体系架构;探索跨学科的横向教学小组教研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艺术水平高超的通用航空教学师资队伍;增强理论教师与我校通用航空机务维修技术人员的交流,发挥带动和互动效应,形成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通用航空发展的长效机制。 2.深化职业培训机构功能,探索基于147平台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2008年4月我院取得CCAR-147维修培训学校资质,是获得该资质的首家民航院校。在国外,147维修培训学校是培养输送机务维修人员的重要途径。局方应当进一步加强147维修培训机构持续符合性的监管力度,引导和鼓励147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院校应积极探索养成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通过课程补差和技能培训优化,实现即满足学历要求又符合行业规章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喜的是,我院已于2011年10月在CCAR147平台上成功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开办了第一期直升机维修基础培训班,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拥有毕业证还能取得了维修人员执照。机型培训方面,利用147平台进一步探索与通用航空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通用航空机型取证和培训力度,创建中国最大的通用航空机型培训基地,切实解决通用航空发展对维修人才的迫切需求。 3.积极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通航产业、维修企业、学生就业和科教事业”共兴多赢的新举措。民航院校应增强对通用航空产业和企业的人才服务意识,通过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学生参与来落实好卓越工程师计划。安排学生到维修生产一线实习,通过参与通用航空企业的维修生产环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让学生切身体会在通用航空发展中可以大有可为,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事业观,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机务维修工程技术人才。为此,我院在2011级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中分出一个直升机班,2012年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招生中专门开设了直升机方向,率先展开直升机方向的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探索。 4.丰富实训教学资源,创新针对通用航空维修的基本技能培训。机务维修是一个高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工种。技能是机务维修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倡议的培训理念,机务维修人员不仅仅要“知道怎么做”,更应以“做”的方式去满足工作的要求。2009年10月我院获批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高校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德于心、技于形”的机务维修实训理念逐渐形成。所谓“德”,就是要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持续安全意识和“三老四严”的机务维修职业品德;所谓“技”,就是要锻炼学生娴熟的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和按手册/工卡操作的标准施工能力。针对通用航空发展,应积极研发“基础技能+机械系统+结构维修+航电系统”的通用航空维修培训课程体系,加强英语双语教学,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通用航空维修精品培训项目。 5.调研产业发展和企业运行,探索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员在职复训新模式。相较于运输航空,通用航空维修系统较为薄弱,机务维修人员工程能力普遍偏低。如何提升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除了民航局方应该前瞻性地开展好维修人员培训机制和要求的统筹规划,民航院校也应该更加积极关注谋划产业发展,在通用航空维修新技术、维修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维修流程、维修可靠性管理、维修班组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地探索,开发出行之有效的培训项目,通过在职人员复训来切实解决企业在维修运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和企业的蓬勃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为民航院校带来了历史机遇。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民航院校进行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积极发挥“智囊团和实践者”的作用,更需要民航局方的统筹引导和通用航空企业的高度重视,从建设民航强国的宏伟目标出发,共同把人才、科教和体系创新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工作抓好抓实,促进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持续安全发展,实现民航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李家祥.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J.中国民用航空,2010,(3). 2中国民航局.201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3,(5). 3General Aviation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of USA.2012 General Aviation Statistical Databook & Industry OutlookR. 4蔡菊芳,李酽.我国通用航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 作者简介:黄选红(1976-),男,四川广汉人,硕士,现任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实验师、实训基地副主任,研究方向:机务维修人才培养、通航维修技术与适航、复合材料修理技术与适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