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321.浅谈国家技工学校《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的特色与不足1.doc

    • 资源ID:2978869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321.浅谈国家技工学校《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的特色与不足1.doc

    浅谈国家技工学校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的特色与不足院校: 技师学院部门:汽车工程系姓名: 电话: 浅谈国家技工学校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的特色与不足 【摘要】: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于1998年和2007年分别组织编写了汽车专业教材汽车机械基础,本文主要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结合教学实践,归纳梳理新教材的特色与不足,为今后再版修订提供参考。【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特色与不足 为满足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并编写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材系列,其中包括新的汽车机械基础。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课程难度、内容设置和教学项目上都做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新教材适应了技工教育发展的需要,突出了以技能训练目标,以“够用、管用、适用”为教学原则,既保证教材的可操作性,又体现了针对性、实用性和简明扼要的特色。一、新教材的几大特色1.新教材的增删和调整新教材主要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力学基础、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五个方面的内容。书中删除了绪论、摩擦传动、间歇运动机构、液压伺服系统和液力系统的知识。力学基础知识主要是理论分析和计算,本教材将比较难学的力学内容放到了第五和第六模块。新教材的编写避免了“偏深、偏难、偏多”的特点,把静力学基础和平面汇交力系的知识合并为一个模块,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公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三模块轮系部分增加了汽车自动变速器中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内容,配以直观形象的图片,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和认识自动变速器减速档、超速档、直接档、倒档和空档的传动过程,并为今后掌握自动变速器中其他组合形式的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打下基础。第十模块液压传动部分也做了一些调整。新教材液压传动由五个章节简化为四个课题,以汽车典型液压传动系统为例,来分析液压元件、基本回路和系统。既简化了内容,精简了篇幅,便于学生在具体实例分析中掌握知识,加深理解。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新教材选用模块式教学,全书分为十个模块,每一模块又分若干课题。每一课题首先概括各技能点和知识点,然后以汽车设备中各机构、零件的应用为例,介绍机械传动和常用构件的相关知识,既体现了汽车专业的特色,又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新教材按照教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学习目标,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并尽量采用以图代文的表现形式,降低了课程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好教、好学的目的。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新教纲对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较为灵活,课程的教学广度和深度可视汽车类课程的具体特点而定。学校可根据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自身学校的教学设备,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但允许有1015的调整幅度,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灵活安排。4.教材内容简洁明快,章节紧凑新课程的任务是对汽车类工种的学生进行机械方面的基础性教学,为学习汽车机械课程和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教材内容的编排侧重于实用性,尽可能减少纯理论的分析和计算。书中图文并茂,避免了大量的理论推演,由繁到简,由难变易,难度降低,章节紧凑。二、新教材的几点不足1.教材中出现标题和内容不符合的现象新教材第一模块第二课题V带传动知识中,小标题5是“带传动的打滑”,但是教材P11至P12页文字内容和展示图例介绍的却是关于“弹性滑动”的知识,这明显与需要阐述的内容不相符合。“打滑”和“弹性滑动”是带传动中两种不同的现象,具有本质的区别,学生较难理解,也容易混淆。如“打滑”是指在摩擦传动中,当摩擦力不能够克服从动轮上的阻力矩时,带就会在带轮上滑移,从而产生“打滑”。而“弹性滑动”是指由于带紧边、松边拉力不相等,致使带两边弹性变形不相同,由此引起的带与带轮间相对滑动现象。“弹性滑动”只在摩擦类带传动中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打滑”在所有摩擦传动中都可能发生,是可以避免的。编者在修订过程中,可将标题定为“带传动的打滑和弹性滑动”,应用图片展示和文字阐述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定义和对传动的影响,让学生能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知识。2.有些知识提法不够严密,阐述不够详尽首先,某些课题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新教材每一课题开篇列出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但是有些知识点和技能点未能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例如第二模块第四课题(P27),知识点要求掌握齿轮轮齿失效的概念,但是书本没有定义失效的概念,只对失效的形式做了介绍。第九模块课题一(P160),知识点要求掌握键的强度校核、键的失效形式,但是教材没有提到键有哪些失效,怎样进行强度校核。此外,技能点要求学生熟悉键的参数选择,教材也没有说明键的参数有哪些,以及怎样查表和标注键的参数,如果需要学生了解或掌握这些知识,书中应做介绍和说明。其次,课本习题中出现教材没有介绍的内容。例如第二模块齿轮传动习题(P37),选择题第2、第3、第4、第5小题涉及到渐开线齿轮啮合性质的知识,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节点、节圆、啮合角,为什么齿轮传动能保证传动比恒等于常数,这些内容教材中没有,但在练习中又出现有相关知识的习题。 再次,教材对某些知识的阐述有误。例如第六模块第二课题(P80),教材文字阐述的是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图形展示的却是力的三角形法则的应用,图中没有体现出合力为零的几何条件。第八模块第一课题(P132),将轴的类型、简图、特点和应用归纳为一个表格来展示,但是书本对转轴、传动轴特点的说明出现错误,混淆了两类轴的特点,实质上转轴才是机械中常用的一种轴。此外,某些知识的介绍和说明还不够详尽。例如第四模块课题一(P55),教材对双曲柄机构类型的介绍还不够全面。书中只介绍了两种特殊的等长双曲柄机构,即平行双曲柄机构和反向双曲柄机构。今后修订可以列出“不等长双曲柄机构”的实例和简图,这样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3.书中部分内容衔接不够连贯,跳跃性较大第三模块课题一定轴轮系(P42),书中介绍了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但是没有该公式推论过程的分析,学生较难理解。教材所举的第一个实例不是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而是关于从动轮转速的计算,第二个实例又跳到“定轴轮系”末端移动件的速度计算。因为没有推论出“定轴轮系任意从动轮转速”的公式,书中所举的每个实例都是列出两个式子来求解,即先求出整个轮系传动比的大小,然后再根据传动比求出末轮的转速,这样求解比较繁琐。其实在应用中只需列一个式子,即将已知条件带入“定轴轮系任意从动轮转速”公式计算就可以了。此外,应用这个公式还可以求出轮系中任何一个从动轮的转速。例如假设“定轴轮系”中共有8个齿轮,组成4对齿轮副,要求计算出第6个齿轮的转速,只要将首轮的转速n1乘以首轮到第6个齿轮之间传动比的倒数即可。具体在编写过程中,可将这一课题分为若干小标题,分别阐述“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任意从动轮转速的计算或轮系末端移动件的速度计算,然后再分别举例来分析它们的应用,一步一个层面,通过推论、分析和应用,让学生分层次、分阶段掌握这些知识点、技能点。4.书本可增加附录内容第十模块第二、第三课题是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分析,各系统工作原理图中出现的压力表、油箱、位置开关、控制阀等图形符号可在附录中分门别类列出,特别是各种控制方式和控制阀的中位滑阀机能的展示,便于学生更直观清楚地看图、识图。5.教材中错漏处较多 属错别字的:P142“任务引入”中第一段第二行“连杆轴径”应为“连杆轴颈”,第三行“主轴径”应为“主轴颈”;P144图8-3-5,零件3的标注“部分轴瓦”应为“剖分轴瓦”; 属公式错误的:P11带的基准长度Ld0正确的计算公式应为:Ld0 =2a0+ (dd1+dd2) + ;P36表2-5-5中蜗杆导程角公式应为:tan1 = ;P56急回特性系数K的计算公式中去除K=。 属图形、标注错误的:P4 图1-1-3标注错误,链传动的常用类型应为链条的常用类型; P5图1-1-4滚子链滚子外径的代号标注dr应为d1;P12图1-2-8图形错误,“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标题“带传动的打滑”不符;P51图3-2-13蜗轮的指向错误,内圆为“鼓轮”,外圆应为“蜗轮”;P55图4-1-1“反向双曲柄机构”运动简图中曲柄AB转动位置应为AB;P58图4-1-7“飞机起落架机构”标注中杆件1“曲柄”应为“主动摇杆”;P58图4-1-7“飞机起落架机构”图中机架AD的固定位置“D”应为“D”;P61表4-2-1“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中第二列第三行的“曲柄摆动导机构”应归纳到第二行“曲柄转动导杆机构”中;P77图6-1-10重物的受力图中拉力T与重力G大小应相等;P80图6-2-4图形错误,a、b、c三个图是“力的三角形法则”的应用,不是书本要介绍的“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P89图6-3-10(b)图中F与F1两力大小应相等;P89图6-3-10(c)图中F应与F、F三力大小相等;P129图7-4-18标注“校核踏板强度”应为“校核拉杆强度”;P143图8-3-3图形错误,图中展示的是“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不是书本需要介绍的“止推滑动轴承”;P163图9-1-7(c)图勾头楔键上表面没有显示1:100的斜度。P177图10-1-4“汽车举升机构液压系统”中元件5的标注“液流阀”应为“溢流阀”。P181图10-2-2“凸轮转子式液压泵”中元件4的标注“缸体”应为“泵体”。P182表10-1-1“轴向柱塞泵”结构图中应标注“吸油”过程。 属缺漏的:P36表格中蜗杆顶圆直径代号“dal”应为“da1”,根圆直径代号“df”应为“df1”;P140轴承公差等级、游隙代号漏写了“/P5”、“/C0”。 属词语错误的:P17齿轮传动特点最后一行“传动运动”应为“传递运动”;P37判断题第2小题题目语句不通顺,“在制造、安装时过程中”应去掉“时”,“因此在制造、安装的要求较高”应去掉“在”;P158填空题第8题“采用”应为“产生”。 属单位错误的:P51计算题第3小题题目中转速的单位“r/mm”应为“r/min”。 属数字错误的:P10表1-2-3普通V带基准长度系列基本尺寸“500”应为“5000” 。 属字母错误的:P96选择题第3小题题字母“H”应为“I”。 属标题、名称错误的:P56标题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应为“铰链四杆机构的性质”;P156“模块小结”滑动轴承部分“向心滑动轴承”应为“径向滑动轴承”;P158第四题连线题第2小题“向心滑动轴承”应为“径向滑动轴承”;P159连线题第3小题“深沟球槽面轴承”应为“深沟球轴承”。 属知识点错误的:P1课题一“链传动”知识点第3点“链传动的常用类型与应用”应为“链条的常用类型与应用”;P6课题二“带传动”知识点第3点“V带和传动的张紧方法”应为“带传动的张紧方法”;P30课题五“蜗杆传动”技能点第3点“掌握蜗杆回转方向的判定方法”应为“掌握蜗轮回转方向的判定”。三、修订建议1.教材中应适当增加一些常识性、趣味性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反映汽车行业中的新工艺、新教材、新技术、新设备。2.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编写应尽可能多样化,可利用图片、实物、照片、表格等形式将各知识点生动地展示出来,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将直观的认知环境。3.机械基础知识实践性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现场观摩和动手操作下手。新教材是否可以配备相应的实训教材,通过实训课的实例讲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4.课本增编部分带“*”号的内容,以便于各技校视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取舍,使教材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更大。5.教材的编写、修订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在校对的过程中应仔细核对,尽可能减少不应有的错漏。6.本书应有配套的教学挂图和习题册,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更形象和直观地理解,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做习题,不断加强和巩固所学知识。7.为加强教辅资源开发,力求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辅助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方便,编导组还可以重点开发多媒体教学光盘、汽车专业考试题库等。参考文献:刘冰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简玉麟汽车机械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8陈海魁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参考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宋立权机械基础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注意事项

    本文(2321.浅谈国家技工学校《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的特色与不足1.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