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ppt.ppt
1,第十章,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2,本章结构,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3,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情况,(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划分标准含义: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差异是与它们所处的不同人口转变阶段相一致的。,4,划分标准在统计分类上发展中国家一般以60岁以上划为老人,发达国家以65岁以上划为老人。自014岁,一般称少年儿童阶段,1560岁或1564岁为劳动适龄阶段,60或65岁以上称老年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人占全部人口的7以上,则为进入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目前,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5,(二)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形态,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儿人口数量减少或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从而使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二是死亡率下降和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增加和相对比例提高。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的前一阶段,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儿人口比例下降。而到第二阶段,导致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则转变为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其主要表现不是少儿人口的减少,而是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的增加。可以说,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第二阶段的人口老龄化。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标志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只有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生活水平上升以及医疗发达的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才会呈现下降趋势,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才会延长。,6,(三)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概况,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经济日报:据法国论坛报刊登的统计数字,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意大利64岁以上的老人比例最高,占18,日本为17,德国、英国和法国均为16,荷兰为14,美国为13。人口老龄化趋势已使西方发达国家忧心忡忡。,7,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老龄化最早的关注出现在19世纪末的法国。早在1800年,法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就超过了5,到1900年时逐渐增加到了8。这是法国在19世纪里,生育率逐渐下降到更替水平的结果,它引起了对人口潜在减少的担忧。瑞典是另一个在19世纪经历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当法国、瑞典走在老龄化的前列时,其他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则都是20世纪发生的现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和经济衰退使西方国家对人口减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现出很大关注。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对人口老龄化的关注与研究不断增长,特别是美国、法国和联合国的人口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1982年维也纳国际老龄问题大会以来,国际社会对老龄化问题出现了空前的关注,频繁的区域性和国际性论坛在评估老龄化形势、后果,开展研究和探讨对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8,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状况,到20世纪中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死亡率大幅下降之后,平均出生率保持在千分之四十以上,人口增长迅速,导致人口的年轻化1950年,发展中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年龄结构一直经历年轻化的过程。世纪年代以后,随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口增长抑制经济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东南亚)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下降。进入世纪,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各国发展速度差异很大。如亚洲与非洲。在不断增长的研究中,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亚洲老龄化的关注开始出现并在迅速增加。这是由于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迅速的生育率下降引起了人口增长与年龄结构的很大改变,决策者担心老龄化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口的福利。,9,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中国按2005年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世纪之交:人均GDP达1000美元,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预测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人均GDP达3000美元,开始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峰值可上升到23%左右,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10,中国的老龄化有四个特点,第一,人数多。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是1.44亿,世界上60岁超过1亿人口的只有中国。第二,进展快。据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从2005年的11%到30%,中国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许多国家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我国的生产率水平比较低。刚刚达到了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用来支持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即我们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账比较大。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没有养老积累的,这个包袱就留到现在,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11,老龄化给我国带来很多问题,第一、养老金的压力比较大。年中国4600万享受养老金人员付出的养老金已经超过了5000亿,这是巨大的数字。第二、医疗的费用会加大。按照一般统计,老年人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是年轻人的3倍以上。第三、老年人需要照顾,老年的护理等事业也有很大的压力。,12,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从人口经济学角度: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一般具有负面作用,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的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13,(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和绝对量的增加,老年抚养系数提高,社会用于退休金和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相应社会福利事业的负担因此增加。在社会福利政策下实施的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大,减少生产部门的投资规模,加重国民经济的负担。老龄人口实际收入比较低,对储蓄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减少了资本积累。根据经济学理论,储蓄等于投资,储蓄减少等于投资减少,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削弱社会的经济活力。,14,(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续),在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人口老龄化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即出生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段人口比重相应下降,不利经济发展。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目前西欧、北欧、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都面临这一问题。人口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度加快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15,(二)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老年人口非纯消费者,是“次要劳动力”,仍然可以从事经济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累丰富,可弥补体力上的不足。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扶养,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加。政府颁布禁止年龄歧视的立法,推迟退休年龄等。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老年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将作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减缓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16,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17,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18,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19,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20,二、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21,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22,结合本章的学习内容,如何看待我国的老龄化问题?,23,本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人口老龄化二、思考题:、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情况如何?3、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什么特点?4、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