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阶层关系.ppt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关系,国家行政学院 张林江,主要内容,阶级阶层关系的相关理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当代中国的阶级阶层关系调整阶级阶层关系的对策,观点1:等级、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换言之,社会分层客观存在。,等级、阶级是历史/社会现象-1,新书.阶级: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士大夫,外有公候伯子男等级分明三国志.吴志.顾谭传: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等级、阶级是历史/社会现象-2,汉书.食货志: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庶民-士-大夫-公卿古罗马:贵族-骑士-平民-奴隶西方中世纪: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印度:种姓制文革:出身论,西方的阶级阶层划分,柏拉图理想国:根据社会分工和天赋差异:哲学王-武士-农民、工匠、商人、佣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根据财富多少:大奴隶主-中小奴隶主-下层自由民魁奈:纯产品理论衡法国:农业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其他生产者阶级亚当斯密:地主-工人-资产阶级圣西门:思想者阶级-财富阶级-平等成员,分层是社会结构分析的基石。社会生活中,人的差异化、异质化(不平等)客观存在,而且可以用聚类的方式进行层化分析。,观点2:研究分层的主要目的,既有理论探究的意义,更是社会行动的前奏。,作为研究对象的阶级阶层,传统史学家:历史的动力:政治变动、思想近代史学家 欧洲史动力:新兴资产阶级-封建贵族马克思 历史动力:阶级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实践 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2、中产阶级。是指民族资产阶级。3、小资产阶级。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4、半无产阶级。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种。5、无产阶级。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都市苦力工人。农村无产阶级。6、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中产阶级右翼可能是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朋友。,毛泽东,寻乌调查,1930年5月其他相关调查革命与战争的实践 工农成为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成为可争取的力量 根据形势及时调整阶级阶层关系,“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1949年,全国总人口5.4亿,农村4.8亿,占89.4%。1950年,为给农村土地改革划成分提供标准和依据,政务院发布“决定”。划分13个阶级:(1)地主:恶霸、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破产地主、管公堂;(2)资本家:手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3)开明土绅;(4)富农:反动富农;(5)中农:富裕中农;(6)知识分子;(7)自由职业者;(8)宗教职业者;(9)小手工业者;(10)小商小贩;(11)贫农;(12)工人、手工工人;(13)贫民、游民。土地改革结束时,国家未公布农村各阶级具体数字。估算,土改前地主占总户数的5%,富农占3%5%,贫、雇、中农合计占90%。,1950年代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私有制被消灭,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不复存在。经济实现平等。国家净化为职业分层: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政治分层-中国特色的身份制,1960年代-1970年代中后期的阶级斗争:工农兵学商 知识分子 领导干部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影响因素:身份:户籍、工人与干部、干部级别、单位1982宪法表述 工农联盟、工-农-知、剥削阶级,观点3:社会分层的目的又决定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其实都暗含了不同的社会行动。,什么是客观的研究视角,阶级阶层研究的两个视角 冲突论-功能论怎么看的目的是怎么办,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 三位一体分层:财富、权力、声望 市场能力,卡尔马克思阶级 阶级:就是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阶级的划分标准: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财富);阶级之间是相互对抗和冲突的,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马克思韦伯阶层 阶层:人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或类属的一种模式;分层标准:财富、权力、声望;阶层之间可以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协作,阶层分析是认识社会的基本视角,分层研究的两个传统,观点4:今天我们选择分层理论的时候,要看到已经变化的社会事实,要实现从革命逻辑到执政逻辑的转换。,对马克思传统的反思,马克思理论的社会贡献 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主义中的阶级和冲突,1960年代后的新马克思主义者,赖特:分层是社会关系和权力社会发展的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距 世界革命-国家治理-职业变化-社会整合革命与执政、摧毁与建设 执政理论-政党包容性-执政绩效压力,对经典马克思的反思,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社会阶层分析新视角,不是“划阶级、定成分”是社会治理的需要用以研究社会发展程度用以制定针对性的社会政策用以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小结:冲出误区,从革命的逻辑到执政的逻辑从制造阶级矛盾到实现阶层关系和谐政党政治的现实,观点5: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官方说法失去解释力和说服性,学界观点分歧很大。,党和国家解释的困境,不放弃阶级话语体系,但解释失去社会认可教育和宣传往往被百姓用来攻击现实已经与变化的社会事实完全脱节两个阶级一个阶层、阶级斗争进宪法三个代表的努力、私企主入党,关于“新社会阶层”问题,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个方面的人员。进一步细分的话,这些人员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广泛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新社会阶层大约有7000万人,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1.5亿人。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新社会阶层人士涉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他们不但与国内各阶层、各方面有密切接触,而且与国外组织和个人有广泛联系。,李强的研究,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中国社会是一个“”结构长期的社会结构紧张普遍的不公正感增加社会整合困难,孙立平的研究,社会出现断裂,一部分被甩到结构之外。从而多个时代的社会成分共存一时,但互相间缺乏有机联系表层原因:国企改制、城乡分野、生产与消费、文化等背后真正原因:社会急剧转型、市场转型、数字时代来临等,李路路的研究,阶层关系基于权力形式和权威结构五阶层:权力优势阶层、一般管理人员/办事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工人阶层、农民阶层、自雇者阶层背后因素:权力支配关系表现:阶层继承占据主导地位、原有的阶层再生产模式会被持续生产出来,刘欣的研究,中国有两种基本产权(国有、私营)和相应的三种权力(国家公共权力、国有产权控制权力、私人产权或市场控制权力)社会分化为:有技术的权力精英、无技术的权力精英、国企经理和管理人员、私企主和经理、高级专业技术、低级专业技术人员、职员办事人员、自雇佣者、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林宗弘的研究,对于资源和机会分配影响最大的是户籍、干部身份、所有制和单位体制阶层分类:国家干部、国企工人、私营企业主、新中间阶级(白领)、非技术工人、自雇佣者、集体单位干部、集体企业工人、农村干部、农民,观点6: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应当从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分配结构来分析。,社会分层的标准,单一标准 生产资料的占有、财富与收入、组织权力、社会声望、知识技能、受教育程度、象征性权力、信息资源占有、职业、居住区域、符号综合标准 经济资源占有状况/职业分层为什么有时不可靠?穿越:行动-观念-关系,十大社会阶层及其地位,2001年阶层结构 2010年阶层结构,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体制内核心部门管理者/领导者,掌握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和机会配置中处优势。78年0.98%,2001年2.1%,2010年2.3%。拥有相对较高的文化资源。改革发展过程中获益最多阶层之一。另一方面,引发民众的不信任和不满情绪。增加较为缓慢。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经理人员阶层,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包括:国有企业的干部;较大规模私营企业经理层;企业股份化从业主转变为职业经理人。2001年1.6%,2010年的2.7%。经理人员阶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扩大。也不断遭到社会的批评和质疑。,私营企业主阶层,改革开放新生阶层。国内外衡量改革动向风向标。80年陈志雄,84年傻子瓜子。目前2.2%。社会投资的重要力量。极大地带动了就业。为底层人群提供了向上流动的空间、机会和希望。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政治实力日益增强。开始影响甚至左右社会发展。也饱受社会争议:财富来源合法性、行为方式正当性、社会责任。,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从事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一般具有中高级职业技术水平,不占有生产资料,具有一定自主性,非体力劳动者。规模持续稳定扩大。布局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私营企业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孵化器。在社会等级结构中属于中中层和中上层,是中产阶层的重要来源。,办事人员阶层,协助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党政机关低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文职人员等组成。体制内或体制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较低层非体力劳动者。2001年以来增0.1%。,个体工商户阶层,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方便生活、促进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量稳定增长。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私营企业主后备力量。底层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阶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贡献不断增强。量大面广,本小利薄,抗风险能力弱,制度支持不足,出生和死亡变动频繁。,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商业和服务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体力的或非体力的工作人员。体制内或体制外第三产业中的受雇者和自雇者。能大量吸收劳动力阶层,发展不足。2000年以来增加0.1%。,产业工人阶层,19781988,17.3%增到22.4%;1997,23.7%;2002,21.4%;2010,28.7%。仍处数量上升期。体制内产业工人规模减小,社会经济地位总体下降,主人翁地位和风光不再。体制外产业工人大增,出现“农民工”阶层。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受到的制度性不公平待遇长期存在。农民工群体内部发生分化:私营企业主、个体户、务工人员、无业或失业农民工。,农业劳动者阶层,阶层比例30.4%,比1978年减37%。现代意识日益增强。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到更新。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内部剧烈分化: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工人、外出农民工、农村雇工、农村文教科医工作者、农村个体工商业者、农村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干部等。规模仍然过大,需要进一步大幅度缩小。,五大社会经济等级,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中上层:中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中下层:个体服务者,工人,农民;底层:生活处于贫困状况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观点7:如果说,社会分层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的话,那么阶层关系则有正常与非正常之分。,社会团结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化和合作基础上。防范关系紧张是社会团结的题中之义。富人税、穷人福利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有哪些?,观点8:当代中国冲突性阶级关系不再存在,但影响因素仍存。,阶级关系,没有马克思意义上的阶级关系,特别是表现为矛盾冲突、统治与被统治的阶级关系,而更多体现为利益博弈关系,伴之以支配关系、身份关系形成阶级的条件尚不存在:对立阶级、共同意识、共同行动、领导阶层各种各样的社会冲突,基本上都不是阶级斗争,在未来时期阶级斗争不会激化阶级斗争话语和分析框架仍有很大市场,观点9:当代中国社会阶层仍在分化变化中,而且阶层内部也在不断分化,内在质与量尚不稳定。阶层关系比较复杂,未来变化方向尚不明朗。,哪些阶层关系最重要?,精英阶层之间 权力-财富-知识精英阶层与其他阶层 既得利益者-外人 官民 贫富 劳资,劳动阶层之间 竞争-合作边缘群体与其他阶层 弱势群体/其他群体,精英阶层之间,现代社会三大精英阶层 权力-财富-知识精英阶层之间的关系 斗争、结盟、合作当代中国精英阶层之间关系?,精英阶层与其他阶层,格局:既得利益者-外人 贫富-官民-劳资 关系:排斥、对立、竞争、合作、共存影响因素:已得利益来源的合理性、合法性 资源分配的差距:贫富、民主、知识 主观感受-组织-行动,劳动阶层之间,组成:中低层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工商户、产业工人、农民、资本家-工人阶级职业趋高级化的大背景劳动者之间的竞争 全社会无产者竞争起来!?,边缘群体与其他阶层,社会边缘群体 他们能否构成阶层弱势群体的强势逻辑当代中国具有行动可能的群体,一些影响阶层关系的其他因素,信息社会对分层的冲击 国家-社会关系重构:环形监狱-罗马斗兽场,一些影响阶层关系的其他因素,信息社会对分层的冲击 国家-社会关系重构:环形监狱-罗马斗兽场 群体关系重构:社会组织方式变革国家、民族、宗教、性别等因素关系对中国社会的建构意义,小结:阶级阶层关系现状,未形成破坏性阶级斗争与阶级冲突阶级的标签意义和政治传统影响仍存社会客观分化,中产阶层正在崛起某些阶层间出现关系紧张迹象小阶层/小群体间的冲突有可能常态化,观点10:正确分析、适时调整社会阶层关系,应当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政策的一条主线。,社会政策是比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政策,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发展型财税政策就业政策、分配政策、劳工政策、城乡关系政策 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发展政策,不能搞鸵鸟政策,观点11:培育中产阶层仍然现阶段阶层关系调整的第一主题。,如何定义中产阶层?从国际社会看,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的人群基石 中产是一个变化的概念:老中产-新中产中产阶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中产有新特点、新要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取决于社会的包容及政策演进:茉莉花革命、韩国、台湾政治,十大社会阶层及其地位,五大社会经济等级,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中上层:中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中下层:个体服务者,工人,农民;底层:生活处于贫困状况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经济合作组织对中产的定义是每天消费在10美元到100美元的人士,并根据不同国家价格水平进行调整。该组织认为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群,即2.3亿人口,占总国民的73%;而中国的中产数量相当于近10%的人口数量,但预计2020年人数会上升到总人数的40%。,观点12:在社会阶层结构得到优化前,畅通社会流动机制是政策技术化的主要方向。,机会均等化是“中国梦”个体化的核心营造更多的向上阶梯而不是相反强调自致因素,而非先赋因素防止精英阶层结盟和社会既得利益化,社会政策调结构营造各阶层认同理解的社会制度环境使用一切可以促进社会有机团结的方法,弥补阶层政策缺陷 老办法:年节、宗族、结社、同乡 新办法:社团、慈善、社区,谢谢大家张林江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