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精神健康教育.ppt
,内容,1.现状,2.政策,3.问题,4.思考,现状,精神疾病患病率,全国精神科病床数量,全国精神专科医院数量,全国精神科医师数量,中国和全球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分布(中位数,/万人口),精神科病床、医护人员比较(1张/万人口),我省精神卫生机构现状,全省精神科床位数共计6796张,床位使用率平均84.68,年门诊人数总计960108次,年出院人次63757人次,平均住院天数40天。我省精神专科医院45家,其中:,我省精神科医师队伍的现状,我省精神科医师人数990人,其中:,我省精神科卫生状况调查资料分析,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发表全球精神卫生人力资源状况表明,我国精神科医师十万分之1.46,到2010年人数增倍,属于全球中等偏低水平;我省精神科医师小于十万分之一,也处于中低水平,我省精神科卫生状况调查资料分析,我省精神病医院总床位数在6796张,全国床位达145570张,全国精神科床位密度1.12张/万人,我省0.59张/万人,床位密度最高在上海6.22张/万人,我省精神科卫生状况调查资料分析,我省人口9920万人,原有精神科床位数5580张按照国家“十一五”精神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应新增床位数8310张,合计床位总数13890张,达到1.4张/万人注:按最低需求(1.48张/万人)计算,床位数=13894张按中等需求(5.64张/万人)计算,床位数=58858张按较高需求(8.61张/万人)计算,床位数=80646张,我省精神科卫生状况调查资料分析,我省精神科卫生状况调查资料分析,最低需求(1.48张/万人),是指满足患有重性精神疾病而可能出现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病人(10)的住院需要中等需求(5.64张/万人),是指满足最低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因患重症抑郁障碍而有自杀倾向病人(10)的住院需要较高需求(8.61张/万人),是指在满足中等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因患有重性精神疾病而可能致残病人(30)的住院需要,政策,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指导思想: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实施重点干预,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加强领导协调和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推进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五)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1.各部门分工负责,依靠现有的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工作制度建设,提高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2.完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加大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力度,维护群众心理健康,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推进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六)坚持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健全完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1.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六)2.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工作以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3.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基础,精神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首先满足重性精神疾病的急性治疗需要,东部地区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轻型精神疾病基本医疗服务的资源,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剩余的资源引导向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慢性治疗的方向转变,逐步实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间的功能分化,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六)4.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急性住院治疗服务的资源,原则上应设置在地市级及以上的机构或承担地市级服务功能的机构中,县级机构主要承担门诊、应急状况处置和慢性治疗等功能5.精神专科机构的建设原则上以改建和扩建为主,新增机构主要设在综合医院精神科。鼓励通过改建将城市适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调整转制为精神专科机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六)6.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对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地区资源的统一规划和服务质量的归口监督管理,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七)坚持发展全面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康复机构1.在基层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做好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七)2.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服务3.各类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等康复服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八)坚持重点干预,完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设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设立重性精神疾病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病情监测等社区管理工作,国务院批转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推动精神卫生法的制定加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建立精神卫生防治网络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治疗措施,提高医疗和康复水平,降低精神疾病致残率加大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咨询辅导和干预力度(国发【2007】16号,2007年5月21日),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卫生部门下一步工作建设精神卫生(疾病)防治体系1.增加医疗服务资源数量,质量改善2.促进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预防、社区康复功能完成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布局设立全国精神疾病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网络已经列入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策略第一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建立全国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和工作网络加强培训、提高地市、区县级精神专科人员素质实现方式:以中央转移支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为契机、为依托,推动地方实施、逐步扩大,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策略第二步:开展以抑郁症为主的常见精神疾病防治,减少自杀危害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热线)加强综合医院等机构、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人员培训实现方式:依托不断强大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基层网络第三步: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实现方式:指导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三级医院功能与任务,三级精神病医院是国家高层次的精神卫生机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的精神卫生医疗、教学、预防相结合的技术中心省级或国家级医疗中心,应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学科能力,在同类医院中临床学科优势明显,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承担高等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研究开发适宜技术培养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问题,存在问题,精神疾病及其防治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资源专业人才和服务管理体制与保障措施精神卫生新问题我院当前存在的问题,精神疾病及其防治,精神疾病危害增加,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上升群众精神卫生知识缺乏,学校等场所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患者治疗率低,对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普遍存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各类心理咨询人员角色混淆,定位不清专业人员严重匮乏,从业人员缺乏统一准入标准、专业伦理要求和管理规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格认定与审查制度亟待建立现行政策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发展需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主体人群经济承受力较弱当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研究模式照搬本文的较多,洋为中用的较少,精神卫生资源,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资源不足,机构布局不合理机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差机构功能以医疗为主,预防和康复不足专科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靠市场发展出现两极分化在机构发展中要警惕重蹈西方国家精神卫生资源从膨胀到削减的老路,专业人才和服务,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待遇低,工作环境及条件相对艰苦,以及社会偏见,医学毕业生大多不愿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现有高层次人才流失相当严重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教学较为薄弱且不被重视我国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存在组成欠缺问题。由于缺乏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职业康复师等非卫生专业人员,限制了许多服务技术的开展,管理体制与保障措施,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仍存在管理和协调机制薄弱、对新问题的管理出现责任真空,因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运转存在困难国家精神卫生立法仍未出台,精神卫生在我国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方面和国家总体贫困人群扶持战略中体现不足,整个精神卫生事业因缺乏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支持而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获得社会支持有限,患者绝对与相对贫困化问题未得到解决,而且还有加速的趋势,精神卫生新问题,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变迁,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群众对精神卫生水平的要求提高,新的精神卫生问题不断显现新型毒品、酒精及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城市新移民和农民工的适应问题等,我院当前存在的问题,不在中心城市,缺乏区域优势精神卫生中心的功能弱新业务、新技术专家的知名度、影响力、话语权沟通能力认真、拼命、创新,思考,一个漫长的过程,1999年,WHO/北京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2001年,WHO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精神卫生2001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就重视和加强中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复函WHO总干事2001年,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会议召开2002年颁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686项目(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2006年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中国的精神卫生立法正在进行精神病院硬件建设,怎么办?,对上学习政策争取项目沟通交流对外加强合作、联合医院、科室(专业)、专家市场营销,怎么办?,对外抢占地盘,怎么办?,对内苦练内功精神科基本技能、知识综合科及实验室基本知识心理咨询、治疗基本知识临床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三大”(大气、大楼、大师),稻盛和夫-“六项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忘却感性的烦恼,越来越好!,120元:20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6倍左右:2010年,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逐步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越来越好!,6倍以上: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90以上: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含)率均达到90以上。3年: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国精神卫生标志-飘扬的绿丝带,绿色代表健康,使人对健康的人生与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希望;绿丝带寓意爱心,既是社会和公众对精神病人的理解与爱心的表达,更是一种倾力支持精神卫生工作和不断完善自身精神健康、共创和谐社会的行动标志;轻盈飘动的绿丝带,象征着快乐和愉悦的心情,是我们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生生不息的源泉。,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完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医学化验医学定义(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现在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人类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不同于传统中医,金水医学诞生了,金水医学是以驱除病理,恢复生理为主张的全新医学,走出了人类医学的误区,治疗疾病的特色鲜明,不论是任何疾病都能做到从危为安,由重到轻的恢复办法。金水医学认识到人体是生命体,生命体有自己的强大的生理自我愈合功能,帮助生命体恢复自主作用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针对当今现代文明病,现代疑难病,现代慢性病,亚健康,一体多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治疗法则为“胃肠洁,气血流,玄府开,营卫昌”人生命体运动符合自然节律,最终达到人体生理增强,消灭疾病的目的。编辑本段医学的分类 医学研究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人体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息学,急救学,护病学,新中心法则。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手术治疗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医学健康系列精品课件,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