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区域地质填图工作细则.ppt

    • 资源ID:2965043       资源大小:6.84MB        全文页数:16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地质填图工作细则.ppt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7-区域地质填图技术与方法,以下以1:50000地质填图为例,区域地质填图方法通常由剖面调查、路线调查、专门性调查几部分组成,剖面测制,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无论实测或修测图幅都必须按统一规定布置实测剖面,通过地质剖面实测,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等)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质调查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如沉积岩沉积层序,沉积盆地充填样式、沉积相、古地理、古生态和古气候等方面区域地质调查都是从实测地层剖面入手的,沉积岩剖面,测制沉积岩地层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和结构、划分地层、建立填图单位。要求在剖面上进行详细分层,逐层进行岩性描述,系统采取岩矿、岩相、岩石地球化学样品,逐层寻找和采集大化石和按要求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必要时采集人工重砂、粒度分析、古地磁样等,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中的各种地质特征、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视具体情况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生态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气候地层、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为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打下基础,侵入岩剖面,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测制侵入岩剖面。对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侵入体,可进行单元和超单元归并,确定侵入时代及其演化关系,研究就位机制;对异源岩浆演化(浆混岩)序列的侵入体,要在岩浆混合、分异、演化、就位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填图单元划分,异源岩浆演化序列侵入体填图单位的确立是个新课题,要在填图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暂时可采用“浆混体”、“浆混单元”、“浆混单元组合”;对造山带区经过强烈构造移置拼贴的无根侵入岩,要实事求是地进行侵入岩的构造岩片、超岩片划分。在侵入岩剖面上应详细研究侵入体的各种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样品。选择代表性侵入体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火山岩剖面,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划分火山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或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重点研究的火山机构必须测制“十”字型岩性岩相图。,变质岩剖面-1,测制变质岩剖面的目的是确立变质岩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填图单元,划分变质相系、变质带和区分不同的构造变形域。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原则上分别按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要求进行,但应注意研究变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中深变质岩,要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原岩;,变质岩剖面-2,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查明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根据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分别建立地(岩)层序列和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混杂岩剖面-1,测制混杂岩剖面的目的是进行基质和外来岩片(块)的划分、对比研究,对基质的划分研究可据基质的变质程度不同分别进行;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可视规模大小分别进行构造微岩片(块)和岩片(块)划分,建立混杂岩区的非史密斯地层填图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岩片进行物态(物质组成)、时态(时代确定),相态(沉积相)、位态(原生大地构造环境,如洋脊、弧前、弧后、岛弧、前陆等构造古地理部位恢复)、变形和变质历程调查,混杂岩剖面-2,通过对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分析研究,探讨造山带形成、演化历程和现今三维物质组成与结构。要求在剖面上要按微岩片和岩片对内部物质组成逐层详细描述,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相、构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学、粒度分析等样品,选择代表性岩片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特别要注意岩片(块)与基质之间、岩片与岩片之间(在混杂岩中,岩片与岩片常常直接以断裂带接触)接触关系(断裂)特征性质的调查,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1,实测区每幅图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修测区对原有的实测剖面在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重测或补测(含建组剖面、层型剖面),重测或补测的剖面数应占原有剖面的1/31/2;片区修测区应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测、补测或新测;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引用。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不论是那一类区都要新测制层型剖面。,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2,剖面线通过的具体位置,要注意露头的连续性是否良好,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为此应充分利用沟谷和自然切面和人工采掘的坑穴、壕渠、铁路、公路两侧的崖壁等,作为剖面线通过位置。第四系平原区如无天然或人工挖掘剖面,可布适量浅钻取芯建立剖面柱。浅钻数量以控制全调查区内第四系成因地层类型为宜。实测剖面线方向基本垂直于地质体走向(如地层走向、中深变质岩区域性面理走向、混杂岩中多数岩片定位优选走向等),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可小于60度,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3,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需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如剖面线上某些地段有浮土掩盖,且在两侧一定的范围内找不到作为拼接对比的标志层,难以用短剖面拼接时,应考虑使用探槽或剥土予以揭露。特别是当推测掩盖处岩性有变化,或产状、接触关系和地层界线等重要内容因掩盖而不清时,必须使用探槽,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4,详细逐层记录岩性、岩相、构造、各类样品采集、照相的等内容。实测剖面丈量表及计算表要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分层斜距、各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量位量,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置等。室内资料整理要完成计算表中要求的各项计算,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5,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制作:一般要求沉积岩、沉积火山岩(含浅变质的沉积火山岩)要制作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第四系堆积物如为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可只制作柱状图:中深变质岩、侵入岩和造山带区混杂岩一般只要求制作实测剖面图,该类地质体的部分填图单位可视综合研究要求可制作柱状图,复查剖面-1,复查剖面是指对前人在调查区内在完成实测比例尺为1:5000或更大比例尺实测剖面,在无须进一步实测时,通过收集、消化前人成果,对该剖面的专门性复查和再认识。对原测剖面工作程度高、划分详细、样品较齐全、研究程度较高的剖面,野外复查中仅对其进行系统掌握,对有争议或尚需补充资料地段适度补做外业工作和采集必要样品,可不再另做导线图、大比例尺剖面图。仅对前人整理或缩编的剖面图进行适度修改、补充,并增加现记录地质点号及相关内容。,复查剖面-2,对原研究程度偏低或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剖面,或者涉及区内主要地层单位建立,地质体重新解体与厘定的剖面,可依照原导线平面图逐层补做记录与描述,修正与完善,部分地段可重做剖面图。个别剖面确因原导线无法实地核对时,可建议由复查改为局部重测。剖面复查工作中,对局部地段、重要地质分界线、不同填图单元之间接触关系,重要地质现象等,应配合信手路线剖面(1:1000-1:2500),素描图、照像及摄像资料等,详细路线剖面-1,详细路线剖面是在二条实测剖面(含复查剖面)之间的、控制主要地质体边界、区内地质构造格架、特殊样品(加密)采集而布置的主干路线剖面,是对区内实测剖面的补充。该类剖面要求全程或主要地段详细控制重要地质体和填图单元。详细路线剖面的起始点,重要地质界线处等必须以地质观测点控制,填图单元内的重要岩性分层、特殊地质体(如夹层)、岩性分层处等应视比例尺和手图图面点的分布密度而灵活掌握。,详细路线剖面-2,详细路线剖面均应有较大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500)的路线剖面图编绘。所有地质点、产状、样品等应在信手路线剖面上准确标定。详细路线剖面调查中,应多量取各类产状,较详细岩性分层,并采集必要样品,记录各界线、产状、样品等的准确位置,并在信手剖面图和手图上全面反映,路线调查-1,野外观测路线必须系统连续地进行。考虑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实践认识的过程,从野外客观实际出发,按照野外工作不同阶段的划分,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基本可划分为踏勘路线、系统观测路线和检查路线。1踏勘路线:当进入到一个新区,人们对区域地质情况尚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工作者对全区岩类和地质构造等情况需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便为编写设计和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收集素材,提供依据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路线,路线调查-2,2系统观测路线:是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区调填图的主要阶段,是在设计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以后,按照设计要求对全区系统布置路线进行全面调查,并完成地质图的填制。因此路线的布置必须能全面控制测区主要地质体和构造形迹的形态和分布规律为目的,路线经过位置应尽量能控制地质体间的一些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以求能收集到尽可能丰富的资料。此类路线应以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对一些重要地质体边界(如混杂岩中大型蛇绿岩块边界、重要含矿层边界等),为准确填绘可布置一定量的追索路线,路线调查-3,3检查路线:是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经过资料的室内综合整理,发现某些地段图面尚不合理,接图尚存问题,对某些接触关系,或某些重要地质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而在室内又无法解决,根据实际情况,必须到野外实地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须再到野外适当补做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并加以解决。为此目的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路线称检查路线。此种路线的布置不必正规,应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一定观测路线或独立的观测点,但属解决面、线问题,必须要有连续野外观测路线控制,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原则-1,踏勘路线:路线布置一般应尽量考虑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并能观察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主要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为最佳选择;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也可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踏勘。一般要求踏勘路线观测内容基本上应满足正区区域地质调查路线的要求,但在设计编写前,由于填图单位尚未正式确定,因此不宜过多布置此类野外地质观测路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原则-2,系统观测路线:此阶段路线布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区域地质调查最终成果的质量。要求路线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重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格架;对地质繁简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地质路线的稀、密应有所不同。地质结构复杂地区,地质路线控制密度应较大,反之则可适当放稀。如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走向延伸关系不清,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带以及重要构造现象的空间延伸情况等,凡穿越路线不能达到目的的,可布置专门的追索路线。有实测剖面控制的地段,实测剖面可以代替相应地段的地质路线,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原则-3,检查路线:该类路线的布置以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目的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应根据检查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布置相应的观测路线和观测点。此类路线,可以重复原有观测路线,也可以是新布置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上述三种地质观测路线在进行野外资料的室内最终整理时,均应统一转绘到实际材料图上,但不同性质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应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形式线画加以区别表示,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1,沉积岩:填图中以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为基础,开展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事件地层和磁性地层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地层多重划分对比。查明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基本层序构成(层厚、类型、数量等)、厚度、接触关系性质、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特点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广泛收集沉积相(原生及成岩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和古生态、古环境、古流向等)资料,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2,正确建立工作区的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填图单位。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必须符合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的要求,并应提供实测层型剖面资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正式发表文章予以确认。进行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层序地层单位、事件地层单位、化学地层单位和磁性地层单位等多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并结合接触界面性质进行综合对比研究,为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有关年代地层格架和海(湖)平面变化规律的认识,总结沉积岩性岩相变化和盆地充填序列及形成演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3,盆地形成发展中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以及古构造环境、盆地与山脉转变演化的综合关系进行研究,为探讨认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奠定基础。对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除应初步查明有关矿种的产状规模以外,还应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构造资料,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形成分布规律提供依据。对具特殊意义,或对地质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近代或现代沉积,应视需要重点开展以某专项内容为主的专项调查。,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4,火山岩:火山岩区调查采用岩石地层-火山岩相双重填图法。参照沉积岩岩石地层工作方法,根据沉积或喷发 叠复或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岩浆演化特点综合考虑,正确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注意寻找沉积岩夹层中的化石,为地层时代对比提供依据,在无化石的情况下,应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喷发时代。,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5,查明火山岩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和次生构造)、矿化蚀变特征、岩石 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要注意观察火山岩中的各种接触关系和火山作用现象。火山通道、标志层、沉积夹层、岩流流动单元、冷却单元、流动方向标志、火山集块岩、角砾岩、火山断裂等火山地质作用现象按实际记录,重要现象在图上夸大表示,并进行必要的素描和照相。依据岩石矿物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岩地质体产出分布状态,详细划分火山岩相,查明原生和次生构造特点,查明火山构造特征等,查明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古火山机构特点,研究古火山机构的活动历史。,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6,根据火山岩岩石特征及产出分布特点,划分火山岩相及其组合类型,研究各种火山岩相组合类型,研究各种火山岩相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探讨火山作用的规律及历程。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相关的沉积岩性岩相特点和岩浆侵入活动等资料,探讨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的成矿作用。火山岩区应编制火山岩相构造图,应表示:岩性、岩相、岩层产状、流向、火山通道、火山断裂、潜火山岩、蚀变矿化、火山沉积夹层中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值等,内容和原始资料吻合,为地质图编制打下坚实基础。,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7,3侵入岩:图区侵入岩主要为在面积广的花岗岩类,要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对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侵入体,进行单元和超单元归并,确定侵入时代及其演化关系,研究就位机制。查明侵入岩体的产状规模、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形成的温压条件或深度,以及岩体原生和变形构造、剥蚀情况、接触关系性质和产状、脉岩和包体、流体(成分、形态、分布、含量等)特征。查明侵入岩体的同化混染和分异作用、内外接触带的变质、蚀变及变形作用,以及岩体相带划分及其成矿作用特点等。,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8,稳定地区型花岗岩类(除古老变质基底岩系)一般可采用谱系单元法进行研究,按成分或结构序列,划分侵入体,建立岩体单元,归并超单元或序列;在造山带,应对花岗岩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详实的野外、室内工作,区分同源、异源、及变位花岗岩类等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可按岩性年代方法填图,进行其填图单元的合理划分和填绘。查明复式岩基侵入体间的接触关系性质,依据其相互关系与围岩接触关系、构造变形和矿化或蚀变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等,确定岩体侵入时代和顺序。对侵入岩时代的确定,凡有直接地质证据为时代依据的,可按有关地层和岩体的相互关系加以确定,对没有直接地质证据为时代依据的岩体,应采集同位素测年样测定其时代。,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9,在综合研究不同类型侵入岩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其就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探讨各类侵入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建立区域岩浆演化旋回或序列的认识,探讨岩浆活动的演化历史。对于基性和超基性岩(镁铁超镁铁岩)的调查研究,除上述侵入岩调查的有关内容外,对岩体周围沉积岩的沉积岩相特征和岩体与其关系进行调查,以便获取岩体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的某些证据。,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10,4变质岩:区域地质调查中必须对区域变质岩的原岩成分、建造类型及其后期变质、变形叠加改造的特点,以及与岩浆岩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等进行综合调查。因此,在区域变质岩区的填图宜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或构造岩石事件的方法进行。查明变质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建立变质岩岩石的构造地(岩)层单元,研究单元间界面性质及叠置关系,收集各单元变质、变形事件特征的有关资料;查明主期变形的面理置换特点,收集先期变质变形和原生沉积构造形迹,注意研究多期变质变形事件叠加改造的相互关系,在查明宏观特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采集各类分析测试样品,从不同规模尺度对变质地质体进行研究。,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12,查明变质岩岩石类型,各类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和世代关系以及变质岩石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点,恢复原岩建造。在查明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和世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变形特征,建立变质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确定变质作用类型,结合进行地层对比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原岩时代。合理划分变质作用期次,并确定其时代,查明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在综合上述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有关变质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相或构造层次,拟定多期变质变形事件序列,结合相关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特点,探讨其大地构造环境,为建立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依据。,路线地质调查观测内容-13,中深变质岩区调查,除上述内容外,尚需对混合岩化作用特征进行调查。目前对混合岩形成原因存在不同观点和认识,本技术方法暂采用局部熔融或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成因观点,开展混合岩区的调查工作。凡有混合岩化的变质岩区,应着重查明混合岩化范围,基体与脉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合岩化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化岩石,查明产生混合岩化的构造环境,收集有关变质地质体变质变形特点以及脉体流变特征,以确定混合岩化范围所处的构造层次及形成深度的温压条件。,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精度要求-1,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只有对区域地层研究有必要和可能时才划分到段或并组为群。为了在地质图上较详细具体地表现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中的局部标志层、特殊岩性层、透镜体、岩舌、岩楔、滑塌沉积、礁滩沉积、含矿层、某些化石富集层等,一般可作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填绘。具特殊指相意义的古生物遗迹和沉积岩相标志,亦应视需要适当进行填绘。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一般按地层学方法划分到组,必要时可划分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韵律和特殊层等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凡存在火山机构的地方,应对火山岩相和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填制。,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精度要求-2,花岗岩类侵入岩填图可分如下几种情况分别厘定基本填图单位:A.同源花岗岩类按单元、超单元划分填图单位;B.异源花岗岩类、(浆混花岗岩类)暂按“浆混体”、“浆混单元”和“浆混单元组合”划分填图单位;C.变位花岗岩类(指经构造强烈肢解移位无根的构造岩片拼贴体)可按构造岩片、超岩片法划分填图单位,但必须查明不同类型花岗岩岩片的时代、岩性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地台区与造山带区花岗岩类填图单位的确定,应有所区别,需要通过填图实践进一步总结,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精度要求-3,独立侵入体、脉岩和包体应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进行填绘。对矿化蚀变带、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变形带等,在填图中均应详细收集相关资料,尽量标绘在图上。基性超基性岩一般无需建立正式填图单位,填图中可按比例尺要求尽量加以填制。变质岩一般应以构造地层、构造岩层和构造岩石为正式/非正式填图单位进行填图,正式填图单位一般划分到岩组,有时可据情况细分到岩段或归并到岩群。凡有特殊意义的变质变形特征,或有指示形成环境意义的特征矿物组合,亦可适当夸大进行表示。,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精度要求-4,混杂岩类对(准)原地系统“基质”部分的填图单位,可进行岩石地层单位、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划分的,均按有关单位进行填图,若不能划分则以杂岩处理,并注意收集有关构造变形特征和同位素测年、古生物化石等时代依据资料蛇绿岩的填图单位,可尽量按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岩墙(席)群、枕状熔岩、放射虫硅质岩、深水沉积岩岩石单元进行详细填绘,并如实反映之间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野外观察记录-1,必须详实可信,图面结构合理,规律清楚。主要构造形迹应有一定的点、线控制,各种地质构造要素、构造形迹野外记录中均应有详实记录,并附有路线信手剖面及必要的素描和照片,各种产状要素和所需参数齐全,判别运动学特征的现象和必要的数据清楚,所述现象定性基本准确。构造叠加改造和交切关系,必须要有点、线控制。凡需进行理论计算的地质构造野外统计测量数据必须系统完整,具有代表性和客观性,且属性和期次关系清楚。,地质构造野外观察记录-2,凡反映区域构造运动存在的重要接触关系,一般均应有专门的点、线控制,记录内容应包括界面产状、性质、界面特征,是否具有古风化壳等;界面上下地层、岩性、产状、变质变形差异。上覆地层是否存在底砾岩,若有,则应收集其物质成份、磨圆情况、砾径大小以及胶结情况等。对于上、下地层的时代必须有古生物化石或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并附有必要的素描图或照片,采集必要的标本。凡属区域性的断裂带和韧性剪切带,必须有较系统的构造岩标本和有关样品控制(如定向标本,岩组分析样等)。一般一个1:5万图幅范围内至少应有二条以上的控制性地质构造剖面,系统全面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质路线控制程度-1,1:5万地质路线实测路线间距平均控制在500-600m。对区域性的主要构造地质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地质路线控制,其路线控制程度的要求,应以能较准确地圈定出构造地质体的形态为原则。对1:5万地质调查中所确定的主干地质观测路线,必须进行路线连续观察和记录,并应附有相应的1:1000-1:2500路线地质信手剖面图。,地质路线控制程度-2,地质路线上的点距,一般不作规定,但其所通过的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必须要有地质观测点控制,对该类观测控制点要求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参数准确齐全,并附有必要的照片和素描图,以及必要的实物标本。接触关系是地质调查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必须查明不同地质体间的接触关系性质。包括地层间的整合、平行不整合和不整合关系;岩体间的侵入关系和先后顺序;不同岩性、岩相间的渐变过渡关系;各种构造接触关系,例如脆韧性断裂带、韧性剪切带等。,地质路线控制程度-3,对遥感解译资料且解译程度良好地区,地质路线点、线间距的控制程度,应根据不同解译情况有所区别:凡解译程度高,基岩裸露程度好,构造轮廓清楚的地区,观测路线只需对解译成果进行适当的地面检查验证和样品系统采集为主,并在有关记录中附上相应的影象及解译资料,以使进行印证检查;对解译中等程度的工区,路线控制程度中可以分为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类,主干路线应全面控制解译影象的总体轮廓,辅助路线则重点控制解译影象较差的部分,二者相辅相成,能较好表现总体地质构造轮廓和准确勾绘地质界线为准则。,地质路线控制程度-4,野外调查工作中的地质观测点、线误差范围,一般不得大于50m。如所圈定的主要地质体沿走向延伸呈现较大变化时(如岩性岩相变化,岩体圈闭部位,特殊地质体、重要地质构造在两条路线间不能贯通连接的情况等),一般均应沿界线布置追索路线,以控制其变化情况,查明其变化原因。,野外手图地质体标定-1,野外手图一般采用1:2.5万或1:5万地形图。野外手图上应尽可能标注所观察到的各种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各类地质体界线、各种构造形迹及各种有代表性的产状要素(含地层、岩层、面理、线理以及原生构造产状及各类样品的采样位置等)。地质图只标定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250m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500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质体,用相应符号、花纹夸大或归并表示图上。,野外手图地质体标定-2,基岩区内面积小于1km2和沟谷中宽度小于50m的第四系,在图上不予表示,但类型特殊或含有重要矿产的第四纪沉积,其范围虽小,均应进行观察描述,并适当夸大表示。所有重要地质界线、地质体、正式填图单位和具有特殊意义的非正式填图单位等均应有足够的观察路线和观察点控制。在观察路线上要详细观察记录,采集必要的样品,取准、取全各种地质要素、参数数据。露头良好的路线、主干路线和专题研究路线,要求作好连续信手地质路线剖面,对重要地质现象、接触关系均应有素描图或照片反映其实际情况。,样品采集、送样、登记与分析精度-1,严格执行“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关于各类样品的采样、分析精度有关要求及设计书规定。特殊样品如构造形迹、侵入岩接触关系、化石等样品采集视露头情况确定采样规格。样品的送样分析单位选择要慎重,必须送到具有分析资质的单位分析,对超差分析样品要重新分析。,样品采集、送样、登记与分析精度-2,地质图件的编绘-1,1野外工作手图:野外工作手图比例尺为1:25000-1:50000,由项目统一表糊后分发各组使用。手图采用对称统一图裁四、上下对折、左右两分法表糊,一个项目需要几个作业组用图时,分别以、依次类推。每张手图裱糊中贴统一图名等图签,其格式见1:50000地形图表图图签示意图,每个图签贴于手图背面左上角。2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图比例尺为1:50000。3野外地质总图:野外地质(总)图比例尺为1:50000(薄膜图)和1:50000(纸质图)。,地质图件的编绘-2,4作者原图:作者原图比例尺为1:50000纸质图。5实测剖面图:主干性实测剖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短剖面及重点解决界线或专题剖面放大至1:2500或更大比例尺。6其它图件信手路线剖面比例尺一般为1:25001:10000。素描图、剖面柱状图,柱状对比图等视实际情况而定。,地质图件的编绘-3,表糊底衬纸为标准A4大小,便于统一和归档方便,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1,手图标描内容包括观察点及编号,地质界线(岩层或岩石界线、填图单元界线),岩石花纹,各种构造要素及其产状(地层层理、各种面理和线理、褶皱转折端),侵入体及脉岩、侵入体中的包体、俘虏体的产状,脆性、韧性断层和韧性剪切带及产状,矿层、矿化花纹,岩体接触变质带蚀变花纹,化石及各类样品采集点的位置、符号及编号等。,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2,手图表示方法地质界线:其表示方法同后述的实际材料图,与后者不同处是,手图中必须按顺序表示地质点前进方向的岩性层界线、分层号及岩石花纹。分层号的写法:对近南北向路线 可写于路线左测,近东西向路线即写于路线下方。路线上若分层较细而图面难以表示时,可以将数层合拼成一个大的岩性层,分层号表示时,可以将数层合拼成一个大的岩性层,分层号表示为-,层内岩性花纹可按主要岩性表示。,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3,各种构造要素符号及产状:产状符号按测量的位置标注。产状数值(倾向、倾角)要写全并一律按:近南北向路线写于路线右侧(平横),近东西向路线写在路线上方(横写)。化石及各类样品:以相应的符号标注在采集位置上。样号写法:近南北向路线写在左侧(横写),近东西向路线写在路线的下方(横写)。当路线(或剖面)上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而表示不下时,可予以合并表示(如1-3)或符号不减而样号间隔表示。,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3,地质点:以直径1.5mm的小圆圈画在定点位置。点号写法:路线近南北向时,写在点位的右测(横写)(见左图);若路线呈近东西向时,写在点位的上方(横写),实际材料图-1,首先应表示地质点、地质路线、剖面线、化石和样品;其次,表示各填图单元界线及其它地质界线;第三,表示各种构造要素及其产状,各种符号及注记;第四,将相邻路线上同一填图单元界线连在一起并标注相应的地质代号,从而完成了一张完整的实际材料图(地质图)的编制。地质点:一律用点圆规划成小圆圈,中间打点,小圆直径1.5mm。点位以圆心点为准,搬图误差不得大于0.2mm。点号写法同手图。地质路线和剖面线:地质路线系将地质点用绿色线相连而成,并用箭头表示路线前进方向。剖面用黑色(虚)折线。,实际材料图-2,地质界线:包括各种填图单元界线、重要的岩层(石)界线、标志层与矿(化)层界线、脉岩边界线、变质相带界线、脆、韧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的边界线等。路线上填图单位界线搬绘、上墨的长度不超过2cm;岩层(石)、标志层、矿(化)层的标绘应比填图单元界线短,最长不超过1.5cm。在勾绘地质界线时要考虑地形切割、岩层产状等对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的影响,要重视“V”字型法则的应用。,实际材料图-3,对不整合界线、第四系界线及侵入体边界的勾绘必须考虑其形成时代及新老关系,新地层的底界及侵入体的边界均以圆滑界线表示。不整合界线的点应位于新地层一侧,第四系底部及内部的不整合,以整合地层界线表示。相交的岩脉应表示其切割关系;断层线两侧同一填图单元界线的错位应与断层性质相吻合;对相交断层必须考虑切割及错动方位。,实际材料图-3,各种构造要素符号及其产状:包括地层层理、各种面理和线理、断裂及韧性剪切带、褶皱转折端、侵入体及脉岩等产状。各种产状符号应标注在实测的位置;产状数值(倾向、倾角)要写全,并按;路线近南北向时写在路线右侧(横写),路线近东西向时写在路线上方(横写)。断裂的产状数值应写于断裂的上盘。为较好地减轻图面负担,对各类构造要素产状可视情况作适当取舍。取舍以地层的层理(或面理)产状为重点,对单斜地(岩)层的层理(或反映测区构造格架的面理)产状一般可按500m左右选有代表性的标注一个,余者予以舍弃;在构造较复杂的地段,地层产状的取舍要慎重,所选用的产状应能反映地层褶皱的基本特征、断裂两侧地层的产状和岩体与围的交切关系;褶皱转折端和轴面的产状等一般不得舍去。,实际材料图-4,化石及各类样品:应以相应的符号标注在实地采集位置。样号的写法:对近南北向路线写于线左侧(横写),若路线呈近东西即写于线的下方。当剖面或路线的局部地段所采样品、化石数量太多、范围太小,图面表示不下时,可采取合并表示(如1-3)或符号不减但样号放稀写。其它的符号及注记:包括各种填图单元的地质代号,蚀变、矿化、各类构造岩、变质相带、混合岩等的符号,岩浆岩、火山岩、标志层及重要岩层(石)的岩性花纹等均应上图。,实际材料图-5,图例编绘:在图件编制以前,应先草编一份统一图例,编图过程中新增的图例,应及时补充到统一图例中去,待实际材料图完成、定稿以后,再将经过补充修改的统一图例单独绘制到磅纸上,以备归档。凡图中所表示的内容(包括花纹、符号等)均应有图例。图例与图中内容要完全扣合。图例应按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编制。对标准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可在该标准规定的原则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新的花纹、符号,实际材料图-6,图例编排顺序自上而下为:填图单元符号岩石花纹其它地质符号。填图单元符号:先地(岩)层后侵入岩。各自都按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岩石花纹:先沉积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花纹:按碎屑岩、粘土岩、化学沉积岩、火山岩(按集块岩凝灰岩熔岩)顺序。侵入岩花纹:顺序为酸性岩、中性岩、碱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碳酸岩。变质岩花纹,顺序为区域变质岩(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接触热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实际材料图-7,其它地质符号顺序为一般地质符号岩体构造符号褶皱构造符号断裂构造符号变质相带符号及混合岩化符号与矿产有关符号。一般地质符号:岩脉符号,各类构造要素及产状符号,蚀变符号等。断裂构造符号,顺序为:脆性断层,脆韧性断层,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片理化带。前二者中尚可按运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1:50000薄膜地质图,由Mapgis首先按理论尺寸喷出1:50000薄膜轮廓图,图上只喷出图框线、经纬度线和公里网线及重要的地理注记(如城镇、山峰和河流等)。采用窗口平移校正法将1:5万实际材料图的相关地质内容经适度取舍后编绘于薄膜图上,并统编相关图例,图名等。,1:50000地质总图,将1:50000薄膜地质图经计算机扫描、对该光栅文件进行矢量化和点、线、区编辑,并进行数学几何校正与拼贴,缩编并套合1:50000地形图层后形成1:50000地质图(总图),图框外编绘图例、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图、有关模式图等。由1:50000地质图取舍,制做1:50000地质总图的合并、取舍、放大,归并等技术要求如下:图中闭合地质体的直径2mm,线状地质体的宽度最小1mm,长度最小5mm,断层和褶皱构造的长度5mm;基岩区内面积0.5km2和河谷中宽度2mm的第四系。不足上述数据者可予以舍去或合并表示,但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如宽度不足1mm的填图单元、矿化层等)而不能舍去或合并,可放大到上述数据表示。,1:50000作者原图,作者原图是在野外地质总图基础上,作者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协同制作的综合性图件,其图框内内容是根据野外验收意见,由作者补充、修改、完善,并对部分地质内容重新修正,地质要素进一步合理取舍后修编于1:5万薄膜图上,经再次扫描、计算机矢量化、数学方法校正、利用Mapgis再编辑的彩色地质图。作者原图图框外内容须由作者根据出版要求,在原地质总图图框外内容基础上,补充相关内容(如图切剖面、有关模式图、综合柱状图、接图表、地质图调查单位、相关地理信息内容等),图框外内容可由作者根据图面结构进行调整编于白磅纸上或清绘于薄膜图上。作者原图上的图层、设色、地理要素、地理精度等要求按地调局有关规定执行,1:50000编稿原图-1,由计算机操作人员利用Mapgis制图软件进行编绘,其图框内内容同作者原图图框内内容,其中地理部分采用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收集的国家测绘局最新出版的1:5万数字地理图数据。图框外内容按照出版有关规定要求,将作者原图上图框外内容扫描,矢量化和再编辑,调整好图面结构摆布、其代号、线、区编辑与图框内有关地质内容属性达到完全对应。编稿原图图切剖面编制与要求a图切剖面一般以1-3条为宜。其中最少要有一条贯穿图幅的主干图切剖面,其余图切剖面可以贯穿图幅,也可以不贯穿图幅。如果第二条剖面也贯穿图幅,则不必列第三条剖面。,1:50000编稿原图-2,b图切剖面要能充分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垂直于主要构造线方向。尽量选择在地层(或侵入岩)出露最全、断层较少,又能反映图幅主要构造形态的位置。剖面比例尺与地质图相同,地形、地质要素必须与平面 图相吻合。c图切剖面按“右东左西、左南右北”方位置于地质图图廓下方;剖面长度不宜超过图廓宽度。图廓下方只有列两排剖面的宽度,如果剖面多于两条时,可将短剖面列于一排,主干剖面单独占一排。,1:50000编稿原图-3,d剖面岩性用花纹表示,但要突出主要岩性和岩性组合。当剖面线与某地质界线的夹角小于80时,该界线在剖面上应以视倾角表示。e剖面中的断裂,应用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细则.ppt)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