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辅导班 讲义.ppt
课前介绍,五道口历史1981年建校,共有25届学生合计1400余人。直属央行金融研究局(金融研究所)管理。就业 五道口毕业生绝大部分集中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各个行业。据近年的就业统计,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人民银行总行、外管局、证监会、银监会、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商业银行总行一级(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证券和基金(证券交易所、国内著名券商的投行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基金公司研究部、投资部),保险部门(保监会、各大保险公司从事资产配置工作。),招生 0408年保持稳定在70人的规模,其中55个公费名额,15个自费名额(学费46000)。复式比例为1:1.21.3,招生较其他学校相对公平。学生来源 专业跨度大,金融经济类、理工类、管理类、文科类各占1/4,应往届各占1/2,京内学生占到70%。,独特的导师制度 导师来自金融实务领域(人民银行、外管局、证监会、银监会、商业银行总行、研究部门、证券公司以及相关机构),是宝贵的资源。部分导师名单人民银行(吴晓灵戴根有张晓彗金绮张新时文朝)银监会(蔡鄂生王兆星 李伏安张光平沈联涛)证监会(赵海英聂庆平祁斌)商业银行(建行副行长农行副行长国开行行长进出口行行长等)研究机构(夏斌)实务部门(证券公司),08年专业课命题的预测,一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名词解释(8*8),简答(15*4),论述(26*1)。论述题选材仍然会集中在宏观经济领域,用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财政学、热点观点去分析解释经济社会现象。(如03年用公平效率原理分析解决三农问题,04年分析GDP增长率和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关系,06年公平效率关系(实际上是当年收入分配改革的热点)07年分析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简答题考察制定教材的理论问题,辅之以热点问题。重点是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中经典理论的模型的推导。07年菲利普斯曲线对宏观经济的意义(IS-LM、AS-AD、MF模型、PPP理论等)会计统计近年来考简答得很少,在目前研究生阶段随着财务会计、计量统计的重视,相应知识点会有考得可能性,要防范。财政学作为研究生部制定的必考科目,在简答题中考查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名词解释比较分散,以传统的主干知识点为主(搭便车)。但最近几年有这样的趋势要把握。一是微观金融理论考查力度加大,比如06年的MM定理,所以在看参考书时要广(公司理财、投资学为主)年预计仍会考微观金融。二是新名词会有所考查,如04年的中央银行票据、正回购与逆回购、次级债券,此类名词以当年的经济热点为线索,如06年考囚徒困境就与当年获诺奖的博弈论有关,07年关注菲尔普斯曲线、年联邦基金利率,热点综述,纵观研究生部的历年论述题命题,当时经济金融领域的的最热门话题都会回避之,而采用一些二级热点话题。所以07年的命题同样如此,比如人民币升值、汇改、外汇储备增长过快都不会成为命题热点,取而代之的将是央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分析,央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扮演的金融角色等概念外延度很大的问题。其次,对国内热点的重视要大于国际金融热点,历来没有考过国际金融热点。但考查两者的关系未尝不可,特别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06年两国经贸互访不断,经济交流胜过政治交流)。国内热点仍集中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央行的宏观调控措施等领域。而像商业银行改革、金融市场的完善等内容由于缺乏理论支撑,考查的可能性较小。,复习要领,形象化的理解和记忆问题用最简单的语言模式思考问题。注意建立分析问题的框架(宏观经济学一定要学好,对里面的重要框架理解深刻思想,比如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收入支出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结合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根据不同的考题风格来确定看书重点。应试基本要领:总原则和临场技巧。,答题要领事例,名词解释低档物品与吉芬物品(04)系统性风险(05)可转换公司债(06)搭便车(07)论述问什么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03)分析GDP增长率和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关系。(04),授课安排,总体原则时间少,任务多,辅导班并不是象学校那样详细讲授课本知识,而是教给学员如何复习,复习哪些知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是学会考试技巧和复习方法。授课内容根据历史经验,罗列出每块知识的体系结构,按照考试要求的不同,圈出重要知识,并进行适当讲解。结合知识点对历年与此有关的真题进行分析,并进行答题技巧的讲解。联系实际的讲授知识点。(与热点相结合),进度安排宏观分析(理论和实际)(一天)货币银行(一天)国际金融(一天)微观金融(一天),听课要求上辅导班前,应将相应知识点复习一遍,这样收获更大。听课没有弄明白的,课下可以提问。但上课期间不能提问,以免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的效率。强化辅导班的主要作用在于从数十本书中,讲授需掌握的提纲挈领的东西,太过于细节的知识请同学自己在课下学习,课堂上讲会耽误很多时间,影响授课进度。,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原理,考试要点总产出及其衡量(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得联系和区别名义与实际(二)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三)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四)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一)两部门C+I=C+S(二)三部门C+I+G=C+S+T(三)四部门C+I+G+X=C+S+T+M,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投资储蓄()模型,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一)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架设(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形式,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储蓄函数:形式,边际储蓄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三)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原理乘数的含义乘数效应的解释两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政府收入,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二)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税收与国民收入的决定(固定税,比例税)(三)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投资乘数和政府支出乘数政府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一)进口函数与出口函数进口函数出口函数(二)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投资乘数和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进口乘数出口乘数,结合实际(年宏观经济分析),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去年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有过“三高”的观点。(1)固定资产投资过高。今年以来,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态势继续扩大,内需不振。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51.1%,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曾达62%。另外,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9%,消费仅为35.7%。(2)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快。(3)外部经济不均衡性加剧。(贸易盈余和国外资本流入增加)2理论解释:宏观经济学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四部门)Y=C+I+G+(X-M),结合相应的乘数效应。3分析框架(模型),凯恩斯45支出曲线,收入,支出,C+I,C+I,实际支出Y=E,Y,Y,ISLM模型,is,Is,LM,Y,R,Y,Y,原因分析投资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导致利率水平偏低,企业投资冲动加大。(分析模型:资本的边际效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二是资金出现“脱媒”,没有经过银行直接进入生产投资领域,表现为民间借贷旺盛,绕开银行“信贷闸门”,这样就表现为居民储蓄存款减少,而企业存款增加。三是地方换届选举,公共投资力度有增无减。投资主导型经济的后果:1使部分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在短期内促进相关行业增长,但长期会导致严重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用ADAS分析)2导致银行呆坏债过多,加剧金融风险。3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4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导致消费增长迟缓。,外部经济不平衡矛盾加剧原因分析1经常项目的外贸持续顺差(劳动力成本低、加工贸易发达、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2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境外资本流入(经济的高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分析模型(MF)结果分析: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增速过快,货币供给量17.2%(2006)超过名义GDP(14.9%)的增长率。货币供给的被动投放使央行货币政策效率降低,从而使流动性被动增多。要与我国现行的结售汇制相联系。,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消费严重不足。且消费集中度高(住房、汽车、教育等)农村消费不旺。增加消费的途径:1扩大居民消费(就业和调整收入分配),2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建立健全相应保障机制。,对整个宏观经济最合理的综合解释缩小储蓄投资缺口,缓解三高压力储蓄投资缺口过大带来的问题1流动性过剩压力加大2贸易盈余导致贸易摩擦3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4外汇占款增多,货币投放压力 理论解释(宏观经济学+财政学)封闭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衡等式Y=C+I+GY-C-G=I,Y-C-G称为储蓄。将国民储蓄分为两部门,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Y-T-C)+(T-G)=I,I,S,投资,储蓄,S*,均衡利率,实际利率,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储蓄投资缺口理论Y=C+I+G+NXY-C-G是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因此S=I+NX S-I=NX 最后的解决路径1实施适度投资规模和增长的政策,提高消费率,降低储蓄率2 扩大净出口规模3增加投资规模2提高公共投资,倡导公共服务均等化(投资力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投资方向来看;投资地区),看相关研究报告更加联系实际,扩展的国民经济决定理论: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曲线(一)投资的决定影响投资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利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投资函数I=I(r)=I0-hr(二)曲线曲线的含义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及曲线的推倒曲线的斜率及影响曲线的斜率的因素曲线的移动(三)曲线之外的点:产品市场的失衡,ISLM模型,is,Is,LM,Y,R,Y,Y,双重市场均衡:分析(一)双重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二)非均衡利率与收入的调整(三)均衡利率与收入的变动,曲线的移动会导致均衡利率和收入的变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消费与储蓄(一)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二)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07年名词解释:利用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储蓄的影响因素?投资需求(一)固定投资(二)住宅投资(三)存货投资,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三)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1.庇古的财富效应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1.财政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当政府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时,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2.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总供给(AS)和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函数1.总供给总供给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2.总供给曲线描述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乘为总供给曲线.3.总供给函数(二)劳动市场1.劳动的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2.劳动的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3.劳动市场的均衡(三)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的总供给曲线)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的假设前提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即货币工资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四)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短期的供给曲线)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的假设前提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即货币工资并不像古典理论所认为的那样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2.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一般情形和极端情形)(五)总供给曲线的移动AD-AS分析(一)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1.古典情形2.极端凯恩斯情形3.凯恩斯主义的一般情形(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知识点考试要求,一般了解1.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形式以及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2.投资的决定因素以及投资函数形式3.古典的货币需求理论4.货币供给的层次5.银行体系和存款货币创造6.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含义7.庇古的财富效应,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关系8.了解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假设前提的区别,理解掌握1.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的含义3.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4.IS,LM曲线的含义,性质和推导方法5.总需求曲线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方法6.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方法,并根据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差异来分析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在政策上的分歧,熟练运用1.两部门,三部门与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2.各种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4.运用IS-LM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5.运用AD,AS曲线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就业量和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此章历年真题,名词解释1.边际消费倾向(93)2.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98)3.投资乘数(93)4.加速原理(93)5.资本边际效率(99)6.财富效应(03)简答与论述1.乘数,加速数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哪些?(99)2.试说明投资乘数,发挥投资乘数的前提条件有哪些?(01)3.为什么说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03)4.简述IS-LM分析框架和AS-AD分析框架的相互联系和区别?(06),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充分就业2.价格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工具(1)财政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2)政府税收(3)公债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和财政政策的有关手段的特点,相机抉择,主动地积极变动财政的指出和税收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机动性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又分为两类: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来提高有效需求,消除失业,称之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高于充分就业时,通过减税或减少政府开支,降低有效需求,称之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2)自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经济变量对经济的冲击和干预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的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等.3.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赢余).指经济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财政收支不一定是平衡的,可能存在赤字或赢余.,(2)财政政策与年平衡预算.传统的西方财政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理财思想的不同.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几种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以上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效果和局限性.(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道义劝告.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凯恩斯主义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货币主义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托宾Q理论,(4)财富效应4.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1)内部时滞(2)外部时滞5.货币政策执行制度的选择(1)单一规则(货币主义)(2)相机抉择(凯恩斯主义),知识点补充,通货膨胀目标制与货币政策规则一、背景与弗里德曼有关?二、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决策(rules versus discretion)中央银行履行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有充分的制度框架,这种框架一般在中央银行法中有相应的规定。是否需要对中央银行的这种权力空间规定一些规则?如怎样确定政策变量?或如何使用某些政策工具?,规则的含义:一种是外部规则,即法律和规定对中央银行确定的规则,目的是限制决策者的相机抉择权力。另一种是内部规则,即中央银行政策制订的规则,是中央银行自愿的行为。外部规则应具有的特点 规则必须简单。必须在立法和司法执行中便于理解。规则必须稳定。频繁地修正需要议会做大量工作,而且无法保证在需要的时候完成。由于对传导机制了解有限,规则又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各种冲击。,为什么对中央银行行为要有规则传统观点中央银行可能没有能力恰当地利用相机决策来实现理想的宏观经济目标。弗里德曼(1968年):We can not predict at all accurately just how what effect a particular monetary action will have on the price level and,equally important,just when it will have that effect”.即使中央银行有能力恰当地管理经济,但也可能在决策时不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出发点。货币政策决策必然受到有更大影响力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治经济周期”。,货币政策中的委托代理问题(The principle-agent problem)用管理学中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有无必要对中央银行制定规则(Frantianni,1997)。委托人是整个社会或议会,在货币政策问题上优先考虑的问题是长期内低通货膨胀和短期内宏观经济稳定。代理人是中央银行,其责任使实现上述目标。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特殊信息(信息不对称),这使中央银行可以追求其他目标。,如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企业管理中面对委托代理问题,不是取消代理人权利或用严格规则限制其行为,而是设计一种机制使代理人尽可能地从委托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存在这样的机制,显然要优于严格的规则。社会与中央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通过中央银行法规和表现业绩合约来缓解。有关规则的传统观点说服力不强。,外部规则具体情况 现实中从外部给中央银行施加具体规则的案例很少。从最终目标看,许多国家法律规定中央银行最主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没有国家在法律上明确定义具体数值或价格指数或实施区间。从中间目标看,可以定义货币供应量目标或汇率目标,但没有国家在法律上规定中央银行必须实行一个具体的货币总量指标或汇率目标。从操作目标看,没有国家法律上规定一个规则。固定汇率体制是一个例外(布雷顿森林体制、欧洲货币体系和货币局体制),有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货币政策的内部规则 中央银行和学术界一直在寻找一种“简单规则”,可以通过几个相关变量(或1 个相关变量)来确定货币政策的操作。这种规则与外部对中央银行的约束不同,是一种“自愿行为”。简单规则的功能 法律可以规定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但本质上讲,约束力不强,中央银行有很大空间根据自己判断来应对各种冲击,可以决定中间目标、操作目标和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需要根据各种信息来定期决定具体政策实施,货币总量目标(monetary targeting)货币总量目标制显性规则是,货币存量增长率应当符合由货币数量论决定的中长期规则;隐性规则是,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目标,应当调整短期利率;如果与目标一致,则短期利率应保持不变。新古典学派认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器;货币学派代表弗里德曼:“the best thing monetary policy can do is to prevent money becoming a source of economic instability”。货币总量目标制是一个中期或长期战略,但实际需要年度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Bernanke: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货币政策规则,特点是向公众宣布官方今后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数量目标(或目标区间),并努力增加中央银行实现这一目标的可信度。通货膨胀目标应由被选择的政府官员确定。Svensson: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首先是明确的通货膨胀数量目标;其次由于时滞问题,决策机制实际上是实际是通货膨胀预期目标制;第三,与公众的沟通非常明确,政策决定与公布的数量目标保持一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规则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显性规则是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预期与目标值接近。如英国,在今后2 年内保持有条件的通货膨胀预测值接近2%的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隐性规则:如果有条件的通货膨胀预测值超过(或低于)目标值,则需要提高(或降低)利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显性规则 中央银行要将通货膨胀测期值保持在目标值附近,目标值和预测值至关重要;目标值有不同确定方法:政府确定或协商确定;区间或点。有条件预测值确定:英国是假设短期利率不变;新西兰假设通货膨胀随短期利率变化;英国每季度发布今后2 年通货膨胀预测,使用几个模型及定性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显性规则的特点 与货币总量目标制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更复杂:前者只使用货币存量预测通货膨胀,而后者则要考虑几乎所有因素;通货膨胀目标制很难是一种“简单规则”,没有向中央银行提供一种简单操作指示,而是需要中央银行使用各种模型和判断来预测(“look at everything strategy”,Bernanke)。公众很难观测和判断预测值。通货膨胀预测值可以视为中间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宏观经济冲击 与货币总量目标制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更积极的方法,一种侧重于短期和中期的利率政策。应对冲击的程度与目标区间有关。实践中比较灵活,如英国的目标是核心通货膨胀率和目标区间。,通货膨胀目标制小结 是一种框架,而不一种简单规则:从显性规则上讲,没有一个或一组明确变量和模型来预测通货膨胀(“eclectic approach”);从隐性规则上讲,没有明确预测值偏离目标值利率应做多少调整。使用一种前瞻式方法;不依靠传统的中间目标;使用各种模型,同时依靠判断。虽然被称为规则,实际更像一种相机决策。a cookery book。很难具体描述,与公众沟通比较难,实际透明度低。提出具体通货膨胀目标,可以作为衡量中央银行业绩的基本指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通货膨胀率比较低有其他客观原因。,泰勒规则(Taylor Rule):一种操作规则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泰勒规则不是依据理论模型和学术研究结果,而是依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1987-1992)。John Taylor(“Discretion versus policy rules in practice”1993)提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货膨胀超过(低于)目标值时,提高(降低)实际利率。,泰勒规则:利率调整公式短期名义利率应等于短期实际利率平均值加上通货膨胀率,再加上通货膨胀率与目标值的偏差和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偏差。上述公式可以非常好地描述美国联储的利率政策。平均实际短期利率是2%;通货膨胀目标是2%;目标权重相同,都是0.5。,确定目标值 正确地定义实际(中性)短期利率:不同区间的不同特定因素。选择通货膨胀率:核心通货膨胀率或消费指数。产出缺口的不同计算方法。泰勒规则的简要评价 简单明了,便于沟通;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规则”;预测功能不强;对实时决策作用有限。,名义GDP(Nominal GDP Targeting)规则显性规则是货币政策应当钉住名义GDP;隐性规则是当名义GDP增长率低于(高于)目标值时,向上(下)调整基础货币的平均增长率(McCallum rule)。作为最终目标,与通货膨胀目标值相似。,名义GDP 目标制 在经济繁荣期间,货币流通速度一般会加快,因此货币供应增长率要降低;在经济衰退期间,货币流通速度一般会放慢,因此货币供应增长率要提高。货币总量目标制是保持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名义GDP目标制是使货币供应量变化抵消经济周期波动。对外部冲击,名义GDP目标制是采取积极应对策略。,The McCallun ruleMcCallun 建议用一种更灵活的方法代替弗里德曼的严格规则。McCallun规则指,如果在前期名义GDP的实际值低于趋势值,则中央银行应增加基础货币的增长率,反之则应降低基础货币的增长率。McCallun 认为其方法与泰勒规则不同,但在很多时候与泰勒规则一致。因为基础货币中主要是流通中现金,所以对利率高度敏感;利率上升,基础货币增长率将下降,结束语:科学与艺术,规则或相机决策?Goodhart 定律 规则运用日益增多,但相机决策不可少;科学方法和经验同样重要。Goodhart 定律 及在货币政策决策中的应用(Alec Chrystal and Paul Mizen,2001)。Goodhart Law(1975):一旦用于控制目的,则所观察到的统计规律就可能会改变或消失(Any observed statistical regularity will tend to collapse once pressure is placed upon it for control purpose)。由于定律提出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Jocular),所有对定律的解释很多。,结合实际(财政政策),背景情况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积极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支持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其目的在于: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由政府直接安排投资,把部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通过乘数效应促使经济回升,同时通过国债投资的扩张,引导、激活和启动民间投资,形成民间投资持续的增长机制。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就增发国债1000亿元,国债投资带动了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由此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负面影响: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国预算赤字一直处于较快的上升之中,从1997年底的1131亿元增至2003年底的3198亿元,增长近2倍。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98年的1.2%迅速增至2002年的3%.这一数值达到了国际普遍认同的债务警戒线水平。财政风险已然显现,扩张性财政政策日益接近极限。,财政政策的作为应符合一定时期政府的宏观目标(包括经济、社会目标),不能背道而驰。几年来,通过增加国债投资带动全社会的投资,避免了通货紧缩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功不可没,但扩张性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显然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与财政政策作为一种短期需求调节政策的作用相悖。当前政府在经济方面的目标不是防止速度下滑、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预防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面对新的目标和任务,如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则会适得其反。,当前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区别:稳健财政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方向上。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都是一种“逆风向”的反周期操作,可以防止社会总需求的大起大落引发宏观经济剧烈波动,以及由此导致的种种负面作用。稳健财政政策则不是总量的反周期操作,而只是一种结构性的导向型操作。内涵:稳健财政政策本义为财政收支保持平衡。“稳健”指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影响。其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总量与结构。从总量上看,稳健财政政策意味着财政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既不扩张,也不紧缩,即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不产生刺激性或抑制性的影响。这表现在预算收支上就是基本平衡,,从结构上看,财政上实行“有保有控”,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一方面促进“瓶颈”、短缺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控制那些偏热行业的发展,以减少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扭曲。在新形势下,财政政策更多地体现“结构”的取向,发挥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由“总量取向”的财政政策向“结构取向”的财政政策转变,从单纯注重经济指标的财政政策转向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财政政策。,理论与分析模型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应对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支出曲线、具体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和税收,转移性支付)Y=C+I+G+NX,ISLM模型,财政政策的效果:IS-LM分析(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1.什么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了原有的乘数效应,从而财政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2.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二)财政政策的效果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1.一般情况下: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2.极端古典主义情形(垂直的LM曲线):完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失效)3.极端凯恩斯主义流通性陷阱(水平的LM曲线):零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有效),(三)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的关系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IS-LM分析(一)货币政策的效果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1.一 般情形: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小,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2.极端古典主义情形(垂直的LM曲线):货币政策完全有效3.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水平的LM曲线):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二)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斜率的关系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越小,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越大,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结合实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作用1财政和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政策更多地偏重于公平。财政政策是影响和制约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责任是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调节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差别,保持适当合理的分配差距,以防止过度的收入悬殊,并从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货币政策则更多地偏重于效率。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来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而引导资源流向效益好的领域。,从两种政策调节的方式和途径看,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如要控制总需求,可通过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压缩财政支出,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等措施,可立见成效;而要刺激需求,则可通过减税,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手段较快实现政策目标。货币政策首先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调节手段,调节存款准备金和对商业银行贷款数量,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若抑制总需求则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及再贴现比率,若刺激总需求则降低比率,商业银行则立即做出反映,相应调整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规模,影响社会需求,从而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两大政策调节的领域不同。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货币政策主要从流通领域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对国民经济施以影响,其功能是向流通领域提供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物价稳定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财政收支;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4两大政策调节的侧重点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结构,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而货币政策则直接作用于经济总量,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从财政政策看,它对总供给的调节,首先表现为对经济结构的调节,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调节主要通过扩大或缩小支出规模,达到增加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但这种调节从根本上说也是以调节社会经济结构为前提的。货币政策则通过货币投放和再贷款等措施控制基础货币量,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乘数,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直接调节,达到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的目的。当然货币政策也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通过选择贷款方向,间接对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 1、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还要求国债发行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2、政策时效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的搭配。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在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3适度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财政政策要以国债手段为主转向以税收和财政贴息手段为主刺激总需求;货币政策要更多地运用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等间接手段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依然要在公开投资领域发挥作用,创造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配套的分税分级财政框架。建立规范的公共收入制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推进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要通过改革完善国债发行交易制度,统一国内债券市场,活跃短期债券市场,使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能有的放矢,成为货币供应量调控的有效工具。,理论分析与框架参看宏观经济学相关章节(is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有效性,挤出效性,乘数理论),知识点考试要求,一般了解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类4.失业的定义,类型以及度量方法5.失业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理解掌握1.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对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响2.掌握相机抉择和自动的财政政策3.掌握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传导机制,熟练运用1.挤出效应2.流动性陷阱3.运用IS,LM曲线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5.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一)外部均衡曲线的推导1.外部均衡曲线的推导2.决定BP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边际进口倾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二)汇率变动对IS,BP曲线的影响(三)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IS-LM-BP曲线的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内外均衡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含义2.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1)相互协调(2)相互冲突3.斯旺曲线斯旺曲线说明仅使用一种政策工具来同时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问题是不可能的.4.米德冲突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在失业增加,经常帐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帐户顺差赢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下,用一种政策工具同时解决两个目标,会使决策者面临两难处境.,5.丁伯根原则要实现N个政策目标,至少需要有相互独立的N种政策工具.6.蒙代尔的”政策分配”原理政策工具应与其最能发挥作用的目标相匹配.(二)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1)不同资本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2)不同资本流动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1)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