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外固定架护理.ppt
外固定支架护理,一、骨外固定的概念,骨外固定(ESF)是治疗骨折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骨折的远、近心骨段经皮穿放高强度钢针,再用体外稳定系统与裸露于皮外的针端连接起来,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用于骨外固定技术的机械装置称为外固定器(EF),或外固定架。,二、分类,创伤骨科临床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外固定器有以下三类。1、环式外固定器2、单侧外固定器3、组合式外固定器,三、骨外固定的优缺点,优点:1、体现微创外科技术原则2、提供合理的生物力学环境3、适应症广4、疗效确切,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5、简便灵活6、便于早期功能锻炼7、不存留内植入物,缺点1、针孔易发生感染,特别是粗直径和贯穿肌腹的钢针。2、跨越关节,贯穿肌肉或近关节处的钢针,不同程度地影响关节活动。3、术后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管理。4、体外装置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四、适应症,1、开放性、伤口感染的骨折2、伤情严重、复杂的骨折3、其他方法难以稳定的骨折4、断肢再植术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的骨折以及需用交腿皮瓣、肌皮瓣、游离带血管蒂移植等修复性手术5、长骨畸形愈合,骨不连、骨缺损、感染性骨不连或骨缺损,外伤性肢体短缩等。6、膝关节伸直位僵直,外伤性足下垂。,五、禁忌症,1、伤肢有广泛的皮肤病。2、因年龄及其他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者。,六、构型,骨外固定器的基本构型,全环式,AO管道系统,半环槽式,组合式,组合式,单侧系列,单侧系列,单侧系列,七、术后管理,注意观察伤肢血运和肿胀情况,因体位或肢体肿胀造成外固定器部件压迫皮肤时应及时处理。有松动的螺丝应及时拧紧。应特别重视针孔护理,防止感染与压迫。,功能锻炼,术后7天内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及关节。上肢进行手部的捏、握及腕肘关节的自主活动,3周后逐步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八、护理要点,1、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皮肤针孔部清洁干燥,注意保持外固定器清洁。2、适当抬高患肢,以减少肿胀。必要时,可通过外固定器将伤肢悬吊。3、用适当的支架或托板 防止踝或腕关节下垂。,4、尽早开始穿针部位上下的关节活动。如全身情况允许和固定有足够的稳定性,则应鼓励病人早日扶拐下地练习伤肢部分负重行走。功能锻炼的强度不应引起疼痛,关节活动幅度要大,但频率要小。5、外固定器留置时间取决于治疗需要,骨折病人因年龄、部位和损伤严重程度不同,留置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成人10-14周,儿童平均6-8周,但拆除外固定器前,必须摄X线片。,九、手术后常见并发症,1、针孔感染2、皮肤压迫坏死3、神经血管损伤4、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5、钢针折断6、针道骨折7、关节功能障碍,十、使用外固定架患者的一般护理规程,【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 使用外固定支架的手术,护士应积极宣传外固定支架的优越性,消除患者恐惧心理。2备齐各项常规报告,如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片等。3手术野皮肤准备 骨折部位上、下超过两个关节,并以上、下远侧延伸6cm为备皮范围。,4手术前1d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全身清洁,手术前8h始禁食。5手术晨用 75乙醇消毒手术野皮肤,并用无菌敷料包扎。6按医嘱给术前用药。,【术后护理】,1按臂丛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护理。2卧位 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o。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胭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o30o,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3预防钉孔感染 钉孔处每日用 75乙醇点滴 2次。钉孔处渗液多要勤换纱布,每隔12d更换1次。,4功能锻炼(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min。(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可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o,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o。,【出院健康指导】,1嘱患者保持钉孔周围皮肤干燥,每日用75乙醇滴2次,隔日更换敷料1次。2每日坚持功能锻炼。3定期门诊复查。4发现钉孔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处理。,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