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培训2.ppt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培训,第二章,能源管理体系解读,2,第一节 引言,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第二节 范围,第二章 GB/T23331-2012标准理解要点,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3,第一节 引言,制定标准的目的标准适用的范围,标准制定遵循的原则标准应用的意义,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融合,4,制定标准的目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引导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管理过程,提高其能源绩效,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本标准的实施旨在通过系统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相关环境影响。,5,标准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不受其地理位置、文化及社会条件等的影响。本标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各职能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各项活动。,可用于对组织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评,价和组织的自我声明。,除要求在能源方针中承诺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外,未对能源绩效水平提出绝对要求。,6,P-D-C-A原则,策划P: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实施D: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检查C: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改进A: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7,8,标准应用的意义,使组织实现其承诺的能源方针,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能源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有限能源资源的有效使用,提升组织竞争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环境影响。,9,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融合,标准的制定基于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要素,确保与GB/T 19001和GB/T 24001保持相同的水准。,可将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如质量、环境或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要求。,10,第一节 引言,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第二节 范围,第二章 GB/T23331-2012标准理解要点,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11,第二节 范围,要求: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组织能够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使用消耗状况的持续改进。,相关:规定了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相关要求,包括测量,文件化和报告,设备、系统、过程的设计和采购,以及对能源绩效有影响的人员。,量化:本标准考虑对能源绩效有影响、并且能够被组织监视和施加影响的所有变量。但本标准未规定具体的能源绩效水平要求。,使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使用。确认:适用于任何自我声明能源方针并希望保证实现和展示其符合程度的组织,其符合性可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声明或外部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来确认。,12,第一节 引言,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第二节 范围,第二章 GB/T23331-2012标准理解要点,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13,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3.5 能源 energy,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注1:在本标准中,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各种形式,可被购买、贮存、处置、在设备或过程中使用以及被回收利用。,注2:能源可被定义为一个系统产生外部活动或开展工作的动力。,14,能源分类,1、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水力、太阳能、生物物质、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石油等。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排出的余热、余能,如高温烟气、可燃气、蒸汽、热水、排放的有压流体等也属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无论经过几次转换所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称为二次能源。,2、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物质、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15,能源,标准中描述的能源主要是指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能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被购买、贮存、处置、在设备或过程中使用以及被回收利用。识别使用的能源种类和表现形式,遵循能量守衡的原则,识别出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内的每个用能的环节、用能的数量以及能量的转化,确定能量流动的路线,核算实际的能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是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3.6,能源基准 energy baseline,用作比较能源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注1:能源基准反映的是特定时间段的能源利用状况。注2:能源基准可采用影响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的变量来规范,例如:生产水平、度日数(户外温度)等。理解要点:1、能源基准是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2、用于确定组织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所取得的能源绩效。3、能源基准制定一般以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能源利用效率。4、能源基准可以是一个变量如:生产水平、度日数等。5、能源基准应及时更新。16,17,3.7能源消耗 energy onsumption,使用能源的量。,理解要点:,1、能源消耗的形式有多种2、遵循能量守恒定律,3、能源计量使用的单位:煤当量、油当量,1Kg油当量(1kgoe)=10000kcal/kg=41868kJ/kg 或41.9GJ/t;1Kg煤当量(1kgce)=7000kcal/kg=29307kJ/kg或29.3GJ/t,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汽油:1.4714kgce/KG 气田天然气:1.2143kgce/立方米;电力:0.1229kgce/Kw.h 原煤:0.7143kgce/kg,18,3.8 能源效率 energy,efficiency,输出的能源、产品、服务或绩效,与输入的能源之比或其他数量关系。如:转换效率,能源需求/能源实际使用,输出/输入,理论运行的能源量/实际运行的能源量。,注:输入和输出都需要在数量及质量上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可以测量。理解要点:,1、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多少,2、可用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等指标来度量。,19,3.12 能源绩效 energy,(3.8)、能源使用,与能源效率 performance(3.18)和能源,消耗(3.7)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注1: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可根据组织的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以及其他能源绩效要求取得可测量的结果。,注2: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的一部分。理解要点:,1、能源绩效是可测量和可比较的。,2、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能源绩效的,一部分。,20,3.13 能源绩效参数(EnPI),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注:能源绩效参数可由简单的量值、比率或更为复杂的模型表示。,理解要点:,1、能源绩效参数可以是直接测量的参数(如锅炉的主蒸汽压力及温度、排烟温度和烟气含氧量),也可以是模型计算获得的参数(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基于正平衡和反平衡法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模型)。,2、能源绩效参数的设置要包括管理层面和运行层面。3、管理层面与主要能源使用有关。,21,3.15 能源评审 energy review,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注:在一些国家或国际的标准中,如对能源因素或能源概况的识别和评审的表述都属于能源评审的内容。,理解要点:,1、能源评审的目的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从,而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22,3.15 能源评审 energy review,2、通常能源评审的内容包括:组织目前用能状况的分析,如能源的供给情况、主要设备的用能情况、能量消耗的主要环节等;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以及节能机会的识别和评价等。,3、能源评审应随着外界条件、法律法规以,及组织自身的变化而及时进行。,4、可通过能流图、能源分析、能量平衡等,方法进行能源分析和评审。,23,能源使用、主要能源使用3.18 能源使用 energy use,使用能源的方式和种类。如通风、照明、加热、制冷、运输、加工、生产线等。,3.27 主要能源使用 significant energyuse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注:重要程度由组织决定。,24,能源使用、主要能源使用,理解要点:,1、能源使用的种类和方式多种多样。,2、能源管理体系关注的能源消耗是在能源消耗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即主要能源使用。如:设备能耗20/80原则,3、主要能源使用的概念是相对的。,25,3.1边界 boundaries,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示例:边界可以是一个或一组过程,一个场所、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一个组织所控制的多个场所。,理解要点:,1、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活动、管理权限等来确定。2、边界的设定应便于能源计量和分析。,26,3.14 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注:能源方针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及采取的措施提供框架。理解要点:,1、能源方针是组织在能源管理方面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2、能源方针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3、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发布。,27,第一节 引言,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第二节 范围,第二章 GB/T23331-2012标准理解要点,第三节 主要术语理解,28,第四节 GB/T23331-2012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理解要点,4.1总要求,4.2管理职责4.3能源方针4.4策划,4.5实施和运行4.6检查,4.7管理评审,29,4.1总要求,组织应:,a)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文件;,b)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c)策划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30,4.1总要求,“建立”是指组织从决定标准建立体系,形成体系的过程,包括体系的策划、目标的设定和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配置和人员、资源的安排等。“运行”是指按能源管理体系按规定要求操作,并在过程中实施、实现组织能源方针,并通过审核、评审等方法改进提高,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文件。,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与组织内部的一系列活动有关,边界更多地与地理位置有关,一个范围可包括多个边界。组织确定的范围至少是能够单独进行能源核算的单元,31,4.2管理职责,4.2.1最高管理者4.2.2管理者代表,32,4.2.1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a)确立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b)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C)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等。,d)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e)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33,4.2.1最高管理者,f)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g)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h)在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i)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价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j)实施管理评审。理解要点:,1、标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各职能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34,4.2.2 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至少应包括:,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b)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35,4.2.2 管理者代表,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d)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e)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f)在组织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g)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h)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36,4.3 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并确保其满足:a)与组织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b)包括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c)包括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d)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e)为制定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37,4.3 能源方针,f)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及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g)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h)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理解要点:,1、方针的内容包括三个承诺,一个框架。2、方针应适合组织的能源管理特点3、方针可单独形成文件,4、方针应在不同层面沟通传达5、方针应定期评审更新。,38,4.4策划,4.4.1总则,4.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4.3能源评审4.4.4能源基准,4.4.5能源绩效参数,4.4.6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39,4.4.1 总则,组织应进行能源管理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策划应包含对能源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40,41,4.4.1总则,理解要点:,1、按照PDCA的循环模式运行的。,2、策划的输入包括与能源消耗相关的数据,组织机构、管理现状、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运行状况、财务信息、产品结构、产量、气象条件等对组织能源绩效有影响的因素,3、工具包括:能源审计、能量平衡、标杆比对、物料平衡、物流分析和设备测试等,42,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组织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理解要点:,1、其他要求一般包括:政府部门的行政要求、行业协会的要求、节能自愿性协议、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议、与顾客的合同、与供方的合同、组织对公众的承诺等。通常组织应建立固定的且能够满足要求的收集渠道。,2、应明确获取和更新的渠道,一般可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网络、杂志、报纸等。3、应识别和评价法规的适用性。,44,4.4.3 能源评审,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则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能源评审,评审结果应进行记录。能源评审内容包括:,a)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b)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45,4.4.3 能源评审,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c)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注:机会可能与潜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如余能)的使用有关。,组织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能源评审,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能源评审的流程,寻找改进机会运用方法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识别改进机会,并进行排序,评价过去和现在的用能状况识别能源种类,收集能源使用数据,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区域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人员,并确定其现状46,47,节能机会的识别和排序,节能机会识别通常可以考虑以下方法:,a)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强制性要求评价中发现不符合的,情况;,b)通过“二八原则”识别的重要用能过程;,c)通过指标性标杆和技术性标杆对比得到的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的情况;,d)能流图和平衡测试;,排序的原则:,1、经济和技术上可行的节能机会;,2、为了保持其正常运行而需要控制主要能源使用;,48,4.4.4 能源基准,组织应使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并考虑与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特点相适应的时段,建立能源基准。组织应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a)能源绩效参数不再能够反映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时;,b)用能过程、运行方式或用能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c)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组织应保持并记录能源基准。,49,4.4.4 能源基准,一定时期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水平来确定能源基准,它可以是平均值或累计值。,确定基准主要用于自身跨期比较,评价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估能源绩效。,应当考虑与能源消耗、能源效率的计量、统计、分析系统相匹配,确定基准时应当规定统计计算准则、评审原则和时间、更新规定等。,能源基准形成文件,适时评审和更新,50,4.4.5 能源绩效参数,组织应识别适于对能源绩效进行监视测量的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此方法学的有效性。,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51,4.4.5 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绩效参数可以是直接测量的参数(如锅炉的主蒸汽压力及温度、排烟温度和烟气含氧量),也可以是模型计算获得的参数(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基于正平衡和反平衡法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模型)。,绩效参数的设置要包括管理层面和运行层面绩效参数应及时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52,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能源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能源指标应与能源目标保持一致。,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能源评审中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能源使用以及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行、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53,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职责的明确;,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方法。,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54,理解要点,目标指标宜包括体现能源使用绩效的内容,可参考能源管理基准。,目标指标应分解到相关职能层次目标指标应可测量,管理实施方案举例:,55,4.5 实施与运行,4.5.1总则,4.5.2能力、培训与意识4.5.3 信息交流4.5.4文件,4.5.5运行控制4.5.6设计,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56,4.5.1 总则,组织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产生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理解要点:,1、结果可包括:能源评审结果、能源方针、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识别和落实情况等。,57,4.5.2能力、培训与意识,组织应确保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主要能源使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a)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c)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d)自身活动对能源使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58,4.5.2能力、培训与意识,能力就是指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能源管理体系中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主要岗位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体系组织管理部门对体系进行组织和监控等工作的人员;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标杆,节能技术收集分析人员;能源管理方案实施负责人;重要用能过程/关键环节管理控制人员;产品工艺设计人员;新建项目负责人员和设计人员;重要用能设备维护保养等管理人员;能源采购和设备设施采购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统计分析人员;计量器具管理人员。,59,4.5.3 信息交流,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机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机制,使得任何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交流,并将此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与外界进行交流,组织应制定外部交流的方法并实施。,60,4.5.3 信息交流,信息交流分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内部交流内容畅通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识别评价结果;能源目标和指标实现情况;能源绩效参数;节能技术或管理经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节能的措施和建议等,外部交流外部交流包括强制性(如报送能源使用情况报表)和企业自愿的(如社会责任报告),可采取会议、公告栏、论坛、简报、意见箱、网络报送相关报表、节能监察等方式进行交流。,61,4.5.4文件 4.5.4.1文件要求,组织应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描述能源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b)能源方针;,c)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组织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其他文件。,注:文件的复杂程度因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类型;,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程度;人员能力。,62,4.5.4.2文件控制,组织应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其他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适当时包括技术文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便:,a)发布前确认文件适用性;,b)必要时定期评审和更新;,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e)确保字迹清楚,易于识别;,f)确保组织策划、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分发进行控制;,g)防止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将其保留,应做出适当标识。,63,4.5.5 运行控制,组织应识别并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一致,以确保其在规定条件下按下列方式运行:,a)建立和设置主要能源使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能源绩效的严重偏离;,b)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c)将运行控制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注:在策划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时(包含设备采购),组织可选择将能源绩效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64,4.5.5 运行控制,确定主要能源使用(20/80原则;能量平衡、能流图、能效分析等),相关的过程和活动可包括产品和过程的设计控制、设备设施的配置与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能源的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及最终使用、余热余压利用等过程的控制。运行控制方式可选择制定并实施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操作行为控制、人员培训,或综合使用上述方式等,考虑相关方管理,应急管理的策划和实施,65,4.5.6 设计,组织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及过程的设计时,并对能源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及运行控制。,适当时,能源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理解要点:,1、设计通常包括产品的设计、工艺设备的设计、新建厂房/办公场,所等。,2、设计时,应考虑:所使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可获得性等;组织设备、系统的能源绩效参数,合理匹配各系统和设备/设施,优化用能;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3、产品和过程设计阶段要进行合理用能评估,66,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在购买对主要能源使用具有或可能具有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及设备时,组织应告知供应商,采购决策将部分基于对能源绩效的评价。,当采购对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设备和产品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相关准则,评估其在计划的或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对能源使用、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影响。,为实现高效的能源使用,适用时,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规范。,67,4.5.7理解要点,组织应制定选择评价供应商的准则。,组织应制定各类能源产品的采购标准或规,范。,组织应按规定的能源采购标准和方法对采,购的能源进行计量和验证。定期对采购过程进行评价。,68,4.6 检查,4.6.1监视、测量和分析4.6.2合规性评价,4.6.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4.6.4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6.5 记录控制,69,4.6.1监视、测量和分析,组织应确保对其运行中的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a)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b)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c)能源绩效参数;,d)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在实现能源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e)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组织应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70,4.6.1监视、测量和分析,组织应制定和实施测量计划,且测量计划应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注:测量方式可以只用公用设施计量仪表(如:对小型组织),若干个与应用软件相连、能汇总数据和进行自动分析的完整的监视和测量系统。测量的方式和方法由组织自行决定。,组织应确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组织应确保用于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所提供的数据是准确、可重现的,并保存校准记录和采取其它方式以确立准确度和可重复性。,组织应调查能源绩效中的重大偏差,并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应保持上述活动的结果。,71,4.6.1理解要点,关键特性包括了能源利用过程的重要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策划阶段设定的能源绩效参数、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实际的节能效果的检验、能源评审的结果和主要能源的使用情况等。,组织应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水平。,能源管理计量器具的配备,至少应满足GB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发现重大偏差,及时制定措施。,72,4.6.2 合规性评价,组织应定期评价组织对与能源使用和消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组织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理解要点:1、对应4.4.2,2、合规性评价应由有能力的人员进行3、规定合规性评价的频次4、合规性评价方式多样。5、记录评价结果。,73,4.6.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能源管理体系:,a)符合预定能源管理的安排,包括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符合建立的能源目标和指标;,c)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并改进了能源绩效。组织应考虑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内审方案和计划。,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组织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74,4.6.3理解要点,建立内审程序,内部审核程序应包括审核准则、范围、频率和方法,以及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审核,审核方案内容通常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与程度、审核的职责与资源、审核程序、审核的实施、审核员的评价与选择,75,4.6.4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组织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包括:,a)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b)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c)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d)制定和实施所需的适宜的措施;e)保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能源绩效结果相适应。,组织应确保在必要时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改进,76,4.6.4理解要点,不符合通常指:未建立或未达到能源目标指标、未规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职责、未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未按体系文件执行等。纠正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区别。应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能源绩效结果相适应。,77,4.6.5 记录控制,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的过程(活动)及成果。,组织应对记录的识别、检索和留存进行规定,并实施控制。,相关活动的记录应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78,4.6.5 记录控制,通常能源管理体系记录包括:能源使用和主要能源使用识别与评价记录;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与合规性评价记录;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的建立、评审与更新记录;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和变更记录;设备设施计量与监测装置的相关记录;培训记录;信息交流记录;设备设施的采购、维护和更新,以及重点设备设施操作人员资质鉴定的相关记录;能源采购、检验、贮存记录;能量消耗及能源指标相关报表;能源绩效参数监控记录;内审、管理评审、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等。,79,4.7 管理评审,4.7.1 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或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应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80,4.7.2 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a)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b)能源方针的评审;,c)能源绩效和相关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d)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组织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e)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f)能源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g)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h)对下一阶段能源绩效的规划;i)改进建议。,81,4.7.3 管理评审的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a)组织能源绩效的变化;b)能源方针的变化;,c)能源绩效参数的变化;,d)基于持续改进的承诺,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其它要素的调整;e)资源分配的变化。,82,管理评审,管理评审必须是最高管理者主持的。管理评审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当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或者政府及节能主管部门的要求发生变化、组织机构、能源结构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临时追加管理评审.,客观变化包括:组织产品、活动和服务的变化;对新设备、新工艺和新开发项目的能源因素的变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相关方的观点;节能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能源及原材料的变化等管理评审结束后应编制管理评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