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要点 世界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主要内容,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的词源,爱(philein)智(sophia),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a,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首次用汉语的“哲学”来表述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学说。,1896年前后,中国近代思想家黄遵宪将这一表述引入中国,并逐渐被中国思想文化界所接受。,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与世界观,(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整个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人的意识和思维),人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对人的影响,人与世界,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与世界观,(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与世界观,(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远古萌芽形态肉体和灵魂,古代朴素形态原初物质和理念,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形态神与世界的关系,近代的完全形态本原与认识,实践的唯物主义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先秦至两汉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至明清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版,第4卷,第223页,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第一性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唯心主义,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恩格斯指出:“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个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四卷220页,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的哲学思想。,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2、哲学的基本问题,幡动!,风动!,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2、哲学的基本问题,贝克莱,陆九渊,物是感觉的复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朱熹,黑格尔,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2、哲学的基本问题,理在事先,绝对理念,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同一性问题属于认识论问题),思维,存在,?,反映,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荀子,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2、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我的感觉经验是实在的,至于在我的感觉经验之外有没有客观实在,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人可以通过感性表象反映“自在之物”的现象,但其本质是永远不可能被把握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世界时怎样存在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People can 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在我们身上,生和死,醒和睡,少和老,都是统一的东西。”,4、世界时怎样存在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4、世界时怎样存在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科学地结合起来,使辩证法学说发展到科学阶段。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4、世界时怎样存在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水”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泰勒斯,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古希腊朴素唯物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古希腊朴素唯物论,留基伯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就是原子和虚空,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基础,原子被迫去充满和否定虚空,所以虚空就是原子得以储存、运动和作用场所。,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相生,相克,五行说,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阴阳说八卦说,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物质具体形态,合理性:坚持从世界本身寻找其本原,为以后唯物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缺陷:认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幼稚,带有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依据。,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合理性和进步性:以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为根据和基础,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自发性、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性质,使唯物主义物质观得到了科学的证实。,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霍布斯,人是机器,人,钟,心脏,发条,神经,关节,齿轮,游丝,局限性之一:机械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局限性之二:形而上学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局限性之三:不彻底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自然观,历史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局限性或缺陷:虽然肯定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但却认为原子是不变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单位。这种观点解释不了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说明不了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也难以驳倒唯心主义的不断进攻。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1、物质概念,(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1、物质概念,(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1、物质概念,(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是现实世界的统一基础,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了与自己既对立又统一的意识现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且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起源,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的意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起源,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非生物 反应特性,机械反应,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起源,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岩石风化,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起源,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葵花向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起源,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动物的感觉、心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起源,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大脑的出现而出现的,大脑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因而意识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生物由简单到复杂,反映形式也一步步进到高级的程度。,意识的起源,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从猿转化为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意识的起源,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起源,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劳动的进步而日益完善,其容量日益增大,结构日益复杂,为意识的产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脑之所以产生意识,与人脑这块特殊的物质有关。,意识的本质,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器官,意识活动是人脑神经细胞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的过程。,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脑的反射活动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物质概念,(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本质,b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从其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概念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这一定义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第346页,1995年版),(1)运动的涵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世界是运动着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着、发展着。任何物质都不可能离开运动而存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的基本情形:其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在事物保持自己性质的意义下,静止也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运动才是绝对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是辩证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矛盾的双方,它们也是对立的统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们的区别又是相对的,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坚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坚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反对两种错误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从哲学上讲,阿基米德的失算在于忽略了物体运动和物体运动的时、空间的关系。,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如果农作物有一个好的收成,就必须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播种、管理,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过去、现在、将来、长久、短暂”等词,表示的就是时间形式或时间关系;,(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涵义及其特性,“位置、场所、距离、体积、角度”等词,表示的则是空间形式或空间关系。,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文子自然,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涵义及其特性,“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庄子齐物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二是说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涵义及其特性,a时间的涵义及特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史记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涵义及其特性,a时间的涵义及特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的空间特性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涵义及其特性,b空间的涵义及特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在科学研究中,通常又把空间和时间联结起来统一考虑,因此,时间和空间又统称为“四维时空”,物质世界因此被称为“四维世界”。“四维世界”并不是说空间是四维的,而是说事物存在于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之中。,四维时空的概念,科学地说明了具有内在联系的时间、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原理。,(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涵义及其特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马克思 恩格斯,a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空间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离的,时间与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是分不开的。,b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它就成为无法捉摸、神秘莫测的东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a时间和空间绝对性的涵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观念也是可变的和发展的,因而又是相对的。,(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b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涵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欧氏几何只是近似地反映了普遍的、有限的地面空间的特性,它被人们在地面上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非欧几何则反映了天体运动的大尺度空间和微观粒子活动的小尺度空间的特性,它们的正确性被人们对天体活动的精密观察和对微观粒子的深入研究所证实。,b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涵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当物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物质内部变化过程的时间就会延长,沿着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这就是所谓的“尺缩钟慢”效应。,b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涵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空间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区别,(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c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这一点是不变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具体性,它们因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是有条件的和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空间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联系,(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c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时间、空间的绝对性离不开它们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依赖于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具体性,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自己和证实自己。哲学的时空一般性说到底以具体科学的时空具体性为基础,并随着科学观念的变化而发展。,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c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时空观上把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混为一谈。实质是用时空的绝对性代替和否认了时空的相对性。,“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上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它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牛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c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经验论者由于不懂得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不能真正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更不懂得时空的绝对性对它们相对性的依赖关系。,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空间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联系,(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c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时间、空间的相对性也离不开它们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具体性总是体现着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无限多样的时空形式都有自己的客观内容,都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产物,都是其自身客观实在性的具体反映,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和绝对的,它构成了具体时空特性的统一基础。,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c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唯心主义完全否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宣称时间和空间仅仅只是意识的产物,这既是对时间、空间绝对性的否定,也是对时间、空间相对性的唯心主义地歪曲。,“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地阐明了时空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c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空(场)和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实物与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表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也证明了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a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涵义,“有始也者,有未始而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庄子齐物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a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涵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时空无限性的观点同物质和运动永恒性的原理是密切联系的。,(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b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无限由有限组成,无限通过有限而存,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有限与无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5)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5)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生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物质和运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5)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1)实践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主体和客体,精神和物质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列宁全集第38集,第310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45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2)实践的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工具,客观现实,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2)实践的特征,人类有意识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愚公移山,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2)实践的特征,社会历史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3)实践的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3)实践的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3)实践的形式,科学实验,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在世界(自在自然),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意识的关系,(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2)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物质资料实践,社会关系实践,意识文化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领域,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