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5011117主动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doc
-
资源ID:2961820
资源大小:470.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815011117主动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doc
课程:汽车新技术课程论文题名:自动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作 者: 南京理工大学 紫 金 学 院2014年 12月自动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摘要:主要介绍宝马主动转向系统的原理及组成、核心部件双行星齿轮机构及其工作模式、系统主要功能及其实现原理关键词:宝马; 主动转向 ;双行星 ;齿轮机构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automatic steering systemXiang Da,Wang Jun JieAbstract:.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composition of BMW's active steering system Core parts dual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system main function and its realization principle and its working modeKeyword: BMW; Active Steering ;Double-planet; Gear引言自从汽车发明以来,驾驶转向的传动装置通常都是固定的。换句话说,不论是在市区窄小的街道缓行或是高速公路上奔驰,方向盘与前轮的转向角度比始终一成不变。因而这也是工程师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选择:如果采用直接转向,驾驶者在过急弯时就不需要大幅转动方向盘,但是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盘细微的动作都将会影响到行驶稳定性;反过来说,转向系统越是间接,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稳定性就越高,但是必须牺牲过弯时的操控性。所以,传统的转向系统都必须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之间做出权衡。传统的转向系统不论车速快慢,都采用18:1的固定传动比率,这表示方向盘转向18度,车轮转动1度。而宝马主动式转向系统的比率则在一定的范围内,从静止状态的10:1到高速时的20:1。也就是说,当方向盘转动半圈(180度)时,车速若低,车轮就转动18度,车速若高,则车轮只转动不足9度。由此汽车主动转向技术开始正式应用于中高档车辆。也解决了安全与舒适的兼容问题。但问题也在这种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汽车在曲线行驶或者紧急转向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汽车前、后轮达到轮胎与路面之间附着极限的先后顺序有可能不同,因此汽车失去侧向稳定性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严重时后轴的侧滑将发生激转和甩尾的危险工况。而前轴的侧滑将失去转向能力以及失去路径跟踪的能力,从而出现各种危险工况。因此汽车能否实现安全转向保持侧向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能否避免弯道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这种大的前提需求下,我们对主动转向技术在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展开研究。1 主动转向系统1.1 组成宝马主动转向系统保留了传统转向系统中的机械构件,包括转向盘、转向柱、齿轮齿条转向机以及转向横拉杆等。其最大特点就是在转向盘和齿轮齿条转向机之间的转向柱上集成了一套双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向转向轮提供叠加转向角1.2 核心部件结构及其原理如图1所示,除传统的转向机械构件外,宝马主动转向系统主要包括两大核心部件:一是一套双行星齿轮机构,通过叠加转向实现变传动比功能,二是Servtronic电子伺服转向系统,用于实现转向助力功能。驾驶员的转向角输入包括力矩输入和角输入两部分,将共同传递给扭杆。其中的力矩输入由电子伺服机构根据车速和转向角度进行助力控制,而角输入则通过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双行星齿轮机构进行转向角叠加,经过叠加后的总转向角才是传递给齿轮齿条转向机构的最终转角。与常规转向系统的显著差别在于,宝马主动转向系统不仅能够对转向力矩进行调节,而且还可以对转向角度进行调整,使其与当前的车速达到完美匹配。其中的总转角G等于驾驶员转向盘转角和伺服电机转角之和,如公式(1)所示。式中,iD为转向系统总传动比;S为转向盘转角;iM%为蜗轮、蜗杆传动比;M为电机调整角。宝马主动转向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套集成在转向柱上的双行星齿轮机构,如图2所示。这套机构包括左右两副行星齿轮机构,共用一个行星架进行动力传递。左侧的主动太阳轮与转向盘相连,将转向盘上输入的转向角经由行星架传递给右侧的行星齿轮副。而右侧的行星齿轮副具有两个转向输入自由度,一个是行星架传递的转向盘转角,另一个是由伺服电机通过一个自锁式蜗轮蜗杆驱动的齿圈输入,即所谓的叠加转角输入。右侧的太阳轮作为输出轴,其输出的转向角度是由转向盘转向角度与伺服电机驱动的转向角度叠加得到,也就是汽车的实际转向角度。低速时,伺服电机驱动的行星架转动方向与转向盘转动相同,叠加后增加了实际的转向角度,可以减少转向力的需求。高速时,伺服电机驱动的行星架转动方向与转向盘转动相反,叠加后减少了实际的转向角度,转向过程会变得更为间接,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3齿轮机构工作的三种驱动方式 a.伺服电机即涡轮固定不动时,转向盘转角通过主动太阳轮将动力传递给双行星齿轮机构中间的行星架,再由从动太阳轮输出。与此同时,前轴上的地面反力也通过相同的途径为驾驶员提供转向路感,这也是在不装备主动转向系统的车辆上驾驶员对于前轮转向的操纵过程。 b.转向盘不动,即主动太阳轮固定时,可由伺服电机驱动涡轮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将动力传递给从动太阳轮。 c.在通常情况下,主动太阳轮和伺服电机是共同工作的,车轮转角是驾驶员转向角和伺服电机调节转向角的叠加2 主动转向系统的功能主动转向系统的功能分类如图3所示2.1可变转动比的功能如果期望横摆角度速度太小,说明车辆的响应相对于转向盘输入过于迟缓;如果期望横摆角速度太大,则导致车辆反应过快。根据相关研究,具有理想转向特性的车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车辆等速转向时,期望横摆角速度必须保持为一定值; b.期望横摆角速度应随车速的增加而降低,且其值必须位于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对于普通驾驶员,该范围为0.120.37(°)/s,对于熟练驾驶员为0.120.417(°)/s。 传统的定转向传动比机构显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但宝马的主动转向系统通过叠加转向机构完全能够实现。该系统传动比在1020之间,低速情况下,通过双行星齿轮机构伺服电机的调整角和转向盘转角同向输入,使得系统的传动比较小,实际上是增大了驾驶员的转向角输入,从而获得较大的期望横摆角速度增益并使得转向轻便;在中、高速情况下,伺服电机的调整角和转向盘转角反向输入使得系统的传动比较大,实际上是减小驾驶员的转向角输入,减小期望横摆角速度增益,并逐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车速与转向盘转角的关系见图42.2转向灵活性的功能在转向盘转角低频输入的条件下(如f=0.3Hz),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对于前轮转向角的响应可以简化为一阶滞后环节,即研究表明,Tr+Ty标志着车辆系统的响应速度,当Tr和Ty均上升时,系统的响应变慢;Tr和Ty标志转向时的稳态感觉,随着该时间常数差的增加,稳态的感觉下降。这说明驾驶员转向角输入与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间的相位滞后能极大地影响人-车闭环系统的响应特性。通过加入诸如PD比例-微分控制等环节来补偿相位滞后以改善人-车闭环响应特性,可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活性2.3横摆角速度控制和横摆力矩补偿除了可变传动比设计外,稳定性控制功能是宝马主动转向系统最大的特点。危险工况下该系统通过独立于驾驶员的转向干预来稳定车辆,通过主动改变驾驶员给定的转向盘转角使得车辆响应尽可能与理想的车辆响应特性相一致。图5为采用了模型跟踪的控制策略。首先通过线性两自由度参考模型并根据当前驾驶员转向角及车速计算得到期望的横摆角速度,但期望横摆角速度最大值又受到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V的限制,其最大值为:类似于横摆角速度控制功能,宝马主动转向系统还提供了横摆力矩补偿功能,以提高在分离系数路面上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在该工况下,由于左、右轮上不等制动力会产生绕车辆质心的横摆力矩,使得车辆发生制动跑偏现象。传统的!ESP电子稳定程序通过调节4个车轮上的制动力来使得左、右车轮的制动力尽量相等,但以减小制动减速度、增大制动距离为代价。而主动转向系统根据制动压力等信号计算出所需补偿的横摆力矩并通过调整相应的前轮转向角来实现方向调节。在这一过程中驾驶员无需对转向盘进行修正,减轻了驾驶员的工作负担,保持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减小了制动距离。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与传统ABS/ESP相比,可使制动距离最多减少15%。2.4稳定性功能的扩展底盘集成控制技术与ESP等通过制动干预来稳定车辆的方式相比,转向干预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转向干预不易为驾驶员察觉,对乘坐舒适性几乎没有影响,而制动干预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制动减速度,而且制动时发出的噪声也会影响乘坐舒适性;其次,转向干预比制动干预更加迅速,因为转向控制是通过伺服电机来完成的,而制动干预必须建立油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转向干预相比制动干预能获得更高的通过速度,从而降低在变道时由于避让不及、与对面来车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但转向干预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受到原理限制,主动转向的稳定性功能只适用于转向过多的工况。该工况下通过叠加转向减小前轮转向角能够减小前轴侧向力,从而使得转向过多的趋势有所减缓;相反,在转向不足工况下,受到轮胎非线性的限制侧向力达到饱和状态,通过增大前轮转向角的方式是很难改变车辆转向不足的趋势的。此外,受到转向机构机械布置的限制,前轮转向角的改变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转向干预稳定车辆的能力弱于制动干预,在某些极限工况下必须依赖ESP制动干预才能实现稳定车辆的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主动转向系统和ESP电子稳定程序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稳定性,将两者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集成控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由ContinentalTeves公司推出的第二代ESP系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该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稳定性、拓宽极限行驶区域、减小转向幅度、更少产生由于制动干预引起的急剧减速,从而使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驾驶乐趣得到大大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入诸如可调减振器、主动稳定性控制和可调弹簧等电子底盘控制系统。图6展示了这种车辆底盘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3同类型其他厂家的速比可变的助力转向系统3.1奔驰的直接转向系统 奔驰的E级S级都搭载了“直接转向系统 奔驰的直接转向系统就是第一种方式的典型代表, 它主要是 “齿轮齿条机构” 的 “齿条” 上做变化, 通过特殊工艺加工齿距间隙不相等的齿条, 如图8所示。方向盘转向时, 齿轮与齿距不相等的齿条。啮合, 转向比就会发生变化, 中间位置的左右两边齿距较密, 齿条在这一范围内的位移较小, 在小幅度转向时(例如变线、 方向轻微调整时), 车辆会显得沉稳, 而齿条两侧远端的齿距较疏, 在这个范围内, 转动方向盘, 齿条的相对位移会变大, 所以在大幅度转向时(如泊车、 掉头等), 车轮会变得更加灵活。 这种技术除了对齿条的加工工艺要求比较严格之外, 并没有多少“高科技” 在其中, 缺点在于齿比变化范围有限, 并且不能灵活变化, 而优势也很明显完全的机械结构, 可靠性较高,耐用性好, 结构也非常简单3.2奥迪ADS动态转向系统从原理上讲, 奥迪所使用的ADS动态转向系统(Audi Dynamic Steering)依然运用了叠加原理, 但是使用的结构(如图13所示)却与宝马和丰田的系统有着天壤之别。ADS动态转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套以“谐波齿轮” 传动机构为核心的电控系统,“谐波齿轮” 是利用柔轮、 刚轮和波发生器的相对运动, 特别是柔轮的可控弹性变形(形状改变)来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改变转向比的原理是 “谐波传统” 系 统的错齿运动。 连着方向盘的输入轴与柔轮(薄型环齿圈)相连, 其内有柔性滚珠轴承, 中心为电机驱动的椭圆转子, 与输出轴相连的是外环面构成的刚轮, 在转子被锁止时(电机未通电或发生故障), 转向系统转比保持恒定。 电机驱动中央转子旋转时,会带动柔轮旋转, 当转子与柔轮同向旋转时, 由于柔轮的齿数比外环刚轮的齿数小,所以刚轮的转动角度便会大于柔轮, 使转向角度被放大, 而当转子反转时, 就能够起到缩小转向角度的作用(如图14所示)。相比行星齿轮系统, 奥迪的ADS动态转向系统使用的 “谐波齿轮” 传动结构有诸多优点: 首先是结构相对简单, 没有过多复杂的齿轮结构, 零件数少便于维修; 其次是这种结构承载能力高, 传动比大; 再次, 它的运转平顺, 噪音较低, 这点对于看重静音的豪华车型来说非常重要; 最后, 这种结构传动效率高, 且响应速度快, 运转精度高。4 结束语宝马主动转向系统通过一组双行星齿轮机构实现了独立于驾驶员的转向叠加功能,完美地解决了低速时转向灵活轻便与高速时保持方向稳定性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向干预来防止极限工况下车辆转向过多的趋势,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同时,该系统能方便地与其他动力学控制系统进行集成控制,为今后汽车底盘一体化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陈家瑞、马天飞.汽车构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3过学迅,汽车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4李育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李志鹏,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探讨J;华章;2009年13期. 6 徐建平,何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03学术年会. 7 季学武,马小平,陈奎元.EPS系统性能实验研究N。江苏大学学报,2004 8 审荣卫,林逸.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 9 郭孔辉,汽车操纵动力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