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发展规划.doc
肇庆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编制单位: 肇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14年5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5一、规划背景5二、规划目的8三、规划依据8(一)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划文件8(二)地方性有关法规和规划文件9四、规划范围9五、规划期间10六、规划原则10(一)“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10(二)技术创新、产业链高端原则10(三)产城融合原则11(四)市场基础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11(五)圈区管理、集约发展原则11(六)机制创新和市场准入制度相结合原则12七、规划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总体思路12(三)发展目标13八、规划内容13(一)空间布局13(二)产业规划14第二章 我市产业发展概况及相关分析15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5(一)地理位置:15(二)地域面积、人口及管辖范围:15(三)交通运输能力:15(四)社会经济现状:16二、我市在再生资源“圈区管理”方面走在全省之先18三、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产业基地建设概况19第三章 行业现状及相关分析21一、进口废塑料行业的现状及特点21二、广东进口废塑料加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3三、肇庆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现状24四、肇庆市发展再生塑料产业的优劣势分析27五、产业发展方向和原则28(一)发展方向28(二)发展原则29第四章 需求分析31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31二、我国及广东再生塑料资源的市场需求情况31第五章 空间布局及发展定位36一、空间布局36(一)布局原则36(二)空间布局37(三)广宁现况37二、发展定位38三、发展步骤39(一)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完善39(二)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建设39(三)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三期工程建设40(四)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四期工程建设41(五)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配套区建设42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说明和环境保护要求43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说明43二、实施规划环境保护要求43(一)规划与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44(二)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44(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44(四)公众参与。44(五)规划的环境合理性综合分析。45(六)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 措施。45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6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46(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46(二)建立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46(三)加强规划指导,确保顺利实施47(四)成立企业联合会,搭建沟通平台47二、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监督管理47(一)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47(二)制定行业标准,实施准入制度48(三)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引导作用48(四)实行综合管理,促进执法合作49(五)实行分类管理,实施差异化服务49三、发挥先行优势,营造良好环境50(一)依托产地优势,打造交易中心50(二)加强设施建设,提升硬件水平50(三)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推进“大通关”建设50(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51(五)优先保障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用地51四、创新扶持方式,实现转型升级51(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产业51(二)建立财政激励机制,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52(三)加大名牌培育力度52五、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供给52(一)组织关键或共性技术攻关52(二)建立科技支撑服务平台53(三)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53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市场氛围53(一)加强宣传教育53(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54第一章 总论一、规划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与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是,遭遇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这两大世界难题。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国务院于2010年10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提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再生资源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循环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国家资源战略,而且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内容。再生资源与原生资源相比,可以大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有效保护环境。特别是在当前原生资源日益短缺,开采成本不断上升,资源价格逐渐攀升的情况下,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节能环保意义显得更为重要。为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也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要求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开发、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国际领先技术的项目,提升“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探索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实现“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的标志性指标。同时对“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给予一定的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其中要求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推广大型废钢破碎剪切、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破碎分选等技术。提高稀贵金属精细分离提纯、塑料改性和混合废塑料高效分拣、废电池全组分回收利用等装备水平。支持建设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形成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能力8000万吨以上,等等。上述政策,说明国家对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产业的重视已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说明发展这一产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抢抓机遇,将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无疑是我市未来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废塑料资源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类的第二矿藏”、“城市里的油田”。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在我市方兴未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以“圈区管理”为模式,率先在四会市规划建设了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并获得国家环保部授予工业基地“广东肇庆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称号,成为广东首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继而在广宁县规划建设了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这是广东省第一家圈区式管理的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示范园区,该产业基地的建立,带动了全市再生资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纵观全市各市县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进口渠道无序、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再生资源处理工艺落后、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大力开展再生资源生产基地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再生资源产业空间布局,规范原材料进口渠道,培育拉长整个再生资源行业的产业链,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园区扩能增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赶超全国同期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此产业发展背景下,制订肇庆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有利于推动现有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不断改造升级、大幅提升生产力水平,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二、规划目的发展规划旨在对我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发展的定位、原则、目标、任务、行业布点和政策措施等提出指导性、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今后全市这一行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规划依据(一)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划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2、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5、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二)地方性有关法规和规划文件1、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2、关于印发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472号;3、关于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09号);4、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102020);5、广东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20102020);6、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7、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8、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9、关于贯彻实施国家固体废物进口管理有关规定的意见(粤环201157号);10、关于印发<广东省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污染控制规范>的通知(粤环2006110号);11、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0-2020年);12、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3、肇庆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14、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5、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再生资源“圈区管理”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四、规划范围发展规划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我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体系,合理规划该行业的空间布局,依托以建成的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以广宁县为主线的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的集聚地,打造肇庆市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华南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加工利用产业基地。五、规划期间发展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年。六、规划原则(一)“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通过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口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物耗、水耗和能耗;在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等各方面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通过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管理方式实现成本的降低与效益的提升。(二)技术创新、产业链高端原则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的发展要走一条有自已特色的发展道路,不能简单依靠接受珠三角及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要加大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增大研发投入,构建高效实用技术创新平台,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大幅提升产品价值,通过产业聚集、规模效应、形象宣传,打造成特色产业品牌。(三)产城融合原则规划将产业集聚区纳入我市建设用地范围,将资源再生利用与新型城镇建设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合理规划,促进经济集约发展,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活力,提升城镇内涵。通过新型城镇化扩展产业发展空间,完善产业服务配套,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通过产城融合,创新产业、城镇、人之间和谐的持续发展模式。(四)市场基础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支撑保障体系,通过政府的介入和干预来控制产业集群的外部负效应,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由政府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行和调节体系,制定入园企业规则,鼓励企业入园发展,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自由选择、公平竞争和安全有效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各方面的积极性。(五)圈区管理、集约发展原则“圈区管理”是再生资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圈区管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的整体水平,推进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园区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六)机制创新和市场准入制度相结合原则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投资、融资机制,积极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项目建设,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为企业入驻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进行严格筛选,根据废塑料回收分类等级的不同,引进不同类型的加工利用企业进驻,形成合理的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链。七、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和龙头带动战略,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圈区管理”与转型升级。通过“圈区管理”的规划引导体制的建立,管理创新平台的完善,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强,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把再生资源产业建成我市发展后劲强、市场辐射力强、市场竞争力强、风险管理能力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强的支柱产业。(二)总体思路坚持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依托已形成的行业优势,进行区域性的合理布局,加快把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培育成优势资源型工业集聚区。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分工合理高效,形成产业布局科学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三)发展目标按照“市场基础、政府推动、集约发展”原则,促进再生资源“圈区管理”,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和生产工艺,推动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深加工和精加工项目建设。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达到每年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能力500万吨左右,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行业集聚,使再生塑料行业成为肇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再生塑料加工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产业基地。具体目标数据是:(1)至2014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就业人员5000人。(2)至2016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就业人员13000人。(3)至2020年,实现产值350亿元,就业人员23000人。(4)至2025年,实现产值550亿元,就业人员33000人。(5)至2030年,实现产值600亿元,就业人员35000人。八、规划内容(一)空间布局按照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及我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发展的实际,依托已初步形成的行业规模和产业特色,空间总体布局规划以广宁县为主要基地,形成我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集聚区,规划期建设总面积10000亩。通过分期开发,加快行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上下游相互配套,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清晰、竞争力强的现代废塑料加工利用产业体系,把产业聚集区建成我市低碳环保产业品牌基地。(二)产业规划以发展进口废旧塑料加工利用产业为主,构建从原料进口通关、拆解清洗、拉丝造粒、改性深加工、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仓储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中心、教育示范基地、塑料机械制造、会展中心等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加工利用产业基地。第二章 我市产业发展概况及相关分析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地理位置: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和江门两市相邻,西南与云浮市相接,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毗邻,西临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二)地域面积、人口及管辖范围:肇庆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截止至2013年,常住人口395.14万人、户籍人口426.90万人。辖端州、鼎湖、四会、高要、广宁、德庆、封开、怀集8个县(市、区)和国家级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交通运输能力:“十一五”期以来,肇庆加快水、陆快速交通网络建设速度,运输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国道321、324线,广肇高速公路和广云高速肇庆段、广贺高速肇庆段、三茂铁路(肇庆至湛江)贯穿全境,珠外环高速公路肇庆段、广肇城际轻轨、贵广高速铁路(肇庆段)和南广高速铁路(肇庆段)等交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主要港口码头有肇庆新港、三榕港、高要港、马房港、大旺港、禄步港、金利港、怀集港等,其中千吨级以上的泊位21个,最大靠泊能力达5000吨级,初步形成了陆路、水路、铁路协调互补、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其中,三榕港、肇庆新港、马房港被广州海关列为再生资源进口指定口岸。(四)社会经济现状:近年来,肇庆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把肇庆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奋斗目标,加大贯彻落实肇庆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工作力度,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经济总量迅速增大。2013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16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下称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41479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3.45亿元,增长18.1%,增速居珠三角首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0.75亿元,增长1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7.7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0.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2亿元,分别增长20%、10.5%、13.8%,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稳健的增长趋势(数据和图表取自2014年肇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及2012年统计年鉴)。二、我市在再生资源“圈区管理”方面走在全省之先我市十分重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早在2006年制定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时,在“发展重点”中就明确,要“积极谋划再生资源产业,建设资源再生利用工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加强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培育金属、塑料、废纸资源再生产业,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发展金属、塑料等资源再生工业,规划建设再生工业园区”。在2011年制定的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建设低碳环保产业基地。其中,循环再生重点项目为: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在市政府的精心培育和扶持下,再生资源产业在肇庆发展迅速。我市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再生资源进口的重要口岸和回收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市场渠道基本顺畅,品牌效应初显。我市已建成全国第三家实行“圈区管理”、集约化、规范化运作的再生金属加工基地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同时也建成了广东省第一家实行“圈区管理”、集约化、规范化运作的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基地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这两大基地的建成,形成了肇庆市再生资源产业的两翼,两大基地空间相邻、供需相连、产业互链、互补共生,呈腾飞之势,为全省在再生资源“圈区管理”方面树立了标杆,成为我市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圈区管理”模式,将企业集中在一定区域开展加工利用活动,实行集约化、规范化管理,便于管理部门监管,有利于防范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三、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产业基地建设概况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是经肇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由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有限公司承建和经营的再生塑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规划面积5000亩,其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1月22日通过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审批(审批文号:粤环审200831号),一期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880亩,以进口废旧塑料加工利用产业为主,主要工艺为造粒,少量配套成型深加工工艺,规划加工利用规模为21万吨/年,规划人口5000人。园区的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全面完工,2013年8月基地通过了省环保厅的竣工验收,所有入园企业已经全面投产。目前,该基地先后被列为“肇庆市重点建设项目”和“肇庆市发展珠三角规划纲要重点项目”,2010年至2014年连续五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和“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基地一期工程位于肇庆市广宁县南部五和镇,基地公路直接接驳264省道,邻近三茂铁路、321国道、离广贺高速公路石涧出口10公里,距广宁县城33公里,肇庆三榕港区50公里,肇庆市区60公里,广州120公里,处在西江黄金水道与华南高速公路的物流节点上,在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的半径内,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建立废塑料的回收网络和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基地。基地目前已建成了拆解加工区、物流仓储区、公共服务管理区、员工生活区和污水处理区等5大功能区,各区既相对独立,又共享给排水、供电、港口、物流、环保等各类设施,企业间产品互为配套,形成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构建起废塑料再生回用循环型产业链。园内建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生活用水、中水、污水、雨水四套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对生产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统一治理,达标回用,不外排,既可保护环境,又可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再用,年节水约90万吨。基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全部入园企业都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无塑料热分解、化学分解及焚烧等项目。基地先后多次与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就如何开展创建省清洁生产示范园区进行交流,邀请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对入园企业进行全面辅导,正式启动了争创全省十大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工作。该基地目前是我省第一家已建成的实行“圈区管理”、集约化、规范化运作的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业界的高度评价。进一步加快该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市进口再生资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而且有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升级,可缓解资源短缺矛盾、减轻环境承载压力,为我市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基础原材料支撑。同时,也是地方财政税收新的增长点,可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有效地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步伐。第三章 行业现状及相关分析一、进口废塑料行业的现状及特点在中国,废塑料的主要来源包括塑料薄膜、塑料丝及编织品、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各种日用塑料制品、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和农用地膜等等。同时,我国也从欧盟、东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各类符合要求的塑料边角料和未进垃圾场的塑料包装废弃物,进口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2013年1-6月进口量达到355.1万吨,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目前中国废塑料年再生利用量已超过1400万吨,社会拥有量每年约2000万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废旧塑料市场和再生利用大国,同时也是废塑料进口量最大的国家。进口废塑料是我国塑料原料紧缺状况下的重要补充,能够缓减大量进口原材料的压力,调节市场供求,也将促进国内塑料再生利用市场的繁荣和技术进步。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保持高位,我国对进口废塑料市场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将对开拓再生塑料应用领域、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作用。与国内回收的废塑料相比,进口废塑料有着以下明显优势:(1)来源广泛,数量大,边角料、次品比例较高;(2)供应渠道相对稳定;(3)预处理好,比较干净;(4)品质较好,价值较高。进口废塑料可有效缓解资源供给矛盾,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是进口废塑料管理难度大,不进行严格管理,也会引发多方面问题:首先,“洋垃圾”的进口风险不断加大。发达国家对垃圾尤其是废旧塑料处理的要求很严格,不能重新使用的废塑料都必须焚烧处理,而且要收取高昂的垃圾处理费用。随着我国塑料再生产业的兴起,国外有些不法商人借我国再生塑料需求旺盛之机,将一些不易加工处理或无法重新利用的废塑料垃圾以次充好出口到中国,这样不仅可以省去在本国的垃圾处理费用,还可以赚取相当的利润。“洋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国内的环境,同时也给国内塑料再生产业的健康发展蒙上阴影。其次,不合规范要求的废塑料再生过程对国内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危害。塑料加工利用产业以小作坊居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这种作坊式的工厂,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条件,产生的废水、杂质和剩余废料在一般情况下未经处理就被直接排放、焚烧或随意丢弃,会对国内公共环境和人们健康构成危害。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清洗废塑料时使用工业烧碱和各种洗涤剂,清洗后的废水如果不加处理排放会严重污染当地生态环境。再次,废塑料的进口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国家要求进口废塑料的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环保治理能力,在获得国家环保部核发的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后才可进口。但目前有些企业使用证书不规范,存在非法转让等现象,行业违法成本很低、守法成本很高;还有部分企业进口后将废塑料直接倒卖获取利润。这样相当比例的进口废塑料流入了并不具备再生加工资格的小作坊式企业,引发环保等问题。二、广东进口废塑料加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省目前有进口废塑料拆解、加工企业2000多家,这些企业对当地的经济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产业发展不规范,大多数废塑料再生企业规模小且分散,技术水平不高,环保投入很少,有待于进一步整顿提高。据调查分析,我省进口废塑料加工企业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入行门槛低,重复投资、二次污染严重。目前再生塑料市场发展前景看好,是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节约型循环经济之一,刺激了产业盲目投资。由于入行门槛较低,有些小企业无视环保要求进行加工。(2)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小、分布广,大多数小企业经营困难,竞争无序形成恶性循环。产业发展缺乏引导,加工、交易技术标准要求低,经营不规范,竞争无序易形成恶性循环。(3)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再生塑料品质不高。塑料再生利用应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但某些地方实际现状不容乐观。从事再生塑料回收的人员大多数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有限,未经专门培训,专业技术水平和环境意识亟待提高。(4)产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市场上的再生塑料产品良莠不齐,品质不一,经济秩序不佳,造成产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影响产业健康发展。(5)再生塑料有效利用率不高,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不快。塑料再生装备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再生塑料有效利用率不高,成为产业发展瓶颈。“高进入门槛、大规模投资、大环保投入、高技术含量、技工贸一体”的产业模式尚未形成。(6)社会对塑料再生环保作用的认知度不够,社会舆论对该产业存在偏见。塑料再生利用产业是在为社会、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做贡献,却得不到应有重视,反而会受到部分人群、某些媒体的误解。同时,相当一部分企业还面临着进口动荡与生存难题:随着竞争的无序化和政策监管加严,进口料准入门槛提高,部分料很难进入国内市场,使废塑料的进口价格不断走高(见下图),2013年1-6月废塑料平均进口价为767.5美元/吨,增长4.9%。使废塑料行业成本加大,利润空间收窄,经营风险增大。三、肇庆市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现状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是整个再生资源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国家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一产业的发展在我市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我市经济发展活动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据肇庆海关统计,2010年全市进口废塑料40.0万吨,2011年43.6万吨,2012年45.8万吨,2013年达到52.36万吨,环比增长分别是9,5%,14%,呈逐年增长势头。根据肇庆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废塑料进口量主要分布在鼎湖、高要、广宁、四会,占比情况见下图:据肇庆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全市从事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共106家,主要分布在广宁、高要、四会、鼎湖。具体分布见下图: 全市2013年利用进口废塑料加工成塑料原料和制成品31.3万吨,货值总金额80448万美元,成为肇庆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从全市各市县区的产业发展来看,废塑料来源不足、加工技术水平低,呈散放型,不均衡型,大多数地方的废塑料再生利用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环保投入很少;具有先进工艺装备的企业为数不多,处理工艺落后,资源流失严重,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相当一部分再生利用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许多可再生利用的废物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利用,一些综合利用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虽然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作为进口再生塑料拆解、加工企业集约化经营生产的平台,目前总体规模尚偏小,占地无法实现产业水平的进一步升级。所以,以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建立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生产基地,真正形成进口废塑料实行集约化、规范化“圈区式管理”的行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企业,给广东省的塑料资源再生行业带来规模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完全必要的。四、肇庆市发展再生塑料产业的优劣势分析优势:广东是我国废塑料生产加工的产业集聚地,2013年1-6月累计进口废塑料95.4万吨,占全国的26.8%,占比位居各全国省市之首,肇庆的废塑料进口量又在全省名列前茅。肇庆市位于珠三角发达地区1小时经济圈内,且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在我市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肇庆市政府加大了对再生资源“圈区管理”的力度和政策扶持,出台了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再生资源“圈区管理”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肇庆市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再生资源进口的重要口岸和回收加工制造基地。同时,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结合政府的产业政策,在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机构的监管下,对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实施特定的圈区化管理,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淘汰原工厂的老式设备,帮助企业在转移中改造升级、扩张发展,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水、废气物对环境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劣势:全市各市县区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发展不平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进口渠道无序、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大部分地方废塑料加工行业以小作坊居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而且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条件,对环境构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同时,有少数企业以进口废塑料为原料制造的包装袋、饭盒等大量流向餐饮行业,其所含的有害物质随着此类产品的日常使用逐步释放,将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未实行“圈区管理”的园外企业较为分散,尚无完善的产业标准或行业规范,环保部门对该产业监管难度大;国家对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尚无明显的政策倾斜力度,还不足以调动企业开展薄利经营、环保高效发展的积极性。五、产业发展方向和原则(一)发展方向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塑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由于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石油、煤、天然气等石化燃料,而我国石油资源消费缺口很大,每生产1吨塑料约需3吨石油,塑料原料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进口废塑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进口石油资源,因而废塑料再生利用是国家解决资源短缺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再生塑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是解决原料紧缺的捷径,并且是一个利国、利民的环保产业,已成为塑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产业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内在要求,呼唤着建立布局合理、设施适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产业基地,呼唤着对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进行“圈区管理”,并集中解决二次污染问题,使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走上规范化经营管理的轨道。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过程中,实行“圈区管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最优选择。(二)发展原则综观国内外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情况,面对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存在的问题,未来这一行业的发展,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政府推动原则塑料资源再生产业,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反馈式闭合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塑料资源再生产业也不同于其他产业,不是单纯的业务生意,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涉及各行业和政府各部门,需要政府的正确指导和政策支持,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各部门进行通力协作,才能从一个高的起点上起步。2、严格的“圈区式管理”原则由于资源再生行业本身存在杂、乱、易污染等特点,因此,建设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基本都是在政府统一规划引导下,采取集中加工经营、规模综合利用、集中解决污染的方式将相关企业集中到园区,实行圈区式管理。园区成立管理公司或管委会,对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为园区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区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办理各种申报手续、解决存在的问题。企业集中进园,部门集中监管,项目集中把关,废物集中治理,改变该产业布局分散、难以管理的状况,将无序非法经营变成有序规范经营,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升级和健康发展。2011年8月1日,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发布了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在设定的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内加工利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这表明“圈区式管理”是今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实现有效管理的最优选择和最佳手段。3、集约化和国际化原则限制性地进口境外可再生资源,沿海省份相对更容易形成产业的集聚,对我国的资源利用战略更为有利。珠江三角洲正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资源再生产业正与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形成复杂稳固的生态产业链,并逐渐实现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的国际化。只有将产业的流通贸易、初加工、深加工一体化的集约生产经营和集中处理污染的优势叠加在一起,才能使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产业的规范管理才能得以实现,并真正实现与国际同行业的接轨。第四章 需求分析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许多国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