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削加工毕业论文.doc
基于UG的复合型零件数控铣削加工摘要本论文是一副对典型复合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数控编程及完成加工,主要运用所学知识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路线、确定工艺方案。并运用UG软件进行造型和自动编程,最终完成零件的加工。论文表明:通过对该零件的工艺分析、造型、加工,深入了解了零件制造的全过程,加工完成后零件也达到了加工要求。造型、轨迹及G代码的生成也以最简洁的方式做出,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关键词:复合型零件,自动编程,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目 录摘要I1 绪论11.1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1.1.1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11.1.2向高速化和高精度化发展11.1.3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1.2 UG软件在行业中的应用21.2.1 CAD/CAM的发展21.2.2 UG概念32 对零件图纸进行工艺分析42.1零件图分析42.1.1读图和审图42.1.2数控加工的内容选择62.1.3零件结构的工艺性62.2关键部位加工精度分析72.3毛坯余量分析82.3.1毛坯的种类82.3.2毛坯种类的选择82.3.3毛坯形状和尺寸的选择92.3.4加工余量93 加工准备及工艺路线的确定143.1基准的选择143.1.1基准的分类143.1.2定位基准的选择143.2确定装夹方法163.3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203.3.1夹具的选择203.3.2刀具选择213.4确定工艺路线223.5确定进给路线233.6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选择263.6.1切削参数对机械加工的影响263.6.2背吃刀量(端铣)或侧吃刀量(圆周铣)273.6.3进给速度283.6.4切削速度Vc293.6.5切削液的选择304 UG造型与仿真加工314.1实体造型314.1.1凸台的实体造型314.1.2凹槽的实体造型344.2加工并生成程序364.2.1工艺参数设定364.2.2生成加工轨迹374.2.3生成部分程序415零件加工436结论44参考文献45致谢451 绪论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床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光机电技术等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控装备则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技术是制造自动化的基础,是现代制造装备的灵魂核心,是国家工业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其水平的高低和数控装备拥有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1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1.1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基于PC所具有的开放性、低成本、高可靠性、软硬件资源丰富等特点,更多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家会走上这条道路。至少采用PC机作为它的前端机,来处理人机界面、编程、联网通信等问题,由原有的系统承担数控的任务。PC机所具有的友好的人机界面,将普及到所有的数控系统。远程通讯,远程诊断和维修将更加普遍。1.1.2向高速化和高精度化发展这是适应机床向高速和高精度方向发展的需要。1.1.3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1)应用自适应控制技术数控系统能在运行过程中检测一些重要信息,并自动调整系统的有关参数,达到改进系统运行状态的目的。(2)引入专家系统指导加工将熟练工人和专家的经验,加工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存入系统中,以工艺参数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具有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3)引入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中借助多种数学原理和系统理论,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诊断方法。(4)智能化数字伺服驱动装置可以通过自动识别负载,而自动调整参数,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的运行状态。1.2 UG软件在行业中的应用1.2.1 CAD/CAM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基地,特别是加入WTO后,作为制造业基础的模具行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型。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即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模具是“效益放大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模具生产水平的高低,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此,我国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必须要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提高模具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同时,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也把模具列为机械工业改造序列的第一位,生产和基本建设序列的第二位。 随着CAD/CAM软件加工及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模具行业中的普及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传统的二维设计及模拟量加工方式正逐步被基于产品三维数字化定义的数字化制造方式所取代。在这场技术革命中,逐步掌握三CAD/CAM软件的使用,并用于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其中的关键。 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国内外模具及模具加工设备厂商己普遍看好中国市场。随着对模具设计质量与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CAD/CAM技术在模具制造业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急需大批熟悉CAD/CAM技术应用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人才。这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走向世界、提高产品竞争力最根本的基础。而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 1.2.2 UG概念UG是目前市场上功能最极致的产品设计工具。 它不但拥有現今CAD/CAM软件中功能最强大的Parasolid实体建模核心技术,更提供高效能的曲面建构能力,能夠完成最复杂的造形设计。它不但拥有现今CAD/CAM软体中功能最强大的Parasolid实体建模核心技术,更提供高效能的曲面建构能力,能够完成最复杂的造形设计。 UG提供工业标准之人机介面,不但易学易用,更有无限次数的undo功能、方便好用的弹出视窗指令、快速图像操作说明、自订操作功能指令及中文化操作介面等特色,并且拥有一個强固的档案转换工具,能转换各种不同CAD应用软件的图档,以重复使用旧有资料。 Unigraphics(UG)是一套复杂产品设计制造的最佳系统,从概念设计到生产产品,UG广泛的运用在汽机车业、航太业、模具加工及设计业、医疗器材产业等等,近年来更将触角深及消费性市场产业中最复杂的领域工业设计。运用其功能强大的复合式建模工具,设计者可依工作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建模方式;关联性的单一资料库,使大量零件的处理更加稳定。除此之外,组立功能、2D出图功能、模具加工功能及与PDM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得UG在工业界成为一套无可匹敌的高阶CAD/CAM系统。2 对零件图纸进行工艺分析 在数控铣削加工中,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选择数控铣削的加工内容、零件毛坯的工艺性分析和加工方案分析。2.1零件图分析2.1.1读图和审图 图2-1 凸台结构简图首先要认真分析与研究整台产品的用途、性能和工作条件,了解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装配关系及其作用,弄清各项技术要求对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影响,找出主要的和关键的技术要求,然后对零件图样进行分析。(1)该零件视图表达完整、清晰,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有关技术要求齐全、明确。(2)该组合件加工表面粗糙度为Ra6.3µm,2-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µm,其余为Ra3.2µm。参数合理,便于加工。(3)该组合件的定位基准为2-的孔,必须先满足该孔的配合精度,尺寸偏差在±0.1mm。(4)该组合件选用的材料为45钢,价格低廉,加工难度不大,能够保证零件的各方面要求。凸台(图2-1)的技术要求有未注公差±0.1mm(不含180×180外形);D向外轮廓曲线形状公差mm。加工要素有平面、曲线、腔槽和孔类加工。主要加工项目包括上下平面、D向视图壁厚mm内外型腔、曲线b内腔槽曲线c内腔槽、槽深mm、工件高度mm、螺孔M42×1.5-7H、销孔2-mm、位置尺寸150±0.02mm、主视图中腔槽60°上侧至D向外轮廓下侧mm尺寸。图2-2 凹槽结构简图凹槽(图2-2)的技术要求有一项:未注尺寸允许偏差±0.01mm。(不含180×180外形)加工要素同凸台,主要加工项目包括上下平面、工件高度mm、2-mm销孔、位置尺寸150±0.02mm、曲线外轮廓mm、C向视图中的曲线C内腔槽、曲线b外轮廓,应控制在±0.01mm之内,内腔槽上侧过渡圆弧R3,组合件的图如2-3所示。图2-3 组合件结构图2.1.2数控加工的内容选择 对于某个零件而言,并非全部加工工艺过程都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完成,而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适合于数控加工。这就需要对零件图样进行仔细的工艺分析,选择那些最适合、最需要进行数控加工的内容和工序。在选择时,应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势。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通用机床无法加工的内容。 (2)通用机床难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的内容应作为重点选择的内容。 (3)通用机床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内容。该凸台和凹槽加工时,加工内容全部采用数控铣床加工。2.1.3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零件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它包括零件各个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性,如零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和切削加工工艺性能等。好的工艺性会使零件加工容易,节省工时,降低消耗;差的工艺性使零件加工困难,多耗工时,增大消耗。该组合件的加工各工艺性能良好,耗工不大。该零件结构复杂,但就加工来说,还是易于加工的。在加工时要特别注意0.88mm薄壁的加工,以及凹槽的加工。在加工完成后,对零件的热处理应注意。45钢是中碳结构钢,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价格低、来源广,所以应用广泛。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 因为45钢淬透性低,故应采用冷却速度大的10%盐水溶液。工件入水后,应该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盐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开裂,这是因为当工件冷却到180左右时,奥氏体迅速转变为马氏体造成过大的组织应力所致。因此,当淬火工件快冷到该温度区域,就应采取缓冷的方法。由于出水温度难以掌握,须凭经验操作,当水中的工件抖动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另外,工件入水宜动不宜静,应按照工件的几何形状,作规则运动。静止的冷却介质加上静止的工件,导致硬度不均匀,应力不均匀而使工件变形大,甚至开裂。2.2关键部位加工精度分析 所谓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符合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即差异)则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加工精度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1)尺寸精度: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2)几何形状精度:限制加工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 (3)相互位置精度: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等。该零件结构虽然复杂,但是却易于加工。根据图纸上的标注,该组合件的尺寸精度为IT12,位置精度是要保证两个16h7圆柱销同时插入的精度。 从装配示意图来看,对凸台和凹槽上下平面加工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即单件要厚度尺寸应控制在-0.05mm以内。两个16h7圆柱销同时插入,即对孔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都有要求。从圆柱销的尺寸16-0.01mm来看,该项公差配合最大间隙0.028mm,最小间隙为0,为了保证该项配合精度2-mm销孔,尺寸应保证在+0.01+0.018mm。凸台的加工是组合件是否配合的重点:(1)0.88mm的薄壁,内外轮廓加工,为了保证配合精度,外轮廓尺寸和,应控制在-0.03-0.05mm;(2)2-加工关键是要控制销孔前余量;(3)M42×1.5-7H深18螺纹,加工关键是:螺纹加工进给方向和切削参数的选择。2.3毛坯余量分析2.3.1毛坯的种类常用毛坯的种类有铸件、锻件压制件、冲压件、焊接件、型材和板材等。 (1)铸件:适用于形状复杂的毛坯。薄壁零件不可用砂型铸造;尺寸大的铸件宜用砂型铸造;中、小型零件可用较先进的铸造方法。(2)锻件:适用于零件强度较高、形状较简单的零件。尺寸大的零件因受设备限制,故一般用自由锻;中、小型零件可选用模锻;形状复杂的零件不宜用自由锻。(3)型材:热轧型材的尺寸较大,精度低,多用作一般零件的毛坯;冷轧型材尺寸较小,精度较高,多用于毛坯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零件,适用于自动机床加工。(4)焊接件:对于大件来说,焊接件简单、方便,特别是单件、小批量的生产可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但焊接后变形大,需经时效处理。(5)冷压件:适用于形状复杂的板料零件,多用于中、小尺寸零件的大批量加工。2.3.2毛坯种类的选择(1)根据图纸规定的材料及机械性能选择毛坯。图纸规定的材料就基本确定了毛坯的种类。例如:材料是铸铁,就要用铸造毛坯;材料为钢材,若力学性能要求高则可选锻件,若力学性能要求低则可选型材或铸钢。(2)根据零件的功能选择毛坯。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材料、结构特点三者综合考虑,如材料为45钢,则轴以锻件为主;中、小齿轮多用锻件做毛坯,大齿轮常用铸钢件做毛坯。(3)根据生产类型选择毛坯。大量生产应选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的毛坯制造方法。如铸件应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或精密铸造;锻件应采用模锻或冷轧、冷拉型材等;单件小批量生产则用木模手工造型或自由锻件。(4)根据具体生产条件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必须结合具体生产条件,如现场毛坯制造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外协的可能性等。有条件时,应积极组织地区专业化生产,统一供应毛坯。2.3.3毛坯形状和尺寸的选择选择毛坯形状和尺寸总的要求是:减少“肥头大耳”,实现少屑或无屑加工。因此,毛坯形状要力求接近成品形状,以减少机械加工的劳动量。但也有以下四种情况。(1)采用锻件,铸造毛坯时,因锻模时的欠压量与允许的错模量不等,铸造时也会因砂型误差、收缩量及金属液体的流动性差不能充满型腔等造成余量的不等,此外,锻造、铸造后,毛坯的挠曲与扭曲变形量的不同也会造成加工余量不充分、不稳定,所以,除板料外,不论是锻件、铸件还是型材,只要准备采用数控加工,其加工表面均应有较充分的余量。 对于热轧中、厚铝板,经淬火时效后很容易在加工中和加工后出现变形现象,因此需要考虑加工时是否分层切削,分几层切削,一般尽量做到各个加工表面的切削余量均匀,以减少内应力导致的变形。(2)尺寸小或薄的零件,为便于装夹并减少夹头,可将多个工件连在一起,由一个毛坯制出。 (3)装配后形成同一工作表面的两个相关零件,为保证加工质量并使加工方便,常把两件合为一个整体毛坯,加工到一定阶段后再切开。 (4)对于不便装夹的毛坯,可考虑在毛坯上另外增加装夹余量或工艺凸台、工艺凸耳等辅助基准。由于该零件力学性能要求较高,故材料选用45钢。45钢属于中碳钢,这类钢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又具有较好的塑性、韧性,是优质碳素结构钢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而该零件又有0.88mm的薄壁,不能使用铸件,所以只能选用锻件。而毛坯尺寸凸台定为185×185×42(长×宽×高),凹槽定为185×185×19,然后凸台与凹槽通过圆柱销装配在一起。2.3.4加工余量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加工余量有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之分。(1)工序余量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序余量的计算工序余量等于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对于外表面(见图 2-4a) z=a-b 对于内表面(见图 2-4b) z=b-a 式中 z本工序的工序余量( mm ); a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mm ); b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mm )。 图2-4 加工余量上述加工余量均为非对称的单边余量,旋转表面的加工余量为双边对称余量。 对于轴(图 2-4c) Z=-对于孔(图2-4d) Z=- 式中 Z直径上的加工余量( mm ); 前工序的加工直径( mm ); 本工序的加工直径( mm )。 当加工某个表面的工序是分几个工步时,则相邻两工步尺寸之差就是工步余量。它是某工步在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序基本余量、最大余量、最小余量及余量公差由于毛坯制造和各个工序尺寸都存在着误差,加工余量也是个变动值。当工序尺寸用基本尺寸计算时,所得到的加工余量称为基本余量或公称余量。 最小余量是保证该工序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质量所需切除的金属层最小厚度。最大余量是该工序余量的最大值。下面以图2-5所示的外圆为例来计算,其它各类表面的情况与此相类似。 图2-5 加工余量及其公差 当尺寸a、b均为工序基本尺寸时,基本余量为 Z=a-b 则最小余量=- (2-1)而最大余量=- (2-2)图 2-4表示了工序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间的关系。余量公差是加工余量间的变动范围,其值为 =- =(-)+(-)=+ (2-3)式中本工序余量公差( mm );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mm );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mm )。所以,余量公差为前工序与本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工序尺寸公差带的分布,一般采用“单向入体原则”。即对于被包面(轴类),基本尺寸取公差带上限,下偏差取负值,工序基本尺寸即为最大尺寸;对于包容面(孔类),基本尺寸为公差带下限,上偏差取正值,工序尺寸即为最小尺寸但孔中心距及毛坯尺寸公差采用双向对称布置。 (2)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图样的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它是从毛坯到成品时从某一表面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也等于该表面各工序余量之和,即 (2-4)式中第i道工序的工序余量( mm ); n该表面总加工的工序数。 加工总余量也是个变动值,其值及公差一般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或凭经验确定。如图 2-6表示了内孔和外圆表面经多次加工时,加工总余量、工序余量与加工尺寸的分布图。 图2-6加工余量和加工尺寸分布(3)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如下: a)前工序的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破坏层深度);b)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c)前工序的位置误差,如工件表面在空间的弯曲、偏斜以及空间误差等; d)本工序的安装误差。 所以本工序的加工余量必须满足下式 :用于对称余量时 用于单边余量时 (4)确定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大小,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机械加工劳动量,降低生产率,而且增加材料、工具和电力的消耗,增加成本。但若加工余量过小,又不能消除前工序的各种误差和表面缺陷,甚至产生废品。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加工余量。其确定的方法有:经验估算法、查表修正法、分析计算法。首先根据工艺人员的经验来确定加工余量。为避免产生废品,所确定的加工余量一般偏大。要准确余量则需要根据有关手册,查得加工余量的数值,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该零件的加工余量如下:粗加工上平面余量0.1mm ,精加工0.05mm。半精加工曲线C单边余量0.3mm。半精加工曲线a外轮廓单边余量0.3mm。粗加工a曲线内腔槽单边余量2mm,半精加工曲线a内腔槽单边余量0.5mm。 3 加工准备及工艺路线的确定在对零件进行加工前要对零件进行许多分析,如装夹方式、基准选择、确定坐标零点、刀具选择及机床选择等。3.1基准的选择基准就是确定生产对象上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3.1.1基准的分类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1)设计基准是设计工作图上所采用的基准(2)工艺基准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又分为有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等。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叫做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是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测量基准是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此外还有装配过程中用于确定零、部件间相互位置的装配基准。要求掌握基准的分类,定义,同等重要的是在训练中提高选择基准的能力。3.1.2定位基准的选择正确选择定位基准是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进行夹具设计的关键。定位基准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用未经加上过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所作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在设计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当根据零件工作图先选择精基准、后选粗基准。结合整个工艺过程要进行统一考虑,先行工序要为后续工序创造条件。在加工中,首先使用的是粗基准,但在选样定位基准时,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首先考虑的是选择精基准,精基准选定以后,再考虑合理地选择粗基准。选择精基准应掌握五个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以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调整法加工零件时,如果基准不重合将出现基准不重合误差。所谓调整法,是在预先调整好刀具与机床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种相对位置的加工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是试切法加工,即试切一测量一调整一再试切,循环反复直到零件达到尺寸要求为止。试切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下的逐个零件加工。 (2)基准统一原则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工件上的各个加工表面。以避免基准的转换带来的误差,利于保证各表面的位置精度,简化工艺规程,夹具设计和制造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典型的基准统一原则是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轴的精基准为轴两端的中心孔,齿轮是典型的盘类零件,常以中心孔及个端面为精加工基准,而箱体类常以一个平面及平面上的两个定位用工艺孔为精基准。(3)自为基准原则当某些精加工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可选择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以搞高加工面本身的精度和表面质量。(4)互为基准原则能够提高重要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或使加工余量小而均匀。(5)装夹方便原则所选定位基准应能使工件定位稳定,夹紧可靠,操作方便,夹具结构简单。以上每项原则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理想的情况是使基准既“重合”又“统一”,同时又能使定位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夹具结构简单。但实际运用中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这就要求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选择。还应该指出,工件上的定位精基准,一般应是工件上具有较高精度要求的重要工作表面,但有时为了使基准统一或定位可靠,操作方便,人为地制造一种基准面,这些表面在零件的工件中并不起作用,仅仅在加工中起定位作用,如顶尖孔、工艺搭子等。这类基准称为辅助基准。选择粗基准时,重点考虑如何保证各个加工面都能分配到合理的加工余量,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位置尺寸和位置精度,同时还要为后续工序提供可靠精基准。具体选择一般应遵下列原则:(1)为了保证零件各个加工面都能分配到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2)为了保证零件上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对位置要求,应选不加工面为粗基准。当零件上有几个加工面,应选与加工面的相对位置要求高的不加工面为粗基准。(3)为了保证零件上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应选重要表面为粗基准。零件上有些重要工作表面,精度很高,为了达到加工精度要求,在粗加工时就应使其加工余量尽量均匀。以重要表面作粗基准,在重要零件的加工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例如机床主轴箱箱体的加工,通常是以主轴孔为粗基准先加工底面或顶面,再以加工好的平面为精准加工主轴孔及其他孔系,可以使精度要求高的主轴孔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4)为了使定位稳定、可靠,应选毛坯尺寸和位置比较可靠、平整光洁面作粗基准。作为粗基准的面应无锻造飞边和铸造浇冒口、分型面及毛刺等缺陷,用夹具装夹时,还应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5)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特别是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允许装夹使用一次。因粗基准是毛面,表面粗糙、形状误差大,如果二次装夹使用同一粗基准,两次装夹中加工出的表面就会产生较大的相互位置误差。本套件凸台和凹槽的上、下平面都要加工,基准选择原则是互为基准。即上平面为基准加工下平面,工件重新装夹后,已加工的下平面为基准加工上平面。3.2确定装夹方法(1)找正法找正是用工具(或仪表)根据工件上的有关基准,找出工件在加工(或装配)时的正确位置的过程。用找正法装夹工件称为找正装夹。找正装夹又可分为划线找正法和直线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如图3-1所示,划线找正法是用划针根据毛坯或半成品上所划分的线为基准找正它的机床上的正确位置的一种装夹方法。划线找正法定位精度低,一般在0.20.5mm之间,因为划线本身有一定的宽度,划线又存在划线误差。划线找正法广泛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尤其适用于形状复杂而笨重的工件,或毛坯的尺寸公差很大、无法采用夹具装夹的工件。图3-1 划线找正法直接找正法。如图3-2所示,直接找正法是用划针或仪表直接在机床上找正工件位置的装夹方法。例如,用千分尺找正套筒零件的外圆,使被加工的内控与外圆同轴。直接找正法生产效率低,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一般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图3-2 直接找正法(2)用夹具装夹夹具是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装置。数控加工的特点对夹具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保证夹具的坐标方向与机床的坐标方向相对固定;二是要能保证零件与机床坐标系之间的准确尺寸关系。依据零件毛料的状态和数控机床的安装要求,应选取能保证加工质量、满足加工需要的夹具。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当零件加工批量不大时,应尽量采用组合夹具、可调夹具和其他通用夹具,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节省生产费用。在成批生产时可以考虑采用专用夹具,同时要求夹具的结构简单。 装夹零件要方便可靠,避免采用占机人工调整的装夹方式,以缩短辅助时间,尽量采用液压、气动或多工位夹具,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数控机床上使用的夹具,要能够安装准确,能保证工件和机床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和尺寸,力求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原点统一,以减少基准不重合误差和数控编程中的计算工作量。 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做到一次装夹后完成全部零件表面的加工或大多数表面的加工,以减少装夹误差,提高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达到充分提高数控机床效率的目的。(3)工件的定位工件定位,就是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某个确定的正确加工位置。 六点定位原理工件在空间有六个自由度,即沿X、Y、Z三个坐标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和绕X、Y、Z三个移动轴的旋转自由度A、B、C,如图3-3所示。 要确定工件在空间的位置,需要按一定的要求安排六个支撑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定位元件,以限制加工工件的自由度,这就是工件定位的“六点定位原理”。需要指出的是,工件形状不同,定位表面不同,定位点的布置情况也各不相同。图3-3 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限制自由度与工件加工要求的关系 根据工件加工表面的不同加工要求,有些自由度对加工要求有影响,有些自由度对加工要求无影响,对加工要求有影响的自由度必须限制,而不影响加工要求的自由度不必限制。 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都被限制的定位成为完全定位,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不影响加工要求的定位,成为不完全定位,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是实际加工中工件最常用的定位方式。 工件安装的基本原则 在数控机床上工件安装的原则与普通机床相同,也要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和夹紧方案。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效率,在确定定位基准与夹紧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力求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计算基准的统一。 b)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在一次定位和装夹后就能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 c)避免采用占机调整式方案,以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能。 (4)工件的夹紧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为保证工件定位时确定的正确位置,防止工件在切削力、离心力、惯性力或重力等作用下产生位移和振动,必须将工件夹紧。这种保证加工精度和安全生产的装置称为夹紧装置。对夹紧的基本要求 a)工件在夹紧过程中,不能改变工件定位后所占据的正确位置。 b)夹紧力的大小适当,既要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不能发生任何变动,又要使工件不产生大的夹紧变形;同时也要使得加工振动现象尽可能小。 c)操作方便、省力、安全。 d)夹紧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及复杂程度,应与工件的批量大小相适应。 夹紧力方向和夹紧点的确定 a)夹紧力应尽可能朝向主要定位基准,这样可以保证夹紧工件时不破坏工件的定位,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b)夹紧力方向应有利于减少夹紧力,要求能够在最小的夹紧力作用下,完成零件的加工过程。 c)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选在工件刚性较好的方向和方位上,这一原则对刚性较差的零件特别重要,可以保证零件的夹紧变形量最小。 d)夹紧力作用点应尽量靠近零件的加工表面,保证主要夹紧力的作用点与加工表面之间的距离最短,可有效提高零件装夹的刚性,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e)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在定位支撑的有效范围内,不破坏零件的定位要求。 3.3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在对机床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一些因素:(1)机床规格应与工件的外形尺寸相适应,及大件用大机床,小件用小机床。(2)机床精度应与工件加工精度要求相适应。(3)机床的生产效率应与工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 在确定数控机床加工时应注意不同类型的零件应选用不同的机床,该零件属于组合件。本零件选择大连数控铣床XD-40,而数控系统是使用FANUC 0i Mate-MB。由于选择的是铣床,加工坐标系容易产生偏差,所以在加工中对刀要特别注意对刀精度。3.3.1夹具的选择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按使用的机床类型分为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加工中心夹具等。而按专门化程度划分来说,该零件使用的是立式加工中心。零件又属于平面类零件,应使用通用夹具,通用夹具是已经标准化、无需调整或稍加调整就可以用来装夹不同工件的夹具。这里我们使用的是精密平口虎钳,型号为CV-160V,适用于铣床、立式加工中心。参数如下:钳口宽度B为160mm左右,钳口高度H为63mm,钳口最大张开度L为200mm,定位键槽宽度A为18mm。3.3.2刀具选择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参数,对于金属切削加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刀具材料选用硬质合金,钻头和铰刀选用高速钢。且切削速度比高速钢高410倍,但其冲击韧性与抗拉强度远比高速钢差。而铣刀种类繁多,在使用时要根据加工部位、表面粗糙度、精度等来选用,根据图形的精度和加工部位来看,所选刀具卡见附录。 12整体合金刀具为精加工用刀具,一般情况下不做粗加工,如果加工中出现尖叫,或者是连续冲击声,这种现象表明切削参数选用不合理,充分冷却在整个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32的立铣刀应采用侧固刀柄,25内螺纹孔单刃镗刀应采用侧固刀柄或强力弹簧夹套刀柄;20的立铣刀应采用强力弹簧夹套刀柄;16H的铰刀应采用弹簧夹套刀柄;12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和8球头刀可采用热装刀柄;11钻头和14扩孔钻应采用弹簧夹套刀柄。对于刀具使用,要兼顾粗、精加工分开原则,防止精加工刀具尽早磨损。机夹立铣刀,由于有螺旋升角,铣刀侧刃直线性不好,不适合精加工。整体硬质合金刀侧刃直线性好,精度高,适合精加工使用,粗加工阶段,应尽可能不用12的整体硬质合金铣刀,以备精加工使用。32立铣刀,用于平面粗、精加工,外轮廓粗加工,M42×1.5螺纹底孔铣孔。20立铣刀,用于内外轮廓半精加工,腔槽底面精加工,M42×1.5螺纹底孔粗铣。12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用于内外轮廓精加工2-,铰前精加工,M42×1.5螺纹底孔精加工。8球头刀,用于圆弧面加工。11钻头,用于预钻2-孔和12孔。14扩孔钻,用于扩2-孔。16H7铰刀,用于铰2-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