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施工技术指南.doc
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施工技术指南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09-12-10 16:58:49 阅读:次 公 益 管 道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推荐使用规格等级:DN600/SN12.5以上规格等级)使用安装技术(注:此安装技术适用于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云南公益管道发展有限公司第一章 总 则1.1 为了在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设计和施工中,合理地应用聚乙烯(HDPE)管材,并充分发挥其性能,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程。1.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无内压作用的埋地排水聚乙烯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1.3 本规程适用于埋地敷设的聚乙烯管材的公称直径推荐范围 DN600DN2200。1.4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1.5 本管道的适用温度范围为40 55,管道内水温不大于55。1.6 本规程可用于埋设在各种地质条件下或酸、碱性等腐蚀性土壤中。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永冻土地区,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1.7 管道工程必须按正式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施工,遇本规程未涉及的问题或特殊情况时,变更设计应经设计单位的同意。1.8 管道工程用的管材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出具产品出厂合格证。1.9 执行本规程时应符合CECS 164:2004技术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及地区的有关标准规定。1.10 本规定解释权属本公司负责。第二章 术语、符号2.1术语2.1.1 聚乙烯排水管 polyethylene(PE)sewer pipe以聚乙烯树脂为主,采用挤出或缠绕成型工艺制成的用于无内压作用的热塑性塑料圆管的统称。2.1.2 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 PE spirally winding structurewall pipe高密度聚乙烯钢骨架增强螺旋双壁波纹管: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材料,内壁光滑平整,外壁为弧形波纹状肋,内外壁波纹间为中空,采用特殊挤出工艺钢塑复合缠绕成型,属于结构壁管类B型管材。2.1.3 公称直径 (DN)nominal diameter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中管材的标定直径。表示管道内径(DN/ID)、外径(DN/OD)的大小或其近似值。2.1.4 环向弯曲刚度 ring-bending stiffness管道抵抗环向变形的能力,简称环刚度。可采用测试方法或计算方法定值,单位kN/m2。本公司钢骨架增强螺旋双壁波纹管均14KN/。2.1.5 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 soil modulus管侧回填土和沟槽两侧原状土共同抵抗变形能力的量度。单位MPa。2.1.6 管道连接 pipeline connection将管道上相邻的两个管端连成一体,在工作状态下不出现渗漏的接头。我公司采用焊接连接形式,进行管道连接。2.1.7 焊接连接 weld connection采用专门的焊接工具和焊条(焊片或挤出焊料)将相邻管端加热,使其熔融成整体的连接方法。2.1.8 土弧基础 arc shapped soil bedding,shapped subgrade圆形管道敷设在用砂砾土回填成弧形基础上的管道结构支承形式。土弧基础由砂砾土回填的管底基础层和管下腋角两部分组成。2.1.9 基础层 bedding在沟槽底原状地基或经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基上,用回填材料均匀铺设并压密的砂砾层。基础层用以敷设管道,也是管道的持力层。2.1.10管下腋角 haunches under pipe(haunching)在基础层以上和管道水平直径以下的圆弧形空隙部位,在设计要求的土弧基础支承角范围内用砂砾土材料回填密实,形成土弧基础的弧形支承。2.1.11基础支承角 bedding angle与回填密实的砂砾料紧密接触的管下腋角圆弧相对应的管截面圆心角。用2a表示。在此范围内作用有土弧基础的支承反力。管道结构的支承强度与基础支承角大小成正比。2.2主要符号2.2.1管材和土的性能p管材短期弹性模量;Sp管材环刚度;¦t管材抗拉强度设计值;¦tk管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管材质量密度;管材泊松比;d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2.2.2管道上的作用及其效应Fcr.k管壁失稳的临界压力标准值;Ffw.k浮托力标准值;Fck各种抗浮作用标准值之和;Fsv.k每延长米管道上管顶竖向土压力标准值;Fvk管顶在各种作用下的竖向压力标准值;Qvk车辆的单个轮压标准值;qvk地面车辆荷载传至管顶单位面积上的竖向压力标准值; 管壁环向弯曲拉应力;Wd.max管道在组合作用下的最大竖向变形量;管道竖向直径变形率。2.2.3 几何参数D1管道外径;Hs管顶至设计地面的覆土高度;Ip管道纵截面每延米管壁的惯性矩;单个车轮着地长度;b单个车轮着地宽度;di管道内径;dj相邻两个轮压间的净距;r0管道计算半径(管壁中性轴半径);y0管壁中性轴至管材外壁距离。2.2.4 计算系数Df 形状系数,与管道环刚度和回填密实度有关;Di 变形滞后效应系数;d 管道变形系数,按管道的敷设基础中心角确定;f 管道的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S 管道的环向稳定性抗力系数;G 永久荷栽分项系数;Q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0 管道重要性系数;S 回填土的重力密度;d 车辆荷载动力系数;q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2.2.5 水力计算参数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I水力坡度;Q流量;QS允许渗水量;R水力半径; 管壁粗糙系数;流速。第三章 管材的性能指标3.1 原 材 料 性 能表1 聚乙烯(PE)材料性能序号项目要求试验方法1耐内压(80,环应力3.9MPa,165h)a耐内压(80,环应力2.8MPa,1000h)b无破坏、无渗漏GB/T 6111采用a型接头2熔体质量流动速率(5kg,190)/g/10min1.0GB/T 36823氧化诱导时间(200)/min20GB/T 173914密度/kg/m3930GB/T 10335耐环境应力开裂(F50)b条件h1000GB/T 18426弹性摸量/MPa800GB/T 9341a、b用该原材料挤出的实壁管进行试验。表2 钢带性能序 号项 目要 求试验方法1屈服强度/MPa160210GB/T 2282抗拉伸强度/ MPa2703503伸长率/%38表3 粘接树脂性能序号项目性能试验方法1密度/g/cm30.9100.950GB/T 10332熔体质量流动速率(2.16kg,190)/g/10min5.0GB/T 36823剥离强度/N/ cm70CJ/T 225-20063.2 管 材 物 理 力 学 性 能序号项 目指 标实验方法1环刚度KN/SN12.5GB/T96472剥离强度(20±5)/N/cm70CJ/T 225-20063烘箱试验管材熔缝处无分层、无开裂CJ/T225-20064落锤冲击TIR10%GB/T141525缝的拉伸强度/N1460GB/T88046环柔性无破裂、两壁无脱开GB/T96477蠕变比率2GB/T180423.3 管材系统适用性要求序号项 目指标试验方法1热熔挤出焊接连接(15min)0.1MPa水压密封试验不泄露CJ/T 225-20062电热熔带连接3热收缩管(带)连接4卡筛连接5热收缩管(带)连接在有变形和转角下水压密封试验(在必要时)不泄露CJ/T 225-20066卡筛连接7焊接后熔接缝的拉伸强度/N1460连接不破坏CJ/T 225-20063.4管 材 耐 蚀 性 能介质浓度温 度介质浓度温 度20602060乙醛100%满意一般乙醚100%一般-乙酸10%满意满意乙醇40%满意满意丙酮100%一般一般甲醛40%满意满意冰醋酸96%满意一般甲醛100%满意一般硫酸铝不饱和满意满意汽油100%满意满意液氨100%满意满意葡萄酒饱和满意满意硝酸氨饱和满意满意甘油100%满意不可以苯氨100%满意一般过氧化氢90%满意满意王水-不可以不可以硫化氢100%满意满意啤酒-满意满意乳酸100%满意满意苯100%一般-马来酸饱和满意满意笨甲酸不饱和满意满意汞100%满意满意硝酸钙饱和满意满意甲醇100%满意满意二硫化碳100%一般不可以牛奶-满意满意四氯化碳100%一般不可以矿物油-满意一般氯水饱和一般不可以硝酸50%一般不可以氯仿100%不可以不可以油酸100%满意满意柠檬酸饱和满意满意臭氧100%一般不可以环己酮100%满意一般氢氧化钾不饱和满意满意甲苯100%一般不可以硫酸98%满意不可以3.5各种管材强度比较表项 目规 格MPR管其它塑料管道水泥管钢管玻璃钢夹砂管5%变形荷重(KN/m)20%变形荷重(KN/m)破坏荷重(KN/m)外压 (KN/m)DN 30011.07.017.7DN 45017.07.019.7DN 60031.07.029.515.7DN 70034.07.032.418.2DN 80037.07.035.420.7DN 90040.07.038.323.3DN100045.07.041.325.8DN110049.07.043.228.3DN120055.030.045.230.9DN135061.030.047.134.9DN150064.030.050.139.0DN165070.030.053.042.5DN180070.030.056.046.6DN200070.030.058.951.6第四章 管道连接 (pipeline connection)4.1.1焊接连接采用的焊接材料为聚乙烯材料,并采用专用焊接设备将管道通过整体熔融焊接起来,牢固可靠。(该方法是高密度聚乙烯钢骨架增强螺旋双壁波纹管管材最新连接方式)。4.1.2焊接连接工艺要求:必须保证U型钢骨架口平直,如不平直时,用往复锯切平直。清除U型钢骨架口,及管道连接口周围的泥土、灰尘、砂砾等其它杂质。用热风枪预热U型钢骨架口,用手提挤塑机,挤出PE胶把U型钢骨架口封堵密实。把需焊接的两端口和螺旋U型口校对平直、整齐,两管端口间预留35mm的焊接口。用热风枪预热焊接部位,用手提挤塑机挤出PE胶把两管端内外熔焊连接,内外焊缝PE胶应为宽50mm、厚5mm的圆弧型、平滑焊缝。(图4.1.21)第五章 管道水力计算5.0.1 聚乙烯排水管道的流速、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A y (5.0.1-1) y= (5.0.1-2)式中 流量();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y流速();n管壁粗糙系数;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5.0.2聚乙烯排水管道壁粗糙系数,应根据试验综合分析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缠绕结构壁管管道可采用0.0100.011。5.0.3按公式(5.0.1-1)、(5.0.1-2)计算时,在满流条件下,聚乙烯排水管道不同管内径的水力坡降、流速、流量在0.010时的关系见附表录B(当0.010时,应根据实际值进行修正)。5.0.4聚乙烯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宜为;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在设计充满度下宜为;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在满流时宜。第六章 管道结构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结构设计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管道结构的可靠度。除对管道验算整体稳定外,均应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6.1.2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应按无内压重力流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不得低于50年。6.1.3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结构设计应按下列两种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和验算。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管道环截面强度计算、管道环截面压屈失稳计算、管道抗浮稳定计算;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管道环截面变形验算。6.1.4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结构设计应包括管体、管道基础、管道连接、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设计等。6.1.5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截面设计应按柔性管计算。6.1.6 管道的设计土弧基础支撑角2不宜小于90°。施工回填的土弧基础中心角不得小于2+30°。6.1.7 管道放置在素土平基上时,土弧基础支承中心角可按20°计算。6.1.8 当管道采用熔接连接时,宜采取对管道及时覆土。聚乙烯排水管的线膨胀系数可采用0.2mm/m。6.2 管道结构上的作用6.2.1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所受作用的分类和作用代表值应按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的规定采用。6.2.2 管道上的永久作用标准值应为作用在管道每延米上的竖向土压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FSV.K=S · HS · D1式中 FSV.K每延米管道上管顶的竖向土压力标准值(KN/);回填土的重力密度,可取18 KN/3;管顶至设计地面的覆土高度();1管道的外径()。6.2.3 管道上的可变作用标准值应包括作用在管道上的地面车辆荷载或堆积荷载。车辆荷载与堆积荷载不叠加计算,应取两者中荷载效应较大者。车辆荷载等级应按实际行车情况采用。6.2.4 作用在管道上的地面车辆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准永久值系数可取q=0.5 :1、单个轮压传递到管顶处的竖向压力(图6.2.4-1): qVK= (6.2.4-1)(a) 顺轮胎着地宽度方向的压力分布 (b)顺轮胎着地长度方向的压力分布 图6.2.4-1 地面车辆单个轮压传递分布2、两个以上单排轮压综合影响传递到管顶处的竖向压力(图6.2.4-2):qVK=(6.2.4-2)(a)顺轮胎着地宽度方向的压力分布 (b)顺轮胎着地长度方向的压力分布图6.2.4-2 地面车辆两个以上单排轮压综合影响的传递分布式中 qvk地面车辆荷载传至管顶单位面积上的竖向压力标准值(KN/m2); d 车辆荷载的动力系数,可按表6.2.4采用;Qvk 车辆的单个轮压标准值(KN);单个车轮着地长度(m);b单个车轮着地宽度(m);n轮压数量;dj相邻两个轮压间的净距(m)。表6.2.4 动力系数d覆土厚度(m)0.250.300.400.500.600.70动力系数d1.301.251.201.151.051.006.2.5 地面堆积荷载标准值可按10KN/ m2计算,其准永久值系数可取q=0.56.3 管道环截面变形验算6.3.1 管道环截面的变形验算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6.3.2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在外压作用下,其竖向直径的变形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D1 (6.3.2-1)或 =D1 (6.3.2-2)式中 Wd.max 管道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最大竖向变形量(m)Kd管道变形系数,根据管道敷设基础中心角2按表6.3.2选用;D1变形滞后效应系数,可根据管道胸腔回填密实度取1.21.5;p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取0.5;Ep管材短期弹性模量(kN/m2),按4.1.2取用;Ip 管道纵截面每延米管壁的惯性矩(m4/m);r0 管道计算半径(管壁中性轴半径)(m);Sp管材环刚度(kN/m2);Ed 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kN/m2),由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按附录D采用。表6.3.2管道变形系数Kd敷设基础中心角220045060090012001500变形系数0.1090.1050.1020.0960.0890.0836.3.3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在外压力作用下,其竖向直径的变形率应小于管道直径允许变形率5。管道竖向直径变形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100% (6.3.3)式中 管道竖向直径变形率。6.4 管道环截面强度计算6.4.1 管道环截面的强度计算应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6.4.2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在外压力作用下,其环向弯曲应力应小于管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6.4.2)式中 管壁环向弯曲拉应力(KN/m2); 管道重要性系数,污水管取1.0,雨水管取0.9,雨污合流管取1.0; 管材抗拉强度设计值,按3.1.2取用。6.4.3 管壁环向弯曲拉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6.4.3-1)或= (6.4.3-2)式中 D 形状系数,与管材环刚度和回填密度有关,按表6.4.3选用;y0 管壁中性轴至管材外壁距离(m);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7;Q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表6.4.3 形状系数Df 管材环刚度(KN/m2)246.3812.516砾石轻度夯实4.84.03.73.53.12.7中度至高度夯实6.04.84.24.03.53.1砂轻度夯实5.34.23.83.73.32.9中度至高度夯实7.05.85.44.84.13.46.5 管道环截面压屈失稳计算6.5.1 管道环截面压屈失稳计算时,应根据各项作用的不利组合,计算管壁截面的环向稳定性。计算时各项作用均取标准值,并应满足环向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2 .0的要求。6.5.2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在外压力作用下,管壁截面的环向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Ks (6.6.2)式中 管壁失稳的临界压力标准值(kN/m2); 管顶在各项作用下的竖向压力标准值(kN/m2); 管道的环向稳定性抗力系数。6.5.3 管顶在各项作用下的竖向压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6.6.3)6.6.4 管壁失稳的临界压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6.6.4)或 = (6.6.5)式中p管材泊松比,取0.4。6.6管道抗浮稳定计算6.6.1 对埋设在地表水或地下水以下的管道,应根据设计条件计算管道结构的抗浮稳定,计算时各项作用均应取标准值。6.6.2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的抗浮稳定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 _各项抗浮永久作用标准值之和; _浮力标准值; _管道的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取1.1。第七章 管道施工和敷设7.1 一般规定7.1.1 管道敷设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7.1.2 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基上。当管道在车行到下面时,管顶覆土不宜小于0.7m.7.1.3 施工时,管顶的最大允许讣土覆土,应按设计规定对管材环刚度、沟槽及其两侧原状土的情况进行核对,当发现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要求改变设计或采取相应的保证管道承载能力的技术措施。7.1.4 当聚乙烯排水管道穿越铁路时,应设置钢筋混泥土、钢、铸、铁等材料制作的保护套管,套管内径应大于聚乙烯管外径300mm。对埋设在铁路下的管道,套管设计应按有关铁路等的规定执行。聚乙烯排水管道不得在建筑物和各类构筑物的基础下面穿越。7.1.5 在地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槽底高程的地区,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管道在敷设、回填的全部过程中,槽底不得积水或受冻。必须在工程不受地下水影响,基础达到强度和管道达到抗浮要求时方可停止降低地下水。7.1.6 当聚乙烯排水管道作为管道交叉倒虹管使用时,其工作压力除应符合管材的产品标准外,还应小于0.05MPa。聚乙烯排水管不宜用于穿越河道的倒虹管。7.1.7 管道应直线敷设。当遇到特殊情况需利用柔性接口转角或利用管材柔性进行折线或弧形敷设时,其偏转角度和弯曲弧度应符合生产厂规定的允许值。7.1.8 管道的施工测量、降水、开槽、沟槽支撑和管道交叉处理、管道合槽施工等的技术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和本地区排水管道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7.2 沟槽7.2.1 沟槽槽底净宽度,可按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管径大小、埋设深度、施工工艺等确定。当管径不大于45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宜小于300mm;当管径大于45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宜小于500mm。7.2.2 沟槽形式应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槽深、地下水位、土质情况、施工设备及季节影响等因素制定。7.2.3 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如遇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1015m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其密实度应达到基础层密实度要求,严禁用杂土回填。槽底如有尖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7.2.4 槽底不得受水浸泡,若采用人工降水,应待地下水位稳定降至沟槽底以下时方可开挖。7.3 管道基础7.3.1 管道应采用土弧基础。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当地基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铺垫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砾基础层。也可分二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532mm的碎石,厚度为100150mm,上层铺中粗砂,厚度不小于50mm。基础密实度应符合本说明表9.2.5的规定。对软土地基,当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能力后,再铺设中粗砂基础层。7.3.2 在管道设计土弧基础支承角范围内的腋角部位,必须采用中粗砂或砂砾土回填密实。回填范围不得小于支承角2加30°,回填密实度应符合本说明表9.2.5的规定。7.3.3 对由于管道荷载、地层土质变化等因素可能产生管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应在管道敷设前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7.3.4 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地基处理宜采用砂桩,块石灌注桩等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不得采用打入桩,混凝土垫块、混凝土条基等刚性地基处理措施。7.4 管道安装及连接7.4.1 管材下管前,必须按产品标准逐节进行外观检验,不符合产品标准者,严禁下管敷设。7.4.2 应根据管径大小、沟槽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确定用人工或机械将管材放入沟槽。下管时应采用可靠的吊具,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沟底激烈碰撞。吊装时应有两个支撑吊点,严禁穿心吊。7.4.3 管材连接时必须对连接部位、清理干净,不得附有土和其他杂质7.4.4 挤出焊接时对焊接设备的操作等,必须严格按接头要求的技术指标和设备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7.4.4 管道敷设后,因意外造成的管壁局部损坏,当局部损坏的孔径不大于60mm或环向、纵向裂缝不超过管周长的1/12时,可采用焊枪进行修补。当局部损坏超过以上范围时,应切除破损管段,采取换管或砌筑检查井、连接井等措施。7.4.5 雨期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当管道安装完毕尚未覆土而遭到水泡时,应进行管中心和管底高程的复测和外观检测,如发现位移、漂浮等现象,应及时返工处理。第八章 管道与检查井连接8.0.1 管道与混凝土或砖砌检查井连接时,宜采用刚性连接。8.0.2 当管道已敷设到位,在砌筑砖砌检查井井壁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包封插入井壁的管端。混凝土包封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8.0.3 当管道未敷设,在砌筑检查井时,应在井壁上按管道轴线标高和管径开预留洞口。预留洞口内径不宜小于管材外径加100。连接时用水泥砂浆填实插入管端与洞口之间缝隙。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不得低于1:2,且砂浆内宜掺入微膨胀剂。砖砌井壁上的预留洞口应沿圆周砌筑砖拱圈(图8.0.3)。8.0.4 在检查井井壁插入管端的连接处,浇筑混泥土或填实水泥砂浆时管端圆截面不得出现扭曲变形。8.0.5 检查井与上下游管道连接段的管底超挖(挖空)部分,在管道连接完成后必须立即用砂石回填,并按设计土弧基础支承角根据本规程第7.2.3条的规定回填密实。第九章 回 填9.1.1 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5m;密闭性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余部分。9.1.2 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进行,并确保管道和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宜采取临时限位措施,防止上浮。9.1.3 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9.1.4 管顶0.5m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并夯实、碾压。9.1.5 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和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硬物体。9.1.6 当沟槽采用钢板桩支护时,在回填达到规定高度后,方可拔除钢板桩。钢板桩拔除后应及时回填桩孔,并应采取措施填实。当采用砂灌填时,可冲水密实;必要时也可采用边拔桩边注浆的措施。9.1.7 沟槽回填时应严格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当管径较大、管顶覆土较高时,可在管内设置临时支撑或采取预变形等措施。回填时,可利用管道胸腔部分回填压实过程中出现的管道竖向反向变形来抵消一部分垂直荷载引起的管道竖向变形,但必须将其控制在设计规定的管道竖向变形范围内。9.2 回填材料和回填要求9.2.1 从管底基础层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按表9.2.5的规定采用。9.2.2 管底基础层必须铺设在符合承载能力要求的地基土层上。9.2.3 在管道的土弧基础中心角2加30°范围内的管底腋角部位必须用中砂或粗砂填充密实,并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上土或其他细颗粒材料填充。9.2.4 沟槽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不宜大于0.2m。在管顶以上0.5m范围内不宜用夯实机具夯实。9.2.5 回填土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表9.2.5和图9.2.5的规定执行。表9.2.5 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槽内部位最佳密实度(%)回填土质超挖部分95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级配碎石管道基础管底基础层8590中砂、粗砂,软土地基按本规程第7.3.1条规定执行土弧基础中心角2加30°95中砂、粗砂管道两侧95中砂、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小于40mm级配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土管顶以上0.5m范围管道两侧90管道上部85管顶0.5m以上按地面或道路要求,但不小于80原土 注:当管道沟槽位于城市道路或公路路基范围内时,管顶0.5m以上应分别按城市道路和公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填实。图9.2.5沟槽回填要求图9.2.5沟槽回填土要求9.2.6 在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基上敷设管道时,可在管道基础层和沟槽回填土内铺设土工布对管道的横向和纵向进行加固。在地基不均匀的管段,宜在管底基础层及其两侧回填土内铺设土工布;在高地下水位的管段,可在管顶和两侧的回填土内铺设土工布;在地下水流动区段内可能发生细颗粒土流动与转移时,宜沿槽底和两侧边坡上铺设土工布。第十章 质量检验10.1管道密闭性检验10.1.1 管道敷设完毕且经检验合格后,应进行管道密闭性检验。10.1.2 管道密闭性检验可按9.1.1规定的沟槽回填条件进行,接头部位宜外露观察。10.1.3 管道密闭性检验应按井距分隔,长度不宜大于1km,带井试验。10.1.4 管道密闭性检验可采用闭水试验法。操作可按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进行。10.1.5 管道密闭性检验时,经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管道的渗水量应满足下式要求:QS0.0046di (10.1.5) 式中 QS每1km管道长度24h的渗水量(m3); di管道内径(mm)。 10.2管道变形检验10.2.1当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在12h至24h内应测量管道竖向直径的初始变形量,并计算管道竖向直径初始变形率,其值不得超过管道直径允许变形率的2/3 。10.2.2 管道的变形量可采用圆形心轴或闭路电视等方法进行检测,测量偏差不得大于1mm。10.2.3 当管道竖向直径初始变形率大于管道直径允许变形率的2/3,且管道本身尚未损坏时,可按下列程序进行纠正,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1. 挖出沟槽回填土至露出85%管道高度处,管顶以上0.5 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挖掘; 2 . 检查管道,当有损伤时,可进行补修或更换; 3. 采用能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回填材料,按要求的密实度重新回填密实; 4. 复测竖向管道直径的初始变形率。10.3 沟槽回填密实度检验10.3.1 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应符合第9.2.5条的规定。10.3.2 除10.3.1的规定外,沟槽内本规程未规定的其他部位回填土密实度可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执行。10.3.3 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可采用环刀法检验。第十一章 管材的运输和贮存11.0.1 管材、管件在装卸、运输、堆放时,应轻抬轻放,严禁抛落拖滚和相互撞击。11.0.2 管材成批运输时,应分层交错排放,用缆绳捆扎成整体,并固定牢固。在缆绳固定处和管端宜用软质材料妥加保护。11.0.3 管材、管件如需长时间存放,应置于库房内;当露天堆放时,必须加以遮盖,防止爆晒;存放地点必须远离热源,并有防水、防火措施。11.0.4 管材、管件自生产之日起,存放时间不宜长于18个月。11.0.5 在运输贮存过程中,管材、管件应保持清洁。11.0.6 管材存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应整齐;管材堆放时两侧应采用木楔和木板挡住,防止滑动,并应注明类型、规格和数量。11.0.7 管材叠放不宜过高,叠放层数应根据不同管径按我厂的企业标准执行。11.0.8 不同直径与不同壁厚的管材宜分类堆放。第十二章 管道工程竣工验收12.0.1 管道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12.0.2 管道工程的竣工验收必须在各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12.0.3 竣工验收时,应核实竣工验收资料,进行必要的复验和外观检查。对管道的位置、高程、管材规格和整体外观等,应填写竣工验收记录。12.0.4 施工单位在管道工程完工后,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1 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2 管材和管件的出厂合格证明和检验记录;3 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有关资料;4 管道的密闭性检验记录;5 管道变形检验记录;6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12.0.5 验收隐蔽工程时应具备下列施工记录和中间验收记录:1 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验收记录;2 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的工程记录;3 沟槽回填土的材料使用记录;4 沟槽回填土密实度的检验记录。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