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10)1.ppt.ppt
美学概论,悲剧(Tragedy),“悲剧”(tragedy)起源于古希腊,原文最原始的意思是“山羊歌”(goatsong),指的可能是一个歌队环绕一只山羊唱歌跳舞,或者是以一只山羊作为优胜歌队的奖品。不论是那种情形,悲剧与一种载歌载舞的表演有密切关系。最早人们认为悲剧处理的是一些严肃题材,其中英雄人物扮演主角并面临不幸和灾难的考验。在这个意义上,悲剧指的是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把一些悲惨不幸的事件称为“悲剧”。但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概念和上面两种说法均有不同。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指的是与“优美”、“崇高”等相并列的审美感性形态,它主要表现在以不幸的冲突性事件为题材的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这一意义上的悲剧概念与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虽然有关,但并不一样。,古代哲人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柏拉图认为,人能够避免生活中的悲剧。一个好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达永恒的本质,而这就超越了造成悲剧的那些偶然性。所以,好人是不会受到悲剧的打击的。除非他不是这种人或者不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王国维论生活之本质:“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而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然欲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百。一欲既终,他欲从之。故究竟之慰藉,终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倦厌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吾人自己之生活,若负之而不胜其重。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文化愈进,其知识弥广,其所欲弥多,又其感苦痛亦弥甚故也。然则人生之所欲,既无以逾生活,而生活之性质又不外乎苦痛,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王国维,尼采则认为,悲剧是人生的必要组成部分。柏拉图等人的观点其实是误解了人。在现实生活中,人是欲望的集合体,所以,人是脆弱的,人的生命也是短暂和有限的。人应该学会热爱生命。人对生命的爱不是要努力忍受或者克服那些不幸,而恰恰是为了那些不幸而热爱生命。,The task is to learn to love life,not in spite of its tragic character,but for its tragic character.人生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它悲剧性的一面。人生不仅充满幸福,也存在着不幸和荆棘。因此,学会体会人生的悲剧性,并能欣赏“悲剧”,是成熟人生和健全人格的标志。,“生命的苦恼未尝不是生命欢乐的一种体现。没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是与巨大的痛苦相对抗所产生的崇高感。世上没有比那些无所用心的幸运儿更可怜了,相反,像拜伦、贝多芬这样的悲剧性灵魂,尽管比一般人感受了更多更强烈的痛苦,可是他们所感受的生命的巨大欢乐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周国平,文艺理论家关于“悲剧”的不同说法,(1)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首先,悲剧中的主人公必须名声显赫、生活幸福。只有这样才能表现他的命运由好到坏、由盛而衰的过程。其次,悲剧主人公这种命运的变化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错误或者性格中的弱点引起的。,(3)黑格尔认为,在悲剧冲突中,就各自的立场来看,互相冲突的理想既是理想,就都带有理性或伦理上的普遍性,都是正确的,代表这些理想的人物都有理由把它们实现于行动。但是就当时世界情况的整体来看,某一理想的实现就要和它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破坏或损害它,那个对立理想的实现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它们又都是片面的,抽象的,不完全符合理性的。这是一种成全某一方面就必须牺牲其对立面的两难之境。,(4)舍勒指出:悲剧的实质是善与善的冲突,悲剧中不仅谁都有理,而且置身斗争中的每个人物,每股力量都代表着同样崇高的权力,或者都同样履行着同样崇高的义务。conflicts between two goods that are in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ense that achieving,or even pursuing,one entail destroying another.这就是悲剧的两难(tragic dilemmas)。事实上,我们从很多古典的悲剧作品中看到,即使矛盾的一方被另一方压制住或消灭了,但是被压制住或者被消灭的一方的要求仍然并没有就此完全泯灭和消失。,悲剧在历史上的三种类型:,(1)古希腊时期的“命运悲剧”。它认为人生是由神决定的,或由冥冥之中的某种命运所支配的,这种命运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决定,无法掌握也无法逃脱。比如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讲的是这样一个命运悲剧。,(2)性格悲剧,它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中后期,并持续到19世纪。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性格即命运”。这个时期人物的性格成了艺术关注的中心。比如莎士比亚的奥塞罗、李尔王。(3)存在悲剧,即揭示人的本身就隐藏着悲剧,它形成于19世纪末。这种悲剧观认为,悲剧不一定来自于流血的冲突,也不一定在刀光血影中呈现。日常生活中就有悲剧。,悲剧的特点:,(1)就是人物遭受到不幸,这种不幸或者是死亡,或者是失败,或者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就悲剧中的人物来说,他或许是英雄,或许是普通人,只要他存在不幸,都可以构成悲剧。(2)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与红楼梦,第一,俄狄浦斯王的遭遇说明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而且有捉弄人的意味。第二,俄狄浦斯王中的所有的人物都有意识地为避免神谕的预言的实现而做出了相应的选择,而恰恰正是这些选择使神谕的预言得以实现。神谕的预言似乎是一个圈套和陷阱,正是事先让你知道这个预言而又要逃避它,才使预言得以实现。也就是说,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第三,正是人的知识,造成了人的错误。人们总以为知识能使人避免错误,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实际上知识并不能使每个人避免错误,恰恰相反,知识是错误的条件。这就是希腊人体会到的人生的悲剧。第四,俄狄浦斯的本意并不想为恶,他的选择是为了避免为恶,但结果事与愿违,正是他的行动造成了恶的结果。就俄狄浦斯的本意来说,他本可以不承担责任,但事情的恶果终究是他的行为造成的,他又不能不承担责任。事实上他也承担了责任,做出了自我惩罚。这一方面显示出了他的崇高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命运的 残酷。,第五,俄狄浦斯在开始时为了逃脱命运的安排而做出了选择,显示出他的自主和自觉的品质。在受到命运的捉弄,铸成大错后,他勇于承担责任,自愿受罚,说明他致死不放弃他的自主、自决的品质。这是悲剧英雄的感动人、震撼人的地方。第六,正是在这里产生了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悲剧的恐惧、怜悯和净化的效果。恐惧在于命运不放过任何人。怜悯在于命运之不公,或滥施惩罚,或罚不当罪。悲剧英雄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保持自主自决的气概,接受命运的挑战,没有一丝怯懦的表现。正是悲剧英雄的这种独立自主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品质,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和激动,使观众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3)剧中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由于人的不幸所带来的悲感。但悲剧中的这种悲感不是普通生活中的悲感,而是一种审美的悲感。因此,悲剧具有对人的情感的净化和升华作用。悲剧艺术不应该只有惨烈和绝望,要成为艺术,悲剧作品必须具有超越性和审美性。,The Paradox of Tragedy在悲剧的体验中有两种看似相反的情感。一种是悲伤、恐惧、焦灼,另一种则是愉悦和欢欣。表面上看来,人们在欣赏悲剧作品时是难过伤心的,但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反而能够体验到一种愉悦。而且,这种不幸感愈强,体验到的愉悦也就越强。(the more they suffer,the more they enjoy themselves)这种这就是“悲剧的悖论”。,由此而言,悲剧艺术总是由两种情感构成的。仅仅只有悲感的艺术不能算是真正的悲剧艺术。有学者这样指出:“譬如战争的场面应该是铁石相击了吧,但无情的大破坏能说是美丽的吗?残酷的屠杀能说是绚烂的吗?只有加上对生命力的保护意义,艺术才可能成为真正深刻的艺术。”,“无论情节多么可怕的悲剧,其中总隐含着一点柔情,总有一点使我们心动的东西,使我们为结局的灾难感到惋惜的东西。这点东西就构成一般所说的悲剧中的怜悯”。朱光潜,中西悲剧意识的比较:,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悲剧并不像 西方艺术中的悲剧那样具有惨烈的毁灭性,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主要是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忧郁,其悲剧性格比较柔性化。,中国古典诗词悲剧的“柔性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看今朝树色青青,奈明朝落叶凋零。看今朝花开灼灼,奈明朝落红漂泊。惟春与秋其代序兮,感岁月之不居。老冉冉以将至,伤青春其长逝,中国儒家对生命的体会是不够的,所以对文学的领域,也发生不了多少积极的影响。佛教对生命体会较深,所以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红楼梦,成为中国表现生命最有深度的一部小说,同时也是表现悲剧最佳的小说。人类的生命中,深深浅浅,都无不表现着悲剧,这使中国的小说,也自然不能不表现悲剧。但中国人的思想却始终不愿向这方面深入,所以有续西厢、续红楼梦、后水浒传之作,使原来的悲剧,一归于大团圆的结局。大团圆思想,除了能满足一下俗人的心理外,似乎再也没有什么高远的意义。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红楼梦的悲剧性: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此红楼梦之所以大悖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存乎此。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喜剧(comedy),喜剧这一范畴较悲剧更难界定。喜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与悲剧一样,最初都是与戏剧有关的。喜剧作为一种戏剧类型,在西方悲普遍认为是起源于古希腊民间纪念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欢乐仪式。The word comedy is derived from the Classical Greek kmitha,which is a compound either of kmos(revel)or km(village)and id(singing);,喜剧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诸如单口相声,滑稽小品、漫画、逗乐的情景剧等都可称为喜剧(comedy)。我们一般把致力于引起人们发笑的职业性的创作称为喜剧。这是广义上的喜剧。喜剧还有一个狭义的内涵。在这个意义上,喜剧指的是一种戏剧的叙述表现方式,与悲剧相对。对于悲剧而言,其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一个不幸的结局。而喜剧却往往都有一个幸运的结局。,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并不是指一切恶而言的,而只是指滑稽,它是丑的一种。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者畸形,它不至于引起痛苦或者伤害。比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亚里斯多德,Aristophanes(公元前446 公元前 386)。古希腊著名的喜剧家。他写有40部喜剧作品。,喜剧的效果,喜剧效果的产生,离不开笑。笑(“laughter-provoking”.)是喜剧最基本的特征。,喜剧性的笑产生的原因:,(1)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英国的思想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其著作人类的本性中提出了“鄙夷”和“突然荣耀”说,他把笑看成是不过是发现旁人的和自己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也就是人意识到对象的荒唐底下而产生的精神的优越 It has also been held that the feeling of superiority is an essential factor:thus Thomas Hobbes speaks of laughter as a sudden glory.,Thomas Hobbes(5 April 1588 4 December 1679),漫画中的喜剧,决心,文学中的例子 街上,三个人肆意冲撞着那些头发整齐、裤线笔挺、郁郁寡欢的中年人,撞过去便一起回头盯着对方,只等对方稍一抱怨便预备围上去朝脸打,可是那些腰身已粗的中年人无一例外地毫无反应,他们只一眼便明白了自己的处境,高傲地仰起头,面无表情地变线走开。如此含忍不露彼此差不多的表现使三人更有屡屡得手所向披靡的良好感觉。马青兴冲冲地走到了前面,对行人晃着拳头叫唤着:“谁他妈敢惹我?谁他妈敢惹我?”,一个五大三粗、穿着工作服的汉子走近他,低声说:“我感惹你。”马青愣了一下,打量了一下这个铁塔般的小伙子,四顾地说:“那他妈谁敢惹咱俩?,(2)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这种说法最初在德国流行。一般是指打破现有的秩序或规律,让人的紧张的预期突然消失。德国美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对此有所论述。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常常包含着某种荒谬背理性,人们对所抱的期望常常被逆转而归于失望,于是笑得以产生。,(3)弗洛伊德认为笑是转移心理压力的一种宣泄方式。英国戏剧理论家尼柯尔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经提到猥亵事人们就会发笑”?他认为真正的原因就在于“笑本身所包含的解脱之感。这是自然人力图摆脱社会束缚与传统习惯的一种解放。”Laughter is said to be the cure to being sick.Studies show that people who laugh more often get sick less,喜剧的特征,喜剧是一种寓庄于谐的艺术形式,庄是指它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诙谐可笑的。这决定了喜剧作家更难当。人们常常对喜剧有所误解,认为它是不严肃的、不着边际的。实际上,喜剧的滑稽和不严肃是表面的,它骨子里却是严肃的。马克吐温曾经说:“只有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幽默才会不朽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就是一个幽默作家也应该有严肃的著作家所必须具备的那种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这句话正说明了喜剧并不是随便的搞笑。,(1)以诙谐可笑的形式表达对现实的批判性。它运用讽刺的手法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因此它恰恰是最贴近生活的。大学生自习曲,(2)喜剧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的一种释放。“滑稽味正是一种生命活力,是在社会的土壤的硗薄之处茁壮成长的一种奇异的植物,它等待着人们去培养,以便和艺术的最精美的产物争妍。”,悲剧和戏剧之间的转换,(1)当悲剧中某种貌似严肃的理念已经不再真实的时候,悲剧就开始成为闹剧和喜剧。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2)真正的喜剧往往是具有悲剧的底蕴的。“我从伟大的人类悲剧出发,创造了自己的喜剧体系”。卓别林“高尚的喜剧是接近于悲剧的。”普希金,摩登时代(卓别林),喜剧的几种形态,(1)滑稽。狭义的滑稽指以机械、歪曲、夸张的外观形式来表现对象的不合常理和表里不符。滑稽并不是有意识的去评价和揭露一个社会问题,否定和批判某种社会现象,所以他不属于喜剧的高级形态。(2)讽刺。是以愤怒轻蔑的态度无情地讥讽嘲笑和鞭挞丑恶的现象。,(3)幽默。幽默是一种含蓄、凝练、风趣的喜剧形式,它对喜剧性事物做轻微、善意的批评和嘲笑。幽默是人的睿智的表现,它是喜剧审美中的最高级的形式。,(4)怪诞 怪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在本质上是种具有矛盾二重性的东西,是两个对立面间的严重冲突,给人最典型的感受是既滑稽可笑又恐怖可怕。由于这个本质特征,决定了怪诞给人的主观反应是根本对立的,看起来它让人感到可笑快慰,而实际上却是让人恐惧恶心。果戈里死魂灵,果戈里“嘲笑与讥讽的大师”,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1809年4月1日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他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爱好绘画,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死魂灵。这部小说描写的故事是一个惟利是图的生意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市,结交省长、民政厅长、警察局长等大小官僚,然后向该地的地主收购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死魂灵。,泼留希金,主要的家计年胜似一年地被成废了,他那狭隘的目光所关注的只是他收集在自己房间里的一些碎纸片和破鹉毛笔;对待上他家去收购农产品的顾客,他越来越寸步不让;顾客们讲价钱讲得唇焦舌敝,最后都不再上他的门了,他们说这简直是魔鬼,而不是人;干草和粮食在霉烂,禾垛变成真正的粪堆,只差在上面栽种白菜,地窖里面粉结成了石块,非得劈碎了才能够用,呢料、麻布和粗布简直碰都碰不得:一碰就会化成一团团的飞尘。,既然不满足于已经有的,他就每天还在自己的村子里满街地转,桥墩下张张,屋梁下望望,凡是落进他眼里的东西:一只旧鞋跟,一片娘儿们用过的脏布,一枚铁钉,一块碎陶瓷片,他都捡回自己的家,放进乞乞科夫在墙犄角发现的那堆破烂里。“瞧,那打鱼的又于他的营生去啦!”庄稼汉们见到他出门搜捕猎物,就这么说。的确,他走过之后街巷已经不用再打扫了:曾有一回,一位过路军官失落了一根马刺,一眨眼这马刺就进人了那堆破烂里;如果哪个女人在井旁一不留神,丢下了一只水桶,他立刻把水桶也拎走了。不过,要是眼快的庄稼汉当场逮住了他,那他倒也不争辩,就交出那偷得的东西;可是,一旦东西进人了那堆破烂,那么,一切全完啦:他会赌咒发誓,说东西是他的,是他从哪儿、向谁买来的,或者是祖老太爷手里传下来的。即使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不论在地板上见到什么:一小段火漆也好,一小角纸片也好,一小截鹅毛笔也好,他都要一捡起来搁到写字台或者窗台上去。,“他一跨进宽敞而昏暗的门廊,就仿佛进了地窖,有股子冷气向他迎面吹来,过了门廊,他踏进一间也是昏暗的屋子可是眼前的一片凌乱又叫他大吃一惊,仿佛这幢房子里正在洗刷地板,把全部家俱暂时一古脑都堆在这里来了。在一张桌上甚至搁着一把断了腿的椅子,旁边是一座停摆的钟,钟摆上已经结了蛛网靠近墙犄角的地板上堆着许多更不雅观的、根本不配放在桌上的破烂,至于那里堆的是些什么,可真难以判断了,因为尘垢积得这么厚,任何人用手去一碰,手就会变得象戴上手套到处幽暗、晦涩、阴风袭袭,一派死亡气息,无论谁都不会相信这是人间,这简直和地狱相差无几(泼留希金),喜剧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音易好 谐趣具有雅俗共赏的大众共享优势,另一方面也强调“谐趣最易流于轻薄。”老舍也这样说:“幽默一放开手便会成为瞎胡闹。”他因此感叹到:“多数的幽默家是免不了顺流而下以至于野腔无调的”契诃夫也肯定:“通俗喜剧是好东西,”但他同时认为:“再没有比写好一个好的通俗喜剧更难的事了。”所以英国美学史家李斯托威尔也提出:“我们必须防止把喜剧性和可笑性混淆起来,这种混淆一开头就会表明是严重的错误。”,(5)喜剧中的丑,戏剧中的丑角,当代人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美人形象。这固然可赏心悦目,却也会使普通人不免生出自惭形秽之,除非他忘掉自己的存在。陈佩斯的魅力就在于他挤出了美人形象的包围,向世界张扬出普通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