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总.ppt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三种视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报告人:王旭辉,王晓丹,王博,冯硕,崔瑞炫,冯硕,高雅琪,金铉峻,金承贤,罗天,刘梦星,王博,王晓丹,王旭辉,Team Members,目录,事件综述企业视角社会视角国家视角,事件概览,王旭辉 高雅琪,2005年1月,我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考虑对美国同业对手优尼科公司发出逾130亿美元收购要约,从标的上看,这是中国企业迄今规模最大、最重要一宗海外收购。这起收购案最终以中海油的退出而落幕,然而这起收购案中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国家、企业与社会的行为却十分值得我们关注。事情并不是简单的成功与失败,尤其,引,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北美洲的墨西哥湾、得克萨斯,以及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截至2004年底,公司在亚洲的储量占总储量的56%,产量占54%,优尼科(Unocal),竞争对手,注:截至2004年底,Credit:http:/,综合新浪、搜狐和其他媒体报道,收购计划(最终版),05.01 Financial Times发文披露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意向,事件大幕拉开05.02.27“探宝船”竞购计划启动,报价窗口打开05.03.08 中海油开始与优尼科高层接触,向优尼科提交了“无约束力报价”05.03.31 报价窗口关闭,中海油收购事宜被暂缓(独董风波),Timeline Phase 1,05.04.04雪佛龙加入竞购,现金及换股(约170亿美元总对价),先行与优尼科签订了意向合同05.06.07 中海油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声明,正式披露其收购意向05.06.10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雪佛龙的收购计划05.06.23 中海油宣布,该公司已向优尼科发出报价,希望以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方式收购05.06.23/24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美国政府将从国家安全考虑,对这一收购案进行审查/41名议员连署05.06.27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写信给美国国会,国会公关战公开化05.06.28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雪佛龙并购申请,Timeline Phase 2,05.06.27 理查德庞勃就此收购案致信白宫反对05.07.17 能源法案修正案提出05.07.28/30 美国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能源法案修正案05.08.02 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优尼科的竞争05.08.10 优尼科股东大会,长达9个月的“世纪收购”落下帷幕,Timeline Phase 3,马毅颖:炼狱之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新闻背后 中信出版社 2008曲丽莉:透视2005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事件 北京大学 2006LexisNexis 全文Publication数据库:http:/origin-SOHU专题: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http:/Sina财经专题: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http:/中广国际专家论坛: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专访http:/,章节参考,企业视角,王晓丹,罗天,刘梦星,优尼科的价值其实远远超过220亿美元按目前的经营情况,到交割时优尼科本身将携带至少40亿美元的现金在全球拥有13.8万平方公里的可勘探面积,是巨大的潜在价值,尤其是优尼科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泰国、缅甸和印尼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将拥有一个完整的技术和管理团队,优尼科公司的深海勘探、开发技术将使中海油一步迈入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国际一流水平,中海油为什么收购优尼科?,业务将遍布12个国家,在印尼、泰国、缅甸、孟加拉和阿塞拜疆等国拥有大量的油气储备油气储量立刻上升80%,达到近40亿桶,在全球同类公司的排行榜上,储量规模将从第7位上升到第2位,产量规模将从第12位上升到第3位合并后公司的油气储量将更为均衡,石油将占约53%,天然气将占约47%-降低由于商品价格周期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司,中海油为什么收购优尼科?,中海油-收购报价185亿美元,现金收购优尼科全部流通股-高管层将基本留下,保证将保留优尼科6600名雇员目前的退休金安排-承诺满足“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所提出的放弃某些 资产的要求和其它要求 雪佛龙-收购报价171亿美元,总价的60%通过股票方式支付,剩余的40%将支付现金-表示了裁员的意向,竞购计划比较,经过三轮筛选选中优尼科。抛出每股59-62美元的刺探性报价,优尼科接受。因未按期提出最终报价,使雪佛龙插足;最终以每股67美元定价。达成兼并协议的一致。与优尼科讨价还价:达成协议,分手费。全身而退。,中海油竞价四部曲,三大关键点:4月4日,宣布出价加入竞购,获得优先权。7月19日,秘密加价获得价格优势。8月9日,获得优尼科公司投票批准成功收购。,雪佛龙在竞价过程中的企业行为,185亿美元的报价比雪佛龙高出14亿中海油掌握着巨大的天然气市场,由它收购,优尼科股票将升值现金收购对优尼科的股东来说更有诱惑力高管层将基本留下,保证将保留优尼科6600名雇员目前的退休金安排一些顾虑-中国方面监管的不确定性和政治的不确定性将会给自身带来损失-并购后的整合和运作的风险,优尼科更倾向中海油?,美国允许各种对政治势力的游说活动存在,公司企业或者社会各界的代表都可以和政府、国会联系联名上书要求政府严查中海油收购案的41名美国众议院议员中,有22人在过去的三届选举中从雪佛龙公司收取了政治捐款,获得了10万美元的捐款。事实上,中海油也认识到美国国会与收购案的重要联系,也聘用了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公司在宣布报价之后的二十天内,傅成玉先后接受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多家海外媒体的专访,反复解释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商业动机和价值。其中体现了美国议会政治与经济事务的高度联系,中海油与雪佛龙的政治游说,雪佛龙改变报价,中海油不变价;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能源法案新增条款,基本排除了中海油竞购成功的可能。中海油在宣布中表示,在目前情况下继续进行竞购已不能代表股东的最佳利益,中海油决定撤回其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中海油主动退出竞购,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中海油市值就上涨30%以上,从220亿增长到300亿美元。整个收购战中,中海油证明了自己是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要有资本谴责美国国会的那些议员,是他们的政治干预,而不是我们价格上失去竞争力迫使我们退出来。”在美国的公众中,很多人都知道了傅成玉和他领导的中海油。,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国家视角,王博,金承贤,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能源法案新增条款,要求政府在120天内对中国的能源状况进行研究,研究报告出台21天后,才能够批准中海油对优尼科的收购。,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尝试的失败,国家考量,美国国会能源商业委员会主席,称其对美国能源和安全构成“明显威胁”中海油从中国国家控制的银行得到了低息贷款,从而使中海油对优尼科的收购每股增加了10美元:雪佛龙副董事长称“雪佛龙与中海油进行的绝非商业竞争,而是与中国政府在竞争,这是不公平的。”52位众议员联名致信参议员写信给美国商务部,要求审查中海油的贷款是否违背WTO的规则众议院军事服务委员会举行了听证会据统计,前后共有64个国会议员参与到这场反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游说行列中来,优尼科所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约70在亚洲和里海地区中国建立石油储备中国经济起飞,国家利益 VS 企业利益,Exon-Florio条款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安全”,但无论是条款还是其实施细则,对“国家安全”都未进行明确界定,仅列举了五点考虑因素:预计的国防安全所需要的国内生产;国内产业满足国防需求的能力,包括获得人力资源、产品、技术、原料和其它供应及服务的能力;外国公民对国内产业和商业活动的控制,其对美国满足国防需求能力的影响;计划或正在进行的交易对向以下国家出售军事物资、设备或技术的潜在影响:国务卿根据1979年出口管理法(Export Administration Act)认定为支持恐怖主义或在导弹或生化武器扩散方面“应被关注”的国家,或根据1978年核不扩散法(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ct)被列在“核不扩散特别国家名单”或任何后续名单上的国家;计划或正在进行的交易对美国在影响国家安全领域中的国际技术领导地位的潜在影响。,Exon-Florio条款,国家安全的概念涵盖传统的外交策略和国防标准经济安全是否属于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是内在联系的,互为前提的。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就无法有效保证国家安全,而如果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必定也会影响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判定是否威胁国家安全时,经济因素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考量。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必须重视行政部门、国会、利益集团与民意方面之间的关系民意的表达往往受到利益集团鼓动的很大影响,政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民意和利益集团的游说,收购优尼科没有政府资金?,傅成玉批驳了此前美国舆论界所指责的“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有中国政府幕后资金支持”的观点。傅成玉称,中海油收购投入资金185亿美元。在筹集资金时,中海油母公司中海油集团公司当时承诺给中海油两个月贷款。这些贷款待收购获后,中海油再发25亿新股即可偿还。在发新股前有个时间段,因此,集团财务公司按照长期借款承诺给中海油30亿美元内部低息贷款。中海油并未从国家财政拿一分钱。,收购优尼科没有政府资金?,外交部声明,中国政府28日也第一次对这个收购案发表意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新闻会上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应当被视为企业间的普通商业行为,而不应该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中国政府呼吁政治因素莫干扰,中国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据新华社北京29日电】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28日在美国新奥尔良说,中国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用自己的石油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他同时驳斥了将国际市场高油价归咎于中国石油消费增加的观点。据外电报道,张国宝是在出席于新奥尔良举行的一个美中油气会议期间做这番表示的。这是中国首次正式证实何时开始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普遍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进口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紧急情况。美国能源部说,今年8月份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达到7亿桶的目标。张国宝还说,把国际市场高油价归咎于中国石油消费增长的做法是“没有道理和站不住脚的”。信息来源:http:/,美国Whitehouse白宫表态增加不确定因素?,尽管中海油星期一表示,希望美国政府对这项收购案进行快速安全审查,但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则在6月27日的记者会上,首次传达了白宫方面的意见,也就是一旦中海油的收购得以通过,美国政府将按照程序对此进行审查。这无疑为这个收购增加了不确定因素。看来这个收购案无法被当作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尤其是在当前美中因为贸易、汇率等问题争执不下,同时牵掣到各国战略利益的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敏感时期。,中国期刊网,单 宝 教授: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中国贸易 2005年第10期由于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复杂而含糊不清,因而使外国政界和竞 购对手有了合理原因,来强烈反对中国国有企业收购外国公司。某 种程度上讲,这种反对是愚蠢的。牛琦彬: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中国贸易 2005年第10期中海油的竞争对手雪佛龙曾公开发言:在60 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和 70 亿美元的母公司资金背后,他们看到的是中国政府的影子。他们认为在此收购战中,他们的对手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中国政府。,结论,从“国家-社会-企业”的国家视角来做出了如下的结论。社会对国家起到了作用国家对政策上有反映这些反应导致了企业不得不做出被动的选择而由于中国始终是美国CFIUS(外资委)严格防备的重点,因此要应对CFIUS(外资委)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的审查,中国企业就要增强企业在海外的软实力、使国有企业进一步民营化、并且适当转变收购目标和方式等。由于我国国内对外资并购缺乏完整的监管体系,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举动频频受挫,境外资本收购中国公司却长驱直入。外资并购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官方和民间越来越多的关注。,“中美两国政府都在调整各自政策并且彼此协调行动,以平衡国内各方利益,控制内外摩擦”(王缉思)。中美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造就了不同的贸易政治及金融政治的表现形式。中美之间的“跨国利益集团”使中美经贸关系更加复杂,在此情况下,国家在调节和管理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全球化过程中,政府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压力,却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全球化是对中美两国政府的巨大挑战。“共同利益”下的冲突评王勇的中美经贸关系庞中英: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信息来源:http:/,社会视角,冯硕,崔瑞炫,金铉峻,社会角度:议会是重要阵地,理查德庞勃(RichardPombo)加州共和党人,众议院资源委员会主席。在中海油宣布竞购尤尼科的前一周,他就写信给布什总统,建议“美国越来越需要把满足对石油的需要放在一个包括我们的外交政策、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框架里来讨论,特别是对待中国的时候。”其反对理由:表面上是不满于中海油受到中国政府的资助。更重要的,中国会在将这些技术用于军事目的,并且,使中国获得这么多的资源,本身就是对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议案提出者与雪弗龙的关系,议案的提出者背后有利益集团的影子:,2006年议员选举时,雪弗龙是理查德庞勃议员的第二大赞助商。理查德庞勃议员的行动,很难保证完全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保证个人立场中立的。联名上书要求政府严查中海油收购案的41名美国众议院议员中,有22人在过去的三届选举中从雪佛龙公司收取了政治捐款另外,美国的议会和政府的决策是与国内集团的利益高度关联的。连美国前国务卿赖斯都曾经是雪弗龙董事会的成员,公司曾将一艘船命名为SS Condoleezza Rice。,议案提出者对于美国的考虑?,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问题-能源问题已经被上升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高度地缘政治利益考虑-中国在亚洲国家影响力将提高军事安全考虑-中国会将优尼科拥有的石油勘探、生产和提炼的一些技术中应用于军事领域-中国国有控股的石油公司在伊朗、苏丹等地区都很活跃意识形态之争-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方面也认识到美国国会与收购案的重要联系,所以也聘用了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公司,然而结果并没有成功。马克帕尔默(MarkPalmer)中海油在海外的新闻发言人,负责中海油并购过程中的沟通事宜。他曾是安然公司危机处理的负责人。AkinGump受聘于中海油,是华盛顿法律游说巨头之一,在民主共和两党都有深厚人脉,能帮助中海油直通华府。丹尼尔斯皮格尔(DanielSpiegel)AkinGump中海油项目的总负责人,曾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并在诸多国际组织中担任过美国公使。他一直在跟尽可能多的国会议员和政策机构的人沟通。,社会角度:舆论的作用,在竞购期间,国际主流(主要是美国的)媒体,先后发表了13篇社论,虽然是全部反对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这件事上用政治干涉商业交易的,然而却引发了民众的关注,把事情引向了反面。雪佛龙公司同时借助纽约时报等媒体,多次大力宣传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的负面效应,给美国人民大众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媒体和民间对于中海油巨额收购优尼科计划的过分宣传却正中雪佛龙公司的下怀,成为中国政府宏伟战略意图的证据。,社会角度:舆论的作用,虽然最后决定权取决于优尼科的股东大会和代表股东的董事会,但无论如何舆论对他们肯定是有影响的。由于优尼科公司借助美国舆论不断地煽动,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被煽动起来,这可能会对优尼科的股东产生一些影响,在最终决定时,他们会觉得虽然雪佛龙的价钱稍微低一点,但是可能这个对美国更有利。,社会角度:美国的民意走向,在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NBC News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反对和支持中海石油这一收购交易的美国民众分别占73%和16%;另有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拿不定主意。这项于7月8日至11日进行的调查访问了1,009位成年人,误差率为3.1个百分点。,持反对态度的观点,4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政府应要求中国改变其军事政策;5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要求中国改善人权状况。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就在美国民众对高涨的汽油价格以及石油主产地中东地区爆发的军事冲突日益感到不安之际,他们认为中海石油此次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已经超出了正常经济交往的范畴。这些担忧影响了议会的决议和优尼科公司董事会的最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