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教材培训辅助材料 .ppt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 材 分 析 辅 助 材 料,与科学同行,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本册教科书内容特点,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一、本册教材的特点,1.内容设置特点:基础性、浅显的科学活动为主题注重对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力求达到“生活经验”下的内容 综合化,一、本册教材的特点,一、本册教材的特点,2.具体内容的设置 科学在我们身边 我们怎么知道 水的科学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我们周围的空气 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24课32课时,一、本册教材的特点,3.单元特点: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起点: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目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领悟探究目标与方法感受身边处处有科学。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起点: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与认识目的:引导解释,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石技能、方法与步骤。,一、本册教材的特点,3.单元特点:第三单元:水的科学起点:学生对水已有的认识认知。目的: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探究过程与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一、本册教材的特点,3.单元特点: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起点: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目的:引导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乐于探究的情感。,一、本册教材的特点,3.单元特点: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起点:学生认识的空气的有关内容目的: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一般性质,知道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本册教材的特点,3.单元特点:研究与实践:起点: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生活经验。目的:尝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对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习得”、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二、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玩具里的科学,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3.科学在我们身边,三、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要点:1.玩玩具,说特点2.根据玩具特点提出问题注意事项:1.可以是学生的身边的玩具,并不一定找出课本里的玩具。2.找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科学性的研究,1.玩具里的科学,要点:1.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动植物的,并说出特点。(提前布置)。2.根据动植物的特点提出问题3.我们和动植物交朋友注意事项:1.要落实“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探究目标。即多让学生说一说。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的方法,并注意填写记录表。观察活动是首要的。课程标准提到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活动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贯穿始终的,比如问题的提出、证据的收集、实验过程的关注等都不同程度的需要学生进行符合科学要求的观察,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观察活动应该是首要的也是始终的。”由此可以看出“观察”不仅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而且已经成为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了。,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要点:1.认识科学2.感悟、理解科学注意事项:1.有趣实验介入(你能站起来吗?吹蜡烛实验?用吸管吸水实验等。)2.充分让学生猜想与假设。3.充分让学生表达与交流。,3.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怎么知道,4.怎样认识物体,5.给文具分类,6.哪杯水热,7.水温的变化,8.哪杯水多,9.有趣的不倒翁,要点:1.利用眼、耳、鼻、舌等器官辨认物体。2.租用感官辨认物体的相同与不同。注意事项:1.准备的材料一定要丰富。2.要让学生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与步骤。即:“一看、二闻、三尝”。3.要让学生学会交流与探讨。4.注意“闻”的方法与“尝”的方法的介绍。学会应用。,4.怎样认识物体,5.给文具分类,要点:1.调查与交流分类的现象。2.给身边的文具分类。3.了解生活中分类现象及意义。注意事项:1.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分类的必要性,体验生活中的分类的现象。即让学生先观察仪器店服装店等物品是怎样摆放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2.课本上的调查表格的应用不要千篇一律。3.在分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出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6.哪杯水热,要点:1.借助感官判断水的冷热。2.认识温度计及使用方法。3.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注意事项:1.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并多提供多种多样的温度计让学生观察。(体温计、地温计、水温计、气温计。)2.熟练掌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该“教”会的一定要教会。(估、选、没、候、稳、留、平、记)3.要重视数据的采集与整理。课程标准提到的“能用简单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和“能尝试分析和解读数据”。(解释一下。),7.水温的变化,要点:1.猜测水温的变化规律2.实验测量、绘制统计图注意事项:1.明确课本中21的两幅插图的含义,一幅是“提出问题的”,一幅是连续测量热水温度变化的情境图,旨在提示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水温变化的猜想。2.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发现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3.注意拓展题的运用。(一是容量大小的不同,二是怎样使物体的温度降得快一些。)4.注意四个实验:一是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二是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实验;三是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四是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8.哪杯水多(典型课),要点:1.先用感觉器官判断水的多少。2.认识量筒及使用方法。3.并测量液体的体积。注意事项:1.多让学生说出三杯水的体积多少的测量方法。(猜想是重要的。)2.产生引进量筒的必要性。3.量筒的使用方法。(方法:视线与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仰视时体积大,俯视时体积小。)4.一定要让学生熟悉测量体积的器皿。(量杯、量筒、锥形瓶等。),9.有趣的不倒翁,要点:1.玩不倒翁。2.猜想不倒翁的秘密。3.拆解不倒翁。4.生活中不倒翁原理的应用.注意事项:1.带着问题玩不倒翁。2.渗透“解暗箱”的科学原理,让学生经历思维解暗箱提出猜想、行动解暗箱验证猜想的过程。“什么叫解暗箱”?关于“解暗箱”活动的教学思路。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但根据一定的可感知的外部情况,可以间接推断出来。这一类内容在教科书中常以“解暗箱”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利用对外部的观察与研究推断我们所不能直接去感知了解的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探索其内部奥秘。因此,“解暗箱”课实质运用的主要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很有价值。因而,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导开展丰富的想象,教给学生一把解开暗箱的钥匙。本节课主题活动研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就是典型的“解暗箱”活动,这样的活动都是由发现问题开始,并按照“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的程序,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展开探究活动。,第三单元水的科学,10.认识水,11.有趣的浮沉现象,13水面的秘密,14水往高处走,12.改变浮和沉,10.认识水,要点:1.探究水的性质2.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注意事项:1.观察活动的顺序,正确的步骤是一看、二闻、三尝。四摸。2.在观察活动中,注意提醒学生要搜集第一手的资料,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水的基本性质,最后教师再给予学生科学的概念。3.教师多提供一些有关水的图片。4.拓展活动中的“一个苹果中有多少水呢”,一定要让学生设计研究方法与步骤并进行相关活动。,11.有趣的浮沉现象,要点: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认识水有浮力。2.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事项:1.让学生学会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2.水的浮力概念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而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说出手压浮在水面的物体的感觉,并观察松手后看到的现象,也就是让学生在表象特征的基础上构建水的浮力。3.做“沉下去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可以进行指导。这也是一个典型实验。,12.改变浮和沉,要点:1.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2.制作浮沉子。注意事项:1.要把握本课的探究深度,本课应定位于如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不需要讲物体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体积有关,但也不能让学生有错误的观点。2.要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让物体浮与沉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等。,13.水面的秘密,要点:1.认识表面张力2.了解生活中的张力现象。注意事项:1.提供素材,引起学生的思考。“水面为什么会这样?“2.做实验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并不是单纯的往盛满水杯子里放入曲别针,应让学生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14.水往高处走,要点:1.知道生活中的毛细现象2.做实验探究毛细现象3.毛细现象的应用注意事项:1.初步涉及简单的对比实验的特点。”想办法让水往上爬“2.毛细现象的概念教师不要做过深的讲解和延伸,学生只要了解这种现象即可。3.学生一定要亲历实验过程。,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天气与生活,要点:1.美丽的天气2.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3.了解关于天气的谚语注意事项:1.教师一定准备好相关的资料,不能只是一味的说。2.欣赏完天气图片或视频后,让学生说出美丽天气带给自己的感受,即交流。,16.今天的天气,要点:1.让学生说说今天的天气2.知道观测天气的方法注意事项:1.上课前的一天布置好任务,让学生注意收听收看上课当天的天气预报,并做好记录,以备交流使用。2.天气符号不需要学生记住。3.教师一定准备出充足的图片、天气预报的录像或课件等,否则课堂无生动性。本课要两个课时完成,第二节应上室外观察课。,17.我的雨量器,要点:1.认识雨量器及其构造。2.制作雨量器。3.测量雨量器。注意事项:1.要让学生明确雨量器使用方法,教师可以从实验室内取出让学生观察。2.教师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如100毫米的降水量是什么意思。特大暴雨是多大的降水量等等。(可以让学生调查,相当于课外延伸。),18.我的风向仪,要点:1.认识风向仪2.做一个风向仪3.测风向注意事项:1.观察总结出风向仪的主要构成部分。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做一个风向仪。3.可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研究风向仪;第二课时利用自制的观测工具(雨量器、风向仪进行谭外观测活动。),19.一周的天气,要点:1.整理一周的天气情况观察2.记录、交交流一周的天气情况3.预测近期天气情况注意事项:1.要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进行一周天气观察,做好一周天气情况的记录,为课堂做好准备。(从温度、风力、风向、云量、雨量入手)。2.数据分析是重点,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要点: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认识气体。2.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注意事项:1.学生对空气的存在缺少生动具体的实际感受,教师一定要创设实验或游戏,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2.“杯子里有空气吗”这一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证明。(方法的多样性。)3.“空气有重量吗”这一实验如果器材不易找,可以用两个均等的充气的气球放在天平上,再将其中的一个气球的所放掉,也会看到不平衡现象,由此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20.空气在哪里,21.空气的成分,要点:1.探究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注意事项:1.要准备好丰富的材料,2.实验“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分组实验。猜想得出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最后得出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等等。,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要点:1.考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2.了解净化空气的方法注意事项:1.学生调查资料一定要丰富,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震撼。3.在课堂上要潜移默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课前要制定一份空气污染调查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