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水头镇总体规划(2030) .ppt
南安市水头镇总体规划(2010-2030),送审稿,水头概况,概况:水头镇位于晋(江)南(安)翔(安)三市(区)交界处,行政上隶属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全镇面积12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公里,全镇辖29个村(社居)委会,户籍人口1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约6万人。国道324线及福厦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南距厦门国际机场68公里,北距晋江机场15公里,交通便捷。起步早,发展快。水头镇是全国石材交易集散地,以石材业为特色的民营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石材业产值约占工业产值的70%。2009年GDP为72.8亿,为2000年的3.8倍,年增16%。2008年财政收入64119万元,为2003年的3.5倍,年增28.3%。2009年工商税收70360万元,为2000年的8.6倍,年增27.1%。水头镇已经获得全国千强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福建省文明镇、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体育先进镇等多项殊荣及称号。,汇报内容,一、工作过程二、规划背景三、成果构成四、重点内容五、创新总结,一、工作过程,现场调研(2月23日3月9日)、发放调研问卷第一次工作思路沟通(3月初)第二次初步思路沟通(3月19日)第三次初步方案沟通(纲要)(4月29-30日)第四次成果沟通(5月16日)领导视察,2月21日,正式成立项目组;23日进驻现场开始调研。3月19号,前期工作汇报会。参加人:南安市领导、泉州规划局、水头镇政府和市属主要部门4月6日拿到正式地形图文件。4月29-30日,初步方案汇报。三个方案比选。参加人:南安市领导、泉州规划局、水头镇政府和市属22个部门5月7日,洪副省长到水头调研,发表有关意见。处理好与泉州、南安市区的关系;与官桥、石井的互动;与安海、金井的呼应。处理好功能分区与自然条件、既有设施的关系,建设宜居新城。配好公共设施;加快绿地建设,改善城市面貌。留足发展空间;强化横纵联系。按照各方意见综合考虑,在方案一基础上结合方案二,进行综合方案编制,7,远景方案遴选,六镇用地及交通协调方案比选,座谈、走访,在水头现场踏勘过程中,通过水头镇区、水头镇域、石井、官桥、安海、内坑、东石五镇、厦门市区、泉州市区、石狮市区、晋江市区、镇区大中企业集中区、风景区、文化文物点的调查参观,以及29个行政村的调查,按现状发展的变化因素陆续在现场召开8个座谈会:厦门市规划局座谈会、泉州市规划局座谈会、南安市政府各部门座谈会、水头镇政府各部门座谈会、水头商会、石材协会及大中企业座谈会、南安市关于小城镇的工作会、与南安沟通进展座谈会、农村调研恳谈会(每个行政村分别召开)。走访的南安市部门包括:交通局、发改局、土地局、水利局、供电局、环保局等;走访的水头镇部门包括:土地所、统计站、环保所、村镇站、村镇建设指挥部、企业服务中心等;以及厦门市规划局和厦门市规划院。,主要结论,影响水头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台湾、厦门和泉州主观上水头现状主要问题(1)城市形象差,与城市标准差距大;(2)城市交通不成系统,对外对内混杂;(3)城市公共设施缺扣较大,尤其是医疗、体育、文化、教育等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4)石材产业恶性竞争尚存,分散分布,功能混杂;(5)农村与城镇自建房缺乏管理,建筑形式各自为政;(6)建设项目到处插建,缺乏相互协调。主观上水头发展设想(1)完善城市各项服务设施;(2)集中布置石材产业;(3)城市建设统一管理;(4)城市形象需要提升;(5)建立通达的交通系统(6)有序进行建设项目投放(7)建设综合性中等规模的城市。,问卷调查、座谈与现状数据分析结论基本吻合。,二、规划背景,1.落实福建省内有关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要求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4号)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21个试点小城镇评价水头作为试点镇的典型性,沿海产业带中的泉厦服务业增长核心区石材专业镇名片效应,21个小城镇中,财政总收入较高的分别是青口、角美和水头,这三镇的财政总收入远高于其他小城镇,位列第二梯队的金井、荆溪、西天尾、江口、龙田。依据地方财政收入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发展战略等因素进行的竞争力评价,划分五个梯队.,将21个综合试点小城镇的竞争力,分为五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角美、金井、水头,主要受厦门都市圈、福州都市圈辐射;第二梯队包括青口、西天尾、江口、荆溪、龙田,主要受莆田都市圈、福州都市圈辐射;第三梯队包括龙门、汀溪、岩溪、新圩,主要受厦门都市圈、福州都市圈辐射;第四梯队小城镇包括秦屿、赛歧主要受宁德都市圈辐射;第五梯队包括古田镇、高陂镇、小陶镇、将口镇、洋中镇、兴田镇,位于内陆城镇发展轴上。,21个试点小城镇评价水头作为试点镇的典型性,二、规划背景,2.落实泉州市总体规划关于泉州南翼新城的要求范围:以安海、水头为中心,整合石井、官桥和晋江南部等周边城镇,构筑泉厦、泉台合作平台南翼新城属于战略提升带,作为培育区域服务职能的空间载体南翼新城属于三大门户型次区域之一的南部门户3.落实南安关于一市两城的空间布局要求南安市域内分别以城区和水头为中心,需要承担泉州向西和向南的两个方向的门户职能南安城区主要起到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水头镇是近年来南安市财政收入的最重要增长点4.水头由镇向中等规模城市发展的要求水头镇全镇属于泉州市规划区范围,是中心城市边缘型城镇,未来规划建设应按照中等规模城市发展要求进行规划编制,相关案例分析,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索:(1)专业型城镇如何转变为综合型城镇,水头镇如何从石材大镇转变为服务业配套完善的综合性城镇(2)强势中心下城镇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以及调整,水头如何承接厦门、泉州的产业转移,并且与厦门、泉州产业、功能的承接和配合(3)沿海开放省份强镇扩权的措施以及政策借鉴案例一:昆山强势中心下专业化城镇向综合性城镇发展的发展路径案例二:香河强势中心下区域重要节点城镇发展战略案例三:小城镇扩镇强权政策和实施策略,昆山经验,昆山的经济发展有三次重要转型,(1)80年代初期,“农转工”;(2)20世纪90年代“内转外”;(3)21世纪初开始“低转高”。昆山发展经验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加大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培育扩大内资与外资融合度,培育地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总部经济园区,加强开发区管理,改善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土地投入-产出比例,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以及优惠政策昆山之路的借鉴意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点,跨越式发展;通过引进外资、以外向带动促进民营、以先进制造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创造经济发展优势,率先发展;推动发展模式转换,科学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建设园区载体,引导区域集聚发展,形成工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格局。,香河经验,香河发展经验(1)连接北京、天津发展轴的重要区域节点,接受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的产业辐射,作为近郊型城镇,发展互补型经济技术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构架区域产业发展网络体系,(2)强化政府激励以及引导发展,加快全民创业和创新步伐(3)完善实施主要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夯实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主要框架,加快专一职能城镇向综合型城镇转型。建设总部经济配套区。(4)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做强“三产”,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打造一流城市软环境,强镇扩权经验,浙江省“强镇扩权”案例内涵:指在暂时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归属于县、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经济强镇,以推进镇域经济的发展。案例:浙江钱清镇、姚庄镇、龙港镇等试点镇各方面均取得较好发展。绍兴试点“强镇扩权”入选2007年度“十大地方公共决策实验”。放权内容:涉及财政、规费、资金扶持、土地、社会管理、户籍等10个方面。经验(1)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以及自下而上的积极响应和配合。(2)“强镇扩权”的最终目的:促使小城镇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3)“强镇扩权”的难点在于如何“扩”,如何进行“权力下放”,尤其是财政权力如何下放。“强镇扩权”后,势必将影响县级财政收入,因此如何在“强镇扩权”中落实县政府给与小城镇相对独立的财权,成为政策实施的关键(4)“强镇扩权”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实施保障体系,成为影响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制定相应的官员考评体系以及考评制度,技术路线市场促发展、政策促转型,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广阔发展前景,19,三、规划依据、原则、成果构成,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4号)、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总体规划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南安市总体规划、南安市城镇体系规划修改稿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水头城镇化进程。立足打造泉州南部中心城市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台、对厦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战略定位,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体制机制,适度超前建设,全面提升水头城市整体功能,把水头建设成为“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统筹协调”的海峡西岸现代化城市。规划原则(1)承上启下,服从海峡西岸城镇群规划、泉州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宏观战略安排。(2)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远景与近期”、“城市与乡村”、“本体与近邻”的关系,处理好发展节奏和发展时序。(3)实事求是,科学论证,不唯上、不唯书,遵守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客观发展规律。(4)以实现全镇域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促进水头“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城镇化”为已任,合理规划用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三、规划依据、原则、成果构成,规划文本,文本,附件,图集,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调研问卷分析报告,产业专题,政策专题,四、重点内容,4.1核心问题4.2发展战略4.3规划重点,22,城镇建设现状特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镇村经济实力强劲对外交通引导型发展模式明显,镇区经济带动村庄经济社会和市政公共服务能力低下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小城市为8.6%-11.4%;中等城市为9.2%-12.3%。水头4.2%镇村建设空间混乱,功能组织缺乏引导典型的“金包银”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穿插分布环境和文化保护有较大欠缺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不足,4.1核心问题:水头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发达的民营企业造就了较好的城市经济基础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一座中等城市规模的城一个需要体制革新的镇一个需要产业升级的镇一个需要综合成长的镇,(1)城市管理体制中的问题突出,条块分割,镇政府陷困境镇政府对其是“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的上级主管部门看不见”,难以对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乡镇政府处于“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事难办”的尴尬境地。事权、财权、人权不合理,不充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财权事权不统一。镇级政府事权划分不合理,责、权不统一。镇政府没有独立的财政,也没有人事权,镇机关干部的任命、调动都是由县级党政机关决定。地方行政编制不足。小城镇政府公共管理功能滞后小城镇政府管理机构、职能、权限等依然承袭农村管理的旧模式,对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环境保护、社区管理、工商、金融、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培育与管理相对陌生,管理队伍素质、人才、技术、经验等严重缺乏。,(2)产业发展的跃迁遭遇瓶颈,阶段:由规模扩张向产业升级的变革期,对城镇功能需求升级 2009年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90家,实现工业产值128亿元,企业从业人员6万多人,全镇工商税收70316万元。拥有奎峰、大盈、五里桥、滨海工业区、福山、海联、电镀集控区、永泉山石材绿色产业园区等工业区。水头产业已经走向从规模扩张向产业升级和企业高端化重组的变革期,产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设施的需求加大,对生活性服务设施档次的需求快速提升。特征:产业高度集中,石材产业集群架构基本形成 石材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地位突出。产业国际化程度高。产业链效应明显。发展动力强劲。问题:产业增长方式粗放,跃迁遇瓶颈 产业结构层次仍很低,产业增长方式粗放。城镇设施水平不高,影响高端产业元素集聚行业结构的单一和同质化竞争 新一轮发展面临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发展空间不足,影响产业生产规模扩大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3)城市建设水平与目标落差较大,空间组织水平低下,建设凌乱混杂镇域总建设用地26平方公里(含村庄建设用地及水域)。根据现状图纸分析,镇域内已经形成产业与居住混杂,生产生活相互干扰;镇中心区与周边村庄、产业用地连绵混杂,乡村与城市生活方式共存。环境保护及生态资源的利用还未受到重视水头镇现有山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形起伏变化多,但是由于整体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垃圾和石材加工废弃物污染,水体质量超标,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还未受到重视,造成城镇整体风貌较差,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不协调的局面。,27,(3)城市建设水平与目标落差较大用地效率低,1)产业布局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低现状利用水平低,水头石材产业类型决定单个企业占地大。产业用地分布低效,产业用地分布散乱,用地规模偏小,产业用地多沿主要过境交通干道分布。,28,(3)城市建设水平与目标落差较大用地效率低,2)居住用地散布、穷村富民。大量的农村自建房占地蚕食了镇域内很多可整体利用的空间。村庄布局普遍存在住房“金包银”现象,大量破旧的老房被新建房屋包围。村庄公共环境质量差,与村民新建豪宅形成强烈反差。,(4)城市服务环境的压力巨大,1)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差距医疗卫生与未来服务需求相差8-10倍按每千人4床的标准计算,每10万人应配置400张病床;按每床50-10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标准计算,400床需要2-4公顷的用地。按照规范,规划期末按40-50万人计算,需要设置8-10个与现状海都医院同等规模的综合医院。教育与未来服务需求相差6-8倍按高中每千人300平方米、初中每千人400平方米、小学每千人600平方米、幼儿园每千人400平方米测算,50w人应配置15公顷高中用地、20公顷初中用地、30公顷小学用地、20公顷幼儿园用地,分别按照1.2公顷、1.2公顷、0.8公顷、0.2公顷每处设置,合计需要12所24班高中、17所24班初中、37所24班小学、100所6班幼儿园。2)公共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且配置水平较低水头镇公共设施主要分布在镇区,且用地及有关设施严重不足。,(4)城市服务环境的压力巨大,城市交通组织效率低下1)交通结构不均衡,对外以公路运输为主2)经济外向特征显著,区域交通资源依赖度较高3)对外交通空间指向明显,东西为主,南北为辅4)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杂,沿路发展模式普遍文化资源值得挖掘水头镇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宋代以来的各种遗址、墓葬和文物建筑散布在镇域各地闽南、南阳风格的民居在各村均有不同程度的存留,(4)城市文化传承的观念落后,随着城市发展,文化特色的破坏仍在进行中近年来的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缺乏地方特色,同时还对一些文物及文物环境造成了破坏以安平桥为例:水环境破坏:近年来,因各种破坏,安平桥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力影响加上近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景观。2009年,安平桥旁水域遭受多次土石填埋。周边文物环境破坏:安平桥两端均有庙宇及老街,本土建设模式需要延续过去居住发展建设模式围绕山体或宗祠集聚中间老宅,外围新宅;现代化居住小区大量修建,传统建设风格被摒弃,4.2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城镇性质城镇职能城镇定位,发展战略,区域协调战略:功能分担,做实中心区际联系上抓住与厦门对接的一切机遇,充分挖掘厦门新机场、石井港口的潜在经济价值,前瞻性做好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强调水头与周边城镇的互惠互利关系,不仅包含水头在泉州南翼新城中的地位,还包含水头在相邻六镇中的功能分工,以及水头与南安市区的分工。区域整合强调水头与不同行政区划(晋江)部分的内坑、安海和东石的功能整合。区域一体化强调水头与南安两镇的一体化发展,没有了行政壁垒,同属于南安行政辖区,水头与官桥和石井应共同承担起南安经济中心的地位,水头必须走出石材产业升级、改造、延伸的道路,充分考虑厦门新机场的作用,做好基础设施衔接,并在此基础上向外拓展。城乡统筹战略:城镇化工业化双驱动 水头城镇化道路必须走出现代化文化设施、服务设施和宜居环境建设的典范的道路,才能对进城的农民产生吸引,才能主动的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综上所述,必须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实现两轮同时驱动,使两者协调发展,互为促进,互为推动,才能保障城镇化稳步发展。空间整合战略:南接北扩,西拓东优西拓:向西整合村庄用地,将现有村庄企业整合并入工业园区,村庄环境整体改造,按城市标准配套各项服务设施。村庄整合类型分就地改造和异地改造两种。规划居住生活区实施就地改造,按城市居住区标准规划建设,规划工业用地区实施异地改造,并入城市生活区统一规划管理。东优:东部将按海湾水景充分利用,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文化休闲主题的功能区,舒展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天际线形象。通过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北扩:改变沿水不用水的现状,发挥大盈溪的自然水景风貌特征,规划向北扩充生活居住用地,通过引山连水的规划手法,融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于一体,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区。南接:滨海工业区的建设将水头与石井空间紧密结合,产业功能和生活功能同时向南传递,与石井北部区域融为一体。,发展战略,产业调整战略:二产集中,三产培育 实施二产集中战略。在维持石材产业国内外市场现状话语权的基础上,必须同时保证提高技术水平,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进三产培育战略。除了石材产业总部产业集群以外,积极培育职业培训业、现代物流业、新技术研发产业、文化娱乐业、餐饮服务业、体育健身业,不仅仅推动着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而且决定着水头城市未来发展水平。此外,充分利用水头六山四平原的空间特征,结合文化风貌的提炼与保护,发展旅游业,以独特的地方文化、风俗文化和山水文化吸引客源,培养人气,从而带动餐饮、零售、地产等多项产业的发展。今后水头应优化生产,做强流通,提升服务,打造石材产业总部基地。交通组织战略:内外分离,疏内迁外 实施内外分离战略。在交通组织中,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设立交和进出口,次干路只能右进右出辅路;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设平交的灯控路口;主干路与次干路交叉、次干路与次干路交叉设平交路口,支路只能右进右出主干路的辅路。实施疏内迁外战略。交通组织应按道路分级组织,相邻等级的道路相连接。应具体分析城市支路的组织方式,必要时组织单向交通,交通量较少的支路交叉口可采用小环岛的交叉方式,生活性支路应能屏避过境交通,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异形路口的设计应利用路网简化路口。考虑变交叉为交织的方法以及大型交通集散点的交通组织。倡导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的新思路。,城镇性质和职能,历版总规性质及规模1)(1997-2020)水头镇域的性质为:以农业为根本,以轻工建材为主导工业,农工贸并举的南安市域次中心,泉州市域泉南片区水头区的中心镇.镇区性质为:以轻工为主导产业、集商贸、旅游于一体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城镇。镇区人口规划为8万人,镇区用地规模8.01平方公里2)(2002-2020)镇区规划性质为:以建材,食品、轻纺加工产业为主导,以物流商贸为促进的泉州南片区工贸型重镇,省级重点中心镇。镇区远期人口规模:中心镇区12万人;大盈区5万人;镇区远期用地规模:中心镇区12平方公里;大盈区4.9平方公里。上版规划提出的城镇性质合理,规模适度,适合当时的发展背景,有效的指导了当时城市的城市建设。,36,立足泉厦,确定城市性质,从区域特征上解析城市性质 1)对台经济、文化联系的前沿阵地 台湾经济梯度产业转移,福建作为对台经济桥头堡,加速自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落实海西城镇群发展对台经济,为水头对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并作出了“适时推进厦门、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决定,目前正从七方面推动福建对台先行先试。(1)打造更加开放的对台合作格局。以厦门为龙头(2)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做专做精沿海石化、光电、机械等台湾产业专区。(3)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4)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5)建设海峡旅游圈。(6)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7)建设两岸交流合作的特色平台。对台经济的全面合作,厦门、泉州成为对台合作的主要平台之一,承接经济、文化、资源、产业等多领域的合作。南安市台资投入日益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立足泉厦,确定城市性质,2)泉州厦门产业扩散的主通道,接受区域产业辐射的承载平台从经济区位看,水头镇与厦门翔安区相邻,且已被纳入泉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水头对外联系通道进一步加强,承接大范围的产业辐射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泉州港石井作业区开通了与台湾金门岛的直航,水头、石井的对台贸易的优势更加明显。3)南安市域的对外经济联系的窗口(经济、贸易中心)南安市域划分为五个经济集聚区。以水头为核心的南部经济区经济总量几乎占据南安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是南安市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也是厦、泉、漳城市带中经济发展的活跃地区之一,石材生产营销、粮食加工、建材产业等产业具有区域甚至国际性影响力,是南安市面向亚太、面向台海、面向厦、漳,对接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前沿阵地。4)有条件成为沿海经济带的宜居典范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及文化遗存。,上位及相关规划,福建省省域城镇部署在福建全省的城镇部署中,可以看到水头由于地处厦泉之间,其区位为对台经济的前沿,存在迫切的设施先行、两岸对接、发展城镇的任务。从区域职能中梳理出的关键词主要为:区域服务(地区性中心中部分服务功能)、对台经济中的部分职能分工。,城镇规模体系,海峡西岸城市群空间结构示意,海西城市群次区域划分,依据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提炼城市性质,上位及相关规划,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泉州总体规划中对水头的职能分工与城市定位可以明确为以下关键词:泉州南翼的部分城市功能、特色产业基地城市,对台交往平台的组成部分。南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南安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一市双城”的发展战略。提出水(头)石(井)官(桥)联合体承担的职能为:石材、建材、粮食加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及专业化物流中心,市域南部文化教育医疗服务中心。2020年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23.4万人。在水头中心区设泉州公路重要枢纽的客运中心,规划一级站。南安市南部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南安三镇中将水头城市定位明确为三镇的中心。并力推三镇的联合体承担南安市副中心的职能。晋江市城镇部署晋江规划中对安海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南安对水头的态度,水头与安海的政策差异已经凸显。,通过各个层面的上位法定和非法定规划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头的发展处在热点区域,水头的发展前景广阔、态势良好。,泉州厦门规划示意,区域职能承接,对台经济窗口“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的独特关系,是台商投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承接 第一层次:以生产-销售为纽带的海外产业市场链接 第二层次:以泉州-厦门为母体的区域功能疏解与传递 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塑造具有水头特色的专项产业服务中心.,从区域职能分工中解析城市性质,区域职能承接,闽商文化与侨乡文化的窗口 水头地处闽南沿海地区,做为南安乃至泉州的属地,凭借其地理区位,在整个福建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与泉州一起构成了闽南文化的重要部分,主要表现形式有海丝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侨乡文化等。经过历代多年发展,最终形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地方文化特色。泉州南翼新城职能塑造有实力有基础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泉州市南翼新城城市规划综合研究,南翼新城职能将由六个独立的功能体有机组成,并形成以下职能:区域职能:泉州市南部门户,重要交通枢纽、泉州市现代加工工业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设备制造业基地;构筑泉厦、泉台合作大平台的战略前沿。城镇职能: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发挥泉南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发展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提高制造业服务需求,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宜居功能。产业职能: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整合、升级,重点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即石材、陶瓷、伞业和五金机械;整合现有服装、玩具、纸业、粮油食品、鞋料皮革、家私等传统产业中优势企业,适当发展物流、房地产、旅游和科技含量高的无污染产业(如电子、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南安市域经济平台塑造经济中心在规划期内,水头做为南安乃至泉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以石材为核心的建材产业总部基地、建材及周边产业服务基地、泉南商务旅游服务基地,为此在本次规划期内仍将需要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城市定位的角度确定城市性质,水头镇职能缺失分析 水头公共设施不成体系,区域服务功能不足。中等城市的规模,镇的服务能力。水头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流通能力有限。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未有效分离,抑制流通能力。水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拓展能力加强。专项型产业活跃,提升空间较大。水头城市形象欠佳,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城市特色未与自然本底良好结合,城市文化特征被抑制。区域分析与城市定位 第一、水头城市定位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城市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所以城市的定位应综合考虑产业的发展目标。第二、水头城市定位依托正确的竞争参照系。城市定位已经是城市参与竞争的前提和方略指导。水头城市定位中强调城市的创新性,选取区域型产业升级为竞争参照系。第三、水头城市定位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特质资源融合与提炼,在强调城市外部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城市的特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同时,在这样的定位分析中明确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综合分析,水头的城市性质应为:对台经济平台中的节点之一、泉州南翼新城的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材产业总部基地,承担南安市经济中心功能的综合型扩权镇。,发展目标,总目标 泉州南翼以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商贸集聚发展为依托,集石材总部经济、区域综合服务和生态宜居为一体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2015年):弥补设施差距,改造城市环境,提升经济实力。石材行业在做大经济总量、改变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培育并承担起石材行业科研、管理、培训、展示、定价、交易、生产加工、物流等多种功能,打造石材行业的总部基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材产业中心。继续完成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的任务,使城乡一体化在“量”的基础上在“质”的方面更上一个台阶,从而完成水头从“小城镇”向“城市”的兑变。第二阶段(2016年-2030年):壮大现代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区域职能。积极培育壮大现代新兴产业,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承担起服务周边城镇的大型商贸、商务服务、医疗保健、职业培训等具有区域性的职能。城市在保持石材特色产业职能的同时开始向综合性职能方向转变。水头将逐步发挥泉州南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成为泉州南部地区的核心功能区。城镇空间布局走向与周边城镇融和阶段,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现代宜居的中等规模城市基本形成。第三阶段(2031年-2050年):整合区域资源,构建综合中心,全面协调发展。以石材总部基地和区域性生产、生活服务中心为载体,大力延伸发展会展、研发、金融等高端城市服务职能,强化提升为区域产业配套的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新能源和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全面协调区域生产、区域生活和区域生态功能,彻底摆脱资源加工的产业路径和重工化生产阶段,完成由工业城市向海西地区综合性城市的转变。,45,发展目标,定量目标,实施手段,完善区域大职能,做实区域城市中心城镇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区域职能的竞争。针对水头镇本地职能低端和区域职能缺失的现状,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在泉厦经济区中发掘机遇,完善以石材产业生产与总部基地为核心的区域大职能,推动城镇生产功能升级和生活服务设施完善,提升区域性居住、商务、休闲功能与吸引力,做实泉州南翼新城中心。构筑城市大框架,调整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框架是做大城市框架的基础。规划在梳理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区域性快速交通设施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抛弃“哪堵治哪”思想,科学调整水头镇综合交通体系,有效分离过境交通,给水头发展松绑减负,合理组织内部道路网络,引导城市构筑大框架。彻底改变决“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交通现状。拆分生产与生活,理顺项目投放时序生产与生活混杂,城市功能混乱,是制约水头镇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规划按照生产生活分离又有机联系的思想,设置生产功能区、生产服务居住区、专业大型居住功能区和居住服务区等多种功能区,合理布置工业、物流、绿地、居住、办公、商业等各类建设用地,通过道路网和绿地联系与隔离,形成有机整体。并以空间发展时序和近期规划为指导,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控制村庄及企业,做优城市居住环境 以城乡一体发展为指导,以镇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镇域村庄布局规划为依据,合理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拓展规模和方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级配体系,引导城乡人口向中心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严格控制“沿路工业”和“邻村工业”发展,引导工业布局向专业园区转移,集中治理工业污染源,做优城市居住环境。精选项目和时序,创新城镇建设机制明确“项目引导城镇发展”模式。在规划用地布局方案框架内,精心策划道路、广场、医院、学校、商业等城市设施建设项目,以建设完善城市设施引导城镇用地拓展,改变“插花地”城镇自由发展状态,提升“马路经济”初级城镇建设水平。重视“管理引导城镇发展”模式,创新城镇建设与管理机制,加强水头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人事与财政投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打造“实力水头、魅力水头”。,4.3规划重点,落实上位规划引导,注重区域协调;规划覆盖全镇域,注重城乡统筹;改善城市宜居环境,注重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产环境,工业企业园区化,注重提高工业用地效益;理顺发展时序,注重近期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注重良性发展;,4.3规划重点注重区域协调,上位、六镇、三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律及协调,区域产业职能协调安海镇:区域综合产业基地,纸业、机械、五金、建材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东石镇:伞业综合中心,区域服装产业基地内坑镇:陶瓷产业综合中心,区域客流门户水头镇:石材总部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区域性商务中心,陆路物流中心,区域性居住中心。石井镇:石材生产基地,区域门户与水陆物流转运中心官桥镇:陶瓷石材生产基地,粮油食品物流中心,三镇产业规划对接与协调,三镇整合,对接区域建立开放的畅达的交通系统,优先对接区域交通区域航空衔接:大磴岛:利用规划城市快速路与泉三高速和厦漳泉城市联盟中通道、沿海通道衔接实现水头与大磴机场连通。区域港口衔接:规划依托外迁324向南延伸线、324快速路与石井港连接,保证水头对外海运需求,同时促进对台经济发展。区域公路布局:“十”字结构 东西高速:沈海高速公路泉州段(原称同三线或福厦高速公路。南北高速:泉三高速公路水头段(南安-石井-金门联络线)。区域铁路、轨道布局:四横一纵一支 四横:福厦铁路泉州段、宁漳高速客专铁路泉州段、宁漳货运专线铁路泉州段;厦泉漳城市联盟铁路;一纵:泉州轨道4号线一支:石井港支线,,疏内迁外,协调六镇交通,疏解过境,贯通南北:外迁国道324,引导区域过境交通由城区西侧外围通过,原线路作为城区道路,外迁新线向北先接老国道324,再接泉州厦门北部连接线,向南到石井港、与沿海通道相接。提升324新线为快速路,贯通城市南北,向北到泉州南站,接线域公路连接南按与泉州,向南到石井港、与沿海通道相接。增加通道,对接两翼规划南部快速路,疏解东西向过境交通,引导晋江、安海、东石穿越水头老城区交通由城区南部通过,同时借助规划快速路实现与泉三高速水头段和国道324的衔接,向东过安海,连接泉三高速斗围港联络线。规划打通北部快速通道,向西实现水头北部地区与厦门直接对接,向东联系福厦高速铁路客运站,提高站点辐射能力。规划东西向两条快速路既是水头与厦门及岛外地区,安海、南石等周边城镇联系的地方性通道,又是衔接高铁站,接区域高速公路连通海港、联系机场的城市对外交通线路。,设施一体,对接区域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供水设施从三镇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未来三镇的水源应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官桥、水头、石井水厂三个水厂的供水干管互联,共同为本区域供水 供电设施 建成220KV变电站8座。其中,现有3座,新建4座。分别为220KV官桥变电站、蟠龙变电站、湖池变电站、石井变电站、水头变电站、内坑变电站、安海变电站和东石变电站。以现有两座500kV变电站为供电电源。燃气设施 在内坑镇设置一个高中压调压站,向内坑和官桥两镇供气;在安海镇设置一个高中压调压站,供应安海用气。把次高压管网引入水头,在水头镇设置一个高中压调压站,向水头、石井两镇供气。垃圾处理设施 建设晋南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建立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为主的垃圾处理体系,在各镇应建设垃圾分拣中心和压缩转运站,回收垃圾中可用资源,减少垃圾运输量,提高资源回收率。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采用分片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其中粮食城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官桥镇区和粮食城片区;水头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水头综合片区和石井镇老镇区;石井片区污水处理厂服务石井西片区。,市政规划对接与协调,六镇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协调供水:南安市南部三镇与晋江三镇的水资源可以共享,但供水系统分开。污水:根据六镇的地形和主要障碍物情况,六镇的污水采用分片分散处理方式,以减少污水管网的投资和污水提升泵站的数量。供电:六镇共规划建成220KV变电站8座。其中,现有3座,分别为220KV官桥变电站、蟠龙变电站和湖池变电站;新建4座,分别为220KV石井变电站、水头变电站、内坑变电站、安海变电站、东石变电站。由现有两座500kV变电站提供电源,为6镇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燃气:各城镇采用中压一级管网供气,气源由晋江牛山门站接入。门站接收天然气后进入次高压管道,由次高压管道输送至各高中压调压站,通过高中压调压站把压力降低到0.2MPa,再进入各城镇中压管网。环卫:针对该地区城镇密集,垃圾处理场选址困难的实际,垃圾处理宜采用以焚烧处理为主的方式,集中建设垃圾处理场,资源共享。根据运输距离定服务范围,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不同市间的共享,乡镇之间的共享,以节约运输成本,形成规模效益。防洪:建设完善堤防工程。加强大盈溪、寿溪、石井溪、九九溪等区域内排洪河流的堤防建设,使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清除河床淤积,扩宽瓶颈河段、拆除阻水建构筑物,保证河道的泄洪能力。,4.3规划重点规划覆盖全镇域,注重城乡统筹,规划范围、镇村体系、城市规模预测和校核,合理确定规划范围及城镇规模,规划范围的确定水头镇2010年现状城镇建设已经呈现镇村全面扩张、产业遍地开花的局面;更好的统筹安排镇域空间资源,协调镇、村发展格局;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落实上位规划确定本次水头镇规划范围为全镇域127平方公里,即全镇域覆盖,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规划区范围:全镇域人口预测校核结果:水头2030年城镇规模在35-40万人为宜,远景2050年通过水资源调配及用地强度的增加,控制在45-50万人左右。,远景用地规模测算,土地后备资源分析1)分析方法通过高度、坡度等地形指标,分析可建设用地范围;按照高压走廊、燃气管线的规范设计要求,控制有关廊道;按照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标准,控制滨水、沿交通设施用地两侧的绿化廊道。2)结论:土地后备空间储量小:空间自身局限通过建设用地资源分析,综合各项要素,水头镇域2030年可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面积约45-50平方公里左右,远景可建设的用地面积为58平方公里左右(需土地政策配合)。,水资源承载力分析,1、“供”水资源概况水头镇境内主要河流有大盈溪、寿溪等,现主要供水水源取至石壁水库。水头镇共有小(二)型及以上水库10处。其中:中型1座石壁水库小(一)型水库红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