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ppt
第七语文小组,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调查研究,第七小组:唐乾晟 陈龙 肖米艳 陈胜兰 阳国令 陈征蕾,课题意义:有助于赏析诗词时,了解诗词中的情感(如我们看到一首陌生的诗词中有月亮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月亮在诗词中的意象是思念,进而想到家乡就能够在读诗词之前就知道作者描写的是思念之情)。,小组分工:收集资料:陈胜兰 肖米艳 唐乾晟资料整理:陈龙 陈征蕾 结果总结:阳国令,以下为我们小组 搜集整理的内容,意象: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自然意象1.自然景观类:,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更多的时候,月亮是作为审美对象出现的。多有烘托之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以动写静,月之宁静与鸟之飞鸣恰成映衬。,流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其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或形象的描写某种情思(思念、忧愁等)。,斜阳(夕阳、落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弃疾的永遇乐)其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青春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和夕阳意象多有合拍之处。,2.植物类:,杨柳(垂柳、柳枝、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柳”与“留”谐音,(戴叔伦堤上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落花(落红、残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满地残红点绿苔。”(陆游落花)其多传达青春易 逝、人生无常的深沉 喟叹和哀愁。,松、菊、梅竹:“三径就荒,松竹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多传达高洁、坚贞、孤傲之志。,梧桐、萍、芭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多传达飘零戚寂的惆怅与哀愁。,3.动物类:,杜鹃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凄凉、哀伤的象征。,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另外,也有借蝉象征高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行为类,登高、凭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多传达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吹笛、吹箫、吹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有关音乐曲调,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梅花落,塞上听吹笛(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行路难,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