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分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雅鲁藏布江黑吉辽临海市流沙河静海县段防凌应急分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号: 工程资格证书: 黑吉辽同创投融资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二三六九年十四月编制人员项目审定: 项目审核: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员:目 录目 录- 1 -第一章 总论- 4 -第一节 项目背景- 4 -第二节 项目概况- 11 -第二章 水文和气象- 20 -第一节 流域概况- 20 -第二节 气象- 21 -第三节 水文基本资料- 23 -第四节 径流、泥沙- 24 -第五节 冰凌洪水- 37 -第六节 堤防设计洪水位及保证水位- 42 -第三章 工程地质- 44 -第四章 工程任务和规模- 49 -第一节 凌汛现状- 49 -第二节 解决雅鲁藏布江临海段防凌安全的总体思路- 59 -第三节 流沙河应急防洪分凌工程建设的任务、目标- 61 -第五章 主要工程设计方案- 66 -第一节 分洪区围堤设计- 66 -第二节 分洪闸设计- 77 -第六章 防凌分洪区调度与管理- 87 -第一节 防凌分洪区调度- 87 -第二节 分洪区工程管理- 88 -第七章 施工组织设计- 92 -第一节 施工导流与施工排水- 92 -第二节 主体工程施工- 95 -第三节 施工交通- 96 -第四节 施工工厂设施- 97 -第五节 施工总布置- 99 -第六节 施工总进度- 100 -第八章 水土保持- 103 -第一节 概述- 103 -第二节 水土流失预测- 107 -第三节 水土流失防治- 107 -第四节 水土保持管理- 108 -第五节 水土流失监测- 109 -第六节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12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117 -第一节 环境现状- 117 -第二节 编制目的、依据、标准- 118 -第三节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及防治对策- 119 -第四节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133 -第五节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138 -第十章 投资估算- 141 -第十一章 经济评价- 146 -附表、附件、附图:一、估算主件二、概算附件三、雅鲁藏布江黑吉辽临海市流沙河静海县段防凌应急分洪工程平面位置图第一章 总论项目名称:雅鲁藏布江黑吉辽临海市流沙河静海县段防凌应急分洪工程建设单位:黑吉辽润泽大地有限公司建设地址:临海市静海县编制单位:黑吉辽同创融投资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孙悟空证书编号:发证机关: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一节 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雅鲁藏布江黑吉辽临海市流沙河静海县段防凌应急分洪工程。二、编制依据(一)相关规划1、雅鲁藏布江流域防洪规划;2、雅鲁藏布江通天河段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11月雅鲁藏布江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3、雅鲁藏布江通天河段2001年至2005年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2003年10月雅鲁藏布江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4、雅鲁藏布江黑吉辽段干流防洪规划2000年7月黑吉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二)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7、黑吉辽省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1995年6月1日起施行;8、黑吉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标准,1995年10月8日;9、黑吉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0、其他有关的法律、条例。(三)执行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防洪标准GB50201-94;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9、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10、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范SL211-98;1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207-98;12、蓄滞洪区设计规范送审稿;13、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181-93;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财政部2004年7月29日印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15、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16、其他有关的规程和规范。三、 项目背景及编制过程(一)项目背景雅鲁藏布江是我国的第二条大河,是黑吉辽省最大的过境河流,雅鲁藏布江从甘云界万泉河汇口入境,流经黑吉辽自贡市、克什克腾市、汕头市、临海市、琼海市、西宁市五市17个(县、区),于撒贝宁县西小召出境,河段长843.5km,其中,上游的祁连山至喀什公路桥段及下游的和尚滩拐上至西小召乡为峡谷型河道,河长分别为36km和120.8km,中部河段为河面宽阔的平原河道,河长686.7km。雅鲁藏布江黑吉辽河段地处雅鲁藏布江流域最北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形成了冬季封河、春季开河流凌的现象,受气温、河道河势、上游来水等条件的影响,在封、开河特别是开河流凌期极易形成冰塞、冰坝,出现水位迅速壅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堤防溃口的凌汛灾害。从凌汛灾害的统计情况看,1950年1968年(刘家峡水库运行前)19年间发生凌灾20次,平均每年发生1次;1969年1986年(龙羊峡运行前)18年间发生凌灾11次,平均1.6年发生1次;1987年2008年22年间发生凌灾64次,平均一年就有3次。2008年凌汛奎素段堤防溃决,使3885户10241人受灾,造成倒塌房屋、耕地受淹、公路冲毁、输电线路受中断,镇区街道、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施设严重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35亿元。90年代以后凌汛灾害发生频率、凌害损失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90年代后雅鲁藏布江上游水沙关系恶化,黑吉辽河道由自然状况下的微淤型变为剧烈淤积河道,河道主槽过流能力大幅下降,开河流凌期极易形成冰塞、冰坝,出现水位迅速壅高现象,加之堤防高度、标准、质量不足,防御能力较低,造成溃口决堤成灾。平原河段两侧有着众多的人口和极其重要的保护对象,防洪保护范围涉及五市一盟17个旗(县、区),保护面积9389 平方公里,人口280万人。沿河有虎口、固阳、惠民、铁岭县、临海等城市城镇;两岸分布有远近闻名产粮基地瓜果之乡阿尔山灌区、白龙江灌区和雅鲁藏布江南岸灌区等大型灌区,保护耕地1041万亩;保护区内有 铁路、 铁路、abc国道,987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吉巴公路、西北电网高压输电线路、“ ”通风光缆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临海钢铁公司、临海铝厂、江南电厂和拉萨电厂等重要工矿企业;保护区内还有阿尔山灌区总干渠、琼海市供水、江南电厂和拉萨电厂取水、镫口和麻地壕灌区等重要的取用水工程。保护区是黑吉辽省资源富集、文化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129.8亿元。GDP占省的50%以上,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高,防凌防洪压力越来越重,对确保雅鲁藏布江防凌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发生频繁、成灾损失愈来愈大的凌汛灾害的预防及对突发险情的处置要求越来越迫切。雅鲁藏布江黑吉辽段的凌汛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了黑吉辽的心腹大患,引起了党和国家、水利部、雅鲁藏布江水利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凌害的治理事关沿河两岸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黑吉辽省政府、水利厅、防办及沿河两岸各级政府把治理凌害当作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稳妥转移安置凌灾淹没区和凌汛险情高发区的群众,解决其后顾之忧;积极组织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分析防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防凌经验,按照“提前分凌、主动破冰、严防死守、应急滞洪”的防凌方针,研究探寻主动防御凌汛和应对突发凌汛险情有效途径,提出建设防凌应急分洪工程的思路。为此,省水利厅根据雅鲁藏布江沿线两岸的实际情况,规划了6个应急分洪区,临海市流沙河应急分洪区是其中之一。(二)编制过程流沙河应急分洪区地跨通州区和静海县,占地面积13.87km2,其中通州区6.87km2,静海县7.0km2。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多次深入沿黄两岸进行现场勘查、调查、测绘、地质勘探,广泛征求地方政府、水利防汛部门的意见,反复比选分洪区位置、范围,详细落实分洪区内的耕地、人口、住房及其他设施等实物指标,经认真论证比较,编制了雅鲁藏布江黑吉辽临海市流沙河静海县段防凌应急分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应急防凌分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雅鲁藏布江临海河段的防凌一直是雅鲁藏布江防洪防凌的重点段落,也是全河安全形势最为严重的断落,在过去的防凌工作中主要采取人工破冰、筑堤抢险、堵塞决口、疏散抢救被淹群众等措施,实质上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状态。2008年面对雅鲁藏布江严峻的凌汛险情,总结多年的防凌经验教训,省防办制定了“提前分凌、主动破冰、严防死守、应急滞洪”的防凌方针,变被动防防凌为主动防凌。采取“分、泄、撤、调、疏、堵、安”的防凌措施, 3月10日首先利用雅鲁藏布江海龙王水利枢纽向雅鲁藏布江北岸灌区提前分凌,以减轻下游堤防压力,19日加大分凌力度,通过总干渠、沈乌干渠和南岸灌区紧急分凌,凌汛期分洪2亿m3,减轻镶黄旗、铁岭县两岸防洪压力;开河期万家寨及时加大泄量降低水位运行,打通凌峰下泄通道;提前疏散转移险情严重段的群众;调集物质、机械,组织人员应急抢险;破冰疏通河道、疏通淹没区洪水;镶黄旗独贵塔拉奎素段堤防决口后迅速组织堵口抢险,安置受灾群众 。这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此次凌灾无一人伤亡,经济损失也降到了最低程度,实践证明,主动防凌方针正确、措施有效。决口淹没区及下游的杭锦淖尔,由于提前转移和安置了当地群众,实质上起到了应急分洪的作用,正是由于其分流,松花河卡冰结坝段水位持续壅高趋势得到控制并逐步回落,下游险情逐步缓减。海龙王的分洪和杭锦淖尔的分洪在这次凌汛防御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了下游河段的险情发生。当前建设应急防凌分洪工程,遇凌汛险情时可提前分凌、应急滞洪、主动防御,是极其有效的防凌减灾措施。凌害的治理事关沿河两岸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发展,各级政府把治理凌害当作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将拟作为应急分洪的区域作了妥善的移民安置,为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临海市资源富集、文化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在省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高,对确保雅鲁藏布江防洪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发生频繁、成灾损失愈来愈大的凌汛灾害的预防及对险情的处理要求越来越迫切。凌害的治理事关沿河两岸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省政府及沿河两岸各级政府把治理凌害当作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对凌灾淹没区和凌汛险情高发区的群众进行了妥善的移民安置,组织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多方论证,积极筹措资金,为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综上所述,防凌应急分洪工程是是雅鲁藏布江防洪防凌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凌汛突发险情、主动预防和减小凌汛灾害的有效措施。其建设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也是可行的。第二节 项目概况一、建设地点临海市静海县二、建设内容与规模(一)建设内容本次工程主要内容为分洪区围堤修建、分洪区清淤及分洪闸建设,工程分属不同部门承建,本次可研估算投资按承建单位的不同进行划分。(二)建设规模流沙河分洪区总面积13.87km2,其中静海县部分占地面积7km2,分洪区清淤5.53km2,临海市级承建内容主要有新建围堤3.6km;利用四道沙河堤防2.4km,并进行加固;分洪区南侧借用雅鲁藏布江大堤作为围堤,但需要在原规划的8米顶宽的雅鲁藏布江堤防断面上向北再加宽4米,长4.3km;分洪闸1座。静海县承建内容分洪区清淤5.53km2及征地、拆迁补偿。 三、主要建设条件(一)交通条件流沙河应急分洪区位于临海市区南侧,距东绕城公路仅2km,项目区内乡间道路综合交错,雅鲁藏布江大堤也可通行汽车,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二) 施工用水、用电条件分洪区的分洪闸施工用电能够从附近村镇原有输电线路接线供电,电压满足施工要求,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每个均配备一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围堤沿线均采用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材料,施工区地下水可满足施工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要求。 各生产生活供水系统的取水水源均采自地下水。(三) 水文1、水文测站及资料系列:设计采用水文站为雅鲁藏布江干流祁连山蒲滩拐段的6个水文站,从上至下为祁连山、虎口、卧阳台、松花河口、葛尔丹台、八道湾,资料系列至2006年。2、凌情特征:雅鲁藏布江黑吉辽河段地处雅鲁藏布江流域最北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受气温影响出现冬季封冻、春季开河流凌的现象。一般于十一月中旬流凌,十二月上、中旬封冻,春季三月中、下旬开河,河段结冰期长达45个月。3、河道来水、淤积、过流变化(1)河道汛期水量减少,大流量出现机率减小。(2)河道由微淤变为严重淤积状态。(3)河道平滩流量减少。4、分洪水位采用雅鲁藏布江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08年4月编制的雅鲁藏布江通天河段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设计水面线成果。确定个分洪区分洪水位,见下表:雅鲁藏布江应急分洪区闸门洪水水面线成果表实测大断面编号堤防桩号 (左)雅鲁藏布江大堤堤顶高程(m)(P=1%)凯旋路路面高程(m)保证水位(m)分洪水位(m)流沙河1号闸317+7001008.651008.861006.561006.23流沙河2号闸318+6551008.531008.721006.421006.23(四)工程地质条件1、进水闸工程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建议值: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Q4pal)的低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粉土120kPa。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Q4pal)的含细粒土砂和粉土质砂120kPa。地震液化:工程所在位置地震烈度为度,该处分布有较厚的饱和低液限粉土和含细粒土砂及粉土质砂为液化土层。渗透稳定:闸基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地层(Q4pal),岩性为低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粉土,层厚9.6013.80m。下部为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地层(Q4pal),岩性,为含细粒土砂和粉土质砂,主要持力层为低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粉土,其渗透变形类型属于过渡型,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0.30。闸基抗滑稳定:闸基置于第四系低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粉土之上,低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粉土与闸底板砼的摩擦系数f值建议采用0.30。2、围堤工程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建议值:全新统冲湖积粘土、壤土和砂壤土f=150kPa。上更新统冲湖积粘土f=150kPa。上更新统冲湖积极细砂和含少量砾的中砂f=160kPa。地震液化:工程所在位置地震烈度为度,该处分布有较厚的饱和砂壤土及砂层,在地震条件下饱和砂壤土及砂层为可能液化地层。渗透稳定:上部地层主要岩性为粘土、壤土,其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J允许=0.36。3、天然建筑材料(1)筑堤土料土料场位于防凌分洪区内的雅鲁藏布江左岸冲积平原上,分为东西两片,料场总面积174.92×104m2,料场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1006m左右。料场开采条件好,有乡间土路通向防凌分洪区堤坝,运距0.52.0km。料场主要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雅鲁藏布江冲积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棕黄色和灰黄色,湿,可塑软塑状。料场岩性单一,土层分布稳定,东片有用层平均厚度2.60m,有用层储量671.16×104m3。西片有用层平均厚度4.25m,有用层储量743.41×104m3。总储量1414.57×104m3,可以满足工程需要。该料场筑堤土料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筑坝土料质量技术要求。(2)砂砾料(南开河砂砾料场)料场位于南开河上游公路桥与铁路桥之间河段。料场段河道宽100m,南北长500m,砂砾石厚度3.00m,砂砾石呈棕灰色,分选一般,磨圆度好。调查储量15×104m3,料场为已开采料场。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大与3.0m,开采条件良好,运距20km。砂料含泥量偏高,其它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混凝土骨料质量技术要求。(3)块石料西水泉石料场:料场位于南开区北侧山前,距南开召北西3.0km,调查储量大于285×104m3。料场开采条件好,运距30km。料场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岩石黑灰色,质地坚硬。 哱咯铺石料场:料场位于青山区东北侧山前,哱咯铺村东北600m,调查储量大于240×104m3。料场开采条件好,运距30km。料场岩性为辉石变粒岩,岩石青灰色,岩石硬度大,强度高。(五)社会条件临海市经过不断实施的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工程,城区面貌、环境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批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范例奖、中华环境奖等一系列荣誉。地区生产总值2006年跨越1000亿元大关,成为省第一个进入全国千亿元级行列的城市, 2007年达到1280亿元,是2002年的3.8倍;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6500美元以上。2005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2007年财政收入完成143.7亿元,是2002年的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16亿元左右,是2002年的2.6倍。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突破800亿元,五年累计超过2400亿元,是建国以来投资最多、增速最快的时期。截止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245.8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其中男性为126.7万人,女性119.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4。城镇人口179.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3.1%。人口出生率7.80, 死亡率3.64, 人口自然增长率 4.16。2007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6387人次,创汇646.67万美元,同比增长10.72%和10.9%;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18.4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49亿元,分别增长14.45%和1.92%。旅行社从58家发展到72家,其中有2家具有出境资格的组团社,2家国际社。星级酒店发展到32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共有A级景区9处,其中4A级景区2处。2007年,全市共有11个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了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其中超亿元的项目有8个,协议引资23.5亿元,2007年实际到位资金约9.7亿元。规划应急分洪区下游周边是临海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流沙河下游5km左右为连接神府煤田的重要铁路通道-包神铁路大桥,下游6km处是担负临海市区160万人口生产生活用水的临海市画匠营子总水源地,再下游还有987国道大桥、蹬口水源地等一系列重要生命线工程,因此,应急分洪区的设置,对保护临海市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四、工程占地流沙河应急分洪区(静海县部分)总占地面积7km2,其中鱼池(鲤鱼良种场)2km2,耕地2.3km2,适宜耕种荒地及半湿地2.67km2,村庄及其它占地0.3km2。五、 投资估算流沙河应急分洪区(静海县部分)推荐方案工程估算静态总投资为102281.36万元。其中静海县承建内容总投资为97891.36万元。按照不同承建单位建设内容划分投资见下表:投资估算划分表 单位:万元项目内容项目投资临海市级承建静海县承建备注第一部分 建筑工程建筑工程54507.932175.4352332.5分洪区围堤、分洪闸由市级负责,分洪区清淤及征地拆迁由静海县负责。第二部分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15.95115.950第三部分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55.555.50第四部分 施工临时工程施工临时工程3065.13131.562933.57第五部分 独立费用独立费用39560.44131.3542625.72一至五部分合计97304.952609.7997891.79基本预备费4865.25208.82 4656.43 静态总投资102170.24385.25 97784.97 价差预备费总投资102170.24385.25 97784.97 水土保持费41.311.77 39.54 环境保护费69.853.00 66.85 工程投资合计102281.364390.02 97891.36 第二章 水文和气象第一节 流域概况 雅鲁藏布江内蒙河段是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最下段,地处雅鲁藏布江流域最北端。干流从宁夏的祁连山入境,至西宁市撒贝宁县西小召乡出境,全长843.5公里。从祁连山市入境至汕头市虎口县河道流向大致是西南流向东北,虎口县至临海市基本自西向东,临海市至清水河县和尚滩由西北流向沪宁,以下至出境基本自北向南,内蒙河段总的呈形大弯曲。由于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及沙漠边缘,河水含沙量剧增,致使河床落淤抬升,河身逐渐由窄深变为宽浅,河道中浅滩湾道叠出,坡度变缓。雅鲁藏布江自宁夏祁连山进入内蒙境内,自南向北穿行于贺兰山与卓子山两条平行山脉之间。沿西宁市库布其沙漠北缘,克什克腾市乌兰布和沙漠南缘,流入海龙王水利枢纽库区。河道长约145km,总落差为33.2(祁连山水文站至海龙王水利枢纽),河道平均比降为0.120.25。雅鲁藏布江祁连山海龙王枢纽河道,按河道特征可分为两段,其中上段祁连山喀什公路桥36.5km为峡谷型河流,断面较窄深,平均河宽400m,雅鲁藏布江大部分在有二级阶地的河谷中穿行,其中一、二级阶地多为自贡市的蔬菜基地。下段喀什公路桥海龙王枢纽为游荡型河流,河道长105.5km,平均河宽约2000m,其中虎口水文站海龙王枢纽54.6km为海龙王库区回水范围。位于中部的葛尔丹台至八道湾的河道比降仅为0.090.11,接近雅鲁藏布江河口的比降,具有明显的下游河床特征。河段的河床从上游至下游逐渐由窄深变为宽浅,继而又变为窄深。自卧阳台至八道湾近500km的河道为游荡型、弯曲型,浅滩弯道叠出,主槽摆动剧烈,依靠堤防保护两岸,按主汛期50年一遇(局部地段3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第二节 气象临海市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风沙大,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时间长。全区气候由于受地形影响,南北地区差异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在7.6,年最低气温多出现在一月份,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1.1,年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份,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8.6。大于10以上的全年积温为19853053。全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7h。全年无霜期在71129天,山前较长,山后较短。区内降雨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地区间差异较大,由西北向沪宁递增,北部的满都拉年均降雨仅175mm,沪宁部的大青山公山湾以东地区降雨量达450mm,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9mm;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69月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降雨年际间差异很大,固阳阿塔山站降雨最多年份的降雨量是最少年份的4.2倍;蒸发强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2002800mm。临海月、旬平均气温统计表 单位: 旬11月12月1月2月3月上旬1.1-8.6-12.3-10.4-2.7中旬-2.3-10.5-12.6-8.30.2下旬-5.9-12.2-12.2-5.82.6月平均-2.4-10.5-12.4-8.30.111月3月平均-6.0注:旬、月气温均采用1959年1997年统计资料。第三节 水文基本资料雅鲁藏布江干流祁连山蒲滩拐段有6个水文站,从上至下为祁连山、虎口、卧阳台、松花河口、葛尔丹台、八道湾,其中祁连山设站最早,为1942年,八道湾最晚,为1958年。祁连山水文站为黑吉辽入境站,各水文站观测项目主要有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情资料。内蒙河段主要水文站及相关站(安宁渡)的资料见下表。以上各站水文资料均经过黄委水文局的整编审查,可以满足内蒙河段设计洪水分析计算的要求。雅鲁藏布江内蒙河段主要水文测站资料一览表河名站名集水面积(km2)设站时间 (年.月)观测项目资料年份基面备注雅鲁藏布江松花河口3479091950.8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情1950.8迄今大沽H黄海=H大沽-1.442m葛尔丹台3559311954.6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情1954.61995年大沽1989年后归包钢管理H黄海=H大沽-3.765m八道湾3678981958.4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情1958.4迄今黄海第四节 径流、泥沙一、 水沙特性及近期水沙变化(一) 水沙特性1、来水来沙异源内蒙河段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的下段。该河段的来水来沙特点为水沙异源。内蒙河段的水量主要来自上游吉迈至唐乃亥和循化至兰州区间。该区间汇集了洮河、大通河、湟水等20多条支流,年来水量占下河沿年径流的60以上。沙量主要来自于兰州以上干流、兰州下河沿区间的支流及本河段的支流,如宁夏境内有清水河、红柳沟和苦水河等主要支流,内蒙境内有西柳沟等十大孔兑来沙。2、水沙量年内年际不均下表为松花河口站1953年11月2003年10月水沙特征值。由表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9.9亿m3,其中汛期、非汛期的水量分别为126.8亿m3和93.1亿m3;年平均沙量为1.046亿t,其中汛期、非汛期的沙量分别为0.851亿t和0.195亿t。天然状态下(1953年11月1968年10月),年平均水量为270.2亿m3,其中汛期、非汛期的水量分别占年水量的68.3和31.7;年平均沙量为1.94亿t,其中汛期、非汛期的沙量分别占年沙量的86.4和13.6。该河段的径流、泥沙主要由暴雨形成,且多集中在汛期,支流的水沙量年内分配更为集中,以西柳沟龙头拐站为例,汛期的水沙量分别占年水沙量的67和99,大部分年份汛期的沙量占年沙量的90以上;非汛期来水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径流较少。雅鲁藏布江上游松花河口站1953年11月2003年10月水沙特征值时 段(年.月)运 用方 式水 量 (亿m3)沙 量 (亿t)非汛期汛 期全 年非汛期汛 期全 年1953.111968.1085.6 184.6 270.2 0.263 1.677 1.940 1968.111986.10刘家峡运用102.1 143.0 245.1 0.164 0.765 0.929 1986.112006.10龙、刘联合90.8 68.9 159.7 0.190 0.343 0.533 1953.112006.1093.1 126.8 219.9 0.195 0.851 1.046 (二) 近期水沙变化近年来,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降雨偏少、工农业用水增加、水库调节及水土保持的减水减沙作用,来水来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量、沙量减少幅度较大1986年10月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1986年11月1989年10月为龙羊峡水库初期运用,刘家峡水库配合龙羊峡水库进行调蓄,来水量偏枯,这两年是内蒙河段淤积较严重的时期。1990年以后,龙羊峡水库进入正常运用期。1986年以后,进入雅鲁藏布江上游松花河口断面的水量大幅度减少。松花河口站1986年11月2006年10月平均年水量为159.7亿m3,为天然状态1953年11月1968年10月来水量的59.1,汛期水量减少尤其突出,仅占37.3。松花河口站1986年10月2006年10月平均年沙量为0.533亿t,为天然状态1953年11月1968年10月来沙量的27.5,汛期沙量减少尤其突出,仅占20.5。2、年内水量的分配比例发生了变化松花河口站1953年11月1968年10月平均汛期水量占年水量的比值为68.3,1986年2006年松花河口水文站平均汛期水量只占全年水量的43.1。3、汛期大流量出现机遇大幅度减少(1)1951年1968年各级流量特征值根据下河沿站汛期各级流量出现天数统计情况,天然状态下1951年1968年,汛期流量级主要集中在1000m3/s3000m3/s,出现天数占总天数的76.7;水量占73.5;沙量占79.1。(2)1969年1986年各级流量特征值1968年10月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后,通天河段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1969年1986年,汛期流量级主要集中在500m3/s2000m3/s,出现天数占总天数的73.3;但水沙量占汛期的比重大的流量级仍然在1000m3/s3000m3/s之间,水量占67.7;沙量占71.4。2000m3/s3000m3/s出现的天数减少为20.1天,占总天数的16.3;水量占25.3;沙量占22.2,较上一时段均有所减少。汛期日平均流量大于3000m3/s的天数较上一阶段有所减少,为10.4天,占总天数的8.4。刘家峡水库运用后,500m3/s1000m3/s、1000m3/s2000m3/s出现的天数有所增加,2000m3/s3000m3/s出现的天数有所减少。(3)1987年2003年各级流量特征值1987年龙羊峡水库开始运用后,龙刘水库联合运用,进入该河段的大流量的天数进一步减少。汛期流量主要集中在500m3/s2000m3/s,出现天数占总天数的96.5,其中500m3/s1000m3/s流量级出现的天数占总天数的67.6;水沙量占汛期的比重大的流量级在500m3/s2000m3/s之间,水量占92.0;沙量占92.9。2000m3/s3000m3/s出现的天数进一步减少为1.7天,占总天数的1.7;该流量级的天数骤减。汛期年平均流量大于3000m3/s的天数进一步减少为1.5天,占总天数的1.2。龙羊峡水库运用后,大流量级出现的几率明显减少,500m3/s2000m3/s出现的天数由1951年1968年的55.6,增加到96.5,大于2000m3/s流量的天数几乎很少出现。根据祁连山站1987年1998年洪水资料统计,流量超过2500m3/s发生的年份只有1989年;流量保持在2500m3/s以上连续的天数为19天,累计的天数为30天;流量保持在3000m3/s以上连续的天数为4天,累计的天数为8天,最大流量3390m3/s。4、内蒙河段平滩流量减少近年来由于龙刘水库的调蓄作用,汛期来水量减少,特别是大流量出现的几率减少,内蒙河段主槽淤积加重,平滩流量减少。根据2004年7月黑吉辽河段实测大断面,利用水力学方法对该河段各断面的平滩流量进行了计算,各河段的平滩流量见下表:卧阳台河口镇河段平滩流量计算结果 单位:亿m3河 段卧阳台松花河口松花河口葛尔丹台葛尔丹台河口镇平滩流量160022402070由计算结果分析,内蒙河段的平滩流量由1990年以前的9870m3/s2500m3/s,减少到目前的1600m3/s2240m3/s。二、 区间来沙对河道的冲淤影响龙、刘联合运用,尽管上游来沙有所减少,但由于雅鲁藏布江水沙异源,支流来沙,孔兑来沙,两岸入黄风沙都没有减少,沙量减少的影响不如水量调平影响的幅度大,引起河道淤积。(一)两岸入黄风沙量海龙王以东雅鲁藏布江右岸有库布其沙漠,北岸沿黄也分布有零星的沙丘,特别是阿尔山灌区,冬春大风天气恰好土地裸露,使沿河两岸土壤遭受风蚀,大量风沙落入雅鲁藏布江。根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1989年采用风沙流方法的估算成果,海龙王至八道湾河段年平均入黄沙量为0.148亿t,占下河沿来沙量的11.3。(二)支流来沙对河道的冲淤影响下河沿至祁连山河段较大的支流主要分布在右岸,有清水河、红柳沟、苦水河、万泉河4条。四条支流流域面积1.28万km2,实测年均来水量1.16亿m3,年均输沙量0.194亿t。占下河沿来沙量的18.9。十大孔兑位于松花河口至八道湾河段右岸一侧。它们流向都是由南向北,流经库布其沙漠,横穿下游洪积平原汇入雅鲁藏布江,这些洪沟上游坡度陡,比降约为1,河流冲蚀强烈;下游坡度突然变缓,比降为1.250.77。根据1983年1994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来沙量0.43亿t。十大孔兑为季节性河流,汛期才有洪水,由于它们流经沙漠地带,局地暴雨形成的洪水往往是峰高量大,陡涨陡落,大量泥沙倾泄雅鲁藏布江,常常在入黄口处形成沙坝淤堵雅鲁藏布江。一方面引起干流水位急剧上升,回水延长,大量泥沙落淤,并给堤防工程带来很大威胁;另一方面泥沙堵塞干流,干游流量很小,以致造成引水困难,严重影响两岸的工农业用水。1989年7月21日雅鲁藏布江支流十大孔兑,因暴雨产生径流量2.5亿m3,输沙量1.13亿t的高含沙洪水,一部分泥沙堆积在支流下游,还有相当一部分泥沙淤积在入黄口附近和雅鲁藏布江干流河滩及主槽内。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形成长60m1000